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的父爱

论高老头的父爱 吴思聪 化材14 学号 [1**********]6

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此小说巴尔扎克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在复辟王朝的法国社会金钱的统治作用和金钱至上观念的罪恶。在《高老头》中,高老头的形象格外鲜明,引人注目。他是文学作品中父爱的典型,更是资产阶级父爱的代表。品读高老头的父爱,对他有同情可怜的感情,同时也认为他是可悲的。高老头的父爱是一个悲剧。

第一次看《高老头》这部作品是在很小的时候,那时最感兴趣的是伏脱冷这个人物,因为伏脱冷作为一个在逃犯,很容易让年幼的我把这部作品往侦探犯罪类型上想,因此书中伏脱冷最后被为了得到警方奖励的3000法郎的房客而出卖,我不由得无比的失望。因此便认定所谓的文学名著无聊至极。现在重读《高老头》这部作品,才发现高老头才是巴尔扎克用他那锐利的笔端塑造的经典的悲剧形象。

作品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动人心魄的悲剧之一,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主人公高利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可怜的高老头快断气时,他还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请他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推三阻四不来。老人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他长叹一声,说:“唉,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最后他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而他的女儿们连葬礼都不肯来参加,只有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只派了两驾空车跟在灵柩后面。棺木是由一个大学生向医院廉价买来的,送葬费由拉斯蒂涅卖掉金表支付的。在高老头的凄惨的结局中掩上书卷,我深深震撼于高老头的父爱,又对他畸形的爱最终化成将自己燃成灰烬的火而扼腕叹息。这个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高老头自己的过错,没有控制自己对两个女儿的爱,而是任由这份爱泛滥,让两个女儿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没有对她们进行正确的教育,用错了方式的爱,造成了女儿良心的丧失。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大的社会背景造就了这场悲剧。

对于高老头的父爱,首先必须怀疑的是,高老头对女儿如此疯狂的爱难道是真的父爱吗?在妻子死后,他用金钱满足两个女儿的所有任性和荒唐的要求,甚至女儿在十五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马车。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他把自己的几百万财产都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自己仅仅留下养老的那部分微薄的财产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器皿。他爱自己的女儿甚于爱自己,一次次的满足女儿们的愿望,从不拒绝。他不仅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财产分给了两个女儿,后来又为了帮大女儿还债,七十岁高龄的他还拼命地把镀金的银器拉成了条状拿去卖。为了小女儿的幸福快乐,高

老头卖掉了长期年金一千三百法郎的本金,最后落到一文不名。只要女儿开口要求,他就能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女儿,他生活简朴,但两个女儿却生活地像一个老财主供养的情妇。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他对女儿的爱是没有任何原则的,只是没头没脑地偏爱女儿。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但高老头对于女儿的爱是没有度的。这样没有理性的父爱,只会让我感到同情和伤感。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其实就是自己的教育造成的。他教育女儿要攀援贵族名流,他也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两个女儿的种种奢望。父母教育孩子“爱”什么,其实也就预示着孩子会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来审视父母,乃至于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有孝心。他那两个女儿一个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一位银行家,一个选择了地位——嫁给了一位男爵,它们所选的路不同,但同时选择了上流社会,也同时放弃了父亲---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她们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父亲,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抛他而去,连死的时候都没见上一面,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她们应得的,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父亲的“爱”, 与其说拥有这样的一位父亲是一种幸福,不如说是一种不幸。原来清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熏陶下,变得污浊。原本简单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引导下变得自私;原本善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启发下变得可怕。也许正是所谓的“爱的力量”害了他两个女儿 ,也害了高老头。

高老头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钱与全部的父爱,只换来两个女儿的不孝。看起来,这是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这种事很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武汉晚报》昨日报道,在武汉某重点大学上学的一个女孩,竟然看不起独立将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娘。下岗后,为供女儿上学,她经常在路边捡饮料瓶卖。但她丝毫没有让女儿受委屈,每月给500元生活费,还给她买电脑。女儿上了大学后却越来越看不起妈妈,连电话都不接,除非问她要钱。对于妈妈的“哭诉”,女儿只是淡然一笑:“我和她有代沟,无法解决。”轻轻的一句“代沟”,就抹去了所有“孝”的传统价值。从高老头的事例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里一语道破“溺爱”之罪:“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自然有失偏颇,但如果父母明明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却还一味溺爱子女,尽量看齐人家孩子的物质享受,不让子女“受委屈”,这看似很伟大,其实是害了孩子。一是父母这样做,自己首先就不肯直面现实,又怎么教孩子以“真”作为立身处事的第一法则呢?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而无视父母的艰辛。二是父母这样做,其实是在暗示子女,人的尊严主要体现在是否“富贵”上。孩子一旦树立纯功利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与别的孩子攀比物质享受层次,难免时时受挫,处处碰壁,于是寻找根源,便觉得自己父母太无能,使他没面子,又怎么会有“孝”心呢?对孩子的溺爱太多,真正的爱太少,这种事随处可见。我觉得高老头是中国父母的一个缩影.有必要让天下父母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爱的越深,伤害越深,这个伤害不仅仅是指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 高老头虽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但在思想上是落伍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盲目的去溺爱自己的孩子,最终让自己由一个富商变得一贫如洗,也造成了两个女儿良心的丧失。

其次,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令人不可思议的带着一些情欲。他在满足了女儿的物质需求后,会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报。“他躺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他久久地凝视着她的眼睛,用头蹭她的裙裾,总之,他的疯劲只有年少温柔的情人才做得出。”当他得知小女儿苔尔费娜伏在欧也纳的肩膀上哭泣过,他急切而激动地对欧也那说:“噢,把背心给我。怎么,你的背心上有我的女儿,有我心疼的苔尔费娜的眼泪。噢,我给你买件新的吧,这一件你别穿了,给我吧。”高老头一把搂紧他的女儿,由于用力过度,使她疼得叫出声来,“啊!您弄痛我了。”“我把你弄痛了!”他说道,脸色顿时发白,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高老头轻轻吻着女儿的脸,轻轻地问着刚才被他搂得太紧的女儿的腰肢。高老头的这些动作和话语,分明不是一个正常的父亲对女儿应该有的,远远超出了父爱的范畴。高老头的父爱是带着情欲的父爱。

高老头对他的妻子有着深深的爱恋,“妻子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然而,如此深刻的爱却被无情的现实摧毁了,他们只相爱了短短的七年时间,高老头的妻子就病逝了。这使高老头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对妻子浓浓的爱无处宣泄,于是就把这种爱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无意识中,父爱就发生了畸变。高老头对女儿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男女情爱的渴慕。父爱与情爱的错乱交织形成了“恋女情节”。 高老头对于女儿的爱可谓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狂热状态,是一种变态而细腻的父爱。而后,高老头作为一个在拿破仑时代大发横财的暴发户自然有着所处阶层的吝啬与无情。我们从书中也可以发现,高老头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两个女儿,其他的所有人他都不在乎。他的钱只肯给女儿挥霍,却并未给其他人一分一厘。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爱”丧失了,冷漠的金钱关系取而代之,于是每个人都成了孤独的灵魂而需要灵魂的慰藉。因此他将这全部的爱都给予给两个女儿,以寻求一丝安慰。当人的情感完全寄托于个别人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痴狂。这种情感甚至达到自欺欺人的程度,仿佛飞蛾扑火一般。高老头就那样一步步自己跳进了地狱。这样的情节虽然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

最后,高老头对他两个女儿的爱并不是纯洁的感情,它看起来像是一种金钱与情感之间的交换。他认为对待子女就应该付出所有的爱,而子女就应该在长大后回报她的爱。而在他那样一个人性泯灭的时代,金钱关系决定着一切。于是他想当然的把物质需求当成对女儿的爱。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理所当然地认为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爱自己的女儿越多就越觉得要给予她们更多的钱财,让她们活得更好,导致两个女儿对他的爱也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当高老头有钱的时候,她们都亲热地喊他好爸爸;他没有多少钱的时候,她们就怕别人知道知道他们的父女关系,然而却还偷偷地对高老头进行压榨;等到高老头的钱袋被她们榨干之后,他便像被挤干了汁水的柠檬一样被她们扔在街上了。而高老头面对女儿们的不断索取,他只是谅解宽容。他从宽容到无奈,女儿们从感激到习惯,如此,他的悲惨结局也是必然的,正是他那用金钱包裹的爱毁了他。

高老头死前说:“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我觉的他真的很可悲,就算金钱可以买到女儿,可是用金钱换来的亲情是廉价的。如果亲情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话,那“亲情”这个词语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样和街上认识的人那有什么区别呢?需要用金钱去维系的父女之情,这样的父爱真的是爱吗?需要用金

钱才换来亲人的关爱,这样的父亲是伟大吗?我只能说他可悲。由此可见,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下那种人情的淡薄,亲情的悲凉以及廉价的丑陋的人心。

也许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并不是阶级和时代因素,而是普遍存在的。对比拿破仑时代结束后的巴黎,目前我们社会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样。金钱统治的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金钱来维系的,亲人关系也不例外。那个时代的社会,任何东西都无法动摇金钱。所以,面对金钱的高老头,不禁开始动摇,并开始对女儿的爱走向畸形了。他希望,这些投资给女儿的爱,能够得到些东西。而在中国,这是习以为常的。人们常说,“养儿防老”,这句俗语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高老头的心态么?某些较落后的地区,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透过性别选择去选择生男孩。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这些现象令人口性别失衡,在广东省,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37.76。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女儿出世,父亲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即使是程度一般的,也常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各子女的能力和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这些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父母用功利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亲人,那些因为无法给家庭带来利益而被轻视被嫌弃的孩子与高老头因为被榨干而被女儿嫌弃有什么不同么?人类的亲情不是钱所能够代替的,需要的是彼此间真诚的爱。希望高老头这样的悲剧不要出现在社会上了。

20参考书目:

(1)巴尔扎克著 《巴尔扎克全集(第五卷)》傅雷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

(2)柳鸣九主编 《法国文学史(中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

月第1版

(3)郑克鲁著 《法国文学论集》 南宁:漓江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4)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简明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论高老头的父爱 吴思聪 化材14 学号 [1**********]6

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此小说巴尔扎克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在复辟王朝的法国社会金钱的统治作用和金钱至上观念的罪恶。在《高老头》中,高老头的形象格外鲜明,引人注目。他是文学作品中父爱的典型,更是资产阶级父爱的代表。品读高老头的父爱,对他有同情可怜的感情,同时也认为他是可悲的。高老头的父爱是一个悲剧。

第一次看《高老头》这部作品是在很小的时候,那时最感兴趣的是伏脱冷这个人物,因为伏脱冷作为一个在逃犯,很容易让年幼的我把这部作品往侦探犯罪类型上想,因此书中伏脱冷最后被为了得到警方奖励的3000法郎的房客而出卖,我不由得无比的失望。因此便认定所谓的文学名著无聊至极。现在重读《高老头》这部作品,才发现高老头才是巴尔扎克用他那锐利的笔端塑造的经典的悲剧形象。

作品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动人心魄的悲剧之一,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主人公高利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陪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像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可怜的高老头快断气时,他还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请他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推三阻四不来。老人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他长叹一声,说:“唉,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最后他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而他的女儿们连葬礼都不肯来参加,只有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只派了两驾空车跟在灵柩后面。棺木是由一个大学生向医院廉价买来的,送葬费由拉斯蒂涅卖掉金表支付的。在高老头的凄惨的结局中掩上书卷,我深深震撼于高老头的父爱,又对他畸形的爱最终化成将自己燃成灰烬的火而扼腕叹息。这个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高老头自己的过错,没有控制自己对两个女儿的爱,而是任由这份爱泛滥,让两个女儿从小就过着奢侈、挥霍的生活,满足她们的一切欲望,没有对她们进行正确的教育,用错了方式的爱,造成了女儿良心的丧失。而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大的社会背景造就了这场悲剧。

对于高老头的父爱,首先必须怀疑的是,高老头对女儿如此疯狂的爱难道是真的父爱吗?在妻子死后,他用金钱满足两个女儿的所有任性和荒唐的要求,甚至女儿在十五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马车。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分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他把自己的几百万财产都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自己仅仅留下养老的那部分微薄的财产以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器皿。他爱自己的女儿甚于爱自己,一次次的满足女儿们的愿望,从不拒绝。他不仅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财产分给了两个女儿,后来又为了帮大女儿还债,七十岁高龄的他还拼命地把镀金的银器拉成了条状拿去卖。为了小女儿的幸福快乐,高

老头卖掉了长期年金一千三百法郎的本金,最后落到一文不名。只要女儿开口要求,他就能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女儿,他生活简朴,但两个女儿却生活地像一个老财主供养的情妇。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他对女儿的爱是没有任何原则的,只是没头没脑地偏爱女儿。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但高老头对于女儿的爱是没有度的。这样没有理性的父爱,只会让我感到同情和伤感。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其实就是自己的教育造成的。他教育女儿要攀援贵族名流,他也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两个女儿的种种奢望。父母教育孩子“爱”什么,其实也就预示着孩子会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来审视父母,乃至于决定了孩子是否会有孝心。他那两个女儿一个选择了金钱——嫁给了一位银行家,一个选择了地位——嫁给了一位男爵,它们所选的路不同,但同时选择了上流社会,也同时放弃了父亲---深爱着她们的父亲!她们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了父亲,把他的一切都掏空后竟然抛他而去,连死的时候都没见上一面,虽然她们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最终,她们失去了父亲的庇佑,同时也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己的一切。这也许就是她们应得的,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父亲的“爱”, 与其说拥有这样的一位父亲是一种幸福,不如说是一种不幸。原来清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熏陶下,变得污浊。原本简单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引导下变得自私;原本善良的女孩在这种父爱的启发下变得可怕。也许正是所谓的“爱的力量”害了他两个女儿 ,也害了高老头。

高老头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钱与全部的父爱,只换来两个女儿的不孝。看起来,这是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离我们很遥远。其实这种事很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武汉晚报》昨日报道,在武汉某重点大学上学的一个女孩,竟然看不起独立将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娘。下岗后,为供女儿上学,她经常在路边捡饮料瓶卖。但她丝毫没有让女儿受委屈,每月给500元生活费,还给她买电脑。女儿上了大学后却越来越看不起妈妈,连电话都不接,除非问她要钱。对于妈妈的“哭诉”,女儿只是淡然一笑:“我和她有代沟,无法解决。”轻轻的一句“代沟”,就抹去了所有“孝”的传统价值。从高老头的事例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里一语道破“溺爱”之罪:“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自然有失偏颇,但如果父母明明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却还一味溺爱子女,尽量看齐人家孩子的物质享受,不让子女“受委屈”,这看似很伟大,其实是害了孩子。一是父母这样做,自己首先就不肯直面现实,又怎么教孩子以“真”作为立身处事的第一法则呢?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而无视父母的艰辛。二是父母这样做,其实是在暗示子女,人的尊严主要体现在是否“富贵”上。孩子一旦树立纯功利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与别的孩子攀比物质享受层次,难免时时受挫,处处碰壁,于是寻找根源,便觉得自己父母太无能,使他没面子,又怎么会有“孝”心呢?对孩子的溺爱太多,真正的爱太少,这种事随处可见。我觉得高老头是中国父母的一个缩影.有必要让天下父母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爱的越深,伤害越深,这个伤害不仅仅是指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 高老头虽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但在思想上是落伍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盲目的去溺爱自己的孩子,最终让自己由一个富商变得一贫如洗,也造成了两个女儿良心的丧失。

其次,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令人不可思议的带着一些情欲。他在满足了女儿的物质需求后,会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报。“他躺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他久久地凝视着她的眼睛,用头蹭她的裙裾,总之,他的疯劲只有年少温柔的情人才做得出。”当他得知小女儿苔尔费娜伏在欧也纳的肩膀上哭泣过,他急切而激动地对欧也那说:“噢,把背心给我。怎么,你的背心上有我的女儿,有我心疼的苔尔费娜的眼泪。噢,我给你买件新的吧,这一件你别穿了,给我吧。”高老头一把搂紧他的女儿,由于用力过度,使她疼得叫出声来,“啊!您弄痛我了。”“我把你弄痛了!”他说道,脸色顿时发白,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高老头轻轻吻着女儿的脸,轻轻地问着刚才被他搂得太紧的女儿的腰肢。高老头的这些动作和话语,分明不是一个正常的父亲对女儿应该有的,远远超出了父爱的范畴。高老头的父爱是带着情欲的父爱。

高老头对他的妻子有着深深的爱恋,“妻子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然而,如此深刻的爱却被无情的现实摧毁了,他们只相爱了短短的七年时间,高老头的妻子就病逝了。这使高老头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对妻子浓浓的爱无处宣泄,于是就把这种爱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无意识中,父爱就发生了畸变。高老头对女儿的情感中融入了对男女情爱的渴慕。父爱与情爱的错乱交织形成了“恋女情节”。 高老头对于女儿的爱可谓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狂热状态,是一种变态而细腻的父爱。而后,高老头作为一个在拿破仑时代大发横财的暴发户自然有着所处阶层的吝啬与无情。我们从书中也可以发现,高老头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两个女儿,其他的所有人他都不在乎。他的钱只肯给女儿挥霍,却并未给其他人一分一厘。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爱”丧失了,冷漠的金钱关系取而代之,于是每个人都成了孤独的灵魂而需要灵魂的慰藉。因此他将这全部的爱都给予给两个女儿,以寻求一丝安慰。当人的情感完全寄托于个别人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痴狂。这种情感甚至达到自欺欺人的程度,仿佛飞蛾扑火一般。高老头就那样一步步自己跳进了地狱。这样的情节虽然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

最后,高老头对他两个女儿的爱并不是纯洁的感情,它看起来像是一种金钱与情感之间的交换。他认为对待子女就应该付出所有的爱,而子女就应该在长大后回报她的爱。而在他那样一个人性泯灭的时代,金钱关系决定着一切。于是他想当然的把物质需求当成对女儿的爱。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理所当然地认为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爱自己的女儿越多就越觉得要给予她们更多的钱财,让她们活得更好,导致两个女儿对他的爱也是以金钱来衡量的。当高老头有钱的时候,她们都亲热地喊他好爸爸;他没有多少钱的时候,她们就怕别人知道知道他们的父女关系,然而却还偷偷地对高老头进行压榨;等到高老头的钱袋被她们榨干之后,他便像被挤干了汁水的柠檬一样被她们扔在街上了。而高老头面对女儿们的不断索取,他只是谅解宽容。他从宽容到无奈,女儿们从感激到习惯,如此,他的悲惨结局也是必然的,正是他那用金钱包裹的爱毁了他。

高老头死前说:“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我觉的他真的很可悲,就算金钱可以买到女儿,可是用金钱换来的亲情是廉价的。如果亲情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话,那“亲情”这个词语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那样和街上认识的人那有什么区别呢?需要用金钱去维系的父女之情,这样的父爱真的是爱吗?需要用金

钱才换来亲人的关爱,这样的父亲是伟大吗?我只能说他可悲。由此可见,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下那种人情的淡薄,亲情的悲凉以及廉价的丑陋的人心。

也许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并不是阶级和时代因素,而是普遍存在的。对比拿破仑时代结束后的巴黎,目前我们社会上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样。金钱统治的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金钱来维系的,亲人关系也不例外。那个时代的社会,任何东西都无法动摇金钱。所以,面对金钱的高老头,不禁开始动摇,并开始对女儿的爱走向畸形了。他希望,这些投资给女儿的爱,能够得到些东西。而在中国,这是习以为常的。人们常说,“养儿防老”,这句俗语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高老头的心态么?某些较落后的地区,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透过性别选择去选择生男孩。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这些现象令人口性别失衡,在广东省,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37.76。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女儿出世,父亲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即使是程度一般的,也常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各子女的能力和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这些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父母用功利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亲人,那些因为无法给家庭带来利益而被轻视被嫌弃的孩子与高老头因为被榨干而被女儿嫌弃有什么不同么?人类的亲情不是钱所能够代替的,需要的是彼此间真诚的爱。希望高老头这样的悲剧不要出现在社会上了。

20参考书目:

(1)巴尔扎克著 《巴尔扎克全集(第五卷)》傅雷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

(2)柳鸣九主编 《法国文学史(中册)》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

月第1版

(3)郑克鲁著 《法国文学论集》 南宁:漓江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

(4)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简明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相关文章

  • _高老头_的父爱今解
  • 2006年第12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8卷第12期) 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ege No.12,2006(Vol.8.No.12) 文学与艺术 ⒇ "高老头"的父爱今解 ...查看


  • 父爱之我见
  • 父爱之我见 -----浅议<李尔王>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摘要 李尔王和高老头的父爱有共同之处,但毕竟具体的时代背景不同及作者的阅历.经验.思想等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得两个人的父爱又有着明显的本质上的不同.本文试图从 ...查看


  • 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看今天的家庭教育
  • 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看今天的家庭教育 彭 丽 (200701122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国汉语言文学系,贵州 都匀 邮编 558000) 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代 ...查看


  • 16高老头
  • <高老头>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中对比描写的作用. 2.学习通过细腻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3.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高老头形象--畸形的父爱. 2.难点:对比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查看


  • 名著导读[高老头]
  • 名著导读<高老头> 教学目标:1.分析高老头的形象 2.了解造成高老头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 ...查看


  • 被金钱所吞噬的爱----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 被金钱所吞噬的爱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也最能体现巴尔扎克的特点.在这篇小说中,它着重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查看


  • 论[高老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涵
  • 论<高老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涵 作者:王维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3期 摘 要: 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各自有着深刻的意涵.拉斯蒂涅的转 ...查看


  • [父爱的作文]漏印的爱
  • 对于名著,我心里是有所抵触的,因为,我很少读到过幸福.可悲的是,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一个与幸福擦肩而过的人. 欧也妮的父亲,那个臭名昭著的吝啬鬼,如果说他亲手把自己宝贝女儿的幸福揉碎了,扔进了垃圾篓里.那么高老头则是被自己给害死的. 其实我挺佩 ...查看


  • [父爱的作文]永远包容的父爱
  • 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慢慢走出我的视野,感觉是那样的沧桑,是那样的无力,那样的无助,他不是别人--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老实为人忠厚的老头,喜欢说说笑笑,一双深邃的眼睛早已深陷了下去,看上去却是那样炯炯有神,双鬓早已经发白,额头上深深浅浅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