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目录

川教〔2006〕188号

各高等学校:

现将《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印发你们,请各校根据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十一五”期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将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校的实施意见,请报我厅备案。 附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四川省教育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与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转变”,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全面实施《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就“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规划如下:

编辑本段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结构趋于合理、学科较为齐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五”以来,我省高校大力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和岗位,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起“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现了从固定用人到合同用人、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了“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中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高等教育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差的条件下,尤其是扩招后,在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广大教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和科研任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为四川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队伍总量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在人才开发、培养、引进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05年,我省高校共有专任教师5.03万人,承担着 82.48万在校生的培养任务,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促进了教育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队伍总体上趋于稳定,保证了“十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层次趋于合理,逐步优化。

(1)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取得明显成效,队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中青年教师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由2000年的77.2%提高到2005年的79.9%,提高了2.7个百分点。

(2)教师职务结构不断优化,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教师占8.13%,具有副高级职务的教师占26.41%;在高级职务中45岁以下教师由2000年的3586人增加到2005年的9459人,增长2.6倍。

(3)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较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改善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结构。全省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000年的1062人增加到2005年的3429人,增长3.2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2000年的4781人增加到2005年的13142人,增长2.7倍。

(4)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数量正在不断壮大。全省高校中两院院士由2000年的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4人,增长1.8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由2000年的153人增加到2005年的501人,增长3.2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由2000年的253人增加到2005年的795人,增长3.1倍;政府津贴获得者由2000年的1298人增加到2005年的1499人,增长1.1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由2000年的252人增加到2005年的393人,增长

1.5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选由2000年的49人增加到2005年的125人,增长2.5倍。

----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全省大多数教师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和使用普通话教学,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四川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了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科技论文61496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617篇,出版科技专著887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超过10000项,获得科技经费40.2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859项。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4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有17 项。全省共申请专利1192项,授

权专利479项。全省高校“十五”期间共推广科技成果近500 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 40 亿元,为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总量不足,缺口还比较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高学历教师所占比重还比较低,教师学历层次还急需提高;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偏少,教师职务结构还有待优化;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较少,学术带头人,尤其是新兴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师德、师风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编辑本段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遵循总量、质量和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数量足够、素质良好、富有活力、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制度建设目标。严格按照《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定和完善加强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用人自主权,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量与效益目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省高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8:1左右,其中国家、省重点建设的高校当量生师比争取达到16:1。

能力素质目标。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能够联系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具备本学科扎实的

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了解学术前沿,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熟练使用外语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编辑本段

结构目标 ----进一步优化职务结构:全省高校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基本控制在40%左右。其中,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达到55%;省属重点本科高校达到45%,其中部分学校达到5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40%,其中部分学校达到42%;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达到35%。

----大力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到2010年全省高等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60%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达到15%。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省属重点本科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力争达到20%;一般本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力争达到15%;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要达到50%。

----努力改善学缘结构:严格控制学校教师学缘的“近亲繁殖”,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具有校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具有校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学术梯队建设目标。到2010年,通过重点支持、培养和引进,培养50名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他们中的杰出者,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培养500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们中的优秀者成长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1000名优秀年轻骨干教师,承担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任务和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他们中的优秀者成为教学、科研成绩卓著的青年学科带头人。 待遇与保障目标。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

编辑本段

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继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及其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位教师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的办学基本原则。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以学习、宣传《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广大教师能自觉依法执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政策教育,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加强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壮大教师队伍

全省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的需要,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壮大教师队伍数量,提高专任教师在教职工中的比例,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用人效益。

----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从2006年起,除少数紧缺专业外,国家、省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新聘教师原则上应有博士学位,其它高等学校原则上应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

----大力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各学校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须的师资数量。

----积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的教师选用模式,支持高等学校与产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通过签定协议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校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积极推进省内外、国内外校际教师资源共享,基础课、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行校际间互聘;积极挖掘社会富余人才资源,拓宽高等学校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

大力加强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以特聘教授、创新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强校”工程,重点做好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新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拔尖人才和教学名师。

----充分发挥高校现有院士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鼓励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省内高等学校兼职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要制定特别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省内科研院所和省外院士和学术技术带头人融入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 ----继续实施“天府学者计划”。在省属高等学校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设立50个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吸引一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创新现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的开拓者或奠基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推动四川高校的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人才“攀登计划”。积极做好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项目人选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带动全省高等和学校学科梯队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梯队。努力在高校建成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争取培养50名学术骨干,争取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家级优秀专家。

----实施“天府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从省属高校精选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作访问学者;选拔10名高校系主任和科研所、实验室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研究交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攻坚骨干;每年资助50名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学、科研人员,支持其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和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养后备人选。

----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学位提升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选拔100-20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以科技研发和学科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行科技研发项目和学科建设招标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通过项目研发、学科建设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到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带动四川高校一批重点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促进学术梯队的快速成长。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争取国家各部委的科研课题,对获得国家科研项目的教学、科

研人员所在学校要在科研环境、经费、助手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通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尽其才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用(任)制,鼓励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建立健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任)、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力整合教育人才资源。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互聘、联聘教师,各校要积极支持本校教师到其他高校受聘,帮助解决受聘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总结和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全面推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

----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教师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将教师素质评价与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起来,建立符合高校教师特点的教师职务制度。

----加强奖励激励和荣誉激励。进一步健全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多渠道争取资助,对取得重大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激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的推荐评选(选拔)制度,努力形成激励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编辑本段

领导与组织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要从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教”的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狠抓落实。

各地、各校要根据我省教育发展的“十一五”目标,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

定并实施本地、本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1]

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目录

川教〔2006〕188号

各高等学校:

现将《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印发你们,请各校根据全国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十一五”期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将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以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各校的实施意见,请报我厅备案。 附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四川省教育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附件: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与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转变”,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全面实施《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现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就“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规划如下:

编辑本段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结构趋于合理、学科较为齐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五”以来,我省高校大力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和岗位,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起“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现了从固定用人到合同用人、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了“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加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中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高等教育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差的条件下,尤其是扩招后,在教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广大教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和科研任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为四川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队伍总量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间,我省高校在人才开发、培养、引进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和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05年,我省高校共有专任教师5.03万人,承担着 82.48万在校生的培养任务,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促进了教育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队伍总体上趋于稳定,保证了“十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职务结构、学历层次趋于合理,逐步优化。

(1)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取得明显成效,队伍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中青年教师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由2000年的77.2%提高到2005年的79.9%,提高了2.7个百分点。

(2)教师职务结构不断优化,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教师占8.13%,具有副高级职务的教师占26.41%;在高级职务中45岁以下教师由2000年的3586人增加到2005年的9459人,增长2.6倍。

(3)教师的学历层次有较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改善了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结构。全省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000年的1062人增加到2005年的3429人,增长3.2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2000年的4781人增加到2005年的13142人,增长2.7倍。

(4)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数量正在不断壮大。全省高校中两院院士由2000年的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4人,增长1.8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由2000年的153人增加到2005年的501人,增长3.2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由2000年的253人增加到2005年的795人,增长3.1倍;政府津贴获得者由2000年的1298人增加到2005年的1499人,增长1.1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由2000年的252人增加到2005年的393人,增长

1.5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人选由2000年的49人增加到2005年的125人,增长2.5倍。

----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培养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全省大多数教师掌握了现代化科学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和使用普通话教学,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四川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基本满足了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师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共发表科技论文61496篇,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617篇,出版科技专著887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超过10000项,获得科技经费40.2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859项。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04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有17 项。全省共申请专利1192项,授

权专利479项。全省高校“十五”期间共推广科技成果近500 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 40 亿元,为四川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总量不足,缺口还比较大,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高学历教师所占比重还比较低,教师学历层次还急需提高;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偏少,教师职务结构还有待优化;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较少,学术带头人,尤其是新兴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师德、师风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编辑本段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教,遵循总量、质量和结构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数量足够、素质良好、富有活力、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制度建设目标。严格按照《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定和完善加强我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用人自主权,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总量与效益目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保证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省高校平均当量生师比达到18:1左右,其中国家、省重点建设的高校当量生师比争取达到16:1。

能力素质目标。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能够联系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具备本学科扎实的

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了解学术前沿,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熟练使用外语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编辑本段

结构目标 ----进一步优化职务结构:全省高校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基本控制在40%左右。其中,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达到55%;省属重点本科高校达到45%,其中部分学校达到50%;一般本科院校达到40%,其中部分学校达到42%;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达到35%。

----大力提升学历(学位)层次:到2010年全省高等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比例要达到60%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达到15%。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省属重点本科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力争达到20%;一般本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要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力争达到15%;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要达到50%。

----努力改善学缘结构:严格控制学校教师学缘的“近亲繁殖”,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具有校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具有校外教育经历的教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80%以上。

学术梯队建设目标。到2010年,通过重点支持、培养和引进,培养50名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专家,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他们中的杰出者,成为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培养500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们中的优秀者成长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1000名优秀年轻骨干教师,承担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任务和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他们中的优秀者成为教学、科研成绩卓著的青年学科带头人。 待遇与保障目标。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措施。

编辑本段

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教师队伍继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及其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位教师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的办学基本原则。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树立“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以学习、宣传《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广大教师能自觉依法执教,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政策教育,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加强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使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壮大教师队伍

全省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的需要,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壮大教师队伍数量,提高专任教师在教职工中的比例,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提高用人效益。

----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从2006年起,除少数紧缺专业外,国家、省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新聘教师原则上应有博士学位,其它高等学校原则上应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

----大力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各学校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和完善“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须的师资数量。

----积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的教师选用模式,支持高等学校与产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通过签定协议的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校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积极推进省内外、国内外校际教师资源共享,基础课、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行校际间互聘;积极挖掘社会富余人才资源,拓宽高等学校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资源使用效益。

大力加强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以特聘教授、创新人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强校”工程,重点做好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术成就显著,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新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拔尖人才和教学名师。

----充分发挥高校现有院士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作用。鼓励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省内高等学校兼职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要制定特别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省内科研院所和省外院士和学术技术带头人融入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 ----继续实施“天府学者计划”。在省属高等学校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设立50个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吸引一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创新现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的开拓者或奠基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推动四川高校的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人才“攀登计划”。积极做好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项目人选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带动全省高等和学校学科梯队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梯队。努力在高校建成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争取培养50名学术骨干,争取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国家级优秀专家。

----实施“天府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每年从省属高校精选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送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作访问学者;选拔10名高校系主任和科研所、实验室骨干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研究交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攻坚骨干;每年资助50名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的科研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学、科研人员,支持其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和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培养后备人选。

----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学位提升计划”。积极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每年选拔100-200名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以科技研发和学科建设为平台,积极推行科技研发项目和学科建设招标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通过项目研发、学科建设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到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带动四川高校一批重点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促进学术梯队的快速成长。大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争取国家各部委的科研课题,对获得国家科研项目的教学、科

研人员所在学校要在科研环境、经费、助手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通过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营造人尽其才

----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用(任)制,鼓励学校公开招聘教师,建立健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任)、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教育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力整合教育人才资源。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进学校与学校之间互聘、联聘教师,各校要积极支持本校教师到其他高校受聘,帮助解决受聘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总结和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全面推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

----完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教师考核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将教师素质评价与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起来,建立符合高校教师特点的教师职务制度。

----加强奖励激励和荣誉激励。进一步健全优秀教学成果奖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多渠道争取资助,对取得重大教学和科研成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给予奖励,激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的推荐评选(选拔)制度,努力形成激励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编辑本段

领导与组织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要从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教”的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狠抓落实。

各地、各校要根据我省教育发展的“十一五”目标,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制

定并实施本地、本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1]


相关文章

  • 2011-2015五年规划(1)
  • 成都市中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 一.基本情况 学校始创于1931年,是一所面向平民大众,具有朴实品质的历史老校.现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2010年因区划调整融入高新区,开 ...查看


  •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5)
  • 车辆工程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0-2015)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在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发展时期.从2008年起,成都市政府已将汽车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 ...查看


  • 川大水建考研论坛
  • 水建考研论坛活动策划 水建考研论坛针对全员全体同学,主在是具有考研意向的同学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关于各方面的考验知识,以及对各大高校的了解. 本考研论坛以期为单位,每期中均会对水利水电,农业水利,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管理,工程原理五个专业一章 ...查看


  •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
  • 附件1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臵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 ...查看


  • 西南交通大学公管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百年交大一所年轻的学院,是培养和造就从事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经济与政策.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国际经济.教育经济与科技管理等领域专 ...查看


  • 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附表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查看


  • 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2012年修正本)
  • 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2012年修正本) (1999年8月14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 2012年9月2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修订 2012年9月2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查看


  • 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 附件二: 汽车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言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紧 ...查看


  •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一.宗旨 1.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受学校行政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3.学校教科室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以育人为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