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鉴赏及练习有答案

武陵春

【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她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享年七十三岁。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的词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心思想】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原诗】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号,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有《 》,是 的代表人物。(4分)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3.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4.诗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2分)

8.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3分)

10.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婉约派

2.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4.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倦梳头,泪先流

6.又多又重。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武陵春

【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她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享年七十三岁。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的词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心思想】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原诗】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号,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有《 》,是 的代表人物。(4分)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3.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4.诗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5.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6.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7.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2分)

8.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9.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3分)

10.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婉约派

2.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4.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倦梳头,泪先流

6.又多又重。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相关文章

  • 诗歌鉴赏三年级语文师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50字左右) 二. 芙 ...查看


  • 初中七至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
  • 初中七至九年级课内和课外古诗词篇目和内容分类 (课内古诗词有30首,课外古诗词有11首是新课标的推荐篇目,共41篇) 内容/ 情感 1.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劝勉友人乐观 开朗的感情. 2.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题目 < ...查看


  • 赏析诗歌语言特色
  • 学•习 卷 科目:语文 设计者:张文娜 高三年级 班 学生姓名 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风格 一.学习目标 1.能赏析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2.能规范解答鉴赏古诗词语言题型的语言风格题. 二.考情透视 1. 赏析语言风格 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不 ...查看


  • 初中语文文言文诗歌鉴赏
  •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专题 要点: ① 字音(不常用字.通假字.多音字) ②字义(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③句义(字义+句式) ④概括 ⑤理解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查看


  • 诗歌鉴赏---描绘诗境(学案)
  • <诗歌鉴赏------描绘诗境>学案 [学习目标]初步学会从描绘诗歌意境方面鉴赏诗歌. 导入: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很多诗人写过的诗,谁能给大家背诵几句. 例子: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查看


  • 诗歌鉴赏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教案
  •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之情景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掌握高考诗歌鉴赏中有关抒情方式中情景关系的命题规 律,掌握答题步骤 2.涵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 根据命题规律总结出答题步骤 学习难点: 辨 ...查看


  • 导学案(含答案)
  • 李清照词二首 --鉴赏<醉花阴><如梦令>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词风. 2.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鉴赏语言美,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查看


  • 词五首练习题 1
  • xc <词五首>练习题 (一).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这首词选自<全唐五代词>.望江南是这首词的________,作者_________ 是______ ...查看


  • 词五首的导学案及答案
  •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姓名: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 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