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资料11甘草干姜汤治疗寒证34例报告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甘草干姜汤治疗寒证34例报告

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朱颜

  甘草干姜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以复阳,一以温肺。此汤功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证。方小药贱,取用便宜。今在农村,用之以治寒证34例,其方量病轻重,用甘草3~5钱,干姜3~5钱,煎汤温服,取效每在一、二剂间,重者三、五剂亦愈。今简报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病例分析

  一、胃脘痛:共计8例,男7例,女1例,年23~53岁。并发呕吐2例,并发吐酸1例,并发呢逆1例。8例均见脉迟(58~68次/分),舌淡,苔白,口不渴。多因受寒或饮冷而起。服汤1~3剂,全部痛定、脉平。病案举例:

  病例一:金某,男,年34岁,公社干部。1965年3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脉迟(58次/分)微弦,舌淡,苔白,噫气,胃脘痛每日发作5~6次。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加白芍三钱,煎汤服二剂。3月27日复诊,脉62次/分,脘痛次数大减,每日仅痛1~2次,前方再服三剂。3月31日复诊,脉70次/分,痛定。再服三剂,后未复痛。

  病例二:程某,男,年34岁,公社粮库保管员。1965年4月29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4月26日、27日每日各吐一次。脘痛时向下腹部胀坠,脉迟(60次/分),舌淡,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即愈。

  病例三:董某,男,年47岁,锅炉工。1965 年5月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断续发作已有多年,经西医钡餐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现发脘痛,腹胀,大便色黑,脉迟(60次/分),舌淡,苔白,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二钱,加神曲三钱,陈皮二钱,煎汤温服二剂,脘痛稍定,黑便已除,脉66次/分,改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连服六剂,痛定。

  二、吐酸:共2例,男,其中1例年35岁,吐酸已有二个月,手冷,脉迟(58次/分)。另1例年50岁,脉细。均无口渴。服甘草干姜汤1~2剂,均吐酸止,脉平而愈。

  三、脘腹胀:共2例,其中1例,男,年39 岁,脘部?胀多年,时泛酸水,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胀消,脉平而愈。另1例,女,年42岁,腹胀多年,服宽中下气药无效,改服甘草干姜汤四剂,腹胀大减,仍嘱常服此汤。

  四、肠鸣、腹泻:1例,男,年70岁,因食菠菜冷滑之食而起,腹泻如水。脉迟(55次/分),舌润,无苔,服甘草

、干姜(各三钱)汤一剂,泻止、脉平(65次/分)而愈。

  五、胸痛:共2例,其中1例,女,年39岁,胸痛彻背,经西医诊断为心脏二尖瓣狭窄,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64 次/分)。另1例,男,年51岁,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心绞痛。脉迟(65次/分)而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

  六、眩晕:共13例,男6例,女7例,年20~65岁。均见脉迟(47~64次/分),舌淡,手冷。其中并发欲吐6例,并发腹痛3例,并发咽干1例,并发汗出1例,并发失眠1例。因涉冷水而起者2例,放避孕环手术后发者1例。服甘草干姜汤1~3剂后,眩晕均止,脉搏正常。病案举例:

  病例一:王某,男,年50岁,贫农,1965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昨日下午开始眩晕,曾请医诊治,服清眩丸未愈。今诊脉迟(47次/分)。舌淡,欲吐,口不渴,无热(体温36.4℃),不怕冷。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温服一剂。次日复诊,眩晕止,欲吐停;脉67次/分,出工筑墙,嘱再服原方一剂,后未 复发。

  病例二:杨某,女,年20岁,农业技术员。1965年4月27日急诊。患者眩量、腹痛、呕吐已有数小时。据云昨日月经始断,赤足涉水,水冷受寒,当时无他异,至夜即发作腹痛,今晨腹痛加剧,呕吐,眩晕不能起床,脉迟(56次/分)而细,舌淡,苔白,口不渴,不思食,无热(体温36℃),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一剂,腹痛即定,眩晕、呕吐全止。次日复诊,脉78次/分,完全平复。

  病例三:朱某,女,年25岁,售货员。1965 年5月22日初诊,患者眩晕欲吐,腹痛已有数日,据云曾请医诊治,服牛黄丸二丸,无效。今诊脉迟(66次/分),舌淡,苔白而腻,口不渴,时时腹痛,左臂血压90/60毫米汞柱。综观上述脉症,显属寒证,改予温散,投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眩晕欲吐腹痛诸症全消,血压升至100/70毫米汞柱,脉亦平复(74次/分)。随访一月,未再复发。

  七、咳喘:共2例,其中1例,男,年32岁,咳嗽多年,痰白,脉迟(6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咳减,痰消,脉平(78次/分)。另1例,女,年35岁,喘而手麻,呃逆,便溏,胕肿,脉迟(60 次/分),舌淡,苔白,无热(体温36.2℃),恶寒。服甘草干姜汤三剂,喘轻,呢止。2例均未全愈,嘱常服此汤。

  八、经来腹痛:共4例,其中1例年27岁,经来腹痛,低热(37.4℃),呕吐,舌润,苔白,脉迟(66次/分)。1例年22岁,脉迟(68次/分)而弦。1例年26岁,经水愆期,腹痛,脉弦细,舌淡苔白。均于甘草干姜汤中加白芍,使成甘草干姜汤与芍药甘草汤合剂,一以复阳气,一以益阴血

。二、三剂即愈。另1例年24岁,无热,脉迟(68次/分),舌润,口不渴。单用甘草干姜汤五剂而愈。

  

讨论

  考本草药性,甘草气味“甘平”,功能“和中,缓急”,主治“腹中冷痛”(见《本草纲目》卷十二)。干姜气味“辛热”,功能“温中,逐寒”,主治“寒冷腹痛、胸满、咳逆上气”(见前书卷二十六)。成无己云:“辛甘发散为阳,甘草干姜相合,以复阳气”(见《伤寒论》注),阳气一振,寒邪自消。二药配合成方,即成温中散寒妙剂。而投用此汤,必须辨明确系寒证,脉迟、舌淡、苔白、不渴、无热、恶寒,此其大较;若见脉数有力、舌绛、苔黄、口渴、发热、则为热证,慎勿用此,以防火上添油,焚如莫救。

  本文所报导34例,或脘痛,或眩晕,症状虽异,而脉迟、舌淡、苔白、不渴多同,其本为寒则一。《素问》云:“治病必求于本”,今悉以温中散寒一方治之,都能取效。常言异病可以同治,以其本同故尔。

  再试从脉症推之,脉迟则心率缓慢可知。呕吐、泛酸、胃脘痛,则有胃肠蠕动及分泌机能亢进之征;咳嗽气喘,则可由于气管平滑肌收缩亢进而起;眩晕、血压下降,则有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暂时脑贫血之象;经来腹痛,多有子宫肌痉挛。临床表现虽异,而均可用副交感神经兴奋之理来解释。换言之,中医所称寒证,实包含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理生理学现象。本文作者(1960)曾以实验证明辛辣刺激可升高健康人血压,与交感神经兴奋现象相似(见《中医杂志》1960年第6号第47页)。此汤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舌及胃粘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起对抗副交感神经作用。甘草又对胃肠平滑肌有一定解痉作用(见《中药的药理与应用》第268页,1958),此与《素问》“以甘缓之”之理合。二药同用,一可抗副交感神经兴奋,一能解平滑肌痉挛,相辅为用,则对如上34例所列诸症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平滑肌痉挛现象者,皆可收效。惟此汤治病之理,是否确如所论,则尚须进一步观察研究。推理失当之处,还希同道教正。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甘草干姜汤治疗寒证34例报告

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朱颜

  甘草干姜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以复阳,一以温肺。此汤功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证。方小药贱,取用便宜。今在农村,用之以治寒证34例,其方量病轻重,用甘草3~5钱,干姜3~5钱,煎汤温服,取效每在一、二剂间,重者三、五剂亦愈。今简报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病例分析

  一、胃脘痛:共计8例,男7例,女1例,年23~53岁。并发呕吐2例,并发吐酸1例,并发呢逆1例。8例均见脉迟(58~68次/分),舌淡,苔白,口不渴。多因受寒或饮冷而起。服汤1~3剂,全部痛定、脉平。病案举例:

  病例一:金某,男,年34岁,公社干部。1965年3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脉迟(58次/分)微弦,舌淡,苔白,噫气,胃脘痛每日发作5~6次。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加白芍三钱,煎汤服二剂。3月27日复诊,脉62次/分,脘痛次数大减,每日仅痛1~2次,前方再服三剂。3月31日复诊,脉70次/分,痛定。再服三剂,后未复痛。

  病例二:程某,男,年34岁,公社粮库保管员。1965年4月29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4月26日、27日每日各吐一次。脘痛时向下腹部胀坠,脉迟(60次/分),舌淡,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即愈。

  病例三:董某,男,年47岁,锅炉工。1965 年5月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断续发作已有多年,经西医钡餐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病。现发脘痛,腹胀,大便色黑,脉迟(60次/分),舌淡,苔白,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二钱,加神曲三钱,陈皮二钱,煎汤温服二剂,脘痛稍定,黑便已除,脉66次/分,改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连服六剂,痛定。

  二、吐酸:共2例,男,其中1例年35岁,吐酸已有二个月,手冷,脉迟(58次/分)。另1例年50岁,脉细。均无口渴。服甘草干姜汤1~2剂,均吐酸止,脉平而愈。

  三、脘腹胀:共2例,其中1例,男,年39 岁,脘部?胀多年,时泛酸水,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胀消,脉平而愈。另1例,女,年42岁,腹胀多年,服宽中下气药无效,改服甘草干姜汤四剂,腹胀大减,仍嘱常服此汤。

  四、肠鸣、腹泻:1例,男,年70岁,因食菠菜冷滑之食而起,腹泻如水。脉迟(55次/分),舌润,无苔,服甘草

、干姜(各三钱)汤一剂,泻止、脉平(65次/分)而愈。

  五、胸痛:共2例,其中1例,女,年39岁,胸痛彻背,经西医诊断为心脏二尖瓣狭窄,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64 次/分)。另1例,男,年51岁,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心绞痛。脉迟(65次/分)而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

  六、眩晕:共13例,男6例,女7例,年20~65岁。均见脉迟(47~64次/分),舌淡,手冷。其中并发欲吐6例,并发腹痛3例,并发咽干1例,并发汗出1例,并发失眠1例。因涉冷水而起者2例,放避孕环手术后发者1例。服甘草干姜汤1~3剂后,眩晕均止,脉搏正常。病案举例:

  病例一:王某,男,年50岁,贫农,1965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昨日下午开始眩晕,曾请医诊治,服清眩丸未愈。今诊脉迟(47次/分)。舌淡,欲吐,口不渴,无热(体温36.4℃),不怕冷。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温服一剂。次日复诊,眩晕止,欲吐停;脉67次/分,出工筑墙,嘱再服原方一剂,后未 复发。

  病例二:杨某,女,年20岁,农业技术员。1965年4月27日急诊。患者眩量、腹痛、呕吐已有数小时。据云昨日月经始断,赤足涉水,水冷受寒,当时无他异,至夜即发作腹痛,今晨腹痛加剧,呕吐,眩晕不能起床,脉迟(56次/分)而细,舌淡,苔白,口不渴,不思食,无热(体温36℃),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一剂,腹痛即定,眩晕、呕吐全止。次日复诊,脉78次/分,完全平复。

  病例三:朱某,女,年25岁,售货员。1965 年5月22日初诊,患者眩晕欲吐,腹痛已有数日,据云曾请医诊治,服牛黄丸二丸,无效。今诊脉迟(66次/分),舌淡,苔白而腻,口不渴,时时腹痛,左臂血压90/60毫米汞柱。综观上述脉症,显属寒证,改予温散,投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眩晕欲吐腹痛诸症全消,血压升至100/70毫米汞柱,脉亦平复(74次/分)。随访一月,未再复发。

  七、咳喘:共2例,其中1例,男,年32岁,咳嗽多年,痰白,脉迟(6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咳减,痰消,脉平(78次/分)。另1例,女,年35岁,喘而手麻,呃逆,便溏,胕肿,脉迟(60 次/分),舌淡,苔白,无热(体温36.2℃),恶寒。服甘草干姜汤三剂,喘轻,呢止。2例均未全愈,嘱常服此汤。

  八、经来腹痛:共4例,其中1例年27岁,经来腹痛,低热(37.4℃),呕吐,舌润,苔白,脉迟(66次/分)。1例年22岁,脉迟(68次/分)而弦。1例年26岁,经水愆期,腹痛,脉弦细,舌淡苔白。均于甘草干姜汤中加白芍,使成甘草干姜汤与芍药甘草汤合剂,一以复阳气,一以益阴血

。二、三剂即愈。另1例年24岁,无热,脉迟(68次/分),舌润,口不渴。单用甘草干姜汤五剂而愈。

  

讨论

  考本草药性,甘草气味“甘平”,功能“和中,缓急”,主治“腹中冷痛”(见《本草纲目》卷十二)。干姜气味“辛热”,功能“温中,逐寒”,主治“寒冷腹痛、胸满、咳逆上气”(见前书卷二十六)。成无己云:“辛甘发散为阳,甘草干姜相合,以复阳气”(见《伤寒论》注),阳气一振,寒邪自消。二药配合成方,即成温中散寒妙剂。而投用此汤,必须辨明确系寒证,脉迟、舌淡、苔白、不渴、无热、恶寒,此其大较;若见脉数有力、舌绛、苔黄、口渴、发热、则为热证,慎勿用此,以防火上添油,焚如莫救。

  本文所报导34例,或脘痛,或眩晕,症状虽异,而脉迟、舌淡、苔白、不渴多同,其本为寒则一。《素问》云:“治病必求于本”,今悉以温中散寒一方治之,都能取效。常言异病可以同治,以其本同故尔。

  再试从脉症推之,脉迟则心率缓慢可知。呕吐、泛酸、胃脘痛,则有胃肠蠕动及分泌机能亢进之征;咳嗽气喘,则可由于气管平滑肌收缩亢进而起;眩晕、血压下降,则有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暂时脑贫血之象;经来腹痛,多有子宫肌痉挛。临床表现虽异,而均可用副交感神经兴奋之理来解释。换言之,中医所称寒证,实包含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理生理学现象。本文作者(1960)曾以实验证明辛辣刺激可升高健康人血压,与交感神经兴奋现象相似(见《中医杂志》1960年第6号第47页)。此汤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舌及胃粘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起对抗副交感神经作用。甘草又对胃肠平滑肌有一定解痉作用(见《中药的药理与应用》第268页,1958),此与《素问》“以甘缓之”之理合。二药同用,一可抗副交感神经兴奋,一能解平滑肌痉挛,相辅为用,则对如上34例所列诸症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平滑肌痉挛现象者,皆可收效。惟此汤治病之理,是否确如所论,则尚须进一步观察研究。推理失当之处,还希同道教正。


相关文章

  • 甘草干姜汤治疗肺虚寒
  • 甘草干姜汤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肺痿,只是方中所用干姜需"炮"(炮姜).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 ...查看


  • 经方心裁(60)茯苓杏仁甘草汤
  • 茯苓杏仁甘草汤 [原文]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组成与用法]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 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 ...查看


  • 最常用的50个经方方证
  • 最常用的50個經方方證 (几乎每天都遇到) 重要说明:本资料由师承班-彭鸿杨根据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的50个经方,参考冯世纶老师等人编著的<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录入: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只抄录26方证,其余方证希有志之 ...查看


  • 听曹灵勇老师讲述经方的临床应用
  • 经方的临床应用题目有点大,有这么多经方,有这么多应用,一个多小时就算是其中的一小点都讲不完,所以呢,我把题目缩小一些.张仲景的对医学的贡献很大,那么他最强的是哪一个方面呢?我觉得是他寒热并用的能力很强.我们临床上看到的病例,如果看到是纯粹的 ...查看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 ----------------陈慎吾先生应用柴胡剂的体会(节选)-------------------- [转帖]<伤寒论>中柴胡剂的运用和发挥 <伤寒论>所说之少阳病,或是今天所说的病毒性流感.肺炎.腮腺炎等等, ...查看


  •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 排脓散 组成:枳实 芍药 桔梗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查看


  • 经方临证指南61-70
  • 61.柴胡桂枝汤证 鼻渊案 刘渡舟医案:钟x x,男,21岁.患慢性鼻窦炎5年,每因外感而诱发,发则头痛,流涕黄浊而腥臭.此次发病已2周,饮食及二便皆正常,但恶风寒.舌质淡苔白,脉弦.<素问?气厥篇>说:"胆移热于脑, ...查看


  • 事不宜急缓则圆的文件夹[上热下寒]
  •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前者用补养法,后者用调和法.用黄连汤开痞而和上下也.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而为和法.黄连汤和其上下.同一和法.黄连汤方 黄连(三 ...查看


  • 胡希恕经方传真精简版 2
  •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汗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