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的改造--以江西为视角的分析

一.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界定 在进入对江西传统农业改造的分析研究之前,为

了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江西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改造的方向,必须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从

一般的意义上作出界定,概括其典型特征。从农业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是人类早期以渔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的农

业生产方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一生产方式大约存在了200万年。传统农业是在原始农业

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种植谷物和养殖家畜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大约

发生于公元前8000年,大致是旧石器时代的末期。现代农业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发生和发

展起来的,以现代技术武装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有以下特征: 1、 以手工工具为

主要工具,以畜力为主要动力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虽然有农闲的时间,但

劳动者的年劳动量如折算成标准工作日的话(如每天以8小时计),则仍然会远远超过年劳动

自然日。劳动者如此投入劳动,并非是由于劳动边际出产率高,恰恰相反,劳动者的边际产

出率很低 (1) 。劳动者之所以延长日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一方面是在劳动工具简

陋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增加劳动量,尽可能增加产出量,哪怕这个增加量是极其有限的;另

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是生物生命的生产过程,生产必须按照生命生产的过程进行,为适时下种、

锄草、收割,有时就必须延长劳动时间。所以,这里前者发生作用的是经济规律,而后者服

从的是生物(自然)规律。 2、 农业的积累率很低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可供积累的剩余

不多,另一方是由于没有可供增加的投入要素。就一个家庭而言,在一定时期里,土地、劳

动力以及技术的投入基本上是不变的,新一轮生产过程不过是上一轮生产过程的简单重复,

甚至作物种类、作物在地块间安排,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生产技术的保存和传续依赖于长

者对后来者的言传身教,因而几乎世代不变。与此相应的是,单位产出水平几乎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年度间的丰欠主要取决于气候的好坏。人口增长对食品需求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对

土地利用的由近而远、由平原而山地、由肥沃土地而贫瘠土地的推进式扩张。 3、 系统的

封闭性 家庭是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从社会角度看,这个系统几乎是封闭的。其生存主要

依赖于其内部能量和物质的自我循环。如家庭生活所需的食品、燃料,生产所需的种子、肥

料、动力等都由家庭自给。只是在偶然的场合,这个系统才与外部发生联系,如将多余的粮

食、蔬菜、禽蛋之类在附近的村镇或集市上出售,在邻里之间进行某些作物种子的交换、某

些大型农具或役畜的借用等。 4、 对自然力的有限利用 生产者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接触、

观察、体验,对自然界活动、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性认识,

并创造了一些利用自然力的农艺技术,如合理密植、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利用风力、水力

作为农具的作业动力,利用植物、动物的某些特性达到培植肥力、养护作物或防治病虫害的

目的等。这些农艺技术对于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力,使传统农业在生产工具极端落后并处于

封闭的情况下能长期生存和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 [!--empirenews.page--]现代农业是目

前人类正在实践着和发展着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方式有如下特征: 1、 生产技术的现代

化 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包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物本身的现代化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

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包括发达的灌溉系统、发达的农村交通系统、发达的农村通讯系统以及

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这些是现代农业的生产和流通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对于灌溉、

交通和通讯的重要性人们认识得比较清楚,但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

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曾普遍发生过对森林的掠夺性开采、对土

地的掠夺性经营,由此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反常、灾害频繁;滥施化肥、农药,由此造成了

土壤板结、污染,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良好的生

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物本身的现代化是指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

育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动植物朝着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转变,如作物更强的抗病虫害、

抗倒伏的能力,更高的产量,更高的质量等。现代育种技术目前已从杂交技术进入到基因技

术的发展阶段,转基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育种技术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生物的生产朝

着人类上述的预期目标迈进成为了现实。因而它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食品不足提高了可能。

同时,由于其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和地力消耗少等特点,因而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为减

轻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压力提供了可能。不过,目前也有人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

全性置疑。这有待实践的检验。 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机械化、化学化和信息化。

机器化曾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但机械化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地位和作用

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地少人多且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机械化对于提

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多地少,且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

家和地区,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会造成农业中潜在失业人口的增加,并提高农业的生产成

本,因此,并不合算。但在某些劳动强度大、时效性要求高的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仍然是必

要和合算的,如土地翻耕、谷物脱粒等。因此,对于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必须因

时、因地,作具体分析。 化学化是指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动植物生长激素的运用,曾被

认为是农业的一次重大革命。化肥的使用克服了农家肥供给不足和在植物所需营养配比方面

的可能存在的缺陷;农药的使用则使原先最困扰农民的农业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膜

的使用则为构造农业的人工生态提供了技术条件;各种生长激素的运用则直接加速了动植物

的生长,缩短了动植生长和收获的所需要的时间。这四项技术应用的成就在于极大地提高了

农产品的产量,但人们最终发现,这四项技术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因此,这四项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手段受到了挑战,尤其是食品的农药和生长激素残留的存

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因此,在农药、化肥及生长激素等有害副作用没有得

到有效改善或控制之前,化学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不仅不宜强化,而且需要作一定的

限制。 [!--empirenews.page--]信息化这里指的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一般机械应用不同的是,它不仅代替了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而且

通过其对人类智力的储存,最终替代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使生产过程有可能满足最优化的

要求,如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喷溉技术,既满足作物对水份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室内生产的温度、湿度和养份调节,从而使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成为

可能。网络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人们进行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市场

的边界(虚拟市场),使信息交流更为充分,商品交易更为活跃,尤其是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

更是大大地节约了交易成本。信息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生产

组织方式的现代化 组织方式的现代化包括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和工厂化生

产。 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表现为原先包含在农业生产中的某些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

离出来,独立成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门部门。如种籽的培育、供应、病虫害的防治、土地

的翻耕、作物收割、产品的储运以及农业科研和教育等。这样,农业的生产过程被简化为只

是对动植物生长过程的直接管理。反映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上则是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显著

减少,而为农业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显著增加。在美国,目前两者的比例是1:8.5。农业生产

过程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是,促进了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深化和效率的提高,以及各种新的发

明的产生,从而推动农业在种籽、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效率的不断提高。 规模化经营表现为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基于这样

两个条件:一是如上所说的农业生产过程分工和专业化。因为,只有在分工专业化基础上形

成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大规模土地才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二是城市化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城市化发展,相当数量农业人口移居城市,并成为城市人

口之后,土地才可能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因此,农业规模化经营作为一个过程,是农

业生产过程分工和专业化过程和城市化过程的产物。但在人均耕地资源拥有量不同的国家或

地区,规模经营的程度是不同的。人均耕田拥有量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土地集中经营的

规模较大。反之,则较小。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目前60%多人口尚居住在农村,户均耕地只

有0.54公顷,合8.1亩,因此,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发生像美国那种大量土地集

中于少数家庭农场的典型的规模经营。更多的可能是,在维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

展小型的家庭农场以及多种非纯粹的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如土地的" 反租倒包" 、土地的连

片作业等。 工厂化生产是指种植业中的蔬菜、园艺等作物及养殖业等在人工环境中,按照

工业生产的方式,如统一化、标准化等进行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自然过程的限制,如通过人工室内控温进行反季节的生产;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如种

植业中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施肥、给水,养殖业中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的饲料和管理方法等,

最后实现产品统一化和标准化生产。但是工厂化生产不太可能推广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因

为,如我们前面指出的,农业中利用自然力是免费的。如果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置于人工环境

而不利用自然力,那么显然是极不经济的。另外,自欧洲等地发生疯牛病以来,人们发现,

凡采取放牧而非圈养的,几乎不发生疯牛病。因此,有人提出,养殖业应回归自然放牧状态。

[!--empirenews.page--]3、 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农业

生产既是经济系统,又是技术系统,同时还是生态系统,是三个系统的重合。这三个系统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正因为如此,所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任何经济的或技术

因素的作用,最终都不能不受到生态因素的制约。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化肥、农药以及生

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应用,曾被看作是农业的一次巨大革命。但由于这些化学物质在应用过

程中,造成了诸如土壤板结、污染以及农产品本身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化学物

质的应用最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应有控制地应用这些化学物质,在有

机农业的场合,则已不再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再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虽然在短时期内粮食产量上去了,但终因生

态环境恶化而导致农业 生产条件的恶化,粮食产量反而下降,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也随之恶化。相反,一些致力于保

护生态环境而林茂草丰的地区,却获得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人

们最终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在注重经济和技术变革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

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界定 在进入对江西传统农业改造的分析研究之前,为

了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江西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改造的方向,必须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从

一般的意义上作出界定,概括其典型特征。从农业发展史的角度看,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

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是人类早期以渔猎和采集获取食物的农

业生产方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一生产方式大约存在了200万年。传统农业是在原始农业

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种植谷物和养殖家畜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大约

发生于公元前8000年,大致是旧石器时代的末期。现代农业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发生和发

展起来的,以现代技术武装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有以下特征: 1、 以手工工具为

主要工具,以畜力为主要动力 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虽然有农闲的时间,但

劳动者的年劳动量如折算成标准工作日的话(如每天以8小时计),则仍然会远远超过年劳动

自然日。劳动者如此投入劳动,并非是由于劳动边际出产率高,恰恰相反,劳动者的边际产

出率很低 (1) 。劳动者之所以延长日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一方面是在劳动工具简

陋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增加劳动量,尽可能增加产出量,哪怕这个增加量是极其有限的;另

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是生物生命的生产过程,生产必须按照生命生产的过程进行,为适时下种、

锄草、收割,有时就必须延长劳动时间。所以,这里前者发生作用的是经济规律,而后者服

从的是生物(自然)规律。 2、 农业的积累率很低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可供积累的剩余

不多,另一方是由于没有可供增加的投入要素。就一个家庭而言,在一定时期里,土地、劳

动力以及技术的投入基本上是不变的,新一轮生产过程不过是上一轮生产过程的简单重复,

甚至作物种类、作物在地块间安排,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生产技术的保存和传续依赖于长

者对后来者的言传身教,因而几乎世代不变。与此相应的是,单位产出水平几乎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年度间的丰欠主要取决于气候的好坏。人口增长对食品需求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对

土地利用的由近而远、由平原而山地、由肥沃土地而贫瘠土地的推进式扩张。 3、 系统的

封闭性 家庭是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从社会角度看,这个系统几乎是封闭的。其生存主要

依赖于其内部能量和物质的自我循环。如家庭生活所需的食品、燃料,生产所需的种子、肥

料、动力等都由家庭自给。只是在偶然的场合,这个系统才与外部发生联系,如将多余的粮

食、蔬菜、禽蛋之类在附近的村镇或集市上出售,在邻里之间进行某些作物种子的交换、某

些大型农具或役畜的借用等。 4、 对自然力的有限利用 生产者通过对自然界的长期接触、

观察、体验,对自然界活动、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性认识,

并创造了一些利用自然力的农艺技术,如合理密植、立体种植、间作套种,利用风力、水力

作为农具的作业动力,利用植物、动物的某些特性达到培植肥力、养护作物或防治病虫害的

目的等。这些农艺技术对于提高传统农业的生产力,使传统农业在生产工具极端落后并处于

封闭的情况下能长期生存和缓慢发展的重要原因。 [!--empirenews.page--]现代农业是目

前人类正在实践着和发展着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方式有如下特征: 1、 生产技术的现代

化 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包括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物本身的现代化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

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包括发达的灌溉系统、发达的农村交通系统、发达的农村通讯系统以及

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这些是现代农业的生产和流通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对于灌溉、

交通和通讯的重要性人们认识得比较清楚,但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却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

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曾普遍发生过对森林的掠夺性开采、对土

地的掠夺性经营,由此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反常、灾害频繁;滥施化肥、农药,由此造成了

土壤板结、污染,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良好的生

态环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生物本身的现代化是指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

育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动植物朝着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转变,如作物更强的抗病虫害、

抗倒伏的能力,更高的产量,更高的质量等。现代育种技术目前已从杂交技术进入到基因技

术的发展阶段,转基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育种技术的一次巨大革命。它使生物的生产朝

着人类上述的预期目标迈进成为了现实。因而它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食品不足提高了可能。

同时,由于其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和地力消耗少等特点,因而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为减

轻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压力提供了可能。不过,目前也有人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

全性置疑。这有待实践的检验。 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机械化、化学化和信息化。

机器化曾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但机械化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其地位和作用

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地少人多且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机械化对于提

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人多地少,且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

家和地区,生产过程的全面机械化会造成农业中潜在失业人口的增加,并提高农业的生产成

本,因此,并不合算。但在某些劳动强度大、时效性要求高的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仍然是必

要和合算的,如土地翻耕、谷物脱粒等。因此,对于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必须因

时、因地,作具体分析。 化学化是指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动植物生长激素的运用,曾被

认为是农业的一次重大革命。化肥的使用克服了农家肥供给不足和在植物所需营养配比方面

的可能存在的缺陷;农药的使用则使原先最困扰农民的农业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农膜

的使用则为构造农业的人工生态提供了技术条件;各种生长激素的运用则直接加速了动植物

的生长,缩短了动植生长和收获的所需要的时间。这四项技术应用的成就在于极大地提高了

农产品的产量,但人们最终发现,这四项技术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因此,这四项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手段受到了挑战,尤其是食品的农药和生长激素残留的存

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因此,在农药、化肥及生长激素等有害副作用没有得

到有效改善或控制之前,化学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不仅不宜强化,而且需要作一定的

限制。 [!--empirenews.page--]信息化这里指的是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一般机械应用不同的是,它不仅代替了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而且

通过其对人类智力的储存,最终替代人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使生产过程有可能满足最优化的

要求,如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喷溉技术,既满足作物对水份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

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室内生产的温度、湿度和养份调节,从而使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成为

可能。网络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人们进行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拓展了市场

的边界(虚拟市场),使信息交流更为充分,商品交易更为活跃,尤其是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

更是大大地节约了交易成本。信息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生产

组织方式的现代化 组织方式的现代化包括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和工厂化生

产。 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表现为原先包含在农业生产中的某些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

离出来,独立成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专门部门。如种籽的培育、供应、病虫害的防治、土地

的翻耕、作物收割、产品的储运以及农业科研和教育等。这样,农业的生产过程被简化为只

是对动植物生长过程的直接管理。反映在劳动力就业结构上则是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显著

减少,而为农业服务部门的劳动力显著增加。在美国,目前两者的比例是1:8.5。农业生产

过程分工和专业化的结果是,促进了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深化和效率的提高,以及各种新的发

明的产生,从而推动农业在种籽、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效率的不断提高。 规模化经营表现为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这个过程的发生是基于这样

两个条件:一是如上所说的农业生产过程分工和专业化。因为,只有在分工专业化基础上形

成发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大规模土地才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二是城市化的发展。因为,只有在城市化发展,相当数量农业人口移居城市,并成为城市人

口之后,土地才可能走向集中化和规模化经营。因此,农业规模化经营作为一个过程,是农

业生产过程分工和专业化过程和城市化过程的产物。但在人均耕地资源拥有量不同的国家或

地区,规模经营的程度是不同的。人均耕田拥有量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土地集中经营的

规模较大。反之,则较小。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目前60%多人口尚居住在农村,户均耕地只

有0.54公顷,合8.1亩,因此,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发生像美国那种大量土地集

中于少数家庭农场的典型的规模经营。更多的可能是,在维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

展小型的家庭农场以及多种非纯粹的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如土地的" 反租倒包" 、土地的连

片作业等。 工厂化生产是指种植业中的蔬菜、园艺等作物及养殖业等在人工环境中,按照

工业生产的方式,如统一化、标准化等进行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自然过程的限制,如通过人工室内控温进行反季节的生产;通过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如种

植业中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施肥、给水,养殖业中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的饲料和管理方法等,

最后实现产品统一化和标准化生产。但是工厂化生产不太可能推广到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因

为,如我们前面指出的,农业中利用自然力是免费的。如果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置于人工环境

而不利用自然力,那么显然是极不经济的。另外,自欧洲等地发生疯牛病以来,人们发现,

凡采取放牧而非圈养的,几乎不发生疯牛病。因此,有人提出,养殖业应回归自然放牧状态。

[!--empirenews.page--]3、 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农业

生产既是经济系统,又是技术系统,同时还是生态系统,是三个系统的重合。这三个系统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正因为如此,所以,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任何经济的或技术

因素的作用,最终都不能不受到生态因素的制约。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化肥、农药以及生

长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应用,曾被看作是农业的一次巨大革命。但由于这些化学物质在应用过

程中,造成了诸如土壤板结、污染以及农产品本身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化学物

质的应用最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应有控制地应用这些化学物质,在有

机农业的场合,则已不再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再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虽然在短时期内粮食产量上去了,但终因生

态环境恶化而导致农业 生产条件的恶化,粮食产量反而下降,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也随之恶化。相反,一些致力于保

护生态环境而林茂草丰的地区,却获得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人

们最终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在注重经济和技术变革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保护生态环

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在整治村庄背景下,本文中笔者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内容要点,文中笔者结合实际详细阐述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政治规划,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共 ...查看


  • 节约型社会设计_评_生态都市主义_杨先艺
  • 72 书评 Book Review 节约型社会设计 -评<生态都市主义> Design of Economical Society: The Review of Ecological Urbanism 杨先艺 Yang Xian ...查看


  • 生态农业建设
  • 生态农业建设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 ...查看


  •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探析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l期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探析 口杨发祥 闵慧 摘要: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实务和方法均发展不足.开展对当代中国农村 ...查看


  • 农户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 翁贞林:农户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农户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翁贞林 内容提要:本文在诠释农户概念.农户理论三大学派的基础上, 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理论及以前的小农社会, :农户经济行为的差异性.农户家庭成员行为决策的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村落类型的文献综述
  • 中部地区村庄的前途:社区与农庄 -基于中国农民基本生活来源数据库(CPLS ) 摘要 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村庄的现代性转型.村庄的现代性变迁首先表现在村庄构成要素的变迁,随着社会分工与社会职业化趋势 ...查看


  • 江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原因
  • 来源:江西省统计局 2007-07-06 江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原因 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查看


  • 影响江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 江西省价格理论研究所  新建县物价局联合课题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