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上的御史大夫

谈谈历史上的御史大夫

【摘要】本文从“张汤审鼠”及“陈皇后巫蛊狱案”两个故事来谈论历史上的御史大夫张汤,以求还原历史,给其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审鼠案;巫蛊狱;御史大夫张汤系西汉初中期之人,大约生于汉文帝后期,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6年)。他虽“无尺寸之功”,但从汉景帝末年起,却由长安县吏,步步晋升,直至廷尉、御史大夫,成为了一个“起家刀笔小吏,致位三公”的显赫人物。特别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对他言听计从,国家大事几乎都问计于他。张汤为什么会如此官运亨通乃至尊宠无比呢?这主要与他长期的家学熏陶和实务历练造就的一身“硬功夫”及其参与制定律令、提出一系列法律主张并参与审判武帝时期的几桩皇室重案,取得汉武帝的赏识和信任密不可分。

在《史记·酷吏列传》和《汉书·张汤传》中都记载着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张汤审鼠”的故事。应该说张汤一生中处理过的案件成百上千,但《史记》和《汉书》中都将他幼年时审判老鼠的故事列入其中,那么这个故事的意义及价值可见一斑。

张汤的父亲在家乡长安县担任一个小官吏,主要的工作就是辅助上级处理本县的司法事务。他为人正直、执法如山。张汤耳闻目睹,从小就产生了对法律方面的极大兴趣。有一天,他的父亲有事外出,留张汤在家看家,因张汤只顾贪玩而没加留意,家里的肉竟被老鼠偷走了。他的父亲回来知道后,十分生气,鞭打教训了张汤。张汤挨打以后,很不服气,心想偷肉的明明是老鼠,父亲却让我代它受过,太不公平了!于是,倔强的张汤就动手掘开鼠洞,用火熏、水灌的办法,终于把偷肉的老鼠给逮住了,并找到了被老鼠偷走吃剩下的肉。接下来精彩的“张汤审鼠”开始了:

张汤把老鼠的四肢栓在柱子上,将它吃剩下的肉摆在一旁的石阶上。他先模拟原告的身份写了诉状,指控老鼠偷肉的罪行。接下来,自任审判官对老鼠进行开庭审问,其间还曾动用刑罚,并结合摆在石阶上的被老鼠吃剩下的肉作为物证,对本次审判做出了判决,宣判老鼠犯劫掠罪而处以死刑。张汤的这套孩子把戏,被他的父亲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再看他所做的审判文书,像模像样,大吃一惊,于是就开始让张汤学习刑狱文书等司法知识,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培养,经常拿一些工作中的实例刑案来教张汤分析审理案件。在其父亲死后,张汤也被任命为了长安县吏,主管刑案审判。

长期的家学熏陶和实务历练为张汤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张汤历任长安吏、内史掾、茂陵尉、侍御史、廷尉、御史大夫等要职,逐步成为影响汉代立法、司法进程的重要一员。而张汤开始进入西汉政权的中央机构,成为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从其参与西汉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或者说主审一桩皇室案件开始的,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陈皇后巫蛊狱案”。

据说,巫蛊术起源于胡人的萨满之术。战国中后期,由于民族的迁移与混合,巫术之风逐渐浸染中原,先是在民间流行,以后逐渐传入上层社会直至宫廷内禁,受到追捧青睐。巫蛊术从此在中国上层社会大行其道,几千年来不绝如缕。

汉朝迷信之风尤盛。汉初就允许各地巫师如梁巫、晋巫、秦巫、荆巫等汇集长安,中叶又增加了越巫和胡巫。汉儒也多信巫术,如大儒董仲舒的著作中就夹杂了许多巫术。汉武帝本人一生笃信方士,倾心神仙,乞求不老仙丹,几次欲泛舟越海寻仙,遍求各地高人。一时间,都城长安汇聚了各式巫觋,并受到上流阶层和百姓的追捧,宫廷中失宠落寞的女子对此也趋之若鹜。整个长安城地下被埋入了不少纸人木偶,一片阴森恐怖、神秘压抑的气氛笼罩在京城上空。巫蛊术的流行曾引发汉朝政府大规模的反巫蛊运动和宫廷内部的激烈斗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手制造并处理了大大小小的巫蛊狱案。汉代的法律也明令禁止“巫蛊”和“祝诅”,如规定若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已经成形并且致人死亡那么这个人就要被处以极刑,家人流放三千里。(见《汉书·诸侯王表》、《汉书·王子侯表》等。)

出身贵胄的陈皇后出嫁十几年都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一男半女,而一个出身公主府里的侍女卫子夫却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时有“临幸”。就在陈阿娇怀孕的希望一次次落空的同时,卫子夫却不停地为汉武帝生儿育女。在如此的压抑加打击之下,怎能不引起陈阿娇的“羡慕、嫉妒、恨”,于是陈阿娇不得不转而乞灵于内宫中时在盛行的巫术来诅咒卫子夫,进而来安慰和缓解自己内心的空虚。一日,她偶然听说女巫楚服法术高强,无人能敌,于是决定铤而走险、不惜代价来使武帝回心转意。于是就将女巫楚服召来,请其作法谋害卫子夫,而使自己重获宠爱,楚服当即作法设蛊,用桐木刻出卫子夫像,埋入宫廷,念咒画符。陈皇后满心欢喜,期待着梦想的实现。谁知几个月过去了,却并无效验,不但卫子夫安然无恙,而且汉武帝也没有丝毫回心转意的迹象,反而更加疼爱卫子夫了(《汉书·外戚传》)。

陈皇后“巫蛊案”在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被汉武帝发现,武帝怒发冲冠,遂下令指派当时为侍御史的张汤处理此案。张汤受命后秉承上意,并严格按照朝廷禁止“媚道”和“巫蛊者处死”的律令,“深竟党与”(《史记·酷吏列传》),丝毫不留情面。在他的“穷治”之下,“巫蛊狱”的主犯女巫楚服被定下“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的罪名而“枭首于市”,辗转牵连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汉书·外戚传》)。

大杀一通之后,二十七岁的汉武帝刘彻于七月乙巳日颁下了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汉书·外戚传》)后在长公主的乞求之下,阿娇后位虽废,但仍享受皇后的其他待遇,幽禁于长门宫。而张汤却因“妥善”办理此案,展露了精明干练的办事能力,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史记·酷吏列传》载:“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此案判结后不久,张汤就被汉武帝提拔担任太中大夫(掌议论,为光禄勋的属官),到皇帝身边工作。

为什么汉武帝在众多朝臣中就偏偏选择张汤呢?

看看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或政治背景就明白了:

汉武帝十六岁登上皇位,此时其祖母窦太后仍掌管着军政大权。而窦太后是黄老学说和“无为而治”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和坚定维护者。与张汤同朝为官的窦婴、田蚡、赵绾诸大臣虽主张尊儒,但不为窦太后采纳,反被削职罢官。四年后,窦太后病死,武帝亲政,复任田蚡为相,执行废黜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延用文学儒术的政策。

在这样的历史政治大背景下,仍然作为守旧势力的坚定拥护者——陈皇后及其母亲馆陶长公主等人却不谙世事,窦太后在世时,陈皇后等与其沆瀣一气,窦太后死后,陈皇后自然就代替窦太后成为宫庭中守旧势力的一面旗帜。因此,汉武帝启用深懂儒术、执法严格的张汤打击、罢黜陈皇后实则是继续打击旧势力,否则仅因陈皇后一人之罪,何至让张汤相连及诛杀三百多人。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作者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谈谈历史上的御史大夫

【摘要】本文从“张汤审鼠”及“陈皇后巫蛊狱案”两个故事来谈论历史上的御史大夫张汤,以求还原历史,给其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审鼠案;巫蛊狱;御史大夫张汤系西汉初中期之人,大约生于汉文帝后期,卒于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6年)。他虽“无尺寸之功”,但从汉景帝末年起,却由长安县吏,步步晋升,直至廷尉、御史大夫,成为了一个“起家刀笔小吏,致位三公”的显赫人物。特别是在汉武帝的时候,对他言听计从,国家大事几乎都问计于他。张汤为什么会如此官运亨通乃至尊宠无比呢?这主要与他长期的家学熏陶和实务历练造就的一身“硬功夫”及其参与制定律令、提出一系列法律主张并参与审判武帝时期的几桩皇室重案,取得汉武帝的赏识和信任密不可分。

在《史记·酷吏列传》和《汉书·张汤传》中都记载着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张汤审鼠”的故事。应该说张汤一生中处理过的案件成百上千,但《史记》和《汉书》中都将他幼年时审判老鼠的故事列入其中,那么这个故事的意义及价值可见一斑。

张汤的父亲在家乡长安县担任一个小官吏,主要的工作就是辅助上级处理本县的司法事务。他为人正直、执法如山。张汤耳闻目睹,从小就产生了对法律方面的极大兴趣。有一天,他的父亲有事外出,留张汤在家看家,因张汤只顾贪玩而没加留意,家里的肉竟被老鼠偷走了。他的父亲回来知道后,十分生气,鞭打教训了张汤。张汤挨打以后,很不服气,心想偷肉的明明是老鼠,父亲却让我代它受过,太不公平了!于是,倔强的张汤就动手掘开鼠洞,用火熏、水灌的办法,终于把偷肉的老鼠给逮住了,并找到了被老鼠偷走吃剩下的肉。接下来精彩的“张汤审鼠”开始了:

张汤把老鼠的四肢栓在柱子上,将它吃剩下的肉摆在一旁的石阶上。他先模拟原告的身份写了诉状,指控老鼠偷肉的罪行。接下来,自任审判官对老鼠进行开庭审问,其间还曾动用刑罚,并结合摆在石阶上的被老鼠吃剩下的肉作为物证,对本次审判做出了判决,宣判老鼠犯劫掠罪而处以死刑。张汤的这套孩子把戏,被他的父亲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再看他所做的审判文书,像模像样,大吃一惊,于是就开始让张汤学习刑狱文书等司法知识,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培养,经常拿一些工作中的实例刑案来教张汤分析审理案件。在其父亲死后,张汤也被任命为了长安县吏,主管刑案审判。

长期的家学熏陶和实务历练为张汤以后的法律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张汤历任长安吏、内史掾、茂陵尉、侍御史、廷尉、御史大夫等要职,逐步成为影响汉代立法、司法进程的重要一员。而张汤开始进入西汉政权的中央机构,成为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从其参与西汉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政治斗争或者说主审一桩皇室案件开始的,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陈皇后巫蛊狱案”。

据说,巫蛊术起源于胡人的萨满之术。战国中后期,由于民族的迁移与混合,巫术之风逐渐浸染中原,先是在民间流行,以后逐渐传入上层社会直至宫廷内禁,受到追捧青睐。巫蛊术从此在中国上层社会大行其道,几千年来不绝如缕。

汉朝迷信之风尤盛。汉初就允许各地巫师如梁巫、晋巫、秦巫、荆巫等汇集长安,中叶又增加了越巫和胡巫。汉儒也多信巫术,如大儒董仲舒的著作中就夹杂了许多巫术。汉武帝本人一生笃信方士,倾心神仙,乞求不老仙丹,几次欲泛舟越海寻仙,遍求各地高人。一时间,都城长安汇聚了各式巫觋,并受到上流阶层和百姓的追捧,宫廷中失宠落寞的女子对此也趋之若鹜。整个长安城地下被埋入了不少纸人木偶,一片阴森恐怖、神秘压抑的气氛笼罩在京城上空。巫蛊术的流行曾引发汉朝政府大规模的反巫蛊运动和宫廷内部的激烈斗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手制造并处理了大大小小的巫蛊狱案。汉代的法律也明令禁止“巫蛊”和“祝诅”,如规定若某个人家里饲养的蛊虫已经成形并且致人死亡那么这个人就要被处以极刑,家人流放三千里。(见《汉书·诸侯王表》、《汉书·王子侯表》等。)

出身贵胄的陈皇后出嫁十几年都没有为汉武帝生下一男半女,而一个出身公主府里的侍女卫子夫却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时有“临幸”。就在陈阿娇怀孕的希望一次次落空的同时,卫子夫却不停地为汉武帝生儿育女。在如此的压抑加打击之下,怎能不引起陈阿娇的“羡慕、嫉妒、恨”,于是陈阿娇不得不转而乞灵于内宫中时在盛行的巫术来诅咒卫子夫,进而来安慰和缓解自己内心的空虚。一日,她偶然听说女巫楚服法术高强,无人能敌,于是决定铤而走险、不惜代价来使武帝回心转意。于是就将女巫楚服召来,请其作法谋害卫子夫,而使自己重获宠爱,楚服当即作法设蛊,用桐木刻出卫子夫像,埋入宫廷,念咒画符。陈皇后满心欢喜,期待着梦想的实现。谁知几个月过去了,却并无效验,不但卫子夫安然无恙,而且汉武帝也没有丝毫回心转意的迹象,反而更加疼爱卫子夫了(《汉书·外戚传》)。

陈皇后“巫蛊案”在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被汉武帝发现,武帝怒发冲冠,遂下令指派当时为侍御史的张汤处理此案。张汤受命后秉承上意,并严格按照朝廷禁止“媚道”和“巫蛊者处死”的律令,“深竟党与”(《史记·酷吏列传》),丝毫不留情面。在他的“穷治”之下,“巫蛊狱”的主犯女巫楚服被定下“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的罪名而“枭首于市”,辗转牵连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汉书·外戚传》)。

大杀一通之后,二十七岁的汉武帝刘彻于七月乙巳日颁下了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汉书·外戚传》)后在长公主的乞求之下,阿娇后位虽废,但仍享受皇后的其他待遇,幽禁于长门宫。而张汤却因“妥善”办理此案,展露了精明干练的办事能力,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史记·酷吏列传》载:“于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

此案判结后不久,张汤就被汉武帝提拔担任太中大夫(掌议论,为光禄勋的属官),到皇帝身边工作。

为什么汉武帝在众多朝臣中就偏偏选择张汤呢?

看看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或政治背景就明白了:

汉武帝十六岁登上皇位,此时其祖母窦太后仍掌管着军政大权。而窦太后是黄老学说和“无为而治”政策措施的制定者和坚定维护者。与张汤同朝为官的窦婴、田蚡、赵绾诸大臣虽主张尊儒,但不为窦太后采纳,反被削职罢官。四年后,窦太后病死,武帝亲政,复任田蚡为相,执行废黜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延用文学儒术的政策。

在这样的历史政治大背景下,仍然作为守旧势力的坚定拥护者——陈皇后及其母亲馆陶长公主等人却不谙世事,窦太后在世时,陈皇后等与其沆瀣一气,窦太后死后,陈皇后自然就代替窦太后成为宫庭中守旧势力的一面旗帜。因此,汉武帝启用深懂儒术、执法严格的张汤打击、罢黜陈皇后实则是继续打击旧势力,否则仅因陈皇后一人之罪,何至让张汤相连及诛杀三百多人。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作者单位: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 一. 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 ...查看


  • 胡侃汉成帝之死和伟哥功过
  • 胡侃汉成帝之死和伟哥功过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10-03-22 [ 打印 ] [ 大 中 小 ] [ 关闭 ] 中国男人,不,准确的说是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有若干个梦想.比方说,很有钱,有权利,拥有很多的女人.但所有这些梦 ...查看


  • 七年级上册第10课
  •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围绕"统一"的主题,写了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quo ...查看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得失
  • 谈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最近读了本书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治有俩部分组成: 一是"人事",一是"制度"人事比较变动:制度由人创立,亦有人改订,亦属 人事,而比较稳定,也可以规定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1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 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 ...查看


  • 最新七年级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教学设计
  • 公开课教学设计 <秦朝一统>教学设计 齐市富区洪河学校 孙跃威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秦朝一统>位于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的第四节.其中本课所在的第四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 ...查看


  • 黎鸣:谈谈新的英雄史观
  • 作者: 黎鸣 [内容提要]什么是"帝王将相"."领袖"."主席"."总统"等等?他们真正的名称应是"合法的暴徒",或者说得好听一点,&quo ...查看


  • 北齐历史上的那些禽兽王朝皇帝无一善终
  • 揭秘:北齐历史上的那些禽兽王朝 皇帝无一善终 北齐王朝揭秘: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月考试卷
  • 洪祥中学2015-2016学年秋第二次阶段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汉朝时期发明水排的是:( ) A. 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2.我国古代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