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

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 行动研究

B. 测量研究

C. 问卷调查研究

D. 实验研究

满分:3 分

3. 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

A. 促进者

B. 学习者

C. 消费者

D. 孤立者

满分:3 分

4. ( )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

B. 形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

满分:3 分

5.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

A.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B. 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

C. 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

D. 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

满分:3 分

6. 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

A. 程门立雪

B. 老蚌出明珠

C. 实繁有徒

D. 甘棠有荫

满分:3 分

7. ( ) 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

A. 目标取向的评价

B. 过程取向的评价

C. 主体取向的评价

D. 实践取向的评价

满分:3 分

8.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3 分

9. ( )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满分:3 分

10.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裸程, 这是 :

A. 课程实施的忠实现

B.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

满分:3 分

11.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 目标参照评估

B. 他人评估

C. 定性评估

D. 常模参照评估

满分:3 分

12. 在学生评价中,( )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满分:3 分

13. 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 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 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 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 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

------------------------------------------------------------------------------------------------------------------------------

满分:3 分

14.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3 分

15.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 差异分组

B. 年龄分组

C. 年级分组

D. 作业分组

满分:3 分

16. “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满分:3 分

17. 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A. 斯金纳

B. 拉伊

C. 格拉泽

D. 加涅

满分:3 分

18. 潜在课程是指

A. 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B. 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C. 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D. 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满分:3 分

19.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的( )著名教育家

A. 荷兰

B. 捷克

C. 俄国

D. 美国

满分:3 分

20. ( )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 理想课程

B. 理解课程

C. 文件课程

D. 经验课程

------------------------------------------------------------------------------------------------------------------------------

满分:3 分

判断题

1.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夸美纽斯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教育家布卢姆首创范例教学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

10.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建国之初的教育建设,而且至今仍很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多选题

1.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规律包括

A. 习得律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满分:2 分

2. 教学过程的规律有

A. 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C. 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D. 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

满分:2 分

3. 依照泰勒的观点课程的来源有哪些?

A. 学科或知识体系

B. 社会

C. 场地器材

D. 学生

满分:2 分

4. 以 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练习法

D. 读书指导法

满分:2 分

5.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包括

A. 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 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满分:2 分

6. 课程组织的原则有连续性和

A. 顺序性

B. 整合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满分:2 分

7. 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

------------------------------------------------------------------------------------------------------------------------------

A. 麦克唐钠

B. 斯腾豪斯

C. 布拉特

D. 泰勒

满分:2 分

8.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段话是中外教育史家公认的重要教学原则。这个教学原则是

A. 注入式教学法

B. 启发式教学

C. 鉴赏教学法

D.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满分:2 分

9. 以下不是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

A. 小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大班讨论

D. 大班上课

满分:2 分

10. 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 做实验

B. 教学参观

C. 看书

D. 到自然界观察

满分:2 分

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 行动研究

B. 测量研究

C. 问卷调查研究

D. 实验研究

满分:3 分

3. 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

------------------------------------------------------------------------------------------------------------------------------

A. 促进者

B. 学习者

C. 消费者

D. 孤立者

满分:3 分

4. ( )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

B. 形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

满分:3 分

5.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

A.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B. 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

C. 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

D. 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

满分:3 分

6. 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

A. 程门立雪

B. 老蚌出明珠

C. 实繁有徒

D. 甘棠有荫

满分:3 分

7. ( ) 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A. 目标取向的评价

B. 过程取向的评价

C. 主体取向的评价

D. 实践取向的评价

满分:3 分

8.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3 分

9. ( )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满分:3 分

10.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

------------------------------------------------------------------------------------------------------------------------------

规定好的裸程, 这是 :

A. 课程实施的忠实现

B.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

满分:3 分

11.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 目标参照评估

B. 他人评估

C. 定性评估

D. 常模参照评估

满分:3 分

12. 在学生评价中,( )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满分:3 分

13. 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 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 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 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 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

满分:3 分

14.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3 分

15.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 差异分组

B. 年龄分组

C. 年级分组

D. 作业分组

满分:3 分

16. “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满分:3 分

------------------------------------------------------------------------------------------------------------------------------

17. 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A. 斯金纳

B. 拉伊

C. 格拉泽

D. 加涅

满分:3 分

18. 潜在课程是指

A. 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B. 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C. 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D. 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满分:3 分

19.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的( )著名教育家

A. 荷兰

B. 捷克

C. 俄国

D. 美国

满分:3 分

20. ( )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 理想课程

B. 理解课程

C. 文件课程

D. 经验课程

满分:3 分

判断题

1.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夸美纽斯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

满分:2 分

5.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教育家布卢姆首创范例教学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建国之初的教育建设,而且至今仍很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多选题

1.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规律包括

A. 习得律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满分:2 分

2. 教学过程的规律有

A. 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C. 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D. 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

满分:2 分

3. 依照泰勒的观点课程的来源有哪些?

------------------------------------------------------------------------------------------------------------------------------

A. 学科或知识体系

B. 社会

C. 场地器材

D. 学生

满分:2 分

4. 以 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练习法

D. 读书指导法

满分:2 分

5.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包括

A. 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 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满分:2 分

6. 课程组织的原则有连续性和

A. 顺序性

B. 整合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满分:2 分

7. 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

A. 麦克唐钠

B. 斯腾豪斯

C. 布拉特

D. 泰勒

满分:2 分

8.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段话是中外教育史家公认的重要教学原则。这个教学原则是

A. 注入式教学法

B. 启发式教学

C. 鉴赏教学法

D.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满分:2 分

9. 以下不是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

A. 小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大班讨论

D. 大班上课

满分:2 分

10. 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

A. 做实验

B. 教学参观

C. 看书

D. 到自然界观察

满分:2 分

------------------------------------------------------------------------------------------------------------------------------

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 行动研究

B. 测量研究

C. 问卷调查研究

D. 实验研究

满分:3 分

3. 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

A. 促进者

B. 学习者

C. 消费者

D. 孤立者

满分:3 分

4. ( )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

B. 形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

满分:3 分

5.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

A.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B. 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

C. 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

D. 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

满分:3 分

6. 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

A. 程门立雪

B. 老蚌出明珠

C. 实繁有徒

D. 甘棠有荫

满分:3 分

7. ( ) 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

A. 目标取向的评价

B. 过程取向的评价

C. 主体取向的评价

D. 实践取向的评价

满分:3 分

8.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3 分

9. ( )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满分:3 分

10.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裸程, 这是 :

A. 课程实施的忠实现

B.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

满分:3 分

11.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 目标参照评估

B. 他人评估

C. 定性评估

D. 常模参照评估

满分:3 分

12. 在学生评价中,( )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满分:3 分

13. 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 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 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 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 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

------------------------------------------------------------------------------------------------------------------------------

满分:3 分

14.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3 分

15.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 差异分组

B. 年龄分组

C. 年级分组

D. 作业分组

满分:3 分

16. “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满分:3 分

17. 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A. 斯金纳

B. 拉伊

C. 格拉泽

D. 加涅

满分:3 分

18. 潜在课程是指

A. 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B. 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C. 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D. 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满分:3 分

19.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的( )著名教育家

A. 荷兰

B. 捷克

C. 俄国

D. 美国

满分:3 分

20. ( )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 理想课程

B. 理解课程

C. 文件课程

D. 经验课程

------------------------------------------------------------------------------------------------------------------------------

满分:3 分

判断题

1.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夸美纽斯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教育家布卢姆首创范例教学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

10.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建国之初的教育建设,而且至今仍很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多选题

1.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规律包括

A. 习得律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满分:2 分

2. 教学过程的规律有

A. 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C. 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D. 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

满分:2 分

3. 依照泰勒的观点课程的来源有哪些?

A. 学科或知识体系

B. 社会

C. 场地器材

D. 学生

满分:2 分

4. 以 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练习法

D. 读书指导法

满分:2 分

5.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包括

A. 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 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满分:2 分

6. 课程组织的原则有连续性和

A. 顺序性

B. 整合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满分:2 分

7. 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

------------------------------------------------------------------------------------------------------------------------------

A. 麦克唐钠

B. 斯腾豪斯

C. 布拉特

D. 泰勒

满分:2 分

8.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段话是中外教育史家公认的重要教学原则。这个教学原则是

A. 注入式教学法

B. 启发式教学

C. 鉴赏教学法

D.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满分:2 分

9. 以下不是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

A. 小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大班讨论

D. 大班上课

满分:2 分

10. 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A. 做实验

B. 教学参观

C. 看书

D. 到自然界观察

满分:2 分

课程与教学论17秋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多选题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A. 《老师,再见!》

B. 《爱的教育》

C. 《班级生活》

D. 《隐性课程论》

满分:3 分

2. 以下属于“质的研究”的研究方法是

A. 行动研究

B. 测量研究

C. 问卷调查研究

D. 实验研究

满分:3 分

3. 符合新型教师角色的是 :

------------------------------------------------------------------------------------------------------------------------------

A. 促进者

B. 学习者

C. 消费者

D. 孤立者

满分:3 分

4. ( )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 生成性目标

B. 形成性目标

C. 表现性目标

D. -

满分:3 分

5.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

A.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B. 情境、主体、协作和意义建构

C. 情境、主体、会话和意义建构

D. 情境、主体、协作和会话

满分:3 分

6. 下列哪一句成语是比喻弟子恭敬接受师教?

A. 程门立雪

B. 老蚌出明珠

C. 实繁有徒

D. 甘棠有荫

满分:3 分

7. ( ) 认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A. 目标取向的评价

B. 过程取向的评价

C. 主体取向的评价

D. 实践取向的评价

满分:3 分

8.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 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满分:3 分

9. ( )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A. 示范

B. 呈示

C. 展示

D. 口述

满分:3 分

10. 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

------------------------------------------------------------------------------------------------------------------------------

规定好的裸程, 这是 :

A. 课程实施的忠实现

B.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C.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D.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

满分:3 分

11. 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是

A. 目标参照评估

B. 他人评估

C. 定性评估

D. 常模参照评估

满分:3 分

12. 在学生评价中,( )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表现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满分:3 分

13. 下列有关测验与评量的叙述何者正确?

A. 纸笔测验是评量学生进步最有效的工具

B. 测验和考试成绩应该导引课程与学校目标

C. 学习的评量者是老师,学生和家长不宜参与评量工作

D. 学习的评量不一定需要运用纸笔测验。

满分:3 分

14.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 学术中心课程

B. 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 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D. 人格中心课程

满分:3 分

15. 分组教学制中学生的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 )、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形式。

A. 差异分组

B. 年龄分组

C. 年级分组

D. 作业分组

满分:3 分

16. “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 布卢姆

B. 麦克尼尔

C. 马斯洛

D. 奥苏伯尔

满分:3 分

------------------------------------------------------------------------------------------------------------------------------

17. 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

A. 斯金纳

B. 拉伊

C. 格拉泽

D. 加涅

满分:3 分

18. 潜在课程是指

A. 正课之外学校所安排的许多学习活动

B. 非课程设计者有意安排的学习经验

C. 教师在课本之外自行补充的参考数据

D. 学校预备而尚未实施的课程

满分:3 分

19. 夸美纽斯是十七世纪的( )著名教育家

A. 荷兰

B. 捷克

C. 俄国

D. 美国

满分:3 分

20. ( )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 理想课程

B. 理解课程

C. 文件课程

D. 经验课程

满分:3 分

判断题

1. 教学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特朗普制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夸美纽斯最早在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学家。

A. 错误

B. 正确

------------------------------------------------------------------------------------------------------------------------------

满分:2 分

5.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新课程的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它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从不同的分支学科中选取一定的内容来构成对应的学科,从而使教学内容规范化、系统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教育家布卢姆首创范例教学理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我国建国之初的教育建设,而且至今仍很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多选题

1. 斯金纳总结出学习规律包括

A. 习得律

B. 条件强化

C. 泛化作用

D. 消退作用

满分:2 分

2. 教学过程的规律有

A. 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

C. 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D. 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

满分:2 分

3. 依照泰勒的观点课程的来源有哪些?

------------------------------------------------------------------------------------------------------------------------------

A. 学科或知识体系

B. 社会

C. 场地器材

D. 学生

满分:2 分

4. 以 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练习法

D. 读书指导法

满分:2 分

5.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包括

A. 全面利用资源进行

B. 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

C. 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 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满分:2 分

6. 课程组织的原则有连续性和

A. 顺序性

B. 整合性

C. 个别性

D. 超体性

满分:2 分

7. 认为“课程是计划”的学者有

A. 麦克唐钠

B. 斯腾豪斯

C. 布拉特

D. 泰勒

满分:2 分

8.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段话是中外教育史家公认的重要教学原则。这个教学原则是

A. 注入式教学法

B. 启发式教学

C. 鉴赏教学法

D.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

满分:2 分

9. 以下不是特朗普制的构成形式有 :

A. 小班上课

B. 小班讨论

C. 大班讨论

D. 大班上课

满分:2 分

10. 以下属于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直接途径的是

------------------------------------------------------------------------------------------------------------------------------

A. 做实验

B. 教学参观

C. 看书

D. 到自然界观察

满分:2 分


相关文章

  • 辅导教师工作手册(湖南国培项目)-改
  • 目录 培训方案 ................................................................................................................ ...查看


  •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目录 一.建设目标 ............................................. 2 二.基本建设思路 ..................................... ...查看


  • 辽宁省初中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远程培训方案
  • 辽宁省初中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远程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文件要求,以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目标,满足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 ...查看


  • 国培实施方案
  • 惠农区尾闸中学教师"国培"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精神,现就我校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学数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 ...查看


  • 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陈玉琨
  • 第34卷第10期2014年10 月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AND METHOD Vol.34,No.10 ,2October01 4 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陈玉琨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上海 ...查看


  • 网上作业答案
  • 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1.<开放教育学习指南>是开放教育学生的(A)A.公共基础课B.实践课C.专业基础课 2.1978年,邓小平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 ...查看


  • 教学信息系统中的教学过程管理
  • 教学信息系统中的教学过程管理 摘 要: 为了解决通用教学信息系统在面向工程类课程的教学 服务中缺乏教学过程设计问题,在信息系统中增加教学过程管理功 能,以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为例扩展了 传统的教学信息系统.系统增设了教 ...查看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4-04-25 22:48:41) 张渝江编译 2011年秋季,美国明尼舒达州斯蒂尔沃特834独立学区6个五年级班开始在数学课堂中试水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替代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模式.这种模 ...查看


  • 东北大学16春学期[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在线作业二
  • 16春学期<网络教育学习指导>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以下不是东北大学院士的: . 陆钟武 . 袁隆平 . 柴天佑 正确答案: 2. 根据感知觉通道的类型,()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学 ...查看


  • 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学习
  • [摘要]文章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主要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平台两方面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单元中实施"主导-主体"的教育思想,采用"预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