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一点反思。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诱发学生渴求

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显得很有必要。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了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等直观教材开展教学 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教材。教师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在从事初中历史教学这几年来,有成功,也 有失败,有付出,也有收获。 伴随着教育改革及联合校成立的春风,我不由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教学更充满着希望。 作为 历史课堂教学 的实施者,通过对比本学科特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主要 谈一下自己的 课堂教学 的做法与体会。 在课程改革和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满意课”呢?对这个问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今年我在河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听了 华东师大 叶澜教授的专题讲座,叶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教学和教研非常有借鉴意义。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发

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想新课程背景下的一节好的历史课它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和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一堂满意的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创新性。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尺度。所以在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创新性教学目标作统帅,那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创新的、高效的。 例如在讲《 郑和下西洋 》一课时,我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创新教育理论要求思考后,确定了“ 通过学习本课, 认识到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成就了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和平外交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一个含有创新要求的教学目标,打破了过去常常用的“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等教学目标的制定。所以在 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不是对这一事件本身进行再一次浓墨重彩地描述,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郑和是如何如何的伟大;而是挖掘隐藏在这一事件深层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教学重点放在解析这是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上。而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活动, 对郑和下西洋所展现出的我国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航海水平及航海智慧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了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胆识和胸怀。 当老师让他们谈对这一事件的感受时,很多学生都由衷地说出了“震撼”这个词!可见这一目标的确定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在思想情感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 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就这一点来说,其实也就是我们 认为的一节有意义的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提倡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创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认识和探究历史的氛围,而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地去记诵历史。讲授八年级下册第9 课《改革开放》的内容时,

就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一课的内容承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具体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在城市是如何展开的。教材介绍的这部分内容对成年人而言非常熟悉,觉得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谈话法、借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空间。比如,教师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对这种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课堂上学生展示的调研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果内容非常充实,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么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这种探究活动,生成了自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亲身体会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这种体验活动是学生能做到的、也愿意做的,它远远比让学生坐在教师里凭空设想“如果你生活在哪个年代你会有什么感受?”要实际的多。同时,由于全班同学都参加到了调查活动中,且分工合作,因而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学习的收获。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时,我在提前挑选6 位同学合作自编自导一个历史短剧《鸡毛飞上天》,学生课下查资料、问长辈、写剧本、备道具,在课堂上给大家表演了这部反映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贫农、富农加入农业合作社时的心态以及改造成果的历史短剧。学生通过观看学习深刻认识到三大

改造的必要性和实质,目标教学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给每位学生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空;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用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做了,当然也就是一节好课了。 3、一节好课,它还应该是 教师为学生构建的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讲故事、做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究活动等等,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新文化运动》这节课上虽 以讲授为主,但我把课讲得主线突出、条理清晰,情绪饱满、语言亲切,继承了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精华。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准确、简约地把握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落实历史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导入这一环节上,我 没有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按背景说起,而是从初中语文课鲁迅小说《故乡》片段切入,引导学生重温小说的核心内容,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地位,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当时文学革命蓬勃开展的社会现实,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渴望学习的环境,引起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娓娓道来的细腻讲授,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到,他们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围着我,要记录下本课结束时引用的陈独秀的诗《青春》的片段。个别学生感受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和谐课堂的魅力! 当然,课堂教学也不会只是上述几个特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是每一节都是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最佳,使课堂教学具有自己 的特色,又深受学生的欢迎, 那这就是一节 “ 满意课 ” 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下思索和做法,今天拿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贵意见,我相信你们的意见一定是我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多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结合体,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很喜欢一段话,也把它作为我的结束语吧:既然已经选择了做历史教师,那就做一名读书人,奋斗着,钻研着,不断厚实文化底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篇三: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在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探索得来的心得付之笔端,与教育同行们探讨交流:问题一: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侵略战争,第二单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编写者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但由于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备课时有时候就感到很难备,上课时觉得课文内容不易上。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的学习。

篇一: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长期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是我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一点反思。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没有学习兴趣的人,是不可能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的,也不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复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诱发学生渴求

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显得很有必要。 由于历史教科书叙述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学家们根据历史文献和物质遗存对历史的再现,并以现代语言的叙述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仅靠教师的语言叙述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录像等,把过去的事情真实地展现在同学面前,让历史场景、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历史,这样就把时空拉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动机便被激发了出来。而且在尝试中,我发现在一堂课的导入部分,如能有效地创设一种学史的情景和氛围,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等直观教材开展教学 实物、模型、图片、灯、录像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直观教材。教师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绘声绘色地讲述,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在从事初中历史教学这几年来,有成功,也 有失败,有付出,也有收获。 伴随着教育改革及联合校成立的春风,我不由地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教学更充满着希望。 作为 历史课堂教学 的实施者,通过对比本学科特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主要 谈一下自己的 课堂教学 的做法与体会。 在课程改革和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是“满意课”呢?对这个问题,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今年我在河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听了 华东师大 叶澜教授的专题讲座,叶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有意义、有效率、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教学和教研非常有借鉴意义。现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发

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想新课程背景下的一节好的历史课它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每一位学生和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一堂满意的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创新性。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使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尺度。所以在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创新性教学目标作统帅,那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创新的、高效的。 例如在讲《 郑和下西洋 》一课时,我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创新教育理论要求思考后,确定了“ 通过学习本课, 认识到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成就了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和平外交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一个含有创新要求的教学目标,打破了过去常常用的“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意义”、“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等教学目标的制定。所以在 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不是对这一事件本身进行再一次浓墨重彩地描述,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郑和是如何如何的伟大;而是挖掘隐藏在这一事件深层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教学重点放在解析这是航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壮举上。而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活动, 对郑和下西洋所展现出的我国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航海水平及航海智慧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了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胆识和胸怀。 当老师让他们谈对这一事件的感受时,很多学生都由衷地说出了“震撼”这个词!可见这一目标的确定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在思想情感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 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就这一点来说,其实也就是我们 认为的一节有意义的课。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提倡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创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认识和探究历史的氛围,而不是让学生消极被动地去记诵历史。讲授八年级下册第9 课《改革开放》的内容时,

就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一课的内容承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具体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在城市是如何展开的。教材介绍的这部分内容对成年人而言非常熟悉,觉得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但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谈话法、借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空间。比如,教师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对这种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课堂上学生展示的调研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成果内容非常充实,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么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这种探究活动,生成了自己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亲身体会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这种体验活动是学生能做到的、也愿意做的,它远远比让学生坐在教师里凭空设想“如果你生活在哪个年代你会有什么感受?”要实际的多。同时,由于全班同学都参加到了调查活动中,且分工合作,因而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学习的收获。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时,我在提前挑选6 位同学合作自编自导一个历史短剧《鸡毛飞上天》,学生课下查资料、问长辈、写剧本、备道具,在课堂上给大家表演了这部反映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贫农、富农加入农业合作社时的心态以及改造成果的历史短剧。学生通过观看学习深刻认识到三大

改造的必要性和实质,目标教学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给每位学生和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时空;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用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做了,当然也就是一节好课了。 3、一节好课,它还应该是 教师为学生构建的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讲故事、做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究活动等等,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新文化运动》这节课上虽 以讲授为主,但我把课讲得主线突出、条理清晰,情绪饱满、语言亲切,继承了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精华。它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准确、简约地把握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落实历史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导入这一环节上,我 没有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按背景说起,而是从初中语文课鲁迅小说《故乡》片段切入,引导学生重温小说的核心内容,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地位,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当时文学革命蓬勃开展的社会现实,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渴望学习的环境,引起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娓娓道来的细腻讲授,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 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到,他们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围着我,要记录下本课结束时引用的陈独秀的诗《青春》的片段。个别学生感受到了教师语言的魅力,和谐课堂的魅力! 当然,课堂教学也不会只是上述几个特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是每一节都是精品课。但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将教学的某一方面发挥到最佳,使课堂教学具有自己 的特色,又深受学生的欢迎, 那这就是一节 “ 满意课 ” 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下思索和做法,今天拿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多提高贵意见,我相信你们的意见一定是我成长的最宝贵的财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是多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结合体,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很喜欢一段话,也把它作为我的结束语吧:既然已经选择了做历史教师,那就做一名读书人,奋斗着,钻研着,不断厚实文化底蕴,培植教育智慧,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吧! 篇三: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现在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与探索得来的心得付之笔端,与教育同行们探讨交流:问题一:我驾驭教材的能力有限,基本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新教材以主题为单位,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侵略战争,第二单元是近代化探索等,教材的编写者着重追求知识的思想性、教育性,而不刻意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给教师和学生,有利于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但由于我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及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备课时有时候就感到很难备,上课时觉得课文内容不易上。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历史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课程标准》的学习。


相关文章

  • 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_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
  • 2010年10月 第23卷 第10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J ou rnal of Inn er M 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 cien ce) Aug. , 2010 ...查看


  •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能力.主要通过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听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 ...查看


  •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和策略
  • 摘 要: 教学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反思性教学正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启示.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实践案例 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 ...查看


  • 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 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与实践 肥西县柿树岗中学:廖胜广 摘要: 历史校本教研是实践历史新课程的需要,是调动历史教师的能动性,保证历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校本教研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术研究.崇尚教学探索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初中历史组:江育英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几年的历史教学,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 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 ...查看


  •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后村中学 李秀叶. 课改不断更新,目前对高效课堂提的很响,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本人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活动或适当点拨为辅,以构建师生共同研 ...查看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反思
  •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故事.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 2 ...查看


  • 初中历史国培作业[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三国鼎立>这一课,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曹操能以少胜多, 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兵强马壮,却大败而归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精心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