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没有让唐朝土崩瓦解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由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亲手开创的盛唐气象消失不见。奇怪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面临严重的藩镇割据及宦官专权,可依旧在名义上统治着整个中华大地。为什么安史之乱没有让唐朝土崩瓦解呢?

其实,很多人对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实际情形并不了解。唐朝末年的确是藩镇割据,可是真正掌握藩镇实际权力的并不一定是藩镇的节度使,很多时候是藩镇的士兵组成的集团。士兵联合起来杀掉节度使的案例不胜枚举。

《新五代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魏博自田承嗣始有牙军,牙军岁久益骄,至绍威时已二百年,父子世相婚姻以自结。前帅史宪诚、何全皞、韩君雄、乐彦贞等,皆由牙军所立,怒辄遂杀之。”这样的情形不知发生在魏博军。除了部分统御力较强的节度使以外,很多节度使只是士兵手里的一张牌,一旦不符合士兵们的利益,就会杀掉或者换掉。

所以说,唐朝末年虽然藩镇割据的状态非常严重,但地方节度使并不一定掌握实权,不听从中央指挥,有些时候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对于节度使来说,他们还需要中央的封赐来帮助自己威震手下。真要是造反,自己的手下可能就会直接把自己换掉。毕竟,出兵打仗损害最多的还是士兵的利益。

同样,节度使除了无法统御兵士以外,一些节度使在打下其他藩镇以后,也可能会失去对其他藩镇的控制力。比如,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打下幽州,让自己的部下刘仁恭去镇守幽州,可之后刘仁恭就不再听从李克用的指挥。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现象虽然非常严重,但是地方节度使拥有的权力实际非常有限,而且很难扩张,这就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分散,彼此制衡,也就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自然也就很难有人拥有足够的实力取代唐朝。

这种情况在北方尤其明显,唐朝末年,北方几大军事集团相互制衡,朱温虽然处于强势,但位于凤翔的李茂贞,位于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位于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都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在朱温之前,北方藩镇更多,势力均衡,很少有人能够取而代之。

另外,不得不说,虽然唐朝中央出现了多次的权力更迭,但是地方百姓还算是安居乐业。唐朝还是百姓的民心所向,支持唐朝依旧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政治牌。

简单来说,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地方藩镇联合起来的实力远强于唐朝的实力,但并没有一个藩镇能够联合几大藩镇取代唐朝,这也就是唐朝能够一直存在的原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由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亲手开创的盛唐气象消失不见。奇怪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虽然面临严重的藩镇割据及宦官专权,可依旧在名义上统治着整个中华大地。为什么安史之乱没有让唐朝土崩瓦解呢?

其实,很多人对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实际情形并不了解。唐朝末年的确是藩镇割据,可是真正掌握藩镇实际权力的并不一定是藩镇的节度使,很多时候是藩镇的士兵组成的集团。士兵联合起来杀掉节度使的案例不胜枚举。

《新五代史》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魏博自田承嗣始有牙军,牙军岁久益骄,至绍威时已二百年,父子世相婚姻以自结。前帅史宪诚、何全皞、韩君雄、乐彦贞等,皆由牙军所立,怒辄遂杀之。”这样的情形不知发生在魏博军。除了部分统御力较强的节度使以外,很多节度使只是士兵手里的一张牌,一旦不符合士兵们的利益,就会杀掉或者换掉。

所以说,唐朝末年虽然藩镇割据的状态非常严重,但地方节度使并不一定掌握实权,不听从中央指挥,有些时候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对于节度使来说,他们还需要中央的封赐来帮助自己威震手下。真要是造反,自己的手下可能就会直接把自己换掉。毕竟,出兵打仗损害最多的还是士兵的利益。

同样,节度使除了无法统御兵士以外,一些节度使在打下其他藩镇以后,也可能会失去对其他藩镇的控制力。比如,唐朝末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打下幽州,让自己的部下刘仁恭去镇守幽州,可之后刘仁恭就不再听从李克用的指挥。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现象虽然非常严重,但是地方节度使拥有的权力实际非常有限,而且很难扩张,这就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分散,彼此制衡,也就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自然也就很难有人拥有足够的实力取代唐朝。

这种情况在北方尤其明显,唐朝末年,北方几大军事集团相互制衡,朱温虽然处于强势,但位于凤翔的李茂贞,位于河东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位于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都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在朱温之前,北方藩镇更多,势力均衡,很少有人能够取而代之。

另外,不得不说,虽然唐朝中央出现了多次的权力更迭,但是地方百姓还算是安居乐业。唐朝还是百姓的民心所向,支持唐朝依旧是一张非常不错的政治牌。

简单来说,安史之乱以后,虽然地方藩镇联合起来的实力远强于唐朝的实力,但并没有一个藩镇能够联合几大藩镇取代唐朝,这也就是唐朝能够一直存在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唐朝灭亡缘于土地制度变化
  • 唐朝灭亡缘于土地制度变化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缘于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之所以成行则缘于唐朝兵制的改革,而兵制的改革缘于唐朝土地制度的重大变化. 唐朝在唐玄宗时期 ...查看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 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 十国& ...查看


  • 节度使的演变
  • 节度使的演变--解析唐.宋节度使 摘要:节度使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唐朝时开始设立为地方军政长官,宋朝时削了节度使的权,使其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元代废除.论文主要简单解析节度使在唐.宋两朝的变化.影响等,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唐: ...查看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①匈奴族是我国北部古代的游牧民族,住在蒙古高原一带,首领称单于. ②战国时期,匈奴逐渐强大,占据了河套,经常对秦.赵.燕进行掠夺. ③秦统一后,蒙恬率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秦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④西汉初年,匈奴贵族经常 ...查看


  • 历史手抄报:唐朝历史
  • 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可以概略分成数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 ...查看


  • 历史手抄报:安史之乱
  •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查看


  • 中国古代史纲要
  • 中国古代史纲要.txt 我很想知道,多少人分开了,还是深爱着.ゝ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你用隐身来躲避我丶我用隐身来成全你!待到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一. 时间范围和三大阶段 1.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170万 ...查看


  • [唐·皇-别光知道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 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查看


  •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 1
  •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耕作工具与方法 (1)西周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3)汉代:犁壁的使用.播种工具--耧车,牛耕技术广泛运用 (4)唐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