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问题在历史上就拖累中国

  中国历代王朝,对外防御或进攻,分若干个战略方向。为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向北一般是战略防御方向;向西新疆(古西域)、中亚方向,历来是中原政权的主要战略方向,强盛时取攻势,衰弱时取守势;向南对岭南诸国,一般取攻势。东亚朝鲜半岛方向,因战略纵深不深,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落后,内战不止,对中央政权威胁不大,理应不是主要战略方向。可是在历史上,这个方向往往发展成主要战略攻防方向,常常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隋唐时期就是难啃的骨头   秦汉及前,在朝鲜半岛相继有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汉武帝平朝鲜,在半岛和辽东建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史称“汉四郡”。其后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古国发展壮大,公元二、三世纪,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也发展起来,史称“三国时代”。   高句丽强盛起来,不断侵占汉、魏、唐地域,半岛三国之间也争战不断。总之,半岛在汉至唐前期都很不平静,对中央政权时时产生威胁,经常干扰和牵制中央政权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的行动。因此,中央政权只要北部和西部边境相对平静,就会腾出手来,剿抚朝鲜半岛各国,以求得东界的安定。为此,中央政权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隋唐两个朝代,前后七十年间,有隋文帝、炀帝、恭帝、唐高祖、太宗、高宗六任皇帝,九次战略性战役行动,始得平定辽东和朝鲜半岛。高句丽古国消亡,遗民大部被迁入关内,少部流散于渤海国、突厥和新罗。   隋朝就是因为四次向朝鲜用兵,并大兴土木(其中大多是军事设施),导致国库空虚,人丁锐减,农军蜂起。当时,山东民军领袖王薄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大意是“如果在辽东战死,现在被砍头又何妨!”有学者认为,隋朝就是被朝鲜战争拖累,才迅速灭亡的。   “贞观之治”和高宗的永徽时期,是唐走向强盛的战略机遇期。唐平定周边战争中,东北经常成为主要战略方向,前后通过五次大的作战行动,平定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因为受东线的牵制和拖累,唐在北线对东突厥、薛延陀作战和西线对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作战都受到很大影响,常常陷入战略被动,兵不敷用。   当时唐中央高层对是否出兵朝鲜也是有不同看法。时任宰相的房玄龄临终前告诫太宗,“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如果)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拖累)中国,内为前代(指隋朝)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收益)小,所损者(代价)大乎?”房玄龄不同意对朝用兵,其意让朝鲜半岛各国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既对中央政权构不成严重威胁,也不影响唐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房玄龄的话从唐朝发展大局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最终唐朝灭了高句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辽东问题,但朝鲜半岛问题并没有解决。   为了稳定对半岛的统治,唐采用羁縻政策,改严密的郡县制为宽松的都护制,设都护府于平壤。后为了迁就半岛当地势力,步步后撤都护府于辽东故城(今辽阳)、新城(今抚顺附近),以至河北卢龙。当倭国进攻新罗时,唐又及时派出援兵,作为主力的唐军经过艰苦作战,最终“灭倭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经此一战,直至明朝万历年间近千年内,日本不敢再染指半岛。然唐太宗由于亲征高丽鞍马劳顿(“太宗发定州,亲佩弓矢,结雨衣于鞍后”),身体受到很大损害(也有作战受伤一说),英年(52岁)早逝。总之,朝鲜半岛的战事,是唐前期中央政权的一大负担。   明清两朝被朝鲜拖垮   公元十世纪,王氏高丽建国并发展起来,与同时期的后百济、新罗并称“后三国时代”。这时朝鲜半岛各国与中国是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或曰朝贡关系。所谓朝贡,中国“赐予”很是不少,各国“朝贡”倒是不多,甚至几年、十几年一次,无事冷淡中国,有事找中国帮忙,中国还要经常调解半岛各国的争战纠纷,往往还不听劝,中国其实挺累。   到了明朝,朱元璋为笼络藩属国朝鲜,把朝鲜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首。至万历年间(1592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开始大规模向朝鲜用兵,并企图经过半岛侵占我国东北以至内地,引发了明朝抗日援朝(万历壬辰)战争。明、朝联军与日本艰苦作战七年,互有胜负,及待丰臣秀吉病死,日本国内不稳,明军在露梁海战中一举消灭日军主力,才取得战争胜利。但明朝的援朝作战,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时文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时朝鲜方用兵,国用大匮。是年三月,乾清、坤宁二宫火灾,欲营建二宫,因财乏而不能办。”穷得连皇宫失火都修不起了。   明末水旱蝗灾连绵,民饥人相食,流寇蜂起,进剿无兵,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轻易推翻了明政权。同时,明朝也无暇顾及其他战略方向的安全,使东北女真族的努尔哈赤所部割据建立后金政权。明军进剿努尔哈赤时,要求朝鲜出兵,朝鲜却不记明“壬辰拯救”之恩,推三阻四,还暗通后金,用“两端外交”两边讨好,敷衍明朝,毫无信义可言。尽管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是反侵略性质的、正义的,但从史实来看,这一战争对明朝的拖累是致命的。   清朝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缘起,是朝鲜东学党起义引发内乱,日本借机干涉,登陆半岛,作为朝鲜宗主国的中国不得不加以保护,进而引发战争。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付大量白银,还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后以钱抵换),使清政府国力大伤。一是严重降低了国际地位和国内执政的合法性,英法俄德借机调停,摄取在中国的权益,加快了中国殖民化进程;二是革命党人彻底丧失了对清廷维新改革的希望,成为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的直接动因。   朝鲜问题至今尚未结束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是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固,台湾未收回,百废待兴的时候,中国不得不为朝鲜打的一场战争。战争的起因是在新兴的社会主义阵营中,金日成背着中国在斯大林同意下,越过二战后确立的分界线“三八线”向美国支持的南韩政权发动进攻,企图一举统一朝鲜。在北朝鲜军队即将达成企图的情况下,美军仁川登陆,美韩联军(后联合国军)发起战略反击,一直攻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金日成政权眼看就要灭亡。中国在相当不利的态势下不得不出兵朝鲜,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反攻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签订了停战协定。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一改放弃蒋介石政权的态度,借机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隔大陆向台湾进军。当时粟裕担任攻台总指挥,率领五十万大军正做攻台准备,预期1951年发起进攻。由于美军挡在台湾海峡,以及中共不得不把主要战略方向转至对朝方向,致使台湾得到喘息,自此分离于大陆,后又发展出台独势力。   尽管美国政府在1950年6月重新支持蒋介石政权有多种考量,但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共高层当时对出兵朝鲜也是有重大分歧的,确为不得已而为之。朝鲜战争已过去60多年,但它对中国的拖累,至今还在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行文至此,“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就拖累中国”的判断,应该可以成立。当下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核问题却推到了中国面前。很可能像历史上一样,朝鲜半岛不得不成为影响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因素。   2013年3月,朝鲜劳动党提出“核武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进”党的总路线,我们对朝鲜的拥核决心决不能低估。当前必须明确向朝鲜指出,不论其是否再行核试验,务使核污染不能直接影响我国土。   (王洪光,生于1949年8月,祖籍山东新泰。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中国历代王朝,对外防御或进攻,分若干个战略方向。为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向北一般是战略防御方向;向西新疆(古西域)、中亚方向,历来是中原政权的主要战略方向,强盛时取攻势,衰弱时取守势;向南对岭南诸国,一般取攻势。东亚朝鲜半岛方向,因战略纵深不深,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落后,内战不止,对中央政权威胁不大,理应不是主要战略方向。可是在历史上,这个方向往往发展成主要战略攻防方向,常常对中央政权形成威胁,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隋唐时期就是难啃的骨头   秦汉及前,在朝鲜半岛相继有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汉武帝平朝鲜,在半岛和辽东建置乐浪、真番、临屯、玄菟四郡,史称“汉四郡”。其后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高句丽古国发展壮大,公元二、三世纪,半岛南部的百济和新罗也发展起来,史称“三国时代”。   高句丽强盛起来,不断侵占汉、魏、唐地域,半岛三国之间也争战不断。总之,半岛在汉至唐前期都很不平静,对中央政权时时产生威胁,经常干扰和牵制中央政权在主要战略方向上的行动。因此,中央政权只要北部和西部边境相对平静,就会腾出手来,剿抚朝鲜半岛各国,以求得东界的安定。为此,中央政权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隋唐两个朝代,前后七十年间,有隋文帝、炀帝、恭帝、唐高祖、太宗、高宗六任皇帝,九次战略性战役行动,始得平定辽东和朝鲜半岛。高句丽古国消亡,遗民大部被迁入关内,少部流散于渤海国、突厥和新罗。   隋朝就是因为四次向朝鲜用兵,并大兴土木(其中大多是军事设施),导致国库空虚,人丁锐减,农军蜂起。当时,山东民军领袖王薄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大意是“如果在辽东战死,现在被砍头又何妨!”有学者认为,隋朝就是被朝鲜战争拖累,才迅速灭亡的。   “贞观之治”和高宗的永徽时期,是唐走向强盛的战略机遇期。唐平定周边战争中,东北经常成为主要战略方向,前后通过五次大的作战行动,平定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因为受东线的牵制和拖累,唐在北线对东突厥、薛延陀作战和西线对吐谷浑、吐蕃、西突厥作战都受到很大影响,常常陷入战略被动,兵不敷用。   当时唐中央高层对是否出兵朝鲜也是有不同看法。时任宰相的房玄龄临终前告诫太宗,“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如果)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拖累)中国,内为前代(指隋朝)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收益)小,所损者(代价)大乎?”房玄龄不同意对朝用兵,其意让朝鲜半岛各国顺其自然,自生自灭,既对中央政权构不成严重威胁,也不影响唐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壮大。房玄龄的话从唐朝发展大局来看,是很有道理的。当然,最终唐朝灭了高句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辽东问题,但朝鲜半岛问题并没有解决。   为了稳定对半岛的统治,唐采用羁縻政策,改严密的郡县制为宽松的都护制,设都护府于平壤。后为了迁就半岛当地势力,步步后撤都护府于辽东故城(今辽阳)、新城(今抚顺附近),以至河北卢龙。当倭国进攻新罗时,唐又及时派出援兵,作为主力的唐军经过艰苦作战,最终“灭倭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经此一战,直至明朝万历年间近千年内,日本不敢再染指半岛。然唐太宗由于亲征高丽鞍马劳顿(“太宗发定州,亲佩弓矢,结雨衣于鞍后”),身体受到很大损害(也有作战受伤一说),英年(52岁)早逝。总之,朝鲜半岛的战事,是唐前期中央政权的一大负担。   明清两朝被朝鲜拖垮   公元十世纪,王氏高丽建国并发展起来,与同时期的后百济、新罗并称“后三国时代”。这时朝鲜半岛各国与中国是藩属国和宗主国的关系,或曰朝贡关系。所谓朝贡,中国“赐予”很是不少,各国“朝贡”倒是不多,甚至几年、十几年一次,无事冷淡中国,有事找中国帮忙,中国还要经常调解半岛各国的争战纠纷,往往还不听劝,中国其实挺累。   到了明朝,朱元璋为笼络藩属国朝鲜,把朝鲜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首。至万历年间(1592年),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开始大规模向朝鲜用兵,并企图经过半岛侵占我国东北以至内地,引发了明朝抗日援朝(万历壬辰)战争。明、朝联军与日本艰苦作战七年,互有胜负,及待丰臣秀吉病死,日本国内不稳,明军在露梁海战中一举消灭日军主力,才取得战争胜利。但明朝的援朝作战,国力消耗巨大,国库空虚,时文记载:“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时朝鲜方用兵,国用大匮。是年三月,乾清、坤宁二宫火灾,欲营建二宫,因财乏而不能办。”穷得连皇宫失火都修不起了。   明末水旱蝗灾连绵,民饥人相食,流寇蜂起,进剿无兵,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轻易推翻了明政权。同时,明朝也无暇顾及其他战略方向的安全,使东北女真族的努尔哈赤所部割据建立后金政权。明军进剿努尔哈赤时,要求朝鲜出兵,朝鲜却不记明“壬辰拯救”之恩,推三阻四,还暗通后金,用“两端外交”两边讨好,敷衍明朝,毫无信义可言。尽管明朝的抗日援朝战争是反侵略性质的、正义的,但从史实来看,这一战争对明朝的拖累是致命的。   清朝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缘起,是朝鲜东学党起义引发内乱,日本借机干涉,登陆半岛,作为朝鲜宗主国的中国不得不加以保护,进而引发战争。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赔付大量白银,还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后以钱抵换),使清政府国力大伤。一是严重降低了国际地位和国内执政的合法性,英法俄德借机调停,摄取在中国的权益,加快了中国殖民化进程;二是革命党人彻底丧失了对清廷维新改革的希望,成为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的直接动因。   朝鲜问题至今尚未结束   上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是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固,台湾未收回,百废待兴的时候,中国不得不为朝鲜打的一场战争。战争的起因是在新兴的社会主义阵营中,金日成背着中国在斯大林同意下,越过二战后确立的分界线“三八线”向美国支持的南韩政权发动进攻,企图一举统一朝鲜。在北朝鲜军队即将达成企图的情况下,美军仁川登陆,美韩联军(后联合国军)发起战略反击,一直攻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金日成政权眼看就要灭亡。中国在相当不利的态势下不得不出兵朝鲜,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反攻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签订了停战协定。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一改放弃蒋介石政权的态度,借机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隔大陆向台湾进军。当时粟裕担任攻台总指挥,率领五十万大军正做攻台准备,预期1951年发起进攻。由于美军挡在台湾海峡,以及中共不得不把主要战略方向转至对朝方向,致使台湾得到喘息,自此分离于大陆,后又发展出台独势力。   尽管美国政府在1950年6月重新支持蒋介石政权有多种考量,但朝鲜战争的爆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共高层当时对出兵朝鲜也是有重大分歧的,确为不得已而为之。朝鲜战争已过去60多年,但它对中国的拖累,至今还在影响着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行文至此,“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就拖累中国”的判断,应该可以成立。当下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核问题却推到了中国面前。很可能像历史上一样,朝鲜半岛不得不成为影响我国战略机遇期的因素。   2013年3月,朝鲜劳动党提出“核武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进”党的总路线,我们对朝鲜的拥核决心决不能低估。当前必须明确向朝鲜指出,不论其是否再行核试验,务使核污染不能直接影响我国土。   (王洪光,生于1949年8月,祖籍山东新泰。196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相关文章

  •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
  • 当前中国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 ...查看


  • 中国外交论文
  • 2015中国周边外交形势与政策分析 作者:星毅 引言 在2014年底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首要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实际上,从2009年和2010年开始,周边环境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中菲南沙争端因菲律宾的无理取闹而 ...查看


  • 安倍认定"中日必有一战"?
  • "不少人将2014年与1914年作比,尽管没人希望这会发生,中国与日本之间会爆发出人意料的战争吗?"1月23日,号称"末日博士"的美国学者鲁比尼从达沃斯发出这样一则"推特"信息.美 ...查看


  • 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 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1. 全球58国迎政府换届选举 2012成大选之年. 2. 美国重返亚洲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恶化 .变化一:一个巨大的雁型阴影出现在亚洲.美国借道双边同盟重返亚洲,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试图构造"雁型安全 ...查看


  • 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 文|徐焰   国防大学教授 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 ...查看


  • 养老金不够因缴费的要养活不缴费的 或拖累中国企业|养老金|历史欠账|延迟退休
  • 承担养老金历史欠账将拖累中国企业 丁是钉 张本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为什么要延长养老保险金缴费年限?显然是现有的养老资金不够.为什么会不够?当然不是因为缴费少,而是因为缴费的人要养活不缴费的人.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回 ...查看


  • 朝战得失---朝鲜战争真相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朝鲜战争的得失(转自铁血)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查看


  • 4世界地理(东亚)--师
  • 东亚 1课时 [课标解读]1 .东亚的位置范围2 .东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 .东亚的东西差异 [自主学案] 位置 与范 围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成因.名称.分布) 纬度位置:800 E -1400E,200N -500N 海陆位置:太 ...查看


  •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2013年以及过去的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人们在回首这一年的国际形势时,不难发现这样四个特点:西亚北非乱而不治:世界经济复而不苏:大国关系稳而不定:中国周边斗而不破. 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朝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