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传统・气候・建筑

来自亚洲两位建筑师作品的启示

罗  佩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和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是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亚洲建筑师。两人的设计手法和对建筑传统的认识有许多相同之处, 他们的作品都明显呈现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特点。从生物气候学角度出发, 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是他们用来表达地方主义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 而实现建筑地方传统的延续是他们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主要途径。研究他们的作品, 对于启发我们的设计思维和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将有很大的帮助。

印度和马来西亚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地理位置, 天气炎热, 苛刻的气候条件对建筑师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种机遇。柯氏和杨氏在设计中不是依赖耗

作者为湖南大学建筑系96级硕士研究生(长沙, 410082)

能设备来解决通风降温, 而是采取合适的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方式来调节建筑环境气候。“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是柯里亚提出的适应印度干热气候环境的两种范式。前者来自于印度传统的伊斯兰清真寺大面积开敞空间的启示, 因而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玄学属性。柯里亚认为“开敞空间”所形成的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非常适合干热地区公共建筑。他在巴洛特・巴汶艺术中心设计中, 利用基地自然的等高线形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平台花园和下沉式庭院, 周围分散布置文化设施, 形成有阴影的、空气通畅的公共活动空间, 着实创造了一个清凉世界(图1) 。而“管式住宅”则是与“开敞空间”概念相反的命题, 它的主要做法是将住宅封闭, 形成内部屏蔽空间, 以挡住炎炎赤日的照射, 同时住宅内部剖面构成类似烟囱

的通风管道以形成持续不断的自然通风。在帕里克哈住宅中, 分别为夏、冬两季所设计的不同剖面被巧妙地结合在同一个连续空间中, 成功地创造了微气候环境(图2) 。

杨经文则善于将生态气候学用于热带高层建筑中, 他被誉为在热带摩天楼设计上最具挑战性和革新精神的建筑天才之一。他从传统热带低层建筑中的骑楼、平台等建筑形式得到启发, 主要采用的处理手法有:在高层建筑的表面进行绿化并设置凹入空间以满足人们接触自然的愿望; 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来降温; 创造使室内空气对流的通风通道; 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东西两头以防主要房间日晒等。采取这些措施, 不仅可以节省40%的能耗, 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他所设计的广场大厦(图3) , 就是其生物气候学用于高层建筑的一个例证。柯氏和杨氏是特定地域环境下造就的大师, 他们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如何赶超世界先进建筑设计水平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给同处亚洲的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中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地域气候、地理环境 柯里亚关于气候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段论述:“在深层结构层次上, 气候条

大屋顶的形式。纪念亭—三角形广场—柱廊—门厅和侧厅, 舒展而明朗。一旦开放使用, 当人们在广场、柱廊和纪念大厅中徜徉, 感受它的纪念性和民主性时, 对建筑师在设计中抛开传统大屋顶的做法, 当会欣然赞许吧。

大家都说, 在这个校园中做设计着实不易。我们的两位建筑师并不是在两张白纸上为所欲为, 而是在有80年乃至几百年历史的同一个旧园中做设计, 而且两幢建筑物近在咫尺。曾一度被拉开的传统与现代的距离, 被图书馆拉了回来, 顷刻间又被百年纪念讲堂重新拉开了。在这里, 先生与学生各行其是, 一场颇具象征意味的拉锯战!

当距离拉开以后,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或近或远, 或褒或贬; 或在阳光下, 或在星光中, 人们将会有一些新的体验和感悟涌出。

张祺说:“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节奏的改变, 使我们不能再用20年代、50年代的眼光与手法进行设计。”我想, 关先生一定会同意他的学生的这一说

法。然而, 学生毕竟比先生潇洒、幸运多了。当张祺在百年纪念讲堂的设计中碰到困难时, 他可以回到清华大学去向关先生求教, 请先生出主意, 帮助修改设计, 把设计做得更为完美。而当关先生有了疑惑或难题时, 就很难找到更高明的人来为他排难解惑了。以至于, 在清华图书馆几个门口的精彩又得体的拱形门框拿到北大图书馆作为室外爬山廊廊下的装饰部件时, 几乎已成蛇足。

也许, 这就叫“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吧。且不论谁“得道”谁“失道”, 实际情况是, 学生张“多助”, 可参考的东西多, 赐教的人也多; 先生关“少助”, 可参考者寡, 可请教者也寡。还如民谚所云:你走你的阳光道, 我走我的独木桥(大约十年前, 我曾借此作为我的一篇文稿的题目) 。都走得通, 都容英雄们通过, 去创造自己的业绩。只是:安危谁与共? 得失寸心知! □

收稿日期 1998—09—28

责任编辑 张 甘

 76 1998. 4  新建筑

2 帕里克哈住宅3 广场大厦平面

[2]

而不是教条”。

考虑经济及生态环境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它充分体现在强调建筑节能和反对滥用高档材料上。节能与经济选材不仅大大降低了经济投入, 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是一种科学的建筑生态观。关于节能前文已有论述,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 两位建筑师都一致反对为追求奢华怪诞而使用“不必要的建筑材料”。柯里亚的设计从不追求豪华和高档, 他除了在新德里人寿保险中心用了一些玻璃幕墙外, 几乎找不到高档材料, 他用得最多的是当地很普通的地方材料红砂岩, 虽便宜却很有气质。尽管马来西亚经济条件比印度好得多, 但杨经文也是根据节能和经济的原则选材, 他反对“无意义地增加建筑外表处理和大量

[2]

使用不必要的建筑材料”。相比之下,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 那些在设计中争相攀比、滥用昂贵材料的建筑

件决定了文化和它的表达方式, 它的习俗, 它的礼仪。在本源的意义上, 气候乃是神话之源。因此, 在印度和墨西哥文化中, 开敞空间的玄学属性乃是

[1]

伴随着它们所依赖的炎热气候。”由此可见, 柯里亚认为气候不只是影响建筑的一个自然环境因素, 还与文化息息相关, 他甚至提出了“形式追随气(Fo rm s fo llow cli m ate ) 的口号。这候”

种提法虽然过于绝对, 却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地域文化差别很大, 设计中应体现这种差别, 而从特定的气候条件出发进行设计是体现建筑地域性的一种可行方法。实际上, 我国南方的骑楼、湿热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北方的窑洞、云南民居“一颗印”等, 都是适应气候而衍生出来的特定建筑形式, 是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历史印证。当然, 生物气候并不是影响设计的唯一因素, 应用不当或做得过分都会导致僵化, 正如杨经文指出“它应是一种指导思想

师真应该好好反省了!

重视剖面设计 两位建筑师对如何适应气候环境、如何组织通风和气流、如何考虑日照和遮阳等, 往往体现在剖面设计中, 而且在剖面设计中对景观视野也作了深入思考。这是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同时也体现了建筑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它与国内许多建筑师只重视外形, 把平面设计得花哨, 而不愿动脑筋研究建筑剖面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融合传统与现代 两位建筑师的设计很“现代”, 但又不失传统地域文化的风韵。他们很少对本国传统建筑进行简单和肤浅的堆砌和拼凑, 也不盲目追求某种时髦的现代流派, 而是对本国和本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追求和思考。他们的作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却都体现了地域性建筑的风格。除了从气候地理环境出发的设计手法外, 他们还挖掘传统的构造方式、空间概念甚至宗教文化精髓。我国建筑师也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在对待建筑传统时, 采用地域性设计不失为保留建筑传统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 这种地域性须建立在科学的设计方法上。□

参考文献

1 弗兰普顿K . 查尔斯・柯里亚作品评

述. 饶小军译. 世界建筑导报, 1995(1) :5~9

2 林 京. 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

建筑中的适用. 世界建筑, 1996(4) :23~25

收稿日期 1998—03—24责任编辑 朱翠娥 张光辉

欢迎订阅

《建筑学报》 (月刊)

《建筑学报》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 是建筑理论论坛, 建筑创作园地, 国际交

流窗口, 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作者必备读物。

创刊时梁思成任主编。现任主编张祖刚。几年来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园林与风景区建筑、建筑物理、国外建筑等内容; 另外, 报道学会范围内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信息, 并设有建筑评论、设计竞赛、青年建筑师等专栏。

1990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期刊整体设计二等奖”, 1992年被评为全国科协“优秀期刊一等奖”。

《建筑学报》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本; 页码:64页; 每册定价:9元, 全年总计为108元。

本刊刊号: 电话:(010) 68311586 68393632

CN 11—1930 TU

邮发代号:2—192       电传:(010) 68393632 68311585邮政编码:100835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南方建筑》(季刊)

《南方建筑》是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湖南大学建筑系等合办的学术期刊。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和开放意识:着重介绍南方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海外的新建筑; 敢于发表富有新意的争鸣文章; 为中国近代建筑先驱立传; 为莘莘学子辟一片绿茵; 为建筑市场架起信息金桥……

《南方建筑》1981年创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 96页, 彩印8页。全年定价32. 00元。可向广州市流花路97号本刊编辑部订阅。

邮编:510010

电话:(020) 86676522

新建筑  1998. 4   77 

传统・气候・建筑

来自亚洲两位建筑师作品的启示

罗  佩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和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是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亚洲建筑师。两人的设计手法和对建筑传统的认识有许多相同之处, 他们的作品都明显呈现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特点。从生物气候学角度出发, 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是他们用来表达地方主义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 而实现建筑地方传统的延续是他们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主要途径。研究他们的作品, 对于启发我们的设计思维和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将有很大的帮助。

印度和马来西亚处于亚热带和热带地理位置, 天气炎热, 苛刻的气候条件对建筑师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种机遇。柯氏和杨氏在设计中不是依赖耗

作者为湖南大学建筑系96级硕士研究生(长沙, 410082)

能设备来解决通风降温, 而是采取合适的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方式来调节建筑环境气候。“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是柯里亚提出的适应印度干热气候环境的两种范式。前者来自于印度传统的伊斯兰清真寺大面积开敞空间的启示, 因而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玄学属性。柯里亚认为“开敞空间”所形成的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非常适合干热地区公共建筑。他在巴洛特・巴汶艺术中心设计中, 利用基地自然的等高线形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平台花园和下沉式庭院, 周围分散布置文化设施, 形成有阴影的、空气通畅的公共活动空间, 着实创造了一个清凉世界(图1) 。而“管式住宅”则是与“开敞空间”概念相反的命题, 它的主要做法是将住宅封闭, 形成内部屏蔽空间, 以挡住炎炎赤日的照射, 同时住宅内部剖面构成类似烟囱

的通风管道以形成持续不断的自然通风。在帕里克哈住宅中, 分别为夏、冬两季所设计的不同剖面被巧妙地结合在同一个连续空间中, 成功地创造了微气候环境(图2) 。

杨经文则善于将生态气候学用于热带高层建筑中, 他被誉为在热带摩天楼设计上最具挑战性和革新精神的建筑天才之一。他从传统热带低层建筑中的骑楼、平台等建筑形式得到启发, 主要采用的处理手法有:在高层建筑的表面进行绿化并设置凹入空间以满足人们接触自然的愿望; 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来降温; 创造使室内空气对流的通风通道; 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东西两头以防主要房间日晒等。采取这些措施, 不仅可以节省40%的能耗, 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他所设计的广场大厦(图3) , 就是其生物气候学用于高层建筑的一个例证。柯氏和杨氏是特定地域环境下造就的大师, 他们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如何赶超世界先进建筑设计水平树立了榜样, 他们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给同处亚洲的中国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其中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地域气候、地理环境 柯里亚关于气候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有一段论述:“在深层结构层次上, 气候条

大屋顶的形式。纪念亭—三角形广场—柱廊—门厅和侧厅, 舒展而明朗。一旦开放使用, 当人们在广场、柱廊和纪念大厅中徜徉, 感受它的纪念性和民主性时, 对建筑师在设计中抛开传统大屋顶的做法, 当会欣然赞许吧。

大家都说, 在这个校园中做设计着实不易。我们的两位建筑师并不是在两张白纸上为所欲为, 而是在有80年乃至几百年历史的同一个旧园中做设计, 而且两幢建筑物近在咫尺。曾一度被拉开的传统与现代的距离, 被图书馆拉了回来, 顷刻间又被百年纪念讲堂重新拉开了。在这里, 先生与学生各行其是, 一场颇具象征意味的拉锯战!

当距离拉开以后, 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或近或远, 或褒或贬; 或在阳光下, 或在星光中, 人们将会有一些新的体验和感悟涌出。

张祺说:“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节奏的改变, 使我们不能再用20年代、50年代的眼光与手法进行设计。”我想, 关先生一定会同意他的学生的这一说

法。然而, 学生毕竟比先生潇洒、幸运多了。当张祺在百年纪念讲堂的设计中碰到困难时, 他可以回到清华大学去向关先生求教, 请先生出主意, 帮助修改设计, 把设计做得更为完美。而当关先生有了疑惑或难题时, 就很难找到更高明的人来为他排难解惑了。以至于, 在清华图书馆几个门口的精彩又得体的拱形门框拿到北大图书馆作为室外爬山廊廊下的装饰部件时, 几乎已成蛇足。

也许, 这就叫“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吧。且不论谁“得道”谁“失道”, 实际情况是, 学生张“多助”, 可参考的东西多, 赐教的人也多; 先生关“少助”, 可参考者寡, 可请教者也寡。还如民谚所云:你走你的阳光道, 我走我的独木桥(大约十年前, 我曾借此作为我的一篇文稿的题目) 。都走得通, 都容英雄们通过, 去创造自己的业绩。只是:安危谁与共? 得失寸心知! □

收稿日期 1998—09—28

责任编辑 张 甘

 76 1998. 4  新建筑

2 帕里克哈住宅3 广场大厦平面

[2]

而不是教条”。

考虑经济及生态环境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它充分体现在强调建筑节能和反对滥用高档材料上。节能与经济选材不仅大大降低了经济投入, 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是一种科学的建筑生态观。关于节能前文已有论述,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 两位建筑师都一致反对为追求奢华怪诞而使用“不必要的建筑材料”。柯里亚的设计从不追求豪华和高档, 他除了在新德里人寿保险中心用了一些玻璃幕墙外, 几乎找不到高档材料, 他用得最多的是当地很普通的地方材料红砂岩, 虽便宜却很有气质。尽管马来西亚经济条件比印度好得多, 但杨经文也是根据节能和经济的原则选材, 他反对“无意义地增加建筑外表处理和大量

[2]

使用不必要的建筑材料”。相比之下,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中国, 那些在设计中争相攀比、滥用昂贵材料的建筑

件决定了文化和它的表达方式, 它的习俗, 它的礼仪。在本源的意义上, 气候乃是神话之源。因此, 在印度和墨西哥文化中, 开敞空间的玄学属性乃是

[1]

伴随着它们所依赖的炎热气候。”由此可见, 柯里亚认为气候不只是影响建筑的一个自然环境因素, 还与文化息息相关, 他甚至提出了“形式追随气(Fo rm s fo llow cli m ate ) 的口号。这候”

种提法虽然过于绝对, 却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地域文化差别很大, 设计中应体现这种差别, 而从特定的气候条件出发进行设计是体现建筑地域性的一种可行方法。实际上, 我国南方的骑楼、湿热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北方的窑洞、云南民居“一颗印”等, 都是适应气候而衍生出来的特定建筑形式, 是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历史印证。当然, 生物气候并不是影响设计的唯一因素, 应用不当或做得过分都会导致僵化, 正如杨经文指出“它应是一种指导思想

师真应该好好反省了!

重视剖面设计 两位建筑师对如何适应气候环境、如何组织通风和气流、如何考虑日照和遮阳等, 往往体现在剖面设计中, 而且在剖面设计中对景观视野也作了深入思考。这是一种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同时也体现了建筑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它与国内许多建筑师只重视外形, 把平面设计得花哨, 而不愿动脑筋研究建筑剖面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融合传统与现代 两位建筑师的设计很“现代”, 但又不失传统地域文化的风韵。他们很少对本国传统建筑进行简单和肤浅的堆砌和拼凑, 也不盲目追求某种时髦的现代流派, 而是对本国和本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追求和思考。他们的作品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却都体现了地域性建筑的风格。除了从气候地理环境出发的设计手法外, 他们还挖掘传统的构造方式、空间概念甚至宗教文化精髓。我国建筑师也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在对待建筑传统时, 采用地域性设计不失为保留建筑传统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 这种地域性须建立在科学的设计方法上。□

参考文献

1 弗兰普顿K . 查尔斯・柯里亚作品评

述. 饶小军译. 世界建筑导报, 1995(1) :5~9

2 林 京. 杨经文及其生物气候学在高层

建筑中的适用. 世界建筑, 1996(4) :23~25

收稿日期 1998—03—24责任编辑 朱翠娥 张光辉

欢迎订阅

《建筑学报》 (月刊)

《建筑学报》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 是建筑理论论坛, 建筑创作园地, 国际交

流窗口, 是建筑师和建筑工作者必备读物。

创刊时梁思成任主编。现任主编张祖刚。几年来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村镇规划、园林与风景区建筑、建筑物理、国外建筑等内容; 另外, 报道学会范围内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信息, 并设有建筑评论、设计竞赛、青年建筑师等专栏。

1990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期刊整体设计二等奖”, 1992年被评为全国科协“优秀期刊一等奖”。

《建筑学报》每月20日出版。大16开本; 页码:64页; 每册定价:9元, 全年总计为108元。

本刊刊号: 电话:(010) 68311586 68393632

CN 11—1930 TU

邮发代号:2—192       电传:(010) 68393632 68311585邮政编码:100835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南方建筑》(季刊)

《南方建筑》是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湖南大学建筑系等合办的学术期刊。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和开放意识:着重介绍南方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海外的新建筑; 敢于发表富有新意的争鸣文章; 为中国近代建筑先驱立传; 为莘莘学子辟一片绿茵; 为建筑市场架起信息金桥……

《南方建筑》1981年创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 96页, 彩印8页。全年定价32. 00元。可向广州市流花路97号本刊编辑部订阅。

邮编:510010

电话:(020) 86676522

新建筑  1998. 4   77 


相关文章

  •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 城市设计与研究 URBAN DESIGN AND STUDIES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丁沃沃1 胡友培1 窦平平2 摘要/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 ...查看


  •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建筑设计
  • 建筑与结构设计 ArchitecturalandStructuralDesign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建筑设计 唐天芬 (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广东 江门529020) 人类在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对自然环境不同的认知态度,影响了建筑创作.论文从 ...查看


  • 中国各地气候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 外交学院 2008 -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 中国各地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 课程名称 文艺美学 课程号及课序号 11605006-0 学 号 200714015 姓 名 雁行 班 级 2007411 提交时间 2 ...查看


  • 试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 摘要:人类无节制地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与破坏: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耕地锐减.土地沙化.环境污染,已给人类自身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严酷的现实促使人类进行思考.反省.本文从建设领域对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了解和分析, ...查看


  • 浅析少数民族的民居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以几个少数民族为例简单地谈一 谈少数民 ...查看


  • 浅析贵州苗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苗族建筑的文化内涵也在进一步的挖掘与整理中.而苗族建筑的文化内涵也会一步步破坏,苗族建筑独有的魅力和文化传承也在逐渐消失,面对这些情况,本文对贵州苗族建筑进一步分析,总结苗族建筑的审美价值,对苗 ...查看


  • 商务星球版新版地理八年级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了解主要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石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查看


  • 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特性_以湖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例
  • 第24卷第3期 2008年3月 [文章编号]100228528(2008)0320129205 建 筑 科 学 BUILDINGSCIENCE Vol124,No13Mar.2008 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特性 ---伍国正,余翰武,吴 越,隆 ...查看


  • 建筑色彩论文
  • <建筑色彩学> 课程论文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朝鲜语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目:青岛的建筑色彩 摘 要:中国城市居住建筑的外观色彩日渐丰富,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建筑色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岛因为其特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