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皇-别光知道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第一章 李隆基生平

一、生平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在位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走向衰落。

二、后妃及子女

后妃

有皇后封号者

王皇后

武惠妃(追赠贞顺皇后)

杨贵嫔(追赠元献皇后,肃宗李亨生母)

其他嫔妃

董贵妃,原为良娣,见于《全唐文 卷十九》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 杨淑妃,原为良娣,同上。

武贤妃,原为良媛,同上。于武惠妃是否为同一人,待考。 相关整本阅读http://yuedu.baidu.com/ebook/3798a820cc7931b764ce1517.html 杨贵妃

赵丽妃

刘华妃

钱德妃[来源请求]

皇甫德仪(追封淑妃)

武贤仪

郭顺仪

董芳仪

柳婕妤

高婕妤

刘才人

阎才人

陈才人

郑才人

高才人

常才人

钟美人

卢美人

王美人

杜美人

曹野那姬

身世存疑人物

江采苹,封号梅妃(部份学者认为是传说人物。唐玄宗开元年间所设三妃为惠妃、丽妃、华妃[4]。且终唐一朝,始终没有梅妃这一封号。)

皇子

庆王(靖德太子)李琮(母刘华妃)

郢王李瑛(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母钱妃)

鄂王李瑶(母皇甫德仪)

甄王(靖恭太子)李琬(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母阎才人)

陈王李珪(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母郑才人)

凉王李璿(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母亲名氏与地位失传。

公主

永穆公主,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张去奢。

孝昌公主,早薨。

唐昌公主,下嫁薛锈。

灵昌公主,早薨。

常山公主,下嫁薛谭,又嫁窦泽。

万安公主,天宝时为道士。

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丁为限;皇子王户二千,主半之。左右以为薄。帝曰:“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邪?使知俭啬,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禀殆不给车服。后咸宜公主以母爱益封至千户,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

上仙公主,早薨。

怀思公主,早薨,葬筑台,号登真。

晋国公主,始封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贞元元年,与卫、楚、宋、齐、宿、萧、邓、纪、郜国九公主同徙封。

新昌公主,下嫁萧衡。

临晋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潜曜。薨大历时。

卫国公主,始封建平公主。下嫁豆卢建,又嫁杨说。薨贞元时。

真阳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苏震。

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

楚国公主,始封寿春公主。下嫁吴澄江。上皇居西宫,独主得入侍。兴元元年,请为道士,诏可,赐名上善。

普康公主,早薨。唐懿宗咸通九年追封。细数《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中所列玄宗女为三十,而非“玄宗二十九女。”;再看《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懿宗八女》中亦列有普康公主,以是疑普康公主本为唐懿宗女,故其早死后,由其父追封,而宋人修《新唐书》时又误将其再入于玄宗诸女之中。

昌乐公主,高才人所生。下嫁窦锷。薨大历时。

永宁公主,下嫁裴齐丘。

宋国公主,始封平昌公主。下嫁温西华,又嫁杨徽。薨元和时。

齐国公主,始封兴信公主,徙封宁亲公主。下嫁张垍,又嫁裴颍,末嫁杨敷。薨贞元时。 咸直公主,又记咸宜公主,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洄,又嫁崔嵩。薨兴元时。 宜春公主,早薨。

广宁公主,董芳仪所生。下嫁程昌胤,又嫁苏克贞。薨大历时。

万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杨朏,又嫁杨锜。薨大历时。

太华公主,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锜。薨天宝时。

寿光公主,下嫁郭液。

乐城公主,下嫁薛履谦,坐嗣岐王李珍事诛。

新平公主,常才人所生。幼智敏,习知图训,帝贤之。下嫁裴玪,又嫁姜庆初。庆初得罪,主幽禁中。薨大历时。

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恶之,诏衣羽人服。唐代宗以广平王入谒,帝字呼主曰:“虫娘,汝后可与名王在灵州请封。”下嫁苏发。

第二章 李隆基的主要事迹

一、少年英豪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 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二、荣登大宝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三、开元盛世

利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四、盛世危情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秦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

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

五、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

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三章 唐玄宗的功绩

一、音乐才华

唐玄宗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他曾选乐工,宫女在禁院梨园中歌舞,这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李隆基酷爱音乐。6岁能歌舞,显露出音乐资质。少年时在府中自蓄散乐一部以自娱。他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如琵琶、横笛等,羯鼓的演奏技艺尤为高超。他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调整了原九部乐、十部乐为坐、立部伎,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与提高;他设立梨园(当时的音乐学校,他自己亲自当校长),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艺人;吸收和容纳外来音乐,提倡俗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唐乐气派。

在8世纪上半叶,就世界音乐范围而言,李隆基堪称是一位少有的作曲大师。唐南卓《羯

鼓录》曾说他“若制作曲词,随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皆应散声,皆中点拍”。他一生中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甚多,其中大部分是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的政治生涯和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面貌。其作品均已亡佚无存。根据史料记载,这些作品大都是他在710年以后创作完成的,正是盛唐到中唐转折时期。

李隆基即位前所作《还京乐》、《夜半乐》,是为了纪念他所主持的诛杀韦、武朋党集团的宫廷政变而作的。他即位后,任用得人,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并创作和改编了为数不少的宣扬君权神授、歌颂文治武功和太平盛世的音乐作品,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等等。李隆基长于“法曲”风格,喜欢采用“游仙”题材,他本人参与创作、改编的有《霓裳羽衣》、《凌波曲》、《紫云回》等。艺术上,历代多有赞赏之词。在李隆基的音乐创作中,占比重较大的要推羯鼓曲。羯鼓原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隋时传入中原。由于李隆基对羯鼓的特殊喜好,视其为八音领袖,故多为之谱曲,如《春光好》、《秋风高》等,多被载入史册。

李隆基晚期多思念之作。被后世称道的追忆马嵬坡之行的《雨霖铃》,怀念贤相张九龄的《谪仙怨》(也有说法,说是为思念杨贵妃所作),史料中或指其为玄宗自制,或谓乐工奉命而作,都与李隆基主持有关。

二、功绩

任用贤能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提倡文教对外军事而他亦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第四章 唐玄宗的杂谈

一、太平公主暗恋侄儿李隆基

太平公主何许人?谁都知道。这个武则天40岁才生下的女人 ,注定要一生与权力斗争相伴。她的几个哥哥不是gay就是偏执狂或者懦夫。武则天总说:吾女类我。可武则天并不想把皇位给她,也许她觉得一个女人做皇帝太苦,也许她觉得皇位还是要留给儿子。总之她的2个小儿子分别当了皇帝。太平很不爽,谁都不想屈居人下,况且是才能不如自己的,况且又是女性权力膨胀的则天时期。

儿子李显当了皇帝,中宗自己不怎样,不过老婆女儿是个厉害角色,韦后这个人是让人钦佩的,她跟了李显那么多年,吃尽了苦头却始终坚韧不屈,还时常鼓励自己的窝囊丈夫不要自杀。她的才智是天生的,她的野心是李家亏欠补偿她的。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韦后和安乐双双发飙,毒死了中宗。韦后要称制了,要登基了。她拉拢了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包括上官婉儿。她还想拉拢小姑子太平,可是她错了,太平她姓李,她怎么甘愿把江山给你,更何况她曾离江山只有一步之遥。太平她出手了,她已经很久没出手了,这么多年来看着韦后和李裹儿母女如跳梁小丑一般作戏,她一直隐忍不发。终于也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

上,太平联合侄子李隆基,将韦后一党尽数诛灭,韦后香儿、安乐裹儿、上官婕妤尽葬身大明宫中。

太平要登基了,李姓皇朝的嫡亲子女只有李旦和太平了。李旦也是个窝囊废,大臣中纷纷有人支持太平登基。武则天这个人后世褒贬很多,但大多数人认为,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总体上是个有道明君。而此时的唐朝,无论大臣还是百姓,早已习惯女主天下的事实,只要有饭吃,谁关心皇帝是女人还是鞑子。

可太平拒绝了,因为此时的她深深爱上了自己的侄子隆基。在这么多年的相处和最后的并肩作战上,她被隆基那种英姿果敢所深深吸引。她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的激情了,诚然,她有的是谋略,但没有隆基的英勇,这一切都是空。因为她不是后宫的嫔妃在争风吃醋,她是当朝的镇国公主,是权力漩涡的中心啊。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隆基在保护着她。太平有过多次的婚姻,可所遇到的都是弱质男人,哪一个配了上她的地位、美貌和智慧。她和李旦的关系最好,从下看着隆基长大,一点点看着这个漂亮男孩慢慢长成英俊健硕的大男人,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她拒绝了,她要隆基成为一代君王,所以她把江山让给你哥哥睿宗,她希望哥哥睿宗立隆基为太子。睿宗继位了。可是天下都知道,江山是太平让的,所有的大臣都归心于太平,当朝的7个宰相有5个是太平的门生。太平才是大唐朝真正的女皇。

而此时的隆基呢,他正在和太平的儿子薛崇简打得火热。

薛崇简是太平和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儿子,崇简吸取了父母外貌的优点,长的眉清目秀,却又不乏一丝俊朗。小时候,隆基经常去姑妈家玩,对这个表弟格外的好。两个人经常一起洗澡,一起玩闹。可是后来,两个人都渐渐长大,看着慢慢变化的身体,崇简有点不好意思了。终于有一次,在两个人一起游泳的时候,撞在了一起,下体竟然有了反应。隆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这十几年来,他多么想亲崇简,想触摸崇简每一寸皮肤。而崇简呢?他多想躺在隆基的怀中,任由隆基亲吻。而这一次,隆基进入了崇简的身体。

此后,隆基和崇简一有机会就在一起享受床底之欢,有时在长安高档的酒楼里,有时家长不在的时,甚至在太平或相王府中,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欲。 隆基帮太平,因为隆基爱崇简。韦后要对太平下手,崇简慌忙跑到隆基面前,求隆基帮助自己的母亲,隆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不会让崇简失望的,于是他在太平的配合下,冲到了大明宫,将婶娘和堂妹剁成了肉泥。在他的心中,只有他的表弟爱人崇简。

李旦登基了,大唐又恢复了平静。隆基和崇简又可以安静自如地享受二人世界。他们北上长城,南下杭州,东登泰山,西游回疆。这段时间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

他们回到了长安,而那天,太平去了大明宫商议朝政,隆基来到了镇国公主府,他们两个人关上了大门,赤身裸体地在房间里跑啊跑,闹啊闹,不久变抱在了一起,进入了正题。突然,房门打开了,他们眼中出现了一张怒不可遏的脸,正张脸的肌肉抽搐在了一起。那就是太平公主。原来,外间早已风传隆基和崇简断袖分桃的感情,太平一直不相信,今天她略施小计,竟然得到了真相。

她最爱的男人,和最爱的亲人,竟然双双背弃了她。她冲出了公主府,一路哭泣跑到了无字碑前,泪水流满了她已有皱纹的脸颊。她向她最敬畏的母亲喊到,这么多年来,她虽始终高高在上,连最嚣张的武三思、最毒辣的韦后都要对她礼让三分,而到头来,男人、亲人、皇位,都离她而去,她最终一无所有。她对着无字碑叫到:母亲啊,请赐予我力量吧! 她要报复,报复这个世道,报复所有背弃她的人。她密调心腹禁卫军总领崔缇,她要控制整个大明宫,她要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

而此时的隆基,他不是不知道姑母对自己的感情,他也知道自己的姑母,是那么不可一世,岂能受此屈辱。他赶紧回到宫中,见了一个关键人物,随即扭转了整个战局,也使得太平功亏一篑。那个人就是崔缇。崔缇虽是太平的人,却爱慕李隆基已久,他恨李隆基心中只

有薛崇简一人。而此时的隆基,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答应崔缇,只要肯帮他对付太平,他愿意离开崇简,和他在一起。

崔缇背叛了太平。太平真的没想到崔缇也竟然拜倒在李隆基的阳具之下。公主府被围了,太平已经回天乏数。隆基站在公主府的庭院里,这个他游玩过二十几年的庭院,是多么熟悉。他不想杀太平,只是要太平同意自己和崇简的感情,让他们在一起。

而此时的崇简,看着悲怆的母亲,深感罪孽身重。从小到大,他什么都听母亲的,强悍的母亲安排了他的一切,他重来没有反抗过母亲,更不用说忤逆了。他想和母亲说说话,可是太平却只瞟了他一眼,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崇简他偷偷来到自己的房间,看着那张和隆基一起玩闹的床底,心中无限悲凉。他是懦弱的,现在他的母亲和自己的爱人正在你死我活之中,他痛苦不已。他偷偷吃下了100多枚合欢散,抱着隆基的画像,躺在了床上。

太平的心中何尝不痛苦万分,自己已经一败涂地,但此刻要她投降,还不如让她去死。对,她想到了死,她第一次想到了死。此刻却是平静异常。只要自己死了,隆基一定会好好照顾崇简。她想歇一歇了。这五十多年来,她太累了。她想起了母亲,母亲一生与权力相斗,到最后孤身一人,也许很寂寞了。而此时,自己又何尝不寂寞。隆基和崇简是她一生的爱,也是她一生的恨,不过现在终于可以让恨消失,让爱永留下去了。

公主府突然一阵哀嚎,隆基赶紧冲进房内,只看见太平已经悬梁自尽,他急忙抱下了太平,又疯子一般冲进了崇简的房间。他哭了,他第一次哭,抱着崇简的身体,他多想崇简的身体能够热起来。他宁愿放弃一切,只愿和崇简在一起。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崔缇被赐死。李隆基发誓再不爱任何男子,遂大立嫔妃,甚至连儿媳妇都不放过。他只是要给世人一个幻觉——他爱女色。但他心中,爱的只有薛崇简。

二、开创“开元盛世”的“军事专家”李隆基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三、李隆基的三大罪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史称唐明皇。关于李隆基的赞美之词可谓千古不绝,在下对李隆基的功过是非在此做一总结以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所应当得到的评价。

李隆基伙同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皇后并且拥其父李旦为皇帝,后被旦立为太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国号开元。初期,唐朝社会稳定,政治廉明,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千百年来史学泰斗们对其赞颂多半与此,认为其是位有作为的君王并且加以歌颂,其赞美之词数不胜数。因其在位初期国家繁荣,也就是从公元712年--公元736年,二十四年左右,李隆基的确不愧为有作为之皇帝,这一点毋庸质疑。然而,即便其做了多少好事,但从公元736年开始,李隆基成为了唐朝第一罪人,这也是事实。为什么说其是唐朝第一罪人呢?下面我总结了其从公元736年开始的几大罪状供朋友们探讨。

第一罪:不顾廉耻地乱伦

公元736年,李隆基宠爱的老婆武惠妃病死,李隆基听说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杨氏美貌,就将她招进宫里厮混,那杨氏何许人也?其乃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其懂音律,擅歌舞,精鱼水之欢,甚得李隆基欢心。千百年来,多少歌颂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不以为耻反已为容的风气一直蔓延至今。请问,霸占儿媳妇的人配称为人吗?难道为了爱情连儿媳妇都可以霸占吗?是爱情重要还是廉耻重要呢?身为一国首脑的皇帝都可以这么不顾廉耻,想必当时之风气也好不到哪去。最为可耻的是,千百年来,许多名人骚客以及附庸风雅者在歌颂赞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所谓爱情,这是何等的道德沦丧之举啊。最为讽刺的是,李隆基非常崇拜老子,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后来还有更高的称谓。他酷爱《道德经》。

第二罪:任人维亲地殃民

因为有了尤物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越发登峰造极,为了巴结皇帝,有小人们便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于是巴结逢迎之风盛行,因为妹妹的关系,哥哥杨国忠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亲属都有封赏,很多做了朝中的高官。“口有蜜、腹有剑”是对奸佞人物李林甫的描述,出入宰相达十九年之久的李林甫给唐朝造成的祸乱是巨大的。许多史学权威把后来的“安史之乱”归结为杨国忠等人身上,把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归结在李林甫等人身上,但他们忘记了,是谁任命的杨国忠?是谁为了私欲欢心而恣意封官赏爵?是谁任命的李林甫?都是李隆基!由于这些“乱臣”的掌权,当时的人民是多么遭殃啊!

第三罪:养虎为患的祸国

安禄山是李隆基的红人,是他的亲信。安禄山不但是李隆基的红人,更是杨贵妃的红人,他和杨贵妃的荒淫无耻之行径令人脸红。就是这位亲信,后来造反了,史称“安史之乱”。“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

条”---《旧唐书·郭子仪传》。这此叛乱给唐朝政局,最主要的是唐朝百姓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是难以弥补的。战乱使当时社会遭到了一次相当大的浩劫,使唐王朝自此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使阶级矛盾越发加深,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更加赤裸裸,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失去了控制。总之,“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了深远的祸患,从此,唐王朝到了内忧外患,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境地。这一切都是李隆基的亲信安禄山所引起的。

尽管李隆基当皇帝的前期有所作为,尽管其在音乐方面有着如何如何了得的天赋和才能,尽管仍然有许多文人骚客吹捧李隆基所导演的爱情,但,李隆基仍然是唐朝第一罪人,也许有些文人骚客不赞同我的观点,我想请问,难道一个人很有音乐才能,很有治国策略,也做了不少好事,但其后来却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并且后来给国家及其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这样的人值得有良知的人歌颂吗?

第五章 史料对李隆基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陈玄礼 郭子仪 李光弼 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 张介然。

中国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专一的皇帝,民间习称他为“唐明皇”,《异闻录》载〈唐明皇游月宫〉一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千古传诵,例如: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也有中立如诗圣杜甫,例如《哀江头》一段: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皇室后裔李商隐更有《马嵬》诗讽曰: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晚唐宰相郑畋的《马嵬坡》一首貌似为玄宗辩护,其实寓意也不过说他略强于陈后主罢了: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第一章 李隆基生平

一、生平

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李隆基(685.09.08-762.05.03),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玄宗在位后期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国势走向衰落。

二、后妃及子女

后妃

有皇后封号者

王皇后

武惠妃(追赠贞顺皇后)

杨贵嫔(追赠元献皇后,肃宗李亨生母)

其他嫔妃

董贵妃,原为良娣,见于《全唐文 卷十九》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 杨淑妃,原为良娣,同上。

武贤妃,原为良媛,同上。于武惠妃是否为同一人,待考。 相关整本阅读http://yuedu.baidu.com/ebook/3798a820cc7931b764ce1517.html 杨贵妃

赵丽妃

刘华妃

钱德妃[来源请求]

皇甫德仪(追封淑妃)

武贤仪

郭顺仪

董芳仪

柳婕妤

高婕妤

刘才人

阎才人

陈才人

郑才人

高才人

常才人

钟美人

卢美人

王美人

杜美人

曹野那姬

身世存疑人物

江采苹,封号梅妃(部份学者认为是传说人物。唐玄宗开元年间所设三妃为惠妃、丽妃、华妃[4]。且终唐一朝,始终没有梅妃这一封号。)

皇子

庆王(靖德太子)李琮(母刘华妃)

郢王李瑛(母赵丽妃)

唐肃宗李亨(母杨贵嫔)

棣王李琰(母钱妃)

鄂王李瑶(母皇甫德仪)

甄王(靖恭太子)李琬(母刘华妃)

光王李琚(母刘才人)

夏悼王李一(母武惠妃)

仪王李璲(母刘华妃)

颍王李璬(母高婕妤)

怀哀王李敏(母武惠妃)

永王李璘(母郭顺仪)

寿王李瑁(母武惠妃)

延王李玢(母柳婕妤)

盛王李琦(母武惠妃)

济王李环(母钟美人)

信王李瑝(母卢美人)

义王李玼(母阎才人)

陈王李珪(母王美人)

丰王李珙(母陈才人)

恒王李瑱(母郑才人)

凉王李璿(母武贤仪)

汴哀王李璥(母武贤仪)

另有七人早夭,母亲名氏与地位失传。

公主

永穆公主,下嫁王繇。

常芬公主,下嫁张去奢。

孝昌公主,早薨。

唐昌公主,下嫁薛锈。

灵昌公主,早薨。

常山公主,下嫁薛谭,又嫁窦泽。

万安公主,天宝时为道士。

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丁为限;皇子王户二千,主半之。左右以为薄。帝曰:“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邪?使知俭啬,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禀殆不给车服。后咸宜公主以母爱益封至千户,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

上仙公主,早薨。

怀思公主,早薨,葬筑台,号登真。

晋国公主,始封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贞元元年,与卫、楚、宋、齐、宿、萧、邓、纪、郜国九公主同徙封。

新昌公主,下嫁萧衡。

临晋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郭潜曜。薨大历时。

卫国公主,始封建平公主。下嫁豆卢建,又嫁杨说。薨贞元时。

真阳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苏震。

信成公主,下嫁独孤明。

楚国公主,始封寿春公主。下嫁吴澄江。上皇居西宫,独主得入侍。兴元元年,请为道士,诏可,赐名上善。

普康公主,早薨。唐懿宗咸通九年追封。细数《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中所列玄宗女为三十,而非“玄宗二十九女。”;再看《新唐书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懿宗八女》中亦列有普康公主,以是疑普康公主本为唐懿宗女,故其早死后,由其父追封,而宋人修《新唐书》时又误将其再入于玄宗诸女之中。

昌乐公主,高才人所生。下嫁窦锷。薨大历时。

永宁公主,下嫁裴齐丘。

宋国公主,始封平昌公主。下嫁温西华,又嫁杨徽。薨元和时。

齐国公主,始封兴信公主,徙封宁亲公主。下嫁张垍,又嫁裴颍,末嫁杨敷。薨贞元时。 咸直公主,又记咸宜公主,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洄,又嫁崔嵩。薨兴元时。 宜春公主,早薨。

广宁公主,董芳仪所生。下嫁程昌胤,又嫁苏克贞。薨大历时。

万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杨朏,又嫁杨锜。薨大历时。

太华公主,贞顺皇后所生。下嫁杨锜。薨天宝时。

寿光公主,下嫁郭液。

乐城公主,下嫁薛履谦,坐嗣岐王李珍事诛。

新平公主,常才人所生。幼智敏,习知图训,帝贤之。下嫁裴玪,又嫁姜庆初。庆初得罪,主幽禁中。薨大历时。

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恶之,诏衣羽人服。唐代宗以广平王入谒,帝字呼主曰:“虫娘,汝后可与名王在灵州请封。”下嫁苏发。

第二章 李隆基的主要事迹

一、少年英豪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 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二、荣登大宝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唐玄宗)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于是毅然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三、开元盛世

利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四、盛世危情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秦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

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友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兵达二十万之多。

五、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进入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

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室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由于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其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失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唐玄宗于六月十三日凌晨逃离长安,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请杀杨国忠父子和杨贵妃。杨国忠被乱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缢死杨贵妃。后兵分二路,玄宗入蜀。

肃宗即位

太子李亨在灵州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朔方节度使(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区),奉诏讨伐,次年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河北正定),击败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

禄山被杀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阳,留蔡希德等继续围太原。同年,长安为唐军收复,安庆绪自洛阳败逃退据邺(今河南安阳),其部将李归仁率精锐及胡兵数万人,溃归范阳史思明。

思明复叛

因契丹、同罗等族组成的精兵大部归史思明,安庆绪谋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任范阳节度使。

唐廷对史思明不放心,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思明称帝

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宦官鱼朝恩谗毁,子仪被召还长安,解除兵权,处于闲官。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

平定乱事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三章 唐玄宗的功绩

一、音乐才华

唐玄宗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他曾选乐工,宫女在禁院梨园中歌舞,这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李隆基酷爱音乐。6岁能歌舞,显露出音乐资质。少年时在府中自蓄散乐一部以自娱。他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如琵琶、横笛等,羯鼓的演奏技艺尤为高超。他对唐代的音乐制度做了多次重大改革,调整了原九部乐、十部乐为坐、立部伎,促进了音乐艺术的发展与提高;他设立梨园(当时的音乐学校,他自己亲自当校长),扩充教坊,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艺人;吸收和容纳外来音乐,提倡俗乐,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唐乐气派。

在8世纪上半叶,就世界音乐范围而言,李隆基堪称是一位少有的作曲大师。唐南卓《羯

鼓录》曾说他“若制作曲词,随音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皆应散声,皆中点拍”。他一生中参与创作的音乐作品甚多,其中大部分是器乐独奏曲、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他的政治生涯和唐代由盛至衰的历史面貌。其作品均已亡佚无存。根据史料记载,这些作品大都是他在710年以后创作完成的,正是盛唐到中唐转折时期。

李隆基即位前所作《还京乐》、《夜半乐》,是为了纪念他所主持的诛杀韦、武朋党集团的宫廷政变而作的。他即位后,任用得人,出现了“开元之治”的盛世局面,并创作和改编了为数不少的宣扬君权神授、歌颂文治武功和太平盛世的音乐作品,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等等。李隆基长于“法曲”风格,喜欢采用“游仙”题材,他本人参与创作、改编的有《霓裳羽衣》、《凌波曲》、《紫云回》等。艺术上,历代多有赞赏之词。在李隆基的音乐创作中,占比重较大的要推羯鼓曲。羯鼓原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隋时传入中原。由于李隆基对羯鼓的特殊喜好,视其为八音领袖,故多为之谱曲,如《春光好》、《秋风高》等,多被载入史册。

李隆基晚期多思念之作。被后世称道的追忆马嵬坡之行的《雨霖铃》,怀念贤相张九龄的《谪仙怨》(也有说法,说是为思念杨贵妃所作),史料中或指其为玄宗自制,或谓乐工奉命而作,都与李隆基主持有关。

二、功绩

任用贤能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改革吏治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发展经济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提倡文教对外军事而他亦于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第四章 唐玄宗的杂谈

一、太平公主暗恋侄儿李隆基

太平公主何许人?谁都知道。这个武则天40岁才生下的女人 ,注定要一生与权力斗争相伴。她的几个哥哥不是gay就是偏执狂或者懦夫。武则天总说:吾女类我。可武则天并不想把皇位给她,也许她觉得一个女人做皇帝太苦,也许她觉得皇位还是要留给儿子。总之她的2个小儿子分别当了皇帝。太平很不爽,谁都不想屈居人下,况且是才能不如自己的,况且又是女性权力膨胀的则天时期。

儿子李显当了皇帝,中宗自己不怎样,不过老婆女儿是个厉害角色,韦后这个人是让人钦佩的,她跟了李显那么多年,吃尽了苦头却始终坚韧不屈,还时常鼓励自己的窝囊丈夫不要自杀。她的才智是天生的,她的野心是李家亏欠补偿她的。终于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韦后和安乐双双发飙,毒死了中宗。韦后要称制了,要登基了。她拉拢了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包括上官婉儿。她还想拉拢小姑子太平,可是她错了,太平她姓李,她怎么甘愿把江山给你,更何况她曾离江山只有一步之遥。太平她出手了,她已经很久没出手了,这么多年来看着韦后和李裹儿母女如跳梁小丑一般作戏,她一直隐忍不发。终于也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

上,太平联合侄子李隆基,将韦后一党尽数诛灭,韦后香儿、安乐裹儿、上官婕妤尽葬身大明宫中。

太平要登基了,李姓皇朝的嫡亲子女只有李旦和太平了。李旦也是个窝囊废,大臣中纷纷有人支持太平登基。武则天这个人后世褒贬很多,但大多数人认为,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总体上是个有道明君。而此时的唐朝,无论大臣还是百姓,早已习惯女主天下的事实,只要有饭吃,谁关心皇帝是女人还是鞑子。

可太平拒绝了,因为此时的她深深爱上了自己的侄子隆基。在这么多年的相处和最后的并肩作战上,她被隆基那种英姿果敢所深深吸引。她已经很久没有如此的激情了,诚然,她有的是谋略,但没有隆基的英勇,这一切都是空。因为她不是后宫的嫔妃在争风吃醋,她是当朝的镇国公主,是权力漩涡的中心啊。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隆基在保护着她。太平有过多次的婚姻,可所遇到的都是弱质男人,哪一个配了上她的地位、美貌和智慧。她和李旦的关系最好,从下看着隆基长大,一点点看着这个漂亮男孩慢慢长成英俊健硕的大男人,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她拒绝了,她要隆基成为一代君王,所以她把江山让给你哥哥睿宗,她希望哥哥睿宗立隆基为太子。睿宗继位了。可是天下都知道,江山是太平让的,所有的大臣都归心于太平,当朝的7个宰相有5个是太平的门生。太平才是大唐朝真正的女皇。

而此时的隆基呢,他正在和太平的儿子薛崇简打得火热。

薛崇简是太平和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儿子,崇简吸取了父母外貌的优点,长的眉清目秀,却又不乏一丝俊朗。小时候,隆基经常去姑妈家玩,对这个表弟格外的好。两个人经常一起洗澡,一起玩闹。可是后来,两个人都渐渐长大,看着慢慢变化的身体,崇简有点不好意思了。终于有一次,在两个人一起游泳的时候,撞在了一起,下体竟然有了反应。隆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这十几年来,他多么想亲崇简,想触摸崇简每一寸皮肤。而崇简呢?他多想躺在隆基的怀中,任由隆基亲吻。而这一次,隆基进入了崇简的身体。

此后,隆基和崇简一有机会就在一起享受床底之欢,有时在长安高档的酒楼里,有时家长不在的时,甚至在太平或相王府中,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欲。 隆基帮太平,因为隆基爱崇简。韦后要对太平下手,崇简慌忙跑到隆基面前,求隆基帮助自己的母亲,隆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不会让崇简失望的,于是他在太平的配合下,冲到了大明宫,将婶娘和堂妹剁成了肉泥。在他的心中,只有他的表弟爱人崇简。

李旦登基了,大唐又恢复了平静。隆基和崇简又可以安静自如地享受二人世界。他们北上长城,南下杭州,东登泰山,西游回疆。这段时间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

他们回到了长安,而那天,太平去了大明宫商议朝政,隆基来到了镇国公主府,他们两个人关上了大门,赤身裸体地在房间里跑啊跑,闹啊闹,不久变抱在了一起,进入了正题。突然,房门打开了,他们眼中出现了一张怒不可遏的脸,正张脸的肌肉抽搐在了一起。那就是太平公主。原来,外间早已风传隆基和崇简断袖分桃的感情,太平一直不相信,今天她略施小计,竟然得到了真相。

她最爱的男人,和最爱的亲人,竟然双双背弃了她。她冲出了公主府,一路哭泣跑到了无字碑前,泪水流满了她已有皱纹的脸颊。她向她最敬畏的母亲喊到,这么多年来,她虽始终高高在上,连最嚣张的武三思、最毒辣的韦后都要对她礼让三分,而到头来,男人、亲人、皇位,都离她而去,她最终一无所有。她对着无字碑叫到:母亲啊,请赐予我力量吧! 她要报复,报复这个世道,报复所有背弃她的人。她密调心腹禁卫军总领崔缇,她要控制整个大明宫,她要夺取本该属于自己的皇位。

而此时的隆基,他不是不知道姑母对自己的感情,他也知道自己的姑母,是那么不可一世,岂能受此屈辱。他赶紧回到宫中,见了一个关键人物,随即扭转了整个战局,也使得太平功亏一篑。那个人就是崔缇。崔缇虽是太平的人,却爱慕李隆基已久,他恨李隆基心中只

有薛崇简一人。而此时的隆基,已经失去了理智,他答应崔缇,只要肯帮他对付太平,他愿意离开崇简,和他在一起。

崔缇背叛了太平。太平真的没想到崔缇也竟然拜倒在李隆基的阳具之下。公主府被围了,太平已经回天乏数。隆基站在公主府的庭院里,这个他游玩过二十几年的庭院,是多么熟悉。他不想杀太平,只是要太平同意自己和崇简的感情,让他们在一起。

而此时的崇简,看着悲怆的母亲,深感罪孽身重。从小到大,他什么都听母亲的,强悍的母亲安排了他的一切,他重来没有反抗过母亲,更不用说忤逆了。他想和母亲说说话,可是太平却只瞟了他一眼,默默地闭上了眼睛。崇简他偷偷来到自己的房间,看着那张和隆基一起玩闹的床底,心中无限悲凉。他是懦弱的,现在他的母亲和自己的爱人正在你死我活之中,他痛苦不已。他偷偷吃下了100多枚合欢散,抱着隆基的画像,躺在了床上。

太平的心中何尝不痛苦万分,自己已经一败涂地,但此刻要她投降,还不如让她去死。对,她想到了死,她第一次想到了死。此刻却是平静异常。只要自己死了,隆基一定会好好照顾崇简。她想歇一歇了。这五十多年来,她太累了。她想起了母亲,母亲一生与权力相斗,到最后孤身一人,也许很寂寞了。而此时,自己又何尝不寂寞。隆基和崇简是她一生的爱,也是她一生的恨,不过现在终于可以让恨消失,让爱永留下去了。

公主府突然一阵哀嚎,隆基赶紧冲进房内,只看见太平已经悬梁自尽,他急忙抱下了太平,又疯子一般冲进了崇简的房间。他哭了,他第一次哭,抱着崇简的身体,他多想崇简的身体能够热起来。他宁愿放弃一切,只愿和崇简在一起。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崔缇被赐死。李隆基发誓再不爱任何男子,遂大立嫔妃,甚至连儿媳妇都不放过。他只是要给世人一个幻觉——他爱女色。但他心中,爱的只有薛崇简。

二、开创“开元盛世”的“军事专家”李隆基

唐玄宗(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三、李隆基的三大罪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史称唐明皇。关于李隆基的赞美之词可谓千古不绝,在下对李隆基的功过是非在此做一总结以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所应当得到的评价。

李隆基伙同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皇后并且拥其父李旦为皇帝,后被旦立为太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国号开元。初期,唐朝社会稳定,政治廉明,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千百年来史学泰斗们对其赞颂多半与此,认为其是位有作为的君王并且加以歌颂,其赞美之词数不胜数。因其在位初期国家繁荣,也就是从公元712年--公元736年,二十四年左右,李隆基的确不愧为有作为之皇帝,这一点毋庸质疑。然而,即便其做了多少好事,但从公元736年开始,李隆基成为了唐朝第一罪人,这也是事实。为什么说其是唐朝第一罪人呢?下面我总结了其从公元736年开始的几大罪状供朋友们探讨。

第一罪:不顾廉耻地乱伦

公元736年,李隆基宠爱的老婆武惠妃病死,李隆基听说儿子寿王李瑁的老婆杨氏美貌,就将她招进宫里厮混,那杨氏何许人也?其乃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其懂音律,擅歌舞,精鱼水之欢,甚得李隆基欢心。千百年来,多少歌颂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不以为耻反已为容的风气一直蔓延至今。请问,霸占儿媳妇的人配称为人吗?难道为了爱情连儿媳妇都可以霸占吗?是爱情重要还是廉耻重要呢?身为一国首脑的皇帝都可以这么不顾廉耻,想必当时之风气也好不到哪去。最为可耻的是,千百年来,许多名人骚客以及附庸风雅者在歌颂赞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所谓爱情,这是何等的道德沦丧之举啊。最为讽刺的是,李隆基非常崇拜老子,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后来还有更高的称谓。他酷爱《道德经》。

第二罪:任人维亲地殃民

因为有了尤物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越发登峰造极,为了巴结皇帝,有小人们便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于是巴结逢迎之风盛行,因为妹妹的关系,哥哥杨国忠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亲属都有封赏,很多做了朝中的高官。“口有蜜、腹有剑”是对奸佞人物李林甫的描述,出入宰相达十九年之久的李林甫给唐朝造成的祸乱是巨大的。许多史学权威把后来的“安史之乱”归结为杨国忠等人身上,把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归结在李林甫等人身上,但他们忘记了,是谁任命的杨国忠?是谁为了私欲欢心而恣意封官赏爵?是谁任命的李林甫?都是李隆基!由于这些“乱臣”的掌权,当时的人民是多么遭殃啊!

第三罪:养虎为患的祸国

安禄山是李隆基的红人,是他的亲信。安禄山不但是李隆基的红人,更是杨贵妃的红人,他和杨贵妃的荒淫无耻之行径令人脸红。就是这位亲信,后来造反了,史称“安史之乱”。“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

条”---《旧唐书·郭子仪传》。这此叛乱给唐朝政局,最主要的是唐朝百姓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是难以弥补的。战乱使当时社会遭到了一次相当大的浩劫,使唐王朝自此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使阶级矛盾越发加深,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更加赤裸裸,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失去了控制。总之,“安史之乱”给唐王朝造成了深远的祸患,从此,唐王朝到了内忧外患,朝不保夕,岌岌可危的境地。这一切都是李隆基的亲信安禄山所引起的。

尽管李隆基当皇帝的前期有所作为,尽管其在音乐方面有着如何如何了得的天赋和才能,尽管仍然有许多文人骚客吹捧李隆基所导演的爱情,但,李隆基仍然是唐朝第一罪人,也许有些文人骚客不赞同我的观点,我想请问,难道一个人很有音乐才能,很有治国策略,也做了不少好事,但其后来却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并且后来给国家及其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这样的人值得有良知的人歌颂吗?

第五章 史料对李隆基的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为唐的高度繁荣起过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给唐朝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他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重要历史人物。陈玄礼 郭子仪 李光弼 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 张介然。

中国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专一的皇帝,民间习称他为“唐明皇”,《异闻录》载〈唐明皇游月宫〉一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千古传诵,例如: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也有中立如诗圣杜甫,例如《哀江头》一段: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皇室后裔李商隐更有《马嵬》诗讽曰: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晚唐宰相郑畋的《马嵬坡》一首貌似为玄宗辩护,其实寓意也不过说他略强于陈后主罢了: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相关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其父登上帝位,使朝政大权重回李家人的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唐睿宗李旦,其母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查看


  • 从开元到天宝
  • 开元之治:货真价实的盛世 "开元"和"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加上其父唐睿宗李旦禅位时的"先天",他在位44年间,共用了三个年号. 整个唐代,年号变换最多最快者,当数他的祖父 ...查看


  •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透视大唐帝国290年的盛衰兴替)
  • 基本资料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透视大唐帝国290年的盛衰兴替) 作者: 任士英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9.8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解密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查看


  • 说说唐朝皇帝
  • 唐朝简介 (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 ...查看


  • [大明宫]观后感
  • <大明宫>观后感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学识真是浅薄的够可以,初闻<大明宫>,还以为是讲明朝的一座有名的宫殿,当看了这六集大明宫的纪录片以后,我才知道自己错的是多么的离谱,大明宫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大抵相当于明清两代的故宫. ...查看


  • 唐朝皇帝列表
  • 唐皇帝列表 唐高宗 李渊 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简介: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查看


  • 华夏历史上著名的六次宫廷变故,其中的一次让中国进入了黑暗时代
  • 中华五千年的封建历史,就是各个朝代潮起潮落.不断交替更迭的历史.而促使这些朝代不断更迭的原因,无非就是外部入侵与内部变故两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部入侵总不受控制,而内部的变故大多是有意而为之的,宫廷政变便作为一个国家的内部变故而经常活跃在 ...查看


  • 中国古代十大淫秽乱伦皇帝
  • 中国古代十大淫秽乱伦皇帝.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查看


  • 中国史上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
  • 中国史上最有才情的十大帝王 NO.1 南唐后主 李煜我先不写他的名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情的一位皇帝.他的作品脍炙人口.他最后因为他最出名的一首词而丢了性命.没错,他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人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