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窑洞民居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4) 18 0025 03

浅谈窑洞民居

关庆华

摘 要:对窑洞的优势、缺点、格局及装饰特征一一进行了阐述, 提出窑洞缺点的改进措施, 并对窑洞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展望, 从而继承发展传统的文化遗产。关键词:窑洞民居, 格局, 装饰中图分类号:T U 241. 4

在设计黄河游览区 旧窑新居 时关于采取什么形式的建筑设计, 出了两套设计方案, 一套为民居院落式的建筑设计风格, 另一套是纯自然乡村别墅的建筑风格。根据游览区的特点, 在听取有关专家及领导的意见, 并结合背后山体的自然条件, 决定设计有特色的、立体的窑洞民居院落。

文献标识码:A

人合一 环境观的最佳典型。

中国窑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 生土材料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 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 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窑洞深藏土层中或用土掩覆, 可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 冬暖夏凉 , 具有保温、隔热、蓄能、调节洞室小气候的功能, 是天然节能建筑的典型。

1 窑洞的优势

中国窑洞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的。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 凿土挖洞, 取之自然、融于自然, 是 天用。人的心理时空存在冗长、偏重、闭塞、压抑、荒芜、轻蔑、灵感等形式心理, 可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视错觉进行心理调整。例如:增加层次上的远近距离感, 利用各种对比手法、镜面反射、相互因借、内外渗透、模糊边界、改变透视关系、延伸某一元素、虚化能见度、色彩进退感、曲折幽深, 利用线条、绘画造成视错觉, 断续形成形尽而意相连的意境。

在环境设计和空间组合中, 物理空间是有界限的, 可以依据入口空间和知觉特征, 创造有界限的视觉空间。

1) 想延伸空间。可以通过增加层次, 分出远景、近景、中景不同的空间层次, 破折实体边界, 延伸心理空间(见图1) 。

2) 想扩大空间感, 减少压抑感。在主体人的眼中, 物理空间是有限的, 而视觉空间、心理空间是无限的, 形有断而意相连。设置一列石象生, 增强了透视, 造成空间的扩大与深远(见图2) 。3) 想增强流动感和空间滞留性。图3是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图4是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 向人们暗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

增强流动感多采取以上四种建筑手段对人流加以引导和暗示, 使人在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走向另一个空间, 直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

4) 想造成悬想与期待感。采用曲线形, 或弯或直, 半遮半掩, 使人产生好奇的心理反应, 从而作出进一步行为。

2 窑洞的格局

窑洞沿用传统经验, 按建筑布局方式, 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对于建筑设计者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可以依据这些规律性在空间序列的创造达到应有的效果。一般在人的活动中有以下规律可循:

1) 人向人群集中的地方集结, 形成活动中心;

2) 人的兴趣群和阶层文化体现党聚性; 3) 一切活动始于边界, 而后向中心扩展;

4) 日常行为都是始于原点至工作场所的往复循环运动; 5) 人的社会活动按交织的网络进行分布; 6) 公共活动展现一定的阵发性和不定性。

5 结语

环境! ! ! 行为研究涉及使用者的知觉和体验, 也就必然涉及使用者的知觉特点、经验爱好、社会和文化特点对审美的影响。这种以使用者为出发点的建筑审美研究是对传统的建筑形式美学的重要补充。

总之,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 ! ! 行为研究以研究建筑的适用为主, 对传统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功能要求加以扩大和深化, 并外延至技术和美学要求。环境! ! ! 行为研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 给传统的建筑设计原理注进了新的血液。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 环境心理学[M ].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1.

4 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行为可循的规律性

Human space environment emotion

C HENG Qian

(T aiyuan I nstitute of A rchitecture D esign and Research, T aiyuan 030002, China)

Abstract:A ccording to environment psy chology , taking retat ion treatment of ar 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havior, application of en vironment psycho logy in city and architecture desig n is discussed, and it is pro posed that means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is needed in archite ture to meet anticipated effcet.

Key words:human, space, env ironment

收稿日期:2004 05 08

作者简介:关庆华(1963 ) , 男, 1996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工民建专业, 工程师,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河南郑州 450000

1) 靠崖窑。这是在天然的黄土崖壁内开凿横洞, 常常是数洞相连, 成排并列, 或台阶层次, 上下相差。其中最简单的是在窑洞口加一道门即成。较讲究的, 则在洞内衬砌砖券或石券, 或在洞外砌砖或砌石为护墙。也有在土窑外接上一段石窑或砖窑, 称为咬口窑。规模较大的则在崖外建房, 组成院落, 称为靠崖院。2) 下沉式窑洞或称地下天井窑。它大多建在大片的黄土塬上, 一个个地下天井式窑洞的居民点星罗棋布, 分布其中。人们称之谓的地下四合院的形式, 一户一院, 往往是夫妇和老人正窑, 子女住西窑, 厨房、仓库等安排在东窑, 厕所、猎圈、出入道置于南面。

3) 土坯拱窑, 采用土坯或砖石砌成拱券窑顶和墙身, 上面用土加以覆盖(厚度1m~5m) 筑成的。这类土拱窑洞有半埋式的, 也有筑在地上的。

上述窑洞建筑, 都是采用古老的传统方式和较原始的建筑技术。但它们经久不衰, 一直到现在还继续沿用和发展。

护崖檐是为了防止水冲刷窑面而在女儿墙下做的瓦檐, 做法有一叠和数叠的, 在窑顶预埋木挑梁或石材挑梁, 上卧小青瓦而成。在陇东和渭北地区, 一般不做护崖檐。

窑洞民居中在砖石拱窑前做檐廊的属高档次的窑洞建筑。檐廊的出现, 可以说是护檐功能的扩大。檐廊同时构成庭院与窑洞的过渡性空间, 在立面上增加了一进空间层次, 从而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檐廊也承载了更多的装饰元素。这类带檐的窑洞有砖檐廊, 如河南有山西晋中一带砖拱窑前加木构架檐廊, 如灵石县王家大院, 平遥民居等。这类有檐廊的窑洞民居多属富有人家, 往往有攀比的心理, 在檐廊上极尽装饰, 有木雕雀替、挂落, 再加上匾额、楹联, 构成黄土高原上窑洞的豪华外表。窑洞的拱形点线是窑洞立面构图的重要元素。各地窑洞拱形曲线不尽相同, 概括起来有三心圆拱、尖拱、一半圆拱、双心圆拱、椭圆形拱、抛物线拱等。窑洞的门窗正处在这拱形曲线内, 形成窑洞立面的构图中心。在陕北、山西晋中地区, 窑洞满开大窗, 充分接纳阳光, 门窗外形依 拱 的形状和大小而变化。门窗通常作成木棂花格, 早期因使用窗纸, 花格密而空隙小。到了清朝末年, 在山西一些富商宅内, 窑洞窗已用上了雕花玻璃, 从而使木棂花格摆脱糊纸的约束, 完全成为装饰构件。如灵石县王家大院的窗格已发展为花鸟装饰木雕。黄土高原流行的剪纸窗花, 即在窗格纸上贴大红剪纸, 使门窗更富有乡土情趣。陕西渭北高原窑洞的门窗与拱形分离, 沿袭门窗分立、上部开气窗的传统做法, 窑内光线远不如陕北窑洞明亮。

门楼、宅门一直是传统民居中重点装饰的部位。在窑洞民居中, 随地区、窑洞等级的不同, 门楼形式也各不相同。在传统民居建筑中, 宅门可表现房主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势等。中国风水理论中, 强调门的安置关系到主人的吉凶祸福, 因此, 在确定宅门的定位和尺寸时煞费苦心。按风水观念讲, 宅门是煞气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用镇符镇住煞气, 镇符在民间流传最广且最具有感情色彩的形式是贴门神。由贴门神的风俗演化为后来的年面、楹联以及吉祥物, 意在图个吉利。

最简朴的宅门是就地挖洞; 其次是土坯门柱搭草坡顶; 进一步是青瓦顶; 讲究点是砖砌门拱, 上卧青瓦顶; 富有人家则是磨砖对缝, 砖墙门楼, 顶部是硬山五脊六兽顶, 砖雕、木雕装饰精致, 做工考究。如陕北姜耀祖宅院门、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宅门等。

雕刻艺术。窑洞民居与其他民居一样, 将砖雕、石雕融入建筑中, 使其富有艺术魅力。

3 窑洞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窑洞建筑也有它的缺点, 主要是通风不畅, 潮湿阴暗, 不耐雨

淋水侵。还有些窑洞, 由于选址不当或建造简陋, 日子一久, 窑脸剥蚀, 甚至窑顶裂缝落土, 有倒塌危险; 也有的窑洞处于地震区, 缺少抗震措施; 有的缺乏给水排水的设施, 卫生情况不好, 道路设施也很差。如何改善几千万人所居住的窑洞建筑, 也就成为一个大家注意的研究课题。对改进窑洞建筑提出了不少的好意见和具体措施,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各点:

窑洞处于黄土层中, 同所在的土质、地势关系十分密切。事先对窑址进行认真的勘察和选择极为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沟壑纵横, 梁峁连绵。人行沟中, 两岸如峻峭高山, 登上 山 顶, 又呈现一片平原景象。所以必须认真选择窑址, 一要上下交通方便, 有汲水、防洪和排水、弃土的出路。

4 窑洞民居的装饰特征

中国黄土高原古老的窑洞民居是在黄土层内挖出的居住空间。这种建筑形式最符合中国古代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 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范例。窑洞民居隐藏于黄土层中, 没有明显的建筑外观体量, 窑居村落更是顺着沟坡层层展开, 或是星罗棋布地潜隐在黄土塬下, 它们都最大限度地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保持着原自然生态的环境风貌。窑洞的外观体量就是大自然的体量, 窑洞建筑的装饰特征, 首先表现为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

潜藏于黄土地下的窑洞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只有向阳的一个立面展示其个性风采。这唯一的建筑立面, 又真实地反映出拱形结构的受力逻辑以及门窗的装饰艺术。平地砖砌拱窑的其余立面大多是清一色的砖墙, 不开窗。窑洞正立面俗称 窑脸 , 精心装饰一番。从最简朴的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 再发展到木构架的檐廊木雕装饰, 历代工匠也都将心血倾注于窑洞的这唯一立面上。

河南豫西窑洞居民中, 重视护崖墙、女儿墙的装饰; 陕北窑洞中的挑檐和窗格多精细雕琢; 陇东和渭北窑洞民居中, 只对拱头线稍加装饰; 山西晋中一带的砖拱窑, 则将砖雕、木雕融入窑洞。这些装饰和雕琢使草泥抹面的窑洞从贫寒人家进入豪门宅第。窑洞的女儿墙是防止窑顶人畜跌落的维护构件, 民间的构造做法多用土坯或砖砌花墙, 也有用碎石砌的。除满足功能外很注重美化与装饰, 用砖则必须砌成各式花墙, 用碎石、礓石则与青砖、青瓦嵌镶成各种图案, 装饰窑面, 于简朴中蕴涵灵秀之美。

5 窑洞的发展与未来

黄土高原传统的窑洞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窑洞的构筑形态蕴涵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它涉及利用生土、节约能源、节省建筑用地, 保持生态环境、浓化乡土特色等一系列当代建筑所关注的问题。

今天研究传统的窑洞和窑居村落, 力图从中找出可以发展成新的居住形式的 基因 , 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观念来重构现代窑居村落的乡土建筑形象与文化特质, 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窑居村落环境。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世界上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寻求解决与地球环境直接相关的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的途径时, 在人居环境方面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窑洞建筑。人们有责任继承发展传统的文化遗产。参考文献:

[1]朱向东, 马军鹏. 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及其型制初探[J].

山西建筑, 2002, (1) :12 13.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4) 18 0027 0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索

! ! ! 老河口市沿江二期规划设计

马群柱 万 敏

摘 要:结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经验, 在突出自然风光、历史风光、生态风光、人文风光与时代风光的基础上, 对老河口沿江二期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介绍, 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关键词:景观规划, 设计, 滨水景观, 城市景观中图分类号:T U 985. 14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要素。古代城市因水而生, 并沿着水系发展, 商业随之繁荣。古代中国沿江、沿河、沿海的古渡码头构成了人们聚集、交往、贸易、停驻的重要场所。早期水运是古代交通最便利最有效的交通方式, 是城市对外进行物质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渠道。依水而生的码头货运仓库等在滨水地带大量汇聚, 带来经济繁荣和人口汇集, 使商业、居住、娱乐设施等也在滨水区形成初级规模并以此为中心向外围辐射扩散。城市滨水区形成城市的核心。交通运输的便利、工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供应的充足使市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证。

由于城市的扩张、交通运输工具与技术的改进、工业重心的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曾经作为城市生活中心的滨水区丧失了原有的重要地位。一些城市的滨水区, 尤其是那些靠航运发达而繁荣的滨水区, 由于近代陆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 航运业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同时工业本身的转变也是引起滨水区衰退的原因之一。工业的重心已从钢铁和化学工业等依赖水运和港口的类型转向需要电力和机械化的类型。后者更适于布置在陆地和航空运输中心, 原有的经济支柱不存在了, 相应的商业、贸易急剧萎缩, 重要的公司、银行、工厂渐渐迁出, 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 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城市基础设施没有更新改造, 配套设施不完善, 吸引不来资金, 引起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社会治安状况每况愈下, 区域内居民被迫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许多城市注意到滨水地区再开发的重要性, 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开发项目, 比较成功的有上海的陆家嘴滨水区、武汉两江四岸景观规划、成都府南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天津的海河沿岸整治等。在国外,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环境整治同样如火如荼, 如美国巴尔的摩的内港区重建项目、英国伦敦港区滨水建设、西班牙巴塞罗那老港改建等。

城市滨水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提升环境品质, 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结合老河

文献标识码:A

口市沿江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1 概述

老河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 居汉水中游东岸, 古有 襄郧要道, 秦楚通衢 之称, 具有突出的人文背景及良好的经济基础。老河口市沿江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是该市环境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沿江一期整治后工作的延续。该次规划范围总长约900m, 呈不规则带形, 规划用地13. 56hm 2。

2 景观条件分析

该次规划地块正处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库区旁, 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水位相当稳定。库区水位通常为85. 23, 50年一遇水位为88. 3, 100年一遇水位为89. 70, 防浪高程为92. 00。地块内平均高程约为89. 3, 900m 地段地形高差不大于1m 。因此, 沿江地带具有极佳的亲水性。

主库区又曰梨花湖, 是省级风景区, 因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宏伟的大坝景观及老河口、襄樊、丹江口等高密度城市群的依托而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与发展前景。该次规划的滨江地区即将梨花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的支撑点。支撑点的性质有三个, 一是作为景区的水上主要门户; 二是作为景区的旅游平台, 可发展一些休闲旅游项目; 三是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基地。

3 滨水空间区域分段及景观组织

基本框架是 两区三点三带 的总体格局。其中, 两区为观江游览区、梨花广场区; 三带为滨江亲水带、堤防观景带、游憩林荫带; 三点为帆影广场、梨花广场、民俗广场。

该次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有三:1) 强化滨水的生态性, 突出树大荫浓、根深叶茂的绿化景观效果; 2) 突出滨水景观的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3) 采用新材料与新技术, 体现城市的时代特征。使景观更丰富多姿、场所更美更绿、环境小品更能赏心悦目、休闲空间更具有人性化效果、活动设

On cave residence

GUAN Qing hua

(Zhengz hou Com mittee of H uanghe River Scenic Sp ots Gover nment , Zhengz 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Based upo n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pattern and deco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cav e residence, its improvement measur es are proposed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ar e prospected to inherit tr aditional cultur al leg acy. Key words:cave residence, pattern, decoration

收稿日期:2004 06 14

作者简介:马群柱(1980 ) , 男,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 430074

万 敏(1964 ) , 男, 1985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4) 18 0025 03

浅谈窑洞民居

关庆华

摘 要:对窑洞的优势、缺点、格局及装饰特征一一进行了阐述, 提出窑洞缺点的改进措施, 并对窑洞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展望, 从而继承发展传统的文化遗产。关键词:窑洞民居, 格局, 装饰中图分类号:T U 241. 4

在设计黄河游览区 旧窑新居 时关于采取什么形式的建筑设计, 出了两套设计方案, 一套为民居院落式的建筑设计风格, 另一套是纯自然乡村别墅的建筑风格。根据游览区的特点, 在听取有关专家及领导的意见, 并结合背后山体的自然条件, 决定设计有特色的、立体的窑洞民居院落。

文献标识码:A

人合一 环境观的最佳典型。

中国窑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 生土材料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 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 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窑洞深藏土层中或用土掩覆, 可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 冬暖夏凉 , 具有保温、隔热、蓄能、调节洞室小气候的功能, 是天然节能建筑的典型。

1 窑洞的优势

中国窑洞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的。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 凿土挖洞, 取之自然、融于自然, 是 天用。人的心理时空存在冗长、偏重、闭塞、压抑、荒芜、轻蔑、灵感等形式心理, 可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视错觉进行心理调整。例如:增加层次上的远近距离感, 利用各种对比手法、镜面反射、相互因借、内外渗透、模糊边界、改变透视关系、延伸某一元素、虚化能见度、色彩进退感、曲折幽深, 利用线条、绘画造成视错觉, 断续形成形尽而意相连的意境。

在环境设计和空间组合中, 物理空间是有界限的, 可以依据入口空间和知觉特征, 创造有界限的视觉空间。

1) 想延伸空间。可以通过增加层次, 分出远景、近景、中景不同的空间层次, 破折实体边界, 延伸心理空间(见图1) 。

2) 想扩大空间感, 减少压抑感。在主体人的眼中, 物理空间是有限的, 而视觉空间、心理空间是无限的, 形有断而意相连。设置一列石象生, 增强了透视, 造成空间的扩大与深远(见图2) 。3) 想增强流动感和空间滞留性。图3是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图4是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 向人们暗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

增强流动感多采取以上四种建筑手段对人流加以引导和暗示, 使人在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走向另一个空间, 直至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

4) 想造成悬想与期待感。采用曲线形, 或弯或直, 半遮半掩, 使人产生好奇的心理反应, 从而作出进一步行为。

2 窑洞的格局

窑洞沿用传统经验, 按建筑布局方式, 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人在空间中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对于建筑设计者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可以依据这些规律性在空间序列的创造达到应有的效果。一般在人的活动中有以下规律可循:

1) 人向人群集中的地方集结, 形成活动中心;

2) 人的兴趣群和阶层文化体现党聚性; 3) 一切活动始于边界, 而后向中心扩展;

4) 日常行为都是始于原点至工作场所的往复循环运动; 5) 人的社会活动按交织的网络进行分布; 6) 公共活动展现一定的阵发性和不定性。

5 结语

环境! ! ! 行为研究涉及使用者的知觉和体验, 也就必然涉及使用者的知觉特点、经验爱好、社会和文化特点对审美的影响。这种以使用者为出发点的建筑审美研究是对传统的建筑形式美学的重要补充。

总之, 建筑设计中的环境! ! ! 行为研究以研究建筑的适用为主, 对传统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功能要求加以扩大和深化, 并外延至技术和美学要求。环境! ! ! 行为研究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 给传统的建筑设计原理注进了新的血液。参考文献:

[1]林玉莲, 胡正凡. 环境心理学[M ].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1.

4 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行为可循的规律性

Human space environment emotion

C HENG Qian

(T aiyuan I nstitute of A rchitecture D esign and Research, T aiyuan 030002, China)

Abstract:A ccording to environment psy chology , taking retat ion treatment of ar 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havior, application of en vironment psycho logy in city and architecture desig n is discussed, and it is pro posed that means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is needed in archite ture to meet anticipated effcet.

Key words:human, space, env ironment

收稿日期:2004 05 08

作者简介:关庆华(1963 ) , 男, 1996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工民建专业, 工程师,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河南郑州 450000

1) 靠崖窑。这是在天然的黄土崖壁内开凿横洞, 常常是数洞相连, 成排并列, 或台阶层次, 上下相差。其中最简单的是在窑洞口加一道门即成。较讲究的, 则在洞内衬砌砖券或石券, 或在洞外砌砖或砌石为护墙。也有在土窑外接上一段石窑或砖窑, 称为咬口窑。规模较大的则在崖外建房, 组成院落, 称为靠崖院。2) 下沉式窑洞或称地下天井窑。它大多建在大片的黄土塬上, 一个个地下天井式窑洞的居民点星罗棋布, 分布其中。人们称之谓的地下四合院的形式, 一户一院, 往往是夫妇和老人正窑, 子女住西窑, 厨房、仓库等安排在东窑, 厕所、猎圈、出入道置于南面。

3) 土坯拱窑, 采用土坯或砖石砌成拱券窑顶和墙身, 上面用土加以覆盖(厚度1m~5m) 筑成的。这类土拱窑洞有半埋式的, 也有筑在地上的。

上述窑洞建筑, 都是采用古老的传统方式和较原始的建筑技术。但它们经久不衰, 一直到现在还继续沿用和发展。

护崖檐是为了防止水冲刷窑面而在女儿墙下做的瓦檐, 做法有一叠和数叠的, 在窑顶预埋木挑梁或石材挑梁, 上卧小青瓦而成。在陇东和渭北地区, 一般不做护崖檐。

窑洞民居中在砖石拱窑前做檐廊的属高档次的窑洞建筑。檐廊的出现, 可以说是护檐功能的扩大。檐廊同时构成庭院与窑洞的过渡性空间, 在立面上增加了一进空间层次, 从而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檐廊也承载了更多的装饰元素。这类带檐的窑洞有砖檐廊, 如河南有山西晋中一带砖拱窑前加木构架檐廊, 如灵石县王家大院, 平遥民居等。这类有檐廊的窑洞民居多属富有人家, 往往有攀比的心理, 在檐廊上极尽装饰, 有木雕雀替、挂落, 再加上匾额、楹联, 构成黄土高原上窑洞的豪华外表。窑洞的拱形点线是窑洞立面构图的重要元素。各地窑洞拱形曲线不尽相同, 概括起来有三心圆拱、尖拱、一半圆拱、双心圆拱、椭圆形拱、抛物线拱等。窑洞的门窗正处在这拱形曲线内, 形成窑洞立面的构图中心。在陕北、山西晋中地区, 窑洞满开大窗, 充分接纳阳光, 门窗外形依 拱 的形状和大小而变化。门窗通常作成木棂花格, 早期因使用窗纸, 花格密而空隙小。到了清朝末年, 在山西一些富商宅内, 窑洞窗已用上了雕花玻璃, 从而使木棂花格摆脱糊纸的约束, 完全成为装饰构件。如灵石县王家大院的窗格已发展为花鸟装饰木雕。黄土高原流行的剪纸窗花, 即在窗格纸上贴大红剪纸, 使门窗更富有乡土情趣。陕西渭北高原窑洞的门窗与拱形分离, 沿袭门窗分立、上部开气窗的传统做法, 窑内光线远不如陕北窑洞明亮。

门楼、宅门一直是传统民居中重点装饰的部位。在窑洞民居中, 随地区、窑洞等级的不同, 门楼形式也各不相同。在传统民居建筑中, 宅门可表现房主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势等。中国风水理论中, 强调门的安置关系到主人的吉凶祸福, 因此, 在确定宅门的定位和尺寸时煞费苦心。按风水观念讲, 宅门是煞气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用镇符镇住煞气, 镇符在民间流传最广且最具有感情色彩的形式是贴门神。由贴门神的风俗演化为后来的年面、楹联以及吉祥物, 意在图个吉利。

最简朴的宅门是就地挖洞; 其次是土坯门柱搭草坡顶; 进一步是青瓦顶; 讲究点是砖砌门拱, 上卧青瓦顶; 富有人家则是磨砖对缝, 砖墙门楼, 顶部是硬山五脊六兽顶, 砖雕、木雕装饰精致, 做工考究。如陕北姜耀祖宅院门、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宅门等。

雕刻艺术。窑洞民居与其他民居一样, 将砖雕、石雕融入建筑中, 使其富有艺术魅力。

3 窑洞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窑洞建筑也有它的缺点, 主要是通风不畅, 潮湿阴暗, 不耐雨

淋水侵。还有些窑洞, 由于选址不当或建造简陋, 日子一久, 窑脸剥蚀, 甚至窑顶裂缝落土, 有倒塌危险; 也有的窑洞处于地震区, 缺少抗震措施; 有的缺乏给水排水的设施, 卫生情况不好, 道路设施也很差。如何改善几千万人所居住的窑洞建筑, 也就成为一个大家注意的研究课题。对改进窑洞建筑提出了不少的好意见和具体措施,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各点:

窑洞处于黄土层中, 同所在的土质、地势关系十分密切。事先对窑址进行认真的勘察和选择极为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沟壑纵横, 梁峁连绵。人行沟中, 两岸如峻峭高山, 登上 山 顶, 又呈现一片平原景象。所以必须认真选择窑址, 一要上下交通方便, 有汲水、防洪和排水、弃土的出路。

4 窑洞民居的装饰特征

中国黄土高原古老的窑洞民居是在黄土层内挖出的居住空间。这种建筑形式最符合中国古代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 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范例。窑洞民居隐藏于黄土层中, 没有明显的建筑外观体量, 窑居村落更是顺着沟坡层层展开, 或是星罗棋布地潜隐在黄土塬下, 它们都最大限度地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保持着原自然生态的环境风貌。窑洞的外观体量就是大自然的体量, 窑洞建筑的装饰特征, 首先表现为山川秀美的自然环境。

潜藏于黄土地下的窑洞与大地融合在一起, 只有向阳的一个立面展示其个性风采。这唯一的建筑立面, 又真实地反映出拱形结构的受力逻辑以及门窗的装饰艺术。平地砖砌拱窑的其余立面大多是清一色的砖墙, 不开窗。窑洞正立面俗称 窑脸 , 精心装饰一番。从最简朴的草泥抹面到砖石砌筑窑脸, 再发展到木构架的檐廊木雕装饰, 历代工匠也都将心血倾注于窑洞的这唯一立面上。

河南豫西窑洞居民中, 重视护崖墙、女儿墙的装饰; 陕北窑洞中的挑檐和窗格多精细雕琢; 陇东和渭北窑洞民居中, 只对拱头线稍加装饰; 山西晋中一带的砖拱窑, 则将砖雕、木雕融入窑洞。这些装饰和雕琢使草泥抹面的窑洞从贫寒人家进入豪门宅第。窑洞的女儿墙是防止窑顶人畜跌落的维护构件, 民间的构造做法多用土坯或砖砌花墙, 也有用碎石砌的。除满足功能外很注重美化与装饰, 用砖则必须砌成各式花墙, 用碎石、礓石则与青砖、青瓦嵌镶成各种图案, 装饰窑面, 于简朴中蕴涵灵秀之美。

5 窑洞的发展与未来

黄土高原传统的窑洞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窑洞的构筑形态蕴涵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它涉及利用生土、节约能源、节省建筑用地, 保持生态环境、浓化乡土特色等一系列当代建筑所关注的问题。

今天研究传统的窑洞和窑居村落, 力图从中找出可以发展成新的居住形式的 基因 , 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及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观念来重构现代窑居村落的乡土建筑形象与文化特质, 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窑居村落环境。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 世界上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寻求解决与地球环境直接相关的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的途径时, 在人居环境方面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窑洞建筑。人们有责任继承发展传统的文化遗产。参考文献:

[1]朱向东, 马军鹏. 中国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及其型制初探[J].

山西建筑, 2002, (1) :12 13.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4) 18 0027 02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索

! ! ! 老河口市沿江二期规划设计

马群柱 万 敏

摘 要:结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经验, 在突出自然风光、历史风光、生态风光、人文风光与时代风光的基础上, 对老河口沿江二期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介绍, 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关键词:景观规划, 设计, 滨水景观, 城市景观中图分类号:T U 985. 14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要素。古代城市因水而生, 并沿着水系发展, 商业随之繁荣。古代中国沿江、沿河、沿海的古渡码头构成了人们聚集、交往、贸易、停驻的重要场所。早期水运是古代交通最便利最有效的交通方式, 是城市对外进行物质信息交流与传递的重要渠道。依水而生的码头货运仓库等在滨水地带大量汇聚, 带来经济繁荣和人口汇集, 使商业、居住、娱乐设施等也在滨水区形成初级规模并以此为中心向外围辐射扩散。城市滨水区形成城市的核心。交通运输的便利、工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供应的充足使市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证。

由于城市的扩张、交通运输工具与技术的改进、工业重心的转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曾经作为城市生活中心的滨水区丧失了原有的重要地位。一些城市的滨水区, 尤其是那些靠航运发达而繁荣的滨水区, 由于近代陆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 航运业不同程度地衰落了, 同时工业本身的转变也是引起滨水区衰退的原因之一。工业的重心已从钢铁和化学工业等依赖水运和港口的类型转向需要电力和机械化的类型。后者更适于布置在陆地和航空运输中心, 原有的经济支柱不存在了, 相应的商业、贸易急剧萎缩, 重要的公司、银行、工厂渐渐迁出, 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 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城市基础设施没有更新改造, 配套设施不完善, 吸引不来资金, 引起该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社会治安状况每况愈下, 区域内居民被迫迁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许多城市注意到滨水地区再开发的重要性, 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开发项目, 比较成功的有上海的陆家嘴滨水区、武汉两江四岸景观规划、成都府南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天津的海河沿岸整治等。在国外, 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环境整治同样如火如荼, 如美国巴尔的摩的内港区重建项目、英国伦敦港区滨水建设、西班牙巴塞罗那老港改建等。

城市滨水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提升环境品质, 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课题。结合老河

文献标识码:A

口市沿江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 对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1 概述

老河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 居汉水中游东岸, 古有 襄郧要道, 秦楚通衢 之称, 具有突出的人文背景及良好的经济基础。老河口市沿江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是该市环境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沿江一期整治后工作的延续。该次规划范围总长约900m, 呈不规则带形, 规划用地13. 56hm 2。

2 景观条件分析

该次规划地块正处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的主库区旁, 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水位相当稳定。库区水位通常为85. 23, 50年一遇水位为88. 3, 100年一遇水位为89. 70, 防浪高程为92. 00。地块内平均高程约为89. 3, 900m 地段地形高差不大于1m 。因此, 沿江地带具有极佳的亲水性。

主库区又曰梨花湖, 是省级风景区, 因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宏伟的大坝景观及老河口、襄樊、丹江口等高密度城市群的依托而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与发展前景。该次规划的滨江地区即将梨花湖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的支撑点。支撑点的性质有三个, 一是作为景区的水上主要门户; 二是作为景区的旅游平台, 可发展一些休闲旅游项目; 三是作为旅游服务设施基地。

3 滨水空间区域分段及景观组织

基本框架是 两区三点三带 的总体格局。其中, 两区为观江游览区、梨花广场区; 三带为滨江亲水带、堤防观景带、游憩林荫带; 三点为帆影广场、梨花广场、民俗广场。

该次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有三:1) 强化滨水的生态性, 突出树大荫浓、根深叶茂的绿化景观效果; 2) 突出滨水景观的文化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3) 采用新材料与新技术, 体现城市的时代特征。使景观更丰富多姿、场所更美更绿、环境小品更能赏心悦目、休闲空间更具有人性化效果、活动设

On cave residence

GUAN Qing hua

(Zhengz hou Com mittee of H uanghe River Scenic Sp ots Gover nment , Zhengz 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Based upo n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pattern and deco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cav e residence, its improvement measur es are proposed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ar e prospected to inherit tr aditional cultur al leg acy. Key words:cave residence, pattern, decoration

收稿日期:2004 06 14

作者简介:马群柱(1980 ) , 男,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 430074

万 敏(1964 ) , 男, 1985年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相关文章

  • 黄土高原窑洞民居
  • 黄土高原窑洞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是一 种依托黄土挖穴的民居形式. 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的横穴,这种窑洞民居在干旱 少雨的黄土地区如陕.甘.宁. 晋.豫一带非常普遍.主要有 三大类型:靠崖窑.下沉式平 地窑和锢窑. 靠崖窑是在天然 ...查看


  • 民俗风情窑洞民居
  • 民俗风情窑洞民居 艺术设计1003 卢晓倩 3100809310 窑洞是一种民居建筑形式,是中国大陆黄土高原地区,例如陕西省和山西省的特色建筑. 主要特点是顶上覆土,内部下面方型上面拱型(应天圆地方之说).多数后面比前面稍窄,呈喇叭形.常见 ...查看


  • 南北民居大不同
  • 南北民居大不同 绥芬河三小 宋丽丽 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对我国民居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南北方民居的不同之处. 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考察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课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 重点:建筑风格. ...查看


  • 中国民居鉴赏2
  • •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 建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传统建筑有两大体系,官式的和民间 的.官式的建筑如宫殿.坛庙.陵寝.寺庙.宅第等,民间建筑如民居. 园林.祠堂.会馆等.民居,作为传统建筑内容 ...查看


  •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 梁文桂 [摘要]: 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 造型 构造方式 地域 ...查看


  • 马氏庄园窑洞民居的文化艺术内涵
  • 马氏序围窑洞民居的 文化艺术内涵懒玲一 Housein CulturalandArtisticConnotationofCaveFolk Ma§Demesne 'j氏』f吲位r米脂县城东南20公吼的畅家淘村.灶以,5氏家族地生为重要成员的窑 ...查看


  • 浅析地理环境对陕北民居形成的影响
  • 浅析地理环境对陕北民居形成的影响 [摘要]:地理环境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窑洞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居住建筑形态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浅析窑洞形成的机理和正在发生的改 ...查看


  • 高原民居土窑洞
  • 高原民居土窑洞 随着社会的进步,镇原民居从土窑洞到土木结构的瓦房,从砖木结构的瓦房到砖混结构的平顶房,再到2-3层小楼房,一步步发展下了时代的烙印.然而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还没有告别窑洞,他们和窑洞还在着深厚的感情,下面记述的崖庄 ...查看


  •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民俗之窑洞民居文化[图文]
  • 环县属于黄土高原腹地,窑洞属于中国窑洞的陇东窑洞区.它起源于古猿人脱离巢居而"仿兽穴居"时期.后经上百万年的发展变化,由穴居变成独特的窑洞.窑洞的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四千年前,先祖们就利用黄土特殊的地质结构取穴构屋,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