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世上没有野孩子——《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电影,看完之后立刻去下载了影片中的曲子,不时回味那干净却又温暖动人的旋律。导演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看罢影片,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依旧是类似《死亡诗社》那样的教育片,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最后的结局是老师受到打压,却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具体来讲,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首先是不同的动机,校长的口号是“行动——反应”,他的目标是训练出一群听话懂事像机器人一样的学生,而马修老师的出发点这是最每个学生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思想决定行动,接着是教育手段的鲜明对比。校长只会用残暴地惩罚来镇压孩子,在惩罚犯错的学生时,其态度可说是雷厉风行、不遗余力。刺激-反应的联结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结果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噤若寒蝉,规规矩矩仿佛机器人,而在校长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并且,当面被压抑得越厉害,转过身来作为一种报复,也就更加地恣意妄为。而老师则采用了一种包容、善良的态度来鼓励学生,在组建合唱团的过程中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价值。

相反的教育方式有着相反的结果,影片后半部分的那场火,不就是学生们长期压制下反社会的仇恨心理的最好表现吗?而马修老师组建的合唱团让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从而找回了自信和自我,明白他们不是野孩子,总有一个位置适合并需要他们。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马修老师帮助他的学生实现了几乎全部的需求。首先是安全需要:虽不能说他将学生完全从校长的魔掌中解脱出来,并且某种程度上他自己也是这种淫威的受害者,但至少他在心理上总是站在学生一边,并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因此,他首先是一个能给予学生安全感的老师。第二层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他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皮埃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第三层需要,尊重的需要,他平

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合唱团中在被尊重的基础上得到自信心的提升。第四层需要即审美需要,成立合唱团,唱那些美妙的歌曲,对我这些观众尚且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何况那些参与其中的孩子们?至于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则集中体现在皮埃尔身上,皮埃尔虽然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马修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使他获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马修老师,就没有皮埃尔的成功。

影片中还透露着一丝“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子。“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马修老师的对孩子们尊重、赞美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让孩子们感觉自己获得了支持,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以避免老师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所以,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要以鼓励和积极引导为主,积极的期望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

大学刚来的时候自己其实很不自信,总觉得和那些久经考场的湖北、河南同学们相比,自己成绩太差,和那些从小到大都是班长支书的的同学相比,自己学习之外的能力也远远不够。大一的成绩是班级中下游,但是在学生会的小集体里,我的部长告诉我“事情交给你我很放心”,我才发现部门里所有活动中最关键的不能掉链子的事她都交给我做。责任心就是我在部门里的位置,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也不差,我也可以做的好,我不会让对我抱有希望的人失望。工作不难,学习也不会难,这种心理让我的成绩在大二逆袭,最后得到了国家奖学金。大三的时候,和部长聊天,她感慨我的变化大,说我的口头禅从“烦死了”变成了“太棒了,太刺激了”,我说“起因是你的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金子。真正的好老师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在“位置感”的基础上找到自信和自我,从而健康茁壮的成长。

世上没有野孩子——《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电影,看完之后立刻去下载了影片中的曲子,不时回味那干净却又温暖动人的旋律。导演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看罢影片,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依旧是类似《死亡诗社》那样的教育片,一群顽劣成性的学生,一位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师,再加上一个或几个顽固不化,粗暴专制的学校领导,最后的结局是老师受到打压,却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具体来讲,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马修到了一间外号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首先是不同的动机,校长的口号是“行动——反应”,他的目标是训练出一群听话懂事像机器人一样的学生,而马修老师的出发点这是最每个学生平等的尊重和关爱。

思想决定行动,接着是教育手段的鲜明对比。校长只会用残暴地惩罚来镇压孩子,在惩罚犯错的学生时,其态度可说是雷厉风行、不遗余力。刺激-反应的联结当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结果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在校长面前噤若寒蝉,规规矩矩仿佛机器人,而在校长背后则是放肆捣蛋无所不为;并且,当面被压抑得越厉害,转过身来作为一种报复,也就更加地恣意妄为。而老师则采用了一种包容、善良的态度来鼓励学生,在组建合唱团的过程中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价值。

相反的教育方式有着相反的结果,影片后半部分的那场火,不就是学生们长期压制下反社会的仇恨心理的最好表现吗?而马修老师组建的合唱团让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独特价值,从而找回了自信和自我,明白他们不是野孩子,总有一个位置适合并需要他们。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马修老师帮助他的学生实现了几乎全部的需求。首先是安全需要:虽不能说他将学生完全从校长的魔掌中解脱出来,并且某种程度上他自己也是这种淫威的受害者,但至少他在心理上总是站在学生一边,并竭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保护他们不受伤害,因此,他首先是一个能给予学生安全感的老师。第二层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他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皮埃诺更多的关爱,到最后几乎完全充当了父亲的角色。第三层需要,尊重的需要,他平

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合唱团中在被尊重的基础上得到自信心的提升。第四层需要即审美需要,成立合唱团,唱那些美妙的歌曲,对我这些观众尚且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何况那些参与其中的孩子们?至于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则集中体现在皮埃尔身上,皮埃尔虽然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谆谆善诱的马修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使他获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马修老师,就没有皮埃尔的成功。

影片中还透露着一丝“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子。“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马修老师的对孩子们尊重、赞美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让孩子们感觉自己获得了支持,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老师的期待,以避免老师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所以,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要以鼓励和积极引导为主,积极的期望往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

大学刚来的时候自己其实很不自信,总觉得和那些久经考场的湖北、河南同学们相比,自己成绩太差,和那些从小到大都是班长支书的的同学相比,自己学习之外的能力也远远不够。大一的成绩是班级中下游,但是在学生会的小集体里,我的部长告诉我“事情交给你我很放心”,我才发现部门里所有活动中最关键的不能掉链子的事她都交给我做。责任心就是我在部门里的位置,就是这句话,让我明白我也不差,我也可以做的好,我不会让对我抱有希望的人失望。工作不难,学习也不会难,这种心理让我的成绩在大二逆袭,最后得到了国家奖学金。大三的时候,和部长聊天,她感慨我的变化大,说我的口头禅从“烦死了”变成了“太棒了,太刺激了”,我说“起因是你的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金子。真正的好老师就是在孩子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在“位置感”的基础上找到自信和自我,从而健康茁壮的成长。


相关文章

  • 电影赏析放牛班的春天
  • 电 影 赏 析 结 课 作 业 姓名:朱晟昦 班级:电科11-2 学号:22111193 关于教育的探讨与爱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有时候人们不喜欢没有雕琢与修饰的东西,他们追求精细追求相得益彰的缀饰.但或许是太久的这 ...查看


  • 放牛班的故事
  • <放牛班的故事>影评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战后的法国,一所专门管教问题男孩的寄宿学校,也因此被命名为 "池塘之底".校长哈珊奉行的是"行动-反应"的教育方式,他的"反应"是 ...查看


  • 从电影 看世界
  • 从电影 看世界 引 有人说:"电影是一面镶金的镜子,一面值得人们去细细观赏的镜子."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去满足精神世界的需求,而电影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电影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部优 ...查看


  • 推荐几部好看的儿童的电影
  • 推荐几部好看的儿童的电影 法国儿童电影:<蝴蝶> 老人与孩子的调皮故事! 丽莎(柯莱儿布翁尼许Claire Bouanich 饰),今年8岁,单亲,喜欢提问,各种各样童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米歇尔•塞罗Michel Serrau ...查看


  • 电影[美女的烦恼]--外表与内在
  • 导演: 金容华 编剧: 卢惠英 / 金容华 主演: 金雅中 / 朱镇模 / 林玄植 剧情简介:身高169cm,体重95kg的韩娜(金雅中 饰)是个向往爱情的普通女子,她拥有动听的嗓子,可是只能做歌手亚美的幕后代唱.她暗恋着制作人韩尚俊(朱镇 ...查看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想401杜晴雯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想 401杜晴雯 现代师表有谁能做到像片中的马修老师一样的教导学生,关怀学生呢?况且,它可是教辅育院的学生呢! 没有人天生就是坏的,只有在环境的逼迫下才会使人变坏,就像片中一群调皮的野男孩他们不是天生顽劣,事实上是因为没有 ...查看


  •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姓名: 学号: 专业: 1 目录 影片介绍 ................................................................................ ...查看


  • 放牛班的春天
  • <放牛班的春天> --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又名<唱诗班男孩>.<歌声伴我心>,是法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故事介绍 皮耶 ...查看


  •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红已满径
  •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红已满径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红已满径 许林媛 我愿生命待你好,也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后来啊,我一直在想这应该是马修最想对那一群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们说的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