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软地基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湿软地基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 湿软基地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湿软地基处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本文就道理建设中常见的一些湿软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 湿软地基软基处理路基夯实

引言

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方面各部门的重视,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机关。交通部下属科研院,为了承担软土科研及试验工程临时组成科研小组。近年来为设计、科研与施工为一体专门服务于软基,也兼作其它特殊性岩土处治工程而纷纷出现一些新型的岩土公司,在广东、湖南、辽宁、陕西等省均有这样的联合配套公司,给软基处理带来新的生机。

勘察设计部门利用他们勘察单位的优势,采用多种勘探,测试手段,尤其近年来不仅用单一的钻探方法而且更广泛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旁压等原位测试仪以及多种土工仪器进行原状土和扰动土的物理、力学、水理试验项目,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各种必需的土工试验数据,大大提高设计成果的可靠度。在设计方法方面更有大的突破,过去对软土的沉降、稳定计算,多用手算,现在采用计算辅助设计,不仅加快了设计进度,而且便于优化设计,且能迅速提供设计成果,也无形中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他部门在学术活动方面,不时地举行软土地基经验次序或专题研究会,以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并收到取长补短加快信息传递的多方面的效果。在管理工作方面:交通部及生产单位,经过三年努力,编制出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即将颁布与出版,将使我国公路软土地基无论在设计方面或施工方面,出现了有章可循的局面。

1 软土地基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说,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堤防工程中主要是指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所组成的淤泥和天然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组成淤泥质粘土。修建在软土地区的路基,主要是路堤填筑荷载引起软基滑动破坏的稳定问题和量大且时间长的沉降问题。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pa 。其主要特征如下:

1.1 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 一般在1.0~1.9之间,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ω=34%~72%,液限一般为35%~60%,普遍大于液限。

1.2 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一般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1.3 透水性差

软弱土尽管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均在10-8~10-6cm /s 之间。因此,土体受到荷载作用后,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1.4 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pa (相当于0.03Mpa )。不排水剪时,其内摩擦角几乎为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 ,一般C <30kpa ;固结快剪时,内摩擦角等于5°~15°。

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

路基是道路线性的主体,贯穿公路全线,与沿线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相连接。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上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断面(几何形状)的要求填筑或开挖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如果路堤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将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导致车速降低,燃料消耗增加,甚至导致路面过早破坏,严重时会引起路堤塌方或滑坡,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湿软地基的处理加固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路基本身或其支承体,软土地基因土体含水量大、空隙比大而使地基呈现出强度低、压缩性大、沉降量大的软弱土层地基。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路基病害的产生,继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3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基本方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已引起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人们对软土的种类及其性质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高速公路地基软土的不同特征、分布情况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可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当路堤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道路工程有严重影响时,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3.1 塑料板排水法

塑料板排水法是把用滤膜包裹的塑料芯板用机械打入软土地基,利用滤膜的透水性和塑料板的沟槽构造把水汇集起来排到地面砂垫层内的软基加固方法。塑料芯板是由聚丙烯和聚乙烯

塑料加工而成的两面带有间隔沟槽的板条,滤膜一般采用不低于60号、耐腐蚀的涤纶衬布,且含胶量不小于35%。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此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2 砂井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从而减少沉降。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已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 时。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3 袋装砂井

为了缩短砂井排水距离,往往预先在直径约7㎝的圆筒状聚丙烯或其他适用的编织料制成的袋里装满砂,然后放入成孔中,此法称为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主要用导管式振动打桩机(在进行方式上普遍采用的有轨道门架式、履带臂架式、吊机导架式等),选用聚丙烯或其他适用的编织料制成的袋,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大于0.5㎜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下,含泥量不应大于3%。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 /s ),按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经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7㎝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4 土工聚合物处治

土工布铺设于路堤底部,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受拉产生抗滑力矩,提高路基稳定性。土工布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作用包括排水、隔离、应力分散和加筋补强。

土工格栅加固土的机理存在于格栅与土的相互作用之中。一般可归纳为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的颗粒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对土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土工织物。 高填土可适当分层,采用土工布加强路堤刚度,并在软土基上隔垫,使荷载均匀,避免局部破坏,对地下水防治相当有利,也可以用土工布摊铺软土底层,并折向沿边坡作防护,这样既提高基底刚度也使边坡受到维护,有利于排水和因地基应力再分配而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便于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3.5 堆载预压法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通过填土堆载预压,使地基土压密、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减少路堤建成后的沉降量。堆载预压法对各类软弱地基均有效;使用材料、机具简单,施工操作方便。但堆载预压需要一定时间,适合工期要求不紧的项目。对于深厚的饱和软土,排水固结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同时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在使用上会受限。

其方式有超载预压(进行预压的荷载超过设计的道路工程荷载)和等载预压(预压荷载等于道路工程荷载)两种。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再填筑和铺筑路面。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30米。

3.6 深层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法,是胶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它利用水泥浆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就地在软土中利用压缩空气喷射水泥浆,与软土强行搅拌,利用固化剂与软土

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固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其地基应视为复合地基,以及桩土共同承担应力。它具有施工速度快,设备轻便,便于移动,方法容易掌握,处理深度较大等优点,且工后沉降较小,排水固结时间短。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上升,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冲击土体,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20米。

3.7 换填土层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主要的施工方法有:

3.7.1 垫层法

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又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 。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7.2 强夯挤淤法

如当地石料丰富,亦可直接在路基基底抛投片石,将湿软土层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的方法称为强夯挤淤法。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所有片石宜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尺寸一般

对于非粘性及松散土而言,振动压实法效果良好。振动压实效果,因土质和振动时间而不同,一般是振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时间过长就会无效。对于主要由矿渣、碎砖、瓦块为主要的建筑垃圾,时间约1min 多些即可;含细炉渣等颗粒填土,振动时间3~5min,有效深度为1.2~1.5m。

重锤夯实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表层土的强度,对湿陷性黄土,可降低地表的湿陷性,对杂填土可减少表层土的强度不均一性。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0.8m 以下稍湿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

实践证明,强夯过程中,土体中因含可压缩的微气泡,而产生几十厘米的沉降,土体产生液化,使土的结构破坏,强度下降至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周围出现径向裂缝,成为加速空隙水消散的主要通道,这一过程无法用传统的固结理论解答,因而就有饱和土是可压缩的重要机理。实践证明,由于土中有机物的分解,含气约1%~4%,强夯过程中,气相体积被压缩,加上孔隙水被挤出,两者体积有降低,重复夯击作用,气体被压缩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相应的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覆盖压力相等的能量级时,土既产生液化,吸附水变成了自由水,土的强度达到最小值,继续施加外界能量,对强度提高无效,需要停止夯击,等待强度恢复。与此同时,夯点四周形成有规则垂直裂缝,出现涌水现象。当孔隙水压力消散

到水于土粒间的侧向压力时,裂缝即自行闭合,土中水的运动恢复常态。随着孔隙水的消散,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这是由于土粒间精密接触,以及新吸附水层逐渐固定所致。实践证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运用而较广等优点。据报载,经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压缩性降低2~10倍,广泛用于杂填土、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泥炭和沼泽土。

3.7.3 排水砂垫层

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为 0.6~1.0米的砂层,可使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促进路基底的排水固结,提高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砂垫层材料的选择是以透水性好的砂或砂砾作为标准,以保证所需的排水能力。在软土层顶面铺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使软土中的水分在路堤自重的压力作用下,加速沉降发展,缩短固结时间。但对基底应力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影响。适用于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基底不作特殊加固处理而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筑路堤的填筑最大高度),软土层及其硬壳较薄,或软土表面渗透性很低的硬壳等情况。亦适用于软土层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地基。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4 结论

总之,软土地基的强度或变形的问题是工程土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的沉降造成软土地区大量的工程事故。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随之而来的则是由于软土低级处理措施不当而出现的各种病害。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工后沉降。保证公路运营的安全和舒适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在设计上充分重视,针对不同的地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施工中严格遵守规程,控制好填筑材料的质量,级配及建筑速度,必要时可多种处理措施综合使用,才能使工后沉降满足设计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

[1] 谢辉,张明.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J];城市交通出版社,2005年04期;

[2] 袁得富,史建党.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J];河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10期;

[3]王晓谋,袁怀宇. 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 ].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黄继荣. 浅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J];广东建材出版社, 2003年05期;

[5] 吴胜坤. 对公路软基常用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6] 金善蓉.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与运用 [J];科技资讯出版社,2007年09期;

[7] 王化先, 蒋俊山. 浅谈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鲍宇雷

2016年1月11日

湿软地基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摘要] 湿软基地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做好湿软地基处理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交通的安全,国家的利益。本文就道理建设中常见的一些湿软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 湿软地基软基处理路基夯实

引言

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方面各部门的重视,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研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机关。交通部下属科研院,为了承担软土科研及试验工程临时组成科研小组。近年来为设计、科研与施工为一体专门服务于软基,也兼作其它特殊性岩土处治工程而纷纷出现一些新型的岩土公司,在广东、湖南、辽宁、陕西等省均有这样的联合配套公司,给软基处理带来新的生机。

勘察设计部门利用他们勘察单位的优势,采用多种勘探,测试手段,尤其近年来不仅用单一的钻探方法而且更广泛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旁压等原位测试仪以及多种土工仪器进行原状土和扰动土的物理、力学、水理试验项目,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各种必需的土工试验数据,大大提高设计成果的可靠度。在设计方法方面更有大的突破,过去对软土的沉降、稳定计算,多用手算,现在采用计算辅助设计,不仅加快了设计进度,而且便于优化设计,且能迅速提供设计成果,也无形中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其他部门在学术活动方面,不时地举行软土地基经验次序或专题研究会,以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并收到取长补短加快信息传递的多方面的效果。在管理工作方面:交通部及生产单位,经过三年努力,编制出交通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即将颁布与出版,将使我国公路软土地基无论在设计方面或施工方面,出现了有章可循的局面。

1 软土地基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说,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堤防工程中主要是指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亚粘土、粘土所组成的淤泥和天然孔隙比大于1.0小于1.5的粘土组成淤泥质粘土。修建在软土地区的路基,主要是路堤填筑荷载引起软基滑动破坏的稳定问题和量大且时间长的沉降问题。软土地基是指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其承载能力很低,一般不超过50kpa 。其主要特征如下:

1.1 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 一般在1.0~1.9之间,大部分软土的天然含水量ω=34%~72%,液限一般为35%~60%,普遍大于液限。

1.2 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一般都大于0.5MPa-1,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1.3 透水性差

软弱土尽管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均在10-8~10-6cm /s 之间。因此,土体受到荷载作用后,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1.4 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pa (相当于0.03Mpa )。不排水剪时,其内摩擦角几乎为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 ,一般C <30kpa ;固结快剪时,内摩擦角等于5°~15°。

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

路基是道路线性的主体,贯穿公路全线,与沿线的桥梁、涵洞和隧道等相连接。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上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断面(几何形状)的要求填筑或开挖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如果路堤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将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导致车速降低,燃料消耗增加,甚至导致路面过早破坏,严重时会引起路堤塌方或滑坡,造成重大的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修建,湿软地基的处理加固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路基本身或其支承体,软土地基因土体含水量大、空隙比大而使地基呈现出强度低、压缩性大、沉降量大的软弱土层地基。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路基病害的产生,继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

3 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的基本方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已引起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工程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人们对软土的种类及其性质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根据高速公路地基软土的不同特征、分布情况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可采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多数情况是有局部地段地质情况和原来设计不同,出现局部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由于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原有排水系统不畅,原有地基土质渗水性不好)造成地基软弹(翻浆,弹簧土地段)。当路堤稳定验算或沉降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道路工程有严重影响时,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根据出现的这些情况一般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3.1 塑料板排水法

塑料板排水法是把用滤膜包裹的塑料芯板用机械打入软土地基,利用滤膜的透水性和塑料板的沟槽构造把水汇集起来排到地面砂垫层内的软基加固方法。塑料芯板是由聚丙烯和聚乙烯

塑料加工而成的两面带有间隔沟槽的板条,滤膜一般采用不低于60号、耐腐蚀的涤纶衬布,且含胶量不小于35%。插入土中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因此施工简单、快捷、应用较为广泛。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2 砂井

砂井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形成砂柱,形成较大的密实柱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抗剪强度,从而减少沉降。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粘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又称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垫层,已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砂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大于5m 时。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3 袋装砂井

为了缩短砂井排水距离,往往预先在直径约7㎝的圆筒状聚丙烯或其他适用的编织料制成的袋里装满砂,然后放入成孔中,此法称为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主要用导管式振动打桩机(在进行方式上普遍采用的有轨道门架式、履带臂架式、吊机导架式等),选用聚丙烯或其他适用的编织料制成的袋,采用渗水率较高的中、粗砂(大于0.5㎜的砂的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下,含泥量不应大于3%。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3cm /s ),按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经对固结时间的影响没有井距那样敏感。但一般砂井如果井径太小,既无法施工,也无法防止因地基变形而断开失效。因此,现在广泛采用网状织物袋装砂井,其直径仅7㎝左右,比一般砂井要省料得多,造价比一般砂井低廉,且不会因施工操作上的误差或地基发生水平和垂直变形而丧失其连续性。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18米。

3.4 土工聚合物处治

土工布铺设于路堤底部,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受拉产生抗滑力矩,提高路基稳定性。土工布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作用包括排水、隔离、应力分散和加筋补强。

土工格栅加固土的机理存在于格栅与土的相互作用之中。一般可归纳为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的颗粒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对土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土工织物。 高填土可适当分层,采用土工布加强路堤刚度,并在软土基上隔垫,使荷载均匀,避免局部破坏,对地下水防治相当有利,也可以用土工布摊铺软土底层,并折向沿边坡作防护,这样既提高基底刚度也使边坡受到维护,有利于排水和因地基应力再分配而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高含水量的超软弱地基,在采用砂井及其他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便于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3.5 堆载预压法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通过填土堆载预压,使地基土压密、沉降、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减少路堤建成后的沉降量。堆载预压法对各类软弱地基均有效;使用材料、机具简单,施工操作方便。但堆载预压需要一定时间,适合工期要求不紧的项目。对于深厚的饱和软土,排水固结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同时需要大量的堆载材料,在使用上会受限。

其方式有超载预压(进行预压的荷载超过设计的道路工程荷载)和等载预压(预压荷载等于道路工程荷载)两种。如果工期不紧,可以先填筑一部分或全部,使地基经过一段时间固结沉降,然后再填筑和铺筑路面。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30米。

3.6 深层搅拌桩法

深层搅拌法,是胶结法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它利用水泥浆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就地在软土中利用压缩空气喷射水泥浆,与软土强行搅拌,利用固化剂与软土

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固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其地基应视为复合地基,以及桩土共同承担应力。它具有施工速度快,设备轻便,便于移动,方法容易掌握,处理深度较大等优点,且工后沉降较小,排水固结时间短。利用工程钻机,将旋喷注浆管置入预定的地基加固深度,通过钻杆旋转,徐徐上升,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以一定的压力从喷嘴喷出,冲击土体,使土和浆液搅拌成混合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地基。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20米。

3.7 换填土层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有效处理深度可达到3米。采用人工或机械挖除路堤下全部软土,换填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或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主要的施工方法有:

3.7.1 垫层法

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又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 。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3.7.2 强夯挤淤法

如当地石料丰富,亦可直接在路基基底抛投片石,将湿软土层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的方法称为强夯挤淤法。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所有片石宜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尺寸一般

对于非粘性及松散土而言,振动压实法效果良好。振动压实效果,因土质和振动时间而不同,一般是振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时间过长就会无效。对于主要由矿渣、碎砖、瓦块为主要的建筑垃圾,时间约1min 多些即可;含细炉渣等颗粒填土,振动时间3~5min,有效深度为1.2~1.5m。

重锤夯实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表层土的强度,对湿陷性黄土,可降低地表的湿陷性,对杂填土可减少表层土的强度不均一性。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0.8m 以下稍湿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

实践证明,强夯过程中,土体中因含可压缩的微气泡,而产生几十厘米的沉降,土体产生液化,使土的结构破坏,强度下降至最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周围出现径向裂缝,成为加速空隙水消散的主要通道,这一过程无法用传统的固结理论解答,因而就有饱和土是可压缩的重要机理。实践证明,由于土中有机物的分解,含气约1%~4%,强夯过程中,气相体积被压缩,加上孔隙水被挤出,两者体积有降低,重复夯击作用,气体被压缩接近于零时,土体变成不可压缩,相应的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覆盖压力相等的能量级时,土既产生液化,吸附水变成了自由水,土的强度达到最小值,继续施加外界能量,对强度提高无效,需要停止夯击,等待强度恢复。与此同时,夯点四周形成有规则垂直裂缝,出现涌水现象。当孔隙水压力消散

到水于土粒间的侧向压力时,裂缝即自行闭合,土中水的运动恢复常态。随着孔隙水的消散,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这是由于土粒间精密接触,以及新吸附水层逐渐固定所致。实践证明,强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加固效果好、使用经济、运用而较广等优点。据报载,经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其承载力可提高2~5倍,压缩性降低2~10倍,广泛用于杂填土、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及泥炭和沼泽土。

3.7.3 排水砂垫层

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为 0.6~1.0米的砂层,可使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可以从砂垫层中排走。促进路基底的排水固结,提高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砂垫层材料的选择是以透水性好的砂或砂砾作为标准,以保证所需的排水能力。在软土层顶面铺砂垫层,主要起浅层水平排水作用,使软土中的水分在路堤自重的压力作用下,加速沉降发展,缩短固结时间。但对基底应力分布和沉降量的大小无显著影响。适用于路堤高度小于两倍极限高度(在天然软土地基上,基底不作特殊加固处理而用快速施工方法修筑路堤的填筑最大高度),软土层及其硬壳较薄,或软土表面渗透性很低的硬壳等情况。亦适用于软土层稍厚但具有双面排水条件的地基。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保持路基的稳定。

4 结论

总之,软土地基的强度或变形的问题是工程土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的沉降造成软土地区大量的工程事故。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随之而来的则是由于软土低级处理措施不当而出现的各种病害。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工后沉降。保证公路运营的安全和舒适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只有在设计上充分重视,针对不同的地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不断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施工中严格遵守规程,控制好填筑材料的质量,级配及建筑速度,必要时可多种处理措施综合使用,才能使工后沉降满足设计控制要求。

参考文献

[1] 谢辉,张明.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J];城市交通出版社,2005年04期;

[2] 袁得富,史建党.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 [J];河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10期;

[3]王晓谋,袁怀宇. 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 ].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 黄继荣. 浅谈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J];广东建材出版社, 2003年05期;

[5] 吴胜坤. 对公路软基常用处理方法及效果评价[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6] 金善蓉.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与运用 [J];科技资讯出版社,2007年09期;

[7] 王化先, 蒋俊山. 浅谈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鲍宇雷

2016年1月11日


相关文章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基础考试大纲
  • 执业师考试大纲 标题: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基础考试大纲 一.高等数学 1.1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代数直线 平面 柱面 旋转曲面 二次曲面 空间曲线 1.2 微分学 极限 连续导数 微分 偏导数 全微分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1.3 积分学 不定 ...查看


  • 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大纲
  • 一.岩土工程勘察 1.1勘察工作的布置 熟悉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 1.2岩土的分类和鉴定 掌握岩土的工程分类和鉴别,熟悉岩上工程性质指标的物理意义及其工程应用. 1.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掌握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 ...查看


  •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工程学]考试大纲
  •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工程学>考试大纲 题型比例: 填空题与选择题 约30% 解答题(包括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 约70%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浅基础 考试内容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常规设计法 浅基础 ...查看


  •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 土木工程概论 (学分4,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建筑工程的学科体系,熟悉和掌握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构造.材料.基本构件.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 ...查看


  • 岩土工程师实用手册目录
  • 岩土工程师实用手册 -------------------------------------------------------------------------------------------------------------- ...查看


  • 铁道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 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讨 High speed railway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2012 届 学 号 铁道工程技术 ...查看


  • 基础分类形式
  • 基础的分类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 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 ...查看


  • 公路桥梁地基处理
  •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区域多变的地质条件也为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复杂的技术问题,在进行道路桥梁建设时需要着重考虑.本文结合各种不同类型地基的基本特性.处理原理,介绍 ...查看


  • 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 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黏土统称为软土.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基处理施工方法有数十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