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孩子

  作为一名寄宿班的班主任,从三年级开始,我带着这班学生已经四年了。在多少个晨起暮后,我和这些有近半数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一道,关注着小小校园里的大自然。孩子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观察校园,记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我甚至在校长的支持下带着他们开辟了一块有着400多平方米的园子,种植瓜果蔬菜、花草树木,并美其名曰“童耕园”……

  以下所记载的只是发生在这四年当中的点滴故事,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自然与生态”。

  威尔伯的家

  我们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起点,但三、四年级时我带孩子们看过不少有关动物的电影(比如《夏洛的网》、《别惹蚂蚁》、《虫虫特工队》等等),这显然是促使他们关注自然的一个重要原因。看过《夏洛的网》的朋友都知道,威尔伯是一只小猪,它在蜘蛛夏洛的帮助下,最终逃过了被屠宰的悲惨命运。除了电影外,我还带他们读了这本书,不少孩子还写下了感人的读后感。

  有一天,突然有几个孩子特兴奋地告诉我:“夏洛来我们班了。”

  我一愣,随即便恍然抬头,果然看见在屋顶的角落里赫然有几只蜘蛛网,隐约还能看到蜘蛛在上面或忙碌或休息。我还没开口,他们又七嘴八舌地说了开来。

  “一共有3只夏洛。说不定是爸爸、妈妈和孩子。”

  “我们都是威尔伯了。”

  “我们班有71个威尔伯。”

  “刘老师就是弗恩。”

  ……

  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欣慰。读书有如此之效果,作为语文老师,真是心满意足呢!

  不过,我随即想起了学校正在进行的卫生大检查,那可是明确要求要清除室内蜘蛛网的。念及此处,我笑着说:“这可不太美观。我想把它们赶走,行不行?”

  “不行!”孩子们异口同声。

  “蜘蛛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好喜欢夏洛!”

  有同学在下面纷纷插着嘴。

  我本想告诉他们,学校里对教室卫生是有要求的,不允许有蜘蛛网。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我微笑着说:“行,就依了你们,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生活。”

  “耶!”又是一阵异口同声。

  是啊,孩子的想法肯定是有道理的。蜘蛛也应该有它的生存权利和空间啊。再说,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可都是“夏洛”啊。

  就让这些“夏洛”和它们的家留着吧。孩子们已生存在一个缺少了童话和梦想的世界,就让他们心中留一个美好的童话又何妨?我这样想着。

  于是,我没有赶跑那些蜘蛛。我和71个威尔伯,还有3只夏洛,一同生活在这个温暖的童话屋里――我把它叫做“威尔伯的家”。

  关于蛛网的“全民公决”

  下午,校长带了一群领导来检查教室卫生及环境布置。看到教室里有不少蛛网,很是惊讶,要求全部清除干净。我指着头顶上角落里的两只大蜘蛛实话告诉他,这关系到蜘蛛生存空间的问题,得征求我们班全体同学的意见,需要在班上进行“全民公决”投票才行。

  我教这个班四年来,从来没有打扫过教室里的蛛网。个中原因,与三年级时阅读《夏洛的网》有很大关系。自从大家认真读了那本书,并一同看了那部电影后,大家便认为不应该打扫蛛网了。

  而因为这一点,我已经抵住过数次学校的检查。卫生固然重要,但生命和生态更重要。我和孩子们坚守着自己的态度。

  校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建议我可以轻轻打扫,注意避让保护。

  这一次的卫生打扫事关下周一项省级大型活动,所以非同小可。校长走后,我立即把这事的原委在班上说清楚,然后让他们进行举手表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呢?13票赞同打扫,而55票反对。于是尘埃落定,一群蜘蛛们得以在这个教室里安心地生活下去。

  不过我还是顺着校长的意思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提议将那些看似已老旧下垂、满是灰尘而又没有蜘蛛居住的蛛网清理掉,其它则坚决不动。这一提议得以全票通过。

  我抬头看看那两只依然悠闲自得的大蜘蛛,不知它们能否知道刚才发生了一件关系它们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

  我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们在埋头看书写作业。一切如旧,水波不惊。

  每一片叶子都听懂你的话

  这些天孩子们种的菜大都出苗了,而花种因为播得晚一些,所以还不见任何动静。好些孩子都有些急,每天一下课都转到自己的承包地边,探个不停。

  我虽然一直劝他们别着急,其实心里也很担心,生怕这些花种们不给我们面子,因为这块地比较贫瘠,当初平整土地时,挖出了好多砖块。虽然播种时还撒了化肥,但毕竟我也是头一回,所以焦急之情并不亚于他们。

  前天午后,又看见不少同学在地头转悠。回到教室后,我便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光这样看不行,你们要跟它们说话,轻轻地说,说出你们的想法,要夸奖它,只有这样它们才会生长得更快些。”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显然不太相信。我继续告诉他们,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对着两盆同样的花说不同的话,比如对一盆花说些甜言蜜语,赞美之词,而对一盆花不闻不问,甚至是冷嘲热讽。时间长了,被表扬的一盆长势越发好,开得非常茂盛;而另一盆却相反,长势差,要瘦弱很多。

  这下孩子们的眼睛开始发亮了,他们恨不能现在就赶到那些植物朋友的旁边,去好好地赞美一番。

  想起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作者是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曾经做过实验,说连水也是有感情的,你跟它说或给它看不同情感的词,结果拍出来的水结晶照片却大相径庭。当初看到这本书时我的震惊可想而知,我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他的研究成果,但是我相信,生命的存在要远远超过我们惯有的思维。而那些我们原本认为不起眼的生命其实和我们同样尊贵。对于世间万物,我们唯以平等敬畏之心对待它们,哪怕它只是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棵小草,甚至是一杯水。它们存在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同样都高贵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生命的尊严正在于此。

  我把江本胜做的实验讲给孩子们听,用大屏幕给他们看那些或美丽或丑陋的水照片,孩子们张大了嘴巴,久久不能合上。最后,我对他们说:“相信我,每一片叶子都能听懂你们的话。只要你们精心呵护那些花草树木和各种蔬菜,以真诚之心去赞美它们,而且不断地坚持下去,相信它们一定会长得更迅速、更茂盛。”

  显然,我这半堂课的教育对他们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以至于下课以后,好多孩子跑到园子里,去跟那些绿色朋友说话。

  而我在远远地看着他们并欣慰无比的同时,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水犹如此,人何以堪?作为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成长的孩子,我们能不能少一些无谓的苛责,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呢?

  穿过花圃上厕所

  教室后面是一个大花圃,种了很多绿色植物,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从里面穿过。

  那天下午,初夏的骤雨一下子浇灭前几天突如其来的炎热。我透过教室的后窗,看那些盎然的植物朋友们在雨中摇曳生姿,翠绿动人。

  沉醉片刻后,我心念闪动,转过来对孩子们说:“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可不可行。如果大家上厕所时不是特别急的话,不妨从花圃里穿过那条小路,这样并没有绕多远的路,而且一来可以看看美丽的风景,二来可以亲近自然,观察那些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你们觉得怎么样?”

  几乎是异口同声,孩子们马上对我的提议来了兴趣。

  于是,很少再看到孩子从教室门口一阵风似的冲向厕所,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优雅了,几乎总是从花圃里穿过,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然后在一些植物旁边驻足,或观察,或讨论,不亦乐乎。

  接着,我又到校工那里想法搞来了一张花圃植物分布图,给孩子们人手复印了一张。这下更是激发了他们高涨的热情。一下课,他们就扑进了花圃,拿着图纸指手画脚,并不时做着记录。

  而教室里简直成了动植物研究中心了。

  我看到丁张能和张宇玮在一盆八角金旁边小心翼翼地收集露水,后来发现还有好几个女生也在做着同样的事,看来心思细腻的女孩子到底喜欢水一般的纯洁和灵性。

  有好几个同学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跑来告诉我,在花圃里看到了好几个大的蚁穴,并且一再向我保证不会去招惹它们。

  孙郭祥在一个雨后发现了一只蜗牛,抓回来之后竟动了饲养的念头,还颠颠地来问我该给它喂什么。我本想制止他的行为,可还是没拂了他的热心。只是告诉他,既然想饲养它,就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它,不能半途而废。他很郑重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特地上网帮他查了有关蜗牛的资料,给他的饲养提了些建议。

  那天早上一来到教室,几个女孩子便特兴奋地让我去看一样东西,并七嘴八舌地叫我猜是什么。在窗台上,我看到了一片“叶子”,再仔细看,原来是一只枯叶蛾。这种蛾类虽算不上什么珍稀动物,但在我们这里还是挺罕见的。我告诉孩子们它的寄主可能就是花圃里的海棠树,这无疑又激发了他们对花圃的兴趣。于是,我赶紧和孩子们一同上网查找了一些枯叶蛾的资料,了解了它的生活特性,还比较了它和枯叶蝶的区别。

  ……

  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惊喜期待着我去关注,因为有不少孩子写下了精彩的观察日记,记录着他们有趣的发现,也记录着他们亲近自然的快乐生活。

  植物观察员

  陈杨是个聪明且顽皮的男孩子,他对于周围的世界总是非常好奇。前几天就有同学告诉我,他在花圃里采“果子”吃,一问,他竟说自己发现了很多“野草莓”(也不知是哪种植物上的小果实),并且还尝了尝。于是,有些生气的我没收了他口袋里一大把所谓的野草莓,并把他教育了一通。

  可是好景不长。这个星期二,又有同学向我汇报他还在采果子吃。不过,这次我并没有再次批评他,而是把他找来,很郑重地告诉他,我决定聘请他为我们班的植物观察员,负责观察花圃里各种植物的变化,监督并制止同学们伤害植物。并且给他一个权利,再去聘请一个好朋友做自己的副手,一同观察研究。当然,担任这个职务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周要写一到两篇观察日记向我汇报。

  他有些惊讶我的做法,不过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我。

  那天中午,我看到他在花圃里转,便喊过来了解情况。他喜滋滋地告诉我,说发现了春梅的变化,并且已经写到日记里。我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观察,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好意思地说,原先聘请的同学因为不认真观察,被他炒了鱿鱼。

  我提醒他,要么跟那个同学好好谈谈,要么重新再物色一个人,毕竟两个人合作研究更有意思,也更有成效。

  他风风火火地答应了。

  听,夏虫在唱歌

  这是一次下晚自修时发生的小事。

  那次上了近两个小时的自修,孩子们又是背诵,又是默写,下自修时都有些闹。来到教室门口排队时,说笑打闹的声音立即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我知道这也难怪,毕竟是孩子。而且一会儿到了宿舍后,公寓管理的阿姨们又会把他们管得安安静静的,他们自由发泄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吵闹肯定不对,整个校园里几乎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声了。

  我本想大声地制止他们,但忍了忍,还是没动口。我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就这样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

  不大一会儿,马上有孩子瞧出了端倪,立即开始左右提醒。于是,闹哄哄的队伍总算慢慢地静了下来,但还是有孩子在不断地小声说话。

  我清了清嗓子,“嘘――”了一声,说:“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聆听,看看能听到校园里有什么美妙的声音。”

  这下可好,队伍里一下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屏气凝神,开始聆听他们原先不曾注意的声音。

  “你们听,有夏虫在唱歌了。”我轻轻地说。

  是的,从教室门前的花圃里传来一些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却因了孩子们的安静而越发清晰起来。再仔细听听,远处的花圃里也传来这样的鸣唱,不仅有蟋蟀,还有偶尔一两声的蛙鸣,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它们唱得正欢,与这里连成一片,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我轻轻地说:“它们唱得那么快乐,我们又怎么忍心惊扰了它们?”

  孩子们显然被震住了,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凉风轻拂的晚上,竟有这些可爱的朋友在一同分享这美丽的校园。他们一个个就那么静悄悄地站着,再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我知道他们此时正在用心地感受这大自然中最美妙的歌声。

  我不再多说什么,带着队伍开始向前。孩子们一个个蹑手蹑脚,轻轻地穿过夏虫们的吟唱,向宿舍走去。

  昆虫声里学“昆虫”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讲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一是布置孩子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二是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那部描绘昆虫世界的经典纪录片《微观世界》。这样再加上孩子们平时花圃中的生活体验,在学习课文之前,他们已基本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也为学习课文进行了极好的铺垫。

  带孩子们学习课文时是下午第三课,也许是刚下过一场雨的缘故,再加上已近傍晚,花圃里的虫子们已耐不住性子地鸣叫起来。我从旁边经过时,突然听到了它们的阵阵歌声,此起彼落,声声入耳。

  于是在课堂一开始,我便笑着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这堂课非比寻常,因为我请了一个乐队为课堂伴奏。”

  就在他们惊诧无比时,我长长地“嘘”了一声,让他们侧耳聆听。于是,那些虫子们动听的歌声一下子争先恐后地挤进了整个教室。这下孩子们全乐了,也许他们从没感觉过,教室里竟然能如此近地倾听昆虫的叫声。

  一切都变得奇妙绝伦,钢筋水泥筑起的墙壁和四角似乎也悄然退去,我们在一片奏鸣声中开始了这堂有趣的语文课。孩子们在课堂上格外投入,大声朗读,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一个个似乎都不想辜负了那些小小朋友们的伴奏。尤其是他们静心思考时,教室里就只剩下一片虫儿们的“聒噪”了,但是,这些声音并没有影响孩子们上课,不少孩子看着我,相视而笑。在这些虫虫朋友们的默契配合下,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起来。

  课文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我让他们说说读了之后的感受,张原嘉竟说出了“鸟妈妈在窝里喂食自己的孩子,小虫子在太阳下睡懒觉”这样的话。而孟浩杰更是说“一个人的爱好与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此精到的看法,让我不由得拍案叫绝。

  再比如,课文里讲到法布尔小时候为了找一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花了三天左右的时间。我让孩子们去想象这三天里法布尔会怎样去寻找。几个小子马上按捺不住,哗啦啦说了一大通,什么“在草丛里轻轻爬行,用脚一点点踩过去”;什么“飞快地扑过去,不小心摔伤了,伤还没好又赶紧去找”……一个个手舞足蹈,几乎都想当场表演一番。他们这样的回答既令我惊喜,也在我意料之中,因为那几个都是平时就恨不得掉在花圃里的孩子,那些回答估计也是他们捉小虫子的生活体验。

  ……

  当下课铃声响起后,好多孩子小心翼翼地走到花圃四周,静静地聆听这些小虫们的吟唱,用心感受这大自然里最美妙的声音。

  而我,则无比欣慰地看着这一切变化,看着这些幼小的心灵已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们正以一颗平等敬畏之心看待地球母亲,看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雪后那点事

  下雪了。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早晨我一到学校,便看到孩子们都吃好了早饭,正在雪中嬉戏。见我过来,孩子们知道要上早读课了,自觉地停了下来,开始慢腾腾地往教室里走。见此情景,我稍稍沉吟了一下,便大声说:“我们一起去操场上堆雪人,怎么样?”说着,便率先向操场跑去。孩子们听了我的号召,一个个激动不已,呼啸着冲向操场,尽享雪中乐了。

  其实我刚才是有些犹疑的。因为这个时候本是他们在为明天的期末考试作最后的复习。“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好的时光啊。可是,当中午还没到,我便看到那些本就不大的雪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时,我这才深切地感受到,我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孩子们大概堆了四五个不大不小的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装扮,但它们都有鼻子有眼,有的还穿了衣服,围了围巾,戴了眼镜。因此我相信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孩子们也相信。

  下第一课时,有几个孩子赶过来很委屈地告诉我,他们堆的雪人都被低年级的几个同学推的推,踢的踢,全被破坏了。

  也有个同学向我汇报,张声威推倒了一个踢雪人的小孩子,结果把他吓哭了。张声威抱歉地看着我,以为我会责骂他。

  但是我拍拍他的肩,什么也没说。

  如果换了我小时候呢,也许我会狠狠地踢那小子一脚。我这样想道。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比大人更在乎雪人的生死。

  回到办公室,刚好看到同事严老师从网上买了一些书,就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送到了学校。特别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本是“鼹鼠的故事”系列中的《鼹鼠和雪人》。我借过来看了看,一篇很有趣也很温情的故事。于是拿到班上,把它读给孩子们听了。我对他们说,看了雪景,滚了雪球,打了雪仗,堆了雪人,再来听一篇与雪人有关的童话故事,该是一件多么奇妙而有趣的事啊。

  故事很简单,鼹鼠做了个雪人,和它玩得很开心,但是太阳出来了,雪人开始融化了,鼹鼠便想办法帮助雪人,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但故事可不短,我慢慢悠悠地读了将近一堂课的时间。他们也听得很认真。虽说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但纯美的童话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

  教室里温暖如春。尽管外面雪化得正急,寒意逼人。

  午饭前,我把雪地上玩耍的照片投影给他们看,教室里一阵开怀大笑。

  这样的期末复习,我和他们一样喜欢。

  (刘晓军,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作为一名寄宿班的班主任,从三年级开始,我带着这班学生已经四年了。在多少个晨起暮后,我和这些有近半数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一道,关注着小小校园里的大自然。孩子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观察校园,记下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我甚至在校长的支持下带着他们开辟了一块有着400多平方米的园子,种植瓜果蔬菜、花草树木,并美其名曰“童耕园”……

  以下所记载的只是发生在这四年当中的点滴故事,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自然与生态”。

  威尔伯的家

  我们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起点,但三、四年级时我带孩子们看过不少有关动物的电影(比如《夏洛的网》、《别惹蚂蚁》、《虫虫特工队》等等),这显然是促使他们关注自然的一个重要原因。看过《夏洛的网》的朋友都知道,威尔伯是一只小猪,它在蜘蛛夏洛的帮助下,最终逃过了被屠宰的悲惨命运。除了电影外,我还带他们读了这本书,不少孩子还写下了感人的读后感。

  有一天,突然有几个孩子特兴奋地告诉我:“夏洛来我们班了。”

  我一愣,随即便恍然抬头,果然看见在屋顶的角落里赫然有几只蜘蛛网,隐约还能看到蜘蛛在上面或忙碌或休息。我还没开口,他们又七嘴八舌地说了开来。

  “一共有3只夏洛。说不定是爸爸、妈妈和孩子。”

  “我们都是威尔伯了。”

  “我们班有71个威尔伯。”

  “刘老师就是弗恩。”

  ……

  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欣慰。读书有如此之效果,作为语文老师,真是心满意足呢!

  不过,我随即想起了学校正在进行的卫生大检查,那可是明确要求要清除室内蜘蛛网的。念及此处,我笑着说:“这可不太美观。我想把它们赶走,行不行?”

  “不行!”孩子们异口同声。

  “蜘蛛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我好喜欢夏洛!”

  有同学在下面纷纷插着嘴。

  我本想告诉他们,学校里对教室卫生是有要求的,不允许有蜘蛛网。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我微笑着说:“行,就依了你们,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生活。”

  “耶!”又是一阵异口同声。

  是啊,孩子的想法肯定是有道理的。蜘蛛也应该有它的生存权利和空间啊。再说,在孩子们的眼里,它们可都是“夏洛”啊。

  就让这些“夏洛”和它们的家留着吧。孩子们已生存在一个缺少了童话和梦想的世界,就让他们心中留一个美好的童话又何妨?我这样想着。

  于是,我没有赶跑那些蜘蛛。我和71个威尔伯,还有3只夏洛,一同生活在这个温暖的童话屋里――我把它叫做“威尔伯的家”。

  关于蛛网的“全民公决”

  下午,校长带了一群领导来检查教室卫生及环境布置。看到教室里有不少蛛网,很是惊讶,要求全部清除干净。我指着头顶上角落里的两只大蜘蛛实话告诉他,这关系到蜘蛛生存空间的问题,得征求我们班全体同学的意见,需要在班上进行“全民公决”投票才行。

  我教这个班四年来,从来没有打扫过教室里的蛛网。个中原因,与三年级时阅读《夏洛的网》有很大关系。自从大家认真读了那本书,并一同看了那部电影后,大家便认为不应该打扫蛛网了。

  而因为这一点,我已经抵住过数次学校的检查。卫生固然重要,但生命和生态更重要。我和孩子们坚守着自己的态度。

  校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建议我可以轻轻打扫,注意避让保护。

  这一次的卫生打扫事关下周一项省级大型活动,所以非同小可。校长走后,我立即把这事的原委在班上说清楚,然后让他们进行举手表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呢?13票赞同打扫,而55票反对。于是尘埃落定,一群蜘蛛们得以在这个教室里安心地生活下去。

  不过我还是顺着校长的意思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我提议将那些看似已老旧下垂、满是灰尘而又没有蜘蛛居住的蛛网清理掉,其它则坚决不动。这一提议得以全票通过。

  我抬头看看那两只依然悠闲自得的大蜘蛛,不知它们能否知道刚才发生了一件关系它们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

  我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们在埋头看书写作业。一切如旧,水波不惊。

  每一片叶子都听懂你的话

  这些天孩子们种的菜大都出苗了,而花种因为播得晚一些,所以还不见任何动静。好些孩子都有些急,每天一下课都转到自己的承包地边,探个不停。

  我虽然一直劝他们别着急,其实心里也很担心,生怕这些花种们不给我们面子,因为这块地比较贫瘠,当初平整土地时,挖出了好多砖块。虽然播种时还撒了化肥,但毕竟我也是头一回,所以焦急之情并不亚于他们。

  前天午后,又看见不少同学在地头转悠。回到教室后,我便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光这样看不行,你们要跟它们说话,轻轻地说,说出你们的想法,要夸奖它,只有这样它们才会生长得更快些。”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显然不太相信。我继续告诉他们,有人曾经做过实验:对着两盆同样的花说不同的话,比如对一盆花说些甜言蜜语,赞美之词,而对一盆花不闻不问,甚至是冷嘲热讽。时间长了,被表扬的一盆长势越发好,开得非常茂盛;而另一盆却相反,长势差,要瘦弱很多。

  这下孩子们的眼睛开始发亮了,他们恨不能现在就赶到那些植物朋友的旁边,去好好地赞美一番。

  想起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作者是日本的江本胜博士,他曾经做过实验,说连水也是有感情的,你跟它说或给它看不同情感的词,结果拍出来的水结晶照片却大相径庭。当初看到这本书时我的震惊可想而知,我虽然不能完全肯定他的研究成果,但是我相信,生命的存在要远远超过我们惯有的思维。而那些我们原本认为不起眼的生命其实和我们同样尊贵。对于世间万物,我们唯以平等敬畏之心对待它们,哪怕它只是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棵小草,甚至是一杯水。它们存在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同样都高贵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生命的尊严正在于此。

  我把江本胜做的实验讲给孩子们听,用大屏幕给他们看那些或美丽或丑陋的水照片,孩子们张大了嘴巴,久久不能合上。最后,我对他们说:“相信我,每一片叶子都能听懂你们的话。只要你们精心呵护那些花草树木和各种蔬菜,以真诚之心去赞美它们,而且不断地坚持下去,相信它们一定会长得更迅速、更茂盛。”

  显然,我这半堂课的教育对他们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以至于下课以后,好多孩子跑到园子里,去跟那些绿色朋友说话。

  而我在远远地看着他们并欣慰无比的同时,则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水犹如此,人何以堪?作为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成长的孩子,我们能不能少一些无谓的苛责,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呢?

  穿过花圃上厕所

  教室后面是一个大花圃,种了很多绿色植物,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径从里面穿过。

  那天下午,初夏的骤雨一下子浇灭前几天突如其来的炎热。我透过教室的后窗,看那些盎然的植物朋友们在雨中摇曳生姿,翠绿动人。

  沉醉片刻后,我心念闪动,转过来对孩子们说:“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可不可行。如果大家上厕所时不是特别急的话,不妨从花圃里穿过那条小路,这样并没有绕多远的路,而且一来可以看看美丽的风景,二来可以亲近自然,观察那些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你们觉得怎么样?”

  几乎是异口同声,孩子们马上对我的提议来了兴趣。

  于是,很少再看到孩子从教室门口一阵风似的冲向厕所,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优雅了,几乎总是从花圃里穿过,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然后在一些植物旁边驻足,或观察,或讨论,不亦乐乎。

  接着,我又到校工那里想法搞来了一张花圃植物分布图,给孩子们人手复印了一张。这下更是激发了他们高涨的热情。一下课,他们就扑进了花圃,拿着图纸指手画脚,并不时做着记录。

  而教室里简直成了动植物研究中心了。

  我看到丁张能和张宇玮在一盆八角金旁边小心翼翼地收集露水,后来发现还有好几个女生也在做着同样的事,看来心思细腻的女孩子到底喜欢水一般的纯洁和灵性。

  有好几个同学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跑来告诉我,在花圃里看到了好几个大的蚁穴,并且一再向我保证不会去招惹它们。

  孙郭祥在一个雨后发现了一只蜗牛,抓回来之后竟动了饲养的念头,还颠颠地来问我该给它喂什么。我本想制止他的行为,可还是没拂了他的热心。只是告诉他,既然想饲养它,就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它,不能半途而废。他很郑重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特地上网帮他查了有关蜗牛的资料,给他的饲养提了些建议。

  那天早上一来到教室,几个女孩子便特兴奋地让我去看一样东西,并七嘴八舌地叫我猜是什么。在窗台上,我看到了一片“叶子”,再仔细看,原来是一只枯叶蛾。这种蛾类虽算不上什么珍稀动物,但在我们这里还是挺罕见的。我告诉孩子们它的寄主可能就是花圃里的海棠树,这无疑又激发了他们对花圃的兴趣。于是,我赶紧和孩子们一同上网查找了一些枯叶蛾的资料,了解了它的生活特性,还比较了它和枯叶蝶的区别。

  ……

  我知道还有更多的惊喜期待着我去关注,因为有不少孩子写下了精彩的观察日记,记录着他们有趣的发现,也记录着他们亲近自然的快乐生活。

  植物观察员

  陈杨是个聪明且顽皮的男孩子,他对于周围的世界总是非常好奇。前几天就有同学告诉我,他在花圃里采“果子”吃,一问,他竟说自己发现了很多“野草莓”(也不知是哪种植物上的小果实),并且还尝了尝。于是,有些生气的我没收了他口袋里一大把所谓的野草莓,并把他教育了一通。

  可是好景不长。这个星期二,又有同学向我汇报他还在采果子吃。不过,这次我并没有再次批评他,而是把他找来,很郑重地告诉他,我决定聘请他为我们班的植物观察员,负责观察花圃里各种植物的变化,监督并制止同学们伤害植物。并且给他一个权利,再去聘请一个好朋友做自己的副手,一同观察研究。当然,担任这个职务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周要写一到两篇观察日记向我汇报。

  他有些惊讶我的做法,不过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我。

  那天中午,我看到他在花圃里转,便喊过来了解情况。他喜滋滋地告诉我,说发现了春梅的变化,并且已经写到日记里。我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在观察,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好意思地说,原先聘请的同学因为不认真观察,被他炒了鱿鱼。

  我提醒他,要么跟那个同学好好谈谈,要么重新再物色一个人,毕竟两个人合作研究更有意思,也更有成效。

  他风风火火地答应了。

  听,夏虫在唱歌

  这是一次下晚自修时发生的小事。

  那次上了近两个小时的自修,孩子们又是背诵,又是默写,下自修时都有些闹。来到教室门口排队时,说笑打闹的声音立即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我知道这也难怪,毕竟是孩子。而且一会儿到了宿舍后,公寓管理的阿姨们又会把他们管得安安静静的,他们自由发泄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不管怎么说,这样吵闹肯定不对,整个校园里几乎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声了。

  我本想大声地制止他们,但忍了忍,还是没动口。我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就这样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们。

  不大一会儿,马上有孩子瞧出了端倪,立即开始左右提醒。于是,闹哄哄的队伍总算慢慢地静了下来,但还是有孩子在不断地小声说话。

  我清了清嗓子,“嘘――”了一声,说:“我们一起来静静地聆听,看看能听到校园里有什么美妙的声音。”

  这下可好,队伍里一下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屏气凝神,开始聆听他们原先不曾注意的声音。

  “你们听,有夏虫在唱歌了。”我轻轻地说。

  是的,从教室门前的花圃里传来一些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却因了孩子们的安静而越发清晰起来。再仔细听听,远处的花圃里也传来这样的鸣唱,不仅有蟋蟀,还有偶尔一两声的蛙鸣,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它们唱得正欢,与这里连成一片,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我轻轻地说:“它们唱得那么快乐,我们又怎么忍心惊扰了它们?”

  孩子们显然被震住了,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凉风轻拂的晚上,竟有这些可爱的朋友在一同分享这美丽的校园。他们一个个就那么静悄悄地站着,再也没有人发出任何声音。我知道他们此时正在用心地感受这大自然中最美妙的歌声。

  我不再多说什么,带着队伍开始向前。孩子们一个个蹑手蹑脚,轻轻地穿过夏虫们的吟唱,向宿舍走去。

  昆虫声里学“昆虫”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讲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痴迷昆虫的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一是布置孩子们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二是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了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执导的那部描绘昆虫世界的经典纪录片《微观世界》。这样再加上孩子们平时花圃中的生活体验,在学习课文之前,他们已基本走进了奇妙的昆虫世界,也为学习课文进行了极好的铺垫。

  带孩子们学习课文时是下午第三课,也许是刚下过一场雨的缘故,再加上已近傍晚,花圃里的虫子们已耐不住性子地鸣叫起来。我从旁边经过时,突然听到了它们的阵阵歌声,此起彼落,声声入耳。

  于是在课堂一开始,我便笑着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这堂课非比寻常,因为我请了一个乐队为课堂伴奏。”

  就在他们惊诧无比时,我长长地“嘘”了一声,让他们侧耳聆听。于是,那些虫子们动听的歌声一下子争先恐后地挤进了整个教室。这下孩子们全乐了,也许他们从没感觉过,教室里竟然能如此近地倾听昆虫的叫声。

  一切都变得奇妙绝伦,钢筋水泥筑起的墙壁和四角似乎也悄然退去,我们在一片奏鸣声中开始了这堂有趣的语文课。孩子们在课堂上格外投入,大声朗读,认真思考,积极回答,一个个似乎都不想辜负了那些小小朋友们的伴奏。尤其是他们静心思考时,教室里就只剩下一片虫儿们的“聒噪”了,但是,这些声音并没有影响孩子们上课,不少孩子看着我,相视而笑。在这些虫虫朋友们的默契配合下,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起来。

  课文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我让他们说说读了之后的感受,张原嘉竟说出了“鸟妈妈在窝里喂食自己的孩子,小虫子在太阳下睡懒觉”这样的话。而孟浩杰更是说“一个人的爱好与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此精到的看法,让我不由得拍案叫绝。

  再比如,课文里讲到法布尔小时候为了找一只会唱歌的纺织娘,花了三天左右的时间。我让孩子们去想象这三天里法布尔会怎样去寻找。几个小子马上按捺不住,哗啦啦说了一大通,什么“在草丛里轻轻爬行,用脚一点点踩过去”;什么“飞快地扑过去,不小心摔伤了,伤还没好又赶紧去找”……一个个手舞足蹈,几乎都想当场表演一番。他们这样的回答既令我惊喜,也在我意料之中,因为那几个都是平时就恨不得掉在花圃里的孩子,那些回答估计也是他们捉小虫子的生活体验。

  ……

  当下课铃声响起后,好多孩子小心翼翼地走到花圃四周,静静地聆听这些小虫们的吟唱,用心感受这大自然里最美妙的声音。

  而我,则无比欣慰地看着这一切变化,看着这些幼小的心灵已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们正以一颗平等敬畏之心看待地球母亲,看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雪后那点事

  下雪了。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早晨我一到学校,便看到孩子们都吃好了早饭,正在雪中嬉戏。见我过来,孩子们知道要上早读课了,自觉地停了下来,开始慢腾腾地往教室里走。见此情景,我稍稍沉吟了一下,便大声说:“我们一起去操场上堆雪人,怎么样?”说着,便率先向操场跑去。孩子们听了我的号召,一个个激动不已,呼啸着冲向操场,尽享雪中乐了。

  其实我刚才是有些犹疑的。因为这个时候本是他们在为明天的期末考试作最后的复习。“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么好的时光啊。可是,当中午还没到,我便看到那些本就不大的雪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时,我这才深切地感受到,我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

  孩子们大概堆了四五个不大不小的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装扮,但它们都有鼻子有眼,有的还穿了衣服,围了围巾,戴了眼镜。因此我相信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孩子们也相信。

  下第一课时,有几个孩子赶过来很委屈地告诉我,他们堆的雪人都被低年级的几个同学推的推,踢的踢,全被破坏了。

  也有个同学向我汇报,张声威推倒了一个踢雪人的小孩子,结果把他吓哭了。张声威抱歉地看着我,以为我会责骂他。

  但是我拍拍他的肩,什么也没说。

  如果换了我小时候呢,也许我会狠狠地踢那小子一脚。我这样想道。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比大人更在乎雪人的生死。

  回到办公室,刚好看到同事严老师从网上买了一些书,就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送到了学校。特别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本是“鼹鼠的故事”系列中的《鼹鼠和雪人》。我借过来看了看,一篇很有趣也很温情的故事。于是拿到班上,把它读给孩子们听了。我对他们说,看了雪景,滚了雪球,打了雪仗,堆了雪人,再来听一篇与雪人有关的童话故事,该是一件多么奇妙而有趣的事啊。

  故事很简单,鼹鼠做了个雪人,和它玩得很开心,但是太阳出来了,雪人开始融化了,鼹鼠便想办法帮助雪人,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但故事可不短,我慢慢悠悠地读了将近一堂课的时间。他们也听得很认真。虽说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但纯美的童话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

  教室里温暖如春。尽管外面雪化得正急,寒意逼人。

  午饭前,我把雪地上玩耍的照片投影给他们看,教室里一阵开怀大笑。

  这样的期末复习,我和他们一样喜欢。

  (刘晓军,如东县掘港小学,226400)


相关文章

  • 飞舞导师:大自然是一本百科全书
  • 飞舞导师:大自然是一本百科全书 --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 人是大自然之子,亲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天然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快乐园地.可是如今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离蓝天.花草.动物等因素越来越远了.在钢筋混凝土 ...查看


  • 孩子眼中无"小事",孩子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你都了解吗?
  • 文/鲁鹏程 两三岁的孩子对细小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他喜欢观察地上的小蚂蚁.小线头.小石子.小花瓣,甚至连地上掉的面包屑也会引起他的注意.这标志着孩子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越是细小的事物越会引起他的兴趣,对于此时的孩子来说,"小 ...查看


  • 幼儿园大班春游活动总结
  • 幼儿园大班春游活动总结 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带着孩子去感受一下春天的多彩和阳光的温暖,是开拓孩子视野和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4月17日我们大班组织了春游活动,考虑到环境的优美和孩子的安全,我们将地点选择为幼儿园对面的小区.让幼儿独 ...查看


  • 热爱大自然资料
  • 热爱大自然教育的资料 让孩子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拥有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理念,让他们------ 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国家级绿色学校.杭州求是教育集团 竞舟小学 常务副校长 赖爱娥 环境 ...查看


  • 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 [摘 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我们要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让孩子经常融入到大自然中更能很好的 ...查看


  • 带孩子认识一个叫"自然"的地方
  • <画皮2>中的小唯曾感慨:眼泪是苦的,杜鹃花真的很香,纵使小唯有千年修行,也不能抵挡真正了解一回世界的诱惑.虽然艺术作品总是夸张,但现实中孩子也常常被以安全.教养等各种各样的名目隔绝在自然之外.再柔软的地毯也无法模拟雨后草地的清 ...查看


  • 自然拼读的优劣
  • 自然拼读是"母语法",音标是"外语法" · 学自然拼读是为了阅读,学音标是为了发音 · 自然拼读解决不了所有的发音问题 · 自然拼读解决不了所有的拼写问题 · 学习自然拼读有条件,而且,条件很高 · ...查看


  • 家庭成就孩子
  • 节选自李子勋<家庭成就孩子> 内容简介: 不少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时,容易忽视孩子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顺序渐进或个性需要,急切期望按照社会的模子去"克隆"一个好孩子,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会让许多孩子生出问题来.反之 ...查看


  •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余坤灿早教小议
  • 2015年5月4日星期一小雨22℃~15℃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学习的,孩子的眼睛要看,孩子的耳朵要听,他的脚要去丈量脚下每一步大地,他的手要去抚摸看到的每一样东西.孩子学习不是手背后排排坐,他们是自己去看,去听,去走,去摸. 在家里狭 ...查看


  • 论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 论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开始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自然教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