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辨析

作者:彭春华

岭南学刊:哲社版 1999年07期

  自从我国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之后,企业之间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以家电行业为例,1996—1997年,彩电、微波炉、VCD 的市场价格均下降50%以上,这种现象是我国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内耗式、自残式无序竞争”。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价格竞争的是非,有意识地合理使用价格竞争,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价格竞争的实质

  竞争是企业作为市场微观主体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是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所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竞争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般可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其共同之处在于,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须依靠自身特有的优势。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又是消费者接触商品时的第一感性认识,因其特殊属性而被企业作为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广泛使用。

  价格竞争是指一个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利用价格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经济行为。获取平均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需要,价格竞争是不能突破这一底线的。但价格竞争又要求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减少生产成本是其必然选择。企业要具有利用价格进行竞争的能力,根本在于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制造成本减少,较高的流通率降低销售成本,达到整体总成本的减少,从而在单位产品成本上赢得优势。那么,企业即使利用稍低于该产业平均价格水平的市场价格进行竞争仍可获得超额利润,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的胜利。

  价格竞争表现为成本之争,其实质在于生产效率,通过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而赢得成本优势。企业降低成本,涉及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因其的外在性,企业对其的控制力相对弱;内部因素是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着力点。也就是说,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关键是从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和组织合理上努力。我国当前的价格竞争除了具有价格竞争的一般属性之外,更是我国特殊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

  首先,这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雷同,产品供需矛盾的产物。在计划体制下,企业行为更多地是政府行为的演绎,投资行为由政府进行。而政府作为经济的管理和实施者,由于信息不充分及决策的滞后性,产业行为充满抑长补短的“救火”性质,政府行为失效明显。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大量涌现,它们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地方政府也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积极投资于见效快的轻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工业畸形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投资具有刚性,这种过于集中的投资行为的弊端,终于在九十年代中期暴露无遗。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市场97年供过于求或供给饱和的商品占98.4%,且多集中于轻工业产品。

  其次,这是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的表现。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价格改革,价格的决定逐步由主观人为向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需为辅转变。价格的决定逐步归位于市场,企业也重视对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正是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并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在价格、市场、利润三者间进行权衡。本着宁让利润不让市场的经营原则,选择了价格竞争。

  再次,这是我国企业的无奈选择。经济的发展带来竞争的全面发展,竞争手段多样化,竞争由单一性、层面性、阶段性向组合性、立体性、全面性发展。企业不再仅是生产组织,而应融入社会,成为其中一个有机构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竞争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利润。企业选择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将意味着牺牲利润来保市场,这种弃车保卒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企业要“鱼与熊掌”兼得,必须具有同行业中领先的看家本领。在知识经济年代,技术上的先进是企业进行竞争的基本要求。反观我国企业,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仅占36.4%;在工人素质上,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5.7%,工程技术人员仅占6.0%;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3%, 而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仅占其中的41.8%,申请专利3935件。试问以这样的技术水平又如何去进行非价格竞争?另外,如果在这一产业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它可以选择退出。但是事实上,由于企业缺少资金积累,融资困难,政府又缺少产业退出的扶持政策。在进退两难之际,企业唯有采取价格竞争,苟且求存。

  二、价格竞争的利弊

  价格竞争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只要价格仍作为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作用将永远存在。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价格竞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一方面,它具有通过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从整体上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价格竞争一旦突破合理界限而演变为过度竞争,企业将陷入低层次竞争,浪费经济资源,技术进步乏力,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我国当前的价格竞争同样存在着利弊。

  首先,价格竞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一是使商品的价格趋于合理。据介绍,目前VCD虽已降价至1000元左右, 但一般厂家仍可获取按国际上通行的家电行业维持正常生产所需的约10%的利润;格兰仕两次大幅度降低后每台仍有20元毛利。可见,目前的价格竞争使企业遵循价值规律,商品定价合理化。二是规范企业行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法规未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牺牲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比比皆是,价格混乱就是其集中表现。价格竞争可以平抑物价、遏制暴利行为,从而规范企业行为。三是密切供需关系。价格竞争迫使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及意向,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价格竞争增强消费者市场意识,关注价格变化,树立消费观念。

  其次,价格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价格竞争带来市场压力,企业关注生产成本,力求通过管理、组织、技术上创新,提高生产率。企业之间的创新浪潮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导致产业升级。格兰仕发动价格大战是由于它采取集约化生产,规模性经营,达到节支减耗,增产增益。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规范来组织生产, 加强质量检测,规范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广州技术监督局1997年提供的商场抽样调查报告表明:格兰仕微波炉质量稳定,设计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及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质量合格率达100%。 格兰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价格竞争,不断创新,使我国微波炉制造业在短短几年内跃居世界前列。

  再次,价格竞争增强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不断进入我国,尤其近几年,由原来的小规模资金、单独设厂、小范围发展为大规模、大范围、多种形式进入。虽然当前较高的关税仍可成为一部分产业的保护屏障,但民族工业在国门之内便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营销手段、品牌、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特别是技术上的差距在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竞争成为我国企业当前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且屡试不爽。长虹发起价格大战后,到1997年中期,它的主营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3.34%,净利润增长69.95%,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骤升至近30%。同时,行业挑战者康佳的市场占有率也增长了3倍, 净资产收益升幅高达47%。价格竞争使我国电视机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和行业的实力都得到极大增强,具有与世界同类大企业抗衡的实力,并大批量地打入国际市场。

  价格竞争是客观现实,它的存在必然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首先,它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对象,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在我国,为了规范价格行为,政府先是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指出经营者不能“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而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首部《价格法》更进一步指出,经营者“为了排挤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属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其次,它是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与消费者间关系的表现,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一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是供求规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将使价格波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价格可突破成本限制,《价格法》指出:“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不在限制范围。三是消费规律。消费者的一切消费活动都是追求使用价值的实现,在支付价值换取使用价值的行为中,获取价值的边际效用最大化是他的目标。每个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对商品的价格接受程度不一,但对质量与价格的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企业向市场提供适应质量的商品和给商品定出适应价格是重要的。如果企业违反了质量与价格的统一,片面地使用价格进行竞争,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价格在竞争中的盲目使用对消费者、企业和国家都是不利的。首先,引导消费者错误决策。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商品的成本是一个黑箱。消费者对成本的判断是依据对多家质量同档次的同类商品对比得出。恶性的价格竞争将使消费者失去衡量标准,错误地进行消费决策。其次,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被破坏。一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不是通过技术进步而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成本,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正常经营的企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经营费用增加,为了保住市场被迫跟进。这不利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品牌无法树立。再次,国民经济无法实现持续发展。一是产业升级受阻。由于不正常的价格竞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产业升级无法实现。二是产业组织难以优化。经济发展使产业组织两极分化,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合理的结构和紧密的分工协作。过度的价格竞争使该破产的没破产,兼并无法实施,无法改变我国工业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三是不能改变外贸的不利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的国界越来越模糊,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档次反映它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出口,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的出口商品长期以初级和粗加工为主,企业为争取有限的出口配额竟相降价,结果频频引致外国反倾销,损失惨重。

  三、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如同其它竞争手段一样,它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经济发展的可能。因此,积极引导价格竞争,实现趋利避害,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重任。为此,我们需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健全法制,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执法力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须遵循法规,使经济运行有序。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市场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价格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企业对价格的合理运用的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独立微观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它们自觉遵守法规,价格竞争才能发挥正面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有关法规,使企业树立法制观念。对那些违反法规,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的企业,我们要依照有关法规进行从严处理,使依法治市落到实处。

  其次,创造价格竞争的有利环境。价格竞争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价格竞争进行外部调控。一是政府要割裂与企业的直接经济联系,实现政企分开,避免政府行为不当。二是加强政府的产业指导,在产业结构上实现相对均衡协调,避免一哄而上,出现供求过度失衡而演致过度价格竞争。三是实施产业退出扶持,对衰退产业,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

  再次,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价格竞争。企业参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须明确价格竞争是有条件和有代价的。一是技术进步是价格竞争的基础,只有技术进步而减少成本,企业才具有进行价格竞争的能力。二是进行价格竞争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企业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否则,企业后继无力将会陷于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价格竞争由于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特性,将在经济生活中永远占有一席之位。但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商品技术复杂化,市场竞争也多样化,竞争的重心也随之变化。因此现代的市场竞争,将逐渐由价格竞争提升为质量竞争,再提升为服务竞争。企业除了重视价格竞争之外,更要注重非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

  价格低廉当然吸引顾客,而消费者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总是追求性能价格比最大化,即是希望付出尽可能少的货币而获得尽可能大的使用价值。企业在实行价格竞争的同时,提供适应消费者质量需求的商品更是必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是其需要,如果有更高质量的替代品出现,它将转移顾客的购买意向。只要消费水平提高,且新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相适应,那么,即使旧产品的价格再低也难以竞争。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中耐用商品比重越来越大,消费者对购买后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重视,这时价格上的差别对顾客的购买行为影响不大。配置完善的服务网络,提供周到、高效的售后服务更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现代生活节奏快,消费者进行选择的时间有限,更多地依赖宣传媒体接收信息和消费习惯。这要求企业加强信息传播、培养品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介绍:彭春华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者:彭春华

岭南学刊:哲社版 1999年07期

  自从我国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之后,企业之间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以家电行业为例,1996—1997年,彩电、微波炉、VCD 的市场价格均下降50%以上,这种现象是我国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内耗式、自残式无序竞争”。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价格竞争的是非,有意识地合理使用价格竞争,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价格竞争的实质

  竞争是企业作为市场微观主体必须面对的经济现实,是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所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竞争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一般可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其共同之处在于,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须依靠自身特有的优势。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又是消费者接触商品时的第一感性认识,因其特殊属性而被企业作为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广泛使用。

  价格竞争是指一个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利用价格与竞争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经济行为。获取平均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需要,价格竞争是不能突破这一底线的。但价格竞争又要求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市场提供产品,减少生产成本是其必然选择。企业要具有利用价格进行竞争的能力,根本在于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制造成本减少,较高的流通率降低销售成本,达到整体总成本的减少,从而在单位产品成本上赢得优势。那么,企业即使利用稍低于该产业平均价格水平的市场价格进行竞争仍可获得超额利润,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的胜利。

  价格竞争表现为成本之争,其实质在于生产效率,通过全方位提高生产效率而赢得成本优势。企业降低成本,涉及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因其的外在性,企业对其的控制力相对弱;内部因素是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着力点。也就是说,企业进行价格竞争关键是从技术进步、管理科学和组织合理上努力。我国当前的价格竞争除了具有价格竞争的一般属性之外,更是我国特殊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行为。

  首先,这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雷同,产品供需矛盾的产物。在计划体制下,企业行为更多地是政府行为的演绎,投资行为由政府进行。而政府作为经济的管理和实施者,由于信息不充分及决策的滞后性,产业行为充满抑长补短的“救火”性质,政府行为失效明显。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大量涌现,它们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地方政府也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积极投资于见效快的轻工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工业畸形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但是投资具有刚性,这种过于集中的投资行为的弊端,终于在九十年代中期暴露无遗。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市场97年供过于求或供给饱和的商品占98.4%,且多集中于轻工业产品。

  其次,这是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市场的表现。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价格改革,价格的决定逐步由主观人为向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需为辅转变。价格的决定逐步归位于市场,企业也重视对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正是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并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在价格、市场、利润三者间进行权衡。本着宁让利润不让市场的经营原则,选择了价格竞争。

  再次,这是我国企业的无奈选择。经济的发展带来竞争的全面发展,竞争手段多样化,竞争由单一性、层面性、阶段性向组合性、立体性、全面性发展。企业不再仅是生产组织,而应融入社会,成为其中一个有机构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竞争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利润。企业选择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将意味着牺牲利润来保市场,这种弃车保卒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企业要“鱼与熊掌”兼得,必须具有同行业中领先的看家本领。在知识经济年代,技术上的先进是企业进行竞争的基本要求。反观我国企业,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显示,我国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中,90年代出厂的仅占36.4%;在工人素质上,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5.7%,工程技术人员仅占6.0%;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年投入技术开发经费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3%, 而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仅占其中的41.8%,申请专利3935件。试问以这样的技术水平又如何去进行非价格竞争?另外,如果在这一产业中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它可以选择退出。但是事实上,由于企业缺少资金积累,融资困难,政府又缺少产业退出的扶持政策。在进退两难之际,企业唯有采取价格竞争,苟且求存。

  二、价格竞争的利弊

  价格竞争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只要价格仍作为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作用将永远存在。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价格竞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一方面,它具有通过优胜劣汰,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从整体上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价格竞争一旦突破合理界限而演变为过度竞争,企业将陷入低层次竞争,浪费经济资源,技术进步乏力,致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我国当前的价格竞争同样存在着利弊。

  首先,价格竞争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市场化进程。一是使商品的价格趋于合理。据介绍,目前VCD虽已降价至1000元左右, 但一般厂家仍可获取按国际上通行的家电行业维持正常生产所需的约10%的利润;格兰仕两次大幅度降低后每台仍有20元毛利。可见,目前的价格竞争使企业遵循价值规律,商品定价合理化。二是规范企业行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体制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法规未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牺牲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比比皆是,价格混乱就是其集中表现。价格竞争可以平抑物价、遏制暴利行为,从而规范企业行为。三是密切供需关系。价格竞争迫使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及意向,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价格竞争增强消费者市场意识,关注价格变化,树立消费观念。

  其次,价格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价格竞争带来市场压力,企业关注生产成本,力求通过管理、组织、技术上创新,提高生产率。企业之间的创新浪潮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导致产业升级。格兰仕发动价格大战是由于它采取集约化生产,规模性经营,达到节支减耗,增产增益。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规范来组织生产, 加强质量检测,规范质量管理制度。根据广州技术监督局1997年提供的商场抽样调查报告表明:格兰仕微波炉质量稳定,设计结构、制造工艺、外观及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质量合格率达100%。 格兰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价格竞争,不断创新,使我国微波炉制造业在短短几年内跃居世界前列。

  再次,价格竞争增强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不断进入我国,尤其近几年,由原来的小规模资金、单独设厂、小范围发展为大规模、大范围、多种形式进入。虽然当前较高的关税仍可成为一部分产业的保护屏障,但民族工业在国门之内便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外国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营销手段、品牌、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特别是技术上的差距在短期内是无法消除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竞争成为我国企业当前最有效的竞争手段,且屡试不爽。长虹发起价格大战后,到1997年中期,它的主营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3.34%,净利润增长69.95%,其产品市场占有率骤升至近30%。同时,行业挑战者康佳的市场占有率也增长了3倍, 净资产收益升幅高达47%。价格竞争使我国电视机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和行业的实力都得到极大增强,具有与世界同类大企业抗衡的实力,并大批量地打入国际市场。

  价格竞争是客观现实,它的存在必然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首先,它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的对象,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在我国,为了规范价格行为,政府先是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指出经营者不能“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而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首部《价格法》更进一步指出,经营者“为了排挤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属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其次,它是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实体与消费者间关系的表现,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一是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二是供求规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将使价格波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价格可突破成本限制,《价格法》指出:“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不在限制范围。三是消费规律。消费者的一切消费活动都是追求使用价值的实现,在支付价值换取使用价值的行为中,获取价值的边际效用最大化是他的目标。每个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对商品的价格接受程度不一,但对质量与价格的统一的要求是一致的,企业向市场提供适应质量的商品和给商品定出适应价格是重要的。如果企业违反了质量与价格的统一,片面地使用价格进行竞争,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

  价格在竞争中的盲目使用对消费者、企业和国家都是不利的。首先,引导消费者错误决策。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商品的成本是一个黑箱。消费者对成本的判断是依据对多家质量同档次的同类商品对比得出。恶性的价格竞争将使消费者失去衡量标准,错误地进行消费决策。其次,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被破坏。一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不是通过技术进步而是使用不正当的手段降低成本,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正常经营的企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经营费用增加,为了保住市场被迫跟进。这不利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品牌无法树立。再次,国民经济无法实现持续发展。一是产业升级受阻。由于不正常的价格竞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产业升级无法实现。二是产业组织难以优化。经济发展使产业组织两极分化,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合理的结构和紧密的分工协作。过度的价格竞争使该破产的没破产,兼并无法实施,无法改变我国工业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三是不能改变外贸的不利地位。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的国界越来越模糊,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档次反映它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商品出口,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的出口商品长期以初级和粗加工为主,企业为争取有限的出口配额竟相降价,结果频频引致外国反倾销,损失惨重。

  三、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如同其它竞争手段一样,它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面,也有阻碍经济发展的可能。因此,积极引导价格竞争,实现趋利避害,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件重任。为此,我们需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健全法制,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执法力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须遵循法规,使经济运行有序。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市场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价格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企业对价格的合理运用的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独立微观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它们自觉遵守法规,价格竞争才能发挥正面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有关法规,使企业树立法制观念。对那些违反法规,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的企业,我们要依照有关法规进行从严处理,使依法治市落到实处。

  其次,创造价格竞争的有利环境。价格竞争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价格竞争进行外部调控。一是政府要割裂与企业的直接经济联系,实现政企分开,避免政府行为不当。二是加强政府的产业指导,在产业结构上实现相对均衡协调,避免一哄而上,出现供求过度失衡而演致过度价格竞争。三是实施产业退出扶持,对衰退产业,政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

  再次,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价格竞争。企业参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须明确价格竞争是有条件和有代价的。一是技术进步是价格竞争的基础,只有技术进步而减少成本,企业才具有进行价格竞争的能力。二是进行价格竞争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企业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否则,企业后继无力将会陷于经营困境甚至破产。

  价格竞争由于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一特性,将在经济生活中永远占有一席之位。但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商品技术复杂化,市场竞争也多样化,竞争的重心也随之变化。因此现代的市场竞争,将逐渐由价格竞争提升为质量竞争,再提升为服务竞争。企业除了重视价格竞争之外,更要注重非价格竞争手段的使用。

  价格低廉当然吸引顾客,而消费者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总是追求性能价格比最大化,即是希望付出尽可能少的货币而获得尽可能大的使用价值。企业在实行价格竞争的同时,提供适应消费者质量需求的商品更是必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是其需要,如果有更高质量的替代品出现,它将转移顾客的购买意向。只要消费水平提高,且新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相适应,那么,即使旧产品的价格再低也难以竞争。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中耐用商品比重越来越大,消费者对购买后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重视,这时价格上的差别对顾客的购买行为影响不大。配置完善的服务网络,提供周到、高效的售后服务更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外,现代生活节奏快,消费者进行选择的时间有限,更多地依赖宣传媒体接收信息和消费习惯。这要求企业加强信息传播、培养品牌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介绍:彭春华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 马哲辨析题
  •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认识,讲真理是客观的,主要是指真理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是,作为反映真理的人的形式是主观的,由于人们 ...查看


  • 马原辨析题
  • [辨析题]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此观点错误.(2)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3分) [ ...查看


  • 场外交易市场内涵辨析
  • 场外交易市场内涵辨析 纵观国际证券市场,多数证券发达国家场外交易市场的证券交易量均占有较大份额.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指场内交易市场,但单纯依靠场内交易并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立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知识点及题型猜测(备注:下划线部分为原文语句,红色字体为题型猜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第8页) (一)简述:意识的起源是什么? 第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产物:第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生产劳 ...查看


  •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组六 不合逻辑] 2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贵州茅台12月7日发布公告:鉴于产品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市场供求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等因素,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贵州茅 ...查看


  • 高中政治解题方法
  • 专题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 ...查看


  • 2016北京林业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周三多[管理学]必备课件
  • <管理学>(周三多第2版)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般章节,理解即可) 第一节 一.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1.名词: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 ...查看


  • 辨析题汇总(42道)
  • 辨析题汇总 1.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取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机,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我国的民 ...查看


  • 言语理解与表达-国考历年真题(一)
  • 2011国考 请开始答题: 2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 .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查看


热门内容