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

维护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

作者:方辉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之后,关于各类贸易开放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其中以2009年以来出现争端的稀土贸易尤为典型,其中涉及了环境保护、政府管理、入世承诺、贸易救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稀土出口制度本身,以及在WTO 框架下的可行的争端解决机制范围内分析这一贸易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改进之处。

【关键词】稀土;贸易;WTO ;环保

一、现行稀土出口制度探源

中国的稀土出口主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关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990年以前,整个稀土国际市场被美国、欧洲、俄罗斯所垄断。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出口权的放开,大量企业开始从事稀土出口贸易,出口竞争的加剧带来的后果之一是欧美国家的稀土失去竞争力,中国稀土开始垄断世界市场,到2011年底,中国稀土供应量超过世界需求的90%。与中国稀土供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相对应的是中国稀土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其中就包括稀土出口配额制度。1986年,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2005年中国开始履行WTO 相关承诺,其中之一就是在资源出口上的放开。中国政府在稀土、钨等原材料的开采和贸易管理上并没有因为加入WTO 而发生原则性的变化。

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07年,将稀土生产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特定的矿种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

对于中国政府在稀土领域的管理措施,作为稀土应用大国的美国、欧盟和日本在2009年开始表达不满,他们主要针对已经实行了10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认为该制度违反了WTO 自由贸易精神。二、兼顾规则与贸易

作为稀土贸易诉讼的前奏,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 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

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 时的承诺。2012年1月30日,WTO 裁决,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九种原材料的出口,为国内制造商提供了保护。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钨、钼出口问题,向WTO 提起诉讼提起的诉讼,其主要对象是稀土。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的国内管理制度还是出口制度都符合WTO 的基本原则。WTO 规则并没有规定不允许成员国绝对限制商品出口,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第1款中规定,为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一国只能以保护本国资源环境为理由限制进出口,不能以保护别国或全球资源为由限制进出口。

GATT《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明确“为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限制出口的;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需要限制出口的;”货物,国家可以限制出口。

来自美国和中国自己的勘查结果都显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来自中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江西赣州一个地区需要用于修复稀土开采地的资金就达到380亿元人民币。

很显然中国现行的稀土出口政策符合WTO 上述规定,对稀土出口的配额管理既是保护资源也是保护环境,更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三、结语

虽然中国的稀土出口制度从国内管理和贸易的角度都符合WTO 的原则精神,但还是引来的国际社会的非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供应世界的格局已经让美、欧、日等国家习惯了廉价稀土原料,由于行业整治和限制出口带来的价格上涨让相关国家难以适应;二是中国国内的稀土企业整合尚未完成,给外界在稀土供应上“内外有别”的错觉。

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在稀土产业的治理和发展上,政府宏观调控随处可见。如果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经济行为调节,不仅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能降低相关国家的顾虑,比如通过财税手段在客观上提升资源的价值,通过制定标准,提高产业的环境门槛等。

实际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上述措施。2011年,国家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稀土生产企业氨氮、化学需氧量、磷、氟、钍、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2012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此外,国家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并启用了稀土专用发票,规范稀土国内交易市场,堵截稀土的无序生产和私挖滥采。

维护中国稀土出口配额制度

作者:方辉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之后,关于各类贸易开放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其中以2009年以来出现争端的稀土贸易尤为典型,其中涉及了环境保护、政府管理、入世承诺、贸易救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稀土出口制度本身,以及在WTO 框架下的可行的争端解决机制范围内分析这一贸易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改进之处。

【关键词】稀土;贸易;WTO ;环保

一、现行稀土出口制度探源

中国的稀土出口主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关管理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1990年以前,整个稀土国际市场被美国、欧洲、俄罗斯所垄断。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出口权的放开,大量企业开始从事稀土出口贸易,出口竞争的加剧带来的后果之一是欧美国家的稀土失去竞争力,中国稀土开始垄断世界市场,到2011年底,中国稀土供应量超过世界需求的90%。与中国稀土供应在全球范围内的变化相对应的是中国稀土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其中就包括稀土出口配额制度。1986年,中国颁布《矿产资源法》,对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有计划的开采。1991年,中国决定将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矿种。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 ,2005年中国开始履行WTO 相关承诺,其中之一就是在资源出口上的放开。中国政府在稀土、钨等原材料的开采和贸易管理上并没有因为加入WTO 而发生原则性的变化。

2006年,中国实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管理。2007年,将稀土生产纳入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2008年国家发布《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特定的矿种实行规划调控、限制开采、严格准入和综合利用。

对于中国政府在稀土领域的管理措施,作为稀土应用大国的美国、欧盟和日本在2009年开始表达不满,他们主要针对已经实行了10年的稀土出口配额制度,认为该制度违反了WTO 自由贸易精神。二、兼顾规则与贸易

作为稀土贸易诉讼的前奏,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 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它

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 时的承诺。2012年1月30日,WTO 裁决,中国不公平地限制了九种原材料的出口,为国内制造商提供了保护。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钨、钼出口问题,向WTO 提起诉讼提起的诉讼,其主要对象是稀土。

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的国内管理制度还是出口制度都符合WTO 的基本原则。WTO 规则并没有规定不允许成员国绝对限制商品出口,GATT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第1款中规定,为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一国只能以保护本国资源环境为理由限制进出口,不能以保护别国或全球资源为由限制进出口。

GATT《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明确“为维护国家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限制出口的;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需要限制出口的;”货物,国家可以限制出口。

来自美国和中国自己的勘查结果都显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超强度开采,中国稀土资源保有储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加速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包头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三分之一,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储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离子型稀土大多位于偏远山区,非法开采使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来自中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江西赣州一个地区需要用于修复稀土开采地的资金就达到380亿元人民币。

很显然中国现行的稀土出口政策符合WTO 上述规定,对稀土出口的配额管理既是保护资源也是保护环境,更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三、结语

虽然中国的稀土出口制度从国内管理和贸易的角度都符合WTO 的原则精神,但还是引来的国际社会的非议,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中国稀土供应世界的格局已经让美、欧、日等国家习惯了廉价稀土原料,由于行业整治和限制出口带来的价格上涨让相关国家难以适应;二是中国国内的稀土企业整合尚未完成,给外界在稀土供应上“内外有别”的错觉。

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被世界各国普遍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在稀土产业的治理和发展上,政府宏观调控随处可见。如果通过行业自律和市场经济行为调节,不仅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能降低相关国家的顾虑,比如通过财税手段在客观上提升资源的价值,通过制定标准,提高产业的环境门槛等。

实际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上述措施。2011年,国家统一调整了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稀土生产企业氨氮、化学需氧量、磷、氟、钍、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2012年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成立。此外,国家还建立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并启用了稀土专用发票,规范稀土国内交易市场,堵截稀土的无序生产和私挖滥采。


相关文章

  • 中国稀土案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 学校代码 10126 学号 01106047 分 类 号 D9 密级 本科毕业论文 学院.系 法学院 专业名称 法学 年 级 2011级 学生姓名 徐靖 指导教师 牛文军副教授 2015年 4月 13日 论中国稀土案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 摘 ...查看


  • 加入WTO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 加入WTO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牛仔不茫 摘要: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在得到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在WTO稀土官司'一审'败诉,再一次暴露了在WTO框架下自由贸易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争端 ...查看


  • 危机传播管理
  • 一场前所未有的稀土危机及应对 --危机传播管理 自然在演进,社会在发展,危机也在产生与化解中沉浮.人是系统运行的主宰,需审查它的存在,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修复危机,扶大厦于将倾,让系统恢复正常运转. 一场稀土纷争让中国及世界都把注意力集中到 ...查看


  • 2017.尔雅.大国崛起习题答案
  •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1 1. (A.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先后冲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货币. 2. 以下选项不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D. 澳门). 3. (B.2011)年中国货物 ...查看


  • 稀土冶炼分离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1年
  • 稀土冶炼分离行业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节 稀土冶炼分离概述 18 一.稀土定义 18 二.稀土冶炼项目门槛 18 三.中国对稀土的管理现状 19 四.中国 ...查看


  • 美报告揭欧美稀土稀缺真相 实为雪藏依赖进口
  •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0362 外媒给中国戴上稀土大国高帽 称限制出口是垄断 欧美自身储量也不低 却封矿专靠进口 零生产 美报告揭欧美雪藏稀土 "中国是稀土垄断大国",&quo ...查看


  •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
  • 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 小组成员:[1**********] 王守奎 (资料收集) [1**********] 李水生 (资料整理) [1**********] 平措格桑(资料分析) [1**********] 夏永川 (PPT 排版) 我方 ...查看


  • 2016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答案
  •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考试(20) 成绩: 10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以下地区是国际避税天堂的是().(1.0分)1.0 分 A. 英属的维尔京群岛 B. 日本 C. 夏威夷群岛 ...查看


  • 稀有金属股票分析
  • 稀有金属现状 作为多种稀有金属的主产地,中国却不掌握定价权:"游击式"开发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稀有金属储量急剧下降 最近,稀有金属行情一反去年牛市景象,价格开始下跌.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供大于求所致. "中国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