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张 敏

(重庆邮电大学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例举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的难点,以求对核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所得税 会计处理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汇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文件的学习,对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5条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本文对商誉不进行探讨。

1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暂时性差异

对无形资产来说,账面价值是指其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最终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即为账面价值扣减摊销、减值以后的金额;而计税基础虽然也属于会计上的概念,但其金额却要依据所得税法加以确定,是该项资产可以所得税前扣除的总额。对无形资产来说,它是指按照所得税法确定的、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于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也就是成本扣减所得税法允许摊销后的金额数。 即如下等式: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形成暂时性差异,这正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点。暂时性差异可以有多个环节产生。1、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环节;2、无形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3、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

2 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及会计处理

2.1 初始确认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成本计量;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符合资本化条件后的开发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通过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其初始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6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通过以上说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充分考虑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一般等于入账价值,相应的会计处理不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2.2 无形资产持有期间,摊销时2.2.1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情况,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预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实施条例内容的对比分析可知,会计上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内采用合理的方法摊销,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则不摊销。而税法上,不论使用寿命是否有限,均按直线法进行摊销,在税前扣除;上述会计与税法摊销标准和处理原则的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要进行纳税的会计处理。

2.2.2. 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应摊销,但要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未减值时,其账面价值会高于其计税基础,无形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3、同上例,假定该无形资产无法合理估计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则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规定应不予以摊销,但所得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

在2009年底,会计处理如下: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摊销,故1年后其账面价值仍为500万元;而所得税法规定应按10年期限平均摊销,故其计税基础为(500-500/10)450万元,计税基础450万元与账面价值500万元之间的差额,在以后期间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导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借:所得税费用 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2010.No2253

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向守超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目前处于一个瓶颈状态,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招生扩大化使得高职入学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渐下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法,实现对当前高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

关键字 多元智能理论 产教结合 素质观 教学改革 就业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应该包括语言 (Verbal/Linguistic)、 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 (Visual/Spatial)、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音乐 (Musical/Rhythmic)、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探索 (Naturalist)等八个方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点把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提高到了一个综合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国

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高职大学生,基本上出生在90年左右,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一些共同点:从小缺少伙伴,显得孤独,渴望交流;为自我中心观点突出,缺乏责任心;基本没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家长的叮嘱听而不闻;受物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比较早熟,懂得享受生活,比较奢侈浪费;眼界广,见识多,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娇气,怕吃苦,自负,眼高手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较少,中国味在淡化。

如今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反而出现很大的缺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呢?可见我们毕业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下面就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1 多元智能理论转变我们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观

1.1 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一个优越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变得懒惰和依赖性强,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变得无所适从。针对如此现状,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要让其成为“温室的花朵”,见不得风雨,经不起苦难。

1.2 重视学生情感的稳定发展与波动调节

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当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应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准转回。《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看出,会计上所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税法上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准税前扣除,产生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即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4、接例1,至2012年,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40万元;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2012年税前会计利润为300万元。公司除本项目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相关纳税处理如下:

  2012年该无形资产会计上的摊余价值=500-500/10×4=300(万元)

  摊余价值300万元>可收回金额240万元 ,应计提减值2010.No2254

准备60万元,

  可抵减暂时性差异=300-240=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300+60=360(万元)   应纳所得税=360×25%=9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5    递延所得税资产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0

4 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有关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张 敏

(重庆邮电大学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例举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的难点,以求对核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所得税 会计处理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为无形资产的所得税汇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文件的学习,对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特许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5条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本文对商誉不进行探讨。

1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形成暂时性差异

对无形资产来说,账面价值是指其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最终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即为账面价值扣减摊销、减值以后的金额;而计税基础虽然也属于会计上的概念,但其金额却要依据所得税法加以确定,是该项资产可以所得税前扣除的总额。对无形资产来说,它是指按照所得税法确定的、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于所得税前扣除的金额,也就是成本扣减所得税法允许摊销后的金额数。 即如下等式: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取得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形成暂时性差异,这正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点。暂时性差异可以有多个环节产生。1、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环节;2、无形资产持续持有的过程中;3、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

2 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及会计处理

2.1 初始确认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成本计量;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符合资本化条件后的开发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通过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其初始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6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外购的无形资产,以购买价款、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以开发过程中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通过以上说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充分考虑了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协调,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一般等于入账价值,相应的会计处理不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2.2 无形资产持有期间,摊销时2.2.1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情况,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预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67条规定,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实施条例内容的对比分析可知,会计上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内采用合理的方法摊销,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则不摊销。而税法上,不论使用寿命是否有限,均按直线法进行摊销,在税前扣除;上述会计与税法摊销标准和处理原则的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要进行纳税的会计处理。

2.2.2. 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对于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应摊销,但要在每个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未减值时,其账面价值会高于其计税基础,无形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3、同上例,假定该无形资产无法合理估计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则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按规定应不予以摊销,但所得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平均摊销。

在2009年底,会计处理如下:由于会计准则规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不能摊销,故1年后其账面价值仍为500万元;而所得税法规定应按10年期限平均摊销,故其计税基础为(500-500/10)450万元,计税基础450万元与账面价值500万元之间的差额,在以后期间会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导致应交所得税的增加。

借:所得税费用 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2010.No2253

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向守超

(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目前处于一个瓶颈状态,一方面是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招生扩大化使得高职入学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逐渐下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难题。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提出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和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法,实现对当前高职“教育”理念进行改革。

关键字 多元智能理论 产教结合 素质观 教学改革 就业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应该包括语言 (Verbal/Linguistic)、 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空间 (Visual/Spatial)、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音乐 (Musical/Rhythmic)、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自然探索 (Naturalist)等八个方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点把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提高到了一个综合的高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国

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高职大学生,基本上出生在90年左右,他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存在一些共同点:从小缺少伙伴,显得孤独,渴望交流;为自我中心观点突出,缺乏责任心;基本没有“师道尊严”的观念,家长的叮嘱听而不闻;受物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比较早熟,懂得享受生活,比较奢侈浪费;眼界广,见识多,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娇气,怕吃苦,自负,眼高手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较少,中国味在淡化。

如今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反而出现很大的缺口,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呢?可见我们毕业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下面就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和探讨。

1 多元智能理论转变我们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观

1.1 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一个优越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变得懒惰和依赖性强,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变得无所适从。针对如此现状,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不要让其成为“温室的花朵”,见不得风雨,经不起苦难。

1.2 重视学生情感的稳定发展与波动调节

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当无形资产出现减值迹象时,应计算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当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准转回。《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看出,会计上所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税法上在转变为实质性损失前不准税前扣除,产生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即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例4、接例1,至2012年,该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40万元;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后,原预计使用年限不变。 2012年税前会计利润为300万元。公司除本项目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相关纳税处理如下:

  2012年该无形资产会计上的摊余价值=500-500/10×4=300(万元)

  摊余价值300万元>可收回金额240万元 ,应计提减值2010.No2254

准备60万元,

  可抵减暂时性差异=300-240=6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300+60=360(万元)   应纳所得税=360×25%=90(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5    递延所得税资产1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0

4 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有关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而产生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在初始确认时的差异,但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


相关文章

  • 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一. 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 1.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 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4. 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5.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查看


  • 2015年会计系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选题2015 年会计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 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查看


  • 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 所得税会计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揭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所得税的性质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会计制度一直是把所得税作为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项内容来处理,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国际会计准则 ...查看


  •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 < 小企 业会计 准 所得税 陈 治敏 摘要 : 所得税 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 中处于较为重要 的位置 .新颁布 的(J (. / 企业会 计准则 > 企业会计 准则> 与< 在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有 较大 的不 ...查看


  • 所得税会计文章
  • 所得税会计文章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应用分析 [摘要]新 企业 会计 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变化较大,增加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本文通过对新旧准则差异的分析,并列举具体数据进行运算,以利于对新所得税准则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查看


  • 实物资产捐赠纳税调整方法浅析
  •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会计对某项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的规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同一项业务的会计处理结果与税务处理结果不同,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依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总额(即"利润表" ...查看


  • 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大纲2014
  • <高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高级财务会计学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 2.课程代码 122G203 3.课程类别 专业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查看


  • 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
  • 论文 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 申请人:孙阳阳 学科(专业):1109批次会计学 指导教师:王小青 2013年08月 网络教育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任 务 书 专业班级 会计本1109层次专升本姓名孙阳阳学号[1** ...查看


  • 新的会计准则 递延所得税解读
  •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理念.会计核算方法.差异分类.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等变化,详解了所得税费用的计算过程,梳理了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