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雕龙]的文辞观

  摘 要:《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全面深刻的文学理论著作,围绕如何创作“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其中的文辞观尤其耐人寻味。本文是笔者在仔细研读、深思熟虑后对《文心雕龙》文辞观的一己之见,以期得到读者之认可,方家之教正。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2720.htm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辞观;刘勰

  在整部《文心雕龙》[1]中,直接或间接提到文辞的达上百处之多。刘勰对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均有论述:

  一、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

  《原道》篇首从哲学高度论证了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自然万物既有万紫千红的呈现,便需要文章来体现“道”之文采,因此文章是与天地并生共长的。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神思》),“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夸饰》),刘勰认为表达外物对人五官和心灵的触动时,主要靠优美的语言、精细的文辞。为了深入论证文辞修饰的重要作用,他举了历史上和生活中的各种例子:

  “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原道》),圣人孔子也在“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方面下了必要的功夫;在《征圣》篇中,他从孔子赞美子产、泛论君子的话出发,认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应作为写文章的金科玉律;“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辩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杂文》),学识渊博、聪明雅致的人,正是因为文辞、气质、情志并重,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诸子》篇中,他旁征博引,认为孟轲、荀况、管仲、列御寇、邹衍、墨翟、淮南王等人的作品或因“理懿而辞雅”、“事核而言练”、“意显而语质”,或因“气伟而采奇”、“心奢而辞壮”、“泛采而文丽”而得诸子百家之精华;“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情采》),人们的日常用语都是讲究修辞的,提倡“道法自然”的老庄也并不反对文辞修饰。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文辞修饰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

  刘勰认为文学经典基本具备以下六个特点,“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宗经》),其中“文丽而不淫”即是说合理文辞的标准。《征圣》篇也有类似的论述,“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即文辞重在表达要义,而非标新立异。

  显而易见,这是针对追求金章玉句、轻视思想内容的浮夸文辞来说的,“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序志》)。

  为了对浮夸文辞展示外在特征,分析内在弊端,刘勰思接古今,引经据典:“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明诗》),西晋诗坛盛行轻绮靡丽之风,内容深度难比建安时期;“若夫艳歌婉娈,怨志�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兢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乐府》),温和严肃、内容雅正的乐府诗不受欢迎,文辞华丽、内容庸俗的乐府诗却广受追捧,诗句声调至此已走上了邪路;“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剪,颇累文骨”(《议对》),文辞繁杂就有舍本逐末的可能,拖累文章骨力;“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通变》),过度夸张的习气自汉初以后循环不已,前后承袭,许多作家都局限于此;“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采》),后世作家对《诗经》教诲置之不理,大都师从辞赋,崇尚虚华,正确的文质关系逐渐被破坏。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浮夸文辞妨害内容,弊端甚多,应当摒弃。

  三、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

  既然文辞修饰客观存在,于文学创作十分重要,而浮夸文辞又是应当摒弃的。那么,什么是完美文辞,它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文心雕龙》对完美文辞影响因素的论证是十分到位的,总结来说,关键有三:情感抒发、表意清晰、文体限制。

  (一)情感抒发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诠赋》),“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刘勰认为外在事物引起的相应情感体验在先,挥毫泼墨、聊以抒发在后,因此,正确的“情采”关系应是“为情而造文”。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采》),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情感表现,文辞修饰应当为此服务,所谓“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裁》)。

  (二)表意清晰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议对》),这虽是在讲议奏文的基本要领,但也具有明显的普遍意义,即文章要写得明辨简洁、清楚核实,而非文采反复,深幽隐晦。文辞选用时,表意清晰一个重要的考虑。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情采》),运用辞藻的目的是讲明事理,过于浮泛反而会造成意义模糊;“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序志》),文辞的可贵之处在于紧扣中心论点、避免因辞害意。

  (三)文体限制

  “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较也”(《祝盟》),祝祷文应语言朴实、诚恳恭敬;“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哀吊》),即哀吊文应伸张正义、彰明美德;“原笺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使敬而不慑,简而无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笺记之分也”(《书记》),笺记文应恭敬不侮、文笔清丽。

  在《定势》篇中,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正确文辞风格做了定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弘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章表奏议应典正高雅,赋颂歌诗应清新华丽,符檄书移应明白晓畅,史论序注应简明扼要,箴铭碑诔应弘大精深,连珠七辞应巧妙美艳。

  除了上述三点,刘勰认为文辞选用还应当兼顾风骨塑造、体势判断、层次梳理等的要求,“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风骨》),“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体势》),“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附会》)。

  关于完美文辞的创作方法,《文心雕龙》的观点如下: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总术》),要想创作完美文辞,就要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写作要领;“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光若长离之振翼,犹颖脱之文矣”(《通变》),要想掌握写作要领,就要博览群书、总结技巧、陶冶情操、培养气质、融会贯通。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抒发、表意清晰、文体限制等,创作方法是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写作要领。

  四、总 结

  刘勰对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的论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和思维体系,共同构成了《文心雕龙》的文辞观。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摘 要:《文心雕龙》作为我国古代一部全面深刻的文学理论著作,围绕如何创作“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其中的文辞观尤其耐人寻味。本文是笔者在仔细研读、深思熟虑后对《文心雕龙》文辞观的一己之见,以期得到读者之认可,方家之教正。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2720.htm

  关键词:文心雕龙;文辞观;刘勰

  在整部《文心雕龙》[1]中,直接或间接提到文辞的达上百处之多。刘勰对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均有论述:

  一、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

  《原道》篇首从哲学高度论证了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自然万物既有万紫千红的呈现,便需要文章来体现“道”之文采,因此文章是与天地并生共长的。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神思》),“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夸饰》),刘勰认为表达外物对人五官和心灵的触动时,主要靠优美的语言、精细的文辞。为了深入论证文辞修饰的重要作用,他举了历史上和生活中的各种例子:

  “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原道》),圣人孔子也在“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方面下了必要的功夫;在《征圣》篇中,他从孔子赞美子产、泛论君子的话出发,认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应作为写文章的金科玉律;“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辩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杂文》),学识渊博、聪明雅致的人,正是因为文辞、气质、情志并重,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在《诸子》篇中,他旁征博引,认为孟轲、荀况、管仲、列御寇、邹衍、墨翟、淮南王等人的作品或因“理懿而辞雅”、“事核而言练”、“意显而语质”,或因“气伟而采奇”、“心奢而辞壮”、“泛采而文丽”而得诸子百家之精华;“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情采》),人们的日常用语都是讲究修辞的,提倡“道法自然”的老庄也并不反对文辞修饰。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文辞修饰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文学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

  刘勰认为文学经典基本具备以下六个特点,“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宗经》),其中“文丽而不淫”即是说合理文辞的标准。《征圣》篇也有类似的论述,“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即文辞重在表达要义,而非标新立异。

  显而易见,这是针对追求金章玉句、轻视思想内容的浮夸文辞来说的,“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离本弥甚,将遂讹滥”(《序志》)。

  为了对浮夸文辞展示外在特征,分析内在弊端,刘勰思接古今,引经据典:“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明诗》),西晋诗坛盛行轻绮靡丽之风,内容深度难比建安时期;“若夫艳歌婉娈,怨志�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兢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诗声俱郑,自此阶矣”(《乐府》),温和严肃、内容雅正的乐府诗不受欢迎,文辞华丽、内容庸俗的乐府诗却广受追捧,诗句声调至此已走上了邪路;“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剪,颇累文骨”(《议对》),文辞繁杂就有舍本逐末的可能,拖累文章骨力;“夫夸张声貌,则汉初已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通变》),过度夸张的习气自汉初以后循环不已,前后承袭,许多作家都局限于此;“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采》),后世作家对《诗经》教诲置之不理,大都师从辞赋,崇尚虚华,正确的文质关系逐渐被破坏。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浮夸文辞妨害内容,弊端甚多,应当摒弃。

  三、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

  既然文辞修饰客观存在,于文学创作十分重要,而浮夸文辞又是应当摒弃的。那么,什么是完美文辞,它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文心雕龙》对完美文辞影响因素的论证是十分到位的,总结来说,关键有三:情感抒发、表意清晰、文体限制。

  (一)情感抒发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诠赋》),“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刘勰认为外在事物引起的相应情感体验在先,挥毫泼墨、聊以抒发在后,因此,正确的“情采”关系应是“为情而造文”。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采》),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情感表现,文辞修饰应当为此服务,所谓“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裁》)。

  (二)表意清晰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此纲领之大要也”(《议对》),这虽是在讲议奏文的基本要领,但也具有明显的普遍意义,即文章要写得明辨简洁、清楚核实,而非文采反复,深幽隐晦。文辞选用时,表意清晰一个重要的考虑。

  “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情采》),运用辞藻的目的是讲明事理,过于浮泛反而会造成意义模糊;“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序志》),文辞的可贵之处在于紧扣中心论点、避免因辞害意。

  (三)文体限制

  “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较也”(《祝盟》),祝祷文应语言朴实、诚恳恭敬;“固宜正义以绳理,昭德而塞违,割析褒贬,哀而有正,则无夺伦矣”(《哀吊》),即哀吊文应伸张正义、彰明美德;“原笺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使敬而不慑,简而无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笺记之分也”(《书记》),笺记文应恭敬不侮、文笔清丽。

  在《定势》篇中,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正确文辞风格做了定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弘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章表奏议应典正高雅,赋颂歌诗应清新华丽,符檄书移应明白晓畅,史论序注应简明扼要,箴铭碑诔应弘大精深,连珠七辞应巧妙美艳。

  除了上述三点,刘勰认为文辞选用还应当兼顾风骨塑造、体势判断、层次梳理等的要求,“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风骨》),“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体势》),“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附会》)。

  关于完美文辞的创作方法,《文心雕龙》的观点如下: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总术》),要想创作完美文辞,就要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写作要领;“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光若长离之振翼,犹颖脱之文矣”(《通变》),要想掌握写作要领,就要博览群书、总结技巧、陶冶情操、培养气质、融会贯通。

  总结来说,刘勰认为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包括情感抒发、表意清晰、文体限制等,创作方法是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写作要领。

  四、总 结

  刘勰对文辞修饰的存在依据和重要作用、浮夸文辞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弊端、完美文辞的影响因素和创作方法的论述,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和思维体系,共同构成了《文心雕龙》的文辞观。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相关文章

  • [文心雕龙]风骨论的立象尽意
  • 作者:徐扬尚 天府新论 2010年08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10)02-148-05 一."风骨"现代解读的"二元两分说"种种 (一)文意与 ...查看


  • 以[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论"风骨"
  • 摘 要:"风骨"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可以称得上是十分重要的批评语汇,以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刘勰是第一个把此语运用到文章品评领域的人.<文心雕龙札记>是黄季刚先生讲述刘勰力作――<文心雕龙>的课堂讲义 ...查看


  • 论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骨"的文学思想
  • 论刘勰<文心雕龙>关于"风骨"的文学思想 摘要:刘勰十分重视风骨,"风骨"的含义是文章具有明朗.生动.端直.精健的优良风格.建安时期的诗文作品,最易使人感到风骨高举.从而产生了" ...查看


  • [文心雕龙·诏策]篇的公文写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
  • 摘 要:<诏策>篇是<文心雕龙>第十九篇,文中阐述了诏.制.策.戒敕.教等下行文体."诏策"乃帝王之号令,刘勰强调:此类文体具有政治性与权威性的公文性质以及周密扼要的公文写作特点.本文以<诏 ...查看


  • 论[文心雕龙]"风骨"内涵
  • 论<文心雕龙>"风骨"内涵 作者:冷蓓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5期 [摘要]:"风骨"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我们从<风骨>内容及其创作意图入 ...查看


  • 论刘勰的民间文学观
  • 作者:刘中文 北方论丛 200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民间文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学,学者把它分为散文形式.韵文形式.说唱表演形式[1](P3).本文涉及到的有神话传说.笑 ...查看


  •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 作者: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4期 <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查看


  • 中国古代文论-名词解释 1
  • 一.1.(<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讽谏"就是讽刺的意思,"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毛诗大序>提 ...查看


  • 高中骈体文言文教学对策刍议
  • 作者:翁晓君 现代语文 2016年08期 骈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有文体,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