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设计目的及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专业课程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艺装备设计(专用道具、专用量具)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方向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初步掌握非标准刀具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2)初步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3)学生绘制非标准刀具、量具的工作图,真确标注技术条件。

(4)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

一.拉刀的设计

1.1零件的图样及工艺要求分析

题图(1.1)

+0.025其中:工件材料:50Cr ,内孔直径φ500,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1.6;倒角

1×45°。

热处理:正火,HBS≤229。

1.2拉刀结构式及材质

(a)拉刀结构式的确定

由于工件要加工的部位是φ50内孔,故本设计的拉刀为圆孔拉刀;又根据拉刀的分类形式,根据被加工的材料来选择拉刀,一般情况下,在拉削韧性比较

大的金属材料时选用综合式拉刀。

(b) 拉刀的材料确定

根据工件的材质50Cr,属于高合金钢,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耐磨 性,故根据根据常用拉刀的材质选择,选用拉刀材料:W6Mo5Cr4V2

1.3 校准齿的直径(以角坐标x表示校准齿的直径)

根据公式:

d ox = d mmax + δ

式中:δ—收缩量,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6 查的δ=0.011 则d ox = 50.025+0.011=50.036 mm

1.4拉削余量的确定

(a)按照经验公式法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查的。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的初始值为

A=0.005dm+0.1L

式中:dm = 50mm、L=50mm 则 A=0.096mm

(b)采用极限法

由于采用的是φ49的钻头,故最小的孔径为d wmin =49mm,拉削余量为:

A = d ox - d wmin =50.036-49=1.036mm

1.5各部分齿升量的确定

齿升量的确定一般原则:

1)粗切齿齿升量 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该尽量加大,使得各刀齿切除总

余量的0.6-0.8。

2)精切齿齿升量 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一般在0.01-0.02mm。

3)过渡齿齿升量 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在粗切齿与精切齿之间递

减。

4)校准齿齿升量 一般取0,是起修光和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再根据相关数据推荐值,故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 af = 0.04mm

故其余各齿升量 fz(Ⅰ-粗切齿 Ⅱ-过渡齿 Ⅲ-精切齿 Ⅳ-校正齿 ) 选fzⅠ=0.04 fzⅡ=0.035、0.030、0.025 fzⅢ=0.020、0.015、 0.010、0.005 fzⅣ=0

过渡齿与精切齿切除的余量为: 0.5

Ag + Aj = 2×(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28mm 由于粗切齿的第一个齿升量为零,故粗切齿的齿升量为:

Zc=(A-(Ag + Aj))/2af +1=10

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共切削余量为:(10-1)×2×0.04+0.28=1 mm

因为总的切削余量为1.036mm 故还留有加工余量 0.036mm因而要多加一个精切齿;再调整各个精切齿的加工余量可以得到如下图(1.2):

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5查得取校准齿为7个,则可确定粗切齿为10个、过渡齿3个、精切齿5个、校准齿7个,共25个。

1.6确定拉刀的几何参数

(a)前角γ0:根据加工材料性能选取,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可查得取γ0=15°,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bγ1=0.5-1mm,γ01=5°. (b)后角α0和刃带宽ba:根据切削原理中后角的选择原则,应取较大的后角。但后角过大,刀齿直径减小,拉刀寿命下降;故按照表4.3可得粗切齿后角α0=3°,倒棱宽ba1≤0.2mm,精切齿的后角α0=2°,ba1=0.3mm,校准齿α0=1°,ba1=0.6 mm。

1.7计算校核容削槽

1.7.1 计算齿距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

P=(1.3~1.6)×L0.5=10mm

根据粗切齿齿距来确定精切齿和校准齿齿距:(Pj代表精切齿齿距 )

Pj=(0.6~0.8)P=7mm

1.7.2校验同时工作齿数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公式:

A)最小同时工作齿数 Zemin=Lmin/P =50/10=5

由于最小工作齿数为3 故在合格范围内

B)最大同时工作齿数 Zemax=Lmax/P+1=50/10+1=6

由于最大工作齿数最大值为8 故在合格范围内

1.7.3设计容削槽形式及尺寸并校验

(a)设计容削槽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9 选择容削槽的形状为曲线齿

背。根据表4.9可查得选择基本槽形,故粗切齿和过渡齿的容削尺寸为:h=4mm、g=3mm、r=2mm、R=7mm;精切齿与校准齿尺寸为:h=2.5mm、g=3.5mm、r=1.3mm、R=4mm如图拉到工作图所示

(b)校验容削槽

根据校验证公式:

h≥1.13(K×2afL)

0.50.5 式中:h=4mm,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1查得K=3,故计算可得1.13(K×2afL)=3.8≤4,在允许范围内,校验合格。

1.7.4设计分削槽

本次设计的是圆孔综合式拉刀,故选择粗切齿和过渡齿为弧形分削槽,精切齿和校准齿为三角形分削槽。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2和

4.13查得:

槽宽 a = d0minsin90°/nk-(0.3~0.7)

式中:d0min=49mm,nk=12,故计算得a=6mm

三角形分槽数 nk =(1/7-1/6)πd0

式中:d0=50,故计算可得nk=24,槽宽b=1~1.2mm槽深h′=0.5mm。

1.8设计拉刀其他部分设计及校验

(a)前柄部分设计

由于设计的是圆孔拉刀,故采用2型-A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8查得选用d1=45mm、d2=34mm。 (b)拉刀其余部分设计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0,取前导部分直径d3 =

dwmin=49mm,前导部分长度L3=L=50mm

后导部分直径d7= dxmin=50mm,长度L7=(0.5~0.7)L=30mm。

前柄端面到第一齿的距离为:

L1′= L3′+m+Bs+A+l4

式中:L3′=110mm,m=18mm,Bs=100mm,A=50mm,

l4=50mm 故计算可得L1′=328mm。

拉刀颈部直径d3 = d1-(0.3~0.5)=45-0.4=44.6mm

过渡锥的长度取15mm

由于拉刀的直径只有φ50,比较较小,故不设计后柄部分。

(c)计算和校验总长度

粗切齿和过渡齿的总长度 L5 =(10+3)×10=130mm

精切齿和校准齿的总长度 L6 =(5+7)×7=84mm

拉刀的总长度L = L1′+ L5+L6+L7= 328+130+84+30=572mm

最后确定拉刀的总长度为580mm,修正L1′=336mm。

1.9校核拉刀的强度及机床的载荷及技术要求

(a)校核拉刀强度及机床载荷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1拉削力公式为:

Fmax=Fz∑awZemaxk0k1k2k3k4×10KN

式中:1)∑aw=1/2πd0 其中d0—拉刀直径;

′′2)Fz按照表4.23选取,按照1倍的粗切齿齿升量查得Fz=296N/mm; ′-3

3)根据表4.23查得k0=1.1、k1=1.1、 k2=1.13、k3=1、k4=1;

4)Zemax为最大工作齿数,故其值为6

因此Fmax=F′

z∑awZemaxk0k1k2k3k4×10=296×1/2×50×π×6×1.1×1.15

-3-3×1.13×1×1×10=199.3KN

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5查得拉床工作状态系数k,新拉床0.9,较好状态的旧拉床0.8,不良状态的旧拉床0.5~0.7,这里取值k=0.6 再根据表4.24查得L6140公称拉力为F=400KN,故拉床允许的拉力为:

F×K=240KN﹥199.3KN

因此拉床载荷校验合格。

柄部的最小断面处为危险断面,故应该校验其拉应力:

根据公式 σ= Fmax/Amin

其中,Fmax为最大拉力,Amin为拉刀最小断面截面积,故

σ= 4×199.3/34×π=0.22GPa

按照表4.26,许用拉应力为0.35 GPa故拉刀的许用应力校验合格。

2

(b)制定技术条件

1.拉刀材料:W6Mo5Cr4V2

2.拉刀热处理硬度:到齿及后导部HRC63~66;前导部HRC60~66;前柄部HRC40~52;允许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3.No18~25齿外圆直径尺寸的一致性为0.005mm,且不允许有正锥度。

4.No1~16齿外圆表面对A-B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30mm。

5.No17~25齿外圆表面对A-B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07mm。

6.拉刀各部径向圆跳动应在同一方向上。

7.拉刀按GB 3381-83验收。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2.1被测零件分析

题图(2.1)

+0.025其中:工件材料50Cr ,内孔直径φ500,公差等级 IT7、表面粗糙度1.6;

倒角1×45°。本次所要测量的是内孔直径φ50+

00.025设计塞规要达到在零件大

批大量生产时,快速测量工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确定量规的结构式

根据被测孔的零件图可知,选择全形工作塞规;再根据《量具设计手册》可得选用“三牙锁紧式圆柱”塞规;塞规的轴向尺寸根据《量具设计手册》选取,

详细可见零件图。

2.3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1)原始条件:内孔直径φ50+

00.025mm、长度50mm 、公差等级HT7 。

(2)确定制造公差T位置要素Z值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表5.2可得:T =3、Z=4

(3)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或工作尺寸

孔:ES=+0.025mm

EI=0

塞规制造公差T=0.003mm

塞规位置要素Z=0.004mm

塞规形状公差T/2=0.0015mm

参照量规公差带图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

(a)“通规”(T)

上偏差=EI+Z+T/2=0+0.004+0.0015=+0.0055mm

下偏差=EI+Z-T/2=0+0.004-0.0015=+0.0025mm

磨损极限=EI=0

(b)“止规”(Z)

上偏差=ES=+0.025mm

下偏差=ES-T=0.025-0.003=+0.022mm

(c)φ50+

00.025mm量规公差带图,如图2.2:

图(2.2)

2.4量规的技术要求

1.量规的测量面不应有锈迹、毛刺、黑斑、划痕等缺陷。其他的表面不应有锈斑和裂纹。

2.量规的测头和手柄联结应牢靠,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松动。

3.量规表面通常用淬火钢制造,其表面硬度应为58~65HRC。

三.参考文献

[1]、徐嘉元,曾家驹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

[2]、李硕根、莫雨松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

[3]、熊良山、严晓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娜君主编《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六版

设计目的及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专业课程和“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艺装备设计(专用道具、专用量具)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方向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初步掌握非标准刀具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2)初步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3)学生绘制非标准刀具、量具的工作图,真确标注技术条件。

(4)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

一.拉刀的设计

1.1零件的图样及工艺要求分析

题图(1.1)

+0.025其中:工件材料:50Cr ,内孔直径φ500,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1.6;倒角

1×45°。

热处理:正火,HBS≤229。

1.2拉刀结构式及材质

(a)拉刀结构式的确定

由于工件要加工的部位是φ50内孔,故本设计的拉刀为圆孔拉刀;又根据拉刀的分类形式,根据被加工的材料来选择拉刀,一般情况下,在拉削韧性比较

大的金属材料时选用综合式拉刀。

(b) 拉刀的材料确定

根据工件的材质50Cr,属于高合金钢,具有高的强度和高的耐磨 性,故根据根据常用拉刀的材质选择,选用拉刀材料:W6Mo5Cr4V2

1.3 校准齿的直径(以角坐标x表示校准齿的直径)

根据公式:

d ox = d mmax + δ

式中:δ—收缩量,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6 查的δ=0.011 则d ox = 50.025+0.011=50.036 mm

1.4拉削余量的确定

(a)按照经验公式法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查的。当预制孔采用钻削加工时,A的初始值为

A=0.005dm+0.1L

式中:dm = 50mm、L=50mm 则 A=0.096mm

(b)采用极限法

由于采用的是φ49的钻头,故最小的孔径为d wmin =49mm,拉削余量为:

A = d ox - d wmin =50.036-49=1.036mm

1.5各部分齿升量的确定

齿升量的确定一般原则:

1)粗切齿齿升量 为了缩短拉刀长度,应该尽量加大,使得各刀齿切除总

余量的0.6-0.8。

2)精切齿齿升量 按拉削表面质量要求选取,一般在0.01-0.02mm。

3)过渡齿齿升量 在各齿上是变化的,变化规律在粗切齿与精切齿之间递

减。

4)校准齿齿升量 一般取0,是起修光和校准拉削表面作用。

再根据相关数据推荐值,故取粗切齿的齿升量为 af = 0.04mm

故其余各齿升量 fz(Ⅰ-粗切齿 Ⅱ-过渡齿 Ⅲ-精切齿 Ⅳ-校正齿 ) 选fzⅠ=0.04 fzⅡ=0.035、0.030、0.025 fzⅢ=0.020、0.015、 0.010、0.005 fzⅣ=0

过渡齿与精切齿切除的余量为: 0.5

Ag + Aj = 2×(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28mm 由于粗切齿的第一个齿升量为零,故粗切齿的齿升量为:

Zc=(A-(Ag + Aj))/2af +1=10

粗切齿、过渡齿、精切齿共切削余量为:(10-1)×2×0.04+0.28=1 mm

因为总的切削余量为1.036mm 故还留有加工余量 0.036mm因而要多加一个精切齿;再调整各个精切齿的加工余量可以得到如下图(1.2):

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5查得取校准齿为7个,则可确定粗切齿为10个、过渡齿3个、精切齿5个、校准齿7个,共25个。

1.6确定拉刀的几何参数

(a)前角γ0:根据加工材料性能选取,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可查得取γ0=15°,精切齿与校准齿前刀面倒棱,bγ1=0.5-1mm,γ01=5°. (b)后角α0和刃带宽ba:根据切削原理中后角的选择原则,应取较大的后角。但后角过大,刀齿直径减小,拉刀寿命下降;故按照表4.3可得粗切齿后角α0=3°,倒棱宽ba1≤0.2mm,精切齿的后角α0=2°,ba1=0.3mm,校准齿α0=1°,ba1=0.6 mm。

1.7计算校核容削槽

1.7.1 计算齿距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粗切齿与过渡齿齿距为:

P=(1.3~1.6)×L0.5=10mm

根据粗切齿齿距来确定精切齿和校准齿齿距:(Pj代表精切齿齿距 )

Pj=(0.6~0.8)P=7mm

1.7.2校验同时工作齿数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8查得公式:

A)最小同时工作齿数 Zemin=Lmin/P =50/10=5

由于最小工作齿数为3 故在合格范围内

B)最大同时工作齿数 Zemax=Lmax/P+1=50/10+1=6

由于最大工作齿数最大值为8 故在合格范围内

1.7.3设计容削槽形式及尺寸并校验

(a)设计容削槽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9 选择容削槽的形状为曲线齿

背。根据表4.9可查得选择基本槽形,故粗切齿和过渡齿的容削尺寸为:h=4mm、g=3mm、r=2mm、R=7mm;精切齿与校准齿尺寸为:h=2.5mm、g=3.5mm、r=1.3mm、R=4mm如图拉到工作图所示

(b)校验容削槽

根据校验证公式:

h≥1.13(K×2afL)

0.50.5 式中:h=4mm,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1查得K=3,故计算可得1.13(K×2afL)=3.8≤4,在允许范围内,校验合格。

1.7.4设计分削槽

本次设计的是圆孔综合式拉刀,故选择粗切齿和过渡齿为弧形分削槽,精切齿和校准齿为三角形分削槽。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2和

4.13查得:

槽宽 a = d0minsin90°/nk-(0.3~0.7)

式中:d0min=49mm,nk=12,故计算得a=6mm

三角形分槽数 nk =(1/7-1/6)πd0

式中:d0=50,故计算可得nk=24,槽宽b=1~1.2mm槽深h′=0.5mm。

1.8设计拉刀其他部分设计及校验

(a)前柄部分设计

由于设计的是圆孔拉刀,故采用2型-A式无周向定位面的圆柱形前柄,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18查得选用d1=45mm、d2=34mm。 (b)拉刀其余部分设计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0,取前导部分直径d3 =

dwmin=49mm,前导部分长度L3=L=50mm

后导部分直径d7= dxmin=50mm,长度L7=(0.5~0.7)L=30mm。

前柄端面到第一齿的距离为:

L1′= L3′+m+Bs+A+l4

式中:L3′=110mm,m=18mm,Bs=100mm,A=50mm,

l4=50mm 故计算可得L1′=328mm。

拉刀颈部直径d3 = d1-(0.3~0.5)=45-0.4=44.6mm

过渡锥的长度取15mm

由于拉刀的直径只有φ50,比较较小,故不设计后柄部分。

(c)计算和校验总长度

粗切齿和过渡齿的总长度 L5 =(10+3)×10=130mm

精切齿和校准齿的总长度 L6 =(5+7)×7=84mm

拉刀的总长度L = L1′+ L5+L6+L7= 328+130+84+30=572mm

最后确定拉刀的总长度为580mm,修正L1′=336mm。

1.9校核拉刀的强度及机床的载荷及技术要求

(a)校核拉刀强度及机床载荷

根据《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1拉削力公式为:

Fmax=Fz∑awZemaxk0k1k2k3k4×10KN

式中:1)∑aw=1/2πd0 其中d0—拉刀直径;

′′2)Fz按照表4.23选取,按照1倍的粗切齿齿升量查得Fz=296N/mm; ′-3

3)根据表4.23查得k0=1.1、k1=1.1、 k2=1.13、k3=1、k4=1;

4)Zemax为最大工作齿数,故其值为6

因此Fmax=F′

z∑awZemaxk0k1k2k3k4×10=296×1/2×50×π×6×1.1×1.15

-3-3×1.13×1×1×10=199.3KN

按照《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5查得拉床工作状态系数k,新拉床0.9,较好状态的旧拉床0.8,不良状态的旧拉床0.5~0.7,这里取值k=0.6 再根据表4.24查得L6140公称拉力为F=400KN,故拉床允许的拉力为:

F×K=240KN﹥199.3KN

因此拉床载荷校验合格。

柄部的最小断面处为危险断面,故应该校验其拉应力:

根据公式 σ= Fmax/Amin

其中,Fmax为最大拉力,Amin为拉刀最小断面截面积,故

σ= 4×199.3/34×π=0.22GPa

按照表4.26,许用拉应力为0.35 GPa故拉刀的许用应力校验合格。

2

(b)制定技术条件

1.拉刀材料:W6Mo5Cr4V2

2.拉刀热处理硬度:到齿及后导部HRC63~66;前导部HRC60~66;前柄部HRC40~52;允许进行表面强化处理。

3.No18~25齿外圆直径尺寸的一致性为0.005mm,且不允许有正锥度。

4.No1~16齿外圆表面对A-B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30mm。

5.No17~25齿外圆表面对A-B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07mm。

6.拉刀各部径向圆跳动应在同一方向上。

7.拉刀按GB 3381-83验收。

二.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

2.1被测零件分析

题图(2.1)

+0.025其中:工件材料50Cr ,内孔直径φ500,公差等级 IT7、表面粗糙度1.6;

倒角1×45°。本次所要测量的是内孔直径φ50+

00.025设计塞规要达到在零件大

批大量生产时,快速测量工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确定量规的结构式

根据被测孔的零件图可知,选择全形工作塞规;再根据《量具设计手册》可得选用“三牙锁紧式圆柱”塞规;塞规的轴向尺寸根据《量具设计手册》选取,

详细可见零件图。

2.3量规工作尺寸的计算

(1)原始条件:内孔直径φ50+

00.025mm、长度50mm 、公差等级HT7 。

(2)确定制造公差T位置要素Z值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表5.2可得:T =3、Z=4

(3)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或工作尺寸

孔:ES=+0.025mm

EI=0

塞规制造公差T=0.003mm

塞规位置要素Z=0.004mm

塞规形状公差T/2=0.0015mm

参照量规公差带图计算各种量规的极限偏差:

(a)“通规”(T)

上偏差=EI+Z+T/2=0+0.004+0.0015=+0.0055mm

下偏差=EI+Z-T/2=0+0.004-0.0015=+0.0025mm

磨损极限=EI=0

(b)“止规”(Z)

上偏差=ES=+0.025mm

下偏差=ES-T=0.025-0.003=+0.022mm

(c)φ50+

00.025mm量规公差带图,如图2.2:

图(2.2)

2.4量规的技术要求

1.量规的测量面不应有锈迹、毛刺、黑斑、划痕等缺陷。其他的表面不应有锈斑和裂纹。

2.量规的测头和手柄联结应牢靠,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松动。

3.量规表面通常用淬火钢制造,其表面硬度应为58~65HRC。

三.参考文献

[1]、徐嘉元,曾家驹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

[2]、李硕根、莫雨松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国计量出版社

[3]、熊良山、严晓光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4]、王娜君主编《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5]、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机械制图》第六版


相关文章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考试试卷
  • 课 程 名 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公差与配合中,公差带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称为 . 2.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称为 . 3.在配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尺寸,称为孔的 尺寸. 4.在孔与轴的配合中,孔的最大尺寸减去轴 ...查看


  • 第八章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 第八章 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 一. 填空题 1.螺纹按其牙型分类,可分为(三角形) 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和(矩形)螺纹等. 2.螺纹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紧固)螺纹.(转动)螺纹.(管用)螺纹和(专门用)螺纹. 3.普通螺纹结合 ...查看


  • 量具类产品国家标准
  • 量具类产品国家标准.txt 一.长度测量器具 1. 量具类 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 GB/T 6093-2001 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长度标准 量块 GB/T 6322-1986 光滑极限量规 型式与尺寸 GB/T ...查看


  • 主齿凸缘通止规设计规范(实例解析)
  • 一.主动齿轮凸缘止口通止规设计规范 止口的测量一般采用通止规.在设计时首先判定其为几级精度等级,如精度等级不是标准的则按高一级精度靠,然后根据精度等级查阅<光滑极限量规设计手册>进行设计. 现以HF15015FT 凸缘为例: H ...查看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学习指导)试题
  • 互换性与测量基础试卷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以"√"或"×"填入括号内):(14分) (1)不经挑选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就是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2)互换性原则只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查看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公差等级的选用在保证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公差等级. ( ) 2. φ30JS6与φ50JS7的基本偏差是相等的. ( ) 3. ∮30G6与∮50G7的基本偏差是相等的. ( ) 4. ...查看


  •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习题集(含答案)
  •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不经挑选,调整和修配就能相互替换,装配的零件,装配后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就是 具有互换性的零件. ( √) 2. 互换性原则中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 ╳ ) 3. 为了实现互换 ...查看


  •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复习资料
  • 一.选择题 1. 对于孔,A ~ H的基本偏差是 . A.EI; B.ES; C.ei; D.es 2._____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基轴制是实际偏差 B.基轴制是基本偏差 C.基孔制 ...查看


  • 普通螺纹量规计算及制造尺寸
  • 普通螺纹量规计算及制造尺寸 -------摘自螺纹量规手册 螺纹量规是用对内外螺纹制件进行综合测量的工具.它能控制螺纹制件的极限尺寸,方法简单效率很高,又能可靠地保证互换,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一. 螺纹量规的名称.代号.用途及使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