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摘要马克思以物质交往作为其交往理论的基础,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并且以实践为主线对交往作了系统概述;而哈贝马斯则侧重在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和程序公正下,主体借助语言等工具,在平等情况下进行协调和发展。本文指出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加深理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关键词交往 生产 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88-01

  

  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下面简述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首先在《手稿》中,交往范畴虽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反复提到“同别人的交往”,从人从生存意义上提到“人与自然交往”,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短文中,从社会关系中揭示出人的本质,从哲学意义上界定了交往的实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处提到交往、交往形式、地域和普遍交往等范畴,并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交往与生产、分工的相互关系,交往的类型以及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对交往内涵做了一定的论述。

  第一,交往体现人的本质,交往关系是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人与人的交往,人们因为生存而交往,因为交往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交往的不断变换和发展而促进社会关系的前进,并且重视人们的社会关系,认为社会性、劳动和思维等人的本质特征都需要在交往中实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次社会形态的变更都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更替和发展。社会既是人类交往的结果又是人们产生新的交往的基础。

  第二,交往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马克思认为交往分为:物质生产的交往和社会关系生产的交往。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而交往是人生产的前提。因为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人与人具有交往的需要。社会共同体的需要和与他人联系的需要使人在不断地了解别人的需要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交往成为满足需要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和交往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交往是生产赖以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

  第三,交往产生了语言和意识,而语言和意识增进交往。人们在相互的交往中由于各种需要形成了语言和意识,而它们在人们以后的物质生产交往和社会关系交往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语言分享经验和进行合作,用意识作为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使生产和交往顺利进行。

  第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是一对矛盾,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马克思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历史中每次社会形态的变换都是交往形式的进步,人类社会就是在交往形式的不断更替中发展和进步的。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20世纪60年代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技》中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行动。到70年代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行动,因此将达到以理解为目的的言语的有效性基础引人交往行动的概念之中。80年代,哈贝马斯又进一步提出交往行动是人类社会的合理行动。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主要是交往行动,其主要是主体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产生的不同的关系。“交往行动”是与言语行为相适应的四种社会行为中的一种。(一)目的性行动: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适当的手段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实质是工具理性。(二)规范调节性行动:一个群体或者社会集团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道德 法律等),这必然要求具有客观和公正性。(三)戏剧行动:行动者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意图从而在公众面前形成自己的行动观点,以自我表现为中心。在这种行为中需要真诚性。(四)交往行动:至少有两者具有行动和思维能力意识的人的互动活动。这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而达成共识和谐的行为。

  三、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区别

  首先,二人对交往的基础和实质有不同理解。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交往实践观。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则是以语言行为作为其基础,着重强调人际间以语言和意义为中介的符号性交往行为。二,马克思从现实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矛盾互动中,来说明交往的实质及其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性,哈贝马斯则从工具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的对抗性关系中,通过批判“ 工具――目的合理性”范式、建构“交往合理性”的规范结构。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物质生产实践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并且强调的是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际和谐及“普遍交往”。而哈贝马斯要求同时具备真实性、公正性、真诚性,内在地包含着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协调。

  第三,对交往的历史发展的观点不同。马克思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哈贝马斯主要是从微观考察个体儿童心理世界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入手.作为他的交往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

  第四,两人对交往的动力有着不同的理解。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不断积累和进步是交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交往形式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哈贝马斯认为玄思或科学预见不可能看到“普遍交往”,而是情境性介人的实践理性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不需要主体进化的过程假设,没有世界历史过程,社会进化不过是统一化的个体自觉影响自身进程方向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哈贝马斯的交往观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理性主义,是一种交往理性观。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从生产实践入手,以物质交往为基础来把握交往行为及其作用,正确地揭示了交往的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等基本属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

  [3]哈贝马斯.交拄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出版社.1994.

  摘要马克思以物质交往作为其交往理论的基础,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并且以实践为主线对交往作了系统概述;而哈贝马斯则侧重在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和程序公正下,主体借助语言等工具,在平等情况下进行协调和发展。本文指出通过对比分析,有助于加深理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关键词交往 生产 实践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388-01

  

  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下面简述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发展:首先在《手稿》中,交往范畴虽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反复提到“同别人的交往”,从人从生存意义上提到“人与自然交往”,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视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短文中,从社会关系中揭示出人的本质,从哲学意义上界定了交往的实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处提到交往、交往形式、地域和普遍交往等范畴,并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交往与生产、分工的相互关系,交往的类型以及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演进中的作用,对交往内涵做了一定的论述。

  第一,交往体现人的本质,交往关系是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生存方式。马克思从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人与人的交往,人们因为生存而交往,因为交往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交往的不断变换和发展而促进社会关系的前进,并且重视人们的社会关系,认为社会性、劳动和思维等人的本质特征都需要在交往中实现。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次社会形态的变更都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更替和发展。社会既是人类交往的结果又是人们产生新的交往的基础。

  第二,交往是生产的前提,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马克思认为交往分为:物质生产的交往和社会关系生产的交往。物质交往是人类交往的基础,而交往是人生产的前提。因为人的本质属性来看人与人具有交往的需要。社会共同体的需要和与他人联系的需要使人在不断地了解别人的需要中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交往成为满足需要的前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和交往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交往是生产赖以进行的前提;另一方面:生产决定交往的形式。

  第三,交往产生了语言和意识,而语言和意识增进交往。人们在相互的交往中由于各种需要形成了语言和意识,而它们在人们以后的物质生产交往和社会关系交往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语言分享经验和进行合作,用意识作为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使生产和交往顺利进行。

  第四,生产力和交往形式是一对矛盾,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马克思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历史中每次社会形态的变换都是交往形式的进步,人类社会就是在交往形式的不断更替中发展和进步的。

  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20世纪60年代他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技》中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行动。到70年代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行动,因此将达到以理解为目的的言语的有效性基础引人交往行动的概念之中。80年代,哈贝马斯又进一步提出交往行动是人类社会的合理行动。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主要是交往行动,其主要是主体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产生的不同的关系。“交往行动”是与言语行为相适应的四种社会行为中的一种。(一)目的性行动: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适当的手段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实质是工具理性。(二)规范调节性行动:一个群体或者社会集团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道德 法律等),这必然要求具有客观和公正性。(三)戏剧行动:行动者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意图从而在公众面前形成自己的行动观点,以自我表现为中心。在这种行为中需要真诚性。(四)交往行动:至少有两者具有行动和思维能力意识的人的互动活动。这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没有任何强制性的诚实对话、相互理解和协调一致而达成共识和谐的行为。

  三、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区别

  首先,二人对交往的基础和实质有不同理解。一,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从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交往实践观。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则是以语言行为作为其基础,着重强调人际间以语言和意义为中介的符号性交往行为。二,马克思从现实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矛盾互动中,来说明交往的实质及其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性,哈贝马斯则从工具性行为和交往性行为的对抗性关系中,通过批判“ 工具――目的合理性”范式、建构“交往合理性”的规范结构。

  其次,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物质生产实践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并且强调的是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人际和谐及“普遍交往”。而哈贝马斯要求同时具备真实性、公正性、真诚性,内在地包含着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协调。

  第三,对交往的历史发展的观点不同。马克思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看人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哈贝马斯主要是从微观考察个体儿童心理世界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入手.作为他的交往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

  第四,两人对交往的动力有着不同的理解。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不断积累和进步是交往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交往形式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哈贝马斯认为玄思或科学预见不可能看到“普遍交往”,而是情境性介人的实践理性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不需要主体进化的过程假设,没有世界历史过程,社会进化不过是统一化的个体自觉影响自身进程方向的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哈贝马斯的交往观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理性主义,是一种交往理性观。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从生产实践入手,以物质交往为基础来把握交往行为及其作用,正确地揭示了交往的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整体性等基本属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

  [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

  [3]哈贝马斯.交拄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出版社.1994.


相关文章

  •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9卷 第5期 红河学院学报 Vol.9 No.52011年10月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Oct.2011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发展的现实意义 曹甜甜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昆明 650500) ...查看


  • 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
  • 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 作者:刘国永 主题类号:G1/教育学 [ 文献号 ]1-166 [原文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原刊期号]200105 [原刊页号]74-80 [分 类 号]G1 [分 ...查看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 ZheXueYanJiu☆哲学研究☆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启示 钟章文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3)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概念,如主体间性. 交往合理.有效性等,这些思想对于 ...查看


  •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 作者:艾四林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01期 摘要 "交往行为"构成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他比较分析了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突出了交往行为的特殊地位.内在于交往行为之中的合理性是语言性.互主体性. ...查看


  • 社会交往论
  • 社会交往论期末考试笔记 一.社会交往问题在当代中国的凸显 原因:首先是时代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要求. 第二开展社会交往研究也是基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 即对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合理交往模式的期待.设计及建构. 第三开展社会交往研究也是哲学 ...查看


  •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 教 案 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 教研室(实验室) 社会工作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10社会工作1-2班 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 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 ...查看


  • 旅游心理学论文浅析潮州激发外国游客旅游动机的策略
  • 浅析潮州激发外国游客旅游动机策略 摘要: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因或动力,旅游者通过旅游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本文从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旅游动机与需要的含义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通过分析产生旅游心理动机的客观条件发现 ...查看


  •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李佃来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2) [作者简介]李佃来(1973-) , 男, 汉族, 山东安丘人, 武汉大学人文 科学学院哲学系博士生, 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摘 要]面对 ...查看


  •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_贾中海
  • 哲学学报 二○一五年第三期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及其规范意义 贾中海 [摘曲艺要]"休谟问题"不是一个有关推理有效性的逻辑学问题,而是理性与规范之间关系的元哲 学问题,是指涉社会规范体系合法性的依据和源泉问题.休谟的事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