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学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学

2009-09-14 16:58:30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随钢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贝氏体按组织形态的不同区分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以及柱状贝氏体等。由于目前对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的划分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随钢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贝氏体按组织形态的不同区分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以及柱状贝氏体等。由于目前对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还有一些其它贝氏体形态的报导。这里仅对最主要的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以及粒状贝氏体等的组织形态进行讨论。

一、无碳化物贝氏体(B无)

无碳化物贝氏体由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定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是

贝氏体的一种特殊形态(图4-1)。

1、形成温度范围

在贝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形成。

2、组织形态

是一种单相组织,由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组成。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处形成,成束地向一侧晶粒内长大,铁素体板条较宽,板条之间的距离也较大。随着贝氏体的形成温度降低,铁素体板条变窄,板条之间的距离也变小。在铁素体板条之间分布着富碳的奥氏体。由于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

为无碳化物贝氏体。

富碳的奥氏体在随后的等温和冷却过程中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转变为珠光体、其它类型的贝氏体或马氏体,也有可能保持奥氏体状态不变。所以说无

碳化物贝氏体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3、晶体学特征及亚结构

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形成时也能在抛光试样表面形成浮凸。惯习面为{111}A,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的位向关系为K-S关系。魏氏组织铁素体在形成时也能引起浮凸,惯习面{111}A,也是位向关系也是K-S关系,形态也与无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极其相似,因此多数人认为魏氏组织铁素体即无碳化物贝氏体。

在铁素体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位错,位错密度较低。

二、上贝氏体(B上)

1、 形成的温度范围

在贝氏体转变区的较高温度区域内形成,对于中、高碳钢,上贝氏体大约在350~550℃之间形成。因其形成在转变区的高温区,所以称为上贝氏体。

2、 组织形态

上贝氏体是一种两相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成束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向一侧或两侧奥氏体晶内长入。渗碳体(有时还有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铁素体板之间,整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故可称上贝氏体为羽毛状

贝氏体(图4-2)。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widmanstatten structure)

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渗碳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

简单说来,就是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大,冷却速度适宜时,钢中的先共析相以针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的复相组织。

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大量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弱面,使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这是不易淬火钢焊接接头变脆的一个主要原因。 理论产生原因

片状的共格沉淀相通常是在基体的一定晶面析出(叫沉淀的惯析面),以维持共格,因为在晶体内晶面成几组方向不同地平行排列,所以沉淀相也就是几组平行排列,成为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是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组织.在它形成时必须有先析出相的大量析出及共析成分奥氏体内部的扩散配合。也就是说在Ar3(Arcm)与Ar1温度之间冷却太慢。如果在奥氏体组织内存在碳浓度起伏,这种魏氏体组织就容易形成。铸钢件中就易出现魏氏组织,锻件在缓冷时也易出现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由于其组织出现一般都伴随着原奥氏体晶粒粗大。因此,其机械性能(强度、韧性、耐磨性)极差。

一、定义

组织组分之一呈片状或针状沿母相特定晶面析出的显微组织

二、常见的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为魏氏组织铁素体,过共析钢为魏氏组织渗碳体

三、形成机理

魏氏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均为先析出相。当过冷奥氏体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时,先析出相在晶界形核后,铁原子的扩散变得困难,非共格界面不容易迁移,共格界面的迁移成为主导。因此先析出相的晶核长大将通过共格界面向与其有位向关系的奥氏体晶粒内部长大,同时,为减少弹性能,先析出相将呈针、片状沿奥氏体某一晶面向晶粒内伸长。

四、组织特征

1、由晶界向晶内生长,呈片状或针状;

2、针片之间相互平行或互成60°、90°夹角;

3、相互平行的针片之间距离较大,针片之间的组织为珠光体类组织;

4、魏氏组织以切变共格方式形成,会在抛光表面产生浮凸。

五、影响魏氏组织形成的因素

1、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会抑制魏氏组织的形成

2、奥氏体晶粒大小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将促进魏氏组织的形成,因此,避免过热将可有效抑制制魏氏组织的形成

3、化学成分 亚共析钢碳含量为0.2%~0.4%时,较易形成魏氏铁素体

六、魏氏组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魏氏组织的出现将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增加材料的脆性。

在GB/T13299《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中对魏氏组织的评定作了如下6个等级划分,前提条件是珠光体钢过热后出现的魏氏组织,魏氏组织级别评定原则是:根据析出的针状铁素体数量、形状以及由铁素体网确定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进行评级。

对于碳含量在0.15-0.30%之间的钢种,其各个级别的魏氏组织的特征描述如下: 0级: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无魏氏组织特征;

1级:铁素体组织中有呈现不规则的块状铁素体出现;

2级:呈现个别针状组织区;

3级:由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分布于晶粒内部的细针状魏氏组织;

4级:明显的魏氏组织;

5级:粗大针状及厚网状的非常明显的魏氏组织。

对一般低、中碳钢来说,不论奥氏体晶粒粗细,只要冷却速度或者等温温度适宜应该都会有魏氏组织出现的可能。当然,奥氏体晶粒粗大时,出现这种组织所对应的钢的碳含量范围要宽些,而且在较慢的冷速下就能形成。

魏氏组织会引起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的降低。

消除魏氏组织常用的办法一般采用退火或正火;程度严重的工件可采用二次正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一般出现魏氏组织的工件还要进行最终热处理,如淬火+回火,所以也能通过后续热处理把魏氏组织消除掉。

珠光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珠光体

英文名称:

pearlite

其他名称:

片层状珠光体

定义:

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

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ζ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图为光学显微镜200倍下薄壁铸件基体.经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可见磷共晶体,片状石墨,珠光体及少量铁素体。

编辑本段

珠光体分类

屈氏体、索氏体区别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根据片层间距分为屈氏体和索氏体。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片层间距为0.25~1.9μm),称为珠光体。 在600倍以上光学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片层间距为30~80nm)的称为屈氏体(托氏体也译做屈氏体)。

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索氏体。 三者总称为珠光体。

形成原因

1)片层间距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片层间距的倒数与过冷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3)片层间距的细小程度受可能获得的驱动力限制。

奥氏体化温度、转变前奥氏体晶粒大小,只影响珠光体团的大小,对片层间距无影响。

您的网速较慢,因此系统向您显示了基本版 - 切换到标准版本

铁素体+珠光体

jpkc.whut.edu.cn

片状珠光体 ocw.guet.edu.cn

为钢中的片状珠光体,

呈指纹状的层状排列,球状

珠光体.

446

×

356

-

360 × 303 - 43k - jpg chinabaike.com

143k - jpg ocw.guet.edu.cn

447 × 354 - 106k - jpg 465 × 341 - 133k - jpg 其中 ...

层状珠光体+二次渗碳

这一张是多边形铁素体体,500×

高倍

率下的珠光体片+珠光体的组织,在缓冷

555 × 319 - 157k - jpg

层: 情况下,铁素体形成等

jpk023.tgc.edu.cn

528 × 504 - 119k - jpg 轴的多边形晶 ...

bbs.instrument.com.cn

700 × 525 - 72k - jpg

断面外缘有脱碳的表皮层,呈灰白色;心部组织为珠光体+团絮状石墨的可锻

铸铁。

300 × 280 - 23k - jpg

bbs.instrument.com.cn hudong.com

珠光体. 钢的分类很多,组织及说明:基体组织珠光体组织见概述)。 在铸铁材料中,珠光按金相组织分,可以分为珠光体及铁素体。铁图1-4 T8钢(400X) 浸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为亚共析钢,共析钢,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呈网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硬度,而铁素体则较

过共析钢,按含 ... 349 × 277 - 52k - jpg huwai.xout.cn

络状分布。

400 × 300 - 76k - jpg josen.net

3.过共析钢 408 × 293 - 74k - jpg jpk.nepu.edu.cn

软,强度也较低。 412 × 307 - 122k - gif auto.vogel.com.cn

+ ),240倍白色块"

class=image>[状为铁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钢退火,4%硝酸酒精 ... ocw.guet.edu.cn

241 × 303 - 31k - jpg chinabaike.com

球状珠光体╳400 shkon.com

① 珠光体 形成温度为A1 -650℃ ,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 240 × 191 - 17k - jpg emat.dlut.edu.cn

素体,其余为珠光体45444 × 357 - 123k - jpg

266 × 188 - 8k - jpg

白色:有魏氏倾向的铁 灰色:粒状贝氏体

片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体

共析钢的组织. 2.亚共析组织说明:珠光体及

体, ... 319

×

439

-

119k - jpg baike.gqsoso.com

素体、黑色:细珠光体、灰口铸铁正火片状珠光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呈网络状分布的铁素

体+片状石墨+碳化物 量大都在0.5% ...

molds.cn

700 × 467 - 104k - jpg 677 × 600 - 122k - jpg 240 × 204 - 24k - jpg bbs.instrument.com.cn

xzhaoli.com

相关搜索: 珠光体

铁素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铁素体

英文名称:

ferrite

定义:

铁或其内固溶有一种或数种其他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体心立方的固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介绍 物理性质 备注

编辑本段

介绍

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

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随形成条件不同,

关于铁素体的专业书籍

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热轧(正火)和退火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用性能也有影响。

碳溶入δ-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用δ表示,存在的范围小,一般很少见到。

碳溶入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铁素体或α固溶体,用α或F表示,α常用在相图标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

室温下的铁素体的机械性能和纯铁相近。

编辑本段

物理性质

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注1)的α-Fe。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由于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它的晶格间隙很小,因而溶碳能力极差,在727℃时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随着温度的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小,在600℃时溶碳量约为0.0057%,在室温时溶碳量几乎等于零。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其数值如下: 抗拉强度 180—280MN/平方米 屈服强度 100—170MN/平方米 延伸率 30--50% 断面收缩率 70--80%

冲击韧性 160—200J/平方厘米 硬度 HB 50—80

由此可见,铁素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呈明亮的多边形晶粒组织,有时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蚀程度略有差异,因而稍显明暗不同。

铁素体在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铁素体的居里点为770℃)

编辑本段

备注

1: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在体心立方晶胞的每个角上和晶胞中心都排列一个原子。可见,体心立方晶胞每个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每个晶胞实际上只占有1/8个原子。而中心的原子却为该晶胞所独有。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为8*1/8+1=2个。碳原子存在于四面、八面体间隙。

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奥氏体

英文名称:

austenite

定义:

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奥氏体简介 奥氏体解释 钢中奥氏体特性

编辑本段

奥氏体简介

英文名称:austenite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 字母代号:A、γ

定 义:碳及各种化学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命名: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1843~1902)对金属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

微观表述:γ-Fe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最大空隙为0.51×10-8cm,略小于碳原子半径,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大,在1148℃时,γ-Fe最大溶碳量为2.11%,随着温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渐减小,在727℃时其溶碳量为0.77%。

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

另外,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编辑本段

奥氏体解释

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

编辑本段

钢中奥氏体特性

磁性:具有顺磁性,故可作为无磁钢。

比容:在钢的各种组织中,奥氏体的比容最小。

膨胀:奥氏体的线膨胀系数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膨胀系数高出约一倍。故也可被用来制作要求膨胀灵敏的元件。

导热性: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最差。为避免热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不可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加热。

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塑性、低的屈服强度,容易塑性变形加工成型。

面心立方

点阵是一种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至密度高,其中铁原子的自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小,从而使其热强性好。故奥氏体钢可作为高温用钢。 奥氏体的硬度一般是170~220HBS,延长率为

40%~50%。

屈氏体

目录

简介 形成

编辑本段

简介

英文名称:troostite 多数文献称之为 托氏体。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编辑本段

形成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装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 索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金相组织

有色金属中的金相组织

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纯物质。 目录

金属平均晶粒度 显微组织 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金属平均晶粒度 显微组织 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展开

编辑本段

金属平均晶粒度

【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 编辑本段显微组织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奥氏体

1.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奥氏体

铁素体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铁素体

渗碳体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下贝氏体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粒状贝氏体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

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马氏体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

-secondary-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的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回火屈氏体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回火索氏体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莱氏体

13.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粒状珠光体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魏氏组织

15.魏氏组织- 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编辑本段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一、基本概念

1、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铁碳合金相图: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

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

Fe-Fe3C

二、组元

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同素异构体。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游离态的石墨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晶格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高温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20号钢 金相组织图谱

索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索氏体

英文名称:

sorbite

其他名称: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

定义:

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五六百倍才能分辨出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相组织。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索氏体

索氏体

英文名称:sorbite

说明: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结构零件要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原因。 索氏体的定义及组织特征。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其实质是一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80~150nm),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莱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莱氏体

英文名称:

ledeburite

定义:

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或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得名

形成

过共晶与亚共晶组成分析 编辑本段得名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德国矿物和冶金学家阿道夫·莱德布尔(Adolf Ledebur 1837-1916)。1882年,勒德布尔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对铁碳合金的金相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着这种共晶混合物[1]。

编辑本段形成

液态铁碳合金在1147℃左右会发生共晶转变,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会转化为含碳量为2.11%的奥氏体和6.67%的渗碳体两种晶体的混合物的莱氏体,其比例大约是1:1

L4.3%→Ld(γ2.11%+Fe3C)随着温度的降低,莱氏体中总碳含量组成不变,但其中的组分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比例在发生改变。当温度降到727℃以下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成分会发生共析转变,生成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状分布的珠光体。

γ0.77%→P(α0.0218%+Fe3C)所以727℃以下时,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编辑本段过共晶与亚共晶组成分析

虽然莱氏体中碳的含量是4.3%,但含量在2.06%到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过程中都会有莱氏体产生,只是由于含碳量不同,产生的固态合金中不仅有莱氏体还有其他成分。 含碳量在2.11%到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奥氏体即逐渐析出。到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整个合金组成是先析出的奥氏体和莱氏体。温度继续降低后,先析出的奥氏体会沿晶界析出渗碳体,被称为二次渗碳体。

γ→Fe3C(II)这样含碳量在2.11%到4.3%的合金是奥氏体、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但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很难区分。而降到727℃以下时,奥氏体转换成珠光体,合金组成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亚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2]。

含碳量在4.3-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渗碳体逐渐析出,被称为一次渗碳体。到了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会发生共晶转变反应转变成莱氏体,此时的合金组成是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随后一直保持这一组成727℃,至室温后即为低温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过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结构上是低温莱氏体分布在粗树枝状的白色一次渗碳体之间[3]。

纯莱氏体中含有的渗碳体较多,故性能与渗碳体相近,即极为硬脆。

“机械工程一般热处理名词”分类下的词条: (共68个)

奥氏体

奥氏体简介 英文名称:austenite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 字母代号:A、γ 定 义:碳及各种化学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命名: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1843~1902)对金属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 微观表述:γ-Fe为面心立方晶体,...

1千字 2012-03-27 guozhenxi9999

马氏体

马氏体概念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

3千字 2012-03-24 包衣糖果

铁素体

介绍 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 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

998字 2011-03-30 倒霉德行

珠光体

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922字 2012-04-19 h8262507

晶粒度

简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晶粒度 英文名称:grain size 其他名称:晶粒尺寸 定义:多晶体内的晶粒大小。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常用的表示方法:单位体积的... 999字 2012-05-28 maky822

再结晶

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再结晶核心。新晶粒不断长大,直至原来的变形组织完全消失,金

属或合金的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也是来自残存的形...

798字 2011-07-01 黄龙溪宫网

回火马氏体

简介 片状马氏体经低温回火(150-250摄氏度)后,得到回火马氏体。他具有针状特征。 低温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内应力有所降低,故韧性有所提高。这种回火方法主要用于刃...

877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索氏体

索氏体 英文名称:sorbite 说明: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

372字 2011-04-14 redsnowfyq

织构

定义 单晶体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其力学、电磁、光学、耐腐蚀、磁学甚至核物理等方面的性能会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的集合,如果晶粒数目大且各晶粒的排列是完全无规则的统计均匀分布,即在不同方向上取向...

743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莱氏体

得名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德国矿物和冶金学家阿道夫·莱德布尔(Adolf Ledebur 1837-1916)。1882年,勒德布尔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对铁碳合金的金相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着这种共晶混合物[1]。 形成 液态铁碳合金在1147℃左右会发生共晶转变,含碳...

949字 2012-03-20 solarwind2009

残余奥氏体

淬火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 奥氏体是铁的一种相,另一种常见相是马氏体,过冷奥氏体是指在一定过冷度下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是指发生马氏体转变后,还有少量未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或者说, 残余奥氏体是淬火未...

36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下贝氏体

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至230℃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的特征 典型的下贝氏体是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下贝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状,与试样磨面相交呈片状或针状;在光学显...

231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过冷奥氏体

共析钢过冷到A1温度以下 ,奥氏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转变,这种在A1以下存在的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就是过冷奥氏体。...

78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banded structure) 带状组织:金属材料中两种组织组分呈条带状沿热变形方向大致平行交替排列的组织。例如钢材中的铁素体带1 珠光体带,珠光体带1 渗碳体带等。 钢材内部缺陷之一,出现在热轧低碳结构钢显微组织中,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

355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托氏体

托氏体(troostite) 托氏体也是铁素体与片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已无法分辨片层的极细珠 光体。 托氏体也译做屈氏体,属于珠光体的一种。于350~500℃形成,片层极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出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结...

142字 2011-11-01 359847369

共晶组织

简介 由于难熔金属硅化物,特别是钥一硅化合物基合金,在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等领域作为耐高温部件的替代 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川。它可作为新一代发动机叶片的替代材料,使用温度将达到1250~1400℃,比目前最先进的...

736字 2010-07-05 宏儿2010

二次渗碳体

从奥氏体A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奥氏体中而沿晶界析出的,多在过共析钢中出现,一般都是呈网状,由于对性能的影响

不利,常可通过正火来打断二次渗碳体网,以改善性能。 ...

106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上贝氏体

550~350℃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上贝氏体,金相组织呈羽毛状,脆性,硬度较高。500倍光学显微镜下基本能够识别清楚。 上贝氏体多呈羽毛状特征,光镜下分辨不清楚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碳含量低时,碳化物沿条间呈不连...

23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粒状贝氏体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三次渗碳体

从铁素体F中析出的渗碳体叫三次渗碳体。它是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铁素体中而沿晶界析出的,在各种钢中都可能出现,只是因为铁素体的碳溶解度变化不大,不易被发现,一般也是呈网状或断续网状。在多数钢中对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在低碳钢中有时会...

189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合金渗碳体

Fe3C的晶体结构 ...

13字 2012-03-01 hidujiang

板条马氏体

含碳量低的奥氏体形成的马氏体。 ...

21字 2011-01-06 glrenzhe

一次渗碳体

从碳质量分数大于4.3%的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通俗的说法就是由液相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呈规则长条状 ...

72字 2011-06-07 丕绪之鸟

球状石墨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弥散相

弥散相(dispersed phase) 弥散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在化学热处理渗层中形成以及在其他生产条件下形成的细小、弥散分布的固相。 ...

83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块状铁素体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片状石墨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隐针马氏体

隐针(或隐晶)马氏体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辨认(无法看清)其形貌特征,而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辨别的一种马氏体。它是在实际生产中,高碳钢或高碳高合金钢正常加热淬火时,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非常细小,所形成的马氏体晶体极细,在光学显微...

239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相界面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团絮状石墨

团絮状石墨是一种可锻铸铁中出现的主要石墨形态,外形较不规则,呈棉絮团状。与团球状石墨同属紧密型絮团状石墨。球铁中有时可少量出现。 ...

70字 2010-09-26 billfu21

共析组织

共析组织(eutectiod structure) 共析组织:固态金属自高温冷却时,从同一母相中同时析出,紧密相邻的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相构成的组织。 典型共析组织是片层状共析组织,包括片层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 ...

117字 2010-12-22 778223152

Md点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二次碳化物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包晶组织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二次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secondary 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 氏体。 ...

亚组织

亚组织(亚结构)substructure: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组织结构,例如位错、微细孪晶、亚晶粒等。... 层错、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晶体学

2009-09-14 16:58:30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0 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随钢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贝氏体按组织形态的不同区分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以及柱状贝氏体等。由于目前对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的划分

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随钢的化学成分及形成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贝氏体按组织形态的不同区分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以及柱状贝氏体等。由于目前对贝氏体的组织形态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还有一些其它贝氏体形态的报导。这里仅对最主要的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以及粒状贝氏体等的组织形态进行讨论。

一、无碳化物贝氏体(B无)

无碳化物贝氏体由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定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是

贝氏体的一种特殊形态(图4-1)。

1、形成温度范围

在贝氏体转变的最高温度范围内形成。

2、组织形态

是一种单相组织,由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组成。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处形成,成束地向一侧晶粒内长大,铁素体板条较宽,板条之间的距离也较大。随着贝氏体的形成温度降低,铁素体板条变窄,板条之间的距离也变小。在铁素体板条之间分布着富碳的奥氏体。由于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

为无碳化物贝氏体。

富碳的奥氏体在随后的等温和冷却过程中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转变为珠光体、其它类型的贝氏体或马氏体,也有可能保持奥氏体状态不变。所以说无

碳化物贝氏体是不能单独存在的。

3、晶体学特征及亚结构

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铁素体形成时也能在抛光试样表面形成浮凸。惯习面为{111}A,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的位向关系为K-S关系。魏氏组织铁素体在形成时也能引起浮凸,惯习面{111}A,也是位向关系也是K-S关系,形态也与无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极其相似,因此多数人认为魏氏组织铁素体即无碳化物贝氏体。

在铁素体内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位错,位错密度较低。

二、上贝氏体(B上)

1、 形成的温度范围

在贝氏体转变区的较高温度区域内形成,对于中、高碳钢,上贝氏体大约在350~550℃之间形成。因其形成在转变区的高温区,所以称为上贝氏体。

2、 组织形态

上贝氏体是一种两相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成束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向一侧或两侧奥氏体晶内长入。渗碳体(有时还有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铁素体板之间,整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故可称上贝氏体为羽毛状

贝氏体(图4-2)。

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widmanstatten structure)

焊接热影响区中的过热区,由于奥氏体晶粒长得非常粗大,这种粗大的奥氏体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过组织,其组织特征为在一个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内会形成许多平行的铁素体(渗碳体)针片,在铁素体针片之间的剩余奥氏体最后转变为珠光体,这种过热组织称为铁素体(渗碳体)魏氏组织。

简单说来,就是在奥氏体晶粒较粗大,冷却速度适宜时,钢中的先共析相以针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的复相组织。

魏氏组织不仅晶粒粗大,而且由于大量铁素体针片形成的脆弱面,使金属的韧性急剧下降,这是不易淬火钢焊接接头变脆的一个主要原因。 理论产生原因

片状的共格沉淀相通常是在基体的一定晶面析出(叫沉淀的惯析面),以维持共格,因为在晶体内晶面成几组方向不同地平行排列,所以沉淀相也就是几组平行排列,成为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是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组织.在它形成时必须有先析出相的大量析出及共析成分奥氏体内部的扩散配合。也就是说在Ar3(Arcm)与Ar1温度之间冷却太慢。如果在奥氏体组织内存在碳浓度起伏,这种魏氏体组织就容易形成。铸钢件中就易出现魏氏组织,锻件在缓冷时也易出现魏氏组织。

魏氏组织由于其组织出现一般都伴随着原奥氏体晶粒粗大。因此,其机械性能(强度、韧性、耐磨性)极差。

一、定义

组织组分之一呈片状或针状沿母相特定晶面析出的显微组织

二、常见的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为魏氏组织铁素体,过共析钢为魏氏组织渗碳体

三、形成机理

魏氏组织铁素体和渗碳体均为先析出相。当过冷奥氏体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转变温度较低时,先析出相在晶界形核后,铁原子的扩散变得困难,非共格界面不容易迁移,共格界面的迁移成为主导。因此先析出相的晶核长大将通过共格界面向与其有位向关系的奥氏体晶粒内部长大,同时,为减少弹性能,先析出相将呈针、片状沿奥氏体某一晶面向晶粒内伸长。

四、组织特征

1、由晶界向晶内生长,呈片状或针状;

2、针片之间相互平行或互成60°、90°夹角;

3、相互平行的针片之间距离较大,针片之间的组织为珠光体类组织;

4、魏氏组织以切变共格方式形成,会在抛光表面产生浮凸。

五、影响魏氏组织形成的因素

1、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会抑制魏氏组织的形成

2、奥氏体晶粒大小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将促进魏氏组织的形成,因此,避免过热将可有效抑制制魏氏组织的形成

3、化学成分 亚共析钢碳含量为0.2%~0.4%时,较易形成魏氏铁素体

六、魏氏组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魏氏组织的出现将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增加材料的脆性。

在GB/T13299《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中对魏氏组织的评定作了如下6个等级划分,前提条件是珠光体钢过热后出现的魏氏组织,魏氏组织级别评定原则是:根据析出的针状铁素体数量、形状以及由铁素体网确定的奥氏体晶粒的大小进行评级。

对于碳含量在0.15-0.30%之间的钢种,其各个级别的魏氏组织的特征描述如下: 0级: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无魏氏组织特征;

1级:铁素体组织中有呈现不规则的块状铁素体出现;

2级:呈现个别针状组织区;

3级:由铁素体网向晶内生长,分布于晶粒内部的细针状魏氏组织;

4级:明显的魏氏组织;

5级:粗大针状及厚网状的非常明显的魏氏组织。

对一般低、中碳钢来说,不论奥氏体晶粒粗细,只要冷却速度或者等温温度适宜应该都会有魏氏组织出现的可能。当然,奥氏体晶粒粗大时,出现这种组织所对应的钢的碳含量范围要宽些,而且在较慢的冷速下就能形成。

魏氏组织会引起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的降低。

消除魏氏组织常用的办法一般采用退火或正火;程度严重的工件可采用二次正火(较高温度+较低温度)。一般出现魏氏组织的工件还要进行最终热处理,如淬火+回火,所以也能通过后续热处理把魏氏组织消除掉。

珠光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珠光体

英文名称:

pearlite

其他名称:

片层状珠光体

定义:

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包括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广义则包括过冷奥氏体发生珠光体转变所形成的层状复相物。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

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含碳量为ωc=0.77%。在珠光体中铁素体占88%,渗碳体占12%,由于铁素体的数量大大多于渗碳体,所以铁素体层片要比渗碳体厚得多.在球化退火条件下,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也可呈粒状,这样的珠光体称为粒状珠光体。

珠光体的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ζb=770MPa,180HBS,δ=20%~35%,AKU=24~32J)。

经2-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特征的珠光体组织.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只能看到一条黑线;而当放大倍数继续降低或珠光体变细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图为光学显微镜200倍下薄壁铸件基体.经3%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可见磷共晶体,片状石墨,珠光体及少量铁素体。

编辑本段

珠光体分类

屈氏体、索氏体区别

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根据片层间距分为屈氏体和索氏体。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片层间距为0.25~1.9μm),称为珠光体。 在600倍以上光学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片层间距为30~80nm)的称为屈氏体(托氏体也译做屈氏体)。

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索氏体。 三者总称为珠光体。

形成原因

1)片层间距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2)片层间距的倒数与过冷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3)片层间距的细小程度受可能获得的驱动力限制。

奥氏体化温度、转变前奥氏体晶粒大小,只影响珠光体团的大小,对片层间距无影响。

您的网速较慢,因此系统向您显示了基本版 - 切换到标准版本

铁素体+珠光体

jpkc.whut.edu.cn

片状珠光体 ocw.guet.edu.cn

为钢中的片状珠光体,

呈指纹状的层状排列,球状

珠光体.

446

×

356

-

360 × 303 - 43k - jpg chinabaike.com

143k - jpg ocw.guet.edu.cn

447 × 354 - 106k - jpg 465 × 341 - 133k - jpg 其中 ...

层状珠光体+二次渗碳

这一张是多边形铁素体体,500×

高倍

率下的珠光体片+珠光体的组织,在缓冷

555 × 319 - 157k - jpg

层: 情况下,铁素体形成等

jpk023.tgc.edu.cn

528 × 504 - 119k - jpg 轴的多边形晶 ...

bbs.instrument.com.cn

700 × 525 - 72k - jpg

断面外缘有脱碳的表皮层,呈灰白色;心部组织为珠光体+团絮状石墨的可锻

铸铁。

300 × 280 - 23k - jpg

bbs.instrument.com.cn hudong.com

珠光体. 钢的分类很多,组织及说明:基体组织珠光体组织见概述)。 在铸铁材料中,珠光按金相组织分,可以分为珠光体及铁素体。铁图1-4 T8钢(400X) 浸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为亚共析钢,共析钢,素体沿奥氏体晶界呈网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 硬度,而铁素体则较

过共析钢,按含 ... 349 × 277 - 52k - jpg huwai.xout.cn

络状分布。

400 × 300 - 76k - jpg josen.net

3.过共析钢 408 × 293 - 74k - jpg jpk.nepu.edu.cn

软,强度也较低。 412 × 307 - 122k - gif auto.vogel.com.cn

+ ),240倍白色块"

class=image>[状为铁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钢退火,4%硝酸酒精 ... ocw.guet.edu.cn

241 × 303 - 31k - jpg chinabaike.com

球状珠光体╳400 shkon.com

① 珠光体 形成温度为A1 -650℃ ,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 240 × 191 - 17k - jpg emat.dlut.edu.cn

素体,其余为珠光体45444 × 357 - 123k - jpg

266 × 188 - 8k - jpg

白色:有魏氏倾向的铁 灰色:粒状贝氏体

片状珠光体球状珠光体

共析钢的组织. 2.亚共析组织说明:珠光体及

体, ... 319

×

439

-

119k - jpg baike.gqsoso.com

素体、黑色:细珠光体、灰口铸铁正火片状珠光钢 常用的结构钢含碳呈网络状分布的铁素

体+片状石墨+碳化物 量大都在0.5% ...

molds.cn

700 × 467 - 104k - jpg 677 × 600 - 122k - jpg 240 × 204 - 24k - jpg bbs.instrument.com.cn

xzhaoli.com

相关搜索: 珠光体

铁素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铁素体

英文名称:

ferrite

定义:

铁或其内固溶有一种或数种其他元素所形成的晶体点阵为体心立方的固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介绍 物理性质 备注

编辑本段

介绍

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

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随形成条件不同,

关于铁素体的专业书籍

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轴形、沿晶形、纺锤形、锯齿形和针状等。铁素体还是珠光体组织的基体。在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热轧(正火)和退火组织中,铁素体是主要组成相;铁素体的成分和组织对钢的工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某些场合下对钢的使用性能也有影响。

碳溶入δ-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因存在的温度较高,故称高温铁素体或δ固溶体,用δ表示,存在的范围小,一般很少见到。

碳溶入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铁素体或α固溶体,用α或F表示,α常用在相图标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

室温下的铁素体的机械性能和纯铁相近。

编辑本段

物理性质

纯铁在912℃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注1)的α-Fe。碳溶于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表示。由于α-Fe是体心立方晶格结构,它的晶格间隙很小,因而溶碳能力极差,在727℃时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随着温度的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小,在600℃时溶碳量约为0.0057%,在室温时溶碳量几乎等于零。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其数值如下: 抗拉强度 180—280MN/平方米 屈服强度 100—170MN/平方米 延伸率 30--50% 断面收缩率 70--80%

冲击韧性 160—200J/平方厘米 硬度 HB 50—80

由此可见,铁素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呈明亮的多边形晶粒组织,有时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蚀程度略有差异,因而稍显明暗不同。

铁素体在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铁素体的居里点为770℃)

编辑本段

备注

1: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在体心立方晶胞的每个角上和晶胞中心都排列一个原子。可见,体心立方晶胞每个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每个晶胞实际上只占有1/8个原子。而中心的原子却为该晶胞所独有。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为8*1/8+1=2个。碳原子存在于四面、八面体间隙。

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奥氏体

英文名称:

austenite

定义:

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奥氏体简介 奥氏体解释 钢中奥氏体特性

编辑本段

奥氏体简介

英文名称:austenite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 字母代号:A、γ

定 义:碳及各种化学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命名: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1843~1902)对金属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

微观表述:γ-Fe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最大空隙为0.51×10-8cm,略小于碳原子半径,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α-Fe大,在1148℃时,γ-Fe最大溶碳量为2.11%,随着温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渐减小,在727℃时其溶碳量为0.77%。

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磁性。

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

另外,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编辑本段

奥氏体解释

碳溶解在γ铁中形成的一种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结构,无磁性。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

编辑本段

钢中奥氏体特性

磁性:具有顺磁性,故可作为无磁钢。

比容:在钢的各种组织中,奥氏体的比容最小。

膨胀:奥氏体的线膨胀系数比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平均线膨胀系数高出约一倍。故也可被用来制作要求膨胀灵敏的元件。

导热性:除渗碳体外,奥氏体的导热性最差。为避免热应力引起的工件变形,不可采用过大的加热速度加热。

力学性能:具有较高的塑性、低的屈服强度,容易塑性变形加工成型。

面心立方

点阵是一种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至密度高,其中铁原子的自扩散激活能大,扩散系数小,从而使其热强性好。故奥氏体钢可作为高温用钢。 奥氏体的硬度一般是170~220HBS,延长率为

40%~50%。

屈氏体

目录

简介 形成

编辑本段

简介

英文名称:troostite 多数文献称之为 托氏体。

通过奥氏体等温转变所得到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极弥散的混合物。是一种最细的珠光体类型组织,其组织比索氏体组织还细。钢经淬火后在300~450℃回火所得到的屈氏体称为回火屈氏体。

编辑本段

形成

600-550℃范围内奥氏体等温转变形成,片层间距平均小于0.1μm,即使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片层,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层片,与珠光体、索氏体只有粗细之分,并无本之分。

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只能看到如墨菊装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当其大量析出时,成大块黑状。 索氏体的耐蚀性较差。

金相组织

有色金属中的金相组织

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纯物质。 目录

金属平均晶粒度 显微组织 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金属平均晶粒度 显微组织 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展开

编辑本段

金属平均晶粒度

【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金相组织,用金相方法观察到的金属及合金的内部组织.可以分为:1.宏观组织. 编辑本段显微组织

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浇注情况等。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奥氏体

1.奥氏体 -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奥氏体

铁素体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铁素体

渗碳体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珠光体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上贝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下贝氏体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粒状贝氏体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过冷奥氏体

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无碳化物贝氏体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马氏体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

-secondary-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的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回火屈氏体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回火索氏体

12.回火索氏体- 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莱氏体

13.莱氏体- 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粒状珠光体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魏氏组织

15.魏氏组织- 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编辑本段金相组织---铁碳合金

一、基本概念

1、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的统称,都是以铁和碳为基本组元的合金

2、碳钢:含碳量为0.0218%~2.11%的铁碳合金

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

共析钢:含碳量0.77%

亚共析钢:含碳量0.0218%~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2.11%

3、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

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

亚共晶白口铁含碳量2.11%~4.3%

过共晶白口铁含碳量4.3%~6.69%

4、铁碳合金相图: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

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注:由于含碳量大于Fe3C的含碳量(6.69%)时,合金太脆,无实用价值,因此所讨论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

Fe-Fe3C

二、组元

1、纯铁:纯铁指的是室温下的α-Fe,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2、碳:碳是非金属元素,自然界存在的游离的碳有金刚石和石墨,它们是同素异构体。

3、碳在铁碳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三种: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

●C以游离态的石墨存在于合金中。

●C溶于Fe的不同晶格中形成固溶体;

A. 铁素体:C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F”或“α”表示,铁素体是一种强度和硬度低,而塑性和韧性好的相,铁素体在室温下可稳定存在。

B. 奥氏体:C溶于γ-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A”或“γ”表示,奥氏体强度低、塑性好,钢材的热加工都在奥氏体相区进行,奥氏体在高温下可稳定存在。

C. C与Fe形成金属化合物:即渗碳体Fe3C,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Fe与C组成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为6.69%。以“Fe3C”或“Cm”符号表示,渗碳体的熔点为1227℃,硬度很高(HB=800)而脆,塑性几乎等于零。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一般呈片状、网状或球状存在。它的形状和分布对钢的性能影响很大,是铁碳合金的重要强化相。碳在a-Fe中溶解度很低,所以常温下碳以渗碳体或石墨的形式存在。

20号钢 金相组织图谱

索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索氏体

英文名称:

sorbite

其他名称:

回火索氏体(tempered martensite)

定义:

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五六百倍才能分辨出为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相组织。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索氏体

索氏体

英文名称:sorbite

说明: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结构零件要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原因。 索氏体的定义及组织特征。索氏体,是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600倍以上才能分辨片层的细珠光体(GB/T7232标准)。其实质是一种珠光体,是钢的高温转变产物,是片层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双相混合组织,其层片间距较小(80~150nm),碳在铁素体中已无过饱和度,是一种平衡组织。

莱氏体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莱氏体

英文名称:

ledeburite

定义:

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或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

应用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得名

形成

过共晶与亚共晶组成分析 编辑本段得名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德国矿物和冶金学家阿道夫·莱德布尔(Adolf Ledebur 1837-1916)。1882年,勒德布尔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对铁碳合金的金相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着这种共晶混合物[1]。

编辑本段形成

液态铁碳合金在1147℃左右会发生共晶转变,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会转化为含碳量为2.11%的奥氏体和6.67%的渗碳体两种晶体的混合物的莱氏体,其比例大约是1:1

L4.3%→Ld(γ2.11%+Fe3C)随着温度的降低,莱氏体中总碳含量组成不变,但其中的组分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比例在发生改变。当温度降到727℃以下时,莱氏体中的奥氏体成分会发生共析转变,生成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状分布的珠光体。

γ0.77%→P(α0.0218%+Fe3C)所以727℃以下时,莱氏体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编辑本段过共晶与亚共晶组成分析

虽然莱氏体中碳的含量是4.3%,但含量在2.06%到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过程中都会有莱氏体产生,只是由于含碳量不同,产生的固态合金中不仅有莱氏体还有其他成分。 含碳量在2.11%到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奥氏体即逐渐析出。到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莱氏体,整个合金组成是先析出的奥氏体和莱氏体。温度继续降低后,先析出的奥氏体会沿晶界析出渗碳体,被称为二次渗碳体。

γ→Fe3C(II)这样含碳量在2.11%到4.3%的合金是奥氏体、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但二次渗碳体和莱氏体中的渗碳体很难区分。而降到727℃以下时,奥氏体转换成珠光体,合金组成为珠光体、低温莱氏体和二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亚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2]。

含碳量在4.3-6.67%的液态铁碳合金在降温到共晶温度之前,渗碳体逐渐析出,被称为一次渗碳体。到了1147℃时,剩余的液态合金会发生共晶转变反应转变成莱氏体,此时的合金组成是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随后一直保持这一组成727℃,至室温后即为低温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的混合物,是过共晶白口铁的主要成分。结构上是低温莱氏体分布在粗树枝状的白色一次渗碳体之间[3]。

纯莱氏体中含有的渗碳体较多,故性能与渗碳体相近,即极为硬脆。

“机械工程一般热处理名词”分类下的词条: (共68个)

奥氏体

奥氏体简介 英文名称:austenite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fcc) 字母代号:A、γ 定 义:碳及各种化学元素在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命名:为纪念英国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1843~1902)对金属科学中的贡献而命名。 微观表述:γ-Fe为面心立方晶体,...

1千字 2012-03-27 guozhenxi9999

马氏体

马氏体概念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

3千字 2012-03-24 包衣糖果

铁素体

介绍 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 即α-Fe和以它为基础的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这部分铁素体称为先共析铁素体或组织上自由的铁素体。随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铁素体具有不同形态,如等...

998字 2011-03-30 倒霉德行

珠光体

珠光体 pearlite 珠光体是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其形态为铁素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也称片状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922字 2012-04-19 h8262507

晶粒度

简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晶粒度 英文名称:grain size 其他名称:晶粒尺寸 定义:多晶体内的晶粒大小。 所属学科: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2)_热处理(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2)一般热处理名词(三级学科) 常用的表示方法:单位体积的... 999字 2012-05-28 maky822

再结晶

再结晶:当退火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时,在变形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中,产生无应变的新晶粒──再结晶核心。新晶粒不断长大,直至原来的变形组织完全消失,金

属或合金的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也是来自残存的形...

798字 2011-07-01 黄龙溪宫网

回火马氏体

简介 片状马氏体经低温回火(150-250摄氏度)后,得到回火马氏体。他具有针状特征。 低温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内应力有所降低,故韧性有所提高。这种回火方法主要用于刃...

877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索氏体

索氏体 英文名称:sorbite 说明: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

372字 2011-04-14 redsnowfyq

织构

定义 单晶体在不同的晶体学方向上,其力学、电磁、光学、耐腐蚀、磁学甚至核物理等方面的性能会表现出显著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是许多单晶体的集合,如果晶粒数目大且各晶粒的排列是完全无规则的统计均匀分布,即在不同方向上取向...

743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莱氏体

得名 莱氏体的命名得自德国矿物和冶金学家阿道夫·莱德布尔(Adolf Ledebur 1837-1916)。1882年,勒德布尔在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对铁碳合金的金相结构进行研究,发现了存在着这种共晶混合物[1]。 形成 液态铁碳合金在1147℃左右会发生共晶转变,含碳...

949字 2012-03-20 solarwind2009

残余奥氏体

淬火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留到室温的奥氏体。 奥氏体是铁的一种相,另一种常见相是马氏体,过冷奥氏体是指在一定过冷度下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是指发生马氏体转变后,还有少量未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或者说, 残余奥氏体是淬火未...

36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下贝氏体

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至230℃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 下贝氏体的特征 典型的下贝氏体是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下贝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状,与试样磨面相交呈片状或针状;在光学显...

231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过冷奥氏体

共析钢过冷到A1温度以下 ,奥氏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转变,这种在A1以下存在的且不稳定的、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就是过冷奥氏体。...

78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banded structure) 带状组织:金属材料中两种组织组分呈条带状沿热变形方向大致平行交替排列的组织。例如钢材中的铁素体带1 珠光体带,珠光体带1 渗碳体带等。 钢材内部缺陷之一,出现在热轧低碳结构钢显微组织中,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

355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托氏体

托氏体(troostite) 托氏体也是铁素体与片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已无法分辨片层的极细珠 光体。 托氏体也译做屈氏体,属于珠光体的一种。于350~500℃形成,片层极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分辨出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片层结...

142字 2011-11-01 359847369

共晶组织

简介 由于难熔金属硅化物,特别是钥一硅化合物基合金,在航空航天以及核工业等领域作为耐高温部件的替代 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川。它可作为新一代发动机叶片的替代材料,使用温度将达到1250~1400℃,比目前最先进的...

736字 2010-07-05 宏儿2010

二次渗碳体

从奥氏体A中析出的Fe3C称为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奥氏体中而沿晶界析出的,多在过共析钢中出现,一般都是呈网状,由于对性能的影响

不利,常可通过正火来打断二次渗碳体网,以改善性能。 ...

106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上贝氏体

550~350℃范围内形成的贝氏体称为上贝氏体,金相组织呈羽毛状,脆性,硬度较高。500倍光学显微镜下基本能够识别清楚。 上贝氏体多呈羽毛状特征,光镜下分辨不清楚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碳含量低时,碳化物沿条间呈不连...

23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粒状贝氏体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三次渗碳体

从铁素体F中析出的渗碳体叫三次渗碳体。它是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铁素体中而沿晶界析出的,在各种钢中都可能出现,只是因为铁素体的碳溶解度变化不大,不易被发现,一般也是呈网状或断续网状。在多数钢中对性能的影响不大,但在低碳钢中有时会...

189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合金渗碳体

Fe3C的晶体结构 ...

13字 2012-03-01 hidujiang

板条马氏体

含碳量低的奥氏体形成的马氏体。 ...

21字 2011-01-06 glrenzhe

一次渗碳体

从碳质量分数大于4.3%的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通俗的说法就是由液相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叫一次渗碳体),呈规则长条状 ...

72字 2011-06-07 丕绪之鸟

球状石墨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弥散相

弥散相(dispersed phase) 弥散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在化学热处理渗层中形成以及在其他生产条件下形成的细小、弥散分布的固相。 ...

83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块状铁素体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片状石墨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隐针马氏体

隐针(或隐晶)马氏体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辨认(无法看清)其形貌特征,而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辨别的一种马氏体。它是在实际生产中,高碳钢或高碳高合金钢正常加热淬火时,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非常细小,所形成的马氏体晶体极细,在光学显微...

239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相界面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团絮状石墨

团絮状石墨是一种可锻铸铁中出现的主要石墨形态,外形较不规则,呈棉絮团状。与团球状石墨同属紧密型絮团状石墨。球铁中有时可少量出现。 ...

70字 2010-09-26 billfu21

共析组织

共析组织(eutectiod structure) 共析组织:固态金属自高温冷却时,从同一母相中同时析出,紧密相邻的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相构成的组织。 典型共析组织是片层状共析组织,包括片层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 ...

117字 2010-12-22 778223152

Md点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二次碳化物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包晶组织

...

0字 2010-06-26 百科ROBOT

二次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 二次马氏体(secondary martensite):工件回火冷却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发生转变形成的马 氏体。 ...

亚组织

亚组织(亚结构)substructure: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组织结构,例如位错、微细孪晶、亚晶粒等。... 层错、


相关文章

  • 固态相变试题
  • 固态相变题库及答案 固态相变课程复习思考题2012-5-17 1. 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分类及其形式 2. 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特点 3. 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条件与作用 4. 说明金属固态相变的晶核长大条件和机制 5. 说明奥氏体 ...查看


  • 材料热力学论文
  • 马氏体强化机制及相变研究 摘要: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本文以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以及马氏体相变过程为出发点,主要阐述了马氏体的主要强韧化机制以及马氏体相变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包括马氏体相变特性.马氏体相变热 ...查看


  •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哈尔滨工业大学
  •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 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 ...查看


  • 金相组织分析
  • 实验三 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概述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报告 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 ...查看


  • 冷却速度对中强度普通碳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 分类号 编号 Xxxxxxxxxxx 毕业论文(设计) 冷却速度对中强度普通碳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Effect of Cooling Rate on Microstructure of Median-Strength Ordinary Car ...查看


  • 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习题集
  • 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习题集 第一章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 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工程材料的知识对于机械制造工作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 本课程主要包括那几方面内容,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 比较强度极限sb,屈服极限ss与s0.2 ...查看


  •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教学大纲
  •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键合(4学时) 了解物质由原子组成,而组成材料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原子间的键合是决定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 §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 (二).原子间的键合: (三).高分子链. §2 原子间的键合 (一).金属键 ...查看


  •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复习
  • 一.名词解释: 刚度: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做刚度 疲劳强度:在规定的循环应力幅值和大量重复次数下,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交变应力 单晶体:由一个晶粒构成的晶体叫做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晶粒构成的晶体叫做多晶体 各向异性:材料在各 ...查看


  • 金属固态相变
  • 金属固态相变 1.固态相变的特点: 具有确定的形状,较高的切变强度,内部原子按点阵规律排列并且总是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分布很不均匀的结构缺陷. (1). 与液态相变一样,驱动力是新旧两相的自由能差. (2). 新相与母相界面上原子排列易保持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