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试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出题人:王 璐 一、 积累与运用 (1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荒谬.(mi ù) 仄.歪 (z â) 磬.(q ìng )口 脂粉奁.(li án ) B. 呜咽.(y â) 惶.急 (hu áng ) 朔.(shu î)方 凛.(l ǐng )冽 C. 吊唁.(y àn ) 祈.(q ǐ)祷 眷.(ju àn )念 荷.(h â)戟 D. 差.使 (ch āi )诘.问 (ji ã) 稽.(q í)首 睥.(p ì)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雷霆 啸聚山林 鞺鞺鞳鞳 荡然无存 B.污秽 五彩斑斓 精疲力竭 无动于忠 C. 姮娥 富丽堂皇 再劫难逃 风雪载途 D.炀谷 张皇失措 物竞天择 销声匿迹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 请从三个词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在线浏览正在 (取消 取代 取缔)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传统精度,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在成为阅读新趋势。

(2)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壮阔,使听者无不有 (推己及人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的感觉,既为雄伟的兵马俑而自豪,又因秦始皇的暴政而愤慨。 5. 经典诗文默写(第(1)——(6)中任选五题,(7)——(10)任选一题)。(6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衣衫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6. 名著阅读(4分)

(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

和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1)作品: 。 “他”叫 。 (2)作品: 。 “他”叫 。 二、综合性学习(3分)

7.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34分)

(一)病,也许是件好事(9分)

①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生病也并非总是有害无益的。

②拿咳嗽来说,这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毛病。慢性咳嗽可以导致诸多并发症,所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绝不可小视。

③然而,咳嗽也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它在有些情况下对健康是有利的。譬如,它能帮助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若这些分泌物排不出来,则会加重病情,故不必见咳就去止。1987年,一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在一阵剧咳后吐出了46年前留在体内的一颗子弹,从而摆脱了多年来由此引发的病痛。这种事尽管奇特,但也可以看作是咳嗽有益的佐证。咳嗽还能救命。专家告诉我们,咳嗽可使心脏突然停跳的病人转危为安。因为心脏突然停跳时病人还有短暂的清醒期,而且也有咳嗽的能力,所以病人应毫不犹豫地连续用力咳嗽。这就好比是及时启动了“人工起搏器”,能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这种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复苏术”,心脏病人显然需要掌握这样的救命知识。

④同样,发热可以是友不是敌。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超过自己正常体温的,谓之发热。现代的医学书上写道:促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于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平衡所致。因此,不管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热都是有病的信号,都应尽早就医诊治。

⑤可是,在我国古代,不少医学家(其中有著名的孙思邈) 却认为,发热是儿童必然要经过的正常发育阶段。他们把发热看作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用现代的医学观点对之注解,那就是:每一次发热,多半是表明这个孩子又获得了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增强了,自然对健康具有积极意义。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在10年前也刊登过一篇文章,说是对人体而言,发热主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主张不必一发热就去看医生。

⑥早在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提到“治风用风,治热用热”的观点,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从而有了“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则。至迟在16世纪的明代,我国已经知道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这也是“以毒攻毒”思想的反映。血癌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应该会在雪上加霜的袭击下,

死得更快一些吧? 然而并非如此。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病上加病者的平均生存期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的人活得更久:前者是765天,后者是495天。凡此种种,都可以视为“以毒治病”“以病治病”的表现。

8.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了“病,也许是件好事”。(3分)

9. 结合文章和下面链接材料,分析作者在题目中使用“也许”一词的理由。(3分) 【链接材料】

如何分辨发热是朋友抑或是敌人呢? 医生们的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发热在38.5℃以上就该医治; 有的认为只要发热不伴随头颈强直或举止反常或呆滞不动等症状的,即使发热到40℃,也不要轻易进行退热处理; 而持“发热就是有病”论的,则主张早治早好。究竟如何? 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10. 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咳嗽也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它对健康是有利的。

B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每一次发热都表明了孩子又获得了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免疫能力。 C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知道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这也是“以毒攻毒”思想的反映。 D 、用力咳嗽就好像及时启动了“人工起搏器”,能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这种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复苏术”,心脏病人显然需要掌握这样的救命知识。

(二) 姥家门前唱大戏(12分)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1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3.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1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甲】【乙】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

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B. ①其.真无马耶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

而不收养 16.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故虽有名马。虽:虽然。( )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 ) C、叔父为蛇所啮。啮:咬。( ) D、执策而临之。策:鞭打。(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18.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② 的主旨。(2分) 四、古诗鉴赏题(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9.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2分) 20.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真是的人名、校名和相关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出题人:王 璐 一、 积累与运用 (18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荒谬.(mi ù) 仄.歪 (z â) 磬.(q ìng )口 脂粉奁.(li án ) B. 呜咽.(y â) 惶.急 (hu áng ) 朔.(shu î)方 凛.(l ǐng )冽 C. 吊唁.(y àn ) 祈.(q ǐ)祷 眷.(ju àn )念 荷.(h â)戟 D. 差.使 (ch āi )诘.问 (ji ã) 稽.(q í)首 睥.(p ì)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雷霆 啸聚山林 鞺鞺鞳鞳 荡然无存 B.污秽 五彩斑斓 精疲力竭 无动于忠 C. 姮娥 富丽堂皇 再劫难逃 风雪载途 D.炀谷 张皇失措 物竞天择 销声匿迹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 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 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 请从三个词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在线浏览正在 (取消 取代 取缔)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传统精度,以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在成为阅读新趋势。

(2)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宏伟壮阔,使听者无不有 (推己及人 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的感觉,既为雄伟的兵马俑而自豪,又因秦始皇的暴政而愤慨。 5. 经典诗文默写(第(1)——(6)中任选五题,(7)——(10)任选一题)。(6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衣衫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3)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4)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5)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6. 名著阅读(4分)

(1)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2)他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困难,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的信念,是在革命斗争中锻炼

和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1)作品: 。 “他”叫 。 (2)作品: 。 “他”叫 。 二、综合性学习(3分)

7.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2010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山东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要求,你是否赞成?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34分)

(一)病,也许是件好事(9分)

①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生病也并非总是有害无益的。

②拿咳嗽来说,这是一种呼吸系统的毛病。慢性咳嗽可以导致诸多并发症,所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绝不可小视。

③然而,咳嗽也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它在有些情况下对健康是有利的。譬如,它能帮助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若这些分泌物排不出来,则会加重病情,故不必见咳就去止。1987年,一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在一阵剧咳后吐出了46年前留在体内的一颗子弹,从而摆脱了多年来由此引发的病痛。这种事尽管奇特,但也可以看作是咳嗽有益的佐证。咳嗽还能救命。专家告诉我们,咳嗽可使心脏突然停跳的病人转危为安。因为心脏突然停跳时病人还有短暂的清醒期,而且也有咳嗽的能力,所以病人应毫不犹豫地连续用力咳嗽。这就好比是及时启动了“人工起搏器”,能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这种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复苏术”,心脏病人显然需要掌握这样的救命知识。

④同样,发热可以是友不是敌。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超过自己正常体温的,谓之发热。现代的医学书上写道:促使发热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于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失去了平衡所致。因此,不管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热都是有病的信号,都应尽早就医诊治。

⑤可是,在我国古代,不少医学家(其中有著名的孙思邈) 却认为,发热是儿童必然要经过的正常发育阶段。他们把发热看作是促使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因素。用现代的医学观点对之注解,那就是:每一次发热,多半是表明这个孩子又获得了对某种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增强了,自然对健康具有积极意义。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在10年前也刊登过一篇文章,说是对人体而言,发热主要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主张不必一发热就去看医生。

⑥早在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就提到“治风用风,治热用热”的观点,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从而有了“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则。至迟在16世纪的明代,我国已经知道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这也是“以毒攻毒”思想的反映。血癌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应该会在雪上加霜的袭击下,

死得更快一些吧? 然而并非如此。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病上加病者的平均生存期反而比没有得病毒性肝炎的人活得更久:前者是765天,后者是495天。凡此种种,都可以视为“以毒治病”“以病治病”的表现。

8.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了“病,也许是件好事”。(3分)

9. 结合文章和下面链接材料,分析作者在题目中使用“也许”一词的理由。(3分) 【链接材料】

如何分辨发热是朋友抑或是敌人呢? 医生们的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发热在38.5℃以上就该医治; 有的认为只要发热不伴随头颈强直或举止反常或呆滞不动等症状的,即使发热到40℃,也不要轻易进行退热处理; 而持“发热就是有病”论的,则主张早治早好。究竟如何? 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10. 结合文意,选出信息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咳嗽也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射动作,它对健康是有利的。

B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每一次发热都表明了孩子又获得了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免疫能力。 C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已经知道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这也是“以毒攻毒”思想的反映。 D 、用力咳嗽就好像及时启动了“人工起搏器”,能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这种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复苏术”,心脏病人显然需要掌握这样的救命知识。

(二) 姥家门前唱大戏(12分)

姥姥是个戏迷,只要听到我们公社有唱戏的,三里五里她去听,十里八里她也去听。 姥姥住的村庄是个只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子,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的村子只唱过一场戏。

那是一个炎热的暑假,姥姥让舅舅拉着架子车请我们去听戏。父亲要忙农活脱不开身,在我的撺掇下,母亲坐在舅舅拉的架子车上,去姥姥家听戏。

戏台就搭在姥姥家门前的空地上,我和母亲刚吃过晚饭,锣鼓家伙就“当当咚咚”地响起来了。跑出院子一看,晚饭前还空空如也的场地黑压压地坐满了人,我急得大哭起来。姥姥一脸慈祥地说,在你们吃饭时,我早把家里的小板凳搬到戏场了。姥家门前唱大戏,哪能让我的小外孙听不成戏呢? 终于开戏了,我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吸引住了,聚精会神地听着戏。母亲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你在这听戏,千万别乱跑,我回家去找你姥姥。

母亲站起来走了,我哭着撵上母亲,母亲只好拉着我的手,回到姥姥家里。

如豆的煤油灯光下,我吃惊地看到姥姥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沉重的石磨。汗水像小溪一样在她身上流淌着。

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姥姥一只手扶着磨棍,一只手擦着脸上的汗,乐呵呵地说,你们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我总得让你们吃上好面吧?

母亲知道为了给姥爷看病,姥姥卖光了家里的小麦,就问姥姥,咱家里不是没有小麦了吗? 没小麦,我不会借吗?在村里我人缘最好,到谁家去借,谁不借给我呢?姥姥一脸自豪地说。 咱俩一块推吧,磨太沉了。母亲说着就抓起地上的磨棍。

你是来听戏的,哪能让你掏苦力呢?姥姥说着就放下磨棍,像是轰赶小鸡一样把我和母亲轰出了院子。 在我8岁那年的暑假,我不但在姥姥家听到了大戏,还吃上了让我唇齿留香的凉面条打鸡蛋。母亲曾多次内疚地对我说,为了让咱们吃上用小麦磨的好面,你姥姥借了人家二十多斤小麦,直到两年后土地包产到户了她才把小麦还清。

姥姥是个戏迷,可那年在她家门前唱的大戏她却没听成。就是那一场戏,让童年时代的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了醇浓的亲情。姥姥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我们,她坟前那经细如手指的的柳树,已经有碗口粗了。 1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3.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母亲颤.着声说,娘,你——咋不去呢?你那么好听戏! 1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甲】【乙】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

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B. ①其.真无马耶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 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若见.

而不收养 16.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故虽有名马。虽:虽然。( )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吃。( ) C、叔父为蛇所啮。啮:咬。( ) D、执策而临之。策:鞭打。(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18.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② 的主旨。(2分) 四、古诗鉴赏题(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9.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2分) 20.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五、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各有各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真是的人名、校名和相关信息。


相关文章

  • 初二下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 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包括考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必须写到答题卡上规定位置,否则无效. 2.本试题包括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写作四部分. 3.总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一.选择题及默写题(共20分) 1 ...查看


  • 初二上语文期末试卷
  • 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初二)语文 班级 姓名 (总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瓦砾.(lì) 鞠.(jǖ)躬 ...查看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4)
  • 2010学年第一学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导向 全县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从考试内容看,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都有考察,且题型灵活,以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 ...查看


  • 初二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孝义市第十中学 雷 雨 照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分基础(20分).阅读(35分).写作(35分)三部分,共90分,外加10分的书写. (一)基础.本次的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 ...查看


  • 百一测评--初二上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
  • 试卷名称:初二上语文练习-文言文阅读 试卷描述:mm 笔试题目.招聘笔试.微信考试.在线考试 试卷链接:http://www.101test.com/store/open/paperInfo/84056&vt=B016011201 ...查看


  • 试卷分析语文
  • 试卷分析: 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大板块.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注意与中考保持一致,让学生一开始就熟悉中考.本次考试试题有点难度,重视考 ...查看


  •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 鄞州区2005学年八年级(下)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友情提示:Hi!亲爱的同学,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把平日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1. 全卷满分为100分,其中书 ...查看


  •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 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试卷分析 D. qì用茅草覆盖房项) kāi 擦抹) 学校班级 怡然自得(yí愉悦) 一. 语言的积累和运用(29分)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1. 用课文原句填空(11分) 分) ① 大 ...查看


  • 初二语文考试卷
  • 初二语文考试卷 第一部分阅读(5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6分) (一)默写(8分) 1.榆柳萧疏楼阁闲,.(<洛桥晚望>) 2.,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3.,志在千里.(<步出夏门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