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8月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主编单位: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参编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北京铁路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

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编委会人员名单:

顾问: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刘小明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全永燊

总负责: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李 先

负责人: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王根城

主编人员:

温慧敏 张德欣 王书灵 李春艳

王 方 扈中伟 杜华兵 安 居

赵 晖

参编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文宏 王 莹 王景岗 邓爱群

伊 靖 刘卫清 刘仁强 刘存良

许国华 吴 迪 吴云英 吴宝华

张应俊 李 辉 李 鑫 李宝伟

周 天 俞 勇 夏天成 贾世永

顾 涛 高 颖 翟 欣 谭 峰

缐凯刘常平 傅志浩 刘滢凯 张乃允 李 铁 贾占华 胡超凡周 凌 申晓鹏安午工张华兵陈春妹陶 丽

目 录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 1

主编单位:.................................................... 2

参编单位:.................................................... 2

编委会人员名单:.............................................. 3

一、综述 ........................................................... 1

1.1 2010年度交通发展概况 .................................... 1

1.1.1 交通需求.............................................. 1

1.1.2 交通供给.............................................. 3

1.1.3 交通运行.............................................. 4

1.2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 5

1.2.1 发展成就.............................................. 5

1.2.2 基本经验.............................................. 8

二、城市发展 ...................................................... 10

2.1 经济与社会............................................... 10

2.1.1 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10

2.1.2 财政概况............................................. 11

2.2 人口..................................................... 12

2.2.1 人口变化趋势......................................... 12

2.2.2 人口分布............................................. 13

2.3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开发..................................... 14

2.3.1 土地资源............................................. 14

2.3.2 房地产开发情况....................................... 15

2.4 建设用地规模发展趋势..................................... 16

三、车辆保有与使用 ................................................ 19

3.1 机动车保有量及构成....................................... 19

3.2 机动车使用概况........................................... 20

3.2.1 机动车使用情况....................................... 20

3.2.2 机动车使用的时间分布................................. 21

3.2.3 机动车停车情况调查................................... 22

3.2.4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状况............................... 23

3.3机动车租赁与维修 ......................................... 24

3.3.1 机动车租赁........................................... 24

3.3.2 机动车维修........................................... 24

四、居民出行特征 .................................................. 25

4.1 出行量与出行结构......................................... 25

4.2 出行目的................................................. 26

4.3 出行时间分布............................................. 27

4.4 出行距离及时耗........................................... 28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29

5.1 北京铁路枢纽建设......................................... 29

5.1.1 北京铁路枢纽概述..................................... 29

5.1.2重点建设工程 ......................................... 30

5.2 公路建设................................................. 31

5.3 城市道路................................................. 33

5.5 轨道交通建设............................................. 35

5.6 公共停车设施............................................. 37

5.7 公交客运枢纽建设......................................... 39

六、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 41

6.1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 41

6.2 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I期) ........................... 41

6.3 公路信息化系统........................................... 42

6.3.1 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 42

6.3.2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ETC)系统.......................... 42

6.4 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 43

6.4.1公共交通系统 ......................................... 43

6.4.2 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综合统计信息系统(I期) ........... 43

6.5 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 44

6.5.1 交通综合监测系统..................................... 44

6.5.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5

6.5.3 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45

6.5.4 交通指挥调度系统..................................... 45

6.6 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化....................................... 45

6.6.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45

6.6.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46

七、道路交通系统运行 .............................................. 47

7.1 路网车辆运行速度......................................... 47

7.2 典型道路流量............................................. 48

7.2.1 交通量............................................... 48

7.2.2 车型构成............................................. 49

7.3 拥堵状况分析............................................. 49

7.3.1 交通指数............................................. 49

7.3.2 常发拥堵路段分布..................................... 50

7.3.3 拥堵持续时间......................................... 51

7.3.4 节假日和公休日路网运行特征........................... 52

八、对外客运交通运行 .............................................. 53

8.1 对外客运基本情况......................................... 53

8.2.1 省际客运............................................. 54

8.2.2 旅游客运............................................. 55

8.3 铁路客运................................................. 55

8.4 民航客运................................................. 56

九、城市客运交通运行 .............................................. 58

9.1 客运系统基本状况......................................... 58

9.2 公共汽(电)车........................................... 59

9.3 轨道交通................................................. 61

9.4 郊区道路客运............................................. 64

9.5 出租汽车................................................. 65

十、货物运输 ...................................................... 66

10.1 货物运输综合状况........................................ 66

10.2 道路货物运输............................................ 66

10.3 铁路货物运输............................................ 67

10.4 航空货物运输............................................ 68

10.5 对外贸易运输............................................ 68

十一 、城市环境与交通安全 ......................................... 71

11.1 城市环境................................................ 71

11.1.1 空气质量水平........................................ 71

11.1.2 噪声防治............................................ 72

11.2 机动车排放管理.......................................... 72

11.2.1 新车排放达标监管.................................... 73

11.2.2 加快黄标车淘汰...................................... 73

11.2.3 在用机动车检测...................................... 73

十二、缓解交通拥堵综合对策和交通规划研究 .......................... 76

12.1 缓解交通拥堵综合对策.................................... 76

12.1.1 工作思路............................................ 76

12.1.2 交通措施............................................ 76

12.2 重大交通规划项目研究.................................... 77

12.2.1 北京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77

12.2.2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 78

12.2.3新功能区交通规划 .................................... 79

十三、近期北京交通发展展望 ........................................ 81

13.1举全市之力,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 81

13.2 “十二五”时期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重大任务.................. 81

13.2.1工作目标 ............................................ 82

13.2.2综合措施 ............................................ 83

一、综述

1.1 2010年度交通发展概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收官战,并为“十二五”期间在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指引下,进一步加快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2010年完成市级交通设施投资514亿元;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355公里,“环路+放射线”的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113公里,以国、市道为骨干,县、乡、村道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5条(10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336公里;公共交通(含轨道)完成客运量69亿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9.7%,比2009年增加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79万辆,达到480.9万辆,年增长率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中心城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年平均为6.14,属中度拥堵,比2009年(指数5.41)上升了13.6%。

由于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的急剧膨胀,交通恶化势头有所加剧,为有效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保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规、建、管、限”方面提出了6大类28条有针对性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常态化交通需求管理力度,交通拥堵加剧势头有望得到遏制,交通运行状况预期会有明显改善。 1

1.1.1 交通需求

1、机动车保有量

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80.9万辆,同比2009年净增79万辆,增幅为19.7%。全年平均月净增机动车6.6万辆,其中,下半年机动车月净增幅高达7.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增幅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1 交通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其中0~2,2~4,4~6,6~8,8~10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系统自2007年投入运行,全年7*24小时运转。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1-1 机动车保有量

2、出行需求

随着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底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达2904万人次(不含步行),比2009年增加了158万人次,增长

5.8%。

其中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818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25万人次;地铁出行量为335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61万人次;小汽车出行量为993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59万人次。

3、出行结构

2010年六环内居民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轨道交通比例为11.5%,公共汽(电)车比例为28.2%,公共交通(轨道+公共汽(电)车)比例合计达到39.7%,较2009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小汽车出行比例34.2%,较2009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出租车出行比例6.6%,较2009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6.4%,较2009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1-2 历年交通出行方式构成

1.1.2 交通供给

1、交通投资

2010年北京市完成市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比2009年降低了16.1%。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图1-3 “十一五”期间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 2、道路供给

2010年底,北京市城区道路总里程为6355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63公里,城市主干道874公里,城市次干道652公里,城市支路及街坊路4566公里,道路总面积达9395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464.5公里/百平方公里。

3、公共汽(电)车

2010年底,全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21548辆,比2009年底减少168辆,下降0.8%;运营线路713条,比2009年底增加21条,增长3.0%;运营线路长度为18743公里,比2009年底增加473公里,增长2.6%;全年行驶里程14.09亿公里,比2009年减少327万公里,下降0.2%;公交专用道里程294公里,比2009年增加14公里,增长5.1%。

4、轨道交通

2010年底,随着5条新线路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4条,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比2009年底增加了108公里,增长47.4%;轨道交通运营车辆共计2463辆,比2009年底增加449辆,增长22.3%;全年行驶里程2.12亿公里,增加2668万公里,增长14.4%。

1.1.3 交通运行

1、路网运行

2010年,工作日道路网平均日交通指数为6.14,比2009年(指数5.41)增加了13.6%;除了2月份(春节)、7、8月份(中小学放暑假),其他月份交通指数基本接近或达到“中度拥堵”等级。

北京市五环(含五环)范围内,早高峰(7:00-9:00)期间,路网平均速度为23.9km/h,晚高峰(17:00-19:00)期间,路网平均速度为21.2km/h。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分别比2009年降低了3.2%和4.9%。

2、道路客运

2010年,全市完成客运量80.51亿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50.51亿人次,同比下降2.2%;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8.46亿人次,同比增长29.8%;郊区道路客运完成客运量3.94亿人次,同比增长8.2%;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6.9亿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客运完成客运量0.44亿人次,同比增长6.3%;省际客运完成客运量0.25亿人次,同比增长1.5%。

3、道路交通安全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发生交通死亡事故884起,死亡974人;分别比2009年减少17起和7人;下降比例为1.9%和0.7%。

1.2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交通成功应对了5年净增222.6万辆机动车和423万常住人口的挑战,经历了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几十年走过的机动化道路,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交通保障任务。全市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常态化交通需求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1.2.1 发展成就

1、交通投资大幅增长,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级交通投资达到2500亿,为同期GDP的4.7%,比“十五”期间增长137.6%,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交通事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日常交通需求,为城市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调整,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建设,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发展促进了首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动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以2007年为例,交通运输及其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为1041.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1%,并提供了98.83万个就业岗位。交通事业发展还促进了与交通相关产业的产品制造、设施建设、运营、销售服务等涉及国民经济83个行业的经济增长,间接贡献为16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2、交通设施建设跨越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轨道运营里程达到336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94.7%,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初步形成。城六区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355公里,城市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次干路与支路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得以进一步扩充,路网功能级配结构有所改善。公路建设实现了“区区通高速”、“村村通油路”,总里程达到211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03公里。

建成了东直门、北京西站北广场、北京南站、动物园、西苑5个交通枢纽;建成了5号线天通苑北站、八通线北苑站、4号线安河桥北站3个轨道交通驻车换乘停车场(P&R),1349个停车位;建成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南站等对外交通设施,完善了城市内、外交通,城市内部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衔接。

3、公交优先成效显著,交通出行结构得到改善

2006年底,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确定公共交通重要战略地位和社会公益性定位,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设施用地优先,投资

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的“两定四优先”政策与实施方案。2009年7月又出台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施划公交专用道、实施低票价等措施,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轨道交通线路新增10条,新增运营里程222公里;既有轨道交通14次缩短发车间隔;地面公交优化调整线路503条,解决了720个小区居民的出行;新开通了安立路和朝阳路2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新增163公里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从“十五”末的1419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1886万人次,出行比例从“十五”末的29.8%增长到39.7%,增长9.9个百分点。

表1-1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局统计平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4、依托科技创新,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突破一大批交通关键技术,建成一批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系统,全市交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智能化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水平与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取得突破、交通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用扎实推进,为北京市交通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奥运交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坚持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取得成效

“十一五”期间,以方便市民出行为宗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分阶段开展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扩大基础设施供给,改善路网设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需求管理政策,实行精细化管理。先后对全路网交通组织进行梳理

并实施了1000余项交通疏堵工程;实施了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试点、淘汰黄标车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建、限、管”的思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8项措施。

在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需求年均递增6%的背景下,2010年,工作日早高峰快速路平均速度由2006年的30.2km/h提高到35.1km/h,提高16.2%,主干路平均速度基本维持在22km/h左右;路网工作日交通指数全年平均为6.14,比2007年(7.31)下降19.1%。路网运行总体水平仍略好于“十一五”初期。

6、精心谋划、统筹兼顾,圆满完成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交通保障任务

奥运会期间制定并实施了赛事交通服务和社会交通服务工作方案、奥运期间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行驶、黄标车停驶和外省进京货车绕行北京周边道路等措施以及错时上下班等配套政策,赛事交通和社会交通和谐运转,实现了“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奥运交通总目标,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各国代表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以超奥运的标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道路桥梁轨道交通设施检测,国庆活动涉及道路养护维护,长安街路面大修等重点道路改造工程以及西单西通道等13座过街通道支护,保证了阅兵路线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定周密的国庆庆祝活动和社会交通运输保障方案,采取保持建制、成块移动、地铁、公交、公路和徒步相结合的立体交通运输方式,实现了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集结疏散快速高效。圆满完成了国庆阅兵、群众游行、国庆晚会、国庆游园等庆祝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实现了“方案无疏漏,运行无事故、服务无投诉、保障无差错”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的同时,优化交通投资结构,并实施常态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正确处理规模扩充与结构改善的关系,加强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整合,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在应对奥运等重大事件时,始终着眼于长远交通发展目标及交通结构调整。正是由于采取了上述

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战略对策,“十一五”期间基本应对了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1.2.2 基本经验

“十一五”交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经验概况起来为“五个坚持”。

1、坚持保障交通投入,支撑城市快速发展

为适应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自“九五”、“十五”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维持在5%左右的合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占同期GDP的4.7%,与“十五”相比,投资总额增长了1.38倍,有力支持了城市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打造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合作、吸引社会股权投资、改革创新交通枢纽建设投资管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交通投资渠道、加快了交通建设速度。地铁四号线,开创了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先例,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北京加快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策略,明确提出了“两定四优先”的发展思路,改善投资结构,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的投资安排向公共交通倾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公共交通投资比重达到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的51%,并坚持公共交通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公共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施票制票价改革以来,公共交通客运量大幅增加,到“十一五”末,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十五”末的29.8%提高到39.7%,提高9.9个百分点。

3、坚持实施疏堵工程,挖掘既有设施潜力

“十一五”期间,在加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扩大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需求管理政策,不断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特别是按照“标本兼治、建管并举”的原则,自2003年以来每年实施200多项疏堵工程,用于路口优化渠化、建设公交港湾、改造过街设施、完善标识标线、清理占路线杆等投资小、见效快的疏堵项目,大大提高了既有设施效率,缓解城市局部拥堵取得成效,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4、坚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满足行业企业对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完善服务能力的需求;智能化技术在交通行业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运行效率;初步形成了综合性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管理、决策、市民日常出行提供了多模式、综合性的交通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等低碳施工技术,充分利用废旧路材料和废旧橡胶轮胎循环利用技术等,有力促进了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坚持实施需求管理,引导合理交通出行

奥运会期间,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行驶、黄标车停驶和外省进京货车绕行北京周边道路以及错时上下班等“一揽子”综合性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道流量下降23%,路网车速提高28.5%,拥堵报警减少90.6%,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5%。

奥运会后,通过总结奥运交通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适时出台了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试点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小汽车的使用得到了合理调控。“十一五”期间,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了4.4个百分点,达到34.2%,远低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增加9.9个百分点的速度,扭转了小汽车出行比例增长速度高于公共交通的势头。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交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北京交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也是交通投入最大、机动车增长最快、交通结构改善最明显、交通管理最有效、市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敬业奉献、努力拼搏,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交通体系建设基本适应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结构改善基本适应了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挑战,圆满完成了奥运盛会和国庆60周年交通保障任务。

二、城市发展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平稳复苏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2.1 经济与社会

2.1.1 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2010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比2009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7594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1218美元),比2009年增长2.4%。图2-1为2000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图2-2为2000年以来全市人均GDP变化情况。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14.5 [1**********]20

[***********][***********]2009201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1 2000-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12000

10000

人均GDP(美元) [1**********]0

2000

[***********][***********]20092010

年份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2 2000-2010年全市人均GDP变化情况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4.4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88.4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0.8亿元,增长9.3%。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

2.1.2 财政概况

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10亿元和855.4亿元,分别增长16.8%和13.7%,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513.1亿元和21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1.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2717.3亿元,增长17.2%。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3.1%、41.7%和17.8%。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累计分别达到8827.9亿元和9942.3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2.6倍。

2010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城镇投资5002.6亿元,增长14.3%;完成农村投资490.9亿元,增长

2.2%。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38.5亿元,是“十五”

时期

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4.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

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2.2 人口

2.2.1 人口变化趋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登记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9%。图2-3是2000-2010年历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图。

2000

1900常住人口(万人) [1**********]0

1500

1400

[***********][***********]20082009

年份 201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3 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图

2.2.2 人口分布

2010年各行政区县的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密度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2010年分区县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统计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备注:本表人口数据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201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195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人。由城区向郊区县人口分布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口分布密度增长速度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个中心城区的人口平均密度为23407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58人。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平均密度为7488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78人。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平均密度只有525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6人。图2-4是2010年北京市城八区常住人口分布密度图。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5 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2.3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开发

2.3.1 土地资源

2010年,全年供应土地6489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7%,其中基础设施用地238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6.8%,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0045公顷,完成计划(31000公顷)97%。优先和适度超前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引导、保障和支撑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一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用地供应14578公顷,超过计划供应量(12900公顷)的13%。2009年后,基础设施用地、科教文卫体和行政办公用地供应高峰过后回落,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2010年,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3.2 房地产开发情况

2010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市房屋开复工面积1557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9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90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63.5万平方米,与2009年同期相比开复工面积有所增加,竣工面积有所减少。表2-2为2002-20010年全市房屋建设情况。

表2-2 全市房屋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0年,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67.9亿元,施工面积75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3.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9.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2.3亿元。

2010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300.9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6%;其中商品房住宅6176.0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11.2%。商品房竣工面积23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1%;其中住宅1498.5万平方米,减少7.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1639.5万平方米,比2009年减少30.6%;其中商品住宅1201.4万平方米,比去年下降36.1%。商品房空置面积1482.7万平方米,比2009年末提高9.7%;其中商品住宅空置511.9万平方米,比2009年末提高

19.9%。图2-6为北京市2000年到2010年商品房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图的变化。

12000

万平方米

[***********]000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图2-6 北京市2000-2010年商品房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图

2.4 建设用地规模发展趋势2

1、用地规模发展趋势

从历年各类型交通影响评价(以下简称交评)的建设项目统计发现,各年居住类项目用地面积最大,其次是办公类项目。居住类项目平均每年2117公顷,办公类项目平均每年938公顷。除2008年外,居住类项目用地面积基本呈逐年攀升趋势;另外,办公类用地面积一直处于高位,2007年工业类用地面积异军突起2008-2009年绿地类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增长极其迅速。具体见图2-7。

2

仅以开展了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为例。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2-7 历年各类型交评项目用地面积分布

2、建筑规模发展趋势

统计发现,各年居住类项目建筑规模最大,其次是办公类项目。2004-2010年居住类项目建筑面积基本呈逐年攀升趋势;另外,办公类建筑面积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教育科研、医院和工业类建筑面积相对比较持平。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2-8 各年交评项目各类型建筑规模分布

3、建设项目空间发展趋势

从各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来看,2005年有少量项目星星点点出现在五环外;2006年五环外建设项目逐渐增多;2010年五环外建交评项目数量几近与五环内建设项目持平。交评项目由中心城向外围区县扩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05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6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7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8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9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图2-9 2005-2010

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情况

三、车辆保有与使用

3.1 机动车保有量及构成

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80.9万辆(其中军车和拖拉机9.6万辆),较上年净增19.7%;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90.9万辆,比上年净增22.7%。全市近几年来车辆保有量的发展状况见图3-1。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3-1 北京市机动车与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发展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私人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机动车年平均净增13.2%,私人机动车年平均净增16.8%,私人小微型客车年平均净增长21.6%。各年车辆具体增长状况见表3-1。

表3-1 近几年机动车及私人机动车净增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表3-2、图3-2是全市分区域车型构成情况。至2010年底,城区和近郊区的机动车中绝大部分均为小客车,分别达到92.4%和94.6%,全市平均小客车比例也已高达87.2%,均较上年有所上升。

表3-2 2010年北京市各地区机动车组成结构情况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3-2 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分区域车型构成图

3.2 机动车使用概况

3.2.1 机动车使用情况

2010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全市机动车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其在城市交通中具备的主要特征。调查区域为北京市城六区,调查对象包括公务车和私家车,其中公务车172辆,占17.3%;私家车825辆,占82.7%。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具体车辆出行次数见表3-3。从本次专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

3

3

公务车指为单位名义注册登记的车辆,私家车指以个人名义注册登记的车辆。

作日车辆平均出行次数高达2.54次,高于节假日的2.11次;公务车在工作日的出行次数明显高于私家车。

表3-3 车辆出行次数统计表(小样本调查)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在年行驶里程方面公车比私车高出46.24%,公务车和私家车的行驶里程数见表3-4。

表3-4 车辆每年行驶里程统计表(小样本调查)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3.2.2 机动车使用的时间分布

使用机动车上下班出发、到达时间分布状况

从图3-3可以看出,使用机动车上班出发的高峰在7:30-8:30之间,到达高峰在8:00-9:00之间。

从图3-4可以看出,使用机动车下班出发的高峰在17:00-18:00之间,相对比较集中;到达高峰出现在17:30-18:30之间。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3 上班出发、到达时间车辆分布图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4 下班出发、到达时间车辆分布图

3.2.3 机动车停车情况调查

从调查中得知,公车中36.31%的车主拥有停车位,而私车中42.86%的车主拥有停车位;另外,公车、私车每年租用停车位的平均费用分别为2267元和2078元;每月临时停车费用分别为205元和183元。

在夜晚车辆停放调查中发现:21.5%的公车和29.3%的私车停放在居住小区内,且没有固定停车位置。公车私 车夜间停放地点分布状况具体见图3-5和图3-6。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5 公车夜间停车位置分布

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6 私车夜间停车位置分布

3.2.4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小汽车平均年维修保养费用4361.92元。

表3-5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表

3.3机动车租赁与维修

3.3.1 机动车租赁

3.3.1 机动车租赁

2010年,汽车租赁行业备案企业427家,备案车辆21000辆。行业租赁率81.1%,营业收入11.6亿元。经营门店430个,其中分公司321个。

企业规模参差不齐。100辆车以上的企业42家,拥有车辆1.54万辆,分别占业户和车辆总数的10%和74%;10至100辆车的企业144家,拥有车辆0.48万辆;10辆车以下的企业241家。

备案企业及车辆增加较快。新备案企业及车辆分别增加 47家和1424辆;其中下半年企业增加明显,6月到12月新增备案企业30家。

表3-6行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统计平台

3.3.2 机动车维修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机动车维修行业持续性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机动车维修经营者6208户,比上年增加了115户,其中新增的一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占34.8%。完成维修量1160.98万辆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8%。维修收入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四、居民出行特征

4.1 出行量与出行结构

随着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底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达2904万人次(不含步行),比2009年增加了158万人次,增长5.8%。其中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818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25万人次, 增长3.2%;轨道交通出行量为335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61万人次,增长了22.3%;小汽车出行量为993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59万人次,增长了6.3%。

2010年北京市居民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公共汽(电)车比例为28.2%,轨道交通比例为11.5%,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比例合计达到39.7%,较2009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小汽车出行比例34.2%,较2009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出租汽车出行比例6.6%,较2009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6.4%,较2009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表4-1 出行方式构成对比表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1 历年交通出行方式构成图(待更换)

为了掌握北京市全市居民出行的分布、出行目的等基本出行特征情况,2010年9月进行了北京市第四次全市交通综合调查,其中开展了居民出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以居民户为单位,调查了46900户居民家庭中的人员及车辆的一日出行情况,主要分析范围为六环内。

4.2 出行目的

图4-2是2010年六环内居民出行入户调查得到的出行目的结构图。基本出行(上班、上学出行)仍是居民最主要的日常出行目的,上班、上学出行占全部出行量的43.32%。生活类出行达到19.07%,包括:购物8.96%,健身休闲娱乐4.44%,个人事务(银行/就医等)3.05%,探亲访友1.95%。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出行在数量和具体特征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2 2010年居民出行目的构成图

4.3 出行时间分布

图4-6为六环内居民各类出行方式出发时刻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图。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6 六环内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间分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针对高峰特征,各主要出行方式出行高峰小时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百分比见表4-2。班车、小汽车、轨道、步行等几类交通方式的高峰特征明显。

表4-2 早晚高峰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4.4 出行距离及时耗

在各种方式中,轨道交通出行距离最长,其次是公共汽(电)车、小汽车、出租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六环内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晚高峰略高于早高峰,总的看来出行时耗相差不大。出行效率来看,小汽车平均行程速度最高,其次是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与自行车基本持平。六环内出行高峰内各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时耗和平均行程速度见表4-3。

表4-3 出行高峰小时内各种方式出行时耗表

注:表中交通方式为一次出行所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中包括出行两端采用自行车或步行等交通方式的时间。早高峰(7:00-8:00) 晚高峰(17:00-18:00)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1 北京铁路枢纽建设

5.1.1 北京铁路枢纽概述

北京铁路枢纽地处华北平原,北京市境内。沟通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中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承担着与全国各地的客货运输和国际交流任务,是中国铁路路网性客运中心。北京铁路枢纽由京沪、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哈、大秦等10条铁路干线及京津城际铁路组成,具有内、中、外3重环线,各干线间通过东南、东北、西北等环线相互连接,形成了大型、环形、放射型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营业里程1153.2公里,三等以上车站共有40个,其中北京、北京西、北京南、北京北站为主要客运站,担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任务;石景山南站、良各庄、良乡、大台、周口店、大红门、巨各庄、燕落、沙河、通县、张辛、百子湾为主要货运站,担负货物运输任务,丰台西为路网性编组站,双桥、三家店为辅助性编组站,担负货车中转及车辆集散任务。

数据来源:北京铁路局

图5-1 北京铁路枢纽示意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道部、北京市“关于加快北京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北京市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客货运输的需求,2010年北京铁路局继续加快推进北京地区铁路建设项目,截止年底基本完成的大型项目为北京动车段、北京调度所;续建项目为京沪高速铁路、北京至北京西地下直径线、北京至石家客运专线等。目前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北京~沈阳客运专线、北京~张家口铁路、丰台枢纽改建工程,同期还加快了铁路道口平交改立交、铁路线路栅栏封闭的建设进度。

5.1.2重点建设工程

北京动车段

北京动车段地处北京市区西南,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动车组检修基地及京沪高速铁路北段的检修中心,既承担京津城际、京哈等线全部动车组及京沪、京广北段配属动车组的运用及较高级修程的检修任务,又承担着派驻天津、济南动车组的三级修程以上的检修任务,并兼顾哈大客运专线动车组的四、五级修任务。该工程计划总投资85.6亿元,截至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使用。

新建北京调度所

为实现客运专线铁路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需要,减少行政管辖接口及调度指挥界限,便于统一全路客运专线的调度工作,促进铁路调度信息化的发展,新建北京调度所。北京调度所主要承担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石太、京秦沈等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任务。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13.6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使用。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自北京站向西,在崇文门三角地尽头处入地,经前门、宣武门、天宁寺、莲花池东路与预埋段衔接至北京西站。该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北京地区铁路枢纽、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改善首都环境,实现两站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34.3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预计2013年建成使用。

京石铁路客运专线

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北起北京市丰台站,南至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站,途经北京市的海淀、石景山、丰台、房山区,河北省保定、石家庄市,全长283.672公里,其中北京市境内48.712公里,河北省境内234.96公里。铁路的建成将缓解京广铁路北段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467.0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94.0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5.2 公路建设

公路网规模及构成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长度达到211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3公里,一级公路924公里,二级公路3196公里,三级公路3728公里,四级公路12169公里,等外公路19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128.7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国道、省道为骨干、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5-2 2010年全市公路等级分类示意图

公路建设项目

G45大广高速(辛立村—市界段)工程比计划提前1个月建成通车,实现了大广高速在北京境内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统筹力量、有效协调,按要求完成了国高网标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志牌更换工程。完成了京哈高速全线、六环路部分路段共150公里的路面大修工程,进一步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方便了公众出行。此外,各在施工程积极推进,京新高速(五环—六环段)累计完成投资30.37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57%,京港澳高速(五环路—赵辛店立交段)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占预估总投资的12%。

数据来源: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图5-3 2010年北京市高速公路网图

远郊区县公路设施

北京市郊区县面积共计15042.22平方公里,占北京市全市总面积的91.66

%,

截至2010年年底常住人口789.64万人,占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的40.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郊区县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市政府投资重点开始向郊区县转移。大部分郊区县新城道路网主体骨架已基本形成,农村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2010年,各郊区县也加大了交通投资力度,交通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郊区县道路里程及道路密度

截至2010年年底,郊区县境内公路20535.8公里,比上年增长了0.8%。远郊区县公路密度按面积计算为136.5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6公里/万人。表5-2为截至2010年底郊区县公路情况。

表5-1郊区县公路情况表

5.3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网总体规模及构成情况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城区道路总里程为6355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63公里,城市主干路874公里,城市次干路652公里,城市支路及街坊路4566

4

该人口数据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公里,道路总面积达9395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4.8平方米/人。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5-4 2010年城区道路等级分类示意图

表5-2、图5-5是城区范围内道路设施的基本情况。

表5-2 城六区道路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 5-5 城六区历年道路设施发展示意图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蒲黄榆快速路、阜石路二期、温榆河大道、西外大街西延等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通车;东直门枢纽外部道路工程、马家堡东路立交匝道桥、万泉河路改建工程以北三环人行过街天桥工程已建设完成;北京南站外部路网工程实现南、北广场、东西南北四座立交、万芳亭公园东侧路、站前街、永定门车站路、凉水河南侧路、马家堡路北段、马西路两座天桥项目建成;巨山路完成总工程量的70%;新国展联络线、广渠路二期、朝阳路二期、阜通东大街、石榴庄路、崇文门内大街改造工程,西客站南广场周边道路工程、柳村和看丹平改立等项目正在全力组织工程实施。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5.5 轨道交通建设

2010年,轨道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72.93亿。 1、五条新城线如期开通试运营

2010年,四条新城线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按照既定工期目标和通车标准要求,规划设计按时完成了四条新城线全部规划手续的报批,并加大设计投入,保证了设计进度与设计质量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征地拆迁、前期拆改等面

对施工急需进场的要求,重点解决了亦庄线宋家庄停车场等拆迁问题,大兴线新-西高架区间高压走廊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拆建塔基67(基),改移7路输电线路的任务。大兴线与运营方共同协作,科学组织与4号线的贯通调试;亦庄线根据BT和非BT两种建设投资模式的不同要求,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管理,确保了整体工作机制运行顺畅;昌平线针对西二旗车站与既有线合建的特殊性展开重点突击,在工期紧迫的情况下保证车站提前投入使用,攻克了制约全线开通的关键节点;房山线大部分结构工程野外施工恰逢最漫长、最寒冷的冬季,经受了环境与技术的考验,保证了节点工期的实现,为按时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统一部署、精心筹划,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合理安排现场交叉施工作业,工程后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土建工程顺利收尾,设备联调按计划展开,四线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12月30日,四条新城线与15号线一期同步开通试运营,一次开通里程达到108公里,为国内外首创,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36公里。各线开通水平均达到预期水平,大兴线与4号线实现贯通运行,2.5分与5分钟大小交路运行;亦庄线实现CBTC全功能开通,通过了2分钟追踪能力试验;昌平线、房山线实现点式ATO运行。四条新城线试运营以来,线路功能完整,运行平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2、城区四线全面展开,新开两线陆续开工,4号线尾工稳步推进,10号线一期新增应急工程提前完成

在建工程以全面推进6号、8号、9号和10号四条城区线建设为重点,截止2010年底,四条城区线基本全面开工,各线装修概念设计评审及装修方案设计工作全面完成;全部68座车站开工61座,14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61个区间双线贯通10个,完成土建总工程量的30-45%。其中,8号线二期北段6座车站全部开工,4座结构封顶,7个区间双线贯通2个;9号线南段9座车站全部开工,4座结构封顶,8个区间7个实质性开工,2个区间双线贯通。

2010年年初开工的7号线、14号线实现了部分车站和区间的实质性开工。7号线全线21座车站、21个区间中,8座车站、4个区间已进场开工;14号线全线36座车站8座具备开工条件,37个区间5个实现实质性开工。

计划新开的西郊线、8号线北延联络线、6号线二期总体处于进场开工准备阶段,规划方案、可研报告、总体方案设计均已完成,并完成首开段的施工图设

计和施工(监理)单位招标工作,具备开工条件;S1线(监管)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

4号线尾工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稳定推进。10号线一期新增知春路换乘通道是市政府下达的应急工程,第二项目中心加强组织与协调,仅用6个月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

数据来源: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5.6 公共停车设施

2010年北京市收费停车场共计有5471个,停车位139.4万个,停车位数量比上年增长9.1%。其中朝阳区停车泊位最多,达到47.5万个,约占全市停车位的34.1%。

表5-3 2010年北京市收费机动车停车场(位)分布表(计量单位:个)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2010年北京市收费停车中,居住小区停车位为86.6万个,占全部收费停车位的62.1%, 其次是路外公共停车位和共建配建停车位。

表5-4 北京市收费停车场按车场类别分类统计(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5.7 公交客运枢纽建设

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交客运枢纽场站9个,详见表5-8。

表5-5 2010年客运枢纽基本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统计平台

2010年完成交通枢纽基本建设投资4.0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45亿元。本年实现开复工面积10.8万平方米,3项交通枢纽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其中西苑(一亩园)枢纽1.8万平方米;宋家庄枢纽5.2万平方米;四惠枢纽3.9万平方米。

西苑公交枢纽

西苑公交枢纽总占地14公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停车场、道路、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7.18亿元,规划安排公交线路18条,已安排14条、预留4条,驻车300辆,自行车位1500辆。初设概算批复金额为71866万元。

宋家庄交通枢纽

宋家庄交通枢纽项目总用地4.2公顷,建筑面积为52600平米,其中地下结

构为一层(局部有夹层),面积为29000平米;地上结构为四层,面积为23600平米;同期建设的还有枢纽周边三条市政配套道路,项目总投资7.53亿元。枢纽规划公交线路6-8条,夜间驻车40辆,出租车位9个、小汽车停车位148个、自行车位2000个。同期建设的还有枢纽周边三条市政配套道路。初设概算批复金额为75244万元。

四惠交通枢纽

四惠交通枢纽总占地16.68公顷,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市政配套道路、停车场工程12万平方米,总投资13.97亿元。枢纽安排公交线路15条,驻车182辆,长途车驻车60辆;大型公交驻车场驻车189辆,出租车位20个,小汽车位224个,自行车位2000个。周边配套道路工程包括通惠河北侧路(长约850米)、京通快速路北侧辅路(长约466米)、枢纽专用匝道(长约844米)及枢纽东侧路4条道路(长约140米),四惠立交东南象限辅路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向东南进行展宽,展宽范围全长约350米。枢纽范围京通南北辅路进行展宽及路口渠化,北辅路展宽范围长度约216米;南辅路展宽范围长度约1338米。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六、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6.1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以整合、接入、共享为基础,已整合2800多项数据,接入6000多路视频和13个应用系统,初步建成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综合运输方式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监控调度、统计分析、气象保障和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立常态化综合交通运输协调管理体系,为缓解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机动车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 6-1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

6.2 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I期)

北京市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是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运行监测,交通运行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于一体,服务于政府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2010年,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系统稳定性和指数计算速度的需求,进一步改建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的关键算法、数据流程,不断提高系统性能。另一方面,在原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开发了基于网站、手机、B/S结构桌面的交通指数发布系统,重点实现北京市五环内全路网、六城区、各环路之间交通指数、平均速度、拥堵等级等参数的实时计算和对外发布。这些数据每5

分钟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更新一次,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市民日常出行、了解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与改善效果提供参考。

此外,依托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辅助专业技术人员的数据分析工作,继续对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有力地支持了新一轮(2010年4月11日至2012年4月10日)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28条”缓堵措施的出台。2010年,共刊出49期“城市交通运行周报”,为市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交通系统运行状况提供重要依据,继续为疏堵工程方案、公交线网优化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6.3 公路信息化系统

6.3.1 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

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是路政局业务数据汇聚、交换、处理的中枢,于2010年6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主要包括路网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养护任务管理系统、路政巡查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五个子系统。

 路网管理系统通过对动态数据的监测分析和视频的直观监控,能够基本

反映重点公路路段的运行状况。

 公众服务系统包括:热线、网站、可变情报板三大模块,以公众出行需

求为导向,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 养护任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养护业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养护事件办理率

和监管水平。

 路政巡查管理系统实现了路政信息化管理,使路政执法更加及时准确。  应急处置系统自开发完成后,正在进行基础资料录入工作。

6.3.2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ETC)系统

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共建成ETC车道365条,实现了收费站全覆盖,用户达到37万,电子收费通行比例达到18%,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开通运营,使收费站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高,站区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

2010年9月,京津冀不停车联网收费系统成功运行,总体状态良好。已建成京津冀区域联网电子收费清分结算中心、北京市高速公路信息中心和客户服务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8月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主编单位: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参编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北京铁路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

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编委会人员名单:

顾问: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刘小明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全永燊

总负责: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李 先

负责人: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王根城

主编人员:

温慧敏 张德欣 王书灵 李春艳

王 方 扈中伟 杜华兵 安 居

赵 晖

参编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文宏 王 莹 王景岗 邓爱群

伊 靖 刘卫清 刘仁强 刘存良

许国华 吴 迪 吴云英 吴宝华

张应俊 李 辉 李 鑫 李宝伟

周 天 俞 勇 夏天成 贾世永

顾 涛 高 颖 翟 欣 谭 峰

缐凯刘常平 傅志浩 刘滢凯 张乃允 李 铁 贾占华 胡超凡周 凌 申晓鹏安午工张华兵陈春妹陶 丽

目 录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 1

主编单位:.................................................... 2

参编单位:.................................................... 2

编委会人员名单:.............................................. 3

一、综述 ........................................................... 1

1.1 2010年度交通发展概况 .................................... 1

1.1.1 交通需求.............................................. 1

1.1.2 交通供给.............................................. 3

1.1.3 交通运行.............................................. 4

1.2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 5

1.2.1 发展成就.............................................. 5

1.2.2 基本经验.............................................. 8

二、城市发展 ...................................................... 10

2.1 经济与社会............................................... 10

2.1.1 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10

2.1.2 财政概况............................................. 11

2.2 人口..................................................... 12

2.2.1 人口变化趋势......................................... 12

2.2.2 人口分布............................................. 13

2.3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开发..................................... 14

2.3.1 土地资源............................................. 14

2.3.2 房地产开发情况....................................... 15

2.4 建设用地规模发展趋势..................................... 16

三、车辆保有与使用 ................................................ 19

3.1 机动车保有量及构成....................................... 19

3.2 机动车使用概况........................................... 20

3.2.1 机动车使用情况....................................... 20

3.2.2 机动车使用的时间分布................................. 21

3.2.3 机动车停车情况调查................................... 22

3.2.4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状况............................... 23

3.3机动车租赁与维修 ......................................... 24

3.3.1 机动车租赁........................................... 24

3.3.2 机动车维修........................................... 24

四、居民出行特征 .................................................. 25

4.1 出行量与出行结构......................................... 25

4.2 出行目的................................................. 26

4.3 出行时间分布............................................. 27

4.4 出行距离及时耗........................................... 28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29

5.1 北京铁路枢纽建设......................................... 29

5.1.1 北京铁路枢纽概述..................................... 29

5.1.2重点建设工程 ......................................... 30

5.2 公路建设................................................. 31

5.3 城市道路................................................. 33

5.5 轨道交通建设............................................. 35

5.6 公共停车设施............................................. 37

5.7 公交客运枢纽建设......................................... 39

六、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 41

6.1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 41

6.2 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I期) ........................... 41

6.3 公路信息化系统........................................... 42

6.3.1 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 42

6.3.2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ETC)系统.......................... 42

6.4 运输行业信息化系统....................................... 43

6.4.1公共交通系统 ......................................... 43

6.4.2 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综合统计信息系统(I期) ........... 43

6.5 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 44

6.5.1 交通综合监测系统..................................... 44

6.5.2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5

6.5.3 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45

6.5.4 交通指挥调度系统..................................... 45

6.6 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化....................................... 45

6.6.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45

6.6.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46

七、道路交通系统运行 .............................................. 47

7.1 路网车辆运行速度......................................... 47

7.2 典型道路流量............................................. 48

7.2.1 交通量............................................... 48

7.2.2 车型构成............................................. 49

7.3 拥堵状况分析............................................. 49

7.3.1 交通指数............................................. 49

7.3.2 常发拥堵路段分布..................................... 50

7.3.3 拥堵持续时间......................................... 51

7.3.4 节假日和公休日路网运行特征........................... 52

八、对外客运交通运行 .............................................. 53

8.1 对外客运基本情况......................................... 53

8.2.1 省际客运............................................. 54

8.2.2 旅游客运............................................. 55

8.3 铁路客运................................................. 55

8.4 民航客运................................................. 56

九、城市客运交通运行 .............................................. 58

9.1 客运系统基本状况......................................... 58

9.2 公共汽(电)车........................................... 59

9.3 轨道交通................................................. 61

9.4 郊区道路客运............................................. 64

9.5 出租汽车................................................. 65

十、货物运输 ...................................................... 66

10.1 货物运输综合状况........................................ 66

10.2 道路货物运输............................................ 66

10.3 铁路货物运输............................................ 67

10.4 航空货物运输............................................ 68

10.5 对外贸易运输............................................ 68

十一 、城市环境与交通安全 ......................................... 71

11.1 城市环境................................................ 71

11.1.1 空气质量水平........................................ 71

11.1.2 噪声防治............................................ 72

11.2 机动车排放管理.......................................... 72

11.2.1 新车排放达标监管.................................... 73

11.2.2 加快黄标车淘汰...................................... 73

11.2.3 在用机动车检测...................................... 73

十二、缓解交通拥堵综合对策和交通规划研究 .......................... 76

12.1 缓解交通拥堵综合对策.................................... 76

12.1.1 工作思路............................................ 76

12.1.2 交通措施............................................ 76

12.2 重大交通规划项目研究.................................... 77

12.2.1 北京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77

12.2.2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 78

12.2.3新功能区交通规划 .................................... 79

十三、近期北京交通发展展望 ........................................ 81

13.1举全市之力,缓解市区交通拥堵 ............................ 81

13.2 “十二五”时期缓解北京交通拥堵重大任务.................. 81

13.2.1工作目标 ............................................ 82

13.2.2综合措施 ............................................ 83

一、综述

1.1 2010年度交通发展概况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收官战,并为“十二五”期间在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指引下,进一步加快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

2010年完成市级交通设施投资514亿元;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355公里,“环路+放射线”的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113公里,以国、市道为骨干,县、乡、村道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开通轨道交通线路5条(10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336公里;公共交通(含轨道)完成客运量69亿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39.7%,比2009年增加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79万辆,达到480.9万辆,年增长率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中心城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指数年平均为6.14,属中度拥堵,比2009年(指数5.41)上升了13.6%。

由于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的急剧膨胀,交通恶化势头有所加剧,为有效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保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的全面推进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规、建、管、限”方面提出了6大类28条有针对性的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常态化交通需求管理力度,交通拥堵加剧势头有望得到遏制,交通运行状况预期会有明显改善。 1

1.1.1 交通需求

1、机动车保有量

201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80.9万辆,同比2009年净增79万辆,增幅为19.7%。全年平均月净增机动车6.6万辆,其中,下半年机动车月净增幅高达7.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增幅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1 交通指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取值范围为0~10,分为五级。其中0~2,2~4,4~6,6~8,8~10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系统自2007年投入运行,全年7*24小时运转。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1-1 机动车保有量

2、出行需求

随着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底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达2904万人次(不含步行),比2009年增加了158万人次,增长

5.8%。

其中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818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25万人次;地铁出行量为335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61万人次;小汽车出行量为993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59万人次。

3、出行结构

2010年六环内居民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轨道交通比例为11.5%,公共汽(电)车比例为28.2%,公共交通(轨道+公共汽(电)车)比例合计达到39.7%,较2009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小汽车出行比例34.2%,较2009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出租车出行比例6.6%,较2009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6.4%,较2009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1-2 历年交通出行方式构成

1.1.2 交通供给

1、交通投资

2010年北京市完成市级交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比2009年降低了16.1%。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图1-3 “十一五”期间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 2、道路供给

2010年底,北京市城区道路总里程为6355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63公里,城市主干道874公里,城市次干道652公里,城市支路及街坊路4566公里,道路总面积达9395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464.5公里/百平方公里。

3、公共汽(电)车

2010年底,全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21548辆,比2009年底减少168辆,下降0.8%;运营线路713条,比2009年底增加21条,增长3.0%;运营线路长度为18743公里,比2009年底增加473公里,增长2.6%;全年行驶里程14.09亿公里,比2009年减少327万公里,下降0.2%;公交专用道里程294公里,比2009年增加14公里,增长5.1%。

4、轨道交通

2010年底,随着5条新线路开通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4条,总里程达到336公里,比2009年底增加了108公里,增长47.4%;轨道交通运营车辆共计2463辆,比2009年底增加449辆,增长22.3%;全年行驶里程2.12亿公里,增加2668万公里,增长14.4%。

1.1.3 交通运行

1、路网运行

2010年,工作日道路网平均日交通指数为6.14,比2009年(指数5.41)增加了13.6%;除了2月份(春节)、7、8月份(中小学放暑假),其他月份交通指数基本接近或达到“中度拥堵”等级。

北京市五环(含五环)范围内,早高峰(7:00-9:00)期间,路网平均速度为23.9km/h,晚高峰(17:00-19:00)期间,路网平均速度为21.2km/h。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分别比2009年降低了3.2%和4.9%。

2、道路客运

2010年,全市完成客运量80.51亿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50.51亿人次,同比下降2.2%;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18.46亿人次,同比增长29.8%;郊区道路客运完成客运量3.94亿人次,同比增长8.2%;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6.9亿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客运完成客运量0.44亿人次,同比增长6.3%;省际客运完成客运量0.25亿人次,同比增长1.5%。

3、道路交通安全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发生交通死亡事故884起,死亡974人;分别比2009年减少17起和7人;下降比例为1.9%和0.7%。

1.2 “十一五”交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交通成功应对了5年净增222.6万辆机动车和423万常住人口的挑战,经历了发达国家特大城市几十年走过的机动化道路,圆满完成了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交通保障任务。全市交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常态化交通需求管理体系有效运转。

1.2.1 发展成就

1、交通投资大幅增长,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级交通投资达到2500亿,为同期GDP的4.7%,比“十五”期间增长137.6%,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交通事业的发展基本满足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日常交通需求,为城市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调整,重点功能区和新城建设,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交通发展促进了首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拉动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以2007年为例,交通运输及其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为1041.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1%,并提供了98.83万个就业岗位。交通事业发展还促进了与交通相关产业的产品制造、设施建设、运营、销售服务等涉及国民经济83个行业的经济增长,间接贡献为16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

2、交通设施建设跨越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轨道运营里程达到336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94.7%,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初步形成。城六区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6355公里,城市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次干路与支路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得以进一步扩充,路网功能级配结构有所改善。公路建设实现了“区区通高速”、“村村通油路”,总里程达到211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903公里。

建成了东直门、北京西站北广场、北京南站、动物园、西苑5个交通枢纽;建成了5号线天通苑北站、八通线北苑站、4号线安河桥北站3个轨道交通驻车换乘停车场(P&R),1349个停车位;建成了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南站等对外交通设施,完善了城市内、外交通,城市内部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衔接。

3、公交优先成效显著,交通出行结构得到改善

2006年底,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确定公共交通重要战略地位和社会公益性定位,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设施用地优先,投资

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的“两定四优先”政策与实施方案。2009年7月又出台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年-2015年)》,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施划公交专用道、实施低票价等措施,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轨道交通线路新增10条,新增运营里程222公里;既有轨道交通14次缩短发车间隔;地面公交优化调整线路503条,解决了720个小区居民的出行;新开通了安立路和朝阳路2条大容量快速公交线,新增163公里公交专用道。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从“十五”末的1419万人次增长到目前的1886万人次,出行比例从“十五”末的29.8%增长到39.7%,增长9.9个百分点。

表1-1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局统计平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4、依托科技创新,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突破一大批交通关键技术,建成一批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系统,全市交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交通运输智能化运营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取得显著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水平与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与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取得突破、交通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用扎实推进,为北京市交通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奥运交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坚持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取得成效

“十一五”期间,以方便市民出行为宗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分阶段开展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扩大基础设施供给,改善路网设施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需求管理政策,实行精细化管理。先后对全路网交通组织进行梳理

并实施了1000余项交通疏堵工程;实施了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试点、淘汰黄标车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十一五”收官之际,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标本兼治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建、限、管”的思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从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8项措施。

在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需求年均递增6%的背景下,2010年,工作日早高峰快速路平均速度由2006年的30.2km/h提高到35.1km/h,提高16.2%,主干路平均速度基本维持在22km/h左右;路网工作日交通指数全年平均为6.14,比2007年(7.31)下降19.1%。路网运行总体水平仍略好于“十一五”初期。

6、精心谋划、统筹兼顾,圆满完成奥运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交通保障任务

奥运会期间制定并实施了赛事交通服务和社会交通服务工作方案、奥运期间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行驶、黄标车停驶和外省进京货车绕行北京周边道路等措施以及错时上下班等配套政策,赛事交通和社会交通和谐运转,实现了“安全、准点、可靠、便利”的奥运交通总目标,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各国代表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以超奥运的标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道路桥梁轨道交通设施检测,国庆活动涉及道路养护维护,长安街路面大修等重点道路改造工程以及西单西通道等13座过街通道支护,保证了阅兵路线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定周密的国庆庆祝活动和社会交通运输保障方案,采取保持建制、成块移动、地铁、公交、公路和徒步相结合的立体交通运输方式,实现了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集结疏散快速高效。圆满完成了国庆阅兵、群众游行、国庆晚会、国庆游园等庆祝活动的交通保障工作,实现了“方案无疏漏,运行无事故、服务无投诉、保障无差错”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的同时,优化交通投资结构,并实施常态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正确处理规模扩充与结构改善的关系,加强不同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整合,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在应对奥运等重大事件时,始终着眼于长远交通发展目标及交通结构调整。正是由于采取了上述

一系列标本兼治的战略对策,“十一五”期间基本应对了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1.2.2 基本经验

“十一五”交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经验概况起来为“五个坚持”。

1、坚持保障交通投入,支撑城市快速发展

为适应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自“九五”、“十五”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占GDP的比例始终维持在5%左右的合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占同期GDP的4.7%,与“十五”相比,投资总额增长了1.38倍,有力支持了城市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打造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合作、吸引社会股权投资、改革创新交通枢纽建设投资管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交通投资渠道、加快了交通建设速度。地铁四号线,开创了PPP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先例,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十一五”期间,北京加快推进公交优先发展策略,明确提出了“两定四优先”的发展思路,改善投资结构,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的投资安排向公共交通倾斜,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公共交通投资比重达到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的51%,并坚持公共交通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公共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施票制票价改革以来,公共交通客运量大幅增加,到“十一五”末,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十五”末的29.8%提高到39.7%,提高9.9个百分点。

3、坚持实施疏堵工程,挖掘既有设施潜力

“十一五”期间,在加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扩大道路基础设施供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需求管理政策,不断改善交通拥堵状况。特别是按照“标本兼治、建管并举”的原则,自2003年以来每年实施200多项疏堵工程,用于路口优化渠化、建设公交港湾、改造过街设施、完善标识标线、清理占路线杆等投资小、见效快的疏堵项目,大大提高了既有设施效率,缓解城市局部拥堵取得成效,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4、坚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满足行业企业对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完善服务能力的需求;智能化技术在交通行业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等运行效率;初步形成了综合性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管理、决策、市民日常出行提供了多模式、综合性的交通信息服务。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等低碳施工技术,充分利用废旧路材料和废旧橡胶轮胎循环利用技术等,有力促进了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5、坚持实施需求管理,引导合理交通出行

奥运会期间,实行了机动车单双号上路行驶、黄标车停驶和外省进京货车绕行北京周边道路以及错时上下班等“一揽子”综合性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干道流量下降23%,路网车速提高28.5%,拥堵报警减少90.6%,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5%。

奥运会后,通过总结奥运交通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适时出台了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错时上下班、重点区域停车价格调整试点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小汽车的使用得到了合理调控。“十一五”期间,小汽车出行比例增加了4.4个百分点,达到34.2%,远低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增加9.9个百分点的速度,扭转了小汽车出行比例增长速度高于公共交通的势头。

“十一五”时期是北京交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北京交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也是交通投入最大、机动车增长最快、交通结构改善最明显、交通管理最有效、市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敬业奉献、努力拼搏,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交通体系建设基本适应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结构改善基本适应了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挑战,圆满完成了奥运盛会和国庆60周年交通保障任务。

二、城市发展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平稳复苏回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

2.1 经济与社会

2.1.1 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

2010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比2009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1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7594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1218美元),比2009年增长2.4%。图2-1为2000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图2-2为2000年以来全市人均GDP变化情况。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14.5 [1**********]20

[***********][***********]2009201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1 2000-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12000

10000

人均GDP(美元) [1**********]0

2000

[***********][***********]20092010

年份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2 2000-2010年全市人均GDP变化情况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24.4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388.4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0600.8亿元,增长9.3%。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4%、9.5%和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29.1:69.6变化为2010年的0.9:24.1:75。

2.1.2 财政概况

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210亿元和855.4亿元,分别增长16.8%和13.7%,实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513.1亿元和215.3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1.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2717.3亿元,增长17.2%。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23.1%、41.7%和17.8%。

“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和支出(一般预算,含中央追加支出)累计分别达到8827.9亿元和9942.3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2.7倍和2.6倍。

2010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城镇投资5002.6亿元,增长14.3%;完成农村投资490.9亿元,增长

2.2%。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38.5亿元,是“十五”

时期

的2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4.4%,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073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比上年下降

1.1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62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9%,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2%,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低于“十五”时期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2.2 人口

2.2.1 人口变化趋势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市登记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5.9%。图2-3是2000-2010年历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图。

2000

1900常住人口(万人) [1**********]0

1500

1400

[***********][***********]20082009

年份 2010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3 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图

2.2.2 人口分布

2010年各行政区县的土地面积、常住人口及密度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2010年分区县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统计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备注:本表人口数据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201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195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人。由城区向郊区县人口分布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口分布密度增长速度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两个中心城区的人口平均密度为23407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58人。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平均密度为7488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78人。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平均密度只有525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6人。图2-4是2010年北京市城八区常住人口分布密度图。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2-5 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2.3 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开发

2.3.1 土地资源

2010年,全年供应土地6489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7%,其中基础设施用地238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36.8%,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土地供应总量30045公顷,完成计划(31000公顷)97%。优先和适度超前安排基础设施用地,引导、保障和支撑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一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用地供应14578公顷,超过计划供应量(12900公顷)的13%。2009年后,基础设施用地、科教文卫体和行政办公用地供应高峰过后回落,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2010年,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3.2 房地产开发情况

2010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全市房屋开复工面积15572.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79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90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63.5万平方米,与2009年同期相比开复工面积有所增加,竣工面积有所减少。表2-2为2002-20010年全市房屋建设情况。

表2-2 全市房屋建设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0年,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67.9亿元,施工面积75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3.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9.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2.3亿元。

2010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300.9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6%;其中商品房住宅6176.0万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11.2%。商品房竣工面积23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0.1%;其中住宅1498.5万平方米,减少7.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1639.5万平方米,比2009年减少30.6%;其中商品住宅1201.4万平方米,比去年下降36.1%。商品房空置面积1482.7万平方米,比2009年末提高9.7%;其中商品住宅空置511.9万平方米,比2009年末提高

19.9%。图2-6为北京市2000年到2010年商品房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图的变化。

12000

万平方米

[***********]000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图2-6 北京市2000-2010年商品房施工、竣工、销售面积图

2.4 建设用地规模发展趋势2

1、用地规模发展趋势

从历年各类型交通影响评价(以下简称交评)的建设项目统计发现,各年居住类项目用地面积最大,其次是办公类项目。居住类项目平均每年2117公顷,办公类项目平均每年938公顷。除2008年外,居住类项目用地面积基本呈逐年攀升趋势;另外,办公类用地面积一直处于高位,2007年工业类用地面积异军突起2008-2009年绿地类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增长极其迅速。具体见图2-7。

2

仅以开展了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为例。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2-7 历年各类型交评项目用地面积分布

2、建筑规模发展趋势

统计发现,各年居住类项目建筑规模最大,其次是办公类项目。2004-2010年居住类项目建筑面积基本呈逐年攀升趋势;另外,办公类建筑面积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教育科研、医院和工业类建筑面积相对比较持平。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2-8 各年交评项目各类型建筑规模分布

3、建设项目空间发展趋势

从各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来看,2005年有少量项目星星点点出现在五环外;2006年五环外建设项目逐渐增多;2010年五环外建交评项目数量几近与五环内建设项目持平。交评项目由中心城向外围区县扩展的趋势非常明显。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05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6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7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8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2009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

图2-9 2005-2010

年交评项目位置分布情况

三、车辆保有与使用

3.1 机动车保有量及构成

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80.9万辆(其中军车和拖拉机9.6万辆),较上年净增19.7%;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90.9万辆,比上年净增22.7%。全市近几年来车辆保有量的发展状况见图3-1。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3-1 北京市机动车与私人机动车保有量发展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及私人机动车增长势头迅猛,机动车年平均净增13.2%,私人机动车年平均净增16.8%,私人小微型客车年平均净增长21.6%。各年车辆具体增长状况见表3-1。

表3-1 近几年机动车及私人机动车净增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表3-2、图3-2是全市分区域车型构成情况。至2010年底,城区和近郊区的机动车中绝大部分均为小客车,分别达到92.4%和94.6%,全市平均小客车比例也已高达87.2%,均较上年有所上升。

表3-2 2010年北京市各地区机动车组成结构情况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图3-2 2010年北京市机动车分区域车型构成图

3.2 机动车使用概况

3.2.1 机动车使用情况

2010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全市机动车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研究其在城市交通中具备的主要特征。调查区域为北京市城六区,调查对象包括公务车和私家车,其中公务车172辆,占17.3%;私家车825辆,占82.7%。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具体车辆出行次数见表3-3。从本次专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

3

3

公务车指为单位名义注册登记的车辆,私家车指以个人名义注册登记的车辆。

作日车辆平均出行次数高达2.54次,高于节假日的2.11次;公务车在工作日的出行次数明显高于私家车。

表3-3 车辆出行次数统计表(小样本调查)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在年行驶里程方面公车比私车高出46.24%,公务车和私家车的行驶里程数见表3-4。

表3-4 车辆每年行驶里程统计表(小样本调查)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3.2.2 机动车使用的时间分布

使用机动车上下班出发、到达时间分布状况

从图3-3可以看出,使用机动车上班出发的高峰在7:30-8:30之间,到达高峰在8:00-9:00之间。

从图3-4可以看出,使用机动车下班出发的高峰在17:00-18:00之间,相对比较集中;到达高峰出现在17:30-18:30之间。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3 上班出发、到达时间车辆分布图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4 下班出发、到达时间车辆分布图

3.2.3 机动车停车情况调查

从调查中得知,公车中36.31%的车主拥有停车位,而私车中42.86%的车主拥有停车位;另外,公车、私车每年租用停车位的平均费用分别为2267元和2078元;每月临时停车费用分别为205元和183元。

在夜晚车辆停放调查中发现:21.5%的公车和29.3%的私车停放在居住小区内,且没有固定停车位置。公车私 车夜间停放地点分布状况具体见图3-5和图3-6。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5 公车夜间停车位置分布

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3-6 私车夜间停车位置分布

3.2.4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小汽车平均年维修保养费用4361.92元。

表3-5 车辆保养及使用费用表

3.3机动车租赁与维修

3.3.1 机动车租赁

3.3.1 机动车租赁

2010年,汽车租赁行业备案企业427家,备案车辆21000辆。行业租赁率81.1%,营业收入11.6亿元。经营门店430个,其中分公司321个。

企业规模参差不齐。100辆车以上的企业42家,拥有车辆1.54万辆,分别占业户和车辆总数的10%和74%;10至100辆车的企业144家,拥有车辆0.48万辆;10辆车以下的企业241家。

备案企业及车辆增加较快。新备案企业及车辆分别增加 47家和1424辆;其中下半年企业增加明显,6月到12月新增备案企业30家。

表3-6行业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统计平台

3.3.2 机动车维修

随着首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机动车维修行业持续性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机动车维修经营者6208户,比上年增加了115户,其中新增的一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占34.8%。完成维修量1160.98万辆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8%。维修收入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四、居民出行特征

4.1 出行量与出行结构

随着全市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2010年底六环内日均出行总量达2904万人次(不含步行),比2009年增加了158万人次,增长5.8%。其中公共汽(电)车出行量为818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25万人次, 增长3.2%;轨道交通出行量为335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61万人次,增长了22.3%;小汽车出行量为993万人次/日,比2009年增加59万人次,增长了6.3%。

2010年北京市居民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中(不含步行),公共汽(电)车比例为28.2%,轨道交通比例为11.5%,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比例合计达到39.7%,较2009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小汽车出行比例34.2%,较2009年增长了0.2个百分点;出租汽车出行比例6.6%,较2009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6.4%,较2009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表4-1 出行方式构成对比表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1 历年交通出行方式构成图(待更换)

为了掌握北京市全市居民出行的分布、出行目的等基本出行特征情况,2010年9月进行了北京市第四次全市交通综合调查,其中开展了居民出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以居民户为单位,调查了46900户居民家庭中的人员及车辆的一日出行情况,主要分析范围为六环内。

4.2 出行目的

图4-2是2010年六环内居民出行入户调查得到的出行目的结构图。基本出行(上班、上学出行)仍是居民最主要的日常出行目的,上班、上学出行占全部出行量的43.32%。生活类出行达到19.07%,包括:购物8.96%,健身休闲娱乐4.44%,个人事务(银行/就医等)3.05%,探亲访友1.95%。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出行在数量和具体特征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2 2010年居民出行目的构成图

4.3 出行时间分布

图4-6为六环内居民各类出行方式出发时刻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图。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图4-6 六环内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时间分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针对高峰特征,各主要出行方式出行高峰小时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百分比见表4-2。班车、小汽车、轨道、步行等几类交通方式的高峰特征明显。

表4-2 早晚高峰出行量占全天出行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4.4 出行距离及时耗

在各种方式中,轨道交通出行距离最长,其次是公共汽(电)车、小汽车、出租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六环内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晚高峰略高于早高峰,总的看来出行时耗相差不大。出行效率来看,小汽车平均行程速度最高,其次是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与自行车基本持平。六环内出行高峰内各种主要交通方式的出行距离、时耗和平均行程速度见表4-3。

表4-3 出行高峰小时内各种方式出行时耗表

注:表中交通方式为一次出行所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其中包括出行两端采用自行车或步行等交通方式的时间。早高峰(7:00-8:00) 晚高峰(17:00-18:00)

数据来源: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5.1 北京铁路枢纽建设

5.1.1 北京铁路枢纽概述

北京铁路枢纽地处华北平原,北京市境内。沟通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和中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承担着与全国各地的客货运输和国际交流任务,是中国铁路路网性客运中心。北京铁路枢纽由京沪、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哈、大秦等10条铁路干线及京津城际铁路组成,具有内、中、外3重环线,各干线间通过东南、东北、西北等环线相互连接,形成了大型、环形、放射型铁路枢纽。北京铁路枢纽营业里程1153.2公里,三等以上车站共有40个,其中北京、北京西、北京南、北京北站为主要客运站,担负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任务;石景山南站、良各庄、良乡、大台、周口店、大红门、巨各庄、燕落、沙河、通县、张辛、百子湾为主要货运站,担负货物运输任务,丰台西为路网性编组站,双桥、三家店为辅助性编组站,担负货车中转及车辆集散任务。

数据来源:北京铁路局

图5-1 北京铁路枢纽示意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和铁道部、北京市“关于加快北京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要求,为进一步适应北京市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客货运输的需求,2010年北京铁路局继续加快推进北京地区铁路建设项目,截止年底基本完成的大型项目为北京动车段、北京调度所;续建项目为京沪高速铁路、北京至北京西地下直径线、北京至石家客运专线等。目前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有:北京~沈阳客运专线、北京~张家口铁路、丰台枢纽改建工程,同期还加快了铁路道口平交改立交、铁路线路栅栏封闭的建设进度。

5.1.2重点建设工程

北京动车段

北京动车段地处北京市区西南,是我国华北地区的动车组检修基地及京沪高速铁路北段的检修中心,既承担京津城际、京哈等线全部动车组及京沪、京广北段配属动车组的运用及较高级修程的检修任务,又承担着派驻天津、济南动车组的三级修程以上的检修任务,并兼顾哈大客运专线动车组的四、五级修任务。该工程计划总投资85.6亿元,截至2010年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使用。

新建北京调度所

为实现客运专线铁路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的需要,减少行政管辖接口及调度指挥界限,便于统一全路客运专线的调度工作,促进铁路调度信息化的发展,新建北京调度所。北京调度所主要承担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石太、京秦沈等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任务。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13.6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使用。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自北京站向西,在崇文门三角地尽头处入地,经前门、宣武门、天宁寺、莲花池东路与预埋段衔接至北京西站。该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北京地区铁路枢纽、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改善首都环境,实现两站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34.3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3.0亿元。预计2013年建成使用。

京石铁路客运专线

京石铁路客运专线北起北京市丰台站,南至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站,途经北京市的海淀、石景山、丰台、房山区,河北省保定、石家庄市,全长283.672公里,其中北京市境内48.712公里,河北省境内234.96公里。铁路的建成将缓解京广铁路北段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该工程计划总投资为467.0亿元,截至201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94.0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5.2 公路建设

公路网规模及构成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长度达到211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3公里,一级公路924公里,二级公路3196公里,三级公路3728公里,四级公路12169公里,等外公路19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到128.7公里/百平方公里。以国道、省道为骨干、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5-2 2010年全市公路等级分类示意图

公路建设项目

G45大广高速(辛立村—市界段)工程比计划提前1个月建成通车,实现了大广高速在北京境内的全线贯通,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市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统筹力量、有效协调,按要求完成了国高网标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志牌更换工程。完成了京哈高速全线、六环路部分路段共150公里的路面大修工程,进一步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方便了公众出行。此外,各在施工程积极推进,京新高速(五环—六环段)累计完成投资30.37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57%,京港澳高速(五环路—赵辛店立交段)改扩建工程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占预估总投资的12%。

数据来源: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图5-3 2010年北京市高速公路网图

远郊区县公路设施

北京市郊区县面积共计15042.22平方公里,占北京市全市总面积的91.66

%,

截至2010年年底常住人口789.64万人,占北京市全市常住人口的40.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郊区县基础设施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市政府投资重点开始向郊区县转移。大部分郊区县新城道路网主体骨架已基本形成,农村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2010年,各郊区县也加大了交通投资力度,交通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郊区县道路里程及道路密度

截至2010年年底,郊区县境内公路20535.8公里,比上年增长了0.8%。远郊区县公路密度按面积计算为136.5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为26公里/万人。表5-2为截至2010年底郊区县公路情况。

表5-1郊区县公路情况表

5.3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网总体规模及构成情况

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城区道路总里程为6355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63公里,城市主干路874公里,城市次干路652公里,城市支路及街坊路4566

4

该人口数据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普查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

公里,道路总面积达9395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4.8平方米/人。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5-4 2010年城区道路等级分类示意图

表5-2、图5-5是城区范围内道路设施的基本情况。

表5-2 城六区道路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图 5-5 城六区历年道路设施发展示意图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蒲黄榆快速路、阜石路二期、温榆河大道、西外大街西延等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通车;东直门枢纽外部道路工程、马家堡东路立交匝道桥、万泉河路改建工程以北三环人行过街天桥工程已建设完成;北京南站外部路网工程实现南、北广场、东西南北四座立交、万芳亭公园东侧路、站前街、永定门车站路、凉水河南侧路、马家堡路北段、马西路两座天桥项目建成;巨山路完成总工程量的70%;新国展联络线、广渠路二期、朝阳路二期、阜通东大街、石榴庄路、崇文门内大街改造工程,西客站南广场周边道路工程、柳村和看丹平改立等项目正在全力组织工程实施。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5.5 轨道交通建设

2010年,轨道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72.93亿。 1、五条新城线如期开通试运营

2010年,四条新城线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按照既定工期目标和通车标准要求,规划设计按时完成了四条新城线全部规划手续的报批,并加大设计投入,保证了设计进度与设计质量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征地拆迁、前期拆改等面

对施工急需进场的要求,重点解决了亦庄线宋家庄停车场等拆迁问题,大兴线新-西高架区间高压走廊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拆建塔基67(基),改移7路输电线路的任务。大兴线与运营方共同协作,科学组织与4号线的贯通调试;亦庄线根据BT和非BT两种建设投资模式的不同要求,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管理,确保了整体工作机制运行顺畅;昌平线针对西二旗车站与既有线合建的特殊性展开重点突击,在工期紧迫的情况下保证车站提前投入使用,攻克了制约全线开通的关键节点;房山线大部分结构工程野外施工恰逢最漫长、最寒冷的冬季,经受了环境与技术的考验,保证了节点工期的实现,为按时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统一部署、精心筹划,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合理安排现场交叉施工作业,工程后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土建工程顺利收尾,设备联调按计划展开,四线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12月30日,四条新城线与15号线一期同步开通试运营,一次开通里程达到108公里,为国内外首创,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36公里。各线开通水平均达到预期水平,大兴线与4号线实现贯通运行,2.5分与5分钟大小交路运行;亦庄线实现CBTC全功能开通,通过了2分钟追踪能力试验;昌平线、房山线实现点式ATO运行。四条新城线试运营以来,线路功能完整,运行平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2、城区四线全面展开,新开两线陆续开工,4号线尾工稳步推进,10号线一期新增应急工程提前完成

在建工程以全面推进6号、8号、9号和10号四条城区线建设为重点,截止2010年底,四条城区线基本全面开工,各线装修概念设计评审及装修方案设计工作全面完成;全部68座车站开工61座,14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61个区间双线贯通10个,完成土建总工程量的30-45%。其中,8号线二期北段6座车站全部开工,4座结构封顶,7个区间双线贯通2个;9号线南段9座车站全部开工,4座结构封顶,8个区间7个实质性开工,2个区间双线贯通。

2010年年初开工的7号线、14号线实现了部分车站和区间的实质性开工。7号线全线21座车站、21个区间中,8座车站、4个区间已进场开工;14号线全线36座车站8座具备开工条件,37个区间5个实现实质性开工。

计划新开的西郊线、8号线北延联络线、6号线二期总体处于进场开工准备阶段,规划方案、可研报告、总体方案设计均已完成,并完成首开段的施工图设

计和施工(监理)单位招标工作,具备开工条件;S1线(监管)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

4号线尾工在确保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按计划稳定推进。10号线一期新增知春路换乘通道是市政府下达的应急工程,第二项目中心加强组织与协调,仅用6个月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任务。

数据来源: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5.6 公共停车设施

2010年北京市收费停车场共计有5471个,停车位139.4万个,停车位数量比上年增长9.1%。其中朝阳区停车泊位最多,达到47.5万个,约占全市停车位的34.1%。

表5-3 2010年北京市收费机动车停车场(位)分布表(计量单位:个)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2010年北京市收费停车中,居住小区停车位为86.6万个,占全部收费停车位的62.1%, 其次是路外公共停车位和共建配建停车位。

表5-4 北京市收费停车场按车场类别分类统计(计量单位:个)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

5.7 公交客运枢纽建设

2010年底,全市共有公交客运枢纽场站9个,详见表5-8。

表5-5 2010年客运枢纽基本情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统计平台

2010年完成交通枢纽基本建设投资4.0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45亿元。本年实现开复工面积10.8万平方米,3项交通枢纽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其中西苑(一亩园)枢纽1.8万平方米;宋家庄枢纽5.2万平方米;四惠枢纽3.9万平方米。

西苑公交枢纽

西苑公交枢纽总占地14公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停车场、道路、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7.18亿元,规划安排公交线路18条,已安排14条、预留4条,驻车300辆,自行车位1500辆。初设概算批复金额为71866万元。

宋家庄交通枢纽

宋家庄交通枢纽项目总用地4.2公顷,建筑面积为52600平米,其中地下结

构为一层(局部有夹层),面积为29000平米;地上结构为四层,面积为23600平米;同期建设的还有枢纽周边三条市政配套道路,项目总投资7.53亿元。枢纽规划公交线路6-8条,夜间驻车40辆,出租车位9个、小汽车停车位148个、自行车位2000个。同期建设的还有枢纽周边三条市政配套道路。初设概算批复金额为75244万元。

四惠交通枢纽

四惠交通枢纽总占地16.68公顷,总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市政配套道路、停车场工程12万平方米,总投资13.97亿元。枢纽安排公交线路15条,驻车182辆,长途车驻车60辆;大型公交驻车场驻车189辆,出租车位20个,小汽车位224个,自行车位2000个。周边配套道路工程包括通惠河北侧路(长约850米)、京通快速路北侧辅路(长约466米)、枢纽专用匝道(长约844米)及枢纽东侧路4条道路(长约140米),四惠立交东南象限辅路及部分非机动车道向东南进行展宽,展宽范围全长约350米。枢纽范围京通南北辅路进行展宽及路口渠化,北辅路展宽范围长度约216米;南辅路展宽范围长度约1338米。

数据来源: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六、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6.1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以整合、接入、共享为基础,已整合2800多项数据,接入6000多路视频和13个应用系统,初步建成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综合运输方式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监控调度、统计分析、气象保障和应急指挥为一体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立常态化综合交通运输协调管理体系,为缓解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机动车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图 6-1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

6.2 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I期)

北京市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是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运行监测,交通运行规律分析和发展预测于一体,服务于政府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行业管理的综合应用系统。

2010年,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系统稳定性和指数计算速度的需求,进一步改建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的关键算法、数据流程,不断提高系统性能。另一方面,在原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开发了基于网站、手机、B/S结构桌面的交通指数发布系统,重点实现北京市五环内全路网、六城区、各环路之间交通指数、平均速度、拥堵等级等参数的实时计算和对外发布。这些数据每5

分钟

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更新一次,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市民日常出行、了解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与改善效果提供参考。

此外,依托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辅助专业技术人员的数据分析工作,继续对北京市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有力地支持了新一轮(2010年4月11日至2012年4月10日)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28条”缓堵措施的出台。2010年,共刊出49期“城市交通运行周报”,为市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交通系统运行状况提供重要依据,继续为疏堵工程方案、公交线网优化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6.3 公路信息化系统

6.3.1 北京市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

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是路政局业务数据汇聚、交换、处理的中枢,于2010年6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主要包括路网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养护任务管理系统、路政巡查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五个子系统。

 路网管理系统通过对动态数据的监测分析和视频的直观监控,能够基本

反映重点公路路段的运行状况。

 公众服务系统包括:热线、网站、可变情报板三大模块,以公众出行需

求为导向,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 养护任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养护业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养护事件办理率

和监管水平。

 路政巡查管理系统实现了路政信息化管理,使路政执法更加及时准确。  应急处置系统自开发完成后,正在进行基础资料录入工作。

6.3.2 高速公路电子收费(ETC)系统

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共建成ETC车道365条,实现了收费站全覆盖,用户达到37万,电子收费通行比例达到18%,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开通运营,使收费站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高,站区交通拥堵得到一定缓解,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

2010年9月,京津冀不停车联网收费系统成功运行,总体状态良好。已建成京津冀区域联网电子收费清分结算中心、北京市高速公路信息中心和客户服务


相关文章

  • 全国高校排名
  • 2012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0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这是北大连续第5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清 ...查看


  • 中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政务微博总数近2万
  • 中国首份政务微博年度报告:政务微博总数近2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2日13:2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2日电  今日,"2011政务微博年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 ...查看


  • 2011年企业社会责任大事记
  • 国内部分 1日,广东省房协发布的<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正式实施. 4日,发改委在其网站公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祛程序规定>,并于2月1日起实施. 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 ...查看


  • 世行学院2011年课程城市交通与气候变化
  • 世行学院2011年课程 城市交通与气候变化 合作机构: 日 期: 世界银行学院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 年4月12-14日 2011 课程简介: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由此城市化进程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人 ...查看


  • 迟到的正义资料
  • 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由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进行的2012年度上海市公共交通客 ...查看


  •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
  • 2011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 第七届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年会 2011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 2010中国信用共建年度推荐榜颁布仪式 和谐社会与信用建设 2011 年,是中国社会经济起承转合,实施"十二五" ...查看


  • 总结年度总结年度个人
  • 年度个人总结 市场部 麦绮慧 我主要负责口腔展观众组织.研讨会筹备和宣传推广的工作.下笔写这份个人总结的时候,刚好是我进入科展的第265天,100天之后才正式完成一个工作周期.尽管进入科展之前我也是从事会展行业的工作,基本熟悉筹展流程,但不 ...查看


  • 南京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
  • 南京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 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 <南京市公共客运管理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11年6月29日制定,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