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应有规范的结构,从"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说起

词语应有规范的结构||从“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说起

作者:四川南充李光强

微信公众号:汉字教学与学习及强拼汉字研究

中文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国人使用的语言密不可分的。汉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存储方式。比语言的存储通用性可能更准确一些。例如:一篇文章的意思,不同的人理解都是差不多的。而同一意思的语言,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

文字是语言的再现。其准确度是高于语言的。因此有必要对文字作规范化的研究。

本文对汉字的“字,词,句”的构成作一些讨论。可能对汉字“教与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单字:单独的一个汉字,称为“字”或“字元”。是组成词或句的基本单位。

2.词语:由较少的几个汉字按照从左至右(或从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并且有明确的意义。称为“词语”。简称“词”。

3.语句:几个“单字”或“词语”排列到一起,有明确的意义时,称为“语句”。(完整的语句包含标点符号)。较长的语句,为了阅读方便,或不易混淆,常用“逗号”分开。

比如:张三去李四家作客,去了就不想走。然而,李四想让张三走,又不好直说,于是写下一句话暗示张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李四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张三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用标点,作不同的分隔,就有不同的意义。下面我们用标点再作一些分隔。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8)、“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里的基本词语有:下雨,下雨天,天,留,留客,天留客,留我,留我不? 不,不留,我不留......

这几种加标点的方法中,其意义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留。一类是不留。还有不知道。即:是,不是,不确定。

即是说:一条较长的语句,还能分成长度最短的单字或词语。由于标点分隔的不同。其意义不同。但大致分最多三类:是,不是,不确定。另外,标点最多的时候,可以是一字一个标点,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但是,如:把“下雨”, “不留”再分开,即单独的“下”, “不”就意义不明确。对“下”来说,从什么地方开始向“下”。但和“雨”连在一起,自然是雨从天来了。即“下雨了”。

对“不”来说,这里同样是分为 “天不留”,和“我不留”两种意思。天下雨了,客人走不了,是天留客人。(但不是天想的,而是一种自然现象)。主人不想留客人。是主人对客人的主观态度。

二、对词语构成格式的讨论:

“词语”的分类:

1、以使用频率高低分:

(1).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称为“常用词”。

(2).有专用意义的“词语”称为“专用词”。

2、词语以字数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多字词。

3、按词性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1)、实词:

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A、名词的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 : 说、看、走、听、笑、拿、飞翔、跑、吃、唱、喝、敲、坐、吆喝、盯、踢、闻...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 对等连接词、从属 连接词或增加子句...

C、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D、数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数目和顺序的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 表示"多少"的词叫做基数词。表示"第几"的词叫做序数词。 E、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F、代词:代词或代名词在语言学和语法学中是指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是否附加限定词各个语言不同),如中文的“你”、“我”、“他”,等。问句中代替被询问物体的代词叫做疑问代词,比如“谁”等。

(2)。虚词: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A、副词定义: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分为: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连接副词。

B、介词定义: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D、助词定义:,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

E、叹词定义: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我们常用的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等等。

F、象声词定义:,又叫拟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在汉语里,它只是汉字当成“音标”符号,用来表音,而和字义无关。

常见的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啊、呀、和、了…...

词的组合特点:

实词+实词=实词。如:十+克=十克,我+们=我们……

实词+虚词=实词。如:来+也=来也,回+了=回了……

虚词+实词=实词。如:为+他=为他,其+他=其他……

虚词+虚词=虚词。如:因+为=因为,而+且=而且……

动词+动词=动词。如:运动,走开

动词+名词=动词。如:插秧,挖地

数词+量词=数量词。如:十克,三班

形容词+名词=名词。如:大海,小河,

代词+名词=名词。如:他家,

形容词+动词=动词。如:大战

量词+代词=…………

形容词+数词……….

形容词+量词……….

c.“二字词”的合成形式:

数量词:一个,十克,三班,千里,……

反义词:生死,好坏,早晚,来回,往返……

重迭词:爸爸,妈妈,妹妹,往往,看看……

修饰词:山峰,大海,小河,长江,……

近义词:谈论,帮助,玩耍,奉献,……

专用词:如:人名,地名,生物名,商品名,……

“语句”:表达一个确定意义的句子。称为“语句”。

多字词可以是一个句子,但句子不一定多字词。

如:“我二十岁了”。是一个句子,而不是多字词。

4、按字数分:

词分为:单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多字词。

词语:由较少的几个汉字按照从左至右(或从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并且有明确的意义。称为“词语”。简称“词”。

①、二字词:两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二字词”。并且当这个“二字词”有合理的,确定的意义时,称它有意义。否则无意义。通常所说的“二字词”是指有意义的“二字词”。

a.当一个“二字词”有意义时,反序后的“二字词”大多数无意义或意义改变。

如:“蜻蜓”是一种节肢动物。这个“二字词”有意义。而“蜓蜻”组成一个“二字词”时,就没有确定的意义了。如:“意义,义意”……

b.有少数的“二字词”可以反序。但意义可能发生了变化。

如:“房子,子房”。“楼上,上楼”。“上海,海上”。“来回,回来”。

d.“二字词”的意义确定:“二字词”的意义由其单字的意义和顺序确定。 其意义有:

每个单字意义的并集。如:反义词,重迭词,近义词。

每个单字意义的交集。如:数量词,修饰词。

两个单字合起来表示一个“特定的或指定的”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无关。 如:专用词(地名,人名…….)

②、“三字词”:

三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三字词”。

其意义由几个字共同确定。同二字词的讨论类似。

a.由一个二字词和一个单字组成。其意义是它们意义的交集。

如:二年级,高中班,……

b.由三个单字组成。如:人名,地名,……

③、“四字词”:

a由四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四字词”。如:人仰马翻(人,仰,马,翻)…….

b.由两个二字词组成一个“四字词”。如:中国人民,(中国,人民),…… c.由一个单字和一个三字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

d.由两个单字和一个二字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如:杯弓蛇影(杯,弓,蛇影)……

.成语大多数是“四字词”。如:杯弓蛇影,……

(其中的成语在后面的⑥专门讨论)

④、多字词和专用短语

四个以上的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特定的意义。称为“多字词或专用短语”。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

⑤、语句:几个“单字”或“词语”排列到一起,有明确的意义时,称为“语句”。(完整的语句包含标点符号)。较长的语句,为了阅读方便,不易混淆,常用“逗号”分开。

即是说:一条较长的语句还能分成长度最短的单字或词语。

⑥、成语的专门讨论:

【定义】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形式】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其他字数的成语。但是比例很小。 即大部分都是“成语”四字词。并且,四字词中,成语占绝大多数。

成语起源

1.成语起源于名言警句。

2.成语起源于有意义的故事。

3.成语起源于寓言。

4.成语起源于字数较多的,完整意义的一句话。

在语言的发展中,将上面这几种形式的语言,通过文字精减,不改变原意,而变成字数尽量少的句子。一般为四字或更多。

其中大多数为四字。这种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四字居多的原因: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四字词语表达方便,意义完整,喻意深刻。有比喻,夸张,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

(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

其实,比如:三字经,没有人称他为成语的。还有“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同样不是成语。我们应该把不是四字的精典语句,另立一个名称:精典多字短语。这样成语只规定为四字。这是一种个人建议。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

待续„„

特别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和为了你的孩子。只需一次关注:

微信公众号:汉字教学与学习及强拼汉字研究

原公众号(强拼汉字学习与研究)

词语应有规范的结构||从“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说起

作者:四川南充李光强

微信公众号:汉字教学与学习及强拼汉字研究

中文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国人使用的语言密不可分的。汉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存储方式。比语言的存储通用性可能更准确一些。例如:一篇文章的意思,不同的人理解都是差不多的。而同一意思的语言,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

文字是语言的再现。其准确度是高于语言的。因此有必要对文字作规范化的研究。

本文对汉字的“字,词,句”的构成作一些讨论。可能对汉字“教与学”有一定的启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单字:单独的一个汉字,称为“字”或“字元”。是组成词或句的基本单位。

2.词语:由较少的几个汉字按照从左至右(或从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并且有明确的意义。称为“词语”。简称“词”。

3.语句:几个“单字”或“词语”排列到一起,有明确的意义时,称为“语句”。(完整的语句包含标点符号)。较长的语句,为了阅读方便,或不易混淆,常用“逗号”分开。

比如:张三去李四家作客,去了就不想走。然而,李四想让张三走,又不好直说,于是写下一句话暗示张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李四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张三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用标点,作不同的分隔,就有不同的意义。下面我们用标点再作一些分隔。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6)、“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7)、“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8)、“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里的基本词语有:下雨,下雨天,天,留,留客,天留客,留我,留我不? 不,不留,我不留......

这几种加标点的方法中,其意义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留。一类是不留。还有不知道。即:是,不是,不确定。

即是说:一条较长的语句,还能分成长度最短的单字或词语。由于标点分隔的不同。其意义不同。但大致分最多三类:是,不是,不确定。另外,标点最多的时候,可以是一字一个标点,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但是,如:把“下雨”, “不留”再分开,即单独的“下”, “不”就意义不明确。对“下”来说,从什么地方开始向“下”。但和“雨”连在一起,自然是雨从天来了。即“下雨了”。

对“不”来说,这里同样是分为 “天不留”,和“我不留”两种意思。天下雨了,客人走不了,是天留客人。(但不是天想的,而是一种自然现象)。主人不想留客人。是主人对客人的主观态度。

二、对词语构成格式的讨论:

“词语”的分类:

1、以使用频率高低分:

(1).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称为“常用词”。

(2).有专用意义的“词语”称为“专用词”。

2、词语以字数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多字词。

3、按词性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1)、实词:

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A、名词的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 : 说、看、走、听、笑、拿、飞翔、跑、吃、唱、喝、敲、坐、吆喝、盯、踢、闻...

动词:就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基本上每个完整的句子都有一个动词,要表示第二个动作时可使用不定词、动名词、 对等连接词、从属 连接词或增加子句...

C、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D、数词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数目和顺序的词。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 表示"多少"的词叫做基数词。表示"第几"的词叫做序数词。 E、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F、代词:代词或代名词在语言学和语法学中是指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词(是否附加限定词各个语言不同),如中文的“你”、“我”、“他”,等。问句中代替被询问物体的代词叫做疑问代词,比如“谁”等。

(2)。虚词:

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可以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三是: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A、副词定义:副词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分为: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连接副词。

B、介词定义: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D、助词定义:,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

E、叹词定义:是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我们常用的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等等。

F、象声词定义:,又叫拟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在汉语里,它只是汉字当成“音标”符号,用来表音,而和字义无关。

常见的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啊、呀、和、了…...

词的组合特点:

实词+实词=实词。如:十+克=十克,我+们=我们……

实词+虚词=实词。如:来+也=来也,回+了=回了……

虚词+实词=实词。如:为+他=为他,其+他=其他……

虚词+虚词=虚词。如:因+为=因为,而+且=而且……

动词+动词=动词。如:运动,走开

动词+名词=动词。如:插秧,挖地

数词+量词=数量词。如:十克,三班

形容词+名词=名词。如:大海,小河,

代词+名词=名词。如:他家,

形容词+动词=动词。如:大战

量词+代词=…………

形容词+数词……….

形容词+量词……….

c.“二字词”的合成形式:

数量词:一个,十克,三班,千里,……

反义词:生死,好坏,早晚,来回,往返……

重迭词:爸爸,妈妈,妹妹,往往,看看……

修饰词:山峰,大海,小河,长江,……

近义词:谈论,帮助,玩耍,奉献,……

专用词:如:人名,地名,生物名,商品名,……

“语句”:表达一个确定意义的句子。称为“语句”。

多字词可以是一个句子,但句子不一定多字词。

如:“我二十岁了”。是一个句子,而不是多字词。

4、按字数分:

词分为:单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多字词。

词语:由较少的几个汉字按照从左至右(或从上而下)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并且有明确的意义。称为“词语”。简称“词”。

①、二字词:两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二字词”。并且当这个“二字词”有合理的,确定的意义时,称它有意义。否则无意义。通常所说的“二字词”是指有意义的“二字词”。

a.当一个“二字词”有意义时,反序后的“二字词”大多数无意义或意义改变。

如:“蜻蜓”是一种节肢动物。这个“二字词”有意义。而“蜓蜻”组成一个“二字词”时,就没有确定的意义了。如:“意义,义意”……

b.有少数的“二字词”可以反序。但意义可能发生了变化。

如:“房子,子房”。“楼上,上楼”。“上海,海上”。“来回,回来”。

d.“二字词”的意义确定:“二字词”的意义由其单字的意义和顺序确定。 其意义有:

每个单字意义的并集。如:反义词,重迭词,近义词。

每个单字意义的交集。如:数量词,修饰词。

两个单字合起来表示一个“特定的或指定的”意义。与单字的意义无关。 如:专用词(地名,人名…….)

②、“三字词”:

三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三字词”。

其意义由几个字共同确定。同二字词的讨论类似。

a.由一个二字词和一个单字组成。其意义是它们意义的交集。

如:二年级,高中班,……

b.由三个单字组成。如:人名,地名,……

③、“四字词”:

a由四个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即为“四字词”。如:人仰马翻(人,仰,马,翻)…….

b.由两个二字词组成一个“四字词”。如:中国人民,(中国,人民),…… c.由一个单字和一个三字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

d.由两个单字和一个二字词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如:杯弓蛇影(杯,弓,蛇影)……

.成语大多数是“四字词”。如:杯弓蛇影,……

(其中的成语在后面的⑥专门讨论)

④、多字词和专用短语

四个以上的单字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特定的意义。称为“多字词或专用短语”。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

⑤、语句:几个“单字”或“词语”排列到一起,有明确的意义时,称为“语句”。(完整的语句包含标点符号)。较长的语句,为了阅读方便,不易混淆,常用“逗号”分开。

即是说:一条较长的语句还能分成长度最短的单字或词语。

⑥、成语的专门讨论:

【定义】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形式】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其他字数的成语。但是比例很小。 即大部分都是“成语”四字词。并且,四字词中,成语占绝大多数。

成语起源

1.成语起源于名言警句。

2.成语起源于有意义的故事。

3.成语起源于寓言。

4.成语起源于字数较多的,完整意义的一句话。

在语言的发展中,将上面这几种形式的语言,通过文字精减,不改变原意,而变成字数尽量少的句子。一般为四字或更多。

其中大多数为四字。这种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四字居多的原因: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四字词语表达方便,意义完整,喻意深刻。有比喻,夸张,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

四字成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

(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 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

其实,比如:三字经,没有人称他为成语的。还有“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同样不是成语。我们应该把不是四字的精典语句,另立一个名称:精典多字短语。这样成语只规定为四字。这是一种个人建议。会给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

待续„„

特别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和为了你的孩子。只需一次关注:

微信公众号:汉字教学与学习及强拼汉字研究

原公众号(强拼汉字学习与研究)


相关文章

  • 小学五年级教案及答案
  • 集大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一. 看拼音写汉字. xiū sè wú rǔ jì diàn sī zì kě lián ( ) ( ) ( ) ( ) ( ) tuī cí nài rén xún wèi wú jià zhī bǎo ( ) ...查看


  • 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 作者:金 寅 古文没有标点,学生要跟着老师诵读,学习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朱笔标一个红色的记号.记号分两种,一种是"√",叫勾,即句子的"句":一种是".",叫 ...查看


  • 三年级语文趣味练习题
  • 三年级语文趣味练习题一 一. 火眼金睛(请你从方格里的某一个字开始,一次经过格子里所有的字,并不 重复已经走过的路线,使沿途经过的字连接起来,成为首尾相接的八条四字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浅谈标点符号的妙用
  • 浅谈标点符号的妙用 1001010221 10汉本2班 黄雪娇 [摘要]标点符号不仅能表示句子的语气.结构.性质,而且还能帮助语言文字更加确切地表情达意.它不仅可以在文字语言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独当一面:也可以在需要强调语气.烘托气氛的句子中 ...查看


  • 标点符号的故事
  • 一.没有标点的遗书 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 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于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着:「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 ...查看


  • [笑话]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1,一天,雨下得很大,某人坐在家里. 忽然有位客人走到他家,说:"下雨了,我在这留宿一晚,行吗?" 这人马上拿出一张纸条给来宾看. 来宾看了更加肯定地坐在沙发上. 这人就说了:"你怎么还不出去?" 来 ...查看


  • 趣味语文小故事
  • 趣味语文小故事 趣味语文小故事 马克·吐温的妙答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说了一声:"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领情,却说:"可惜我无法同样地赞美您!"马克·吐 ...查看


  • 有趣的标点符号
  • 有趣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趣味题: ①古时候,有个秀才要招收学生,他对穷人子弟不收费,对富豪子弟却要很多报酬.他出了一则告示,在说明索取报酬的地方这样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穷人子弟来,他是一种 ...查看


  • 标点符号阅读
  • 标点符号的用法 阅读指南: 小朋友,有这样一条小河,就像顽皮的小娃娃,每天都唱着欢快的歌儿,穿过丛林,越过山岗,快乐地流淌着,真让人羡慕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随着快活的小河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吧! 快乐的小河 一条小河,唱着歌儿,流呀流呀,多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