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历史作用2、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认识: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分裂走向大统一过程中的局部统一或区域性统一,也是历史的进步;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新课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我自信,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要边阅读边勾画,对重点知识作出重要标记;( 3)规范书写,认真完成;( 4)力争把自主学习部分全部掌握

(一)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方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袁绍想灭曹操统一天下

1、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

3.历史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___________。曹操想要统一南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____辅佐。割据江东的__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4.历史作用:奠定了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把建立时间、建立者标在课本地图上)

三国经济的发展: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_______业兴旺;吴国__________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_,加强了内地与_______地区的联系。

二. 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吗?

2、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时间、地点、双方、战术、结果)

3.你能讲讲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

三、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第2课江南的开发

学习目标

了解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权更替,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 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说出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政权更替

1、西晋统一:

魏灭蜀:势力最弱

统一:西晋建立(265年,司马炎,洛阳),灭魏

西晋灭吴:年,统一全国。三国时代结束。

政治: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内乱,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

人口迁徙:(1)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五胡,主要迁往内迁后和汉族杂居相处,促进北方民族融合。(2)北方人口南迁(为躲避战乱):主要集中于,江南。

灭亡:年族灭掉西晋。

2、东晋和十六国(政权分立,分裂)

东晋:年在定都称帝建立。(南方)

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3、南朝:年东晋大将夺权建立此后是都定都,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

(二)江南的开发

原因:①

表现:①农业方面:

②手工业方面:

③商业方面: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精讲点拨、

1.从公元317年起,到公元581年止,匈奴、羯、氐、羌、卢水胡、鲜卑人先后入主中原,有两个半世纪以上,至隋文帝杨坚继位,黄河流域的统治权才又重新回到汉族自己的手中。

2.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对你有何启示?

启示;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不同地区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方向和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识记: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民族大融合;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的建立:(1)时间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3)民族_________

2、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_________

(二)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1、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的趋势

2、改革的原因:改变北魏落后的状态,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改革的措施:

(1)迁都洛阳:原因?

(2)汉化政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4、作用:促进了

.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北朝,请将这五个王朝按顺序填入下面方框中。

二、探究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吴、蜀、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精讲点拨:

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间友好交往及通婚、民族迁徙、兼并战争、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等等。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要特征是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达标检测: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做好了准备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的发展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历史作用2、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认识: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分裂走向大统一过程中的局部统一或区域性统一,也是历史的进步;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新课导入: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我自信,我学习,我思考,我快乐!) 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要边阅读边勾画,对重点知识作出重要标记;( 3)规范书写,认真完成;( 4)力争把自主学习部分全部掌握

(一)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北方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袁绍想灭曹操统一天下

1、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2、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

3.历史作用:奠定了曹操统一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基本统一___________。曹操想要统一南方。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___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__________辅佐。割据江东的__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4.历史作用:奠定了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把建立时间、建立者标在课本地图上)

三国经济的发展: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_______业兴旺;吴国__________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达_______,加强了内地与_______地区的联系。

二. 合作探究:

1.你能说出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吗?

2、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时间、地点、双方、战术、结果)

3.你能讲讲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

三、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第2课江南的开发

学习目标

了解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权更替,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 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说出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政权更替

1、西晋统一:

魏灭蜀:势力最弱

统一:西晋建立(265年,司马炎,洛阳),灭魏

西晋灭吴:年,统一全国。三国时代结束。

政治:西晋统治集团腐朽、内乱,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

人口迁徙:(1)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五胡,主要迁往内迁后和汉族杂居相处,促进北方民族融合。(2)北方人口南迁(为躲避战乱):主要集中于,江南。

灭亡:年族灭掉西晋。

2、东晋和十六国(政权分立,分裂)

东晋:年在定都称帝建立。(南方)

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3、南朝:年东晋大将夺权建立此后是都定都,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

(二)江南的开发

原因:①

表现:①农业方面:

②手工业方面:

③商业方面: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精讲点拨、

1.从公元317年起,到公元581年止,匈奴、羯、氐、羌、卢水胡、鲜卑人先后入主中原,有两个半世纪以上,至隋文帝杨坚继位,黄河流域的统治权才又重新回到汉族自己的手中。

2.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对你有何启示?

启示;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不同地区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方向和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识记: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民族大融合;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北魏统一北方

1、北魏的建立:(1)时间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3)民族_________

2、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_________

(二)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1、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的趋势

2、改革的原因:改变北魏落后的状态,吸取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改革的措施:

(1)迁都洛阳:原因?

(2)汉化政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4、作用:促进了

.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北朝,请将这五个王朝按顺序填入下面方框中。

二、探究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吴、蜀、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精讲点拨:

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间友好交往及通婚、民族迁徙、兼并战争、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等等。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历史的主要特征是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强,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达标检测:

1.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3.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4.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做好了准备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初二历史名师辅导 全集
  • 收藏人:西湖谐人 2014-08-07 | 阅:59  转:21 |   来源 大 中 小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01八年级历史上册音频 02八年级历史上册音频 03八年级历史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 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六年级教材在编写上,延续体现课程性质和总体目标.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感觉学生思想淳朴,大部分学生学 ...查看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设计 编写者: 2015年8月28日 目 录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教学计划 ......................................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
  • 新课标(人教版) 中 国 八年级 - 1 - 历 上册 史 - 2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况: 教材以新课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涉及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国际 ...查看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上册习作600字--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安徽黄山歙县行知小学 五三班 潘云松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叙述了中华儿女用智慧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修建了无比宏伟的建筑圆明园.但它却挑起了他国的狼子野心,1860 年,英法联军侵犯我国,闯入北京,洗劫并焚烧了圆明园,给我国乃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例2
  •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例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姓名: 学校:  课程目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以侵华 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 ...查看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二道中学 王金霞 九年级历史上册主要是学习世界近代史,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我觉得世界史的学习会比较难,因为世界史学习的线索比较多,学生如果没有理顺清楚历史发展的线索 ...查看


  • 3.1古代的战争与征服
  •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6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