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阐述了软土的概念,总结了软土地基的特性,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经验,简单介绍了碾压法与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法和振冲法等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特性

1 软土地基性质简介

1.1 软土的概念

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软土、沼泽的划分为软粘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岩五种类型。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土总称为软土,而把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泥炭质土总称为沼泽。

1.2 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水流环境中沉积的饱和粘性土,并常夹有泥炭、贝壳及生物残骸。特性如下: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一般大于35 % ,接近或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一般大于1 ,多数在1. 0~2. 0之间。

2)透水性差。软土亲水性强,透水性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软土的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液限越大,渗透系数就越小, k一般为10-7cm/ s~10- 8cm/ s ,因此决定了内部水分渗水条件不良,对地基排水不利。

3)压缩性高。软土由于孔隙比大,土粒间连接结构不稳定,具有高压缩性的特点,且随液限的增加而增加。

4)抗剪强度低。不排水剪切时,内摩擦角接近于0 ,一般情况下,内摩擦剪应力小于19. 92 kPa ,排水剪切时,抗剪强度随固结程度增大而增大。

5)触变性和蠕动性大。软土结果未被破坏以前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经扰动,强度迅速降低,但随静置历时增加,强度将逐渐恢复。

1.3 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对于新建工程,原则上首先应考虑利用天然地基,对于淤泥和淤泥质上利用其上覆较好上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注意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扰动:对于冲填、杂填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若地基软弱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进行处理,根据工程情况及地基土质条件或组成的不同,处理的目的可以是:

(1)提高土的抗剪强度,使地基保持稳定;

(2)降低土的压缩性,使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至允许范围内;

(3)降低土的渗透性或渗流的水力梯度,防止或减少水的渗漏,避免渗流造成地基破坏;

(4)改善土的动力性能,防止地基产生震陷变形或因土的震动液化而丧失稳定性;

(5)消除或减少土的沉陷性或胀缩性引起的地基变形,避免建筑物破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2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 以改善压缩层内一部分或全部地基土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动力特性和特殊土地基特性, 提高地基的强度, 保证地基的稳定, 降低压缩性, 减少基础的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高层建筑、体育馆等大型工程的快速发展, 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天然的软土地基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建筑物和构造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尤其是近年来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逐渐增多, 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为满足地基的强度、变形、稳定性及抗震等要求, 必须对软土天然土层进行人工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 按其原理和做法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 4 类: 1) 置换及拌入法。2) 振密、挤密法。3) 排水固结法。4)加筋法。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 应根据具体工程和地基的实际情况, 并考虑施工进度和设备条件, 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做到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靠。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工程商常用方法。

2.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 换填其他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 分层碾压或夯实土, 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 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 垫层等。垫层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 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 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 这样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量。砂垫层施工时应控制最优含水量, 并分层铺筑, 分层捣实。捣实方法可视具体条件选用振实、夯实或者压实等方法。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 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回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

2.2 深层挤密法

深层挤密法是为了挤密较大深度范围内的松软土, 常采用挤密桩的方法, 它是先往土中打入桩管成孔, 拔出桩管后向孔内填入砂或者其他材料并加以捣实而成。其作用是挤密桩周的松软土层, 使桩和挤密后的土层共同形成复合土层作为持力层,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挤密桩按其所填充的材料分为砾石桩, 砂桩, 石灰桩, 灰土桩以及土桩等, 适用于含砂砾、砖瓦砾的杂填土以及松散土地基。

2.3 强夯法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 这种突然释放的能量将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 土体结构破坏或者液化, 排水固结压密, 触变恢复等。其作用的结构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 孔隙挤密, 消除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即是强夯法的加固深度。

2.4 堆载预压法

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 孔隙水被缓慢排出, 孔隙体积随之逐渐减少, 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 有效应力逐渐提高, 地基强度就逐渐增大, 地基经预压处理后, 建筑物沉降量明显减少。如果预压荷载大于建筑物荷载, 效果更好。

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设计内容如下:

1) 选择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 确定其直径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确定加载的数量、范围、速率和预压时间。预压荷载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常与建筑物的基底压力相同。对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 应采取超载预压法处理地基。

3) 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抗滑稳定性和地基变形。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和抗滑稳定性是为了确定加载的分级、加载的速率和每级预抬高量以控制预压后的标高满足荷载预压的时间; 计算变形以满足设计要求。

2.5 高压旋喷法

高压旋喷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喷射钻进预定深度,然后利用高压泥浆泵以高速喷射冲切土体, 使浆液与土混合, 经过凝结硬化形成比较均匀且具有高强度的加固体。此法能够克服一般静压灌浆的缺点, 适用于标准贯入击数小于 10 的砂性土、小于 5 的黏性土以及不含瓦砾的回填土。用旋喷法加固的地基按复合地基进行设计与计算。

2.6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 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将固化剂与地基土就地强制地搅拌形成水泥土桩或水泥土块体的加固地基,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少压缩量的目的。深层搅拌法用于处理的土类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 120 kPa 的软黏土。

2.7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聚合物) 是土工用合成纤维材料的总称,包括土工织物、土工薄膜、土工格栅等。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研究土工聚合物并迅速推广, 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成功。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水作用: 织物埋在土体汇集水分, 并将水排出土体, 既可垂直排水, 又可水平排水;

2) 反滤作用: 为防止土中细颗粒被渗流潜蚀( 管涌现象), 用织物作反滤层;

3) 分隔作用: 为防止不同粒料层之间相互混杂, 可在不同的粒料间铺设织物, 起分隔作用

4) 加筋作用: 织物以适当的方式埋在土中, 作为加筋材料, 可控制土的变形, 增加土体的定性。

3 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

3.1 CFG桩长螺旋成孔技术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据研究,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和路基本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工后沉降是有限的。地基引起的工后沉降决定了路基工后沉降能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工后沉降标准的确定原则"应为满足工后沉降量所进行地基的处理费用与运营期间线路养护维修费用大致平衡。因此正确选择能满足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和设计参数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属于刚性地基加固桩。CFG桩的施工可采用长螺旋钻孔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2种施工方法。长螺旋钻孔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具有成孔效率高、

质量好、无振动、无冲击、无噪声、无污染及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

3.2 爆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常规的软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换土垫层法、堆载预压法等,这些方泫处理软基有很好的效果,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大多存在费用高、工期长等缺点。动力固结方法处理软基的工期较短,不需要预压土方,因而可以在很多紧急性工程中采用。

爆夯和强夯法均属于动力固结的范畴,经过多年的发展,强夯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处理软基的深度有限。爆夯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基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工期短、费用低及不受处理深度限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处在从研究到应用的阶段。

爆破动力固结法的基本处理方法为:先在软土内设置一定的竖向排水通道(如砂桩、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然后在软土地基上附加一定的堆载,待附加堆载产生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利用在软土深部埋设的垂直条形药包爆炸产生强烈扰动,使软土强度降低,继续产生附加压缩沉降,同时利用软土中的排水通道快速排水,最终达到与超载预

在国外,E.Dembicki和W.A.Narin等人最早对爆炸法处理软基进行了试验研究,我国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爆夯动力固结法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实践,90年代末期京珠高速公路软基局部困难地段采用了该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工程效果。铁科院于2001年在铁路西(安)一宁(南京)线开始应用爆破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基,2002年在铁路宁(南京)一启(东)线应用了爆破动力固结法,对影响处理效果的若干因素,如堆载高度、爆破次数等进行了研究。上述工点均获得了成功,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对爆夯动力固结法机制、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3.3双向搅拌桩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施工简单、速度快、振动小、造价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处理,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但是,我国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水泥土搅拌桩(湿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桩体水泥掺入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身强度不高;

(2)水泥土难以搅拌均匀,成桩质量特别是深部质量难以保证,处理深度偏浅。

造成这些问胚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的问题:

(1)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喷浆压力相互作用,会造成水泥浆沿钻杆上行,冒出地面,形成冒浆,影响了桩体中的水泥掺入量,同时导致桩体上部水泥含量较高,越往下水泥含量越少。

(2)搅拌叶片同向旋转,很难把水泥土充分搅拌均匀,造成水泥土中有成块的土体和水泥凝固体。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问题,国内不少学者从施工工艺、质量管理和固化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进,但未能根本改变我国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在国内成功研制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简称“双向搅拌桩”),可从根本上改善水泥土搅拌均匀性、提高成桩质量。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基本原理是:对现行水泥土搅拌桩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钻杆以及钻头进行改进,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在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通过外钻杆叶片反向旋转的压浆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并通过上、下2组搅拌叶片正反旋转,有效提高搅拌均匀性,确保成桩质量。 双向搅拌桩的主要优点有:

(1)利用常规设备加工改进,易于推广。

(2)双向搅拌,阻断浆液上冒,提高搅拌均匀性,保证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确保成桩质量。

(3)内、外钻杆旋转方向相反,搅拌产生的剪切力基本抵消,减小了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

(4)搅拌效率提高,可将现有工法的四搅两喷改变为两搅一喷,使工效提高1倍。 多个场地的桩身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双搅工艺施工时地面无冒浆现象,桩身强度沿深度分布均匀,且较常规搅拌桩有明显的提高。由于双向搅拌桩施工机械使用了2组动力系统,单次搅拌的动力消耗是常规搅拌桩的2倍,不过由于将常规搅拌桩的四搅两喷改变为两搅一喷,其单桩施工的动力消耗与常规搅拌桩基本相当。

3.4 Y形沉管灌注桩技术及应用

Y形灌注桩始见于法国原名Barrette,译名为壁板桩巨型桩,它是用地下连续墙幅拼构成的特大形桩,比利时也有过用Y形碎石桩构筑复合地基的工程范例。Y形沉管灌注桩是根据国外先进的Y形桩设计理念结合国内传统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沉管灌注桩。Y形桩的断面形状为三段弧线弧面向内组成的曲边三角形,它采用普通沉管桩的成桩工艺仅将原有的圆管形桩模改为Y形桩模。这样既保持了沉管灌注桩施工快捷价格低廉的优势又发挥了等截面非圆形桩侧表面积增大摩阻力提高的特点,从而在等工程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总而言之,Y形沉管灌注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在填筑初期填土高度较小的情况下桩顶和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基本相同;随着荷载的增大,桩间土的沉降大于桩顶的沉降,路堤中产生土拱效应,路堤荷载逐渐向桩身转移,桩土应力比随之增大。

(2)根据孔隙水压力和桩身轴力的观测结果,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桩身上部约1/3~1/2的范围内存在负摩阻力的分布,桩土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变形。

(3)通过现场试验表明,Y形沉管灌注桩具有施工简便经济实用以及较好的成桩完整性,为高速公路桩承式路堤的一种较为经济合理的桩型。然而这种新型的灌注桩相对等面积的圆形截面桩其受力和变形有何不同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对比试验研究。

4 结 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 但目的只有一个: 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保证地基的稳定, 降低软土的压缩性, 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各种软基处理方法有各自的机理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处理方法时, 须根据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作综合考虑, 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葆瑞.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7(4)

【2】张晓青。浅谈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9(2)

【3】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赵金彬,马广义.对软土地基处理若干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 (8)

【5】孙更生,郑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阐述了软土的概念,总结了软土地基的特性,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及施工经验,简单介绍了碾压法与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法和振冲法等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特性

1 软土地基性质简介

1.1 软土的概念

软土是指以水下沉积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为主的地层,有时也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层。软土、沼泽的划分为软粘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岩五种类型。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土总称为软土,而把有机质含量高的泥炭、泥炭质土总称为沼泽。

1.2 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一般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水流环境中沉积的饱和粘性土,并常夹有泥炭、贝壳及生物残骸。特性如下:

1)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一般大于35 % ,接近或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一般大于1 ,多数在1. 0~2. 0之间。

2)透水性差。软土亲水性强,透水性差,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软土的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液限越大,渗透系数就越小, k一般为10-7cm/ s~10- 8cm/ s ,因此决定了内部水分渗水条件不良,对地基排水不利。

3)压缩性高。软土由于孔隙比大,土粒间连接结构不稳定,具有高压缩性的特点,且随液限的增加而增加。

4)抗剪强度低。不排水剪切时,内摩擦角接近于0 ,一般情况下,内摩擦剪应力小于19. 92 kPa ,排水剪切时,抗剪强度随固结程度增大而增大。

5)触变性和蠕动性大。软土结果未被破坏以前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一经扰动,强度迅速降低,但随静置历时增加,强度将逐渐恢复。

1.3 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对于新建工程,原则上首先应考虑利用天然地基,对于淤泥和淤泥质上利用其上覆较好上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注意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的扰动:对于冲填、杂填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地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腐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若地基软弱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进行处理,根据工程情况及地基土质条件或组成的不同,处理的目的可以是:

(1)提高土的抗剪强度,使地基保持稳定;

(2)降低土的压缩性,使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至允许范围内;

(3)降低土的渗透性或渗流的水力梯度,防止或减少水的渗漏,避免渗流造成地基破坏;

(4)改善土的动力性能,防止地基产生震陷变形或因土的震动液化而丧失稳定性;

(5)消除或减少土的沉陷性或胀缩性引起的地基变形,避免建筑物破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 2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土进行加固, 以改善压缩层内一部分或全部地基土的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动力特性和特殊土地基特性, 提高地基的强度, 保证地基的稳定, 降低压缩性, 减少基础的沉降或者不均匀沉降,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高层建筑、体育馆等大型工程的快速发展, 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天然的软土地基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建筑物和构造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尤其是近年来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逐渐增多, 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 为满足地基的强度、变形、稳定性及抗震等要求, 必须对软土天然土层进行人工处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 按其原理和做法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 4 类: 1) 置换及拌入法。2) 振密、挤密法。3) 排水固结法。4)加筋法。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 应根据具体工程和地基的实际情况, 并考虑施工进度和设备条件, 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做到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靠。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工程商常用方法。

2.1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的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 换填其他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的散体材料, 分层碾压或夯实土, 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 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 垫层等。垫层的作用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 并通过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 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承受的压力, 这样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量。砂垫层施工时应控制最优含水量, 并分层铺筑, 分层捣实。捣实方法可视具体条件选用振实、夯实或者压实等方法。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 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回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

2.2 深层挤密法

深层挤密法是为了挤密较大深度范围内的松软土, 常采用挤密桩的方法, 它是先往土中打入桩管成孔, 拔出桩管后向孔内填入砂或者其他材料并加以捣实而成。其作用是挤密桩周的松软土层, 使桩和挤密后的土层共同形成复合土层作为持力层,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挤密桩按其所填充的材料分为砾石桩, 砂桩, 石灰桩, 灰土桩以及土桩等, 适用于含砂砾、砖瓦砾的杂填土以及松散土地基。

2.3 强夯法

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个巨大的冲击能量, 这种突然释放的能量将使土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 土体结构破坏或者液化, 排水固结压密, 触变恢复等。其作用的结构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地基强度提高, 孔隙挤密, 消除湿陷性, 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即是强夯法的加固深度。

2.4 堆载预压法

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 孔隙水被缓慢排出, 孔隙体积随之逐渐减少, 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 有效应力逐渐提高, 地基强度就逐渐增大, 地基经预压处理后, 建筑物沉降量明显减少。如果预压荷载大于建筑物荷载, 效果更好。

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设计内容如下:

1) 选择砂井或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 确定其直径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2)确定加载的数量、范围、速率和预压时间。预压荷载的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通常与建筑物的基底压力相同。对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 应采取超载预压法处理地基。

3) 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抗滑稳定性和地基变形。计算地基的固结度、强度增长和抗滑稳定性是为了确定加载的分级、加载的速率和每级预抬高量以控制预压后的标高满足荷载预压的时间; 计算变形以满足设计要求。

2.5 高压旋喷法

高压旋喷法是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喷射钻进预定深度,然后利用高压泥浆泵以高速喷射冲切土体, 使浆液与土混合, 经过凝结硬化形成比较均匀且具有高强度的加固体。此法能够克服一般静压灌浆的缺点, 适用于标准贯入击数小于 10 的砂性土、小于 5 的黏性土以及不含瓦砾的回填土。用旋喷法加固的地基按复合地基进行设计与计算。

2.6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 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将固化剂与地基土就地强制地搅拌形成水泥土桩或水泥土块体的加固地基, 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 减少压缩量的目的。深层搅拌法用于处理的土类为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 120 kPa 的软黏土。

2.7 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土工聚合物) 是土工用合成纤维材料的总称,包括土工织物、土工薄膜、土工格栅等。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研究土工聚合物并迅速推广, 在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成功。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水作用: 织物埋在土体汇集水分, 并将水排出土体, 既可垂直排水, 又可水平排水;

2) 反滤作用: 为防止土中细颗粒被渗流潜蚀( 管涌现象), 用织物作反滤层;

3) 分隔作用: 为防止不同粒料层之间相互混杂, 可在不同的粒料间铺设织物, 起分隔作用

4) 加筋作用: 织物以适当的方式埋在土中, 作为加筋材料, 可控制土的变形, 增加土体的定性。

3 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

3.1 CFG桩长螺旋成孔技术

高速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据研究,路基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和路基本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工后沉降是有限的。地基引起的工后沉降决定了路基工后沉降能否满足标准要求。因此"工后沉降标准的确定原则"应为满足工后沉降量所进行地基的处理费用与运营期间线路养护维修费用大致平衡。因此正确选择能满足高速铁路技术标准要求的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和设计参数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属于刚性地基加固桩。CFG桩的施工可采用长螺旋钻孔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和振动沉管灌注成桩2种施工方法。长螺旋钻孔芯管泵送混合料灌注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具有成孔效率高、

质量好、无振动、无冲击、无噪声、无污染及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

3.2 爆夯法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常规的软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换土垫层法、堆载预压法等,这些方泫处理软基有很好的效果,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大多存在费用高、工期长等缺点。动力固结方法处理软基的工期较短,不需要预压土方,因而可以在很多紧急性工程中采用。

爆夯和强夯法均属于动力固结的范畴,经过多年的发展,强夯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处理软基的深度有限。爆夯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基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工期短、费用低及不受处理深度限制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处在从研究到应用的阶段。

爆破动力固结法的基本处理方法为:先在软土内设置一定的竖向排水通道(如砂桩、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然后在软土地基上附加一定的堆载,待附加堆载产生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利用在软土深部埋设的垂直条形药包爆炸产生强烈扰动,使软土强度降低,继续产生附加压缩沉降,同时利用软土中的排水通道快速排水,最终达到与超载预

在国外,E.Dembicki和W.A.Narin等人最早对爆炸法处理软基进行了试验研究,我国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了爆夯动力固结法的试验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实践,90年代末期京珠高速公路软基局部困难地段采用了该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工程效果。铁科院于2001年在铁路西(安)一宁(南京)线开始应用爆破动力固结法处理软基,2002年在铁路宁(南京)一启(东)线应用了爆破动力固结法,对影响处理效果的若干因素,如堆载高度、爆破次数等进行了研究。上述工点均获得了成功,取得的成果丰富了对爆夯动力固结法机制、设计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是有意义的。

3.3双向搅拌桩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具有施工简单、速度快、振动小、造价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处理,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但是,我国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水泥土搅拌桩(湿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桩体水泥掺入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桩身强度不高;

(2)水泥土难以搅拌均匀,成桩质量特别是深部质量难以保证,处理深度偏浅。

造成这些问胚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的问题:

(1)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喷浆压力相互作用,会造成水泥浆沿钻杆上行,冒出地面,形成冒浆,影响了桩体中的水泥掺入量,同时导致桩体上部水泥含量较高,越往下水泥含量越少。

(2)搅拌叶片同向旋转,很难把水泥土充分搅拌均匀,造成水泥土中有成块的土体和水泥凝固体。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问题,国内不少学者从施工工艺、质量管理和固化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进,但未能根本改变我国搅拌桩的施工质量。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在国内成功研制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简称“双向搅拌桩”),可从根本上改善水泥土搅拌均匀性、提高成桩质量。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基本原理是:对现行水泥土搅拌桩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钻杆以及钻头进行改进,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在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通过外钻杆叶片反向旋转的压浆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并通过上、下2组搅拌叶片正反旋转,有效提高搅拌均匀性,确保成桩质量。 双向搅拌桩的主要优点有:

(1)利用常规设备加工改进,易于推广。

(2)双向搅拌,阻断浆液上冒,提高搅拌均匀性,保证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入量,确保成桩质量。

(3)内、外钻杆旋转方向相反,搅拌产生的剪切力基本抵消,减小了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

(4)搅拌效率提高,可将现有工法的四搅两喷改变为两搅一喷,使工效提高1倍。 多个场地的桩身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双搅工艺施工时地面无冒浆现象,桩身强度沿深度分布均匀,且较常规搅拌桩有明显的提高。由于双向搅拌桩施工机械使用了2组动力系统,单次搅拌的动力消耗是常规搅拌桩的2倍,不过由于将常规搅拌桩的四搅两喷改变为两搅一喷,其单桩施工的动力消耗与常规搅拌桩基本相当。

3.4 Y形沉管灌注桩技术及应用

Y形灌注桩始见于法国原名Barrette,译名为壁板桩巨型桩,它是用地下连续墙幅拼构成的特大形桩,比利时也有过用Y形碎石桩构筑复合地基的工程范例。Y形沉管灌注桩是根据国外先进的Y形桩设计理念结合国内传统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沉管灌注桩。Y形桩的断面形状为三段弧线弧面向内组成的曲边三角形,它采用普通沉管桩的成桩工艺仅将原有的圆管形桩模改为Y形桩模。这样既保持了沉管灌注桩施工快捷价格低廉的优势又发挥了等截面非圆形桩侧表面积增大摩阻力提高的特点,从而在等工程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桩基的承载能力。总而言之,Y形沉管灌注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在填筑初期填土高度较小的情况下桩顶和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基本相同;随着荷载的增大,桩间土的沉降大于桩顶的沉降,路堤中产生土拱效应,路堤荷载逐渐向桩身转移,桩土应力比随之增大。

(2)根据孔隙水压力和桩身轴力的观测结果,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桩身上部约1/3~1/2的范围内存在负摩阻力的分布,桩土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变形。

(3)通过现场试验表明,Y形沉管灌注桩具有施工简便经济实用以及较好的成桩完整性,为高速公路桩承式路堤的一种较为经济合理的桩型。然而这种新型的灌注桩相对等面积的圆形截面桩其受力和变形有何不同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对比试验研究。

4 结 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 但目的只有一个: 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保证地基的稳定, 降低软土的压缩性, 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各种软基处理方法有各自的机理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处理方法时, 须根据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作综合考虑, 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葆瑞.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的方法及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7(4)

【2】张晓青。浅谈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的方法(J)。山西建筑,2009(2)

【3】龚晓南.地基处理新技术(M).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赵金彬,马广义.对软土地基处理若干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 (8)

【5】孙更生,郑大同.软土地基与地下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相关文章

  •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 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讨 High speed railway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2012 届 学 号 铁道工程技术 ...查看


  • 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论文
  • 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道路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道路建设对软土处治 ...查看


  • 湿软地基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 湿软地基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 湿软基地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湿软地基处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本文就道理建设中常见的一些湿软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 湿软地基软基处理路基夯实 引言 软土对 ...查看


  • 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措施
  •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工程实际经验认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分析了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主要解决的是沉降的问题.结合软土地段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处理方法,确保道路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阐述了道路软土地基施工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道路施工软土路基处理 ...查看


  •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论文
  • 软土地基处理措施论文 摘要: 在科学技术日异发展的今天,处理软基的新方法及新工艺越来越多,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方法,还有碎石桩法.石灰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处理方法,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在施工中,要根据路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查看


  • 公路软土路基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
  • 摘 要:文章在概述相关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提出在施工过程中常存在的相关因素并以此问题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公路软土路基施工起到相关领域的帮助及研究. 关键词:公路软土路基存在问题处理方法 一. 软土地基 ...查看


  • 略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 略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摘要:软土地基对于建筑工程具有极大的危害力,在施工时,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都会造成很大的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为此,文章就从软土地基入手,介绍了软土地基所产生的危害.处理方法以及在施工时应注 ...查看


  • 深层搅拌法处理地基
  • 深层搅拌法处理地基 [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的情况是"随机"的,但是工程技术经过前人的实践以及如今的不断研究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都会遇到地基较软或者地基不稳定的情况,这就必须要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 ...查看


  • 岩土稳定与加固理论
  • <岩土稳定与加固理论>课程专题论文 ----2013级工程硕士徐景宇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摘要:地基是指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对地质条件良好的地基,可直接在其上修筑建 筑物而无需事先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这种地基称为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