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法理学

生活中的法理学

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人认为它太抽象,不容易懂,我个人也很赞同。但对于每个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他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好比学习数学先学1+1=2等等。知道了加减乘除,方能拾级而上。不知法理,而贸然攀登,不仅推理结论似是而非,并且确乎十分危险;不知法理而贸然攀登又放开一手回身挥舞者,只怕会有粉身碎骨之虞了。 而对于法理学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书,必然会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像一棵大树,零散的知识点是树枝和树叶,而线索则是树干,把各个条目和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其系统、完整。法理学也是一样。

法理学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需要结合时代的条件对以往的知识确信进行挑战。法理学不可简单地被界定为“法律是什么”。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 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么”,以及“人们如何回 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法律是一种争议的态度?或形式? 正统性是一种思维式?广义的法理学理论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或者另一个法律观 念,而应该探求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 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即:法律无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有的西方国家法 学者认为,当前法理有作为主要渊源的趋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法理本身并不具有法源的 性质,只有依据法理所作的判决成为审理案件可以援引的判例时,才能成为法源。在社会主 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中国司法实践中,当遇有案件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时,一般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审判的依据。

人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法理学是理论,那么什么是实践呢?我认为,大量具体的法律规范条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及每天都在上演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实际。如果觉得理论像难啃的骨头,那就不必为了啃骨头而啃骨头,何不多关注一些实际,反过头来从实际中概括和提炼出法理理论所体现的方方面面——山不一定必从正面翻越,盘山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在火车上。旅途漫长,因为受座位靠背的限制不能躺下,除了打盹,某先生只能靠看窗外的风景打发时光。下午的阳光将靠窗的一侧照得通亮,本可以趴在桌上休息的某女士不愿受到阳光的打扰,并且也对窗外的风景不感兴趣,所以她开始拉窗帘。

当某女士将她的意图通过动作确切无疑的“告知”某先生时,某先生开始略有不满,他认为某女士的这个行为干涉了他欣赏风景的自由,他用轻轻的一哼向某女士传递了关于他的不满的信息。某女士听到了哼声,她回过头并注意到了某先生的目光——此时某先生正在通

过使劲朝窗外看,来暗示某女士的行为对他可能产生的影响。某女士的动作略有迟疑,她明确的知道如果她拉上窗帘某先生就不能再往外看风景,但她也会想,因为某先生希望窗帘开着,所以由此导致的阳光的射入必会干涉和影响到她休息的自由,简言之,她认为某先生可能的这个企图(反对她拉窗帘)同样也干涉了她的自由。于是在一个简单的动作下,某先生和某女士产生了冲突,因为是基于对自由范围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冲突,所以我将此称之为自由边界的冲突。则中冲突并不需以某女士和某先生之间的争吵开始,当他们意见相左时,即使不诉诸于行动,冲突也已经开始了,只是当争论产生于他们的行动之前,冲突先在他们自我的判断中发生。我的自由和他(她)的自由,谁应该优先。

如果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自由优先,那么要么他们商量出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条款,要么继续冲突,直到一方获胜,或获得仲裁。可以预见的是,某先生和某女士之间,更习惯于忍让的一方会最终同意妥协,将行动自由优先转让给另一方。

此外,还可能存在这样一种状况,或者是坚持想看风景的不止某先生一人,或者想拉上窗帘以便休息的不止某女士一人。在这种状况下,人数的多寡是否必然应该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我想很多人都会提出这一点,并且提出这点的人大多会举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然而事实上,人数的多寡并不必然影响自由的优先与否,就像法律并不因为3个男子相对一个女子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不对他们性侵犯行为进行惩罚,女子的人身自由和选择自由在这里必然是有限的。所以同样在窗帘问题上,即使某一方人数占优也不一定必然是他们的自由应该优先。

作为未来的法律人,就需要我们时刻在脑海中建构法律体系,用法理中最基础的法学研究体系串通我们的逻辑思维,将法律合理、合法的运用到工作中,切实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利益。

木子

生活中的法理学

法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人认为它太抽象,不容易懂,我个人也很赞同。但对于每个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他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好比学习数学先学1+1=2等等。知道了加减乘除,方能拾级而上。不知法理,而贸然攀登,不仅推理结论似是而非,并且确乎十分危险;不知法理而贸然攀登又放开一手回身挥舞者,只怕会有粉身碎骨之虞了。 而对于法理学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书,必然会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就像一棵大树,零散的知识点是树枝和树叶,而线索则是树干,把各个条目和知识点贯穿起来,使其系统、完整。法理学也是一样。

法理学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需要结合时代的条件对以往的知识确信进行挑战。法理学不可简单地被界定为“法律是什么”。广义上讲,法理学可以被界定为法律的智慧,或 者对“法律事业”的性质和语境的理解。我们不仅探求“这一事业是什么”,以及“人们如何回 答法律是什么”,而且我们也在试图弄清这些回答本身的含义。法律是一种争议的态度?或形式? 正统性是一种思维式?广义的法理学理论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或者另一个法律观 念,而应该探求这种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 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即:法律无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有的西方国家法 学者认为,当前法理有作为主要渊源的趋向;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法理本身并不具有法源的 性质,只有依据法理所作的判决成为审理案件可以援引的判例时,才能成为法源。在社会主 义法中,法理一般不作为法的渊源。中国司法实践中,当遇有案件在法律上无明文规定时,一般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审判的依据。

人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在这里法理学是理论,那么什么是实践呢?我认为,大量具体的法律规范条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事件及每天都在上演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实际。如果觉得理论像难啃的骨头,那就不必为了啃骨头而啃骨头,何不多关注一些实际,反过头来从实际中概括和提炼出法理理论所体现的方方面面——山不一定必从正面翻越,盘山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在火车上。旅途漫长,因为受座位靠背的限制不能躺下,除了打盹,某先生只能靠看窗外的风景打发时光。下午的阳光将靠窗的一侧照得通亮,本可以趴在桌上休息的某女士不愿受到阳光的打扰,并且也对窗外的风景不感兴趣,所以她开始拉窗帘。

当某女士将她的意图通过动作确切无疑的“告知”某先生时,某先生开始略有不满,他认为某女士的这个行为干涉了他欣赏风景的自由,他用轻轻的一哼向某女士传递了关于他的不满的信息。某女士听到了哼声,她回过头并注意到了某先生的目光——此时某先生正在通

过使劲朝窗外看,来暗示某女士的行为对他可能产生的影响。某女士的动作略有迟疑,她明确的知道如果她拉上窗帘某先生就不能再往外看风景,但她也会想,因为某先生希望窗帘开着,所以由此导致的阳光的射入必会干涉和影响到她休息的自由,简言之,她认为某先生可能的这个企图(反对她拉窗帘)同样也干涉了她的自由。于是在一个简单的动作下,某先生和某女士产生了冲突,因为是基于对自由范围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冲突,所以我将此称之为自由边界的冲突。则中冲突并不需以某女士和某先生之间的争吵开始,当他们意见相左时,即使不诉诸于行动,冲突也已经开始了,只是当争论产生于他们的行动之前,冲突先在他们自我的判断中发生。我的自由和他(她)的自由,谁应该优先。

如果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自由优先,那么要么他们商量出一套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条款,要么继续冲突,直到一方获胜,或获得仲裁。可以预见的是,某先生和某女士之间,更习惯于忍让的一方会最终同意妥协,将行动自由优先转让给另一方。

此外,还可能存在这样一种状况,或者是坚持想看风景的不止某先生一人,或者想拉上窗帘以便休息的不止某女士一人。在这种状况下,人数的多寡是否必然应该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我想很多人都会提出这一点,并且提出这点的人大多会举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然而事实上,人数的多寡并不必然影响自由的优先与否,就像法律并不因为3个男子相对一个女子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不对他们性侵犯行为进行惩罚,女子的人身自由和选择自由在这里必然是有限的。所以同样在窗帘问题上,即使某一方人数占优也不一定必然是他们的自由应该优先。

作为未来的法律人,就需要我们时刻在脑海中建构法律体系,用法理中最基础的法学研究体系串通我们的逻辑思维,将法律合理、合法的运用到工作中,切实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利益。

木子


相关文章

  • 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文章编号:1003-2398(2000)06-0054-06 Ξ 时间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柴彦威,李峥嵘,刘志林,史中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 提 要:概述时间地理学在欧美及日本的应用研究状况,重点论述时间地理学 ...查看


  • 生命的焦虑,把我们引向伦理学
  • 柳友娟 制图 现代人为什么容易高调地谴责别人,却对自己宽容?幸福.欲望.死亡等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在不久前举办的北大博雅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以"伦理学与生活"为主题, ...查看


  •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 ...查看


  • 应用伦理学
  • 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般而言,伦理学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即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简单说来,规范伦理学被看作是旨在提出一些理论以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这一问题,并为该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辩护.义务论与后果论是规范伦理学的典 ...查看


  • 幸福心理学参考书
  •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作者: Dennis Coon 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内容涵盖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测量等心理学 ...查看


  • [读书笔记][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 ...查看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
  • 物理与现代生活论文 物理与现代生活论文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 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 ...查看


  • 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及其当代启示 2
  • 第29卷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6月V01.29,No.2Jouma!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s)Jun.2011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整合观及其当代启 ...查看


  • 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发展趋势
  • 积极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发展趋势 ○郑洪冰 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心理健康思[摘要]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趋向,积极心理学蕴含着对心理学研究对象. 想的独特理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及学科性质有相当的启示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心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