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高一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2012.6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缱绻(quǎn) 粗犷(guǎng) 着火点(zháo) 靓妆丽服(liàng) ....

B.凉鞋(liàng) 症结(zhēng) 创可贴(chuāng) 载歌载舞(zài) ....

C.茄克(qiá) 骸骨(hái) 冠心病(guān) 月晕而风(yūn) ....

D.款识(zhì) 巷道(hàng) 汗涔涔(cãn) 揾英雄泪(wâ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国粹 拉拉队 迫不及待

B.暮霭 荒诞 荧火虫 青山绿水

C.脉搏 肇始 急救章 捭官野史

D.震憾 宣泄 大拇指 计日成功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天?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

B.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为王室后裔的杰克,虽然只有十七岁,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媒体见面会,但他应对自如,沉稳风趣,性情乖张,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 ..

B.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

C.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因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需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

D.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回肠荡气,话语无声,却能给人姹紫嫣红....

的风光。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商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B.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C.近日,意大利政府也宣布废除与利比亚签署的战略合作条约,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县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03-27)

6.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D.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7.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D.“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 ..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其皆出于此乎? ..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D.百姓咸负担而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其一)

杜甫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州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江西到南京一段。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用意?(4分)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题,全做的只批阅前三题。)

(1)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城中桃李愁风雨, 。辛弃疾《鹧鸪天》

(3)古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人间词话》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④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

17.某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将围绕下面一则新闻做一档访谈节目,请为本期节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若果你作为访谈嘉宾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所拟制的话题能引人思考,;嘉宾的发言观点明确、富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60字。(5分)

新闻背景: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两岁女童遭两车碾压,却无人施救,其间,先后18名路人从旁边经过都熟视无睹。最后是一名叫陈贤妹的瘦弱矮小的拾荒阿婆将小悦悦救置路旁,但小女童终因伤重不治而离世。

(1)话题:(10字以内)(2分)

(2)嘉宾发言:(50字以内)(3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用简练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3分)

(2)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

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9.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2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21.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22.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德国社会学家内尔伯恩说过:“超凡的快乐让我们热爱世界,巨大的悲痛让我们理解世界。”这种对快乐与悲痛的理解,是一片深深的思想之海。

(2)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的乐观者说:我感觉“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很不容易。人人都有快乐之时,也有悲愁离苦之时,因此,我对生活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努力保持阳光心态,永远心存希望。

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典范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丰富,论证方法多样,构段精妙,有现实意义。

高一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

2012.6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靓(jìng)妆丽服 B(líang凉鞋) C(jiā 茄克 月晕yùn而风,础润而雨)

2. A(暴发户 B萤火虫 C 急就章D计日程功)

3.D(A第二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冒号)

4.D(A乖张:①怪僻,不讲情理;②不顺。B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C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D回肠荡气:形容音乐、文辞十分婉转动人。本题考察词语应用能力,在积累词语含义的同时,还要注意个别词的特殊用法,比如有的词容易再成重复赘余,如“责无旁贷的责任”。)

5.A(B成分残缺,在“货品”后加上“等措施’;C句式杂糅,改为“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或“意图是为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6.D(第四段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7.C(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D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8.C(作者认为: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延:伸长。延首,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10.D(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依靠”;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揣测语气,翻译为“大概”;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和”)

11.C(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12.D(“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四、(24分)

13.(1)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惭而去”“贵乃归罪”各1分,“待之如初”补出主语1分)(3分)

(2)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假”“见与”“相”“启”各1分)(4)

(3)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莫己若”“我之谓”各1分,句子通顺1分)(3)

14.(1)用典。(1分)以古人自况,袁弘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1分)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分)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的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景中含情),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2分)

15. (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 蓬舟吹取三山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春在溪头荠菜花

(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4)梧桐更兼细雨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五、16.⑤①④③②(2分)

17.(1)冷眼与热心----你作何选择?(2分)

(2)18个健壮却漠然离去的路人,一个瘦弱却俯身相救的阿婆。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良知的缺失与人性的高贵。不要为冷漠寻找借口,善行无需设置条件,请大家让善良回归。(3分)

18.这是一幅题为“特‘困’生”的漫画。漫画的左侧是十几个带着高度近视镜、张口大喊“睡觉“的学生,他们的课桌上摆满了书籍;右侧是一位戴着眼镜、站在讲台上、神情惊讶的女教师,她的左手指着黑板;黑板上写着“我的理想”四个大字。(3分)

(2)漫画反映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现状,从而影射了现行教育的弊端。(2分)

六、

19.(1)人们:

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

(2)父亲:

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1分)

20.(4分)

(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

21.(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

(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七、

23.建议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4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

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高一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 2012.6

说明: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缱绻(quǎn) 粗犷(guǎng) 着火点(zháo) 靓妆丽服(liàng) ....

B.凉鞋(liàng) 症结(zhēng) 创可贴(chuāng) 载歌载舞(zài) ....

C.茄克(qiá) 骸骨(hái) 冠心病(guān) 月晕而风(yūn) ....

D.款识(zhì) 巷道(hàng) 汗涔涔(cãn) 揾英雄泪(wâ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国粹 拉拉队 迫不及待

B.暮霭 荒诞 荧火虫 青山绿水

C.脉搏 肇始 急救章 捭官野史

D.震憾 宣泄 大拇指 计日成功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是下周?还是明天?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

B.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为王室后裔的杰克,虽然只有十七岁,又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媒体见面会,但他应对自如,沉稳风趣,性情乖张,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 ..

B.近年来,我们克服了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平稳渡过了金融危机,取得了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

C.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因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需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

D.想象是一双美丽的翅膀,音乐无形,却能使人回肠荡气,话语无声,却能给人姹紫嫣红....

的风光。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日本地震影响到产品元件的供应时,全球的汽车商和电子厂商才开始明白,产业链的中断会对生产造成何种影响。

B.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C.近日,意大利政府也宣布废除与利比亚签署的战略合作条约,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

汤嘉琛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因为有人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引发了主题为“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经网友再创作后,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俨然无所不能。杜甫是河南巩县籍名人,网友的涂鸦之举遭到了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痛批:“恶搞杜甫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以恶搞组图的方式成为舆论热点,恐怕是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从目前报道来看,对微博中风头正劲的恶搞行为,无论是成都杜甫草堂,还是巩县杜甫故里,都持一种不欢迎甚至批评的态度。但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它只是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而已。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一方面,如今的微博俨然就是一个集聚了数亿围观者的广场,分享资讯、寻找娱乐是这个广场的主流话语之一,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恶搞参与者实质上推动了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过应该看到,这波恶搞风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张普通的杜甫插图,其多样性和再创作潜力其实并不高。这意味着,即便网友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嫁接到恶搞当中(比如将杜甫恶搞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这张照片仍不具备长期流行的可能。更何况,在“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网络文化大观园中,似乎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综合各种要素加以研判,这场恶搞杜甫的网络快闪行动,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烟消云散。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衰落,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章可循和超越常规逻辑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载体,也能突然之间成为某一时段的流行。然而,鉴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无论如何,恶搞也是一种个性解读、另类表达,不妨对这种网络文化宽容处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03-27)

6.关于“网络恶搞”,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恶搞是以再编码、再创作为特征,以讽刺、幽默、游戏为视角的一种解构传统、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网络风尚。

B.网络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年轻网友借以释放内心压力,建构网络身价认同,因为叛逆心理而反抗经典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C.网络恶搞是一种在微博场域的表演欲与分享欲的双重裹挟之下,为推动一场关于智力、技艺、幽默感的文化比拼所作的个性解读、另类表达。

D.网络恶搞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意义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以寻求快感和参与感为目的的偶然出现的网络狂欢。

7.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突然爆红网络,是那些将语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图涂鸦后传到微博上的人们的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行为。

B.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审视这次“杜甫很忙”的恶搞狂欢,大可不必对此反应“过敏”,那些推崇和营销杜甫文化的人大可不必这样恶搞。

C.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风潮依然会随时烟消云散,因为在网络文化大观园好像从来没有哪一次网络狂欢能够一直引领风尚。

D.“杜甫很忙”的网络恶搞其实并没有奇特的创意,但它利用了微博这个新型平台,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恶搞相比就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时代的高互动性和高参与性,吸引了众多网友加入到狂欢队伍当中,这为令人捧腹的恶搞杜甫系列图片创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

B.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我们或许不必对“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做太多高深分析。

C.网友经过再创作把杜甫涂鸦成似乎无所不能的形象,亵渎了语文教材插图中的杜甫形象,自然引来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是批评,对如此恶搞作者持基本否定态度。

D.适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有关杜甫的恶搞文化超越常规逻辑突然成为舆论热点,恐怕与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策略关系密切。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 ..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其皆出于此乎? ..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D.百姓咸负担而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夜泊牛渚怀古》三首(其一)

杜甫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州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江西到南京一段。③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用意?(4分)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题,全做的只批阅前三题。)

(1)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

(2)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城中桃李愁风雨, 。辛弃疾《鹧鸪天》

(3)古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人间词话》

(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①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④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

17.某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将围绕下面一则新闻做一档访谈节目,请为本期节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若果你作为访谈嘉宾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所拟制的话题能引人思考,;嘉宾的发言观点明确、富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60字。(5分)

新闻背景: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两岁女童遭两车碾压,却无人施救,其间,先后18名路人从旁边经过都熟视无睹。最后是一名叫陈贤妹的瘦弱矮小的拾荒阿婆将小悦悦救置路旁,但小女童终因伤重不治而离世。

(1)话题:(10字以内)(2分)

(2)嘉宾发言:(50字以内)(3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用简练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 (3分)

(2)请简要概括漫画的寓意(2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

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 有删改)

19.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4分)

20.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2分)

21.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4分)

22.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德国社会学家内尔伯恩说过:“超凡的快乐让我们热爱世界,巨大的悲痛让我们理解世界。”这种对快乐与悲痛的理解,是一片深深的思想之海。

(2)一位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的乐观者说:我感觉“生”容易,“活”也容易,“生活”却很不容易。人人都有快乐之时,也有悲愁离苦之时,因此,我对生活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努力保持阳光心态,永远心存希望。

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典范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丰富,论证方法多样,构段精妙,有现实意义。

高一阶段性考试参考答案

语文试题

2012.6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A靓(jìng)妆丽服 B(líang凉鞋) C(jiā 茄克 月晕yùn而风,础润而雨)

2. A(暴发户 B萤火虫 C 急就章D计日程功)

3.D(A第二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B书名号改为引号,C最后一个分号改为冒号)

4.D(A乖张:①怪僻,不讲情理;②不顺。B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C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D回肠荡气:形容音乐、文辞十分婉转动人。本题考察词语应用能力,在积累词语含义的同时,还要注意个别词的特殊用法,比如有的词容易再成重复赘余,如“责无旁贷的责任”。)

5.A(B成分残缺,在“货品”后加上“等措施’;C句式杂糅,改为“意图是允许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或“意图是为欧美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开绿灯”;D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6.D(第四段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7.C(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D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8.C(作者认为:大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延:伸长。延首,伸长头颈。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样子)

10.D(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A第一个“因”是连词,“于是”,第二个“因”介词,“依靠”;B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第二个“其”副词,表揣测语气,翻译为“大概”;C第一个“于”是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和”)

11.C(①表现褚彦回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③表现褚彦回举止潇洒,有风度,符合礼仪。⑤表现褚彦回能够和袁粲团结一致,并主张俭约)

12.D(“褚彦回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四、(24分)

13.(1)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惭而去”“贵乃归罪”各1分,“待之如初”补出主语1分)(3分)

(2)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假”“见与”“相”“启”各1分)(4)

(3)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莫己若”“我之谓”各1分,句子通顺1分)(3)

14.(1)用典。(1分)以古人自况,袁弘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1分)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分)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的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景中含情),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 (2分)

15. (6分)(1)多情自古伤离别 蓬舟吹取三山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春在溪头荠菜花

(3)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4)梧桐更兼细雨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五、16.⑤①④③②(2分)

17.(1)冷眼与热心----你作何选择?(2分)

(2)18个健壮却漠然离去的路人,一个瘦弱却俯身相救的阿婆。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良知的缺失与人性的高贵。不要为冷漠寻找借口,善行无需设置条件,请大家让善良回归。(3分)

18.这是一幅题为“特‘困’生”的漫画。漫画的左侧是十几个带着高度近视镜、张口大喊“睡觉“的学生,他们的课桌上摆满了书籍;右侧是一位戴着眼镜、站在讲台上、神情惊讶的女教师,她的左手指着黑板;黑板上写着“我的理想”四个大字。(3分)

(2)漫画反映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现状,从而影射了现行教育的弊端。(2分)

六、

19.(1)人们:

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就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反复,政府会把田地收走。(1分)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坚守。(1分)

(2)父亲:

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1分)品质:父亲的善良和对信念的坚守。(1分)

20.(4分)

(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感觉,(1分)形象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1分)

(2)使用拟人手法,(1分)“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诉。(1分)

21.(4分)(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

(2)“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3)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6分)

(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2分)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表达了对失去坚守美德信念的担忧。(2分)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2分)

七、

23.建议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4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褚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

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褚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 高一语文期中分析总结 高一语文组 马志才 考查目的:检测语文必修1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这一学段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考查重点:主要突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生成能力的考查,适当的向课外作必要的延伸,来拓展学 ...查看


  •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 高一二班.四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谢璐雪 一.期末试卷总体情况解析 期末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学生语文学习阶段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考卷全部按照新课标高考卷的结.型来出题,答题卷同高考答题卷,力求高 ...查看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命题范围是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内容,默写部分为必修四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深入理解和体验领悟的能 ...查看


  • 高一19班级发展报告
  • 学会理解 创造未来 班级发展报告 荣誉课程体系高一19班 班主任:孙涛 2016年5月22日 目录 一. 二. 三. 欢迎词 ......................................................... ...查看


  • 作文素材:描写冬天天气的优美段落
  • 高考知识 [冬天的风]冬天还没有到,可是天气已经冷得不行了.狂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听见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好像老虎在怒吼.狂风吹得我家的窗户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害得那些老年人睡觉 ...查看


  • 201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期中测试题
  • 高一语文必修3测试题 第I卷(26分) 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栏内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chì)造 翠幄.(wò) 宸.(chãn)翰 笑靥.(yàn) B.炮烙.(lào) 商贾 ...查看


  • (沪教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10分) ⑪默写:(5分)[任选5空,超出5空,按前5空评分] 1. 老吾老, :幼吾幼, . 2. 两岸青山相对出, . 3. ,轻舟已过万重山. 4. ,不如退而结网. 5. ...查看


  • 幼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
  • 幼师部2011---2012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共120分,时间120分钟.请将试题所有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国学试题(20分) 一.默写 1.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2.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3 ...查看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册)
  •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