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基本知识:起源、平仄、对仗、关联等。

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品味鉴赏名联,提高文学修养,生发浓厚兴趣。

3、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了解对联有关题型。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对联知识,领会对联的奇妙,生发浓厚兴趣。

2、难点:尝试对对联。

三、学习方法:情境 启发 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几幅对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二)展示交流(“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你知道对联的发展历史吗?

明确:起源于唐---五代后蜀孟昶题于桃符板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发展于宋---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当时春联盛行的写照。盛行于明清---对联形式多样化,除了春联,还出现了名胜联、挽联、行业联等,还涌现出不少擅长撰联的行家,出版有对联创作与研究的专集,不断开展有对联的征集与竞赛等活动。(关键词:桃符)

2、总结对联的拟写要求。

(1)字数相等,互不重复。

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出现相同的字,这在对联中叫“合掌”,“合掌”是对联的忌讳。

(2)结构相当,句式相似。

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停顿要相似。

(3)平仄相对,协调和谐。

对联讲究平仄的要求是:第一,对句平仄要相对,即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应平对仄,仄对平;第二,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当然对联也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要求严格遵循对联的平仄要求,宽式则只要求句型相同,平仄大体相对即可,以不害意为主。

(4)对仗工整,内容相关。

即要求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并要求内容相关,表意明确,形成整体。

(三)探究总结(“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以成语对子为例,深入体会对联四大特点: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通过此例,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对联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

2、通过下列对联,了解对联三种形式:正对、反对、串对;体会对联中修辞的效果;为拟写对联打基础。

(读、悟、析)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四)对联种类

1、按用途分类

①通用联——春联

②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2、按字数分类

①短联(十字以内);②中联(百字以内);③长联(百字以上)等。

3、按修辞技巧分类

①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②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③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分类

①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②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③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④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5、其他分类

①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②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③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④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⑤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⑥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⑦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⑧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⑨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五)实战演练(“牛刀小试显身手” ——拟写对联)

1、加字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例:茶——敬茶——敬香茶)

2、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玫瑰花 春香

(例: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3、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例: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4、下面是南京瞻园的一副对联,下联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

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例: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5、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桃芬芳,李芬芳,桃李芬芳。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

6、请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的“橘子洲头”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追问大地主宰

(六)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选择下联,并说明理由。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下联: A (A.缘木求鱼 B.画饼充饥)

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2、写出上联“骑马踏花归”的下联: 举杯邀月饮

(答案:“举杯邀月饮”。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3、补出上联的空缺处,使之与下联构成内容完整,音韵和谐的对联。

秋露横江, 苏子 月明 游赤壁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苏子)月明(游赤壁)

(七)链接高考

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 C )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八)拓展阅读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

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如何贴对联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对联基本知识:起源、平仄、对仗、关联等。

2、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品味鉴赏名联,提高文学修养,生发浓厚兴趣。

3、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了解对联有关题型。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对联知识,领会对联的奇妙,生发浓厚兴趣。

2、难点:尝试对对联。

三、学习方法:情境 启发 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几幅对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二)展示交流(“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你知道对联的发展历史吗?

明确:起源于唐---五代后蜀孟昶题于桃符板上“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发展于宋---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当时春联盛行的写照。盛行于明清---对联形式多样化,除了春联,还出现了名胜联、挽联、行业联等,还涌现出不少擅长撰联的行家,出版有对联创作与研究的专集,不断开展有对联的征集与竞赛等活动。(关键词:桃符)

2、总结对联的拟写要求。

(1)字数相等,互不重复。

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出现相同的字,这在对联中叫“合掌”,“合掌”是对联的忌讳。

(2)结构相当,句式相似。

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停顿要相似。

(3)平仄相对,协调和谐。

对联讲究平仄的要求是:第一,对句平仄要相对,即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应平对仄,仄对平;第二,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当然对联也有严式和宽式之分。严式要求严格遵循对联的平仄要求,宽式则只要求句型相同,平仄大体相对即可,以不害意为主。

(4)对仗工整,内容相关。

即要求上下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并要求内容相关,表意明确,形成整体。

(三)探究总结(“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以成语对子为例,深入体会对联四大特点:

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

(通过此例,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对联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相关的基本知识。)

2、通过下列对联,了解对联三种形式:正对、反对、串对;体会对联中修辞的效果;为拟写对联打基础。

(读、悟、析)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四)对联种类

1、按用途分类

①通用联——春联

②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2、按字数分类

①短联(十字以内);②中联(百字以内);③长联(百字以上)等。

3、按修辞技巧分类

①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②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③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按联语来源分类

①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②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③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④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5、其他分类

①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②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③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④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

⑤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

⑥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

⑦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

⑧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

⑨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

(五)实战演练(“牛刀小试显身手” ——拟写对联)

1、加字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例:茶——敬茶——敬香茶)

2、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玫瑰花 春香

(例: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3、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例: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4、下面是南京瞻园的一副对联,下联的顺序已被打乱,请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

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例: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5、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桃芬芳,李芬芳,桃李芬芳。

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

6、请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里的“橘子洲头”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

下联:橘子洲头热血青年追问大地主宰

(六)课堂探究

1、请同学们选择下联,并说明理由。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下联: A (A.缘木求鱼 B.画饼充饥)

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以此例说明平仄、上下联、语法结构、内容上相关或相对的对联基本知识。

2、写出上联“骑马踏花归”的下联: 举杯邀月饮

(答案:“举杯邀月饮”。上联出自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再结合对仗知识引导学生,难点是“踏花归”对“邀月饮”。)

3、补出上联的空缺处,使之与下联构成内容完整,音韵和谐的对联。

秋露横江, 苏子 月明 游赤壁 ;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答案:(苏子)月明(游赤壁)

(七)链接高考

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 )。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三月细雨春妩媚

3、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 C )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八)拓展阅读

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

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ú)”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ǎ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如何贴对联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为上首,左手方向为下首。贴对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相关文章

  • [奇妙的对联]说课教案
  • <奇妙的对联>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二)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quo ...查看


  • 奇妙的对联 1
  •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 ...查看


  • 奇妙的对联
  • 奇妙的对联 学习目标: ①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②学会欣赏对联. ③学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④培养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 走进对联:掀起你的盖头来 • 对联的含义: • 对联的分类: 活动探究:以"春蚕到死丝 ...查看


  • 利川一中课内比较学活动课后反思案_3
  • 一.考点备课回顾 二.效果反馈记录 后面的一个过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积累的作用,更为有效的掌握知识. 利川一中"课内比较学"活动课后反思案 主讲教师:解占啟 高考复习正确理解和使用熟语(成语)考点的教学反思 ( ...查看


  •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 ...查看


  •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册)
  •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查看


  • 苏教语文初三上第一课教案
  • 1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查看


  • 可以倒读的对联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以倒读的对联 作者:何源宗 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06期 回文联修辞奇妙,顺读倒读都示意清楚,但意思有所不同.有这样一副对联: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 ...查看


  • 构思奇特的回文联
  • 构思奇特的回文联 --郑华玉 回文联是由回文诗演变过来的.顺念倒读皆成句的回文联,指一副对联从头至尾正念很通顺,示意清楚,从尾至头念也很通顺,示意也很清楚.一般,正念和反念的示意不尽相同. 回文联一般来讲,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趣味性较强.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