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中夫妻互弃

探究《喻世明言》中

“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以“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

摘要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喻世明言》重在”喻世”,男女夫妻关系的相处历来是人们的热议话题,对于夫妻之间的离婚模式无非两种:夫弃妇、妇弃夫。对于这种两种离婚模式,很多人就会不自觉的问出:每种模式在男女双方结局如何?历来认为,前者男方有优势,后者女方有优势。但是,今天我们借助《喻世明言》以“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来说明两种模式下女方均处于不利局面。

关键词:冯梦龙;喻世明言;夫妻互弃

目 录

引言 ........................................................ 3

一、“妻弃夫”悲惨模式 ....................................... 4

(一)故事梗概 ··························· 4

(二)人物分析 ···························· 5

1、“前卫而又短视”的朱买臣之妻 ························ 5

2、“立场鲜明又严中有细”的朱买臣 ······················· 5

(三)历史含义 ··························· 5

二、“夫弃妻”大团圆模式 ..................................... 6

(一)故事梗概 ··························· 6

(二)人物分析 ··························· 6

1、“知错能改”的莫稽 ····························· 6

2、“宽容大度”的金玉奴 ···························· 7

(三)历史含义 ··························· 7

三、“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 8

结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10

引言

在《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讲了两则故事,一个是朱买臣被妻子抛弃,另一个是莫稽抛弃妻子金玉奴;一个是女弃男,一个是男弃女。最终结局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

这在现代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闹离婚,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站在那个男权主义的封建社会,这一现象的历史含义就一下子凸显出来。

简单讲,妻子抛弃丈夫,追求真爱,在男权社会这是很难想象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位奇女子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值得鼓励。然而站在当时人的立场上想人们对这位奇女子的评价会相当差吧,以至于找不到下家,但是通过文本我们会意外发现,女子很快找到自己的心仪对象结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社会风气还算宽松。男主角朱买臣呢?我想在未发迹之前会异常凄惨,媳妇把自己摔了,别说当时人怎么看他,现代人都看不起这样的人。所以朱买臣应该是受了奇耻大辱,这一点有可能也是激励他发奋苦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他日后成名埋下伏笔。当男主角发迹之后,前妻看到之后,想重新和朱买臣续前缘,被朱买臣当面回绝,然而我们的主角朱买臣还是比较和善,念及旧情没有做绝,赏赐后园隙地予她。原本的无心之举最终使她在回后园途中被路人指说,一时感到极为羞耻,最终投河而死。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女主角是一个“势力”女子,喜欢攀附权贵,按照我们的现代观点,女主角完全没有必要自杀,重新过自己的日子即可,然而,女主角却选择自杀,有一种解释就是对自己的短视懊悔不已,如果当初没有抛弃朱买臣,现在自己不就是太守夫人,想到这,自己痛苦不已,对于这种势力之人,一时想不开自杀也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种解释是遭到四面八方的指责,普通生活很难维持下去,活着给自己周围亲人带来无尽的耻辱,最终只能用死来解脱这一切,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男权社会下的女子,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退一万步就算她势力,她就真该死吗?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丈夫抛弃妻子,另寻新欢,这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不过能够像男主角一样悔过自新的的确少之又少。这则故事里面的女主角的表现着实让当下的女孩子们大跌眼镜,对于伤害过自己的男生是绝对不会原谅的,如果有这层理解,那么我们看我们的女主角的心胸之宽广可谓望其项背呀!最终在许德厚及其夫人的帮助下他们破镜重圆,还是个大团圆结局,这样的狗血剧情放在当下会被吐槽满屏。但是我们到此为止

需要深深的思考,造成这一结局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男权社会下,再刚烈的女子也是处在劣势地位,对自己的命运也是很难把握,所以只能做必要的妥协。这一现象对当下的女权运动不无启示!

朱买臣的事迹看起来像一出悲剧,结局为妻子含羞投河自杀,而后一个事迹则是大团圆的结局。在这一卷中我发现当女子抛弃丈夫时,丈夫发迹,女子最终的下场很惨,而丈夫抛弃妻子,妻子复仇,最终重修于好。从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对女子弃夫宽容度没有男子弃妇的宽容度大。这就引出我的话题:“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以下将通过两种模式的分析来详细阐述“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

一、“妻弃夫”悲惨模式

(一)故事梗概

朱买臣,家贫,以砍柴为生,爱读书,手不释卷,卖柴很有特点,让卖家出价,可以知道他不会挣太多的钱,除此之外,经常被一些小孩子嘲笑戏辱,这让他妻子感觉丢脸,因此和他发生了矛盾。他妻子指出:你要么专心砍柴,要么专心读书,两者只能做一件,朱买臣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卖柴以糊口,读书以求功名,两者没有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买臣的价值观,他能够平等的看待砍柴谋生和考功名。他还坚信人的命运是天注定,要掌握时机,不能急躁,相信自己在五十岁时会发迹,劝其妻子等上7年。不过其妻子不信这些天命,为了谋求更好的出路决定离开朱买臣,改嫁他人,朱买臣强留不得,只能听任其去。七年之后,朱买臣果然时来运转,被拜授会稽太守,赴任途中看到故妻,就叫她和其后夫前来,当面与其现任丈夫对比,来破当年离他而去时的断言(“好歹强似一分儿”),其妻想与其重修合好,朱买臣用“覆水难收”来回应,念少年结发之情,最终判后园隙地与他们耕种自食。其妻在回后园途中被路人指说,感到极为羞耻,最终投河而死。

(二)人物分析

1、“前卫而又短视”的朱买臣之妻

朱买臣妻子,其实在我看来,朱买臣的妻子有其伟大的一面,在汉朝时候,敢于自主选择婚姻,并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体现出女权主义的色彩,但是这么有个性的一位女子最后因为受到人们的议论就活不下去而投河自杀,这个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她也许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但依据他的性格这种选择有些不太合理。不过这位女子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嫌贫爱富,当朱买臣没发迹之前,嫌弃买臣没钱,经常被小孩嘲笑戏辱,受不了就离开朱买臣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当发现朱买臣发迹之后,就想和朱买臣重续前缘,被拒后,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侮辱,再加上路人的指责,这个要强的女人感觉自己的颜面丢尽,就投河自杀,从她的行为来看,她是那么的自私,抛下她的现任丈夫而去,只能让人唏嘘不已了。因此,我们可以从朱买臣妻子的悲剧在于她的要面子,太自私,最后赔了卿卿性命,不值呀!

2、“立场鲜明又严中有细”的朱买臣

朱买臣,作为读书人,很少有人能放下架子去砍柴卖柴的,但是朱买臣为了体谅妻子的辛苦,努力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他辛苦砍柴挣钱贴补家用。在卖柴中,他为人和善,让对方出价,表面上看朱买臣不善经商,其实他深明薄利多销的商业原则,在生活中,不与小孩子的粗劣行为计较,足可以显现他的聪明才智,对其日后的发迹埋下伏笔。对自己妻子的离去再三挽留,显现出对妻子的挚爱。发迹之后对前妻提出“愿降为婢妾,伏事终身”的意向,朱买臣用“覆水难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可以看出朱买臣是一个立场鲜明的人。最后念少年结发之情,判后园隙地与她夫妇耕种自食,可见朱买臣还是一个不计前怨,宽容大度的人。

(三)历史含义

通过分析朱买臣的为人和他妻子的为人,我们可以明白夫妻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不能太自私,应该相互帮助,相伴终生,不离不弃。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民众的一边倒舆论和官本位思想是一把无形的匕首,它将会杀人于无形。

二、“夫弃妻”大团圆模式

(一)故事梗概

金玉奴,作为一个丐帮头,所谓“团头”—— 金老大的女儿,招赘一个穷苦书生——莫稽,为了丈夫能够考中进士,可谓是尽其所能,不料当其丈夫高中之后,却为了升官发财,忘恩负义,不惜将金玉奴推入江中,幸好天命不绝,遇上贵人相助,此贵人就是莫稽的上司——许德厚,许收金玉奴为义女,设计要招赘上门女婿,莫稽求之不得,在入洞房时被早已埋伏好的丫鬟们痛打一顿,最后在许德厚及其夫人的调停下,两个人重修于好,莫稽再无非分之想,痛改前非,将岳父金老大接到任所居住,奉养送终。后来许公夫妇之死,金玉奴皆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

(二)人物分析

1、“知错能改”的莫稽

莫稽,书生,年20,父母双亡,考中之后,补上太学生,这是一个贫苦人家子弟,在当时的环境下处境是非常艰难的,要读书就得有资金,否则的话很难进取,其实,他入赘金老大家的目的很是单纯,就是为了钱,没想到能娶到貌美如花的金玉奴,虽然金家发家史不大光彩,但是对于莫稽已经非常知足了。但是人是会变得,当莫稽高中之后,就感觉金家的背景给自己丢脸了,就整天闷闷不乐,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书生形象,贫苦时是一个上进青年,一旦得势就想方设法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妨碍自己的障碍,都被确定为消灭对象,这就看出书生的丑恶一面。最终自私这个贪欲促使莫稽将金玉奴推至江中,以便自己能够彻底摆脱金家的乞丐头背景。然而,金玉奴命不该死,被莫稽上司许德厚相救,许决定帮她复仇,将其收为义女,施以计谋,来好好教训教训这个负心郎莫稽。最终这个只想往上爬的莫稽进入许德厚设的圈套中,替金玉奴出了气,最后还促成了她俩的重归于好,这一点和朱买臣的“覆水难收”恰恰相反,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从这个角度,我们会发现莫稽本心不坏,当他知错之后就改过自新,将“团头”岳父金老大接到任所赡养,为许公夫妇之死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可见莫稽还算是一个正面形象,

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个人物给予了作者的理想。

2、“宽容大度”的金玉奴

金玉奴,作为团头女儿,她也知道自己家的背景不好(金玉奴只恨自己门风不好,要挣个出头,乃劝丈夫刻苦读书。凡古今书籍,不惜价钱买来与丈夫看;又不吝供给之费,请人会文会讲;又出资财,教丈夫结交延誉。莫稽由此才学日进,名誉日起,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1),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玉奴可以算作合格的妻子,尽到了妻子应该做的一切。金玉奴从心眼里明白自己的地位不如莫稽,所以处处为莫稽着想,希望有朝一日妇以夫荣,然而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而是带来了杀身之祸,这让玉奴心凉,下定决心与他断绝夫妻关系,在金奴的面斥莫稽段很形象的表达了金奴的决心。(“玉奴唾其面,骂道:“薄幸贼!你不记宋弘有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当初你空手赘入吾门,亏得我家资财,读书延誉,以致成名,侥幸今日。奴家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幸然天天可怜,得遇恩爹提救,收为义女。倘然葬江鱼之腹,你别娶新人,于心何忍?今日有何颜面再与你完聚?”说罢放声而哭,千薄幸,万薄幸,骂不住口。”1)但是玉奴的决心还是抵不过许家夫妇的劝解,最后与莫稽重修于好。这里的重修于好的前提是认上司许德厚及其夫人为新岳父岳母。(许公又道:“贤婿常恨令岳翁卑贱,以致夫妇失爱,几乎不终。今下官备员如何?只怕爵位不高,尚未满贤婿之意。”1)最后莫稽深受感动,明白许德厚及其夫人的良苦用心,决定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最终和金玉奴白头偕老,精心赡养金老大,为许家夫妇送终,莫家和许家世世修好,亲如兄弟。玉奴对莫稽的爱是掏心窝的爱,莫稽对玉奴的爱也是真诚的,只是面对自己的仕途官运一时头脑发热,最终做了不该干的事。金玉奴的选择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多女性无法接受,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的为金奴想想,我们也许就能明白在那个男权时代,妇女的地位不高,二婚在当时是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再者即使再嫁也未必能找个好人家,她了解莫稽本心不坏,给了他一次机会,我们看到了一位多么心胸宽阔的女性,不过她的妥协是有许氏夫妇的担保的,这个也是非常令人感慨的一件事。

(三)历史含义

试想如果没有许氏夫妇的担保,他们两个是否会合好如初?女子的下场如何?一

定是悲剧。男子呢?他的前途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的一个窗口,让我们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把脉我们中国古代男女命运差别,从而回看现在的我们,当今社会男女地位在法律上是公平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侵犯女子权益,因此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敢于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女子的尊严和权益,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今天重新上演。

三、“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通过探究这两则故事,我们明白“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的原因:我们这个民族的某些劣根性:男女不平等、官本位、从众心理、看客心理、集体无意识、封建迷信、等级观念等。

“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甚至是必然的选择,追根溯源都是有一个总源头:社会男女不平等。

结语

《喻世明言》的“喻世”之功:站在21世纪的现在,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依然在为我们的生活指点迷津,本文是《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作者故意将两个相似的故事放在一起供读者阅读用意何在?在我看来,应该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比阅读来了解古代社会夫妻之间的的不平等性,朱买臣妻子的悲剧性,金玉奴的妥协性,都从一定程度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底下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处在劣势,其实当今社会,女性在社会上依然会受到种种歧视。因此,人类历史走到今天,我们身上的重担依然还在,我们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现,所以此文堪称“古代妇女地位的窗口”,值得仔细品读。

衷心感谢冯梦龙先生,他穿越历史,为现代人指点迷津,拨云见雾。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2-103

致 谢

四年的大学时光,就这样从我身边溜走,犹记得刚来学校时的懵懵懂懂,如今却也有了策马扬鞭的志向。可爱的大学,可敬的母校,让我成长为真正独立的社会人。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燕。徐燕学识渊博,亲切和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获益匪浅。感谢大学期间所有的老师们,教给我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我走进更加广阔的学术天地。感谢一路关心我们的辅导员崔斌老师。感谢共同奋进的班集体,感谢陪在我身边共同成长的每一位班级成员,你们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探究《喻世明言》中

“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以“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

摘要

《喻世明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喻世明言》重在”喻世”,男女夫妻关系的相处历来是人们的热议话题,对于夫妻之间的离婚模式无非两种:夫弃妇、妇弃夫。对于这种两种离婚模式,很多人就会不自觉的问出:每种模式在男女双方结局如何?历来认为,前者男方有优势,后者女方有优势。但是,今天我们借助《喻世明言》以“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为例来说明两种模式下女方均处于不利局面。

关键词:冯梦龙;喻世明言;夫妻互弃

目 录

引言 ........................................................ 3

一、“妻弃夫”悲惨模式 ....................................... 4

(一)故事梗概 ··························· 4

(二)人物分析 ···························· 5

1、“前卫而又短视”的朱买臣之妻 ························ 5

2、“立场鲜明又严中有细”的朱买臣 ······················· 5

(三)历史含义 ··························· 5

二、“夫弃妻”大团圆模式 ..................................... 6

(一)故事梗概 ··························· 6

(二)人物分析 ··························· 6

1、“知错能改”的莫稽 ····························· 6

2、“宽容大度”的金玉奴 ···························· 7

(三)历史含义 ··························· 7

三、“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 8

结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10

引言

在《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讲了两则故事,一个是朱买臣被妻子抛弃,另一个是莫稽抛弃妻子金玉奴;一个是女弃男,一个是男弃女。最终结局一个是悲剧,一个是喜剧。

这在现代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是闹离婚,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站在那个男权主义的封建社会,这一现象的历史含义就一下子凸显出来。

简单讲,妻子抛弃丈夫,追求真爱,在男权社会这是很难想象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位奇女子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值得鼓励。然而站在当时人的立场上想人们对这位奇女子的评价会相当差吧,以至于找不到下家,但是通过文本我们会意外发现,女子很快找到自己的心仪对象结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社会风气还算宽松。男主角朱买臣呢?我想在未发迹之前会异常凄惨,媳妇把自己摔了,别说当时人怎么看他,现代人都看不起这样的人。所以朱买臣应该是受了奇耻大辱,这一点有可能也是激励他发奋苦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他日后成名埋下伏笔。当男主角发迹之后,前妻看到之后,想重新和朱买臣续前缘,被朱买臣当面回绝,然而我们的主角朱买臣还是比较和善,念及旧情没有做绝,赏赐后园隙地予她。原本的无心之举最终使她在回后园途中被路人指说,一时感到极为羞耻,最终投河而死。到此为止,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女主角是一个“势力”女子,喜欢攀附权贵,按照我们的现代观点,女主角完全没有必要自杀,重新过自己的日子即可,然而,女主角却选择自杀,有一种解释就是对自己的短视懊悔不已,如果当初没有抛弃朱买臣,现在自己不就是太守夫人,想到这,自己痛苦不已,对于这种势力之人,一时想不开自杀也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种解释是遭到四面八方的指责,普通生活很难维持下去,活着给自己周围亲人带来无尽的耻辱,最终只能用死来解脱这一切,这实在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男权社会下的女子,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退一万步就算她势力,她就真该死吗?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丈夫抛弃妻子,另寻新欢,这在当今社会比较常见。不过能够像男主角一样悔过自新的的确少之又少。这则故事里面的女主角的表现着实让当下的女孩子们大跌眼镜,对于伤害过自己的男生是绝对不会原谅的,如果有这层理解,那么我们看我们的女主角的心胸之宽广可谓望其项背呀!最终在许德厚及其夫人的帮助下他们破镜重圆,还是个大团圆结局,这样的狗血剧情放在当下会被吐槽满屏。但是我们到此为止

需要深深的思考,造成这一结局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男权社会下,再刚烈的女子也是处在劣势地位,对自己的命运也是很难把握,所以只能做必要的妥协。这一现象对当下的女权运动不无启示!

朱买臣的事迹看起来像一出悲剧,结局为妻子含羞投河自杀,而后一个事迹则是大团圆的结局。在这一卷中我发现当女子抛弃丈夫时,丈夫发迹,女子最终的下场很惨,而丈夫抛弃妻子,妻子复仇,最终重修于好。从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对女子弃夫宽容度没有男子弃妇的宽容度大。这就引出我的话题:“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以下将通过两种模式的分析来详细阐述“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

一、“妻弃夫”悲惨模式

(一)故事梗概

朱买臣,家贫,以砍柴为生,爱读书,手不释卷,卖柴很有特点,让卖家出价,可以知道他不会挣太多的钱,除此之外,经常被一些小孩子嘲笑戏辱,这让他妻子感觉丢脸,因此和他发生了矛盾。他妻子指出:你要么专心砍柴,要么专心读书,两者只能做一件,朱买臣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卖柴以糊口,读书以求功名,两者没有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买臣的价值观,他能够平等的看待砍柴谋生和考功名。他还坚信人的命运是天注定,要掌握时机,不能急躁,相信自己在五十岁时会发迹,劝其妻子等上7年。不过其妻子不信这些天命,为了谋求更好的出路决定离开朱买臣,改嫁他人,朱买臣强留不得,只能听任其去。七年之后,朱买臣果然时来运转,被拜授会稽太守,赴任途中看到故妻,就叫她和其后夫前来,当面与其现任丈夫对比,来破当年离他而去时的断言(“好歹强似一分儿”),其妻想与其重修合好,朱买臣用“覆水难收”来回应,念少年结发之情,最终判后园隙地与他们耕种自食。其妻在回后园途中被路人指说,感到极为羞耻,最终投河而死。

(二)人物分析

1、“前卫而又短视”的朱买臣之妻

朱买臣妻子,其实在我看来,朱买臣的妻子有其伟大的一面,在汉朝时候,敢于自主选择婚姻,并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体现出女权主义的色彩,但是这么有个性的一位女子最后因为受到人们的议论就活不下去而投河自杀,这个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她也许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但依据他的性格这种选择有些不太合理。不过这位女子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嫌贫爱富,当朱买臣没发迹之前,嫌弃买臣没钱,经常被小孩嘲笑戏辱,受不了就离开朱买臣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当发现朱买臣发迹之后,就想和朱买臣重续前缘,被拒后,感觉自己的尊严被侮辱,再加上路人的指责,这个要强的女人感觉自己的颜面丢尽,就投河自杀,从她的行为来看,她是那么的自私,抛下她的现任丈夫而去,只能让人唏嘘不已了。因此,我们可以从朱买臣妻子的悲剧在于她的要面子,太自私,最后赔了卿卿性命,不值呀!

2、“立场鲜明又严中有细”的朱买臣

朱买臣,作为读书人,很少有人能放下架子去砍柴卖柴的,但是朱买臣为了体谅妻子的辛苦,努力尽到作为丈夫的责任,他辛苦砍柴挣钱贴补家用。在卖柴中,他为人和善,让对方出价,表面上看朱买臣不善经商,其实他深明薄利多销的商业原则,在生活中,不与小孩子的粗劣行为计较,足可以显现他的聪明才智,对其日后的发迹埋下伏笔。对自己妻子的离去再三挽留,显现出对妻子的挚爱。发迹之后对前妻提出“愿降为婢妾,伏事终身”的意向,朱买臣用“覆水难收”表明自己的立场,这可以看出朱买臣是一个立场鲜明的人。最后念少年结发之情,判后园隙地与她夫妇耕种自食,可见朱买臣还是一个不计前怨,宽容大度的人。

(三)历史含义

通过分析朱买臣的为人和他妻子的为人,我们可以明白夫妻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不能太自私,应该相互帮助,相伴终生,不离不弃。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民众的一边倒舆论和官本位思想是一把无形的匕首,它将会杀人于无形。

二、“夫弃妻”大团圆模式

(一)故事梗概

金玉奴,作为一个丐帮头,所谓“团头”—— 金老大的女儿,招赘一个穷苦书生——莫稽,为了丈夫能够考中进士,可谓是尽其所能,不料当其丈夫高中之后,却为了升官发财,忘恩负义,不惜将金玉奴推入江中,幸好天命不绝,遇上贵人相助,此贵人就是莫稽的上司——许德厚,许收金玉奴为义女,设计要招赘上门女婿,莫稽求之不得,在入洞房时被早已埋伏好的丫鬟们痛打一顿,最后在许德厚及其夫人的调停下,两个人重修于好,莫稽再无非分之想,痛改前非,将岳父金老大接到任所居住,奉养送终。后来许公夫妇之死,金玉奴皆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

(二)人物分析

1、“知错能改”的莫稽

莫稽,书生,年20,父母双亡,考中之后,补上太学生,这是一个贫苦人家子弟,在当时的环境下处境是非常艰难的,要读书就得有资金,否则的话很难进取,其实,他入赘金老大家的目的很是单纯,就是为了钱,没想到能娶到貌美如花的金玉奴,虽然金家发家史不大光彩,但是对于莫稽已经非常知足了。但是人是会变得,当莫稽高中之后,就感觉金家的背景给自己丢脸了,就整天闷闷不乐,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书生形象,贫苦时是一个上进青年,一旦得势就想方设法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妨碍自己的障碍,都被确定为消灭对象,这就看出书生的丑恶一面。最终自私这个贪欲促使莫稽将金玉奴推至江中,以便自己能够彻底摆脱金家的乞丐头背景。然而,金玉奴命不该死,被莫稽上司许德厚相救,许决定帮她复仇,将其收为义女,施以计谋,来好好教训教训这个负心郎莫稽。最终这个只想往上爬的莫稽进入许德厚设的圈套中,替金玉奴出了气,最后还促成了她俩的重归于好,这一点和朱买臣的“覆水难收”恰恰相反,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从这个角度,我们会发现莫稽本心不坏,当他知错之后就改过自新,将“团头”岳父金老大接到任所赡养,为许公夫妇之死制重服,以报其恩。莫氏与许氏世世为通家兄弟,往来不绝,可见莫稽还算是一个正面形象,

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个人物给予了作者的理想。

2、“宽容大度”的金玉奴

金玉奴,作为团头女儿,她也知道自己家的背景不好(金玉奴只恨自己门风不好,要挣个出头,乃劝丈夫刻苦读书。凡古今书籍,不惜价钱买来与丈夫看;又不吝供给之费,请人会文会讲;又出资财,教丈夫结交延誉。莫稽由此才学日进,名誉日起,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1),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玉奴可以算作合格的妻子,尽到了妻子应该做的一切。金玉奴从心眼里明白自己的地位不如莫稽,所以处处为莫稽着想,希望有朝一日妇以夫荣,然而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而是带来了杀身之祸,这让玉奴心凉,下定决心与他断绝夫妻关系,在金奴的面斥莫稽段很形象的表达了金奴的决心。(“玉奴唾其面,骂道:“薄幸贼!你不记宋弘有言:“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当初你空手赘入吾门,亏得我家资财,读书延誉,以致成名,侥幸今日。奴家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幸然天天可怜,得遇恩爹提救,收为义女。倘然葬江鱼之腹,你别娶新人,于心何忍?今日有何颜面再与你完聚?”说罢放声而哭,千薄幸,万薄幸,骂不住口。”1)但是玉奴的决心还是抵不过许家夫妇的劝解,最后与莫稽重修于好。这里的重修于好的前提是认上司许德厚及其夫人为新岳父岳母。(许公又道:“贤婿常恨令岳翁卑贱,以致夫妇失爱,几乎不终。今下官备员如何?只怕爵位不高,尚未满贤婿之意。”1)最后莫稽深受感动,明白许德厚及其夫人的良苦用心,决定悔过自新,重新做人,最终和金玉奴白头偕老,精心赡养金老大,为许家夫妇送终,莫家和许家世世修好,亲如兄弟。玉奴对莫稽的爱是掏心窝的爱,莫稽对玉奴的爱也是真诚的,只是面对自己的仕途官运一时头脑发热,最终做了不该干的事。金玉奴的选择在我们现在看来,很多女性无法接受,但是,当我们设身处地的为金奴想想,我们也许就能明白在那个男权时代,妇女的地位不高,二婚在当时是被很多人看不起的,再者即使再嫁也未必能找个好人家,她了解莫稽本心不坏,给了他一次机会,我们看到了一位多么心胸宽阔的女性,不过她的妥协是有许氏夫妇的担保的,这个也是非常令人感慨的一件事。

(三)历史含义

试想如果没有许氏夫妇的担保,他们两个是否会合好如初?女子的下场如何?一

定是悲剧。男子呢?他的前途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女子地位的一个窗口,让我们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把脉我们中国古代男女命运差别,从而回看现在的我们,当今社会男女地位在法律上是公平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各样侵犯女子权益,因此在法制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敢于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女子的尊严和权益,不让历史的悲剧在今天重新上演。

三、“夫妻互弃”不同结局的原因

通过探究这两则故事,我们明白“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的原因:我们这个民族的某些劣根性:男女不平等、官本位、从众心理、看客心理、集体无意识、封建迷信、等级观念等。

“夫妻互弃”的不同结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甚至是必然的选择,追根溯源都是有一个总源头:社会男女不平等。

结语

《喻世明言》的“喻世”之功:站在21世纪的现在,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依然在为我们的生活指点迷津,本文是《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作者故意将两个相似的故事放在一起供读者阅读用意何在?在我看来,应该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对比阅读来了解古代社会夫妻之间的的不平等性,朱买臣妻子的悲剧性,金玉奴的妥协性,都从一定程度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底下地位,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处在劣势,其实当今社会,女性在社会上依然会受到种种歧视。因此,人类历史走到今天,我们身上的重担依然还在,我们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现,所以此文堪称“古代妇女地位的窗口”,值得仔细品读。

衷心感谢冯梦龙先生,他穿越历史,为现代人指点迷津,拨云见雾。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02-103

致 谢

四年的大学时光,就这样从我身边溜走,犹记得刚来学校时的懵懵懂懂,如今却也有了策马扬鞭的志向。可爱的大学,可敬的母校,让我成长为真正独立的社会人。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燕。徐燕学识渊博,亲切和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获益匪浅。感谢大学期间所有的老师们,教给我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我走进更加广阔的学术天地。感谢一路关心我们的辅导员崔斌老师。感谢共同奋进的班集体,感谢陪在我身边共同成长的每一位班级成员,你们带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章

  • 浅谈[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1
  • 浅谈<三言二拍>的悬念设置 摘要:为增强小说情节的吸引力,中国古典小说设置悬念的方式主要包括:"暗",即作者把读者最关心的小说矛盾冲突中主动一方的活动安排成暗线,而把被动一方的活动安排成明线;"断& ...查看


  • _巧合_和_果报_模式在话本中的结构意义
  • 求 索/2003/1 "巧合"和"果报"模式在话本中的结构意义 向志柱 摘 要: 话本小说结构最普泛化.同时也最内在的根源是"巧合"和"果报"模式.巧合使得话本 ...查看


  • 论冯梦龙[三言]中的社会教化意识
  • 摘要:冯梦龙的<三言>有明确的社会教化意识,它表现在:一方面他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肯定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另一方面,作者仍然也表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皈依;他有对情欲的肯定,但他主要是以情来对百姓进行教化,这表现在他对纵欲者的警戒, ...查看


  • 明清实学对明清小说的推动与影响
  • 万 方数据 明清实学的推动,较多地脱离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传奇色彩的追逐和渲染,表现为对现实社会.世俗人生的关注和直接或间接的再现.<西游记>作为从传奇到现实人生的过渡性作品,虽然引用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和神话形式,描 ...查看


  • 重审珍珠衫1
  • "珍珠衫"当下视角 通过新视角探索<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是冯梦龙出版的第一部话本小说集<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中的第一篇,列于"三言"之首,可见它在&quo ...查看


  • 三言二拍读后感
  • 唐代小说鉴赏论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三言二拍>读后感 早在初中的时候,就看到过几部取材于<三言二拍>的电影,那时候很不解什么叫三言二拍呢,不过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每个周五的晚上我都会守在电视机旁观看&l ...查看


  •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有文言.白话两种,而以白话的成就为高.白话小说的代表为"三言""二拍",其中又以"三言"最为优秀.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由于宋元话本 ...查看


  • 注销村民户口说明什么
  • 注销村民户口说明什么 根据周口注销老人户口的干部说:"这些老人们的户口绝大部分是在1998年被村里注销的,因为当时每个村民都要交提留和集资款,村里为了截留这部分费用,就把老人们的户口按照"死亡"上报到派出所.& ...查看


  • 管道升[我侬词]
  • 是因"我侬词"知道管道升的. 管道升,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书画大家赵孟頫之妻.工诗文,善书法,擅梅.兰.竹.山.水.佛像等,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 管道升,初听像个道士名,但确是个不俗套的名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