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苔丝_与_无名的裘德_研究现状综述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研究现状综述

何亚敏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16

摘要:哈代的代表作《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自成书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

读该两部著作,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来阐述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对该两部巨著的研究现状,以期读者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哈代;《苔丝》;《无名的裘德》;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2X(2011)02-0034-03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巨匠。《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1891年成书出版,“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可我们读到它时,还时常觉得在读当代的作品。”小说以苔丝悲惨而短暂的一生为主要情节,

[1]

章“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死亡———评《无名的裘德》”分别从“知识悲剧”,“信仰悲剧”,“爱情悲剧”,三个层面紧扣“悲剧”二字,论述了作品的悲剧思想。

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张玲《哈代》,本书中作者从苔丝与裘德的生活轨迹入手,从两位主人公人文思想上的超越时代性与贞操观上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格格不入性,分析了二者的人生悲剧。

同年山东大学外语学院的吴钧在《略论〈苔丝〉创作手法的悲剧意味》中,从分析哈代的多种描写手法,如误会,巧合,出乎意外的结果等以及小说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来试图探讨小说的悲剧意识。

2003年河北师范大学王平在《〈无名的裘德〉的悲剧魅力》中,则从裘德学业和事业追求的失败及他与淑寻求理想和谐两性关系的破灭中研究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

200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吴笛《哈代新论》,作者从法律的视野切入,分别从“诱惑还是强暴?”,“过失,防卫过当还是故意杀人?”,“情感与法理的冲突”三方面来解读苔丝的悲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提供给我们一个“法律制度悲剧意识”的全新视野。

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张志清在《达尔文主义与苔丝悲剧中指出哈代深受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进化论的社会性》

者影响,并试图用达尔文主义来剖析苔丝悲剧的深刻性。2010年玉溪师范学院邵红在《人生并非宿命中———从叔

〈无名的裘德〉》中认为哈代的悲剧并非让人本华哲学角度看

去悲观厌世,而是要实现痛苦人生的彻底解救,这一论点与传统的哈代悲剧宿命论相反。

(2)从宗教角度

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及维普资讯,发现国内对该两部著作从宗教视角进行研究较晚,主要是始于2000年以后。

描述了这位纯洁姑娘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命运。小说出版后遭到批评界的种种非议,被认为是一部不洁的作品。无独有《无名的裘德》1895年成书出偶,同被后世公认为哈代名作的版后,遭到文学理论界更为巨大的责难。小说叙述的是底层青年裘德爱情、学业、事业幻灭的过程。两部作品无论在主题、风格、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思想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可称之为姐妹篇。本文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来对截至目前为止国内

外研究者对该两部巨著的研究现状予以阐述,以期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研究这两部作品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对这两部经典的关注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悲剧意识审美角度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在我国最早的译本是1934年与1944年吕天石译本。此后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不断问世,但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价值不是很高,90年代以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在该著作中作者指出《苔

与《无名的裘德》两部作品都属于哈代创作的第三时期,这丝》

一阶段的这两部作品反映出在资产主义入侵下传统社会崩溃,破产农民丧失土地后悲剧命运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因为本质上资产阶级是敌视人类的。我们可以说聂珍钊这是从社会制度悲剧意识来对作品进行考查。

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吴笛《哈代研究》,本书第九

收稿日期:2011-03-27

作者简介:何亚敏(1977-),男,江西九江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讲师。

·34·

2000年郑州大学外文系王胜利在《向宗教及宗教道德观公开挑战———评哈代小说〈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阐述了宗教道德观的虚伪,指出该作品所蕴含的反宗教意识。2000年,西北民族学院外语系李全福、李岗在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从小说〈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婚姻与宗教观》,文中指出作品的人物通过他们“离经叛道”的言行折射出哈代从怀疑上帝到批判现实的宗教观。

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外语学院马士奎、朱士东在其《从苔中认为《圣经》已深深渗透在《苔丝的命运看哈代的宗教意识》

丝》中,书中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中获取原型。

2004年东北农业大学贾洪波、李忠霞在《抗击宗教制度的

〈无名的裘德〉中对宗教制度的批判》里,从三个层强音—评

对生活的麻痹、成为被人面,即宗教对追求人性自由的践踏、利用的工具来展开论述。

2005年济南理工大学朱林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

人物原型》里从宗教原型批评角度来分析哈代创作理念。

2006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孔丽霞在《试析〈无名的裘德〉中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中,则深入分析了小说里人物的圣经意象,认为主要人物与《圣经》有着密切联系,这对于深入探讨该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2008年丁世忠在《哈代小说伦理思想研究》中从对宗教的批判与对宗教美德的肯定正反两面对两部小说中包含的宗教伦理观展开了论述。这一成果对照于过去只是单方面地论述这两部作品中哈代反宗教的因素而显得更加全面客观。

2009年吴笛在《哈代新论》第八章“哈代的宗教思想以及在作品中的反映”中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宗教思想也有解读。作者认为这两部作品最能反映哈代的宗教观,并指出裘德的宗教思想经历与哈代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分别经历了信仰—怀疑—探索的过程。

(3)从婚恋伦理角度

这一研究角度国内早期并未有太多的涉足。2008年上海外国语学院刘秀娟在《婚姻制度的勇敢叛逆者———评哈代作中,以该两部作品为例,探究出哈品对英国婚姻制度的反叛》

代的婚姻观对传统的婚姻发起了空前的挑战,他的婚姻观念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而具有某些现代性。

同年丁世忠在《哈代小说伦理思想研究》中对该两部作品中的婚恋伦理都很有见解。作者认为苔丝与克莱尔的婚恋存在太多的盲目性,而裘德与淑的恋爱一直在追求情感的一致性与人格的独立性,同时作者批判了婚姻的功利性,最后还指出不能放任感情做出背离婚姻幸福的行为。

2009年武汉工业学院外语系郭海平、枣阳市第二中学赵菡在《超越世俗———论苔丝的婚恋观》中,认为苔丝超越世俗的婚姻观与追求自由爱情的信念超越了时代,因而受到传统保守势力的打压。

同年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中,引入比较文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这两部小说,揭题研究》

示出婚姻从外在的财产、教育等向内发展为内在个性、性欲等心理问题。

2010年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黄周霞在《〈无名裘德〉中

里,则从淑的角度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淑的婚姻悲剧》

景、家庭、作者观念等方面论证了淑婚姻不幸形成的原因。

(4)女性主义角度

有些批评家认为哈代是反女性主义者,而有些学者则认

为他是女性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长久存在着分歧与激烈的争议,这些争议也投射在主人公境遇相似的《苔丝》与《无名的之上。从女性主义出发,无论怎么看这两部小说在性别主裘德》

题上正好是争锋相对,这也让我们对哈代的女性观产生疑惑。

2002年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李璐在《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里,认为哈代解构了安吉尔的男性主体,描写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借此表达对女性处境的同情与关怀。

笔者在2009年的论文《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苔丝〉———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一文中,借用盖尔·卢宾、朱丽叶·米切尔等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主义素质,指出以苔丝为代表的女性解放道路坎坷而漫长,我们应该逐步消除男权至上,从精神上尊重关怀女性。

同年吴笛《哈代新论》在论述哈代的女性意识时也谈到这两部小说,尤其强调《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阿拉贝娜这一女性形象并非是故意贬低女性,而是为了说明其在裘德命运中所起的作用,为了说明女性的不幸同样会发生在男性身上。与传统观点比照,这一观点非常具有独到性。

2010年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张炳飞在《鸟·窗·女——对〈无名的裘德〉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里,指出鸟和窗是人—

女性主义理论中两个主要喻说,而鸟与窗又与淑这个人物有多次映射,这为我们解读淑提供了新的方法。

(5)从其他角度

以上综述是国内学者对该两部作品主要研究现状的分析,其它的一些切入视角零零散散,缺乏深度,例如作品的艺术手法、技巧研究,乡土精神研究等,在此不再细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主要还是紧跟国外,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上都有借鉴,因此与国外研究视角有许多重合之处,所以与国内主要研究角度相似部分,本文不再赘述,只对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综述:

(1)从作品思想价值取向及艺术技巧角度

国外学者对该两部作品的研究更为宽广。国内对这两部小说的研究成果我们所看到的几乎都是正面的评价,而国外研究中我们能看到对这两部作品不同角度的负面批评,这使得我们能更好地从正反两面,更客观、全面、冷静地理解、解读这两部小说。

另外哈代本就是英国作家,所以国外学者对哈代的研究理所当然早于国内。

1910年,美国批评家W·弗尔普斯在《论托马斯·哈代》中有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两部小说。其对这两部小说几乎持否定《无名的裘德》时,他写道“我想,这是他所创作的态度。在论述

的最差的长篇小说,无论从道德方面或者从艺术角度来看都

[2]

是这样。”“,悲观主义,在他早期作品里本来是一个崇尚的基[3]本因素,在《裘德》里却只是歇斯底里大发作。”“那种曾经部,

·35·

[4]

分地毁损《苔丝》的纵欲主义,在《裘德》里卑俗的令人震惊;”《无名的裘德》,并指出“哈代即哈代与读者层面的关系来研究

那个时代的读者对情节结构的反应倒不是很明显,而是更多地从内心深处激烈地对小说中所强调的他们所期待的生活与哈代所看到的发生在他那个时代非传统男女生活之间的不同

[5]

的那部分有反应。”

(4)从与作品有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角度

2005年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由ScottMcEathron编著的《ThomasHardy'sTessoftheD'Urbervilles:Asourcebook》,该《苔丝》相关文献整理与介绍的角度作为对《苔丝》部著作从与

进行研究的一个视角。该著作提供了具有前后关系的见解、再版的同时代的文献、《苔丝》这部作品早期的接受程度评述、近期的一些评论界观点,也有大量的评论著作节选,带有再版时编辑的评论及可前后参照的批评性文献的该部小说节选,并给出了该部作品深入品阅的一些建议。总之该著作的出现既拓展了《苔丝》的研究领域新空间,又丰富了资料来源,方便了其它读者及学者来研究《苔丝》。

其它的一些研究角度,因为研究涉及的不深,本文不再详述,如LINDAM.SHIRES的论文《TheradicalaestheticofTessoftheD'Urbervilles》从《苔丝》这部小说中的美学观来探讨该部作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他论述《苔丝》时,认为哈代对辩论的爱好在一定范围内使哈代丧失了艺术感,并认为哈代安排苔丝被绞死是哈代的错误。1934年英国学者F·恰普曼在《小说家哈代》中,批评哈代卖弄才学,以深奥替代朴素,认为《苔丝》的结尾,简直就是弄姿搔首地在演戏;裘德对基督寺的幻想,也是大肆炫耀才学。在乡村生活的描写上使用了拙劣的维多利亚新闻文体,这几乎

《苔丝》。对于《无名的裘德》,作者认为哈代把一些所谓的毁了

“哲理”作为深刻的思想强加给读者,并加上了拙劣的象征主义外衣,并以那个“时间老人”作案例分析。

(2)从小说所反映的主题角度1953年英国当代文学批评家A·凯特尔在《英国小说导中对《苔丝》有专门的论述。他说这部小说更具有一种社会论》

文献性质,主题反映的是随资本主义的扩张农民阶级瓦解过程,苔丝为德伯所付出的代价是这个历史进程在起作用的象征。他还指出《苔丝》所唤起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不欠深沉的《苔丝》是对农民世界毁灭表现得最动人的小说,气愤,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力量对于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力量。1961年作家A·阿尔瓦雷斯在《无名的裘德》(美国新文库,1961年)的后记中认为该部小说之所以在出版后受到激烈《苔丝》的批判并非因为小说的主题是哈代的宿命论,因为自后,公众已习惯它;也并非小说对社会与宗教的攻击;他认为是小说表现的“孤独”,没有这一主题,该部小说就显示不出它他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聚在一起时,人物都是呆滞的任何力量。

的、无表现力的,而一旦听其自然,人物便开始思索、鲜活起来。这一研究成果的视角非常独到、新颖。

(3)从哈代与读者层面的角度

200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DALEKRAMER编著的《THOMASHARDY》,其中有一篇DALEKRAME的论文《Hardyandreaders:JudetheObscure》,作者从一个全新角度

[1]HaroldBloom.ThomasHardy'sTessoftheD'Urbervilles[M].NewYork:ChelseaHouse,1987.

[2][3][4]陈焘宇.哈代创作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DaleKramer.ThomasHard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跃飞)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确实呈独白(上接第33页)的前提。的确,

性,但我们须注意到其文论中的思想所崇尚的却是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图景。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抗,究其实质就是反对西方柏拉图以后在在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的桎梏下一元论或两元论对他的小说里着立的哲学思想以及在其钳制下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力表现的血性意识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说等等,无非就是对人类多元化思维和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些思想进入小说的文本,往往会成为主宰其主题动机和故事架构的理想。但纵观劳伦斯小说,其文本的意义却呈现异质性、多重性,并因此而产生解读上的开放性。

虽然目前国内劳伦斯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少对劳伦斯感兴趣的研究者们仍然能在这些论文中撷取一些优秀的作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品和思想的火花。我们不难看出在

伦斯试图通过对人性回归与工业文明及其关系的关注、解析,思索如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进,以求化解文明和自然的冲突,消弭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使人与

自然获得新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伦斯是不朽的。当前,在东西方文化加剧撞击与交融的21世纪,进一步展开对劳伦斯及其在中国影响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既是中西文化交流合轨的需要,也是繁荣我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M].长[2]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

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洪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劳伦斯和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4]王立新.潘神之舞—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周洁.近期中国劳伦斯研究一览与国外研究动态[J].山东外

语教学,2004,(5).

(责任编辑:李兴华)

·36·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研究现状综述

何亚敏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16

摘要:哈代的代表作《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自成书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解

读该两部著作,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来阐述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对该两部巨著的研究现状,以期读者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哈代;《苔丝》;《无名的裘德》;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2X(2011)02-0034-03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巨匠。《苔丝》是哈代最杰出的作品,1891年成书出版,“差不多一个世纪过去了,可我们读到它时,还时常觉得在读当代的作品。”小说以苔丝悲惨而短暂的一生为主要情节,

[1]

章“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死亡———评《无名的裘德》”分别从“知识悲剧”,“信仰悲剧”,“爱情悲剧”,三个层面紧扣“悲剧”二字,论述了作品的悲剧思想。

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张玲《哈代》,本书中作者从苔丝与裘德的生活轨迹入手,从两位主人公人文思想上的超越时代性与贞操观上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格格不入性,分析了二者的人生悲剧。

同年山东大学外语学院的吴钧在《略论〈苔丝〉创作手法的悲剧意味》中,从分析哈代的多种描写手法,如误会,巧合,出乎意外的结果等以及小说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来试图探讨小说的悲剧意识。

2003年河北师范大学王平在《〈无名的裘德〉的悲剧魅力》中,则从裘德学业和事业追求的失败及他与淑寻求理想和谐两性关系的破灭中研究这部小说的悲剧主题。

200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吴笛《哈代新论》,作者从法律的视野切入,分别从“诱惑还是强暴?”,“过失,防卫过当还是故意杀人?”,“情感与法理的冲突”三方面来解读苔丝的悲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提供给我们一个“法律制度悲剧意识”的全新视野。

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张志清在《达尔文主义与苔丝悲剧中指出哈代深受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进化论的社会性》

者影响,并试图用达尔文主义来剖析苔丝悲剧的深刻性。2010年玉溪师范学院邵红在《人生并非宿命中———从叔

〈无名的裘德〉》中认为哈代的悲剧并非让人本华哲学角度看

去悲观厌世,而是要实现痛苦人生的彻底解救,这一论点与传统的哈代悲剧宿命论相反。

(2)从宗教角度

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及维普资讯,发现国内对该两部著作从宗教视角进行研究较晚,主要是始于2000年以后。

描述了这位纯洁姑娘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命运。小说出版后遭到批评界的种种非议,被认为是一部不洁的作品。无独有《无名的裘德》1895年成书出偶,同被后世公认为哈代名作的版后,遭到文学理论界更为巨大的责难。小说叙述的是底层青年裘德爱情、学业、事业幻灭的过程。两部作品无论在主题、风格、作品所折射出来的思想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可称之为姐妹篇。本文从国内与国外两个维度来对截至目前为止国内

外研究者对该两部巨著的研究现状予以阐述,以期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两部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研究这两部作品及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对这两部经典的关注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1)从悲剧意识审美角度

《苔丝》与《无名的裘德》在我国最早的译本是1934年与1944年吕天石译本。此后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不断问世,但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研究成果价值不是很高,90年代以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聂珍钊《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在该著作中作者指出《苔

与《无名的裘德》两部作品都属于哈代创作的第三时期,这丝》

一阶段的这两部作品反映出在资产主义入侵下传统社会崩溃,破产农民丧失土地后悲剧命运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因为本质上资产阶级是敌视人类的。我们可以说聂珍钊这是从社会制度悲剧意识来对作品进行考查。

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吴笛《哈代研究》,本书第九

收稿日期:2011-03-27

作者简介:何亚敏(1977-),男,江西九江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讲师。

·34·

2000年郑州大学外文系王胜利在《向宗教及宗教道德观公开挑战———评哈代小说〈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阐述了宗教道德观的虚伪,指出该作品所蕴含的反宗教意识。2000年,西北民族学院外语系李全福、李岗在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从小说〈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婚姻与宗教观》,文中指出作品的人物通过他们“离经叛道”的言行折射出哈代从怀疑上帝到批判现实的宗教观。

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外语学院马士奎、朱士东在其《从苔中认为《圣经》已深深渗透在《苔丝的命运看哈代的宗教意识》

丝》中,书中主要人物都可以从《圣经》中获取原型。

2004年东北农业大学贾洪波、李忠霞在《抗击宗教制度的

〈无名的裘德〉中对宗教制度的批判》里,从三个层强音—评

对生活的麻痹、成为被人面,即宗教对追求人性自由的践踏、利用的工具来展开论述。

2005年济南理工大学朱林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圣经〉

人物原型》里从宗教原型批评角度来分析哈代创作理念。

2006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孔丽霞在《试析〈无名的裘德〉中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中,则深入分析了小说里人物的圣经意象,认为主要人物与《圣经》有着密切联系,这对于深入探讨该部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2008年丁世忠在《哈代小说伦理思想研究》中从对宗教的批判与对宗教美德的肯定正反两面对两部小说中包含的宗教伦理观展开了论述。这一成果对照于过去只是单方面地论述这两部作品中哈代反宗教的因素而显得更加全面客观。

2009年吴笛在《哈代新论》第八章“哈代的宗教思想以及在作品中的反映”中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宗教思想也有解读。作者认为这两部作品最能反映哈代的宗教观,并指出裘德的宗教思想经历与哈代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分别经历了信仰—怀疑—探索的过程。

(3)从婚恋伦理角度

这一研究角度国内早期并未有太多的涉足。2008年上海外国语学院刘秀娟在《婚姻制度的勇敢叛逆者———评哈代作中,以该两部作品为例,探究出哈品对英国婚姻制度的反叛》

代的婚姻观对传统的婚姻发起了空前的挑战,他的婚姻观念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而具有某些现代性。

同年丁世忠在《哈代小说伦理思想研究》中对该两部作品中的婚恋伦理都很有见解。作者认为苔丝与克莱尔的婚恋存在太多的盲目性,而裘德与淑的恋爱一直在追求情感的一致性与人格的独立性,同时作者批判了婚姻的功利性,最后还指出不能放任感情做出背离婚姻幸福的行为。

2009年武汉工业学院外语系郭海平、枣阳市第二中学赵菡在《超越世俗———论苔丝的婚恋观》中,认为苔丝超越世俗的婚姻观与追求自由爱情的信念超越了时代,因而受到传统保守势力的打压。

同年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中,引入比较文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这两部小说,揭题研究》

示出婚姻从外在的财产、教育等向内发展为内在个性、性欲等心理问题。

2010年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黄周霞在《〈无名裘德〉中

里,则从淑的角度出发,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淑的婚姻悲剧》

景、家庭、作者观念等方面论证了淑婚姻不幸形成的原因。

(4)女性主义角度

有些批评家认为哈代是反女性主义者,而有些学者则认

为他是女性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长久存在着分歧与激烈的争议,这些争议也投射在主人公境遇相似的《苔丝》与《无名的之上。从女性主义出发,无论怎么看这两部小说在性别主裘德》

题上正好是争锋相对,这也让我们对哈代的女性观产生疑惑。

2002年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李璐在《被解构的男性主体———〈苔丝〉中安吉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里,认为哈代解构了安吉尔的男性主体,描写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借此表达对女性处境的同情与关怀。

笔者在2009年的论文《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苔丝〉———兼评有关苔丝命运悲剧的历史观点》一文中,借用盖尔·卢宾、朱丽叶·米切尔等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理论来解读这部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主义素质,指出以苔丝为代表的女性解放道路坎坷而漫长,我们应该逐步消除男权至上,从精神上尊重关怀女性。

同年吴笛《哈代新论》在论述哈代的女性意识时也谈到这两部小说,尤其强调《无名的裘德》中塑造的阿拉贝娜这一女性形象并非是故意贬低女性,而是为了说明其在裘德命运中所起的作用,为了说明女性的不幸同样会发生在男性身上。与传统观点比照,这一观点非常具有独到性。

2010年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张炳飞在《鸟·窗·女——对〈无名的裘德〉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里,指出鸟和窗是人—

女性主义理论中两个主要喻说,而鸟与窗又与淑这个人物有多次映射,这为我们解读淑提供了新的方法。

(5)从其他角度

以上综述是国内学者对该两部作品主要研究现状的分析,其它的一些切入视角零零散散,缺乏深度,例如作品的艺术手法、技巧研究,乡土精神研究等,在此不再细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主要还是紧跟国外,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上都有借鉴,因此与国外研究视角有许多重合之处,所以与国内主要研究角度相似部分,本文不再赘述,只对以下几个角度展开综述:

(1)从作品思想价值取向及艺术技巧角度

国外学者对该两部作品的研究更为宽广。国内对这两部小说的研究成果我们所看到的几乎都是正面的评价,而国外研究中我们能看到对这两部作品不同角度的负面批评,这使得我们能更好地从正反两面,更客观、全面、冷静地理解、解读这两部小说。

另外哈代本就是英国作家,所以国外学者对哈代的研究理所当然早于国内。

1910年,美国批评家W·弗尔普斯在《论托马斯·哈代》中有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两部小说。其对这两部小说几乎持否定《无名的裘德》时,他写道“我想,这是他所创作的态度。在论述

的最差的长篇小说,无论从道德方面或者从艺术角度来看都

[2]

是这样。”“,悲观主义,在他早期作品里本来是一个崇尚的基[3]本因素,在《裘德》里却只是歇斯底里大发作。”“那种曾经部,

·35·

[4]

分地毁损《苔丝》的纵欲主义,在《裘德》里卑俗的令人震惊;”《无名的裘德》,并指出“哈代即哈代与读者层面的关系来研究

那个时代的读者对情节结构的反应倒不是很明显,而是更多地从内心深处激烈地对小说中所强调的他们所期待的生活与哈代所看到的发生在他那个时代非传统男女生活之间的不同

[5]

的那部分有反应。”

(4)从与作品有关的资料收集整理角度

2005年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由ScottMcEathron编著的《ThomasHardy'sTessoftheD'Urbervilles:Asourcebook》,该《苔丝》相关文献整理与介绍的角度作为对《苔丝》部著作从与

进行研究的一个视角。该著作提供了具有前后关系的见解、再版的同时代的文献、《苔丝》这部作品早期的接受程度评述、近期的一些评论界观点,也有大量的评论著作节选,带有再版时编辑的评论及可前后参照的批评性文献的该部小说节选,并给出了该部作品深入品阅的一些建议。总之该著作的出现既拓展了《苔丝》的研究领域新空间,又丰富了资料来源,方便了其它读者及学者来研究《苔丝》。

其它的一些研究角度,因为研究涉及的不深,本文不再详述,如LINDAM.SHIRES的论文《TheradicalaestheticofTessoftheD'Urbervilles》从《苔丝》这部小说中的美学观来探讨该部作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他论述《苔丝》时,认为哈代对辩论的爱好在一定范围内使哈代丧失了艺术感,并认为哈代安排苔丝被绞死是哈代的错误。1934年英国学者F·恰普曼在《小说家哈代》中,批评哈代卖弄才学,以深奥替代朴素,认为《苔丝》的结尾,简直就是弄姿搔首地在演戏;裘德对基督寺的幻想,也是大肆炫耀才学。在乡村生活的描写上使用了拙劣的维多利亚新闻文体,这几乎

《苔丝》。对于《无名的裘德》,作者认为哈代把一些所谓的毁了

“哲理”作为深刻的思想强加给读者,并加上了拙劣的象征主义外衣,并以那个“时间老人”作案例分析。

(2)从小说所反映的主题角度1953年英国当代文学批评家A·凯特尔在《英国小说导中对《苔丝》有专门的论述。他说这部小说更具有一种社会论》

文献性质,主题反映的是随资本主义的扩张农民阶级瓦解过程,苔丝为德伯所付出的代价是这个历史进程在起作用的象征。他还指出《苔丝》所唤起的不是绝望,而是一种不欠深沉的《苔丝》是对农民世界毁灭表现得最动人的小说,气愤,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力量对于农民的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力量。1961年作家A·阿尔瓦雷斯在《无名的裘德》(美国新文库,1961年)的后记中认为该部小说之所以在出版后受到激烈《苔丝》的批判并非因为小说的主题是哈代的宿命论,因为自后,公众已习惯它;也并非小说对社会与宗教的攻击;他认为是小说表现的“孤独”,没有这一主题,该部小说就显示不出它他发现小说中的人物聚在一起时,人物都是呆滞的任何力量。

的、无表现力的,而一旦听其自然,人物便开始思索、鲜活起来。这一研究成果的视角非常独到、新颖。

(3)从哈代与读者层面的角度

200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DALEKRAMER编著的《THOMASHARDY》,其中有一篇DALEKRAME的论文《Hardyandreaders:JudetheObscure》,作者从一个全新角度

[1]HaroldBloom.ThomasHardy'sTessoftheD'Urbervilles[M].NewYork:ChelseaHouse,1987.

[2][3][4]陈焘宇.哈代创作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DaleKramer.ThomasHard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跃飞)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确实呈独白(上接第33页)的前提。的确,

性,但我们须注意到其文论中的思想所崇尚的却是多元的文化和社会图景。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抗,究其实质就是反对西方柏拉图以后在在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的桎梏下一元论或两元论对他的小说里着立的哲学思想以及在其钳制下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力表现的血性意识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说等等,无非就是对人类多元化思维和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这些思想进入小说的文本,往往会成为主宰其主题动机和故事架构的理想。但纵观劳伦斯小说,其文本的意义却呈现异质性、多重性,并因此而产生解读上的开放性。

虽然目前国内劳伦斯研究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少对劳伦斯感兴趣的研究者们仍然能在这些论文中撷取一些优秀的作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劳品和思想的火花。我们不难看出在

伦斯试图通过对人性回归与工业文明及其关系的关注、解析,思索如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进,以求化解文明和自然的冲突,消弭人类与自然的对立,使人与

自然获得新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劳伦斯是不朽的。当前,在东西方文化加剧撞击与交融的21世纪,进一步展开对劳伦斯及其在中国影响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既是中西文化交流合轨的需要,也是繁荣我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M].长[2]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

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洪涛.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劳伦斯和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4]王立新.潘神之舞—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周洁.近期中国劳伦斯研究一览与国外研究动态[J].山东外

语教学,2004,(5).

(责任编辑:李兴华)

·36·


相关文章

  • (全英文论文)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的作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b研究生开题报告
  • 研究生开题报告作者: 蔺惠惠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查看


  • 本科生如何写毕业论文
  •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查看


  •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文献综述
  •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0级测绘工程年级专业: 姓 学名:号:余有军1020022123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及精度分析题目名称: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及精度分析文献 ...查看


  • 综述论文的写法
  • 综述论文的写法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综"是指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qu ...查看


  • 综述论文的写法 1
  •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是指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quo ...查看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要求及范文
  • 江苏大学毕业论文或设计 "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 ...查看


  • 循证医学作业
  • 定义: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 ...查看


  •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谢佩洪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和特征 文献综述也叫文献阅读报告,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summary&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