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公式大全

几何公式: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º(n≥3,n 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º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

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

(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8)90º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º,直径是最长的弦.

(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 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1)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 (图6);

(2)△ABC 的周长为(图7-0),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图7);

6、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 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图8)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图9)(图10)

7、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PA·PB = PC·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PB =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2 = PA·PB

(图11)

8、面积公式:

①S 正△=(图12)×(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图13)×(对角线的积) ,(图14)

④S 圆=πR2.

⑤l 圆周长=2πR.

⑥弧长L =(图15).

⑦(图16)

⑧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S 全面积=S 侧+S 底=2πrh+2πr2

⑨S 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πrb, S 全面积=S 侧+S 底=πrb+πr2

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如:-3, (图

17),0.231,0.737373…,(图18),(图19).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图20)-,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图21)丨a 丨=a ;a≤0(图21)丨a 丨=-a .如:丨-(图22)丨=(图22);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 ,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a+b)(a-b) =a2-b2.②(a±b)2=a2±2ab +b2.③(a+b)(a2-ab +b2) =a3+b3.④(a-b)(a2+ab +b2) =a3-b3;a2+b2=(a+b)2-2ab ,(a-b)2=(a+b)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 =am +n .②am÷an =am -n .③(am)n=amn .④(ab)n=anbn .⑤((图

23))n =n .

⑥a -n =(图24),特别:((图23)) -n =((图25))n .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 -1=-(图26),5-2=(图27)=(图28),((图29)-) -2=((图30))2=(图31),(-3.14)º=1,((图22)-(图18))0=1.

7、二次根式:①((图32))2=a (a≥0),②(图34)=丨a 丨,③(图35-0)=(图32)×(图33)-,④(图35)=(图36)(a>0,b≥0).如:①(3(图20))2=45.②(图37)=6.③a <0时,(图

38)=-a (图33).④(图39)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图40),其中△=b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 +c 可分解为a(x-x1)(x-x2) .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特别:当b =0时,y =kx (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 成正比例) ,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 =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 ,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 个数x1,x2,…,xn ,那么:

①平均数为:(图41);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图44),则 =(图42)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图45),则 =(图43)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 ,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A )≤1;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A = ,∠A 的余弦:cosA = ,∠A 的正切:tanA = .并且sin2A +cos2A =1.

0<sinA <1,0<cosA <1,tanA >0.∠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º-A) =cosA ,cos(90º-A) =sin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 ,sin45º=cos45º= ,sin60º=cos30º= , tan30º= ,tan45º=1,tan60º= .

④斜坡的坡度:i = = .设坡角为α,则i =tanα= .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则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P1(a ,-b ),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P2(-a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3(-a ,-b ).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向左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上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向下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 如: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 (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 定义: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 ,那么 叫做 的二次函数.

2.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 时,开口向上;当 时,开口向下;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特别地, 轴记作直线 .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4.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 ,∴顶点是 ,对称轴是直线 .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 ),对称轴是直线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9. 抛物线 中, 的作用

(1)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中的 完全一样.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 时,对称轴为 轴;② (即 、 同号)时,对称轴在 轴左侧;③ (即 、 异号)时,对称轴在 轴右侧.

(3)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 与 轴交点的位置.

当 时, ,∴抛物线 与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

①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 , 与 轴交于正半轴;③ , 与 轴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轴右侧,则 .

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 、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 轴的交点坐标 、 ,通常选用交点式: .

12.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 轴与抛物线 得交点为(0, ).

(2)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 轴上) ( ) 抛物线与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离.

(3)平行于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 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 ,则横坐标是 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 的图像 与二次函数 的图像 的交点,由方程组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与 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 与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 与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 与 轴两交点为 ,则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 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 是直截面面积, L 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几何公式: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º(n≥3,n 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º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圆的有关性质:

(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意两个性质:

①经过圆心;②垂直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⑤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①,③时,弦不能是直径.

(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8)90º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º,直径是最长的弦.

(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5、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 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常见结论:(1)Rt △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c 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 (图6);

(2)△ABC 的周长为(图7-0),面积为S ,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图7);

6、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 为弦切角。

(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图8)

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

如果AC 是⊙O 的弦,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则(图9)(图10)

7、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①,即:PA·PB = PC·PD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图②,即:PA·PB =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③,即:PC2 = PA·PB

(图11)

8、面积公式:

①S 正△=(图12)×(边长)2.

②S 平行四边形=底×高.

③S 菱形=底×高=(图13)×(对角线的积) ,(图14)

④S 圆=πR2.

⑤l 圆周长=2πR.

⑥弧长L =(图15).

⑦(图16)

⑧S 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πrh,S 全面积=S 侧+S 底=2πrh+2πr2

⑨S 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πrb, S 全面积=S 侧+S 底=πrb+πr2

数学公式

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 都是有理数.如:-3, (图

17),0.231,0.737373…,(图18),(图19).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图20)-,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绝对值:a≥0(图21)丨a 丨=a ;a≤0(图21)丨a 丨=-a .如:丨-(图22)丨=(图22);丨3.14-π丨=π-3.14.

3、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4、把一个数写成±a×10n 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 ,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如:-40700=-4.07×105,0.000043=4.3×10-5.

5、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a+b)(a-b) =a2-b2.②(a±b)2=a2±2ab +b2.③(a+b)(a2-ab +b2) =a3+b3.④(a-b)(a2+ab +b2) =a3-b3;a2+b2=(a+b)2-2ab ,(a-b)2=(a+b)2-4ab .

6、幂的运算性质:①am×an =am +n .②am÷an =am -n .③(am)n=amn .④(ab)n=anbn .⑤((图

23))n =n .

⑥a -n =(图24),特别:((图23)) -n =((图25))n .⑦a0=1(a≠0).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3) -1=-(图26),5-2=(图27)=(图28),((图29)-) -2=((图30))2=(图31),(-3.14)º=1,((图22)-(图18))0=1.

7、二次根式:①((图32))2=a (a≥0),②(图34)=丨a 丨,③(图35-0)=(图32)×(图33)-,④(图35)=(图36)(a>0,b≥0).如:①(3(图20))2=45.②(图37)=6.③a <0时,(图

38)=-a (图33).④(图39)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2.(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8、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 +c =0:

①求根公式是x =(图40),其中△=b2-4ac 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②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并且二次三项式ax2+bx +c 可分解为a(x-x1)(x-x2) .

③以a 和b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 +ab =0.

9、一次函数y =kx +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一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当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 .特别:当b =0时,y =kx (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 成正比例) ,图象必过原点.

10、反比例函数y =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 >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 ;当k <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 .因此,它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相反.

11、统计初步:(1)概念:①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②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有时不止一个) ,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 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公式:设有n 个数x1,x2,…,xn ,那么:

①平均数为:(图41);

②极差:

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③方差:

数据(图44),则 =(图42)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数据(图45),则 =(图43)

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12、频率与概率:

(1)频率= ,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各组频率。

(2)概率

①如果用P 表示一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则0≤P(A )≤1;

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13、锐角三角函数:

①设∠A 是Rt △ABC 的任一锐角,则∠A 的正弦:sinA = ,∠A 的余弦:cosA = ,∠A 的正切:tanA = .并且sin2A +cos2A =1.

0<sinA <1,0<cosA <1,tanA >0.∠A 越大,∠A 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②余角公式:sin(90º-A) =cosA ,cos(90º-A) =sinA .

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º=cos60º= ,sin45º=cos45º= ,sin60º=cos30º= , tan30º= ,tan45º=1,tan60º= .

④斜坡的坡度:i = = .设坡角为α,则i =tanα= .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

(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则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P1(a ,-b ),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P2(-a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P3(-a ,-b ).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 (a ,b )向左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右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h ,b );向上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向下平移h 个单位,坐标变为P (a ,b -h ). 如:点A (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则坐标变为A (7,1).

15、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1. 定义: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 ,那么 叫做 的二次函数.

2. 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 时,开口向上;当 时,开口向下;

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②平行于 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 .特别地, 轴记作直线 .

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4. 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1)公式法: ,∴顶点是 ,对称轴是直线 .

(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 的形式,得到顶点为( , ),对称轴是直线 .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 (及y 值相同),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

9. 抛物线 中, 的作用

(1)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 中的 完全一样.

(2) 和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由于抛物线 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① 时,对称轴为 轴;② (即 、 同号)时,对称轴在 轴左侧;③ (即 、 异号)时,对称轴在 轴右侧.

(3)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 与 轴交点的位置.

当 时, ,∴抛物线 与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 ):

①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 , 与 轴交于正半轴;③ , 与 轴交于负半轴.

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 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 轴右侧,则 .

11.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 、 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

(2)顶点式: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

(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 轴的交点坐标 、 ,通常选用交点式: .

12. 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1) 轴与抛物线 得交点为(0, ).

(2)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 、 ,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抛物线与 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①有两个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交;

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 轴上) ( ) 抛物线与 轴相切;

③没有交点 ( ) 抛物线与 轴相离.

(3)平行于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2)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 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 标为 ,则横坐标是 的两个实数根.

(4)一次函数 的图像 与二次函数 的图像 的交点,由方程组 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 与 有两个交点; ②方

程组只有一组解时 与 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 与 没有交点.

(5)抛物线与 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 与 轴两交点为 ,则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 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 是边a 和边c 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 是直截面面积, L 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相关文章

  •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1
  •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欧姆定律部分 1. I =U R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 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 ...查看


  • 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大全 1
  • 初中级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 =L 桥+L 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3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查看


  • 人教版 初中物理2015 公式大全
  •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s v = t s 公式变形:求路程--s =vt 求时间-- t =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1 - ...查看


  •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大全
  •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 (A )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 (V )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 (Ω) R=R1+R2+-- 并联电路 ...查看


  • 初中物理公式.单位换算大全
  • 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 =L 桥+L 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3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 水=m 冰 ρ水>ρ冰 v 水& ...查看


  •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p27) 二.重力公式(第五章p92) G =mg (G:重力N ,m :质量kg ,g :常g 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 取9.8N/kg) 三.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 ...查看


  • 数学老师整理:初中几何公式大全,应有尽有,孩子数学成绩有救了
  • 数学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科目,甚至很多学生数学成绩差是因为从小就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每次上数学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还有很多的同学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一直很想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无奈怎么也听不懂. 我从i事教学事业十几年,我发现班上那些成绩优 ...查看


  • 初中语文问答题公式大全
  • 现代文阅读 1.了解题型(知道问什么) 2.把握考点(知道考什么) 3.必背答题公式(知道答什么) 初一半年卡阅读公式总结之记叙文 记叙文概括: 1.标题拓展法 2."六要素"拓展法:人物+事件+结果(注意分清主次) 3 ...查看


  •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 初中物理公式.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ρ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ρ=m/v 力(重力) F ...查看


  • 初中化学公式大全_总结复习
  • 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氢气 碳 氮气 氧气 磷 硫 氯气 (非金属单质) H2 C N2 O2 P S Cl2 钠 镁 铝 钾 钙 铁 锌 铜 钡 钨 汞 (金属单质)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