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探究

摘 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二者的整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案例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初步的案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概述

1.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以及综合应用,都比较抽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将信息与数学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率的教学。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1)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作用被完全忽视,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小学数学课程却并没有起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作用。

(2)创造了愉快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画化,而且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搜索素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数学教学的理论也不能忽视。

二、信息技术与小数数学整合的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模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案例设计。

(1)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在“数与代数”模块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webquest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在“数与代数”模块中,采用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方式。

(2)“数与代数”整合的案例设计

笔者选择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乘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数与代数的整合进行简要的案例设计。

应用软件: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引起学生注意

该环节使用计算机播放教学录像。为了实现更好效率的教学,将以一群小朋友玩跳大绳为例。播放录像:动画里有四群小朋友在跳绳,要求学生说出几个小朋友,然后列出加法算式:5+5+5+5。通

过动画跟加法算式的结合对照,加强加法算式的意义。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课件中出几个小朋友,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②明确教学目标

播放多媒体可见,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播放多媒体课件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呈现兴趣材料

本环节使用投影仪对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并且知道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④提供学习指导

课件展示三个花瓶,里面花的数量有3,3,4,2,要求学生快速算出共有多少朵花。(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课件继续展示,将第三只花瓶里的一枝花朵放到第四枝花瓶里,这样花瓶里的花就都是3枝了。得出乘法算式3×4=12和4×3=12。

⑤评估教学效果

继续出几道题,并且用课件展示并讲解。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合案例

“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也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计算机辅助型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相结合,更利于学生理解。

(2)“空间与图形”的典型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应用软件及设备:计算机,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设疑引思、情境引入

播放教学录像:录像展示为七巧板,然后提问,如何利用七巧板拼接出鱼?以展示七巧板拼接小鱼为例提出不同的形状的七巧板可以拼接不同的模型,那么图形是怎么命名的?从而引出图形的边。

②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首先老师提供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让学生探索这些图形都能拼接出什么?并且随时进行指导。此环节过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拼凑出的模型是因为七巧板的边数不同导致了模型在框架上的不同,并展示更多拼接模型进一步了解图形的边。

③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知识以后,不能机械地在讲台上进行讲

解,而是依照课件回放并且进行指导,而且每一展示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效果很不好。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迅速提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邸同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

[2]鲍琼.对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信息技术教育,2005(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探究

摘 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二者的整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案例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初步的案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概述

1.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以及综合应用,都比较抽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将信息与数学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率的教学。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1)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作用被完全忽视,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小学数学课程却并没有起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作用。

(2)创造了愉快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画化,而且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搜索素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数学教学的理论也不能忽视。

二、信息技术与小数数学整合的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模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案例设计。

(1)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在“数与代数”模块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webquest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在“数与代数”模块中,采用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方式。

(2)“数与代数”整合的案例设计

笔者选择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乘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数与代数的整合进行简要的案例设计。

应用软件: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引起学生注意

该环节使用计算机播放教学录像。为了实现更好效率的教学,将以一群小朋友玩跳大绳为例。播放录像:动画里有四群小朋友在跳绳,要求学生说出几个小朋友,然后列出加法算式:5+5+5+5。通

过动画跟加法算式的结合对照,加强加法算式的意义。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课件中出几个小朋友,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②明确教学目标

播放多媒体可见,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播放多媒体课件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呈现兴趣材料

本环节使用投影仪对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并且知道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④提供学习指导

课件展示三个花瓶,里面花的数量有3,3,4,2,要求学生快速算出共有多少朵花。(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课件继续展示,将第三只花瓶里的一枝花朵放到第四枝花瓶里,这样花瓶里的花就都是3枝了。得出乘法算式3×4=12和4×3=12。

⑤评估教学效果

继续出几道题,并且用课件展示并讲解。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合案例

“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也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计算机辅助型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相结合,更利于学生理解。

(2)“空间与图形”的典型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应用软件及设备:计算机,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设疑引思、情境引入

播放教学录像:录像展示为七巧板,然后提问,如何利用七巧板拼接出鱼?以展示七巧板拼接小鱼为例提出不同的形状的七巧板可以拼接不同的模型,那么图形是怎么命名的?从而引出图形的边。

②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首先老师提供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让学生探索这些图形都能拼接出什么?并且随时进行指导。此环节过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拼凑出的模型是因为七巧板的边数不同导致了模型在框架上的不同,并展示更多拼接模型进一步了解图形的边。

③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知识以后,不能机械地在讲台上进行讲

解,而是依照课件回放并且进行指导,而且每一展示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效果很不好。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迅速提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邸同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

[2]鲍琼.对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信息技术教育,2005(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教育局)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题报告(绝对好)
  •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结题报告 科教兴国,兴国必先兴教育:科研兴教,兴教必先兴科研.教育科研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便成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的探索目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课题项目实施方案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课题名称 一.目的.意义(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2.目的.意义(为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研究内容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科研课题段性工作总结
  • 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汕头市私立广厦学校 我校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根据区教育局的部署,认真贯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课程标准>,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 ...查看


  •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
  •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 景泰小学信息技术科课题组 (从以下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学科整合,二 是校本课程开发,,因而建议课题名称为: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查看


  •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 1
  • "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方案 景泰小学信息技术科课题组 (从以下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应该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学科整合,二是 校本课程开发,,因而建议课题名称为: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查看


  • "十二五"课题研究工作指导意见
  • 关于做好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 申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阳光学校: 为统筹.规范我县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和小课题申报研究工作,做好课题管理,确保研究质量, ...查看


  • 创客教育进学校的组织模式与案例介绍
  • [摘 要]近几年来,创客教育越来越"火",创客行动的快速发展,促使创造与创新能力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有了新途径,那学校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创客教育呢?本文从创客说起,再到创客教育进学校,总结出创客教育进学校的四种组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