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认识第二课时说课材料

参与式培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说课材料

杭后西城小学 陈俊霞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倍的认识单元的二课时。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先利用 “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教材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还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 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建立倍的模型

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2.形成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

线段图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2)画图策略

(3)检验方法 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1.完成P53-3

(1)要求用画图法和计算法解答,注意回顾与反思

(2)肯定加法与减法问题鼓励从比较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有余数的或可能比1小的,说明:它们之间虽然不是整数倍,但是也有倍数关系,将来我们会学习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关键要看把谁作为标准来比。

2.完成P54-4

(1)在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继续巩固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是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构造出有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来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参与式培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说课材料

杭后西城小学 陈俊霞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1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倍的认识单元的二课时。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先利用 “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教材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还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例2呈现的是形象图,例3呈现的是线段图,但两种图示都展示了倍比关系的基本结构:两个量比较,比较量里包含几个标准量。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 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建立倍的模型

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2.形成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直观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

线段图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2)画图策略

(3)检验方法 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1.完成P53-3

(1)要求用画图法和计算法解答,注意回顾与反思

(2)肯定加法与减法问题鼓励从比较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有余数的或可能比1小的,说明:它们之间虽然不是整数倍,但是也有倍数关系,将来我们会学习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倍数关系。关键要看把谁作为标准来比。

2.完成P54-4

(1)在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继续巩固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是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构造出有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来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相关文章

  • 新版美术三年级第五册全册教案
  • 美术第五册教材分析 全册重难点: 重点: 1.大胆.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 2.用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写生,表现出物体和人物的特征 3.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文体或半立体造型 4.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5.注意设计与功 ...查看


  • 最新广西版桂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课题 1.公共标志 第 课时,(共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公共标志的造型的艺术特性以及公共标志作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用口头语言简单的评述集中公共标志在艺术形象特点以 ...查看


  •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 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 家政 家用电器 第1课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初步认识电.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 三 ...查看


  • 2017年部编 一年级上册 生活与科技教案
  • 一年级上册生活与科技 全册教材的总备课教学目标(AGO ):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听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查看


  • 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册)教案
  • 第一课 画 自 己 第一节 课题:画自己(一)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的: 1.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抓住五官的特点并表现的能力.通过比较自己与同学的五官的不同,从 ...查看


  • 三年级下综合实践教案
  • 第1节 珍惜时间 备课时间( )周 星期( )教出时间 ( )周 星期( ) 总第( )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时间的格言和珍惜时间的故事.认识各类钟表. 2.探讨合理安排时间. 3.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能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查看


  • 四年级上美术
  • 总第( )课时 备课时间:( )周 星期( ) 教出时间:( ) 星期( ) 第1课 祖国在我心中 一.目标: 1.围绕的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用绘画或黑板报形式认真地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2.能从角度或局部形象 ...查看


  • 2015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 五年级美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从学生习惯.生理等分析: 该年级段二年级开始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身心健康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在对美术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五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教案
  • 2八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2.17~2.21)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第二周(2.24~2.28) 弘扬真善美 第三周(3.3~3.7) 了解纹样(1) 第四周(3.10~3.14) 设计纹样(1) 第五周(3.17~3.2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