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九年级学生五单元上册作文

写作不仅仅是将来安身立命找工作地一个条件,也不是可以卖弄几下文采的装饰活,而是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们未来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重视它,欢迎阅读关于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九年级学生五单元上册作文。

一、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方便;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1955年3月1日起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第一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分自然产生于此。

感谢阅读关于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九年级学生五单元上册作文,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

写作不仅仅是将来安身立命找工作地一个条件,也不是可以卖弄几下文采的装饰活,而是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们未来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重视它,欢迎阅读关于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九年级学生五单元上册作文。

一、人民币的单位名称

我国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元、角、分构成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它标明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时,票面金额较大,只发行了主币,没有发行辅币,最小的票面金额为1元,较大的有1000元、5000元、10000元和50000元,12种面额。这是因为当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但接着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国家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物价稳定,币值稳定,这就逐步暴露了货币价格标准上的问题:一是货币票面金额大,计价与流通都很不方便;二是仍留有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残迹,给人民群众以钱毛的错觉;三是只有主币,没有辅币,不能完整体现我国货币单位的概念。因此,1955年3月1日起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发行了辅币。第一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的兑换比价是1:10000,这就是人民币价格标准的改革。这种改革,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说没有变化,并不是人民币的贬值,而是把票面金额降低了,商品价格也随着降低了,是在人民币所代表的价值上抹掉了四个0而已。以后两套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均未改革。

二、人民币单位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纸币单位十分复杂,有文、贯、串、吊、枚等等。文,每一制钱称一文,明清多通用制钱,因此在纸币上常用文作单位,如大清宝钞有伍佰、壹仟、百仟文不等。贯,始于唐代,在元、明两代纸币上均用贯作单位,每一贯值1000文,如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串,同贯,即一串也相当于1000文,清末和民国时期有些官银号所发制钱票也用串作单位;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些银行发行的人民货币如鄂东南工农银行发行的纸币也用串作单位。吊,也相当于制钱1000文,旧时东北地区的纸币如吉林永衡官银钱号、黑龙江广信公司的官帖均以吊作单位。枚,是铜元的单位,单铜元相当于10文,双铜元相当于20文,民国初其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及一些省地方银行发行的铜元票均以枚作单位。那么,新中国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现在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的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过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改为两、钱、分、厘的十进制计算。当时的元字虽然并不代表货币单位,但从此货币的重量就和货币的名称发生了分离。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由于铜元样式新颖,其精巧、整齐程度是以前任何钱币无法比拟的。清朝铜元分两大类,一类是光绪元宝,一类是大清铜币,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清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银元传入中国,银元质地、形状的整齐划一,使它广泛流通。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元、铜元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我国人民币的名称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至于元以下的辅币单位角和分,也是习惯继承下来的。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载: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本义为分别,分开,后引伸亦指被分开后的部分。所以,就长度而言,一两的百分之一称分;就地亩而言,一亩的十分之一称分。引用到货币单位,一元的百分之一亦被称分。人民币的分自然产生于此。

感谢阅读关于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的九年级学生五单元上册作文,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


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
  • 第三单元 我爱我们的学校 第一课时 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2.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3.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 ...查看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查看


  • 北师大版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
  • 语 文 课 程 标 准(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查看


  • 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 2016年秋新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析 新编语文教材的使用,一次一次的听说,又一次一次的被取消.直到2015年11月,在安徽合肥参加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试教试用培训会议上,才真正拿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
  •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Unit1 My name‟s Gina!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SectionB(1a-2c) 2. 教材分析:本单元Section B的核心语言目标是 ...查看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修订概述
  •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刘真福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新近修订完成,今秋使用,后面将逐册修订并面世. 原课本自2001年开始编写和使用,距今已经十多年了.本人作为最早的编写者之一,当时感觉课本面目一新,亮点颇多,与过去课本相比有质 ...查看


  • 杨修之死教案 1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杨修之死>教案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是古 代白话小说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 的言 ...查看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测第一单元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测第一单元 时间:6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用"--"画出正确的读音. (6分) 心血(xu è xu ě) 埋怨(m ái m án ) 不禁(j īn j ìn ...查看


  •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 篇一:华师大版本七年级历史教案上 第 1课:中国远古人类 主备人:王坪乡中 [学习目标]: 1.知道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明确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培养学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