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报告: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张贺 PB07210001

一、实验题目: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混合法测固体(锌粒)的比热容。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与外界

的热交换是难免的。因此要努力创造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三、实验仪器:

量热器、搅拌器、温度计、天平、锌粒、试管、冰块、大气压强计、5ml量

筒、秒表

四、实验原理:

1.混合法测比热容

设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中有n种物质,其质量分别为mi,比热容为ci(i=1,2,…,n)。开始时体系处于平衡态,温度为CT1,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后又达到新的平衡态,温度为T2。若体系中无化学反应或相变发生,则该体系获得(或放出)的热量为

Q(m1c1m2c2...mncn)(T2T1) (1)

假设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开始时量热器与其内质量为m的水具有共同温度T1,把质量为mx的待测物加热到T’后放入量热器内,最后这一系统达到热平衡,终温为T2。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中对外界的散热或吸热,则有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2) 式中c为水的比热容。2.0VJK1cm3代表温度计的热容量,其中V是温度计

浸入到水中的体积。 2. 系统误差的修正

在量热学实验中,由于无法避免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实验结果总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所以,校正系统误差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2)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量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和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3)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沸点的校正。在实验中,我们是取水的沸点为被测物体加热后的温度,但压强不同,水的沸点也有所不同。为此需用大气压强计测出当时的气压,再由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前,整个系统还会向外散热。所以理论上的末温是无法得到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修正: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前4~5min就开始测读量热器中水的温度,每隔1min读一次。当被测物体放入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应每隔0.5min测读一次。直道升温停止后,温度由最高温度均匀下降时,恢复每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第15min截止。由实验数据作出温度和时间的关系T-t曲线。

为了推出式(2)中的初温T1和末温T2,在图中,对应于室温T室曲线上之G点作一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然后将曲线上升部分AB及下降部分CD延长,与此垂线分别相交于E点和F点,这两个交点的温度坐标可看成是理想情况下的T1和T2,即相当于热交换无限快时水的初温与末温。

五、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测量锌粒的比热容,实验装置如图5.3.3-2。

1.称出质量为mx的锌粒,放入试管中隔水加热(注意:水不能溅入)。在沸水中至少15min,才可以认为锌粒与水同温。水沸腾后测出大气压强p。

2.在锌粒加热的同时,称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m1,然后倒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冰屑使水温降低到室温下3~4℃(注意:不能使筒外表有水凝结),利用公式(2)估算出水的质量m后,称出质量m1+m。

3.在倒入锌粒前,一面用棒轻轻搅动,一面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注意:一定要待冰屑全部融化后才能开始测温),计时5分钟后将热好的锌粒迅速而准确地倒入量热器内(注意:不能使量热器中水溅出,又切勿碰到温度计),立即将盖盖好并继续搅拌(注意:搅拌不能太使劲),同时,每隔半分钟测一次水温。至水温均匀下降,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连续10min左右为止。

4.温度计浸没在水下的体积可用一个小量筒测得,先将水注入小量筒中,记下其体积V1,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使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体积与在量热筒中没入水中的体积相同(以从量热筒中取出温度计上水印为准),读出液面升高后的体积V2,则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 VV2V1

(注意:实验中温度计中的水银泡一定要没入水中,但又不能碰到锌粒) 5.查表得到实验气压条件下水的沸点T’,即作为锌粒加热后的温度。 6.作温度-时间曲线,求出T1和T2。

7.根据式(2)求出锌的比热cx,并和锌的标准比热0.386J/(gK)比较,求出相

对误差。

六、数据处理:

1.锌粒质量mx: mx250g

2.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m1: m1153.5g 3.测量室温T:T22.6C 4.估算水的质量:将如下数值

cx0.386J/(gK) c10.093J/(gK)

c4.2J/(gK) T100C

T222.6C4C26.4C T122.6C4C18.4C

mx250g m1153.5g

V1cm3

代入公式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算出水的质量m206.9g207g

称质量大概为202g的水,再加冰块。

5.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及水的质量m1m:m1m357.5g 算得水的质量m: mm1mm1357.5g153.5g204g

6.每隔1min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7.加入锌粒后每隔20s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8.每隔1min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9.量筒内水的体积V1:V13.3cm3

温度计插入量筒后的体积V2:V24.7cm3

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V:VV2V14.7cm33.3cm31.4cm3 10.大气压强: 762mm汞柱 查表得水沸点: T100.07C 11.温度-时间曲线如下图:

12.由上图得T1和T2:T118.8C T226.5C 13.计算锌的比热容cx:

将如下数值

c10.093J/(gK)

c4.2J/(gK) T100.07C

T226.5C T118.8C

mx250g m1153.5g

m204g V1.4cm3

代入公式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mcm1c12.0VJK1cm3)(T2T1)

得cx

mx(T'T2)

2044.2JK

1

153.50.093JK12.01.4JK126.5C18.8C

250g100.07C26.5C

0.366J/(gK)

14.计算相对误差:

Er

0.386J/(gK)0.366J/(gK)

5.18%

0.386J/(gK)

实验结果相对误差1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①将锌粒移入量热器的速度不够快,造成热量损失。 ②放入锌粒后读数不够及时,导致作图误差。 ③由于测试者心理素质造成的测量上的误差。 ④实验系统本身存在的误差。

七、思考题:

为使系统从外界吸热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抵,你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答:①量热器不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②采取补偿措施,在锌粒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

室温,并避免在量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和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③缩短操作时间,将锌粒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

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④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⑤用当时的气压通过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结果: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测试者的心理因素,放入锌粒和读数不能达到足够快,故实际操作的结果不够准确,算得的锌粒的比热容比标准值偏小。

实验报告: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张贺 PB07210001

一、实验题目: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混合法测固体(锌粒)的比热容。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与外界

的热交换是难免的。因此要努力创造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的精度。

三、实验仪器:

量热器、搅拌器、温度计、天平、锌粒、试管、冰块、大气压强计、5ml量

筒、秒表

四、实验原理:

1.混合法测比热容

设一个热力学孤立体系中有n种物质,其质量分别为mi,比热容为ci(i=1,2,…,n)。开始时体系处于平衡态,温度为CT1,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后又达到新的平衡态,温度为T2。若体系中无化学反应或相变发生,则该体系获得(或放出)的热量为

Q(m1c1m2c2...mncn)(T2T1) (1)

假设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开始时量热器与其内质量为m的水具有共同温度T1,把质量为mx的待测物加热到T’后放入量热器内,最后这一系统达到热平衡,终温为T2。如果忽略实验过程中对外界的散热或吸热,则有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2) 式中c为水的比热容。2.0VJK1cm3代表温度计的热容量,其中V是温度计

浸入到水中的体积。 2. 系统误差的修正

在量热学实验中,由于无法避免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实验结果总是存在系统误差,有时甚至很大,以至无法得到正确结果。所以,校正系统误差是量热学实验中很突出的问题。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系统近似孤立体系。此外,量热器不要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要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2)采取补偿措施,就是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室温,但避免在量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和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3)缩短操作时间,将被测物体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4)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5)沸点的校正。在实验中,我们是取水的沸点为被测物体加热后的温度,但压强不同,水的沸点也有所不同。为此需用大气压强计测出当时的气压,再由气压与沸点的关系通过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散热的影响仍难以完全避免。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后,水温达到最高温度前,整个系统还会向外散热。所以理论上的末温是无法得到的。这就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修正:在被测物体放入量热器前4~5min就开始测读量热器中水的温度,每隔1min读一次。当被测物体放入后,温度迅速上升,此时应每隔0.5min测读一次。直道升温停止后,温度由最高温度均匀下降时,恢复每分钟记一次温度,直到第15min截止。由实验数据作出温度和时间的关系T-t曲线。

为了推出式(2)中的初温T1和末温T2,在图中,对应于室温T室曲线上之G点作一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然后将曲线上升部分AB及下降部分CD延长,与此垂线分别相交于E点和F点,这两个交点的温度坐标可看成是理想情况下的T1和T2,即相当于热交换无限快时水的初温与末温。

五、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测量锌粒的比热容,实验装置如图5.3.3-2。

1.称出质量为mx的锌粒,放入试管中隔水加热(注意:水不能溅入)。在沸水中至少15min,才可以认为锌粒与水同温。水沸腾后测出大气压强p。

2.在锌粒加热的同时,称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m1,然后倒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冰屑使水温降低到室温下3~4℃(注意:不能使筒外表有水凝结),利用公式(2)估算出水的质量m后,称出质量m1+m。

3.在倒入锌粒前,一面用棒轻轻搅动,一面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注意:一定要待冰屑全部融化后才能开始测温),计时5分钟后将热好的锌粒迅速而准确地倒入量热器内(注意:不能使量热器中水溅出,又切勿碰到温度计),立即将盖盖好并继续搅拌(注意:搅拌不能太使劲),同时,每隔半分钟测一次水温。至水温均匀下降,每隔一分钟测一次水温,连续10min左右为止。

4.温度计浸没在水下的体积可用一个小量筒测得,先将水注入小量筒中,记下其体积V1,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使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体积与在量热筒中没入水中的体积相同(以从量热筒中取出温度计上水印为准),读出液面升高后的体积V2,则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 VV2V1

(注意:实验中温度计中的水银泡一定要没入水中,但又不能碰到锌粒) 5.查表得到实验气压条件下水的沸点T’,即作为锌粒加热后的温度。 6.作温度-时间曲线,求出T1和T2。

7.根据式(2)求出锌的比热cx,并和锌的标准比热0.386J/(gK)比较,求出相

对误差。

六、数据处理:

1.锌粒质量mx: mx250g

2.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m1: m1153.5g 3.测量室温T:T22.6C 4.估算水的质量:将如下数值

cx0.386J/(gK) c10.093J/(gK)

c4.2J/(gK) T100C

T222.6C4C26.4C T122.6C4C18.4C

mx250g m1153.5g

V1cm3

代入公式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算出水的质量m206.9g207g

称质量大概为202g的水,再加冰块。

5.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及水的质量m1m:m1m357.5g 算得水的质量m: mm1mm1357.5g153.5g204g

6.每隔1min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7.加入锌粒后每隔20s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8.每隔1min测量一次水温: 单位:C

9.量筒内水的体积V1:V13.3cm3

温度计插入量筒后的体积V2:V24.7cm3

温度计插入量热筒水中的体积V:VV2V14.7cm33.3cm31.4cm3 10.大气压强: 762mm汞柱 查表得水沸点: T100.07C 11.温度-时间曲线如下图:

12.由上图得T1和T2:T118.8C T226.5C 13.计算锌的比热容cx:

将如下数值

c10.093J/(gK)

c4.2J/(gK) T100.07C

T226.5C T118.8C

mx250g m1153.5g

m204g V1.4cm3

代入公式 mxcx(T'T2)(mcm1c12.0VJK1cm3)(T2T1)

(mcm1c12.0VJK1cm3)(T2T1)

得cx

mx(T'T2)

2044.2JK

1

153.50.093JK12.01.4JK126.5C18.8C

250g100.07C26.5C

0.366J/(gK)

14.计算相对误差:

Er

0.386J/(gK)0.366J/(gK)

5.18%

0.386J/(gK)

实验结果相对误差10%,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误差产生原因分析:

①将锌粒移入量热器的速度不够快,造成热量损失。 ②放入锌粒后读数不够及时,导致作图误差。 ③由于测试者心理素质造成的测量上的误差。 ④实验系统本身存在的误差。

七、思考题:

为使系统从外界吸热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抵,你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答:①量热器不放在电炉旁和太阳光下,实验也不在空气流通太快的地方进行。

②采取补偿措施,在锌粒放入量热器之前,先使量热器与水的初始温度低于

室温,并避免在量热器外生成凝结水滴。先估算,使初始温度与室温的温差与混合后末温高出室温的温度大体相等。这样混和前量热器从外界吸热与混合后向外界放热大体相等,极大地降低了系统误差。

③缩短操作时间,将锌粒从沸水中取出,然后倒入量热器筒中并盖好的整个

过程,动作要快而不乱,减少热量的损失。

④严防有水附着在量热筒外面,以免水蒸发时带走过多的热量。 ⑤用当时的气压通过表查出沸点的温度。

结果: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测试者的心理因素,放入锌粒和读数不能达到足够快,故实际操作的结果不够准确,算得的锌粒的比热容比标准值偏小。


相关文章

  • 物质比热容的测定研究
  • 物质比热容的测定研究 摘要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通常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是一个 ...查看


  •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郭超 [1**********]4 08物理(2)班 摘要:比热容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比热容的测量是热学中的一个基本测量,在新 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中,物质的比热容的测量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散热因素 ...查看


  • 测量固体比热容
  • 地空学院 杨柳春 PB05007302 实验5.3.3 实验名称:测量固体比热容 实验目的:测量固体(锌粒)比热容.交换是难免的.因此要努力创造一 个热力学孤立体系,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吸热.散热做出校正,尽量使二者相抵消,以提高实验的精 ...查看


  • DSCMDSC测定物质比热容的比较
  • 70 分析仪器 2011年第3期 DSC.MDSC测定物质比热容的比较 鲁 红1 冯大春2 杨继佑1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1.510225:2.510225 具备先进TSC.M ...查看


  • 初中物理天津历年试题分析T
  • 2016中考时间 6月18日 6月19日 上午 9:00-11:00 (120分钟) 下午 2:00-3:40 (100分钟) 单选题 多选题6分钟 8分钟 8分钟语文 物理+化学 120分 100分+100分 数学 英语 分 120分 综 ...查看


  • 温度热量关系
  •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等之间的计算关系 设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某一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ΔQ时,温度升高(或降低)ΔT,则ΔQ/ΔT称为物体在此过程中的热容量(简称热容),用Cm表示,即Cm=ΔQ/ΔT. 用热容除以质量,即得比热容C= ...查看


  •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 ...查看


  • [地球的外衣]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 初中科学[八上] [第2章]地球的外衣 知识点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1节 大气层 [知识点总结] 一. 大气的存在 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它像一件外衣保护着地球. 2. 大气的作用 1) 大 ...查看


  • 初中物理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知识点精华
  • 分子动理论 扩散: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发生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物质温度有关. 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看运动的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分子. 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