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名词解释 2

第二章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扣去资本消耗

的价值。

4.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

息和地租的总和。

5.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

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名义GDP :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比。

第四章:

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

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

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 曲线。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y 与利率r 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

第五章:

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

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

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

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

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

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 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

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第六章: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

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

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

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

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第七章: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和范围,

按经济分析需要设置账户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2. 经常项目:记录本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商品和劳务交易,以及因收益取得、转移支付所引

起的货币收支情况的项目 。

3. 资本和金融项目: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情况的项目。

4.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5. 实际汇率:指一国的物品与劳务同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的比率。

6.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7.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8.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汇率,并保持汇率基本不变,将其波动范围控制在

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9.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确定

的汇率制度。

10.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指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 和利率r 的关系的函数。

11.BP 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

12. 马歇尔-勒拿条件:指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

13. 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 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14.IS-LM-BP 模型:将BP 曲线引入IS-LM 模型,即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

加入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便可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被称为

IS-LM-BP 模型。

第八章

:1.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

要,物价总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

2.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等引起货币供给过快

增加,最终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3.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

显著上涨。

4.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劳动力 区

域流动不能瞬间完成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5.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6.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引发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并与供给结构不匹配,

以及工资刚性的存在导致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造成的失业。

7.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上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率。

第九章: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2.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3.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支出数量成倍增长的经济规律。

4.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可以看作是比较复杂的“质”上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5. 哈多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独立地提出了与哈多德经济增长模型相同的理论,因而一般把他们的增长模型通称为哈多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6. 内生增长理论:是指说明一国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的,并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各国经济如何增长,将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

7. 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一种经济的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值不变。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是停滞的,而且任何不出与稳定状态的经济将发生变动,即无论经济开始时的资本水平如何,总是以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为结束。 简答题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从而国民收入y 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y 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利率效应;引起汇率水平的变化,汇率效应,税收效应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额,是一个地域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国民收入NI 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 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

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减少,也成为凯恩斯乘数。

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与投资,二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三消费倾向相对比较稳定,故投资成为影响国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四投资有由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比,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比。五,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于与货币数量,六,资本边际效率由投资的预期收益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七,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组成的总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人均GDP 或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在4%-6%的一种状态,三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总水平的变化,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赤字也无国际收支盈余,否则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常用的货币工具有哪些?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引起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企图,避免挤提的倒闭风险。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是随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而变动的,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放宽条件者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则结果相反。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

金融市场上买卖的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是美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工具。

试说明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将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但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使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货币政策也有效。

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正在寻找工作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就意味着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对个人来说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心里上的痛苦,另外失业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本身可以造成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以外的社会代价,还可以造成一,产量损失,失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失业的社会成本,失业所带来的另一重大成本是失业者本身面临的打击

三,失业对分配的影响,失业成本的承担不平衡,失业具有重大的分配后果,根据失业持续时间分为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

什么是LM 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 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LM 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也成为“萧条区域”,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 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 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 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 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 曲线,LM 曲线斜率的因素 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 个: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 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 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 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3)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成本推出的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

答:1)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通货膨胀常常伴随有扩大的实际产出,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 缩。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有三种情况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 经济崩溃。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影响IS 曲线移动的因素。

导致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

(1) 投资需求的变动,即投资函数变动。(2) 储蓄函数变动。

(3) 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4) 净出口额变动。

试比较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凯 恩斯主义极端也叫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 越平坦,或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 曲 线为垂直线而LM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0。因此政府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0 古典主义极端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IS 越平坦,或LM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 曲线为垂直线而IS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古典主义极端是指IS 曲线(水平) ,LM 曲线(垂直)的情况。

第二章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扣去资本消耗

的价值。

4.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

息和地租的总和。

5.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

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名义GDP :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 折算指数:名义GDP 与实际GDP 之比。

第四章:

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

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 曲线的含义: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

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 曲线。

LM 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y 与利率r 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

第五章:

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

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

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

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

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

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 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

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第六章: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

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

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

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

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第七章: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和范围,

按经济分析需要设置账户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2. 经常项目:记录本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商品和劳务交易,以及因收益取得、转移支付所引

起的货币收支情况的项目 。

3. 资本和金融项目: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情况的项目。

4.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5. 实际汇率:指一国的物品与劳务同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的比率。

6.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7.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8.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汇率,并保持汇率基本不变,将其波动范围控制在

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9.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确定

的汇率制度。

10. 国际收支均衡函数:指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 和利率r 的关系的函数。

11.BP 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

12. 马歇尔-勒拿条件:指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

13. 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 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14.IS-LM-BP 模型:将BP 曲线引入IS-LM 模型,即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

加入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便可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被称为

IS-LM-BP 模型。

第八章

:1. 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的实际需

要,物价总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

2.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需求增长过快等引起货币供给过快

增加,最终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3.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

显著上涨。

4.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劳动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劳动力 区

域流动不能瞬间完成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5. 菲利普斯曲线:是指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6.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引发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并与供给结构不匹配,

以及工资刚性的存在导致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造成的失业。

7.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上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

率。

第九章: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2.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3.加速原理:是指产量水平的变动引起投资支出数量成倍增长的经济规律。

4.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经济发展可以看作是比较复杂的“质”上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5. 哈多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独立地提出了与哈多德经济增长模型相同的理论,因而一般把他们的增长模型通称为哈多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6. 内生增长理论:是指说明一国的长期增长是由一系列内生变量决定的,并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各国经济如何增长,将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到因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

7. 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一种经济的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值不变。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经济是停滞的,而且任何不出与稳定状态的经济将发生变动,即无论经济开始时的资本水平如何,总是以稳定状态的资本水平为结束。 简答题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从而国民收入y 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实际余额效应;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y 发生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利率效应;引起汇率水平的变化,汇率效应,税收效应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额,是一个地域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 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国民收入NI 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 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

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倍的减少,也成为凯恩斯乘数。

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与投资,二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三消费倾向相对比较稳定,故投资成为影响国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四投资有由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比,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比。五,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于与货币数量,六,资本边际效率由投资的预期收益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决定,七,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组成的总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

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人均GDP 或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在4%-6%的一种状态,三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总水平的变化,四,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赤字也无国际收支盈余,否则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常用的货币工具有哪些?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引起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企图,避免挤提的倒闭风险。二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是随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而变动的,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放宽条件者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则结果相反。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

金融市场上买卖的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是美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工具。

试说明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将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但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在浮动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的条件下,财政政策有效,使国民收入和利率同时上升,货币政策也有效。

试述失业的类型及失业对社会的影响

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正在寻找工作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失业可以划分为自然性失业和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经济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失业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就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就意味着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对个人来说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心里上的痛苦,另外失业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本身可以造成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以外的社会代价,还可以造成一,产量损失,失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失业的社会成本,失业所带来的另一重大成本是失业者本身面临的打击

三,失业对分配的影响,失业成本的承担不平衡,失业具有重大的分配后果,根据失业持续时间分为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

什么是LM 曲线的三大曲线的三大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 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

LM 曲线水平状态的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也成为“萧条区域”,如果利率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 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无效,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在不提高的的前提下,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有效果。

简述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答: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 也就是政府支出增加的量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 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 率上升的多,则挤出效应大;相反,利率上升的小,则挤出效应小。一般而言,挤出效应取决于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所以营销IS 曲线,LM 曲线斜率的因素 就是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为什么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四 个:第一,利率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总水平 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 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益。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条件下,是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 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通货膨胀类型有哪些?

一)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分为1)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2)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3)超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二)按照对不同商品的价格影响的大小分为1)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照相同比例上升)。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三)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分为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升。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和成本推出的通货膨胀的发生机理

答:1)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产出和价格水平是一起变动的,通货膨胀常常伴随有扩大的实际产出,只有在较少的一些场合中,通货膨胀的发生伴随着实际产出的收 缩。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有三种情况1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致失业。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 经济崩溃。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简述经济周期的特征:

主要两个分为阶段 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的特征1通常消费购买急剧下降2劳动的需求下降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扩张阶段和衰退相反 影响IS 曲线移动的因素。

导致IS 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

(1) 投资需求的变动,即投资函数变动。(2) 储蓄函数变动。

(3) 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4) 净出口额变动。

试比较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凯 恩斯主义极端也叫凯恩斯极端,是指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LM 越平坦,或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 曲 线为垂直线而LM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在凯恩斯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0。因此政府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0 古典主义极端指古典主义的一种极端情况。如果IS 越平坦,或LM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果出现一种LM 曲线为垂直线而IS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出了多少,因此财政政策毫无效果。古典主义极端是指IS 曲线(水平) ,LM 曲线(垂直)的情况。


相关文章

  •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
  •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评估・117・ 基于宏观压力测试方法的商业银行 体系信用风险评估 华晓() [摘要],使用Logit模 Y,以指标Y作为因变量与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多,通过假设情境法进行宏观压力测试,定量分析宏观经济因 ...查看


  •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 ...查看


  • 大纲-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ECO240002T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 ...查看


  •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在过去的2010年里,各种经济词汇充斥着我们的新闻联播.网络以及人们的日常攀谈中,通货膨胀.GDP.CPI.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萦绕耳旁,身为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却丝毫不了解.有人说:21世纪 ...查看


  • 宏观研究分析框架(上)
  •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课程内容,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重复着过去,但并不是在原则上严密地重复着过去,因此,商业研究预测准确率的边界取决于( ). A. 设计精巧的数理模型 B. 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C. 未来在多大程度上对过去的重 ...查看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名称的由来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名称的由来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并没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提法. 我们一般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者,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查看


  • 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
  •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自西方文明发源以来,"理性"一词就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题,成为贯穿西方文明历程的核心概念.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的理性典范 ...查看


  • 宏观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也叫做总量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涉及的内容是 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 总产量, 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有产出的全部 ...查看


  • 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以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视角
  • 第1期(总第290期) 2008年1月 财经问题研究 Research 011 Number 1(General Serial No.290) FinancialandEconomicIssues January,2008 宏观经济学中的政 ...查看


  • 陈正伟-2015年[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习题精解
  •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 2015年习题精解 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数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