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应召酒店”���� ●云帆�� 都市赚钱难� 李昌出生在豫东一个叫太康的小城,父亲是一家机械厂的工人,母亲没工作。后来机械厂倒闭,全家人仅靠下岗的父亲摆地摊维持生活。从郑州一所两年制的职业中专厨艺专业毕业后,李昌又在家乡拜师学了一年厨艺,1998年3月跟随老乡到北京打工。� 在一位亲戚帮助下,他来到丰台区一家酒店当配菜工。这家酒店不大,只有十几个台面,厨房里加上李昌也就五个人。名义上是配菜工,实际上除了炒菜、洗碗外,所有的活都被小伙子包了。通常,他八点钟进厨房,切生姜大蒜、清理冰箱、捅开煤灶加足煤……菜买回来之后,又开始剁排骨、切肉丝、洗猪肚、开卤锅,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左右,中途从不歇息。那些日子,除了吃饭,上厕所,他很少走出过厨房,总是在不停地干活。� 李昌为人老实,做事勤快,颇受大家的喜欢。来自山东的赵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他见李昌聪明好学,又有一些功底,便悉心向他传授厨艺。李昌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练成了一手过硬的“厨功”。� 2000年春天,李昌又跳槽到东直门外的一家酒店担任厨师。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厨房里最辛苦的就是杂工和炒菜的厨师。厨师们每天看上去似乎只忙几个小时,但所付出的体力却是惊人的。他们不停地抖动铁锅,将菜肴一份一份地做出来。铁锅至少有几斤重,再装上一份菜,每天抖动翻炒千百遍,怎么能不累?特别在夏天,北京的日常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厨房里的温度则近于五十度。高温里站在灶前不停地炒菜,想想那滋味吧!如此高的劳动强度,老板开的工资却只有一千三百元,远不如拉着游人逛胡同的北京人力车夫收入高。� 在消费水平很高的北京,他这点工资,也仅能够维持日常开销,存不下什么钱。令人欣慰的是,李昌和酒店里一位漂亮的服务小姐相爱了。女孩名叫韩梅,来自江苏徐州市铜山县。� 2001年国庆前夕,这对恋人商定回家乡结婚。谁料,主管怕担任厨师的李昌离岗后影响酒店生意,硬是不准假。一怒之下,他俩索性来了个“胜利大逃亡”。� 结婚回来,二人傻了眼:酒店已聘请了新的厨师,李昌被宣布辞退。他又到另外几家酒店求职,都因厨师过剩而被拒之门外。最后小李和妻子商量,决定自己开家小餐馆。� 他们费尽周折租下一个店面后,才发现满街的餐馆,竞争十分激烈。开张不到两个月,亏损严重,就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他人。接连碰壁后这对小夫妻才明白,在大都市,看似发财的机会很多,可又实在是太难!� 在农村办“应召酒店”�2002年1月,心灰意冷的李昌随小韩回到徐州铜山散心。恰逢农历年关,正是苏北农村大办喜宴的黄金时期。看到这位新姑爷挺勤快、豪爽,亲戚们凡有办喜事的,总喜欢叫他去帮忙。李昌帮助亲戚到村里挨家挨户搬桌椅、餐具……忙进忙出,十几趟下来,累得头晕眼花。他想,农村办喜事真麻烦,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不说,还要让亲戚邻居也一起掺和。到了就餐的时候,李昌一点胃口也没有。因为端上桌的菜肴都较粗俗,跟自己做的菜根本不能相比。同样的原料,味道却有天壤之别,这让在城市里做过厨师的他感到近乎是在暴殄天物!�李昌忍不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了韩梅。妻子听后帮他分析:农村人的消费水平毕竟有限,如果去酒店办宴席,主人家肯定消费不起;再说他们请来的乡下厨师,都没经过专业培训,厨艺水平比普通家庭主妇强不了多少,你就是花再多的钱,大厨也弄不出什么好味道。只不过农村人办喜事就图个红火热闹,不过分计较而已!� 第二天,得知韩梅的一位远房侄子即将结婚办喜宴,李昌主动提出操刀上阵当大厨,并声明义务帮忙,不收一分钱。� 开席这天,几个冷拼盘刚摆好,人们就大吃一惊:这哪里办宴席呀,简直就是雕刻艺术大赛!盘中装饰用的鲜花、小鸟、鱼儿等栩栩如生。那些菜名,更是透着高雅和文化韵味,如“出水芙蓉”、“西湖情侣”、“霸王举鼎”等等。吃完这顿饭,乡亲们算是开了眼界。不少人议论,就是徐州的大酒店也做不出这种味道。一时,十里八村都知道了,老韩家这位女婿原来是“京城大厨”!� 接着,就开始有人提着礼品找上门来,请他当厨师。做完一次喜宴,人家还会封一个二百八十八元或三百八十八元不等的大红包。那段时间,李昌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天就会接到七八家的邀请,他恨不得生出两个脑袋四条胳膊来应付。� 一天晚上,妻子小韩同他开玩笑说:我算了一下,仅这半个月你就收了三千多元红包,比在北京打工强多了。都市里有“应召女郎”,我看你就干脆在农村做个“应召厨师”吧!说罢笑弯了腰。� 听了这话,李昌的眼睛猛地一亮。他想,办家流动酒店,将桌椅碗筷和蔬菜、调料、饮品送上门,为家有红白喜事的乡亲承办酒席,这样既能减少农家办席的麻烦,又可以提高家宴的档次,岂不等同于把星级酒店搬进了农家?� 这个奇思妙想马上就得到了韩梅的认可。他们投资一万元,购买了二十套造型时尚的桌椅、碗筷和烹饪用具等。小韩给这个“新生儿”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小天使应召酒店”,并将它和联系电话印在餐具上。� 2002年4月初,“应召酒店”开张,成了当地的一大新闻。首先是较低的价位让人心动。普通人家办宴席,每桌的费用在二百六十元左右,而李昌的收费是三百元。如果把主人招待、酬谢帮忙人的酒水和香烟费用计算在内,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而且省了采购原料、借用餐具等许多麻烦,还能让宾客吃到都市里星级酒宴般的美味佳肴,所以大家都觉得很划算。� 从表面上看,李昌似乎没有什么赚头,其实他按照酒店经营的模式对成本进行过严格的核算。他采购的东西都是批发价,从食品原料供应商那里赚了不小的差价。每桌席实际上可盈利六十多元,一个晚上承办二十桌酒席至少可以赚到一千二百元。除去招聘来的两个刚从烹饪学校毕业的助手的工资,以及运输、燃料费用,保守估计也有八百元的纯利润。开张后, 李昌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满月酒”。豫、皖、鲁、苏一带有个习俗,贺“满月”往往比结婚还要热闹,来的宾朋更多,以示对新生儿的重视和祝福。� 这天令来宾们耳目一新的是,李昌带来的桌椅和餐具等,和大酒店的一样高级时尚卫生清洁。他和几名助手在烹饪食物时,身着白色厨装,让客人看得既放心又舒心。菜肴色香味俱全,令人感到仿佛在大酒店进餐。� 酱鸭本是宴席上常见的一道菜。鸭肉有腥和硬的缺点,他采用土耳其烤肉的方法,通过腌制先除掉鸭肉的腥膻味。然后用特制的酱和配料泡,做出的鸭比直接酱出来的味道更香浓,口感更鲜嫩,色泽更鲜亮。席间,一位在徐州开饭店的老板对这道菜很感兴趣,主动提出愿用两万元买制作秘方,被李昌婉拒了。� 这次的“满月席”共二十五桌,不仅让李昌赚了一千五百元钱,而且他的厨艺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就在这天的宴席上,他接到了第二单生意,几天后为一位老太太做八十岁寿宴!� 虽有生意上门,但却给李昌出了道不小的难题。老太太的孙子是市里一位很有名气的地产商,前来贺寿的又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自然都见过大世面。这个宴席即使能做出大酒店的档次,主人也未必感到新鲜。更难办的是,老太太吃斋信佛,不动荤腥,做菜根本不能用鱼、肉和海鲜之类的原料。� 这天,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有二百多人,小轿车停了一大片。“寿宴”按时开席了。报菜名时,“老寿星”忽然听到了“油焖虾”、“烤鸭”、“脆皮鸡”、“清炒蟹粉”等,不由皱起了眉头。那位地产商更是满脸的诧异。可是尝了一下他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菜都是以素菜为原料仿制的,不仅造型逼真,更奇特的是味道更像是真的一样,素菜原料有所谓的“三菇六耳”、大豆、食用菌类,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而且不使用葱、姜、蒜、辣椒等佛门忌品。“绝了!这桌菜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位公司老总说,这种菜他只在北京的“功德林”饭庄吃过。那是京城唯一一家经营佛家素席的地方。真没想到,今天在乡下竟能见到如此有特色的佳肴!�
老太太的孙子特意来到厨房向李昌敬酒,并封了一个八百八十元的大红包。这天,主人一家因在亲朋面前赚足了面子,个个眉开眼笑。从此,李昌的“小天使应召酒店”更是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开业头一个月,李昌接了九个单,纯利润近七千元,是他在京城执厨工资的三倍多。“应召酒店”在农村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这位聪明的河南小伙又开始在“创收”上动起了脑筋。一天,他与一位登门拉“保单”的保险业务员聊天时,忽然灵机一动想到:“我们为啥不请业务员,专门推销‘应召酒店’呢?”他托人在周围五十多个村镇里聘请了一大批信息员,到处打听有没有人要操办宴席。并推出配套的奖励措施:凡介绍成功一场宴席,按“排场”的大小,即时为信息员兑现一百至三百元的奖金。于是,一些在家闲着没事的农民,就临时充当起了李昌的流动业务员。这项措施收效立竿见影,第二个月,“应召酒店”接到十八个单,业务量增加一倍。到第三个月,李昌已经忙不过来了!� 小天地干出大事业� 到了2002年12月,李昌的生意开始火爆异常,有时因人手不足,不得不忍痛推掉一些宴席。少赚了钱不说,弄得人家还很不高兴。于是,他添置了二十五套桌椅和餐具,还以每次出宴一百五十元的高薪,聘请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厨师掌勺。做为运输工具的那辆农用机动三轮,也被一辆崭新的小卡车所取代。这样,原来的一班人马变成了两班。在一天之内他能轻松操办两场宴席。收入也由最初的每月七千元,迅速上升到一万八千元左右。� 就在这时,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见李昌的“应召酒店”生意日渐红火,收入可观,他聘请的那两名年轻助手眼红了,不辞而别,拉起一支队伍同李昌公开叫板。而且,为抢生意开出的价格很低,韩梅大骂他们忘恩负义,李昌却大度地笑笑说,做生意嘛,竞争是难免的。再说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我倒希望这俩年轻人能干出一番事业!� 小李没有采取报复手段同他们打价格战,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在完善服务及树立“应召酒店”形象上猛下功夫。一天下午,他和妻子开车到街上采购调味品,看到小韩的表妹和几个中专同学在扮“礼仪小姐”促销化妆品。李昌茅塞顿开:城市的星级酒店都有礼仪小姐,我如果也招一些礼仪小姐兼服务员,“应召酒店”的服务岂不是一下子就提高了档次?� 李昌找来村里的几位女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们。她们一听,觉得这个工作挺轻松,就答应下来了。随后,他找来在酒店工作的职业中专的一位女同学,请她带她们到酒店见习,还买了几盘礼仪培训的VCD,让她们在家里学习。� 2004年元旦这天,李昌带领着他的礼仪队出发了。酒宴开始时,披红挂彩的礼仪小姐手捧佳肴,似彩蝶般翩翩穿梭于酒席人群之间,这种场景不禁让从没见过这般世面的乡村宾客们停筷欣赏!礼仪小姐们佩戴的绶带上,都印有“小天使应召酒店”的名称和电话,她们还在宴席间彬彬有礼地向宾客发放一些印有广告的钥匙扣和小饰品之类的赠品。当司仪小姐上台主持时,还会来上一两句广告词:祝您生活美丽生香!随后,司仪小姐代替主人向来宾祝福的话娓娓道来,把整个场面弄得热闹非凡。� “小天使应召酒店”声名远播,不仅在徐州四周的乡村,连安徽淮北、萧县一带小城镇都有人来请李昌承办酒宴。服务对象扩大了,李昌把酒席分为几个档次,如婚宴有“龙凤呈祥宴”、“百年好合宴”、“永结同心宴”等等,寿宴有“福寿双全宴”、“南极星辉宴”、“河山并寿宴”等等,虽然档次,价位不同,但是美好的寓意相似,总能让人感到一种温馨!这年春天,李昌颇具特色的农村“应召酒店”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他和妻子还在电视露了一回脸呢!� 到2005年7月下旬,李昌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十多名手艺高超的厨师以及六十多名礼仪小姐兼服务员,添置了桌椅二百多套,厢式货车两辆。最火爆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操办五场宴席。� “应召酒店到农家,新创意开拓致富路。 作者地址:河南太康市七线68号� 邮编:461400� 电子邮件:LYF3388@mail.省略 白领“家庭餐馆”���� ●谢海云(口述:刘蔚)� �� 不当设计师开餐馆� 我是个活泼的青岛女孩,2000年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被本市一家广告公司录用,当设计师。后来我才知道,应届毕业生一开始就当上设计师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要对得起重用我的老板。为此,我不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甚至在方案设计中,遇到一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也是再三斟酌修改。由于自己倾注了全部的聪慧和勤奋,很快就在业务上脱颖而出,半年后月薪涨到了三千多元。� 谁知好景不长,不久老板到上海发展,新任领导是个四十多岁的离异女性,精力旺盛又喜怒无常。每次她都把我费尽心血搞出的设计方案改得乱七八糟,当客户不满意时,还当众给我脸色看。那些日子,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阴森森的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那种滋味真是说不出的辛酸。� 2001年5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过生日,她准备在住处开个party。因平时我喜欢烹饪,有一手漂亮的厨艺,便自告奋勇去炒菜。没想到大家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说凭这手艺完全可以到酒店做大厨!我那位女同事还说:你家的房子大,干脆开个“家庭餐馆”得了,以后我们都到你那里去吃饭!女同事还说,她和男友一起到法国旅游时,第一天就被导游介绍到一家当地的“家庭餐馆”。那是一栋三层楼高的普通民宅,房前是草坪,房后是花园。只有正门上方悬着一块霓虹灯写着“营业中”。室内温馨、浪漫的布置,主人亲自下厨上菜的热情服务,以及有限空间里的亲密氛围,让人觉得就像在朋友家里做客一样。而这对夫妇的职业竟是报社记者和摄影师,开“家庭餐馆”,只是业余时间的一种“个人爱好”,他们“喜欢在家里接待客人”!� 我动了心,因为我家位于徐州路一处居民小区的一楼,三室两厅带地下室一百二十多平米的房子很宽敞,周围有不少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却只有两家快餐店,菜炒的很差不说,还脏兮兮的。白领们都抱着“眼不见为净”的态度,勉强凑合着在那里就餐。我想,爸爸是海员常年在外,在银行工作的妈妈买断了工龄在家闲着,如果自己开一个干净卫生的“家庭餐馆”,肯定会大受生活节奏快,又讲究生活品味的白领们青睐!� “家庭餐馆”大受白领欢迎� 我紧锣密鼓地张罗开了。我想,既然是“家庭餐馆”就要让顾客一走进来,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我家的装修本来就很漂亮,我又在房中布置了一些小饰品,在总体上营造出高雅、幽静的氛围。又把两个卧室变成“包厢”,客厅和饭厅成了大堂。但沙发和电视等保留了下来,茶几上放着《格调》、《瑞丽》、《KIEE》等时尚类杂志,供客人休息时阅读。墙角有自动咖啡机,客人可以免费品尝咖啡。� 为了一炮打响,我决定先将同事们请过来,免费试营业一下,让他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多提意见,以便及时完善不足之处。到公司办理辞职手续这天,我一本正经地对同事们宣布说,今天的午餐我做东,要请各位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到了我家,妈妈在一个精致小巧的香炉里滴上几滴香精油,经小蜡烛一烤,马上芳香四溢。此刻,耳畔飘荡着悠扬的琴箫古曲,使人一走进来就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意境。� “呀,太有情调了,你这里哪是餐馆呀,比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屋还温馨!”女孩们刚进来就叽叽喳喳地夸个不停。接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就端了上来,白领们边品尝边点评,当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色香味俱全”!吃过饭我真诚地对大伙说:我的“家庭餐馆”明天就要正式开业了,希望大家多来捧捧场,也介绍些朋友过来。同事们纷纷表示一定帮忙。不少人还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放心吃饭的地方,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开业这天,二十多名同事全来了,还带来一帮朋友捧场,仅小轿车就停了一片。我把他们送的花篮一溜儿摆在居民楼外,吸引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我高兴坏了,从中午忙到深夜,一算账吃惊地发现,这一天竟赚了八百多元!妈妈笑着说,别高兴得太早,这种热闹局面你如果能一直维持住,那才叫本事!也许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我根本就不信老妈的话。� 没想三天后,我的生意真的逐渐冷清起来。难道他们当初来只是想图个新鲜,现在就不需要卫生而又可口的饭菜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一位台湾老板带着几个朋友到这里吃饭,他看了刚端上来的一盘辣椒牛柳,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你这菜里的油颜色不对呀……”我赶忙解释道:“我炒菜时用油炸了些辣椒,不知合不合您的口味?”那个老板立即拉长脸说:“合不合口味在其次,最关键的是健康,你怎么能用‘地沟油’害我们!”我顿时气得直哆嗦,因为自己早就从电视上了解过“地沟油”的肮脏来历,对之深恶痛绝。尽管很生气,但我还是很冷静地向他介绍说,自己曾是位广告设计师,正是为了让白领们能吃到“放心饭”,才辞职开了这家“家庭餐馆”。并说我炒菜用的花生油是从超市买的,我和家人吃的也是这种油!听了这话,那位台湾老板马上笑了,并连说:“失敬失敬,真对不起!”� 我意识到,要想拉住这些白领顾客,就必须把整个做饭炒菜的过程“透明化”,而且要像电视一样“直播”给顾客看。于是,我打通了厨房的一面墙壁,装上透明的玻璃,让就餐的客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对整个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当白领们透过玻璃,看到我洗菜用清水漂洗四遍,餐具全部用消毒柜消毒后,就感到特别放心。为了证明自己用的油绝对安全,我还把每次从超市买油的发票,都贴在一个小黑板上,让顾客“监督”。这一招挺有效,仅仅几天时间,前来就餐的客人就增加不少。� 一位朋友说,你还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至少得让周围三百米内的白领,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可放心吃饭的餐馆。当天下午,我就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上门派发名片。没想到去了几家公司,都被保安当成推销员挡在了外面。我一时没了主意。在电梯里茫然地上楼下楼时,我想为什么不在这里想想办法呢?我设计制作了几十个画有卡通画的精美纸袋,把名片装里面,将纸袋张贴在了附近写字楼的电梯里。� 下午五点,我站在一个写字楼门口,观察上班族是否对自己的广告感兴趣。令人欣慰的是,人们一跨进电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那个别出心裁的纸袋吸引了。当他们拿着从纸袋里掏出的名片走出电梯时,都直夸“家庭餐馆”这个点子好,还说吃饭的难题终于可以解决了。听着听着,我乐得几乎笑出声来。�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我的生意就逐渐红火起来,有时每天的纯利润甚至超过千元。因为实在忙不过来,我又请了一位厨师和三位打工妹帮忙。� 有趣的是,一些喜欢烹饪的顾客,还提出要“DIY”,在朋友面前露一手自己的厨艺!比如一位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女白领,能做一种很好吃的Souvlaki(类似墨西哥卷饼,在烤炉里烤到微热,然后洒上少许油,软硬适中)。切片牛肉经烧烤之后,蘸上柠檬汁,洒上盐和黑胡椒同切丝洋葱一起卷入面饼,味道好极了;还有人喜欢做韩国菜。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新鲜有趣,对顾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后来就索性推出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如果客人有自己炒菜的愿望,可提前打电话预订所需的各种原料,调味品等,届时便可亲自掌勺,大显身手。没想到此举竟大受白领们的欢迎,后来连不少外国人都慕名而来。� 事业的开始� “家庭餐馆”独特的经营方式吸引了很多好奇的目光,还有不少报纸、杂志将此作为前卫时尚的东西,纷纷报道。每到周末,我家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有时只有提前一天预约,才能订到座位。2004年春天,我又买下了邻居家的三室两厅,把中间的隔墙打掉,这样“家庭餐馆”的面积就一下由原来的一百二十平方米扩大到了二百四十平米!� 为了把扩大的“家庭餐馆”装修得既注重家的感觉,又上档次,我确定家居摆设以欧洲风格为主,所有的实木家具都选择意大利进口的,还在柜台前摆放了来自法国的工艺品和精致书架。这样一来,我的“家庭餐馆”一下就变成了颇具西洋格调的大餐厅了,经营也渐渐朝少油烟、高品味的西餐转变。这些举措,果然深受具有小资情调的白领们的青睐。� 眼看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流进了我的腰包,左邻右舍终于按捺不住了,一位邻居率先跟着把两室两厅打通开了一家咖啡屋,接着两家、三家……不到半年,整个居民楼居然有半数人家的一楼被打通做了门面,其中有小超市、茶吧,也有几家“家庭餐馆”,经营川菜、粤菜、西餐的都有。这些“后起之秀”起初对我的生意的确带来了冲击,但我深知:餐馆只有不断地注入新元素和新创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鲜花餐馆”惊现香港》的文章,顿觉眼前一亮。我从中了解到,时下吃新鲜、吃特色、吃情调已成为都市人饮食消费的主流。一些瓜果植物的花,也已成为杯中之茗,盘中之餐。如能让这些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鲜花菜肴在餐桌上成功“盛开”,来尝鲜的白领肯定很多,并且这种饮食既能饱口福,又有食疗之功效。� 翻阅资料,我发现果真有上百种鲜花适宜食用,其中菊花、玫瑰、紫荆花、梅花、荷花、茉莉、百合、玉兰、牡丹花等均属上品。这些花瓣可凉拌、热炒,也可以炖汤、泡茶……我向食品专家请教,学习有关配菜方面的学问。深谙烹饪之道的我懂得,如果菜料搭配不当,造成食物中毒那可不是小事。经朋友引荐,我还结识了几位在市郊开花圃的老板,听说我的这个新奇想法后,他们答应准时给我的“家庭餐馆”提供没有农药污染的“绿色”鲜花。� 最棘手的原料问题解决后,我开始苦练“内功”,记得刚开始学炒的花菜有几十种,最拿手的就是玫瑰鲜虾、百合花炒鱿鱼等。玫瑰鲜虾的做法很繁杂,我试炒了不下二十遍:先把虾仁炸好,然后起好油锅把玫瑰花瓣放入,迅速炒几下,盛出后撒在虾仁上,玫瑰花瓣依然保持着原先的色彩,衬在虾仁上分外好看。玫瑰性质温和,可以降脂减肥、美容除斑、活血润燥……不但为菜添色,对人体还大有好处;百合花炒鱿鱼也很有特色。 这些菜刚一推出,就吸引了大批白领丽人,看着她们吃得满面春光,我心里高兴极了。� 鲜花大餐推出后,生意比预料的不知要好出多少倍,古色古香的巨型招牌刚一挂出,就夺尽了路人的眼球,来店里“赏”花“品”花的人成群结队,三十多张桌子,几乎每天都坐满了心怀好奇来“吃鲜花”的客人。 后来,我还发明了能让客人“喝出体香”的鲜花饮品。我调制的饮品色泽各异,香型也有多种,如桃花果汁、茉莉鲜花茶、玫瑰甜露等。这些鲜花饮品不仅能让你喝出芬芳,而且有理气平肝、促进血液循环、安抚情绪和肤色红润的保健及美容效果!虽然一杯好的饮品要十几元甚至二三十元钱,但青岛的白领小姐仍觉得物有所值,乐于接受。� 作者地址:济南市院前街3号001017信箱� 邮编:250011� Email:[email protected]�
农家“应召酒店”���� ●云帆�� 都市赚钱难� 李昌出生在豫东一个叫太康的小城,父亲是一家机械厂的工人,母亲没工作。后来机械厂倒闭,全家人仅靠下岗的父亲摆地摊维持生活。从郑州一所两年制的职业中专厨艺专业毕业后,李昌又在家乡拜师学了一年厨艺,1998年3月跟随老乡到北京打工。� 在一位亲戚帮助下,他来到丰台区一家酒店当配菜工。这家酒店不大,只有十几个台面,厨房里加上李昌也就五个人。名义上是配菜工,实际上除了炒菜、洗碗外,所有的活都被小伙子包了。通常,他八点钟进厨房,切生姜大蒜、清理冰箱、捅开煤灶加足煤……菜买回来之后,又开始剁排骨、切肉丝、洗猪肚、开卤锅,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左右,中途从不歇息。那些日子,除了吃饭,上厕所,他很少走出过厨房,总是在不停地干活。� 李昌为人老实,做事勤快,颇受大家的喜欢。来自山东的赵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厨师,他见李昌聪明好学,又有一些功底,便悉心向他传授厨艺。李昌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练成了一手过硬的“厨功”。� 2000年春天,李昌又跳槽到东直门外的一家酒店担任厨师。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厨房里最辛苦的就是杂工和炒菜的厨师。厨师们每天看上去似乎只忙几个小时,但所付出的体力却是惊人的。他们不停地抖动铁锅,将菜肴一份一份地做出来。铁锅至少有几斤重,再装上一份菜,每天抖动翻炒千百遍,怎么能不累?特别在夏天,北京的日常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厨房里的温度则近于五十度。高温里站在灶前不停地炒菜,想想那滋味吧!如此高的劳动强度,老板开的工资却只有一千三百元,远不如拉着游人逛胡同的北京人力车夫收入高。� 在消费水平很高的北京,他这点工资,也仅能够维持日常开销,存不下什么钱。令人欣慰的是,李昌和酒店里一位漂亮的服务小姐相爱了。女孩名叫韩梅,来自江苏徐州市铜山县。� 2001年国庆前夕,这对恋人商定回家乡结婚。谁料,主管怕担任厨师的李昌离岗后影响酒店生意,硬是不准假。一怒之下,他俩索性来了个“胜利大逃亡”。� 结婚回来,二人傻了眼:酒店已聘请了新的厨师,李昌被宣布辞退。他又到另外几家酒店求职,都因厨师过剩而被拒之门外。最后小李和妻子商量,决定自己开家小餐馆。� 他们费尽周折租下一个店面后,才发现满街的餐馆,竞争十分激烈。开张不到两个月,亏损严重,就不得不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他人。接连碰壁后这对小夫妻才明白,在大都市,看似发财的机会很多,可又实在是太难!� 在农村办“应召酒店”�2002年1月,心灰意冷的李昌随小韩回到徐州铜山散心。恰逢农历年关,正是苏北农村大办喜宴的黄金时期。看到这位新姑爷挺勤快、豪爽,亲戚们凡有办喜事的,总喜欢叫他去帮忙。李昌帮助亲戚到村里挨家挨户搬桌椅、餐具……忙进忙出,十几趟下来,累得头晕眼花。他想,农村办喜事真麻烦,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不说,还要让亲戚邻居也一起掺和。到了就餐的时候,李昌一点胃口也没有。因为端上桌的菜肴都较粗俗,跟自己做的菜根本不能相比。同样的原料,味道却有天壤之别,这让在城市里做过厨师的他感到近乎是在暴殄天物!�李昌忍不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了韩梅。妻子听后帮他分析:农村人的消费水平毕竟有限,如果去酒店办宴席,主人家肯定消费不起;再说他们请来的乡下厨师,都没经过专业培训,厨艺水平比普通家庭主妇强不了多少,你就是花再多的钱,大厨也弄不出什么好味道。只不过农村人办喜事就图个红火热闹,不过分计较而已!� 第二天,得知韩梅的一位远房侄子即将结婚办喜宴,李昌主动提出操刀上阵当大厨,并声明义务帮忙,不收一分钱。� 开席这天,几个冷拼盘刚摆好,人们就大吃一惊:这哪里办宴席呀,简直就是雕刻艺术大赛!盘中装饰用的鲜花、小鸟、鱼儿等栩栩如生。那些菜名,更是透着高雅和文化韵味,如“出水芙蓉”、“西湖情侣”、“霸王举鼎”等等。吃完这顿饭,乡亲们算是开了眼界。不少人议论,就是徐州的大酒店也做不出这种味道。一时,十里八村都知道了,老韩家这位女婿原来是“京城大厨”!� 接着,就开始有人提着礼品找上门来,请他当厨师。做完一次喜宴,人家还会封一个二百八十八元或三百八十八元不等的大红包。那段时间,李昌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天就会接到七八家的邀请,他恨不得生出两个脑袋四条胳膊来应付。� 一天晚上,妻子小韩同他开玩笑说:我算了一下,仅这半个月你就收了三千多元红包,比在北京打工强多了。都市里有“应召女郎”,我看你就干脆在农村做个“应召厨师”吧!说罢笑弯了腰。� 听了这话,李昌的眼睛猛地一亮。他想,办家流动酒店,将桌椅碗筷和蔬菜、调料、饮品送上门,为家有红白喜事的乡亲承办酒席,这样既能减少农家办席的麻烦,又可以提高家宴的档次,岂不等同于把星级酒店搬进了农家?� 这个奇思妙想马上就得到了韩梅的认可。他们投资一万元,购买了二十套造型时尚的桌椅、碗筷和烹饪用具等。小韩给这个“新生儿”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小天使应召酒店”,并将它和联系电话印在餐具上。� 2002年4月初,“应召酒店”开张,成了当地的一大新闻。首先是较低的价位让人心动。普通人家办宴席,每桌的费用在二百六十元左右,而李昌的收费是三百元。如果把主人招待、酬谢帮忙人的酒水和香烟费用计算在内,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而且省了采购原料、借用餐具等许多麻烦,还能让宾客吃到都市里星级酒宴般的美味佳肴,所以大家都觉得很划算。� 从表面上看,李昌似乎没有什么赚头,其实他按照酒店经营的模式对成本进行过严格的核算。他采购的东西都是批发价,从食品原料供应商那里赚了不小的差价。每桌席实际上可盈利六十多元,一个晚上承办二十桌酒席至少可以赚到一千二百元。除去招聘来的两个刚从烹饪学校毕业的助手的工资,以及运输、燃料费用,保守估计也有八百元的纯利润。开张后, 李昌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满月酒”。豫、皖、鲁、苏一带有个习俗,贺“满月”往往比结婚还要热闹,来的宾朋更多,以示对新生儿的重视和祝福。� 这天令来宾们耳目一新的是,李昌带来的桌椅和餐具等,和大酒店的一样高级时尚卫生清洁。他和几名助手在烹饪食物时,身着白色厨装,让客人看得既放心又舒心。菜肴色香味俱全,令人感到仿佛在大酒店进餐。� 酱鸭本是宴席上常见的一道菜。鸭肉有腥和硬的缺点,他采用土耳其烤肉的方法,通过腌制先除掉鸭肉的腥膻味。然后用特制的酱和配料泡,做出的鸭比直接酱出来的味道更香浓,口感更鲜嫩,色泽更鲜亮。席间,一位在徐州开饭店的老板对这道菜很感兴趣,主动提出愿用两万元买制作秘方,被李昌婉拒了。� 这次的“满月席”共二十五桌,不仅让李昌赚了一千五百元钱,而且他的厨艺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就在这天的宴席上,他接到了第二单生意,几天后为一位老太太做八十岁寿宴!� 虽有生意上门,但却给李昌出了道不小的难题。老太太的孙子是市里一位很有名气的地产商,前来贺寿的又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自然都见过大世面。这个宴席即使能做出大酒店的档次,主人也未必感到新鲜。更难办的是,老太太吃斋信佛,不动荤腥,做菜根本不能用鱼、肉和海鲜之类的原料。� 这天,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有二百多人,小轿车停了一大片。“寿宴”按时开席了。报菜名时,“老寿星”忽然听到了“油焖虾”、“烤鸭”、“脆皮鸡”、“清炒蟹粉”等,不由皱起了眉头。那位地产商更是满脸的诧异。可是尝了一下他才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菜都是以素菜为原料仿制的,不仅造型逼真,更奇特的是味道更像是真的一样,素菜原料有所谓的“三菇六耳”、大豆、食用菌类,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而且不使用葱、姜、蒜、辣椒等佛门忌品。“绝了!这桌菜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位公司老总说,这种菜他只在北京的“功德林”饭庄吃过。那是京城唯一一家经营佛家素席的地方。真没想到,今天在乡下竟能见到如此有特色的佳肴!�
老太太的孙子特意来到厨房向李昌敬酒,并封了一个八百八十元的大红包。这天,主人一家因在亲朋面前赚足了面子,个个眉开眼笑。从此,李昌的“小天使应召酒店”更是成了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开业头一个月,李昌接了九个单,纯利润近七千元,是他在京城执厨工资的三倍多。“应召酒店”在农村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这位聪明的河南小伙又开始在“创收”上动起了脑筋。一天,他与一位登门拉“保单”的保险业务员聊天时,忽然灵机一动想到:“我们为啥不请业务员,专门推销‘应召酒店’呢?”他托人在周围五十多个村镇里聘请了一大批信息员,到处打听有没有人要操办宴席。并推出配套的奖励措施:凡介绍成功一场宴席,按“排场”的大小,即时为信息员兑现一百至三百元的奖金。于是,一些在家闲着没事的农民,就临时充当起了李昌的流动业务员。这项措施收效立竿见影,第二个月,“应召酒店”接到十八个单,业务量增加一倍。到第三个月,李昌已经忙不过来了!� 小天地干出大事业� 到了2002年12月,李昌的生意开始火爆异常,有时因人手不足,不得不忍痛推掉一些宴席。少赚了钱不说,弄得人家还很不高兴。于是,他添置了二十五套桌椅和餐具,还以每次出宴一百五十元的高薪,聘请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厨师掌勺。做为运输工具的那辆农用机动三轮,也被一辆崭新的小卡车所取代。这样,原来的一班人马变成了两班。在一天之内他能轻松操办两场宴席。收入也由最初的每月七千元,迅速上升到一万八千元左右。� 就在这时,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见李昌的“应召酒店”生意日渐红火,收入可观,他聘请的那两名年轻助手眼红了,不辞而别,拉起一支队伍同李昌公开叫板。而且,为抢生意开出的价格很低,韩梅大骂他们忘恩负义,李昌却大度地笑笑说,做生意嘛,竞争是难免的。再说有竞争才能有进步,我倒希望这俩年轻人能干出一番事业!� 小李没有采取报复手段同他们打价格战,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发展目标,不断在完善服务及树立“应召酒店”形象上猛下功夫。一天下午,他和妻子开车到街上采购调味品,看到小韩的表妹和几个中专同学在扮“礼仪小姐”促销化妆品。李昌茅塞顿开:城市的星级酒店都有礼仪小姐,我如果也招一些礼仪小姐兼服务员,“应召酒店”的服务岂不是一下子就提高了档次?� 李昌找来村里的几位女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们。她们一听,觉得这个工作挺轻松,就答应下来了。随后,他找来在酒店工作的职业中专的一位女同学,请她带她们到酒店见习,还买了几盘礼仪培训的VCD,让她们在家里学习。� 2004年元旦这天,李昌带领着他的礼仪队出发了。酒宴开始时,披红挂彩的礼仪小姐手捧佳肴,似彩蝶般翩翩穿梭于酒席人群之间,这种场景不禁让从没见过这般世面的乡村宾客们停筷欣赏!礼仪小姐们佩戴的绶带上,都印有“小天使应召酒店”的名称和电话,她们还在宴席间彬彬有礼地向宾客发放一些印有广告的钥匙扣和小饰品之类的赠品。当司仪小姐上台主持时,还会来上一两句广告词:祝您生活美丽生香!随后,司仪小姐代替主人向来宾祝福的话娓娓道来,把整个场面弄得热闹非凡。� “小天使应召酒店”声名远播,不仅在徐州四周的乡村,连安徽淮北、萧县一带小城镇都有人来请李昌承办酒宴。服务对象扩大了,李昌把酒席分为几个档次,如婚宴有“龙凤呈祥宴”、“百年好合宴”、“永结同心宴”等等,寿宴有“福寿双全宴”、“南极星辉宴”、“河山并寿宴”等等,虽然档次,价位不同,但是美好的寓意相似,总能让人感到一种温馨!这年春天,李昌颇具特色的农村“应召酒店”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他和妻子还在电视露了一回脸呢!� 到2005年7月下旬,李昌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十多名手艺高超的厨师以及六十多名礼仪小姐兼服务员,添置了桌椅二百多套,厢式货车两辆。最火爆的时候,他一天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同时操办五场宴席。� “应召酒店到农家,新创意开拓致富路。 作者地址:河南太康市七线68号� 邮编:461400� 电子邮件:LYF3388@mail.省略 白领“家庭餐馆”���� ●谢海云(口述:刘蔚)� �� 不当设计师开餐馆� 我是个活泼的青岛女孩,2000年从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被本市一家广告公司录用,当设计师。后来我才知道,应届毕业生一开始就当上设计师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要对得起重用我的老板。为此,我不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甚至在方案设计中,遇到一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也是再三斟酌修改。由于自己倾注了全部的聪慧和勤奋,很快就在业务上脱颖而出,半年后月薪涨到了三千多元。� 谁知好景不长,不久老板到上海发展,新任领导是个四十多岁的离异女性,精力旺盛又喜怒无常。每次她都把我费尽心血搞出的设计方案改得乱七八糟,当客户不满意时,还当众给我脸色看。那些日子,我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深夜,阴森森的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那种滋味真是说不出的辛酸。� 2001年5月,一位要好的女同事过生日,她准备在住处开个party。因平时我喜欢烹饪,有一手漂亮的厨艺,便自告奋勇去炒菜。没想到大家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说凭这手艺完全可以到酒店做大厨!我那位女同事还说:你家的房子大,干脆开个“家庭餐馆”得了,以后我们都到你那里去吃饭!女同事还说,她和男友一起到法国旅游时,第一天就被导游介绍到一家当地的“家庭餐馆”。那是一栋三层楼高的普通民宅,房前是草坪,房后是花园。只有正门上方悬着一块霓虹灯写着“营业中”。室内温馨、浪漫的布置,主人亲自下厨上菜的热情服务,以及有限空间里的亲密氛围,让人觉得就像在朋友家里做客一样。而这对夫妇的职业竟是报社记者和摄影师,开“家庭餐馆”,只是业余时间的一种“个人爱好”,他们“喜欢在家里接待客人”!� 我动了心,因为我家位于徐州路一处居民小区的一楼,三室两厅带地下室一百二十多平米的房子很宽敞,周围有不少豪华气派的写字楼,却只有两家快餐店,菜炒的很差不说,还脏兮兮的。白领们都抱着“眼不见为净”的态度,勉强凑合着在那里就餐。我想,爸爸是海员常年在外,在银行工作的妈妈买断了工龄在家闲着,如果自己开一个干净卫生的“家庭餐馆”,肯定会大受生活节奏快,又讲究生活品味的白领们青睐!� “家庭餐馆”大受白领欢迎� 我紧锣密鼓地张罗开了。我想,既然是“家庭餐馆”就要让顾客一走进来,就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我家的装修本来就很漂亮,我又在房中布置了一些小饰品,在总体上营造出高雅、幽静的氛围。又把两个卧室变成“包厢”,客厅和饭厅成了大堂。但沙发和电视等保留了下来,茶几上放着《格调》、《瑞丽》、《KIEE》等时尚类杂志,供客人休息时阅读。墙角有自动咖啡机,客人可以免费品尝咖啡。� 为了一炮打响,我决定先将同事们请过来,免费试营业一下,让他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多提意见,以便及时完善不足之处。到公司办理辞职手续这天,我一本正经地对同事们宣布说,今天的午餐我做东,要请各位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到了我家,妈妈在一个精致小巧的香炉里滴上几滴香精油,经小蜡烛一烤,马上芳香四溢。此刻,耳畔飘荡着悠扬的琴箫古曲,使人一走进来就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意境。� “呀,太有情调了,你这里哪是餐馆呀,比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屋还温馨!”女孩们刚进来就叽叽喳喳地夸个不停。接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就端了上来,白领们边品尝边点评,当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色香味俱全”!吃过饭我真诚地对大伙说:我的“家庭餐馆”明天就要正式开业了,希望大家多来捧捧场,也介绍些朋友过来。同事们纷纷表示一定帮忙。不少人还说,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放心吃饭的地方,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开业这天,二十多名同事全来了,还带来一帮朋友捧场,仅小轿车就停了一片。我把他们送的花篮一溜儿摆在居民楼外,吸引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我高兴坏了,从中午忙到深夜,一算账吃惊地发现,这一天竟赚了八百多元!妈妈笑着说,别高兴得太早,这种热闹局面你如果能一直维持住,那才叫本事!也许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我根本就不信老妈的话。� 没想三天后,我的生意真的逐渐冷清起来。难道他们当初来只是想图个新鲜,现在就不需要卫生而又可口的饭菜了吗?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一位台湾老板带着几个朋友到这里吃饭,他看了刚端上来的一盘辣椒牛柳,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你这菜里的油颜色不对呀……”我赶忙解释道:“我炒菜时用油炸了些辣椒,不知合不合您的口味?”那个老板立即拉长脸说:“合不合口味在其次,最关键的是健康,你怎么能用‘地沟油’害我们!”我顿时气得直哆嗦,因为自己早就从电视上了解过“地沟油”的肮脏来历,对之深恶痛绝。尽管很生气,但我还是很冷静地向他介绍说,自己曾是位广告设计师,正是为了让白领们能吃到“放心饭”,才辞职开了这家“家庭餐馆”。并说我炒菜用的花生油是从超市买的,我和家人吃的也是这种油!听了这话,那位台湾老板马上笑了,并连说:“失敬失敬,真对不起!”� 我意识到,要想拉住这些白领顾客,就必须把整个做饭炒菜的过程“透明化”,而且要像电视一样“直播”给顾客看。于是,我打通了厨房的一面墙壁,装上透明的玻璃,让就餐的客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对整个操作流程一目了然!当白领们透过玻璃,看到我洗菜用清水漂洗四遍,餐具全部用消毒柜消毒后,就感到特别放心。为了证明自己用的油绝对安全,我还把每次从超市买油的发票,都贴在一个小黑板上,让顾客“监督”。这一招挺有效,仅仅几天时间,前来就餐的客人就增加不少。� 一位朋友说,你还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至少得让周围三百米内的白领,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可放心吃饭的餐馆。当天下午,我就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上门派发名片。没想到去了几家公司,都被保安当成推销员挡在了外面。我一时没了主意。在电梯里茫然地上楼下楼时,我想为什么不在这里想想办法呢?我设计制作了几十个画有卡通画的精美纸袋,把名片装里面,将纸袋张贴在了附近写字楼的电梯里。� 下午五点,我站在一个写字楼门口,观察上班族是否对自己的广告感兴趣。令人欣慰的是,人们一跨进电梯,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那个别出心裁的纸袋吸引了。当他们拿着从纸袋里掏出的名片走出电梯时,都直夸“家庭餐馆”这个点子好,还说吃饭的难题终于可以解决了。听着听着,我乐得几乎笑出声来。�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我的生意就逐渐红火起来,有时每天的纯利润甚至超过千元。因为实在忙不过来,我又请了一位厨师和三位打工妹帮忙。� 有趣的是,一些喜欢烹饪的顾客,还提出要“DIY”,在朋友面前露一手自己的厨艺!比如一位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女白领,能做一种很好吃的Souvlaki(类似墨西哥卷饼,在烤炉里烤到微热,然后洒上少许油,软硬适中)。切片牛肉经烧烤之后,蘸上柠檬汁,洒上盐和黑胡椒同切丝洋葱一起卷入面饼,味道好极了;还有人喜欢做韩国菜。我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新鲜有趣,对顾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后来就索性推出了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如果客人有自己炒菜的愿望,可提前打电话预订所需的各种原料,调味品等,届时便可亲自掌勺,大显身手。没想到此举竟大受白领们的欢迎,后来连不少外国人都慕名而来。� 事业的开始� “家庭餐馆”独特的经营方式吸引了很多好奇的目光,还有不少报纸、杂志将此作为前卫时尚的东西,纷纷报道。每到周末,我家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有时只有提前一天预约,才能订到座位。2004年春天,我又买下了邻居家的三室两厅,把中间的隔墙打掉,这样“家庭餐馆”的面积就一下由原来的一百二十平方米扩大到了二百四十平米!� 为了把扩大的“家庭餐馆”装修得既注重家的感觉,又上档次,我确定家居摆设以欧洲风格为主,所有的实木家具都选择意大利进口的,还在柜台前摆放了来自法国的工艺品和精致书架。这样一来,我的“家庭餐馆”一下就变成了颇具西洋格调的大餐厅了,经营也渐渐朝少油烟、高品味的西餐转变。这些举措,果然深受具有小资情调的白领们的青睐。� 眼看着花花绿绿的钞票流进了我的腰包,左邻右舍终于按捺不住了,一位邻居率先跟着把两室两厅打通开了一家咖啡屋,接着两家、三家……不到半年,整个居民楼居然有半数人家的一楼被打通做了门面,其中有小超市、茶吧,也有几家“家庭餐馆”,经营川菜、粤菜、西餐的都有。这些“后起之秀”起初对我的生意的确带来了冲击,但我深知:餐馆只有不断地注入新元素和新创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篇《“鲜花餐馆”惊现香港》的文章,顿觉眼前一亮。我从中了解到,时下吃新鲜、吃特色、吃情调已成为都市人饮食消费的主流。一些瓜果植物的花,也已成为杯中之茗,盘中之餐。如能让这些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鲜花菜肴在餐桌上成功“盛开”,来尝鲜的白领肯定很多,并且这种饮食既能饱口福,又有食疗之功效。� 翻阅资料,我发现果真有上百种鲜花适宜食用,其中菊花、玫瑰、紫荆花、梅花、荷花、茉莉、百合、玉兰、牡丹花等均属上品。这些花瓣可凉拌、热炒,也可以炖汤、泡茶……我向食品专家请教,学习有关配菜方面的学问。深谙烹饪之道的我懂得,如果菜料搭配不当,造成食物中毒那可不是小事。经朋友引荐,我还结识了几位在市郊开花圃的老板,听说我的这个新奇想法后,他们答应准时给我的“家庭餐馆”提供没有农药污染的“绿色”鲜花。� 最棘手的原料问题解决后,我开始苦练“内功”,记得刚开始学炒的花菜有几十种,最拿手的就是玫瑰鲜虾、百合花炒鱿鱼等。玫瑰鲜虾的做法很繁杂,我试炒了不下二十遍:先把虾仁炸好,然后起好油锅把玫瑰花瓣放入,迅速炒几下,盛出后撒在虾仁上,玫瑰花瓣依然保持着原先的色彩,衬在虾仁上分外好看。玫瑰性质温和,可以降脂减肥、美容除斑、活血润燥……不但为菜添色,对人体还大有好处;百合花炒鱿鱼也很有特色。 这些菜刚一推出,就吸引了大批白领丽人,看着她们吃得满面春光,我心里高兴极了。� 鲜花大餐推出后,生意比预料的不知要好出多少倍,古色古香的巨型招牌刚一挂出,就夺尽了路人的眼球,来店里“赏”花“品”花的人成群结队,三十多张桌子,几乎每天都坐满了心怀好奇来“吃鲜花”的客人。 后来,我还发明了能让客人“喝出体香”的鲜花饮品。我调制的饮品色泽各异,香型也有多种,如桃花果汁、茉莉鲜花茶、玫瑰甜露等。这些鲜花饮品不仅能让你喝出芬芳,而且有理气平肝、促进血液循环、安抚情绪和肤色红润的保健及美容效果!虽然一杯好的饮品要十几元甚至二三十元钱,但青岛的白领小姐仍觉得物有所值,乐于接受。� 作者地址:济南市院前街3号001017信箱� 邮编:250011�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