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优化研究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优化研究

刘红泉

(湖南工程学院,湘潭411104)

[摘要】

从分类角度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是人们检索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的网络分类体系在类目体系和资源选

择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网络分类体系优化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及结构优化的纲领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

信息资源;信息分类;网站

Indexingnetworkinformation她sc吡rcefromclassificationisthe

resouice

COirffnon

[Abaraet)

method

toindex.Astothe

catalogueclassificationsystemandters.1hearticleanalysesthe

choice,differentnetworkclassification8ysterm8havetheirspecialcharac.anddesignfundamental0ftheoptimizationofthenetworkclassificationsys-

basic面nciple

托粕.andadvancesthebasicdesigningi(1eaoftheclassificationsystemofnetworkinformationpl∞andIne髂ur嘴0fthe

l'e80唧andtheprinci.

structure州商zafio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6)07一0026—03

[Key

words

informationresource;informafionclassification;website

(中图分类号]G35

1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优化的基本原理1.1体现分类主题一体化

网络分类体系不同于传统分类法,它是网络环境下为

2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优化的设计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网络信息数量多、内容庞杂、变化快、稳定性差、类型多样、范围宽、用途广以及网络信息组织特殊、控制性差的特点,还要考虑到网络信息用户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此,在借鉴传统分类体系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的类目设置标准和分类级次,充分顾及到技术环境下的检索方法、检索手段和技术条件,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在整个网络分类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必然遵循以下原则:

满足用户网上检索信息需要而开发的新型分类体系。由于

网上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有着较大差异,不仅范围广,而且类型复杂、变化不定,网络用户需求各异、素质参差

不齐。而传统分类法是建立在印刷型文献基础上,用分类

号标识概念,分类体系结构以严格的学科分类和逻辑基础线性排列,缺乏直观性、易用性和动态容纳性,使得利用

理论探索

传统分类法来组织网络信息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网络分类体系遵循传统分类法层层划分、从总到分逐级开展的基本思路,主题或概念的划分规则,但其列类主要从事物主题概念出发,类目的设置是以主题或主题与学科相结合的形式,用直观的词语(自然语言或受控的自然语言)取代传统分类法的号码标识,类目排列也不仅运用系统性排列,同时也采用主题字顺、频率排序等方法。网络分类法的这种集分类体系结构与主题标识于一身的特性使它成为真正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语言。

2.1实用性、直接性原则

就是要求类目设置不仅讲究全面,更重要的是要精而有用。倘若为了其他的原因,比如仅仅为了美观和平衡而编制一些无用的类目,将会给整个体系带来华而不实的效果。对于一些类目在其上位类或其他类目中能明确反映出来同时又不影响整个体系的编制情况下,也可以不单独列出。如在教育类中,在仅有中学教育就可反映清楚问题的类目中,就不需特意再重新分别列出初中阶段教育类和高中阶段教育类。对于一些需要从各个角度多维反映的类目就应充分利用网络状的结构通过各个节点链接相关信息,充分将有关信息有效地组织到相应的类目中,增强整个类目体系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提高检索过程的查全率。当然在需要适度细分而不会减少用户使用兴趣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细分,使得信息更具有专指度,同时也可增强检索过程的查准率。因此,首先应遵循的也是以用户来说的实用性原则。直接性原则分类的层次不宜太多,不应该出现转换10多次还找不到所需信息的情况。一般来说,在6层以下的类目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类目的层次超过6层,用户就会改用其他检索途径,比如

1.2以快速检索信息为宗旨

传统分类法的编制主要针对印刷型文献的特点用以编制分类目录和组织分类排架,而网络分类体系旨在为网上信息提供指引,建立与目标信息的快速有效的链接。网络分类体系应面向广大网络用户而不是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面向网上用户需求应成为编制网络分类体系时的指导思想。其类目体系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更要满足实用和易用的要求,列类时往往将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常用主题从其类族中单独出来,类目展开时常采用多元划分、多重列类,并用超链接提示类目的横向关系。

收稿日期:200㈣咖1

作者简介:刘红泉(1966一),男,湖南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副研究馆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信息

资源管理,发表论文20多篇。

一26—

万方数据 

主题词等。所以编制网络分类法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

2.2

自然性、快捷原则

网络的用户是整个社会的民众,是处于各个不同知识、

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大众。因此网络在设置类目名称时最适宜采用的不是学术性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应是通用、规范、内涵外延清晰的自然语言。现行网络分类多采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语言。在无规范化术语可用时,也可采用一些惯用语;同时在使用缩略语时应有相应的注释以明确其涵义。另外,由于不断地会有新的网络

信息及新知识、新事物和新科学出现,网络信息体系将是

一个动态体系,因此自然地设置类目不需要刻意去打造一些可能出现的新名词、新事物。只要设计时在技术处理和管理上保证其充分的扩容空间即可。

快捷原则每一类名应有对应的一个快捷键或一个类号,以便熟练的用户快速查找。传统分类法在这方面有相应杰出的成就,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时毫无疑问应该加以研究和借鉴。

2.3系统性、技术性原则

作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操作环境与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建构多维的分类体系,揭示多维知识空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可以运用超文本的立体性来表现分类法的类目横向关系,利用超链接技术把类与类、类与纪录链接起来,自由链接、转换,形成整个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

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组织的电子信息不仅可以做到顺序阅读,还可以跳跃式地阅读,利用这一技术生产出多等级或多位分类法,改变体系的一维性和凝固性。

另外,对分类词表本身,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也应可实现知识分类的立体化,实现“全向聚类”的要求,能够在同一标识下集中显示一个事物概念的全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识的微观系统组织,保证高度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2.4针对性原则

在整个网络分类体系中不可能按相同的标准设类,并按相同的标准来类分下面的子类目。有时分类体系为了方便用户专门使用,将频率极高的事物和类目单独列出,有针对性地进行类分,并为充分反映该类目,使用有针对性的标准。比如搜狐将娱乐休闲放在所有大类中的首位,并将个人主页作为一个大类单独列出;新浪则没有专门设置娱乐休闲而是设置生活空间、影视音乐、旅游休闲等等。当然并非对每类事物、主题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在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设计过程中就某些主题、类目应有适度的针对性标准。

3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3.1以传统分类主题体系为基础,建构多维的分类体系

栏目设置上,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建构多维的分类模式,但这种变化必须是以传统分类主题理论体系为基础。例如,为了突出重点,在栏目设置上可以不做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个子类可以隶属于多个母

万 

方数据2006年7月

第7期

July.2006

No.7

类(类似主题词表的“范畴索引”),一个母类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进行划分(多重列表)。

这种多维分类模式可以很好地揭示和满足网络信息所

构成的多维知识空间,但这种灵活不能出格,不能违背基于人类基本知识常识的传统的分类主题系统。比如将上位概念归人下位概念,或将一类概念归入另一类概念,这样做混淆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不利于用户查询。

3.2栏目因需而设立,突出重点,方便浏览

网站设置栏目是为了方便和指引用户的浏览,而不是

像传统分类法那样是为了将人类所有知识信息进行科学归

类,所以,网站栏目的划分不是要求满足知识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可以说,栏目的划分是以主题和事物为依据,而放弃以学科为主的聚类原则。因为一般用户对事务的认识要比对学科的认识更直观,按主题和事划分栏目可以降低用户浏览时的认识负担,因此,网站栏目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并且尽可能删除与主题无关的栏目。

另外。为了便于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访问网站提供的热门栏目和信息,在栏目的设置上可以不拘泥于原有分类体系的逻辑层次划分,而是根据信息量和访问频率提升某些重要的级位,将网站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如:一个以提供动画素材为主题的站点,将栏目设置为:“关于本站”、“本站导航”、“动画宝库”、“联系站长”,这种设置显然不合理的。

3.3控制分级、减少栏目层次

传统的分类法是典型的树型结构体系,对知识的组织根据知识原有的内在逻辑,按照同一标准,采用从一般到

具体,从宽到窄层层划分的方式,形成比较纵深的信息等

级结构。这一划分的目的是将某一概念在知识体系中进行准确定位。而网站栏目的设置与划分则不同,它的目的是让用户以最快的方式找到想要访问的页面信息,如果严格按照传统分类体系设置,很可能会将用户感兴趣的页面埋藏在五六层之下,会让用户失去继续浏览的兴趣。因此在栏目设置和划分上,应将大多数栏目的层次控制在三四层为宜,专业栏目可适当延伸。

3.4根据用户特点确定栏目名称的规范程度

网络用户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工作者,从电脑爱好者到球迷,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差别很大。用户个体认识、知识贮备和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对知识体系了解也不同。此外,由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同,对同一概念、同一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同,因此,基于网站栏目设置应方便用户浏览的要求,在栏目名称上可以根据网站具体面向的用户群的特征进行设定。鉴于目前的网站主要是面向大众的,因此,在栏目命名方面应采用自然语言甚至口语词汇,避免采用学术性和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4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结构优化4.1大类结构

大类是网络分类体系的大纲,是支撑整个分类体系的框架,也是面向用户检索的最初的公共检索人口。大类类目体系是否完善,类名涵义是否清晰,类目设置是否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分类检索工具的检索性能。一般

一27一

理论探索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来讲,大类体系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4.1.1大类的类目设置要能覆盖人类全部知识及信息领域。作为综合性检索工具大类类目体系要使网上任何信息不论是什么内容、什么类型都应有面向用户的合适的分类检索入口。不仅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类目的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娱乐、旅行、健康等都要有相关类目的设置;知识领域不全是大类设置常见的缺陷。4.1.2要遵循文献保障的原则,基本反映网络资源的内容整体分布状况。大类作为一级类目,应保证有丰富的所属网络资源。因此大类的选用要根据资源状况,资源相对较少的宜选用宽泛的主题及学科作为类目名称,如“科学技术”;资源丰富而又常用的类目也可用较小的主题作为类目名称,如:“计算机与因特网”。

4.1.3类目的设置宜采用主题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网络分类体系摒弃了传统分类法以学科为中心列类的思想,但也不宜完全采用主题设类。因为主题一般指向某一具体对象,即使是最宽泛的主题词,其类目体系的容纳性也是有限的。从大类要全面反映知识信息领域来看,大类设置如果结合适当的学科聚类(特别是在反映学术资源时),不仅可以增加包容性,而且可以使整个体系更加系统,甚至可以提供更多的检索入口。

4.3.1多元划分

它指的是在类目展开时采用多种划分标准列类。传统分类法由于要针对排架集中文献,同一类方面只能有惟一特定位置,只能1次采用1种标准。有多种标准时还要考虑引用次序。而网络分类体系则可以不拘泥于这些束缚,可以从用户实用性、方便性出发,同一级类目可能采用主题、学科、资源类型、国别、时代等多种标准。多元划分有效地缩短了分类体系的级次,减少了换屏次数,突出贴近生活、社会、时代的常用类目资源,节省了检索时间,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4.3.2多重列类

网络分类体系的另一大特色是多重列类的广泛采用。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属性和多向成族的特点,采用多重列类可以将同一类目多次重复反映,适应了用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达到通过多个入口及路径检索到同一目标信息的目的。多重列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类表展开的整体来看,同时使用不同的引用次序,多维度地展开类目体

系。它并不刻板地遵循一致的引用次序,采用“主题——地区”、“主题——文献类型”、“地区——主题”、“形式——主题”等多种形式。二是在特定类目划分时改变传统

分类法只采用一种主要的分类标准运用次序,而采用多种次序重复反映。如《中图法》在文学列类时只采用了“国

4.2类目名称规范

类目名称是指分类体系中标识一类事物或某一主题的“语词”。由于类名是人们判断类目概念内涵与外延进行检索的依据,因此类名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关系到网络分类体系的使用效率。类名的选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4.2.1确切

类名要能准确地概括类下所属的全部资源,易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引起歧义。现有的网站分类体系中,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变传统分类法的命名科学性和学术性为通俗词汇,但同时也出现大量的“类名不确切”的类目。如网易出现“围城内外”、“宽带生活”、“另类科学”等类目叫人难以准确判断其内涵,这样的分类体系很难有较高的检索效率。4.2.2科学

即要采用比较常见的正式的名词作为类目名称,而不要采用不通行的同义词、俗称、旧称、不能准确表现全称原义的简称、不通行的译名、近义词等作为类目名称。如宜用“计算机与因特网”而不用“电脑与互联网”,用“通信”而不用“通讯”。作为面向大众的检索工具应使尽可能多的用户更易理解,同时也符合分类体系的相对稳定和长远需要。4.2.3简洁

类目名称所用词或词组要概括精炼,要在准确表达类目含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对较长的词语可选用其通行含义的简称,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宜用简称“广西”。

别一时代——体裁”的列类次序,而网络分类体系可同

时采用“体裁——国别——时代”、“国别——体裁——时代”、“国别——时代——体裁”等多种列类次序。4.4类目的排列

类目的排列是指同位类类目的排列次序,其目的是使类目的排列能体现类目之间的联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并突出常用的重要的类目资源,以提高分类体系的检索效率。网络分类体系中常见的排序方式有三种:一是按系统性排序。如“教育”类按“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低级到高级排序;二是按频率排序。在排序时参考类目被使用的频率把常用的频率高的类目排在最前,频率低的排在靠后。如“体育运动”的各类中,可把深受人们喜爱的“足球”、“篮球”、“围棋”等排在前列,以方便用户检索;三是按字顺排列。字母语言可按惯有的字母序列列类,汉语按汉语拼音或笔画笔顺等字顺排列。

网络分类体系中类目的排序应采用按系统性排序为主,辅之以按频率排序和按宇顺排序的方式。因为按系统排列可以揭示事物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发展规律,用户可以触类旁通,很方便地查到相关类目,而且有利于族性检索,如“教育”类下有些网站不列“学校教育”,但可通过排在一起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辛r、“高等教育”等类目完成。按频率排序把重要的常见的类目排在前列符合分类体系实用性和快速检索的要求。按字顺排序属于人为系列,虽有严格顺序,但割裂了类目的联系。只宜在数目较多而且类目间联系不强时采用,如“国家和地区”可按字顺列出其众多类目。

理论探桑

4.3类目的划分

类目的划分是构筑分类体系的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分类标准的选择和运用,网络分类体系从方便用户检索出发采用了以多元划分和多重列类为主的类目划分体系。

4.5横向关系揭示

网络分类体系的横向关系包括多属类目和相关类目。由于事物具有多向成族的属性,同一类事

(下转第31页)

万方数据 

一28—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加上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互联共享,使得基于情报商品的对开放服务地实施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EB].http://202.

115.40.7/ddhome/tgw/wenjian/faguiwenjian/tsggz一87.han,

2(X)5—07—09.

3.3情报人才策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1世纪,我国完全融入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未来学家都认为:21世纪前50年,将是地球上大多数国家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情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信息中的有用知识,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起着智囊作用。图书馆为地方服务,依托的是丰富的有形馆藏和虚拟馆藏,而真正从事服务的是情报人才。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图书馆要想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必须拥有高层次、多学科结构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随着信息立法和知识产权法的普及,信息领域的维权意识越发加强,竞争情报“唾弃不正当的间谍活动”,“是关于对从市场上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比如你本人)提供咨询建议”。因此,情报人才是高质量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开放服务的关键所在,是制约图书馆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的决定因素。另外,“竞争情报是个高度人性化的工作,对于不同的行业状况、企业环境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情报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是一项很有挑战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图书馆为地方服务,必须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尤其是情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EB].http://WWW.1a_w—lib.cml,/hw/law_vlew.asp?id=17425.2005—0r7—09.

[3]金咏梅.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战略分析[J].现代情

报,2004,(5):16—17.

[4]陈永刚.论历史文献的价值与价值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5):99—102.

[5]沈丽容.竞争情报:中国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84.

[6]http://lib.1mc.edu.cn/xkzddh/wlmkzydh/ktcxz.him[EB],2005—07—09.

《孙子兵法>的知行观[J].管子学刊,[7]王立家.

1999,(4):39-—41.

[8]沈固朝.两种情报观:Information还是hteUi.gence?——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

[J].情报学报,2005,(3):259—267.

[9]万里鹏.从竞争观念演变看图书馆领域的竞争态势

[J].图书馆杂志,2005,(5):9—14.

[10]戴云.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J].情报杂志,2004,(6):91—93.

[11](美)米勒,等.新千年情报:数字时代理解与实施竞争情报[M].刘敏,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4.

[12】王琦.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现状调查研究[EB】.http://chinawi.fixa.com/info/infoal97.1nIn,2005—08—25.

::::::::::::::::::::::::::::::::::::::::::::::::::::::::::::::::::::::::::::::::::::::::::::::

(上接第28页)

物可以分属不同的学科、主题或资源类型等相关类目,如“中国足球”既可以是“体育运动”下的相关类目,也可以列于“国家和地区”类目之下。与传统分类法通过交替类目、增加注释和完整的类目参照体系揭示横向关系不同,网络分类体系主要使用链接的方式,在相关类目之下重复反映,同时采用@号来表示本类目为重复反映类目。这类横向关系的揭示,有效地反映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下~类下类目的范围更加完整,相关类的揭示也更加充分,有利于对资源的查找选择。网络分类体系中需要揭示的多重关系有:多属性主题、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总论与专论、资源形式与主题、地区与主题、人物与相关类目等。

现有的网络分类体系在横向关系揭示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整个体系中多重列类重复反映运用不够,没有形成密集的类目关系网,造成用户习惯性检索入口的缺失。一些本该集中列类的类目关系网,造成用户习惯性检索入口的缺失。一些本该集中列类的类目分散在各个专论类目之下,缺乏必要的协调。二是多重列类时存在列类随意逻辑隶属关系混乱的情况。如“东方网景”把教育列于自然科学类目之下,yahoo把“音乐”放在“综合参考”下重复反映,这样做很难达到增加检索入口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琼,邹树梁.网络信息运动模式研究[J].情报

学报,2002,(1).

[2]索传军,焦玉英.基于Web的信息服务效果的优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理论探案

[3]黄晓英.网络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利用的方法与技巧

[J].图书与情报,2000,(2).

[4]陈青苗.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0,(12).

[5]陈树年.网络信息法分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

术,2002,(3).

[6]杜安平.网络分类体系基本原理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2,(5).

[7]康桂英.分类法与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

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1999,(3).

[8]史学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2,(1).

[9]敬卿,吴静.网络分类目录规范化初探[J].图书馆,

2002,(1).

[10]傅欣,李伟.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发展趋势探悉[J].

图书情报工作,2002,(3).

万方数据 

一31一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优化研究

刘红泉

(湖南工程学院,湘潭411104)

[摘要】

从分类角度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是人们检索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的网络分类体系在类目体系和资源选

择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网络分类体系优化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及结构优化的纲领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

信息资源;信息分类;网站

Indexingnetworkinformation她sc吡rcefromclassificationisthe

resouice

COirffnon

[Abaraet)

method

toindex.Astothe

catalogueclassificationsystemandters.1hearticleanalysesthe

choice,differentnetworkclassification8ysterm8havetheirspecialcharac.anddesignfundamental0ftheoptimizationofthenetworkclassificationsys-

basic面nciple

托粕.andadvancesthebasicdesigningi(1eaoftheclassificationsystemofnetworkinformationpl∞andIne髂ur嘴0fthe

l'e80唧andtheprinci.

structure州商zafio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6)07一0026—03

[Key

words

informationresource;informafionclassification;website

(中图分类号]G35

1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优化的基本原理1.1体现分类主题一体化

网络分类体系不同于传统分类法,它是网络环境下为

2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优化的设计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网络信息数量多、内容庞杂、变化快、稳定性差、类型多样、范围宽、用途广以及网络信息组织特殊、控制性差的特点,还要考虑到网络信息用户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此,在借鉴传统分类体系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的类目设置标准和分类级次,充分顾及到技术环境下的检索方法、检索手段和技术条件,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在整个网络分类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必然遵循以下原则:

满足用户网上检索信息需要而开发的新型分类体系。由于

网上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有着较大差异,不仅范围广,而且类型复杂、变化不定,网络用户需求各异、素质参差

不齐。而传统分类法是建立在印刷型文献基础上,用分类

号标识概念,分类体系结构以严格的学科分类和逻辑基础线性排列,缺乏直观性、易用性和动态容纳性,使得利用

理论探索

传统分类法来组织网络信息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

网络分类体系遵循传统分类法层层划分、从总到分逐级开展的基本思路,主题或概念的划分规则,但其列类主要从事物主题概念出发,类目的设置是以主题或主题与学科相结合的形式,用直观的词语(自然语言或受控的自然语言)取代传统分类法的号码标识,类目排列也不仅运用系统性排列,同时也采用主题字顺、频率排序等方法。网络分类法的这种集分类体系结构与主题标识于一身的特性使它成为真正的分类主题一体化的检索语言。

2.1实用性、直接性原则

就是要求类目设置不仅讲究全面,更重要的是要精而有用。倘若为了其他的原因,比如仅仅为了美观和平衡而编制一些无用的类目,将会给整个体系带来华而不实的效果。对于一些类目在其上位类或其他类目中能明确反映出来同时又不影响整个体系的编制情况下,也可以不单独列出。如在教育类中,在仅有中学教育就可反映清楚问题的类目中,就不需特意再重新分别列出初中阶段教育类和高中阶段教育类。对于一些需要从各个角度多维反映的类目就应充分利用网络状的结构通过各个节点链接相关信息,充分将有关信息有效地组织到相应的类目中,增强整个类目体系的整体性和有序性,提高检索过程的查全率。当然在需要适度细分而不会减少用户使用兴趣的情况下,也可适当细分,使得信息更具有专指度,同时也可增强检索过程的查准率。因此,首先应遵循的也是以用户来说的实用性原则。直接性原则分类的层次不宜太多,不应该出现转换10多次还找不到所需信息的情况。一般来说,在6层以下的类目比较符合人们的习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类目的层次超过6层,用户就会改用其他检索途径,比如

1.2以快速检索信息为宗旨

传统分类法的编制主要针对印刷型文献的特点用以编制分类目录和组织分类排架,而网络分类体系旨在为网上信息提供指引,建立与目标信息的快速有效的链接。网络分类体系应面向广大网络用户而不是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面向网上用户需求应成为编制网络分类体系时的指导思想。其类目体系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更要满足实用和易用的要求,列类时往往将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常用主题从其类族中单独出来,类目展开时常采用多元划分、多重列类,并用超链接提示类目的横向关系。

收稿日期:200㈣咖1

作者简介:刘红泉(1966一),男,湖南工程学院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副研究馆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信息

资源管理,发表论文20多篇。

一26—

万方数据 

主题词等。所以编制网络分类法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

2.2

自然性、快捷原则

网络的用户是整个社会的民众,是处于各个不同知识、

经济和能力层面的大众。因此网络在设置类目名称时最适宜采用的不是学术性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应是通用、规范、内涵外延清晰的自然语言。现行网络分类多采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语言。在无规范化术语可用时,也可采用一些惯用语;同时在使用缩略语时应有相应的注释以明确其涵义。另外,由于不断地会有新的网络

信息及新知识、新事物和新科学出现,网络信息体系将是

一个动态体系,因此自然地设置类目不需要刻意去打造一些可能出现的新名词、新事物。只要设计时在技术处理和管理上保证其充分的扩容空间即可。

快捷原则每一类名应有对应的一个快捷键或一个类号,以便熟练的用户快速查找。传统分类法在这方面有相应杰出的成就,编制网络信息分类法时毫无疑问应该加以研究和借鉴。

2.3系统性、技术性原则

作为网络信息分类体系需充分利用计算机操作环境与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建构多维的分类体系,揭示多维知识空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可以运用超文本的立体性来表现分类法的类目横向关系,利用超链接技术把类与类、类与纪录链接起来,自由链接、转换,形成整个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

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组织的电子信息不仅可以做到顺序阅读,还可以跳跃式地阅读,利用这一技术生产出多等级或多位分类法,改变体系的一维性和凝固性。

另外,对分类词表本身,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也应可实现知识分类的立体化,实现“全向聚类”的要求,能够在同一标识下集中显示一个事物概念的全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识的微观系统组织,保证高度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2.4针对性原则

在整个网络分类体系中不可能按相同的标准设类,并按相同的标准来类分下面的子类目。有时分类体系为了方便用户专门使用,将频率极高的事物和类目单独列出,有针对性地进行类分,并为充分反映该类目,使用有针对性的标准。比如搜狐将娱乐休闲放在所有大类中的首位,并将个人主页作为一个大类单独列出;新浪则没有专门设置娱乐休闲而是设置生活空间、影视音乐、旅游休闲等等。当然并非对每类事物、主题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在网络信息分类体系设计过程中就某些主题、类目应有适度的针对性标准。

3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设计思路3.1以传统分类主题体系为基础,建构多维的分类体系

栏目设置上,为了方便用户浏览,可以适当灵活处理,建构多维的分类模式,但这种变化必须是以传统分类主题理论体系为基础。例如,为了突出重点,在栏目设置上可以不做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个子类可以隶属于多个母

万 

方数据2006年7月

第7期

July.2006

No.7

类(类似主题词表的“范畴索引”),一个母类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进行划分(多重列表)。

这种多维分类模式可以很好地揭示和满足网络信息所

构成的多维知识空间,但这种灵活不能出格,不能违背基于人类基本知识常识的传统的分类主题系统。比如将上位概念归人下位概念,或将一类概念归入另一类概念,这样做混淆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不利于用户查询。

3.2栏目因需而设立,突出重点,方便浏览

网站设置栏目是为了方便和指引用户的浏览,而不是

像传统分类法那样是为了将人类所有知识信息进行科学归

类,所以,网站栏目的划分不是要求满足知识体系的系统和完整。可以说,栏目的划分是以主题和事物为依据,而放弃以学科为主的聚类原则。因为一般用户对事务的认识要比对学科的认识更直观,按主题和事划分栏目可以降低用户浏览时的认识负担,因此,网站栏目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并且尽可能删除与主题无关的栏目。

另外。为了便于用户以最便捷的方式访问网站提供的热门栏目和信息,在栏目的设置上可以不拘泥于原有分类体系的逻辑层次划分,而是根据信息量和访问频率提升某些重要的级位,将网站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如:一个以提供动画素材为主题的站点,将栏目设置为:“关于本站”、“本站导航”、“动画宝库”、“联系站长”,这种设置显然不合理的。

3.3控制分级、减少栏目层次

传统的分类法是典型的树型结构体系,对知识的组织根据知识原有的内在逻辑,按照同一标准,采用从一般到

具体,从宽到窄层层划分的方式,形成比较纵深的信息等

级结构。这一划分的目的是将某一概念在知识体系中进行准确定位。而网站栏目的设置与划分则不同,它的目的是让用户以最快的方式找到想要访问的页面信息,如果严格按照传统分类体系设置,很可能会将用户感兴趣的页面埋藏在五六层之下,会让用户失去继续浏览的兴趣。因此在栏目设置和划分上,应将大多数栏目的层次控制在三四层为宜,专业栏目可适当延伸。

3.4根据用户特点确定栏目名称的规范程度

网络用户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科学家到工程技术人员,从政府工作人员到艺术工作者,从电脑爱好者到球迷,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差别很大。用户个体认识、知识贮备和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对知识体系了解也不同。此外,由于他们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同,对同一概念、同一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不同,因此,基于网站栏目设置应方便用户浏览的要求,在栏目名称上可以根据网站具体面向的用户群的特征进行设定。鉴于目前的网站主要是面向大众的,因此,在栏目命名方面应采用自然语言甚至口语词汇,避免采用学术性和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4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基本结构优化4.1大类结构

大类是网络分类体系的大纲,是支撑整个分类体系的框架,也是面向用户检索的最初的公共检索人口。大类类目体系是否完善,类名涵义是否清晰,类目设置是否实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分类检索工具的检索性能。一般

一27一

理论探索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来讲,大类体系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4.1.1大类的类目设置要能覆盖人类全部知识及信息领域。作为综合性检索工具大类类目体系要使网上任何信息不论是什么内容、什么类型都应有面向用户的合适的分类检索入口。不仅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类目的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娱乐、旅行、健康等都要有相关类目的设置;知识领域不全是大类设置常见的缺陷。4.1.2要遵循文献保障的原则,基本反映网络资源的内容整体分布状况。大类作为一级类目,应保证有丰富的所属网络资源。因此大类的选用要根据资源状况,资源相对较少的宜选用宽泛的主题及学科作为类目名称,如“科学技术”;资源丰富而又常用的类目也可用较小的主题作为类目名称,如:“计算机与因特网”。

4.1.3类目的设置宜采用主题与科学相结合的方式。网络分类体系摒弃了传统分类法以学科为中心列类的思想,但也不宜完全采用主题设类。因为主题一般指向某一具体对象,即使是最宽泛的主题词,其类目体系的容纳性也是有限的。从大类要全面反映知识信息领域来看,大类设置如果结合适当的学科聚类(特别是在反映学术资源时),不仅可以增加包容性,而且可以使整个体系更加系统,甚至可以提供更多的检索入口。

4.3.1多元划分

它指的是在类目展开时采用多种划分标准列类。传统分类法由于要针对排架集中文献,同一类方面只能有惟一特定位置,只能1次采用1种标准。有多种标准时还要考虑引用次序。而网络分类体系则可以不拘泥于这些束缚,可以从用户实用性、方便性出发,同一级类目可能采用主题、学科、资源类型、国别、时代等多种标准。多元划分有效地缩短了分类体系的级次,减少了换屏次数,突出贴近生活、社会、时代的常用类目资源,节省了检索时间,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4.3.2多重列类

网络分类体系的另一大特色是多重列类的广泛采用。由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属性和多向成族的特点,采用多重列类可以将同一类目多次重复反映,适应了用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达到通过多个入口及路径检索到同一目标信息的目的。多重列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类表展开的整体来看,同时使用不同的引用次序,多维度地展开类目体

系。它并不刻板地遵循一致的引用次序,采用“主题——地区”、“主题——文献类型”、“地区——主题”、“形式——主题”等多种形式。二是在特定类目划分时改变传统

分类法只采用一种主要的分类标准运用次序,而采用多种次序重复反映。如《中图法》在文学列类时只采用了“国

4.2类目名称规范

类目名称是指分类体系中标识一类事物或某一主题的“语词”。由于类名是人们判断类目概念内涵与外延进行检索的依据,因此类名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关系到网络分类体系的使用效率。类名的选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4.2.1确切

类名要能准确地概括类下所属的全部资源,易于理解,不能含糊不清,引起歧义。现有的网站分类体系中,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变传统分类法的命名科学性和学术性为通俗词汇,但同时也出现大量的“类名不确切”的类目。如网易出现“围城内外”、“宽带生活”、“另类科学”等类目叫人难以准确判断其内涵,这样的分类体系很难有较高的检索效率。4.2.2科学

即要采用比较常见的正式的名词作为类目名称,而不要采用不通行的同义词、俗称、旧称、不能准确表现全称原义的简称、不通行的译名、近义词等作为类目名称。如宜用“计算机与因特网”而不用“电脑与互联网”,用“通信”而不用“通讯”。作为面向大众的检索工具应使尽可能多的用户更易理解,同时也符合分类体系的相对稳定和长远需要。4.2.3简洁

类目名称所用词或词组要概括精炼,要在准确表达类目含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简洁。对较长的词语可选用其通行含义的简称,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宜用简称“广西”。

别一时代——体裁”的列类次序,而网络分类体系可同

时采用“体裁——国别——时代”、“国别——体裁——时代”、“国别——时代——体裁”等多种列类次序。4.4类目的排列

类目的排列是指同位类类目的排列次序,其目的是使类目的排列能体现类目之间的联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并突出常用的重要的类目资源,以提高分类体系的检索效率。网络分类体系中常见的排序方式有三种:一是按系统性排序。如“教育”类按“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低级到高级排序;二是按频率排序。在排序时参考类目被使用的频率把常用的频率高的类目排在最前,频率低的排在靠后。如“体育运动”的各类中,可把深受人们喜爱的“足球”、“篮球”、“围棋”等排在前列,以方便用户检索;三是按字顺排列。字母语言可按惯有的字母序列列类,汉语按汉语拼音或笔画笔顺等字顺排列。

网络分类体系中类目的排序应采用按系统性排序为主,辅之以按频率排序和按宇顺排序的方式。因为按系统排列可以揭示事物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发展规律,用户可以触类旁通,很方便地查到相关类目,而且有利于族性检索,如“教育”类下有些网站不列“学校教育”,但可通过排在一起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辛r、“高等教育”等类目完成。按频率排序把重要的常见的类目排在前列符合分类体系实用性和快速检索的要求。按字顺排序属于人为系列,虽有严格顺序,但割裂了类目的联系。只宜在数目较多而且类目间联系不强时采用,如“国家和地区”可按字顺列出其众多类目。

理论探桑

4.3类目的划分

类目的划分是构筑分类体系的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分类标准的选择和运用,网络分类体系从方便用户检索出发采用了以多元划分和多重列类为主的类目划分体系。

4.5横向关系揭示

网络分类体系的横向关系包括多属类目和相关类目。由于事物具有多向成族的属性,同一类事

(下转第31页)

万方数据 

一28—

2006年7月

july.2006

第7期

No.7

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加上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互联共享,使得基于情报商品的对开放服务地实施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1987)[EB].http://202.

115.40.7/ddhome/tgw/wenjian/faguiwenjian/tsggz一87.han,

2(X)5—07—09.

3.3情报人才策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1世纪,我国完全融入以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之中。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未来学家都认为:21世纪前50年,将是地球上大多数国家进入信息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情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信息中的有用知识,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起着智囊作用。图书馆为地方服务,依托的是丰富的有形馆藏和虚拟馆藏,而真正从事服务的是情报人才。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图书馆要想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必须拥有高层次、多学科结构的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随着信息立法和知识产权法的普及,信息领域的维权意识越发加强,竞争情报“唾弃不正当的间谍活动”,“是关于对从市场上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比如你本人)提供咨询建议”。因此,情报人才是高质量人才和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开放服务的关键所在,是制约图书馆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的决定因素。另外,“竞争情报是个高度人性化的工作,对于不同的行业状况、企业环境和人格特征,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情报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是一项很有挑战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图书馆为地方服务,必须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尤其是情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EB].http://WWW.1a_w—lib.cml,/hw/law_vlew.asp?id=17425.2005—0r7—09.

[3]金咏梅.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战略分析[J].现代情

报,2004,(5):16—17.

[4]陈永刚.论历史文献的价值与价值分析[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5):99—102.

[5]沈丽容.竞争情报:中国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284.

[6]http://lib.1mc.edu.cn/xkzddh/wlmkzydh/ktcxz.him[EB],2005—07—09.

《孙子兵法>的知行观[J].管子学刊,[7]王立家.

1999,(4):39-—41.

[8]沈固朝.两种情报观:Information还是hteUi.gence?——在情报学和情报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

[J].情报学报,2005,(3):259—267.

[9]万里鹏.从竞争观念演变看图书馆领域的竞争态势

[J].图书馆杂志,2005,(5):9—14.

[10]戴云.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J].情报杂志,2004,(6):91—93.

[11](美)米勒,等.新千年情报:数字时代理解与实施竞争情报[M].刘敏,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4.

[12】王琦.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现状调查研究[EB】.http://chinawi.fixa.com/info/infoal97.1nIn,2005—08—25.

::::::::::::::::::::::::::::::::::::::::::::::::::::::::::::::::::::::::::::::::::::::::::::::

(上接第28页)

物可以分属不同的学科、主题或资源类型等相关类目,如“中国足球”既可以是“体育运动”下的相关类目,也可以列于“国家和地区”类目之下。与传统分类法通过交替类目、增加注释和完整的类目参照体系揭示横向关系不同,网络分类体系主要使用链接的方式,在相关类目之下重复反映,同时采用@号来表示本类目为重复反映类目。这类横向关系的揭示,有效地反映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下~类下类目的范围更加完整,相关类的揭示也更加充分,有利于对资源的查找选择。网络分类体系中需要揭示的多重关系有:多属性主题、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总论与专论、资源形式与主题、地区与主题、人物与相关类目等。

现有的网络分类体系在横向关系揭示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整个体系中多重列类重复反映运用不够,没有形成密集的类目关系网,造成用户习惯性检索入口的缺失。一些本该集中列类的类目关系网,造成用户习惯性检索入口的缺失。一些本该集中列类的类目分散在各个专论类目之下,缺乏必要的协调。二是多重列类时存在列类随意逻辑隶属关系混乱的情况。如“东方网景”把教育列于自然科学类目之下,yahoo把“音乐”放在“综合参考”下重复反映,这样做很难达到增加检索入口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琼,邹树梁.网络信息运动模式研究[J].情报

学报,2002,(1).

[2]索传军,焦玉英.基于Web的信息服务效果的优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

理论探案

[3]黄晓英.网络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利用的方法与技巧

[J].图书与情报,2000,(2).

[4]陈青苗.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0,(12).

[5]陈树年.网络信息法分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

术,2002,(3).

[6]杜安平.网络分类体系基本原理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02,(5).

[7]康桂英.分类法与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揭示

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1999,(3).

[8]史学斌.网络信息分类体系[J].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2,(1).

[9]敬卿,吴静.网络分类目录规范化初探[J].图书馆,

2002,(1).

[10]傅欣,李伟.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发展趋势探悉[J].

图书情报工作,2002,(3).

万方数据 

一31一


相关文章

  • 网络信息组织对传统信息组织的借鉴
  • [内容提要]本文以网络信息组织继承和发展传统信息组织的方法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信息组织对传统信息组织的借鉴,这四个方面包括用体系分类法完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用分面分类法改进网络信息组织:用分类主题一体化改造网络信息组织:建立一套科 ...查看


  • 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制约因素_王雪绒
  • 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制约因素 □ 王雪绒 内容提要:本文明确了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概念,分析了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存在的六大制约因素,提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要以税制改革的要求为方向,促进强化税收征管与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与提 ...查看


  • 农副产品营销策划
  • 农副产品营销策划 麦盛品牌营销顾问公司,中国顶尖品牌营销策划咨询顾问公司,领军人物为国内最具营销实战创新的全案营销规划专家程辉先生.麦盛策划为企业提供实际.实操.实战的营销策划和管理咨询服务. 麦盛先后服务过30余家中国企业,创意创新很多经 ...查看


  • (摘自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 提升"一键式"生活化美术课程资源库有效运行的实践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孙佳文 课题执笔人:孙佳文 课题组成员:陆爱萍.薛莉莉.张芬 摘要: "一键式"生活化美术课程资源库的运行是指教师能通过生活 ...查看


  • 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报告
  • 中国电信运营商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研究报告 前言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电信行业是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基 础产业.电信行业发展水平本身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更为重要的是,电信 行业对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化水平 ...查看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 ...查看


  •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 作者: 中国会计报 2011年11期 (2011年7月28日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30年的较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成 ...查看


  • 北京十一五规划
  • 二.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是首都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在全市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展望未来五年,国内外环境和全市发展正呈现出重要的新趋势. 首都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 ...查看


  • 什么是三新统计
  • "三新"是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包括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