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发展和改革局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部署,按照瓯海区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集中调研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局开展了“改善发展环境”集中调研活动。局党组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下设进村访户组和进企解难组,负责开展“进村入企”调研活动,同时要求各科室结合各自职能、工作实际开展调查活动,调研了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取基层和企业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

根据全区统一部署,我局分组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共走访村居2个、农户14户,企业5家,召开座谈会3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中调研基本情况

(一) 进村访户。这次调研活动走访了大石垟和岷后两个村。①大石垟村坐落于瓯海区泽雅镇,2011年全村村民总计278户1006人,其中外来人口11人,占1.09%。全村劳动力总计600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为120人,总比占20%。该村村居面貌一般,对于农房改造有意愿的农户为15户,占总户数的5.4%。②岷后村坐落于潘桥街道,2011年全村村民总计255户997人,其中外来人口158人,占比为15.8%。全村劳动力总计647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为248人,总比占38.3%。该村村居面貌比较好,根据走访调研获悉,该村当期“三分三改”已进入资产量化阶段。

(二) 进企解难。这次活动走访了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拓帮混凝土有限公司、温州市筑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温州瑞阳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温州冠盛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召开座谈会或同企业主交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开展服务指导。

(三) 科室调研。各科室结合各自职能、工作实际,调查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取社会各方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剖析查找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并形成调研报告,共7篇。

二、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

(一) 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政府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和鼓励发展产业存在较多迷茫,对如何办理相关手续也不太清楚。原因分析:一是政府没有统一的优惠政策宣传平台,各部门各行其事,没有很好与企业进行及时对接;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办事人员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把握、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三是一些优惠政策的申请和办理存在人际沟通困难,企业主都不抱很大希望,或者在申请时对政策条件不了解,时而中途放弃。

2、转型升级管理和技术支撑落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区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都还存在着转型升级管理和技术支撑方面的较多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因为很多企业主都是白手起家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教育,后期的培训也难能与实际工作有效对接;二是我区大部分企业无力自主开拓自身的技术系统,都较普遍地接受国际大企业的专业系统,以配套生产国际企业的产品,如以前我区较有特色的箱包企业,大多生产国际品牌配套产品;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缺少支撑平台,在企业自主创新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技术创新引入较为盲目。

3、生产发展要素制约。当前,我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是资金短缺、用地紧缺、人才稀缺等。原因分析:一是融资难。我区银行系统在办理企业贷款时,都还保持较为传统的产权抵押方面要求,而不是“敞开供应”运作良好、拥有好项目的企业;二是用地难。受土地资源制约,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地已经成为永远的痛,另外一些企业在征地政策处理也存在较大困难,还有些企业在征地后又与政府的规划发生了冲突,如大好大公司年产1000吨核桃项目,在投入5000万元后,发现有S1轻轨计划经过,而目前又无明确的规划指示,造成项目建设停滞不前;三是招工难。我区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在经受全国范围的用工环境的考验,如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要求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一致,企业技术的提高程度还赶不上员工对工资待遇要求的提升速度,以致出现招工难、用工荒。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面

1、经济发展较落后。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大石垟村2011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0万元,岷后村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30万元,与我区大部分农村相比,较为靠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捉襟见肘,缺乏资金来源。

2、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岷后村村民中外出打工人数为117人,占总人口数的47.1%,几乎占到全村人口数一半,而大石垟村村民也大多数以外出打工营生,统计显示外出打工人数达900人,占总人口数的89.5%,留守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所得,其他来源几乎没有。

3、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大石垟村2011人均纯收入7000元。岷后村2011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的有40户共120人,占村民总人口比例12%,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有10户共30人,占总人口数的3%。

4、农民对政策知晓度低。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对我区“三分三改”政策及其配套方案缺乏了解,对区里重大项目和总体发展规划知晓度低。

原因分析: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区委区政府对村居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对农村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疑难问题的解决还较为滞后。二是村班子开拓能力仍需加强。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思想动力较足,但是能力不够,缺乏好的点子、好的方法。三是农民素质尚待提高。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认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存在涣散松散、自私狭窄的思想,思想认知程度较低。四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没有及时得到传达或者深入程度不够,村干部在宣传政策时存在自身认识偏差,宣传不够勤、认识不够深、工作不到位。

(三)项目审批服务方面

1、联审联办时有“难联”。少数部门在联审会议上未出具明确的意见,还有个别部门缺席联审会,影响了联审会的效果。据了解,缺席联审会或与会但不出具明确的意见时有发生。

2、审批新流程有待“科学化”。审批新流程文件中不够明确、具体、科学的规定,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问题等等。

3、部分事项授权“不到位”。目前仍有少数审批权限分散在相关部门审批科室以外的其他业务科室中。

4、办事流程存在非常规操作。检查发现一些单位怕出现超时办理,采取先不作收件登记,待办到一定程度后再登记收件,然后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办结的情况。

三、改善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抓紧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包括扶持工业发展、建筑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等政策和“退二进三”政策,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振兴实业,做强主业。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有关扶持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把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加大宣传培训,主动做好与企业对接,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补助。

面对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和困难,我局结合自身的职能做了以下工作:在服务业方面,去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瓯海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瓯海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瓯海区2011年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服务业发展“1+X”政策体系。从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予以扶持,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今年,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区鼓励和引导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用好年度服务业引导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拟定了《瓯海区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瓯海近期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推出相应政策扶持措施,来加快发展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报政府研究。在项目申报方面,去年帮助聚星电触公司、冠盛集团等两家企业争取中央投资补助资金246万元;自中央投资补助政策推出以来,我区已累计8家企业获得中央投资资金2041万元,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我们要抓住中央、省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省10亿元的创新强省基金这个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争取更多支持,推动我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要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试点,努力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进入融资、创业活动。目前,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试营业,为规范我区民间资本投资行为,有效管理和服务民间资本合规、合法流向,先行先试。

3、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去年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降低或取消涉企收费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入企宣传,把政策送到企业,开展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特别是根据省政府关于降低或取消对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政策,及时把文件予以转发,及时让企业了解政策,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物价局《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浙财综〔2011〕126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区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项,年减负金额预计可达到216.59万元。今年,还要继续开展对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

(二)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切实推进都市型功能区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抓紧完善功能,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审批项目,区级部门可以通过下放审批权力或者授权各功能区或社区服务中心办理,来解决基层群众的办事难、出行难问题。切实推进农房集聚改造,政府应拿出最好的地,采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参与农房改造,推动城市化。切实抓好“三分三改”试点,总结经验,特别是提出人口确定和股权量化办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供各镇街、村参考,便于各地操作,提高合理性和科学性。

2、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到增强服务、促进发展上来,切实把为农民增收、发展乡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提上日程,积极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从当前群众最急迫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打破口,动足脑子,想尽方法,做好文章,在积极指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修乡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3、引导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农民,特别是农村中的“能人”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充分应用各类载体,宣传致富经验、普及科技常识,有针对性地举行农民培训班,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和农民致富才能。

4、提高干部综合本质。抓住有利机遇,拓宽发展思绪,积极强化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增强宣教、指导、行政的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确指导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乡村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他们将政策有效传达给广大村民。

5、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建议区委区府在资金、项目上增强对农村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科技推行、教育、卫生、文明建设等方面,多为农村加速发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远的工作。

(三)加强改革创新,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1、加强决策宣传发动,消除部门顾虑。一是准确把握决策时机,促进决策目标实现。二是做好决策宣传,提高决策执行自觉性。三是加强效能监察,提高决策贯彻落实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决策执行力,促进决策目标实现。

2、量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审批流程规范制定部门要进一步熟悉各审批事项的具体业务办理,量化分解各环节工作任务,依照工作量大小、任务完成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办理时限;要进一步划分工作环节,明确各环节具体承办方的责任。摒弃一味为压缩时限而压缩的机械做法,实事求是合理压缩审批时限。

3、分类处理未进事项,严肃问责机制。对未按规定进行职能归并整合的单位要给予相应处理。有审批事项,而不专设审批科的,其三定方案应不予通过,并追究其单位领导责任;对授权不到位的,要责令其整改,对具备在其本单位单独设立审批窗口的,要求其报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并将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布后,自行单独设立。对恃权自重、拒不进行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的,要对其单位领导要给予处理。

4、加强网上审批建设,实现区镇(街) 联网。目前,建立网上审批服务的网络技术已完全成熟。可以说,除资金以外,网上审批工程建设的其他各项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因此,要尽可能落实有关经费进行规划设计,利用现有的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审批中心局域网,开展网上审批工程建设,实现区行政审批中心与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数据联网对接,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

5、强化基建项目审批服务。今年要改变各审批窗口的考核办法,将各窗口的考核结果与派出部门的考绩挂钩。对村级二三产项目以及村级二产置换三产项目集中一个窗口(综合窗口)进行审批,各相关窗口抽调1人到综合窗口上班,区土地出让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审管办负责全程代办。

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发展和改革局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部署,按照瓯海区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集中调研活动方案的要求,我局开展了“改善发展环境”集中调研活动。局党组研究成立调研领导小组,下设进村访户组和进企解难组,负责开展“进村入企”调研活动,同时要求各科室结合各自职能、工作实际开展调查活动,调研了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取基层和企业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

根据全区统一部署,我局分组开展集中调研活动,共走访村居2个、农户14户,企业5家,召开座谈会3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中调研基本情况

(一) 进村访户。这次调研活动走访了大石垟和岷后两个村。①大石垟村坐落于瓯海区泽雅镇,2011年全村村民总计278户1006人,其中外来人口11人,占1.09%。全村劳动力总计600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为120人,总比占20%。该村村居面貌一般,对于农房改造有意愿的农户为15户,占总户数的5.4%。②岷后村坐落于潘桥街道,2011年全村村民总计255户997人,其中外来人口158人,占比为15.8%。全村劳动力总计647人,其中从事农业劳动为248人,总比占38.3%。该村村居面貌比较好,根据走访调研获悉,该村当期“三分三改”已进入资产量化阶段。

(二) 进企解难。这次活动走访了温州聚星电接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拓帮混凝土有限公司、温州市筑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温州瑞阳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温州冠盛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召开座谈会或同企业主交谈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开展服务指导。

(三) 科室调研。各科室结合各自职能、工作实际,调查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听取社会各方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剖析查找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和工作举措,并形成调研报告,共7篇。

二、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

(一) 企业生产经营方面

1、政府优惠政策信息不对称。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和鼓励发展产业存在较多迷茫,对如何办理相关手续也不太清楚。原因分析:一是政府没有统一的优惠政策宣传平台,各部门各行其事,没有很好与企业进行及时对接;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办事人员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把握、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三是一些优惠政策的申请和办理存在人际沟通困难,企业主都不抱很大希望,或者在申请时对政策条件不了解,时而中途放弃。

2、转型升级管理和技术支撑落后。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区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小企业,都还存在着转型升级管理和技术支撑方面的较多困难。原因分析:一是因为很多企业主都是白手起家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教育,后期的培训也难能与实际工作有效对接;二是我区大部分企业无力自主开拓自身的技术系统,都较普遍地接受国际大企业的专业系统,以配套生产国际企业的产品,如以前我区较有特色的箱包企业,大多生产国际品牌配套产品;三是企业技术创新缺少支撑平台,在企业自主创新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技术创新引入较为盲目。

3、生产发展要素制约。当前,我区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是资金短缺、用地紧缺、人才稀缺等。原因分析:一是融资难。我区银行系统在办理企业贷款时,都还保持较为传统的产权抵押方面要求,而不是“敞开供应”运作良好、拥有好项目的企业;二是用地难。受土地资源制约,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地已经成为永远的痛,另外一些企业在征地政策处理也存在较大困难,还有些企业在征地后又与政府的规划发生了冲突,如大好大公司年产1000吨核桃项目,在投入5000万元后,发现有S1轻轨计划经过,而目前又无明确的规划指示,造成项目建设停滞不前;三是招工难。我区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在经受全国范围的用工环境的考验,如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要求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一致,企业技术的提高程度还赶不上员工对工资待遇要求的提升速度,以致出现招工难、用工荒。

(二)农村生产生活方面

1、经济发展较落后。两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大石垟村2011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50万元,岷后村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30万元,与我区大部分农村相比,较为靠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开发捉襟见肘,缺乏资金来源。

2、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岷后村村民中外出打工人数为117人,占总人口数的47.1%,几乎占到全村人口数一半,而大石垟村村民也大多数以外出打工营生,统计显示外出打工人数达900人,占总人口数的89.5%,留守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所得,其他来源几乎没有。

3、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大石垟村2011人均纯收入7000元。岷后村2011人均纯收入低于4600元的有40户共120人,占村民总人口比例12%,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有10户共30人,占总人口数的3%。

4、农民对政策知晓度低。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对我区“三分三改”政策及其配套方案缺乏了解,对区里重大项目和总体发展规划知晓度低。

原因分析: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区委区政府对村居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对农村一些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疑难问题的解决还较为滞后。二是村班子开拓能力仍需加强。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思想动力较足,但是能力不够,缺乏好的点子、好的方法。三是农民素质尚待提高。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认识在农民心中没有彻底消除,农民一方面生产积极性高涨,求富致富心切,另一方面也存在涣散松散、自私狭窄的思想,思想认知程度较低。四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没有及时得到传达或者深入程度不够,村干部在宣传政策时存在自身认识偏差,宣传不够勤、认识不够深、工作不到位。

(三)项目审批服务方面

1、联审联办时有“难联”。少数部门在联审会议上未出具明确的意见,还有个别部门缺席联审会,影响了联审会的效果。据了解,缺席联审会或与会但不出具明确的意见时有发生。

2、审批新流程有待“科学化”。审批新流程文件中不够明确、具体、科学的规定,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问题等等。

3、部分事项授权“不到位”。目前仍有少数审批权限分散在相关部门审批科室以外的其他业务科室中。

4、办事流程存在非常规操作。检查发现一些单位怕出现超时办理,采取先不作收件登记,待办到一定程度后再登记收件,然后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办结的情况。

三、改善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抓紧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揽子”政策,包括扶持工业发展、建筑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等政策和“退二进三”政策,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振兴实业,做强主业。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有关扶持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把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加大宣传培训,主动做好与企业对接,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补助。

面对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和困难,我局结合自身的职能做了以下工作:在服务业方面,去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瓯海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瓯海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瓯海区2011年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服务业发展“1+X”政策体系。从企业自主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予以扶持,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今年,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区鼓励和引导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用好年度服务业引导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省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拟定了《瓯海区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瓯海近期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推出相应政策扶持措施,来加快发展我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已报政府研究。在项目申报方面,去年帮助聚星电触公司、冠盛集团等两家企业争取中央投资补助资金246万元;自中央投资补助政策推出以来,我区已累计8家企业获得中央投资资金2041万元,促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今年,我们要抓住中央、省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省10亿元的创新强省基金这个机遇,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争取更多支持,推动我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要抓住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等试点,努力推动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合法有序地进入融资、创业活动。目前,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试营业,为规范我区民间资本投资行为,有效管理和服务民间资本合规、合法流向,先行先试。

3、落实清费减负政策。去年我们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降低或取消涉企收费的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入企宣传,把政策送到企业,开展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特别是根据省政府关于降低或取消对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政策,及时把文件予以转发,及时让企业了解政策,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物价局《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浙财综〔2011〕126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区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项,年减负金额预计可达到216.59万元。今年,还要继续开展对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

(二)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1、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切实推进都市型功能区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抓紧完善功能,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审批项目,区级部门可以通过下放审批权力或者授权各功能区或社区服务中心办理,来解决基层群众的办事难、出行难问题。切实推进农房集聚改造,政府应拿出最好的地,采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参与农房改造,推动城市化。切实抓好“三分三改”试点,总结经验,特别是提出人口确定和股权量化办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供各镇街、村参考,便于各地操作,提高合理性和科学性。

2、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重心转到增强服务、促进发展上来,切实把为农民增收、发展乡村经济、建设和谐农村提上日程,积极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从当前群众最急迫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打破口,动足脑子,想尽方法,做好文章,在积极指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兴修乡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3、引导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农民,特别是农村中的“能人”勇当“掌舵人”、“导航者”,充分应用各类载体,宣传致富经验、普及科技常识,有针对性地举行农民培训班,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和农民致富才能。

4、提高干部综合本质。抓住有利机遇,拓宽发展思绪,积极强化干部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增强宣教、指导、行政的素养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确指导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乡村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他们将政策有效传达给广大村民。

5、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建议区委区府在资金、项目上增强对农村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科技推行、教育、卫生、文明建设等方面,多为农村加速发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远的工作。

(三)加强改革创新,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1、加强决策宣传发动,消除部门顾虑。一是准确把握决策时机,促进决策目标实现。二是做好决策宣传,提高决策执行自觉性。三是加强效能监察,提高决策贯彻落实速度。从而达到提高决策执行力,促进决策目标实现。

2、量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审批流程规范制定部门要进一步熟悉各审批事项的具体业务办理,量化分解各环节工作任务,依照工作量大小、任务完成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办理时限;要进一步划分工作环节,明确各环节具体承办方的责任。摒弃一味为压缩时限而压缩的机械做法,实事求是合理压缩审批时限。

3、分类处理未进事项,严肃问责机制。对未按规定进行职能归并整合的单位要给予相应处理。有审批事项,而不专设审批科的,其三定方案应不予通过,并追究其单位领导责任;对授权不到位的,要责令其整改,对具备在其本单位单独设立审批窗口的,要求其报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并将审批事项向社会公布后,自行单独设立。对恃权自重、拒不进行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的,要对其单位领导要给予处理。

4、加强网上审批建设,实现区镇(街) 联网。目前,建立网上审批服务的网络技术已完全成熟。可以说,除资金以外,网上审批工程建设的其他各项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因此,要尽可能落实有关经费进行规划设计,利用现有的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审批中心局域网,开展网上审批工程建设,实现区行政审批中心与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数据联网对接,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

5、强化基建项目审批服务。今年要改变各审批窗口的考核办法,将各窗口的考核结果与派出部门的考绩挂钩。对村级二三产项目以及村级二产置换三产项目集中一个窗口(综合窗口)进行审批,各相关窗口抽调1人到综合窗口上班,区土地出让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审管办负责全程代办。


相关文章

  • 关于电子商务进入新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
  • 新农村建设XINNONGCUNJIAN SHE 吕诗文关于电子商务进入新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委巴音朝鲁书记关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电子 商务,开展网上商品直购直销的重要指示,最近一段时间 靖宇县.抚松以来,省新农村办组织力量先后深入通榆县 ...查看


  •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 - 2010年7月20号 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近年来环境问题对农村影响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对保定市徐水县漕河镇勉家营村的环境展开调查,进而了解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就这一问题我寻访了我村的居民. 一 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 ...查看


  • 环境法的体系.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 环境法的体系.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第一节 环境法的体系 一. 环境法体系的概念和结构 概念:指一国现行的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补充和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体系结构:是以宪法关于环境保 ...查看


  • 关于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 XX年7月20号 我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近年来环境问题对农村影响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对保定市徐水县漕河镇勉家营村的环境展开调查,进而了解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就这一问题我寻访了我村的居民. 一 社会调研过程简述 1.选题目的 ...查看


  • 关于家乡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 家乡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调查研究 页数:1/1 题目数:10 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 1.你的年龄?* 16--24 25--30 31--40 2.你的性别是?* 男 女 3.你觉得最近几年宁波的水质改善的如何?* 好 一般 不好 4. ...查看


  • 调研报告"绿色建筑"
  • 关于绿色建筑的调研报告 [摘要]这次的报告是以绿色建筑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措施进行调研.所谓建筑与人类的健康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人类甚至我们的家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绿色建筑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 ...查看


  • 关于印发_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_和_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_的通知
  • 关于印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的通知 建科[2010]21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做好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查看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选题指南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指南 本选题指南根据我校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要求和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确定.学生应按照学院.系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自身特点,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思 ...查看


  •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 韩雨 1403210410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