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也要"咬文嚼字"

  【背景】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依赖于对本质的理解和对外延的把握。而在这一课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关键词,从而造成对概念理解的不到位。   【案例描述】   片段一:五下《认识分数》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块月饼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条线段被平均分成4份,大括号指向了其中的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为什么每幅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都是?   生:因为每幅图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   师: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我们重点要观察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几份。   揭示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评析:关于分数的认识,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一个飞跃,学生的认识从一个物体上升到一个整体,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之后,所表示的份数与所有份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键词是“平均分”和“份”。但受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往往还关注在数量的本身,而不是份数。由于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平均分”的重要性,因此本课的关键词落在了“份”上。在上述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尽管每幅图不同,但是由于都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用分数表示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发现了“份”的重要性,使认知聚焦于“份”这一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学生就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分数的概念。   片段二:四下《倍数和因数》   师: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你们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进行摆小正方形的操作,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所拼的几种长方形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2×6=12;3×4=12;1×12=12)   师:在算式2×6=12中,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学生根据另外两个算式进行模仿练习。   ……   判断:8和6都是24的因数。   生:我认为不对,因为8×6不等于24,所以8和6不是24的因数。   评析: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建立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教材中通过一道乘法算式揭示了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概念。在本片段中,教师也是按照此过程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早地出示了总结性的语句,造成了学生认知的偏差。在此片段的教学中,如果这样进行处理:先根据第一个算式指导出四句话,即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然后让学生结合后两个算式模仿着也说出四句话;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2、6、3、4、1、12都是12 的因数,12 是2、6、3、4、1、12的倍数。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认识到2、6、3、4、1、12由于都能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12,所以它们都是12的因数,12也是它们的倍数。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了概念的本质本身,而不是关注于片面的表象。   【反思】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教师教学概念时,要做到“咬文嚼字”,在重点词句的咀嚼中掌握概念的本质。   一是“咬文嚼字”要关注重点词句。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组成的定义。这些定义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在组成概念的众多词语中,决定其本质特征的往往是少数几个重点词语,它们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重点词语对教师而言,往往是知道其重要性的,但对学生而言,则不一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对概念的教学,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目光主动地聚焦于这些词句中,防止一带而过。   二是“咬文嚼字”要关注过程体验。在小学阶段,概念的获得大多是通过各种样例来逐渐归纳得出的。在归纳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教师不可能列举出所有的事例,只能把部分精选的样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例的研究使学生积累表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形成是在对表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的,这些就是学生不断“咬文嚼字”的过程。所以,概念教学中的举例要尽可能地充分,思维活动要深入,不能只是简单模仿,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背景】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依赖于对本质的理解和对外延的把握。而在这一课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关键词,从而造成对概念理解的不到位。   【案例描述】   片段一:五下《认识分数》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块月饼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条线段被平均分成4份,大括号指向了其中的3份)   师: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多少?(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3份)   师:为什么每幅图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数都是?   生:因为每幅图都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   师: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我们重点要观察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几份。   揭示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评析:关于分数的认识,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一个飞跃,学生的认识从一个物体上升到一个整体,从直观上升到抽象。分数的本质是平均分之后,所表示的份数与所有份数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关键词是“平均分”和“份”。但受原有知识的影响,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往往还关注在数量的本身,而不是份数。由于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平均分”的重要性,因此本课的关键词落在了“份”上。在上述片段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尽管每幅图不同,但是由于都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3份,用分数表示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发现了“份”的重要性,使认知聚焦于“份”这一关键词,以此为突破,学生就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分数的概念。   片段二:四下《倍数和因数》   师: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你们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进行摆小正方形的操作,并进行记录。   师:刚才所拼的几种长方形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2×6=12;3×4=12;1×12=12)   师:在算式2×6=12中,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学生根据另外两个算式进行模仿练习。   ……   判断:8和6都是24的因数。   生:我认为不对,因为8×6不等于24,所以8和6不是24的因数。   评析: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建立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教材中通过一道乘法算式揭示了倍数和因数的相关概念。在本片段中,教师也是按照此过程进行教学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早地出示了总结性的语句,造成了学生认知的偏差。在此片段的教学中,如果这样进行处理:先根据第一个算式指导出四句话,即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然后让学生结合后两个算式模仿着也说出四句话;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2、6、3、4、1、12都是12 的因数,12 是2、6、3、4、1、12的倍数。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认识到2、6、3、4、1、12由于都能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到12,所以它们都是12的因数,12也是它们的倍数。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了概念的本质本身,而不是关注于片面的表象。   【反思】   数学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事物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有本质的和非本质的。教师教学概念时,要做到“咬文嚼字”,在重点词句的咀嚼中掌握概念的本质。   一是“咬文嚼字”要关注重点词句。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组成的定义。这些定义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在组成概念的众多词语中,决定其本质特征的往往是少数几个重点词语,它们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重点词语对教师而言,往往是知道其重要性的,但对学生而言,则不一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对概念的教学,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目光主动地聚焦于这些词句中,防止一带而过。   二是“咬文嚼字”要关注过程体验。在小学阶段,概念的获得大多是通过各种样例来逐渐归纳得出的。在归纳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教师不可能列举出所有的事例,只能把部分精选的样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样例的研究使学生积累表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形成是在对表象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形成的,这些就是学生不断“咬文嚼字”的过程。所以,概念教学中的举例要尽可能地充分,思维活动要深入,不能只是简单模仿,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相关文章

  • 王颖说木叶教学设计
  • <说木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堂课的教学主题新课标的第一个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第二个理念 ...查看


  • 13咬文嚼字
  •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炼字"并非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在锤炼一种思想感情.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快速阅读提炼中心观点的能力.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3.快速找出论说文中观点和 ...查看


  • 1.浅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 浅谈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 [摘 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运动".所以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查看


  • 概念课教学策略--赵文莲
  • 一.概念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的基本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形成概念(关键是揭示内涵):定义概念(这一环节要注意类比或与相近概念的对比):辨析概念(比较好的方式是正.反不同层面的练习应用):反馈矫正(通过 ...查看


  • 五年级月考试卷分析
  • 五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一. 考情分析: 本次测试,我班五年级参考人数为35人,及格率为87.92%,优秀率为27.76%.班级最高分为99分,最底分为49分. 二.试卷分析: (一)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 ...查看


  • 试论文艺随笔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以[说"木叶"]为例
  • 40 素例 翳黧恩愚嬲隧戳隰潮 案例 试论文艺随笔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 --以<说"木叶">为例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郑桂华 按照文体类型及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是近年来探索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向之一.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五册第三 ...查看


  •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克服解题"粗心"的毛病
  • 作者:赵计芳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0年09期 不少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常常是在考试完后抱怨自己太"粗心",失掉了不少认为应得的"分数",他们常因"粗心"将原来可拿90分的成绩降为 ...查看


  • 从[月球之谜]到实现高效课堂的距离有多远
  • 从<月球之谜>到实现高效课堂的距离有多远 兰西五小 周丽 对于从教20多年的我来说,对于语文课的教学一直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知识,但在前天,教育局进修校组织全县的小学班主任聆听了4节名师进课堂观摩课,其中宋月娥老师执教的<月球 ...查看


  • 小学英语颜色评课
  • 小学英语颜色评课 执教五种颜色的词汇课,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显得枯燥乏味,并略显简单.在本课中,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实践,把重点放在单词的运用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活动的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