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型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检验实施细则

1.依据标准

《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 JG/T 283-2010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6-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4-2008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624-2006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64-2010

3. 取样方法

以100 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 m3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4.分项试验方法

4.1 干表观密度

4.1.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1.1.1 试模:70.7mm×70.7mm×70.7mm 钢制有底三联试模,拆装方便。 4.1.1.2 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4.1.2 制样

4.1.2.1 实验数量6个

4.1.2.2 按生产商提供的砂浆配合比,使用方法配置轻质砂浆,混合过程中不应破坏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骨料。

4.1.2.3 在试模内填满轻质砂浆,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内按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不应破坏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骨料。将高出试模部分的轻质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为方便脱模,模内壁可适当涂刷薄层脱模剂。

4.1.2.4 试样是试模应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养护,并应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满足拆模条件后(无特殊要求时,带模养护3天)脱模。试样取出后应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养护至28d,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进行养护。 4.1.3 试验

4.1.3.1 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1.3.2 试验步骤

4.1.3.2.1 将试样在(105±5)℃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备用,恒重的判定依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样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2%。

4.1.3.2.2 按GB/T5486.3-2001中第三章的规定进行干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结果为6

3

个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g/m。

4.2 导热系数

4.2.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2.1.1 导热系数测定仪。

4.2.1.2 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5 000)g,精确度0.1 g。 4.2.1.3 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300)mm,精确度0.02 mm。

4.2.1.4 钢直尺,测量范围(0~500)mm,精确度1 mm。 4.2.1.5电热鼓风干燥箱。 4.2.2 制样

4.2.2.1 在大样板上取样。试件均取自芯材,边长为300 mm×300 mm,厚度为(25±1)mm,注意切割整齐,两表面应平整且平行,无裂缝等缺陷。同组两个试件厚度差别应小于2%。

4.2.2.2 将试件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110±5)℃(若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温度10℃),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定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 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4.2.3 试验

4.2.3.1 试验环境:温度(25±2)℃,相对湿度(50±5)%。 4.2.3.2 试验步骤

4.2.3.2.1 在试件放入测定仪器前分别测定两试件质量并记录,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试验该试样质量,准确度±0.5%。

4.2.3.2.2 试件放入仪器前后均测量试件厚度,取其在装置内外的厚度的平均值为有效厚度。取两试件有效厚度的平均值作为试验该试样厚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2.3.2.3 进入“导热系数”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设定,使得冷热板温差在(15~20)℃之间,录入试件相关信息。

4.2.3.2.4 退出数据设定系统,开始检测。

4.2.3.2.5 检测完毕,立即取出试件,测量两试件的最终质量并记录,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最终质量,准确度±0.5%。 4.2.4 试验结果处理

导热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4.3 抗压强度

4.3.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3.1.1压力试验机:最大压力示值20kN,相对示值误差应小于1%,试验机应具有显示受压变形的装置。

4.3.1.2 电热鼓风干燥箱。 4.3.1.3干燥器。

4.3.1.4天平:称量2kg,分度值0.1g。

4.3.1.5钢直尺:分度值0.1g。

4.3.1.6 固含量50%的乳化沥青(或软化点40℃~75℃的石油沥青),1mm厚的沥青油纸,小漆刷或油漆刮刀,融化沥青用坩埚等辅助器材。 4.3.2 制样

4.3.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 4.3.2.1 试件表面应平整,不应有裂纹。 4.3.3 试验

4.3.3.1 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5.3.2 试验步骤

4.3.3.2.1 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缓慢升温至383K±5K(110℃±5℃),并按GB/T5486.3中2.3.2的规定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将试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3.3.2.2 在试件受压面距棱边10mm处用钢直尺(尺寸小于100mm时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和宽度,在厚度的两个对应面的中部用钢直尺测量试件的厚度。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四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

4.3.3.2.3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在试验前应用漆刷或刮刀把乳化沥青或熔化沥青均匀涂在试件上下两个受压面上,要求泡孔刚好涂平,然后将预先裁好的约70.7mm×70.7mm大小的沥青油纸覆盖在涂层上,并放置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h。

4.3.3.2.4 将试件置于试验机的承压板上,使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4.3.3.2.5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4.3.3.2.6 以(10±1)mm/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记录破坏荷载P1,精确至10N。

4.3.4 结果计算与评定

4.3.4.1 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σ=

P S

式中:

σ——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试件的破坏荷载,N; S——试件的受压面积,mm²

制品的抗压强度为三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4.4 软化系数

4.4.1仪器设备及量具

4.4.1.1 不锈钢或镀锌板制作的水箱,大小应能浸泡三块试样。 4.4.1.2 毛巾 4.4.2制样

4.4.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 4.4.3 试验

4.4.3.1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4.3.2 试验步骤

4.4.3.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浸水48h,没入水中的的深度为2mm~10mm,浸水结束后,将试样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并测定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浸水后抗压强度与原抗压强度的比值,精确至0.1。

4.5 燃烧性能级别 4.5.1仪器设备及量具 4.5.1.1建材不燃性试验炉 4.5.1.2 试样架

4.5.1.3 标准砂浆(干缩)养护箱 4.5.1.4电热鼓风干燥箱

4.5.1.5 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200)g,最小分度值0.000 1 g。 4.5.1.6 干燥皿 4.5.2 制样

4.5.2.1 试样制备、尺寸及数量

4.5.2.1.1 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样品中制取。

3

4.5.2.1.2 放入试样架中的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cm,直径(450 -2)mm,高度(50±3)mm。

若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 的试样高度。每层材料均应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 mm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的压力。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注:如果试样是由材料多层叠加组成,则试样密度宜尽可能与生产商提供的制品密度一致。

4.5.2.1.3按GB/T 5464标准要求,一共测试五组试样。若有其他要求,可增加试样数量。 4.5.3状态调节

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存放14 d,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中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 g。 4.5.4试验

4.5.4.1 试验环境

试验装置不应设在风口,也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强烈光照或人工光照,以利于对炉内火焰的观察。试验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应超过+5 ℃。 4.5.4.2 炉内温度的平衡

通过电脑调节控制加热炉的输入功率,使炉内热电偶测试的炉内温度平均值在+(750±5)℃至少10 min,其温度漂移(线性回归)在10 min内不超过2 ℃,并要求相对平均温度的最大偏差(线性回归)在10 min内不超过10 ℃,并对温度做连续记录。 4.5.4.3 试验步骤

4.5.4.3.1 按4.5.4.2规定使加热炉温度平衡。如果温度记录仪不能进行实时计算,最后应检查温度是否平衡。若不能满足以上规定,应重新试验。

4.5.4.3.2 试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装置。

4.5.4.3.3 将一个按前述规定制备并经状态调节的试样放入试样架内,试样架悬挂在支撑件上。

4.5.4.3.4 将试样架插入炉内规定位置,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5 s。 4.5.4.3.5 当试样位于炉内规定位置时,立即启动计时器。

4.5.4.3.6 有电脑记录实验过程中炉内热电偶测量的温度,试样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 4.5.4.3.7 进行30 min试验

如果炉内温度在30 min时达到了最终温度平衡,即由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在10 min内漂移(线性回归)不超过2 ℃,则可停止试验。如果30 min内未能达到温度平衡,应继续进行试验,同时每隔5 min检查是否达到最终温度平衡,当炉内温度达到最终平衡或试验时间达60 min时应结束试验。记录试验的持续时间,然后从加热炉内取出试样架,试验的结束时间为最后一个5 min的结束时刻或60 min。

若温度记录仪不能进行实时记录,试验后应检查试验结束时的温度记录。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应重新试验。

若试验使用了附加热电偶,则应在所有热电偶均达到最终温度平衡时或当试验时间为60 min时结束试验。

4.5.4.3.8 收集试验时和试验后试样碎裂或掉落的所有碳化物、灰和其他残屑,同试样一起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环境温度后,称量试样的残留质量。 4.5.4.3.9 按4.5.4.3.1~4.5.4.3.8规定共测试五组试样。 4.5.4.4 试验期间观察

4.5.4.4.1 按4.5.4.3 的规定,在试验前和试验后分别记录每组试样的质量并观察记录试验期间试样的燃烧行为。

4.5.4.4.2 记录发生的持续火焰及持续时间,精确到秒。试样可见表面上产生持续5 s或更长时间的连续火焰才应视作持续火焰。

4.5.4.4.3 由电脑自动记录以下炉内热电偶的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炉内初始温度Tl,4.5.4.2规定的炉内温度平衡期的最后10 min的温度平均值; b)炉内最高温度Tm,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的离散值;

c)炉内最终温度Tf,4.5.4.3.7试验过程最后1 min的温度平均值。 4.5.5 试验结果处理 4.5.5.1 质量损失

计算按4.5.4.4.1规定测量的各组试样的质量损失,以试样初始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4.5.5.2 火焰

计算并记录按4.5.4.4.2规定的每组试样持续火焰持续时间的总和,以秒为单位。 4.5.5.3 温升

计算并记录按4.5.4.4.3规定的试样的热电偶温升,ΔT=Tm-Tf,以摄氏度为单位。 4.6抗压强度

4.6.1仪器设备及量具

4.6.1.1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4.6.1.2电热鼓风干燥箱 4.6.1.3干燥器

4.6.1.4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5000)g,精确度0.1g。

4.6.1.5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300)mm,精确度0.02mm。 4.6.2制样

4.6.2.1将做完干表观密度的6块试件用来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6.3试验

4.6.3.1将试件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105±5)℃(若粘结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温度10℃),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定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4.6.3.2在试件上下受压面距棱边10mm处用钢直尺测量长度和宽度,在试件的两个相对侧面的中部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厚度。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四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

4.6.3.3将试件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上,使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4.6.3.4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4.6.3.5以(10±1)mm/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当试件在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记录破坏荷载P1,精确至10N。

4.6.4试验结果处理

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式中:

σ-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试件的破坏荷载,N;

2

S-试件的受压面积,mm;

制品的抗压强度为四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MPa。

1.依据标准

《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 JG/T 283-2010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6-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4-2008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 8624-2006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 GB/T 5464-2010

3. 取样方法

以100 m3为一个检验批量,不足100 m3亦视为一个检验批量。 4.分项试验方法

4.1 干表观密度

4.1.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1.1.1 试模:70.7mm×70.7mm×70.7mm 钢制有底三联试模,拆装方便。 4.1.1.2 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4.1.2 制样

4.1.2.1 实验数量6个

4.1.2.2 按生产商提供的砂浆配合比,使用方法配置轻质砂浆,混合过程中不应破坏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骨料。

4.1.2.3 在试模内填满轻质砂浆,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内按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不应破坏膨胀玻化微珠保温骨料。将高出试模部分的轻质砂浆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为方便脱模,模内壁可适当涂刷薄层脱模剂。

4.1.2.4 试样是试模应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养护,并应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满足拆模条件后(无特殊要求时,带模养护3天)脱模。试样取出后应在标准环境条件下养护至28d,或按生产商规定的养护条件进行养护。 4.1.3 试验

4.1.3.1 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1.3.2 试验步骤

4.1.3.2.1 将试样在(105±5)℃温度下烘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备用,恒重的判定依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样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2%。

4.1.3.2.2 按GB/T5486.3-2001中第三章的规定进行干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结果为6

3

个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kg/m。

4.2 导热系数

4.2.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2.1.1 导热系数测定仪。

4.2.1.2 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5 000)g,精确度0.1 g。 4.2.1.3 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300)mm,精确度0.02 mm。

4.2.1.4 钢直尺,测量范围(0~500)mm,精确度1 mm。 4.2.1.5电热鼓风干燥箱。 4.2.2 制样

4.2.2.1 在大样板上取样。试件均取自芯材,边长为300 mm×300 mm,厚度为(25±1)mm,注意切割整齐,两表面应平整且平行,无裂缝等缺陷。同组两个试件厚度差别应小于2%。

4.2.2.2 将试件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110±5)℃(若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温度10℃),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定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 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4.2.3 试验

4.2.3.1 试验环境:温度(25±2)℃,相对湿度(50±5)%。 4.2.3.2 试验步骤

4.2.3.2.1 在试件放入测定仪器前分别测定两试件质量并记录,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试验该试样质量,准确度±0.5%。

4.2.3.2.2 试件放入仪器前后均测量试件厚度,取其在装置内外的厚度的平均值为有效厚度。取两试件有效厚度的平均值作为试验该试样厚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2.3.2.3 进入“导热系数”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设定,使得冷热板温差在(15~20)℃之间,录入试件相关信息。

4.2.3.2.4 退出数据设定系统,开始检测。

4.2.3.2.5 检测完毕,立即取出试件,测量两试件的最终质量并记录,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最终质量,准确度±0.5%。 4.2.4 试验结果处理

导热系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4.3 抗压强度

4.3.1 仪器设备及量具

4.3.1.1压力试验机:最大压力示值20kN,相对示值误差应小于1%,试验机应具有显示受压变形的装置。

4.3.1.2 电热鼓风干燥箱。 4.3.1.3干燥器。

4.3.1.4天平:称量2kg,分度值0.1g。

4.3.1.5钢直尺:分度值0.1g。

4.3.1.6 固含量50%的乳化沥青(或软化点40℃~75℃的石油沥青),1mm厚的沥青油纸,小漆刷或油漆刮刀,融化沥青用坩埚等辅助器材。 4.3.2 制样

4.3.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 4.3.2.1 试件表面应平整,不应有裂纹。 4.3.3 试验

4.3.3.1 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5.3.2 试验步骤

4.3.3.2.1 将试件置于干燥箱内,缓慢升温至383K±5K(110℃±5℃),并按GB/T5486.3中2.3.2的规定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将试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3.3.2.2 在试件受压面距棱边10mm处用钢直尺(尺寸小于100mm时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和宽度,在厚度的两个对应面的中部用钢直尺测量试件的厚度。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四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mm。

4.3.3.2.3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在试验前应用漆刷或刮刀把乳化沥青或熔化沥青均匀涂在试件上下两个受压面上,要求泡孔刚好涂平,然后将预先裁好的约70.7mm×70.7mm大小的沥青油纸覆盖在涂层上,并放置在干燥器中,至少干燥24h。

4.3.3.2.4 将试件置于试验机的承压板上,使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4.3.3.2.5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4.3.3.2.6 以(10±1)mm/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记录破坏荷载P1,精确至10N。

4.3.4 结果计算与评定

4.3.4.1 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σ=

P S

式中:

σ——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试件的破坏荷载,N; S——试件的受压面积,mm²

制品的抗压强度为三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 MPa。

4.4 软化系数

4.4.1仪器设备及量具

4.4.1.1 不锈钢或镀锌板制作的水箱,大小应能浸泡三块试样。 4.4.1.2 毛巾 4.4.2制样

4.4.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 4.4.3 试验

4.4.3.1试验环境: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4.3.2 试验步骤

4.4.3.2.1 取干表观密度测定后的三个试样浸水48h,没入水中的的深度为2mm~10mm,浸水结束后,将试样从水中取出并擦拭表面水分,并测定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为浸水后抗压强度与原抗压强度的比值,精确至0.1。

4.5 燃烧性能级别 4.5.1仪器设备及量具 4.5.1.1建材不燃性试验炉 4.5.1.2 试样架

4.5.1.3 标准砂浆(干缩)养护箱 4.5.1.4电热鼓风干燥箱

4.5.1.5 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200)g,最小分度值0.000 1 g。 4.5.1.6 干燥皿 4.5.2 制样

4.5.2.1 试样制备、尺寸及数量

4.5.2.1.1 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样品中制取。

3

4.5.2.1.2 放入试样架中的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cm,直径(450 -2)mm,高度(50±3)mm。

若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 的试样高度。每层材料均应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 mm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的压力。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注:如果试样是由材料多层叠加组成,则试样密度宜尽可能与生产商提供的制品密度一致。

4.5.2.1.3按GB/T 5464标准要求,一共测试五组试样。若有其他要求,可增加试样数量。 4.5.3状态调节

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存放14 d,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中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 g。 4.5.4试验

4.5.4.1 试验环境

试验装置不应设在风口,也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强烈光照或人工光照,以利于对炉内火焰的观察。试验过程中室温变化不应超过+5 ℃。 4.5.4.2 炉内温度的平衡

通过电脑调节控制加热炉的输入功率,使炉内热电偶测试的炉内温度平均值在+(750±5)℃至少10 min,其温度漂移(线性回归)在10 min内不超过2 ℃,并要求相对平均温度的最大偏差(线性回归)在10 min内不超过10 ℃,并对温度做连续记录。 4.5.4.3 试验步骤

4.5.4.3.1 按4.5.4.2规定使加热炉温度平衡。如果温度记录仪不能进行实时计算,最后应检查温度是否平衡。若不能满足以上规定,应重新试验。

4.5.4.3.2 试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装置。

4.5.4.3.3 将一个按前述规定制备并经状态调节的试样放入试样架内,试样架悬挂在支撑件上。

4.5.4.3.4 将试样架插入炉内规定位置,该操作时间不应超过5 s。 4.5.4.3.5 当试样位于炉内规定位置时,立即启动计时器。

4.5.4.3.6 有电脑记录实验过程中炉内热电偶测量的温度,试样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 4.5.4.3.7 进行30 min试验

如果炉内温度在30 min时达到了最终温度平衡,即由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在10 min内漂移(线性回归)不超过2 ℃,则可停止试验。如果30 min内未能达到温度平衡,应继续进行试验,同时每隔5 min检查是否达到最终温度平衡,当炉内温度达到最终平衡或试验时间达60 min时应结束试验。记录试验的持续时间,然后从加热炉内取出试样架,试验的结束时间为最后一个5 min的结束时刻或60 min。

若温度记录仪不能进行实时记录,试验后应检查试验结束时的温度记录。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应重新试验。

若试验使用了附加热电偶,则应在所有热电偶均达到最终温度平衡时或当试验时间为60 min时结束试验。

4.5.4.3.8 收集试验时和试验后试样碎裂或掉落的所有碳化物、灰和其他残屑,同试样一起放入干燥皿中冷却至环境温度后,称量试样的残留质量。 4.5.4.3.9 按4.5.4.3.1~4.5.4.3.8规定共测试五组试样。 4.5.4.4 试验期间观察

4.5.4.4.1 按4.5.4.3 的规定,在试验前和试验后分别记录每组试样的质量并观察记录试验期间试样的燃烧行为。

4.5.4.4.2 记录发生的持续火焰及持续时间,精确到秒。试样可见表面上产生持续5 s或更长时间的连续火焰才应视作持续火焰。

4.5.4.4.3 由电脑自动记录以下炉内热电偶的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炉内初始温度Tl,4.5.4.2规定的炉内温度平衡期的最后10 min的温度平均值; b)炉内最高温度Tm,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温度的离散值;

c)炉内最终温度Tf,4.5.4.3.7试验过程最后1 min的温度平均值。 4.5.5 试验结果处理 4.5.5.1 质量损失

计算按4.5.4.4.1规定测量的各组试样的质量损失,以试样初始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4.5.5.2 火焰

计算并记录按4.5.4.4.2规定的每组试样持续火焰持续时间的总和,以秒为单位。 4.5.5.3 温升

计算并记录按4.5.4.4.3规定的试样的热电偶温升,ΔT=Tm-Tf,以摄氏度为单位。 4.6抗压强度

4.6.1仪器设备及量具

4.6.1.1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4.6.1.2电热鼓风干燥箱 4.6.1.3干燥器

4.6.1.4电子天平,测量范围(0~5000)g,精确度0.1g。

4.6.1.5游标卡尺,测量范围(0~300)mm,精确度0.02mm。 4.6.2制样

4.6.2.1将做完干表观密度的6块试件用来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4.6.3试验

4.6.3.1将试件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在(105±5)℃(若粘结材料在该温度下发生变化,则应低于其变化温度10℃),烘干至恒定质量,然后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恒定质量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质量的变化率小于0.2%。

4.6.3.2在试件上下受压面距棱边10mm处用钢直尺测量长度和宽度,在试件的两个相对侧面的中部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厚度。长度和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四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

4.6.3.3将试件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上,使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4.6.3.4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4.6.3.5以(10±1)mm/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当试件在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记录破坏荷载P1,精确至10N。

4.6.4试验结果处理

每个试件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MPa。

式中:

σ-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P-试件的破坏荷载,N;

2

S-试件的受压面积,mm;

制品的抗压强度为四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MPa。


相关文章

  • 无机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施工技术
  • 发布日期:2011-10-13   来源: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朱俊飞 导读:本文概括总结了无机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材料具有的品质稳定.提高工效.施工性能好.材料独特性特点:提出了该种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的施工作业条件和技术要点. - ...查看


  • 建筑节能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施工控制
  • 建筑节能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施工控制 [摘要]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不但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耐久,而且施工便捷.绿色环保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不但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耐久,而且施工便捷. ...查看


  • 新型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杜鹏
  • 268 研究探讨 Research 新型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杜 鹏 1 侯成越2 薛素玲3 (1河南省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焦作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查看


  • 无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系统
  • 老龙眼居住区B地块B19#~B20#.B27#~B30#楼,BII地下车库及沿街商业工程 无机玻化微珠保温浆料外墙保温系统 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1 建筑节能图纸设计 1.2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图集(皖2007J212) 1.3 ...查看


  • 建筑保温砂浆墙体保温系统的应用与存在问题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新癯建魄粉撕 建筇保温础浆墙傩保温系统硇 应用与存在问题 徐峰.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建筑保温砂浆因施工性能好.材料性能稳定.耐高温和环境安全等优势而得以厂'泛应用:但也因其保温隔热效 ...查看


  • 常用外墙保温材料性价比解析
  • 一.定义:指采用一定的固定方式(粘结.机械锚固.粘贴+机械锚固.喷涂.浇注等),把导热系数较低(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绝热材料与建筑物墙体固定一体,增加墙体的平均热阻值,从而达到保温或隔热效果的一种工程做法. 二.比较常用保温材料及优缺点. ...查看


  • 外墙内保温工程
  • 外墙内保温工程 施 工 方 案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编制日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准备 1 1.劳动力准备: 1 2.施工机具准备 1 3.施工作业条件 1 三.施工执行标准及设计要求 ...查看


  • 外墙外保温_膨胀玻化微珠_施工方案
  • 膨胀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 施 工 方 案 编 制: 校 核: 审 批: 编制单位:安徽中嘉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目 录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外墙外保温工程相关工序的要求 4 施工方案 5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验收 6 ...查看


  • 长江食堂公共建筑节能计算书
  •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计 算 报 告 书 项目名称: 黄冈市黄州区长江中学学生食堂 计 算 人: 校 对 人: 审 核 人: 计算工具:天正建筑节能分析软件TBEC (湖北) 软件版本号:8.2Build120426 软件开发单位:北京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