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一点思考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显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与此相联系,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 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呢? 对此,必须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症结

我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增长日益受市场需求的约束,以及与此相联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严重滞后。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已经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据有关专家研究,近十几年来,农民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8.4%上升到2000年的31.2%,而同期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的比重则分别从48.15%和13.1%下降到39.91%和9.2%。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已呈绝对减少状况。

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不到20亿亩,人均约为1.4亩。近十几年,耕地还以每年约1000万亩速度锐减。与此同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却在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仅1997、1998、1999年三年就净增农业劳动力近500万人。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净增加,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致使我国本来就很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更趋低下,农民收入自然难以增加。

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也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因素之一。1995年后,农民负担继续反弹。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治理“三乱”,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但现行农村统筹资金制度是乡镇政府以“三提高”(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 、“五统筹”(包括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创建费、优抚费等) 各种收费的形式直接向农民收取,实质上是属于一种“一事一费一制”的筹资办法,本身就具有推动开征新费的机制。一事一费需要专款专用、收入与支出相适应,当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公共事务需要时,当财政预算内资金没有力量供给,而新事务又非办不可时,就只好相应开征新的收费才能满足需要。加之收费又是由各部门自收自用,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在部门利益驱动下,实际执行中就极易扩大收费项目。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严重滞后,是我国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则刚突破30%。我国的工农业产值结构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提为7.5:

2.5,而城乡人口结构仍为3:7,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说,在依靠市场机制和农村工业化力量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严重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可能日益加重。如果我国城市化长期游离于工业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以外,如果我国农民仍然束缚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那么农民增收难问题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收入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靠工业化;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靠非农民化;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靠城镇。要使农民增收,就应减少农民;要使农业现代化,就得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

二、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近几年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减少,是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落造成的。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别于具体产品结构调整的适应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短期变化而导致的供给方的调整,或者说是一种供给方相对需求方的变化,多生产或者少生产某类之品的调整。战略性调整是指在转变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对原有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营销模式,以及投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根本性调整。还有,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对农业结构调整作过于狭义的理解,仅仅认为是种植业内部的品种,面积的增减,实质上它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一要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加快非粮食种植业和非种植业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大产业。二要构筑不同地区各自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要构筑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社会结构。不仅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要相应调整城市人口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此,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要使农民增收,就得减少农民;要使农业现代化,就得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方向。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现代化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就必须使这三者得到协调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还必须改革抑制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的二元户籍制度。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有关的理论、国际和我国已有的初步实践,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应当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发展小城镇是城乡二元结构下所作出的被迫选择而不是最佳选择;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的主流。相对于城市化来说,城镇化主要是与解决农村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必须考虑到农民进城的方式和条件等问题。

要想进一步发展农业,必须明确下一步发展的任务。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应该有三大任务。第一,就是要在增加农产品的同时,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放入中心地位,只有优质化,农业发展才有出路。第二,农业的发展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要目标。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实现以后,国家对农业的调节将越来越集中在调节收入上,而不在产品调节上,增加农民收入是最终目标。第三,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开始从有形需求向无形需求转换。现在老百姓不但是为了吃,而且还需要吸收新鲜空气,观赏花、草、树,欣赏一些风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必须为社会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即生态环境。因此,农业发展就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转到上述三个方面。为此,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六个字:强农增收减负。

在现行体制政策环境下,农民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自组织能力差,社会和市场谈判地位低下,这些就决定了中国加入wto 后的一些经济成本要由农

民来承担。但是,在现阶段,中国农民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民,经济实力和应变能力十分低下,根本无法抵御外来冲击。因此,由加入wto 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损失,应由国家给予补偿。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扶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因为防止穷人的生活状况变坏,帮助穷人摆脱困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品供给,这种公共品显然要由政府来提供。在我国也不例外,帮助农民尤其是帮助那些因wto 陷入困境的农民,是政府的责任。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政府不但要为受益者“锦上添花”(例如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等),更要为受损失者“雪中送炭”。首先,政府在没有能力对农民进行大量补贴的情况下,应先将农业的各种税赋降下来。其次,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加大对农区农民的补贴力度,明确补贴的重点。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显著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与此相联系,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民增收难? 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呢? 对此,必须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当前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症结

我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业增长日益受市场需求的约束,以及与此相联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来源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严重滞后。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在农业增长面临日益强化的市场约束形势下,农产品总量扩张已经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据有关专家研究,近十几年来,农民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8.4%上升到2000年的31.2%,而同期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的比重则分别从48.15%和13.1%下降到39.91%和9.2%。1998年以来连续两年,在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中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已呈绝对减少状况。

农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出路,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不到20亿亩,人均约为1.4亩。近十几年,耕地还以每年约1000万亩速度锐减。与此同时,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却在不断增加。据有关资料表明,仅1997、1998、1999年三年就净增农业劳动力近500万人。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农业劳动力净增加,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致使我国本来就很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更趋低下,农民收入自然难以增加。

日益加重的农民负担,也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重要因素之一。1995年后,农民负担继续反弹。虽然,一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治理“三乱”,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但现行农村统筹资金制度是乡镇政府以“三提高”(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 、“五统筹”(包括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计划生育费、民兵训练费、乡村道路创建费、优抚费等) 各种收费的形式直接向农民收取,实质上是属于一种“一事一费一制”的筹资办法,本身就具有推动开征新费的机制。一事一费需要专款专用、收入与支出相适应,当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公共事务需要时,当财政预算内资金没有力量供给,而新事务又非办不可时,就只好相应开征新的收费才能满足需要。加之收费又是由各部门自收自用,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这样在部门利益驱动下,实际执行中就极易扩大收费项目。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城市化严重滞后,是我国农民增收难的深层次原因。当今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在40%左右,而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则刚突破30%。我国的工农业产值结构已由建国初期的3:7转提为7.5:

2.5,而城乡人口结构仍为3:7,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说,在依靠市场机制和农村工业化力量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我国城市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严重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可能日益加重。如果我国城市化长期游离于工业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以外,如果我国农民仍然束缚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那么农民增收难问题将永远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中国的问题说到底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说到底是收入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靠工业化;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靠非农民化;要解决农村问题,必须靠城镇。要使农民增收,就应减少农民;要使农业现代化,就得改变城乡

二元结构。

二、 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近几年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减少,是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市场价格低落造成的。为了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别于具体产品结构调整的适应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根据市场需求短期变化而导致的供给方的调整,或者说是一种供给方相对需求方的变化,多生产或者少生产某类之品的调整。战略性调整是指在转变产品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对原有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营销模式,以及投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根本性调整。还有,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对农业结构调整作过于狭义的理解,仅仅认为是种植业内部的品种,面积的增减,实质上它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一要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加快非粮食种植业和非种植业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大产业。二要构筑不同地区各自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三要构筑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社会结构。不仅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还要相应调整城市人口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此,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要使农民增收,就得减少农民;要使农业现代化,就得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方向。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现代化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就必须使这三者得到协调的发展。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还必须改革抑制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的二元户籍制度。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有关的理论、国际和我国已有的初步实践,在人均收入达到800美元左右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依赖于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应当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发展小城镇是城乡二元结构下所作出的被迫选择而不是最佳选择;城镇化不等于城市化,甚至不是城市化的主流。相对于城市化来说,城镇化主要是与解决农村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方面,还必须考虑到农民进城的方式和条件等问题。

要想进一步发展农业,必须明确下一步发展的任务。目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应该有三大任务。第一,就是要在增加农产品的同时,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放入中心地位,只有优质化,农业发展才有出路。第二,农业的发展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要目标。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实现以后,国家对农业的调节将越来越集中在调节收入上,而不在产品调节上,增加农民收入是最终目标。第三,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开始从有形需求向无形需求转换。现在老百姓不但是为了吃,而且还需要吸收新鲜空气,观赏花、草、树,欣赏一些风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必须为社会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即生态环境。因此,农业发展就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转到上述三个方面。为此,下一步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六个字:强农增收减负。

在现行体制政策环境下,农民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的自组织能力差,社会和市场谈判地位低下,这些就决定了中国加入wto 后的一些经济成本要由农

民来承担。但是,在现阶段,中国农民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民,经济实力和应变能力十分低下,根本无法抵御外来冲击。因此,由加入wto 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损失,应由国家给予补偿。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扶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政府的基本责任。因为防止穷人的生活状况变坏,帮助穷人摆脱困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品供给,这种公共品显然要由政府来提供。在我国也不例外,帮助农民尤其是帮助那些因wto 陷入困境的农民,是政府的责任。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政府不但要为受益者“锦上添花”(例如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等),更要为受损失者“雪中送炭”。首先,政府在没有能力对农民进行大量补贴的情况下,应先将农业的各种税赋降下来。其次,调整农业补贴结构,加大对农区农民的补贴力度,明确补贴的重点。


相关文章

  • 关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社保问题的思考
  • 关于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社保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伟杰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广泛影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并且需要我们当代社会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 ...查看


  • 当前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摘要: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观念落后,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 ...查看


  •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本分析和理性思考
  •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本分析和理性思考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本分析和理性思考 孙 玉 娟 摘 要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为我国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了广泛渠道.然而在社会 转型时期,政治中的无权地位,使农民为保护自身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 ...查看


  •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
  • 农民工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当今,城市农民工.外来工.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农村转入城市,这种潮流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呢?还是会给城市带来制度.管理上的负面影响呢?虽然,他们只是城市中的边缘 ...查看


  •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
  •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面临着各类生活风险和职业风险,却无法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的保护.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查看


  • 论文 关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思考
  • 摘要 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随着时代发展,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查看


  • 利益博弈视角下小产权房的经济学思考
  • 利益博弈视角下小产权房的经济学思考 ○ 许海燕 梅 昀 张汉江 [摘要]小产权房因其价格优势受到众多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热捧, 尽管建设部发布了小产权房的 3 风险提示, 但却未能抑制其交易的火爆,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的法律法规, 打破了 ...查看


  •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 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宗成峰1,于永臻2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2.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北京100091) 要]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探讨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现[ ...查看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年 级: 2011 学 号: 1111010336 学生姓名: 罗雪 2012年11月01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剩余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