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高年级阶段目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 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3、 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 优秀诗文 60 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 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

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 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

和分析,学写活 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 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 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

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 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 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 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 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 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 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 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感受到的是 《索溪峪的 “野” 》 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 19 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 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 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教学措施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 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 《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

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 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 》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 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 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 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 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2~3 课时, “回顾·拓展”2 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 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 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四篇文章中,前两 篇是讲读课文,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 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 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后两篇是略读 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 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 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 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 抓住关键性语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

媒体直观的在现课文的有关画面,加深学生感悟。 2、 爱国的故事诗歌名言不胜枚举,可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增强 学生对祖国的里了解。 3、几篇课文都要注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思感悟。 4、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做具体分析,感受其妙处,探究其深意,体会其 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5、 詹天佑 2 课时 6 怀念母亲 2 课时 7、 彩色的翅膀 1 课时 8、 中华少年 1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共 5 课时 合计 11 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 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 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 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 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 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 18 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 ” 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 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 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 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四、教学措施 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 意保证读书的时间,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自读课文解决。

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前,先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 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 12~15 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 5~6 课时, 略读课文 2~ 3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3 课时, “回顾•拓展”1~2 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只有一个 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 球; 《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 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 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 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 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事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 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 ,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会人类 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4、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 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拼读、组词等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粗读、范读、齐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 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 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 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 的努力, 使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的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 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四、教学措施 1、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 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2、朗读疏通全文,默读了解大意;轻读想象探究,诵读品味内化;利用摘抄法、 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五、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 12~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 地是神圣的》4~5 课时,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青山不老》2~3 课时, 习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回顾?拓展”2 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 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3、 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 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 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 优秀诗文 60 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 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 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

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 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

和分析,学写活 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 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二)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 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

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 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 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 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 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 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 的草虫世界。 离开想象世界, 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感受到的是 《索溪峪的 “野” 》 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组,要会写 19 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 的积累。 3、整体感受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3、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我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我们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 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四、教学措施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 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 《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

一场音乐会。 《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 丽与智慧。 《索溪峪的“野” 》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学习时, 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 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 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 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2~3 课时, “回顾·拓展”2 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 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 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四篇文章中,前两 篇是讲读课文,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 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 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后两篇是略读 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 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 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 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 抓住关键性语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多

媒体直观的在现课文的有关画面,加深学生感悟。 2、 爱国的故事诗歌名言不胜枚举,可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增强 学生对祖国的里了解。 3、几篇课文都要注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思感悟。 4、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做具体分析,感受其妙处,探究其深意,体会其 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5、 詹天佑 2 课时 6 怀念母亲 2 课时 7、 彩色的翅膀 1 课时 8、 中华少年 1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共 5 课时 合计 11 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 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 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 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 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 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 18 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 ” 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 过程与方法: 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 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 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四、教学措施 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注 意保证读书的时间,能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主动提出问题。 3.要开展有效讨论。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求自读课文解决。

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前,先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 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单元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 12~15 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 5~6 课时, 略读课文 2~ 3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3 课时, “回顾•拓展”1~2 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只有一个 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珍惜资源、保护地 球; 《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 生态灾难为例,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 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 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 情感。 《青山不老》讲述的事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 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 ,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体会人类 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4、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 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5、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拼读、组词等认读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粗读、范读、齐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 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 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 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 的努力, 使 “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的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 并转化为日常行为。 四、教学措施 1、自读感悟、自主探究、观察感悟、情感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 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2、朗读疏通全文,默读了解大意;轻读想象探究,诵读品味内化;利用摘抄法、 收集资料法等进行深入学习。 五、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 12~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 地是神圣的》4~5 课时,略读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青山不老》2~3 课时, 习作 3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回顾?拓展”2 课时。


相关文章

  • 语文新课标填空题
  • 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查看


  • 语文课程的结构
  •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文字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语言文章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语言文学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工具性 文化性 基础性 语文:语即语言和言语,语言又包括声音和意义, 言语既是所说的话或说话. 小学 ...查看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填空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填空题 1.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 ...查看


  • 幼小衔接语言课程设计现状调查
  • 幼小衔接语言课程设计现状调查 作者:李小培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2期 [摘要]通过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实施.教师教育观念等方面入手,分析呼和浩特市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设计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设计现状,透彻 ...查看


  •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 ...查看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 ...查看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1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查看


  •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
  •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简答论述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简答题 1.简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含义. 答: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教化学生为本,在当前它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普遍性要求,涵盖了思想性(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性(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审美性(对 ...查看


  •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 2013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 一部分:前言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个个领域. 一 ,课程性质 1.核心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