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红高粱]

如火似血的那片红—评《红高粱》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这就是有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所导 姜文巩俐饰演的震撼影片《红高粱》。这是一部公认的最伟大的电影。从1987年首映起,获奖无数,在世界享有很好的赞誉,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对华语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所带来的思想冲击,都是任何影片无法比拟的。

《红高粱》改编于莫言的同名小说,这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影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将画面及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全片选用如火似血的大红色,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生命力的旺盛,面对恶势力对生命的践踏,生命终以最原始最本质的方式进行英勇的反抗了,即使是无济于事,也是一种顽强与不屈的直接表现。

张导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以此承载着自己对生命主题的意念。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粱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总之,《红高粱》所带来的经典与震撼是无疑的,它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用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学习与超越。

如火似血的那片红—评《红高粱》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这就是有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所导 姜文巩俐饰演的震撼影片《红高粱》。这是一部公认的最伟大的电影。从1987年首映起,获奖无数,在世界享有很好的赞誉,无论是在技术层面对华语电影所产生的影响还是所带来的思想冲击,都是任何影片无法比拟的。

《红高粱》改编于莫言的同名小说,这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观众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影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将画面及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全片选用如火似血的大红色,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导演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影片一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导演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戏剧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生命力的旺盛,面对恶势力对生命的践踏,生命终以最原始最本质的方式进行英勇的反抗了,即使是无济于事,也是一种顽强与不屈的直接表现。

张导在这部影片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以此承载着自己对生命主题的意念。画外音在影片中出现了12处。而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粱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在传统影片中特别容易出戏的那几段全被画外音虚掉了,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确实,画外音在影片中是作为一个戏剧因素渗入故事之中的,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总之,《红高粱》所带来的经典与震撼是无疑的,它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值得我们这些后辈用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学习与超越。


相关文章

  • 小说改编影视剧
  • [乱世佳人]改编自小说<飘>(1936 玛格丽特·米歇尔) 导演: 乔治·库克 主演: 克拉克·盖博 费雯·丽 一句话影评:两位巨星的参演,在如此壮丽的时代画卷上演绎出一个极不寻常的爱情故事,开创了以真实而辽阔的历史背景加虚构人 ...查看


  • 红高粱影评2
  • <红高粱>--高粱地里抹不去的红查看


  • 影评写作模板
  • 影评写作模板 第一段从其主题切入.可以结合作品名称.社会背景来分析. 第二段写影片技巧.可以是你觉得印象最深的地方--一个拍摄角度.拍摄手法.配乐.光线„„只要你觉得有特色的地方,能够自圆其说都可以. 第三段写影片存在的遗憾之处.这个只是一 ...查看


  •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导艺考真题
  • 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记录片 一,结合自身感受谈感悟 二,细节分析 三,谈对社会的思考每问不低于200字 2006年浙江传媒学院的初试看片分析 1. 电视散文 一:作者是谁?年代?其他作品?主要的视觉特征?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解释 ...查看


  • [山楂树之恋]影评
  • 淡淡的爱恋 --评电影<山楂树之恋> 2010年,面对以<阿凡达>.<盗梦空间>.<敢死队>等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压力,国产电影突出重围,形成了在暑期档以<唐山大地震>为代表. ...查看


  • 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 初恋的回忆,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觉.当父亲过世,年迈的母亲讲述她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生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情愫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 母亲乳名招娣,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为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 ...查看


  •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唐柱 摘要:这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以一种纪实平民化的方式,赞美了高老师的敬业,赞美了魏敏芝淳朴善良,同时导演也从另一方面揭露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差距之大的现状.片中许多长 ...查看


  • 影视作品赏析
  • 本学科概况 学时数: 要课程内容:对影视作品赏析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包括电影的发展史,电影的基础知识.作用.影响等.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影视的赏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章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一.[电影的孕育和发明时期] (1832--1895 ...查看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