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亲人的古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亲人的古诗。

3、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秋思>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思念亲人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送别>

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6、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分页: 1 2 3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亲人的古诗。

3、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秋思>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思念亲人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送别>

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6、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分页: 1 2 3


相关文章

  •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教案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忆,异,逢,佳,倍,插,茱,萸"等八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查看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 ...查看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古诗 1.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诗,看:(屏幕出示<静夜思>.<泊船瓜洲>),你能来读一读吗? 学生1:(读<静夜思>) 老师:读得很正确.第二首谁会读? 学生2:( ...查看


  • 秋思教学反思
  • 秋思教学反思一: 当我拿起<秋思>这篇课文,心如千斤重.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g ...查看


  • 夜书所见1
  •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 ...查看


  •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思念的诗句,关于思念家乡.亲人.故乡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辞.九歌<少司命>) 3.来日 ...查看


  • 小学六年级下册经典诵读计划
  • 2012年六(一)班经典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文学诵读及全读书活动,使学生 ...查看


  • 秋思说课稿
  • 五年级语文<秋思>说课稿 李 玉 辉 雷 家 庄 中 心 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这节课所教授的<秋思>是人教版五年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我就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 ...查看


  • 中秋古诗:静夜思
  • 中秋古诗:静夜思 中秋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秋的故事.古诗.歌曲等,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加深对我国民族节日的亲切感. 2.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热爱生活.思念亲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相应的汉字(古诗原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