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起源与建筑风格特点

哥特式建筑起源与建筑风格特点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是欧洲影响最深最广的四大艺术风潮之一,它的豪华和气派非常人所能想象。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

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这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在中国境内知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北京的西什库教堂、青岛天主教堂、永宁天主教堂等等。

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1137-1144年,圣邓尼斯修道院院长絮热(Suger,1081-1151)主持了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t. Denis)的重建。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始建于8世纪晚期,以早期基督教时期的一位圣徒圣邓尼斯(St. Denis,约258年卒)命名。絮热立志要把这座在法国人心目中具有纪念碑性质的教堂建成全法兰西的精神中心,激发法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由絮热主持重建起来的这座圣邓尼斯教堂被公认为第一所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2世纪是法国哥特式的发生与发展的阶段。13世纪,法国哥特式发展至纯熟境地,夏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展示了早期哥特式向盛期哥特式发展的不同风格阶段。夏特尔大教堂之后,法国兴起大教堂建设高潮,哥特式盛期到来。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亚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和博韦大教堂(Beauvais Cathedral)等都是盛期哥特式的伟大作品。13世纪中叶以后,哥特式建筑愈发向轻盈和繁饰发展。先后出现了辐射式(Rayonnant)、火焰式(Flamboyant)等晚期哥特式建筑。法国哥特式也播及欧洲各地,并在各地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在英国有盛饰式(Decorated style)、垂直式(Perpendicular)。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则综合了法国盛期哥特式和英国垂直式,以密集小尖塔令人目瞪口呆。意大利的哥特式则更多保留有古典和拜占庭的传统。

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特点: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描绘的具体手法有:尖形拱门、尖塔高耸、、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大窗户及花窗玻璃等。

哥特式建筑风格室内装修特点:哥特式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重在装饰效果,其突出效果便是豪华大气,木质门框,经典壁画,白色的室内装修,淡雅的皮质沙发,柔软的羊毛地毯,客厅与餐厅完美融合,既节省了空间,也极具时尚气息。

哥特式建筑起源与建筑风格特点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是欧洲影响最深最广的四大艺术风潮之一,它的豪华和气派非常人所能想象。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

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这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在中国境内知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北京的西什库教堂、青岛天主教堂、永宁天主教堂等等。

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1137-1144年,圣邓尼斯修道院院长絮热(Suger,1081-1151)主持了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t. Denis)的重建。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始建于8世纪晚期,以早期基督教时期的一位圣徒圣邓尼斯(St. Denis,约258年卒)命名。絮热立志要把这座在法国人心目中具有纪念碑性质的教堂建成全法兰西的精神中心,激发法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由絮热主持重建起来的这座圣邓尼斯教堂被公认为第一所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2世纪是法国哥特式的发生与发展的阶段。13世纪,法国哥特式发展至纯熟境地,夏特尔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展示了早期哥特式向盛期哥特式发展的不同风格阶段。夏特尔大教堂之后,法国兴起大教堂建设高潮,哥特式盛期到来。兰斯大教堂(Reims Cathedral)、亚眠大教堂(Amiens Cathedral)和博韦大教堂(Beauvais Cathedral)等都是盛期哥特式的伟大作品。13世纪中叶以后,哥特式建筑愈发向轻盈和繁饰发展。先后出现了辐射式(Rayonnant)、火焰式(Flamboyant)等晚期哥特式建筑。法国哥特式也播及欧洲各地,并在各地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在英国有盛饰式(Decorated style)、垂直式(Perpendicular)。典型的德国哥特式则综合了法国盛期哥特式和英国垂直式,以密集小尖塔令人目瞪口呆。意大利的哥特式则更多保留有古典和拜占庭的传统。

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特点: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尖塔、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这是哥特式建筑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其描绘的具体手法有:尖形拱门、尖塔高耸、、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大窗户及花窗玻璃等。

哥特式建筑风格室内装修特点:哥特式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重在装饰效果,其突出效果便是豪华大气,木质门框,经典壁画,白色的室内装修,淡雅的皮质沙发,柔软的羊毛地毯,客厅与餐厅完美融合,既节省了空间,也极具时尚气息。


相关文章

  • 外国建筑史(总结)
  • 外 国 建 筑 史 一.埃及--金字塔 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 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意思--凳子.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 ...查看


  • 外国工艺美术史期末重点
  • 1.古希腊人基本的柱式有(多立克柱式)凡.德罗)(汉斯.麦耶). 戈贝兰式花壁毯路易十四世的宰相 活和古典传统的艺术风格. (1)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 追求标新立异. (2)创作风格豪华壮观, 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3) (爱奥 ...查看


  • 外建史课堂笔记(ok版)
  • 前言 一.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任务 既是性质也是任务:1.建筑历史的启蒙课;2. 建筑理论的学习课;3. 建筑艺术的鉴赏课. 二.外建史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外建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与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紧密关联; 1. ...查看


  • 欧式建筑风格VS美式建筑风格--安吉新闻网
  • 欧式建筑风格VS美式建筑风格 安吉房产 2010年04月26日14:21 | 作者: 一.两大风格之间的历史背景对比 1.欧式风格的发展 欧洲建筑在大的概念上应归属于西方建筑,从古希腊时代起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一直是西方建筑文明的中心 ...查看


  •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古埃及 玛斯塔巴(Mastaba ): 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系金字塔的初级形式.即地下墓室和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长方形台状,四面墙面呈坡状,多为单层,是金字塔的早期形式 斯芬克斯(Sphinx ): 最初源于古埃及的 ...查看


  • 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 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2007-05-01 09:37:33) 转载▼ 标签: 哥特建筑(gothic architecture) 分类: 哥特艺术 哥特建筑的起源是法国.一般认为 ...查看


  • 试析建筑对威尼斯文化记忆的重构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X i n yang N or m a lUniversity 第30卷 第1期 2010年1月 (Ph ilos . &Soc . Sc. i Edi. t ) Vo. l ...查看


  • 室内设计起源
  • 室内设计起源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已存在. 中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距今17 ...查看


  • 内蒙古师范大学西方美术史期末考范围
  • 内蒙古师范大学西方美术简史期末考试范围 名词解释: 巨石建筑:始于中石器时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单石,即门西尔,大约就是后来纪念碑建筑的原型:石棚,也叫做石桌或多尔门,是陵墓建筑的开端:此外还有石栏,是教堂建筑的雏形. 根特祭坛画:尼德兰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