早在战国时期

早在战国时期 ,古筝就在秦国 (今陕西一带) 盛行 ,故又称为秦筝。早期琴弦有五根,但在先秦时就已同时出现了十二,十三弦筝。汉魏时期,十二弦筝广泛被使用,但五弦,十三弦也同时并存。唐代是十三弦筝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开始出现十四弦,十五弦筝。到了清代,除已有的五弦,六弦,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十四弦,十五弦外,清末又发展为十六弦。直至近代,二十一弦筝得到广泛普及,筝的弦制基本固定下来。

根据中国民间音乐的音阶调式以及参考各历史时期对琴瑟定弦的史料记载,古筝遵循了“宫商角徵羽”五声定弦法。我们广泛应用,并得到公认的传统定弦法,采用五度相生律,通常定弦为“宫商角徵羽”,即

“do,re,mi,sol,la”的五声音阶及其在不同音区的重复排列。以 21 弦筝为例,最常用的 D 宫调式定弦音阶为:

传统筝曲的创作大都使用这种定弦法。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在被问到古筝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的时候,他总结了两点:一、仅就和弦而言,二十四个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在传统古筝中只有“135”和“613”两个。除此以外,传统古筝转调困难,缺音少律,限制了作曲家的创作,严重的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由于传统筝曲中极少有和音的使用。这对以传统筝曲为根基的创作筝曲来说有很大影响。其次受古筝五声音阶的定弦所限,一方面对于四五度叠置的较简单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弦的运用尚还方便,可遇到稍复杂些的和弦弹奏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再者,当时我国音乐整体现状对筝乐的创作也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歌曲伴奏还是器乐独奏合奏曲乃至交响乐的创作,其和声尚体现为西方古典音乐至多是早期浪漫派音乐的和声形态.大都以比较协和的和弦为主,而对一些造成刺激怪异音响的和弦则采取排斥甚至是批判的态度。一台古筝只能获得单一调式,即使通过左手按音获得其他

调,也只是简单的临时转调,获得清角、变宫、 变徵、闰等变音,但在双手同时演奏或 快速进行的段落中,左手会来不及或不便于按音。调性色彩的单一,使得创作没有较多纵向的调性复合以及横向转调的余地,这一缺陷就使得古筝曲的创作受到很大的限制,筝的传统转调是靠移动筝码, 每转一个相邻的调至少需要移动四到五根弦的码子。靠左手按弦可以取得临时的转调或离调,但必须在单手演奏时。即使这样,也只能有上下四五度两调的可能。因此不能方便、快捷的进行转调, 从而不能满足作曲家大范围,远关系转调的要求,这一点大大限制了整个筝曲 创作的调性思维,进而也会影响乐曲结构的发展扩张,现代创作技巧的运用等 方面。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音乐人对于西方音乐的吸收和改良,便出现了人工调式音阶,并已经创作出许多人工调式的筝曲。

在当代筝曲的创作中,作曲家们尝试运用人工调式

定弦,为筝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调式基础,现已成为当代筝曲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工调式改变了传统的古筝定弦法,通过新的定弦法对弦序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古筝曲在表现力、技巧的发挥以及乐曲的韵味都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建国初期到五六十年代,现代筝曲的创作大多是由弹筝人来完成的。由于都是非专业作曲者,因此其创作技巧并不复杂,21弦筝传统定弦基本满足了当时的发展要求。以传统定弦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在当时也大大促进了筝乐事业的发展。随着七八十年代专业作曲家更多的参与了筝曲的创作,他们丰富的创作技巧,和新鲜的调性思维,对筝的音色,技巧,和定弦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筝的传统定弦渐渐不能满足作曲家日益发展的创作思维,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 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在近几十年来, 极大的推动了筝的曲目,技巧,形制改 革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前

面提到 的一些局限性,也限制了部分作曲家对筝曲创作的积极参与。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局限,使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改变筝的传统定弦,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创作需求。像著名作曲家徐晓林,王建民,庄曜等老师,都是早期便致力于这方面探索和研究,并付 出了巨大的努力。正是他们的不懈探索, 将筝的特殊定弦推向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为筝乐创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现如今许多古筝界对人工调式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如古筝演奏家焦金海老师在《论筝乐定弦调式音阶》中, 主要以八度重复的规律为原则。作曲家王建民老师在 《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中, 以各组音阶内部关系的组织原则为依据。

笔者对以八度重复规律划分定弦做了细致研究:

(1) 八度重复的定弦。代表作《幻想曲》

此曲从乐曲的音乐风格判断,属于西南地区的音乐,作曲家根据苗族的“飞歌”宫音上方大小三度并存,旋律既有原位mi,又有降mi音的特点和侗族的“小歌”中降la的音高。设计出四个八度的音列,如果以D为宫音,每组都包含原位mi、降mi和降la音。

(2) 间隔八度重复的定弦。

这种类型中有:①两种不同调式的五声音阶的交替重复。如:《山的遐想》(庄耀曲),这是同主音羽、宫两种五声调式两次不同音区的巧妙结合。自低向高将琴弦定为F(d)-D-F(d)-D。这种调式内部的调关系,虽与欧洲古典音乐常用的同名大小调的关系一致,

但在五声音阶中

体现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②五声音阶与五音列交替八度重复。如:筝独奏曲《黔中赋》(徐晓林曲),定弦为:

这种定弦在王建民先生的分类中也属于

五声音阶与其变体的交替一组保留传统的关系 , 而另一组则根据需要变化某

音, 形成两组之间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3) 双八度重复的定弦。(4) 部分八度周期重复的定弦

部分八度是按周期重复的,部分改变规律重复,或不重复。如王建民

《枫桥夜泊》:

(5) 非八度周期重复的定弦。

这是作曲者根据创作意图而确立的创新调式的独特类型。这种定弦调式音阶,能够为充分表现乐曲的风格、内涵和韵味奠定良好的基础。如:筝独奏曲《西域随想》(王建民曲),定

弦是:

:

早在战国时期 ,古筝就在秦国 (今陕西一带) 盛行 ,故又称为秦筝。早期琴弦有五根,但在先秦时就已同时出现了十二,十三弦筝。汉魏时期,十二弦筝广泛被使用,但五弦,十三弦也同时并存。唐代是十三弦筝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开始出现十四弦,十五弦筝。到了清代,除已有的五弦,六弦,十弦,十二弦,十三弦,十四弦,十五弦外,清末又发展为十六弦。直至近代,二十一弦筝得到广泛普及,筝的弦制基本固定下来。

根据中国民间音乐的音阶调式以及参考各历史时期对琴瑟定弦的史料记载,古筝遵循了“宫商角徵羽”五声定弦法。我们广泛应用,并得到公认的传统定弦法,采用五度相生律,通常定弦为“宫商角徵羽”,即

“do,re,mi,sol,la”的五声音阶及其在不同音区的重复排列。以 21 弦筝为例,最常用的 D 宫调式定弦音阶为:

传统筝曲的创作大都使用这种定弦法。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在被问到古筝目前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的时候,他总结了两点:一、仅就和弦而言,二十四个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在传统古筝中只有“135”和“613”两个。除此以外,传统古筝转调困难,缺音少律,限制了作曲家的创作,严重的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由于传统筝曲中极少有和音的使用。这对以传统筝曲为根基的创作筝曲来说有很大影响。其次受古筝五声音阶的定弦所限,一方面对于四五度叠置的较简单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弦的运用尚还方便,可遇到稍复杂些的和弦弹奏起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再者,当时我国音乐整体现状对筝乐的创作也有重要影响。无论是歌曲伴奏还是器乐独奏合奏曲乃至交响乐的创作,其和声尚体现为西方古典音乐至多是早期浪漫派音乐的和声形态.大都以比较协和的和弦为主,而对一些造成刺激怪异音响的和弦则采取排斥甚至是批判的态度。一台古筝只能获得单一调式,即使通过左手按音获得其他

调,也只是简单的临时转调,获得清角、变宫、 变徵、闰等变音,但在双手同时演奏或 快速进行的段落中,左手会来不及或不便于按音。调性色彩的单一,使得创作没有较多纵向的调性复合以及横向转调的余地,这一缺陷就使得古筝曲的创作受到很大的限制,筝的传统转调是靠移动筝码, 每转一个相邻的调至少需要移动四到五根弦的码子。靠左手按弦可以取得临时的转调或离调,但必须在单手演奏时。即使这样,也只能有上下四五度两调的可能。因此不能方便、快捷的进行转调, 从而不能满足作曲家大范围,远关系转调的要求,这一点大大限制了整个筝曲 创作的调性思维,进而也会影响乐曲结构的发展扩张,现代创作技巧的运用等 方面。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音乐人对于西方音乐的吸收和改良,便出现了人工调式音阶,并已经创作出许多人工调式的筝曲。

在当代筝曲的创作中,作曲家们尝试运用人工调式

定弦,为筝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调式基础,现已成为当代筝曲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工调式改变了传统的古筝定弦法,通过新的定弦法对弦序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古筝曲在表现力、技巧的发挥以及乐曲的韵味都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建国初期到五六十年代,现代筝曲的创作大多是由弹筝人来完成的。由于都是非专业作曲者,因此其创作技巧并不复杂,21弦筝传统定弦基本满足了当时的发展要求。以传统定弦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在当时也大大促进了筝乐事业的发展。随着七八十年代专业作曲家更多的参与了筝曲的创作,他们丰富的创作技巧,和新鲜的调性思维,对筝的音色,技巧,和定弦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变化。这些变化,使得筝的传统定弦渐渐不能满足作曲家日益发展的创作思维,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 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在近几十年来, 极大的推动了筝的曲目,技巧,形制改 革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前

面提到 的一些局限性,也限制了部分作曲家对筝曲创作的积极参与。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局限,使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改变筝的传统定弦,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创作需求。像著名作曲家徐晓林,王建民,庄曜等老师,都是早期便致力于这方面探索和研究,并付 出了巨大的努力。正是他们的不懈探索, 将筝的特殊定弦推向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为筝乐创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现如今许多古筝界对人工调式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如古筝演奏家焦金海老师在《论筝乐定弦调式音阶》中, 主要以八度重复的规律为原则。作曲家王建民老师在 《从古筝的定弦谈筝曲创新》中, 以各组音阶内部关系的组织原则为依据。

笔者对以八度重复规律划分定弦做了细致研究:

(1) 八度重复的定弦。代表作《幻想曲》

此曲从乐曲的音乐风格判断,属于西南地区的音乐,作曲家根据苗族的“飞歌”宫音上方大小三度并存,旋律既有原位mi,又有降mi音的特点和侗族的“小歌”中降la的音高。设计出四个八度的音列,如果以D为宫音,每组都包含原位mi、降mi和降la音。

(2) 间隔八度重复的定弦。

这种类型中有:①两种不同调式的五声音阶的交替重复。如:《山的遐想》(庄耀曲),这是同主音羽、宫两种五声调式两次不同音区的巧妙结合。自低向高将琴弦定为F(d)-D-F(d)-D。这种调式内部的调关系,虽与欧洲古典音乐常用的同名大小调的关系一致,

但在五声音阶中

体现出音乐的风格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②五声音阶与五音列交替八度重复。如:筝独奏曲《黔中赋》(徐晓林曲),定弦为:

这种定弦在王建民先生的分类中也属于

五声音阶与其变体的交替一组保留传统的关系 , 而另一组则根据需要变化某

音, 形成两组之间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3) 双八度重复的定弦。(4) 部分八度周期重复的定弦

部分八度是按周期重复的,部分改变规律重复,或不重复。如王建民

《枫桥夜泊》:

(5) 非八度周期重复的定弦。

这是作曲者根据创作意图而确立的创新调式的独特类型。这种定弦调式音阶,能够为充分表现乐曲的风格、内涵和韵味奠定良好的基础。如:筝独奏曲《西域随想》(王建民曲),定

弦是:

: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春秋争霸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 ...查看


  • 浅谈战国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纹样
  • 中国工艺美术史 --浅谈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 纹样 班级:100771 学号:10077120 姓名:张丽萍 指导老师:张新沂 浅谈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与装饰纹样 内容摘要:由春秋而战国,是根据各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与对峙的政治形势而定的 ...查看


  •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
  •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方式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这一时期的战争方式主要有车战,徒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舟师的水战以及水攻.火攻.穴攻.动物助战等.各国为了兼并他国或者自保,无不力求实现富国强兵, ...查看


  •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
  • 参观国家博物馆:(4)<古代中国>之春秋战国时期 2012-10-14 12:17:07|  分类: 博物馆 |字号 订阅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中国历史进 ...查看


  •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4--1) 姓名 班 课题: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时间:2016年9月22日 设计人: 陆希奎 审搞人: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重点: ...查看


  • 高三(上)历史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高三年级(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主讲教师:戴军一.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定为这几点1.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主张.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化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天文学.物理学和医学);2.要 ...查看


  •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和国际关系
  • 第28卷第2期兰州 交 通大学学报 V01.28No.22009年4月 JournalofLanzhouJiaotongUniversity Apr.2009 文章编号:1001-4373(2009)02-0138-05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查看


  • 战国时期七雄中都有哪些省
  • 战国时期七雄中都有哪些省? 近期<芈月传>着实很火,虽说情节大多是虚构,但或多或少也让大家了解了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但并不算全面,今天'鄱阳e站'来为大家补一补,在战国时期楚.秦.齐.魏.韩.赵.燕这七雄的知识. 通过上面的版图 ...查看


  • 战国策名著导读
  • <战国策>名著阅读 题解:西汉末年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不是一人所作,刘只是校订者和编订者.因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命名为<战国策>,又称<国策& ...查看


  •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 第一单元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知识网络 单元特征:我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1世纪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一. 政治 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 ★1. 远古社会和 传说时代 父系氏族公社: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